新年不过七日,金陵又飘起了雪。
纵然雪冷天寒,午时刚过,吏部也避免不了忙碌起来。
陆舒窈正当值,负责看守吏部文阁的官员过来拜见。
“大人先前吩咐让下官整理的一些旧档下官已整理好了。”
那文官呈上一沓厚厚的文书,其中有些因年岁久远已变旧发黄。
“都在这里了吗?”她问。
“都在这里了,只是其中有些前朝旧档因年深日久难免字迹模糊,可能已辨识不清了。”那文官回道。
陆舒窈点点头:“本官知道了,有劳你了。只是这件事是本官私事,还希望不要外传。”
谁不知道如今吏部尚书陆大人是殿下眼前的红人,她说办的是私事,但涉及朝政外交,那想必也是殿下的要事。
那文官也是聪明人,闻言笑道:“大人放心,下官明白的。”
旧档太多一时也看不完。
陆舒窈还有事向流光回禀,过了当值时辰,便披了件氅衣赶去望舒宫。
向负责传话的内侍递了腰牌,那内侍认识她,笑着过来为她撑伞,两人穿过漫长的宫道,路过一道圆拱门时,遇到一队禁军领着几个体态婀娜的女郎。
这样的雪天,宫城四处冷得像冰窖一样,那几个女郎却衣衫单薄,走动间环佩叮当,回眸一笑掩不住的风流。
“那些是何人?”她问内侍。
“回大人。那是扬州乐坊过来献艺的舞姬,这不是上元节快要到了吗,皇后娘娘特意召她们进宫热闹热闹。”
每逢佳节,宫中召外地曲班伶人进京献艺是常例,本也没什么,只是今年朝廷的情况略微特殊了些,很多事不便太过张扬。
“北方战事连绵,圣上不是下令近期不许大兴丝竹吗?”陆舒窈想着便也问了出来。
那内侍笑道:“大人许是不知,上元节也是庄太妃寿辰,皇后娘娘感念太妃为后宫操劳多年,特意召了这扬州名乐坊的舞姬来献艺,左右哄太妃高兴罢了,此事圣上是应允的。”
圣上既知情,就算过了明路,陆舒窈便没再多言。
到了望舒宫,迎面一股暖意,殿中各处皆生了炭火,热浪袭人。
听见通传,芳蕤出来接人,陆舒窈拂去双肩上覆落的细雪,脱下身上的氅衣递给一旁侍奉的宫女,跟着芳蕤进了内殿。
流光刚睡尚不足一刻钟,听到陆舒窈过来拜见,便起了身。
“天寒雪冷,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本宫这里?若是小事,让内官通传一声便是了。”
陆舒窈行了礼,闻言道:“是上次上官府的事,涉及殿下母族,旁人来微臣并不放心。”
芳蕤带侍女过来替她们添了茶水,又退了出去。
流光问:“是金陵玉石道上有什么消息了吗?”
陆舒窈摇摇头。
“恰恰相反,至今京中依旧无人打听那只玉钗的下落。”她道。
流光伸向茶盏的指尖一顿。
陆舒窈瞥见殿下这番动作,她犹豫片刻,直言道:“若说上官家是因当时事发突然,一时心急没反应过来,但过了这么些久依旧没有去打听玉钗下落的动静就太说不过去了。殿下,恕微臣斗胆,上官府女奴偷盗一事必有内情。”
流光端过案几上的茶盏,杯中茶汤澄澈,香味清新浓郁,如春日江上一泓碧波。
她漫不经心地用茶盖拂去汤上残沫,
“此事本宫心中已有数,你也不必再去查玉石道上有没有人在打听那支玉钗的下落了。吏部若是不忙,你得空便替本宫查一查近日朝中哪家官员府上接了女客过府。”
陆舒窈没想到会得到殿下这样的回复。
好端端地放着此事不查,反而去查朝中大臣府上的女客,陆舒窈很明显不是很明白。
“舒窈愚钝,不知殿下何意?”她问。
流光抬目瞧她,笑了笑:“不要问为什么,有些内情本宫不便多说。让你查的这事情很重要,玄倾最近太忙了,闻远大理寺那边也不轻松,旁人本宫不放心,得你去查。”
虽然还是没有弄清楚殿下的意思,但殿下既如此说了,陆舒窈便只能按吩咐办事。
她应下此事,又跟殿下提起吏部的那一沓旧档。
流光都快要忘了此事。
当日为了确定秋南河的身份,她曾让他们彻查近年以及前朝所有出使过江南尤其是到访过天仙楼的官员名录,但近来因诸事缠身一直忘记过问此事,没想到竟拖了这么久。
她问查的结果,陆舒窈说旧档太多,且因年久许多字迹模糊不清,恐要多费些时日。
流光倒也没催促,只交代她一定要查仔细。
二人又谈了几句其它,殿外传来动静,消失了几天的玄倾出现在殿中。
见陆舒窈也在,且殿下没有回避的意思。
玄倾犹豫了一下,回禀道:“殿下,那位出了大明寺。”
陆舒窈并不明白他们在谈什么,自然也不知玄倾口中的“那位”具体是谁。
这个消息并没有令流光神色有任何波动。
“魏夫人的身份有眉目了吗?”她问。
玄倾点头。
流光的视线转向陆舒窈,而陆舒窈正因‘魏夫人’三字而皱眉。
“这件事很有趣。陆大人既然来了,便一道听一听吧。”她道。
陆舒窈抬目,对上殿下含着笑意的眼睛,懵懂中欠身应下。
流光瞧了一眼玄倾,后者点了点头。
玄倾:“魏夫人关氏,闺名红秀,是太傅魏锦书之发妻。魏太傅出身贫寒,自幼双亲离世为舅家救济,后为报答舅家恩情,少年及冠便娶了舅父独女关红秀为妻,夫妻举案齐眉,婚后孕有一女,可谓感情甚笃。先帝二十三年,魏锦书高中进士,任职京师,关氏便随夫搬至金陵居住,之后又诞下一女。”他说到这语气微微顿了顿,又道:“关氏所诞二女即是当今魏后和已被废冷宫的魏贵妃。只是关氏自幼体弱多病,诞下小女儿后身子更大不如前,在京中居住多年并不常现身人前。”
陆舒窈这才听明白所谓的魏夫人竟然指的是太傅夫人,只是殿下为何要查这位魏夫人呢?
她听得云里雾里,却心知殿下并不会无缘无故查一个官家内眷。
“微臣在京中家眷中有过听闻,这位太傅夫人之所以不常出门,除了身子不便之故,还因自身出身贫寒,自觉粗陋,羞于现于人前。”
当年魏太傅高中进士,一朝揭榜,有意拉他做婿的金陵官宦人家并不少,但当时那个正春风得意的魏氏青年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这些年平步青云也未曾纳过二色,在京中内眷中颇享赞誉。
流光却问:“那关氏舅父一家如今在京中吗?”
玄倾摇摇头。
“关氏夫妻也是乡下农户,当年魏锦书殿试及第,夫妻二人便随同关氏母女一同赶赴金陵,但不幸路上遭遇匪寇,关氏夫妻丧生,只有关氏母女侥幸捡回性命。”
倒是没想到还有这样一番曲折。
陆舒窈皱眉问:“匪寇凶残,所过之地民不聊生,两个弱质女流如何能捡回性命?”
玄倾叹了一口气:“是关氏夫妻。夫妻二人爱女心切,又念及尚且年幼的外孙女,便跳下马车拼死拦住后头追击的匪寇,才为马车中的关氏母女觅得一丝生机。那关氏母女也算幸运,马车疾行半路便遇到了带着衙兵赶来的魏锦书,匪寇被除,但关氏夫妻二人却已殒命了。”
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动人之处了。
纵然是贫寒人家,也可见父母爱子之深切。
“查到的这些可信吗?”流光问。
玄倾:“当时这桩案情由魏锦书亲自上报过衙门,衙内都有卷宗记载,属下这几日亲自查阅,又走访当时参与过此事的衙兵,所言与卷宗记载并无不符之处。至于有没有其它内情,就不清楚了。”
当时亲历之人的口述与卷宗记载并无多少出入,说明此事已难有猫腻可寻。
但流光还是沉了眉目。
“也就是说,自魏太傅夫妻二人搬至金陵起,再无旧识见过这位魏夫人?”她问。
玄倾怔了一下,点头:“可以这样说。”
流光问陆舒窈:“陆大人可有见过这位魏夫人?”
陆舒窈摇摇头:“微臣惭愧,从未见过。”
“倒是神秘至极。可有打听出这个魏夫人是何样貌,多大年纪?”流光问玄倾。
玄倾:“属下这几日特意走访了关氏故地,从打听到的消息来看,魏夫人当是四十有三,普通姿色。”
普通姿色?流光眉目一动,她问陆舒窈:“陆大人,你常在宫中行走,观魏氏二女之容貌,是普通姿色吗?”
陆舒窈:“若说魏氏二女姿色普通,那世间便再无美人可寻了。”
流光忽笑。
“陆大人可知本宫为何要让玄倾去查这位魏夫人?”她突然问。
这正好是陆舒窈不明之处。
“微臣愿闻其详。”陆舒窈道。
流光:“那夜除夕宫宴,本宫不意醉酒,朦胧中发现小魏后与大理寺一位牢中女囚很是相像。”
她话落,陆舒窈倏然抬目。
“殿下?”她眸中掩饰不住的震惊。
流光没有急着为她解惑,只笑道:“很多事情点到即止便可。天色已不早了,雪天路滑,太晚了宫中恐要提前宵禁,本宫派人送陆大人回去吧。”
陆舒窈还想再问什么,但芳蕤已从外进来,抬目见殿下已无再多言的兴致,陆舒窈犹豫片刻,便跟着芳蕤退了出去。
纵然雪冷天寒,午时刚过,吏部也避免不了忙碌起来。
陆舒窈正当值,负责看守吏部文阁的官员过来拜见。
“大人先前吩咐让下官整理的一些旧档下官已整理好了。”
那文官呈上一沓厚厚的文书,其中有些因年岁久远已变旧发黄。
“都在这里了吗?”她问。
“都在这里了,只是其中有些前朝旧档因年深日久难免字迹模糊,可能已辨识不清了。”那文官回道。
陆舒窈点点头:“本官知道了,有劳你了。只是这件事是本官私事,还希望不要外传。”
谁不知道如今吏部尚书陆大人是殿下眼前的红人,她说办的是私事,但涉及朝政外交,那想必也是殿下的要事。
那文官也是聪明人,闻言笑道:“大人放心,下官明白的。”
旧档太多一时也看不完。
陆舒窈还有事向流光回禀,过了当值时辰,便披了件氅衣赶去望舒宫。
向负责传话的内侍递了腰牌,那内侍认识她,笑着过来为她撑伞,两人穿过漫长的宫道,路过一道圆拱门时,遇到一队禁军领着几个体态婀娜的女郎。
这样的雪天,宫城四处冷得像冰窖一样,那几个女郎却衣衫单薄,走动间环佩叮当,回眸一笑掩不住的风流。
“那些是何人?”她问内侍。
“回大人。那是扬州乐坊过来献艺的舞姬,这不是上元节快要到了吗,皇后娘娘特意召她们进宫热闹热闹。”
每逢佳节,宫中召外地曲班伶人进京献艺是常例,本也没什么,只是今年朝廷的情况略微特殊了些,很多事不便太过张扬。
“北方战事连绵,圣上不是下令近期不许大兴丝竹吗?”陆舒窈想着便也问了出来。
那内侍笑道:“大人许是不知,上元节也是庄太妃寿辰,皇后娘娘感念太妃为后宫操劳多年,特意召了这扬州名乐坊的舞姬来献艺,左右哄太妃高兴罢了,此事圣上是应允的。”
圣上既知情,就算过了明路,陆舒窈便没再多言。
到了望舒宫,迎面一股暖意,殿中各处皆生了炭火,热浪袭人。
听见通传,芳蕤出来接人,陆舒窈拂去双肩上覆落的细雪,脱下身上的氅衣递给一旁侍奉的宫女,跟着芳蕤进了内殿。
流光刚睡尚不足一刻钟,听到陆舒窈过来拜见,便起了身。
“天寒雪冷,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本宫这里?若是小事,让内官通传一声便是了。”
陆舒窈行了礼,闻言道:“是上次上官府的事,涉及殿下母族,旁人来微臣并不放心。”
芳蕤带侍女过来替她们添了茶水,又退了出去。
流光问:“是金陵玉石道上有什么消息了吗?”
陆舒窈摇摇头。
“恰恰相反,至今京中依旧无人打听那只玉钗的下落。”她道。
流光伸向茶盏的指尖一顿。
陆舒窈瞥见殿下这番动作,她犹豫片刻,直言道:“若说上官家是因当时事发突然,一时心急没反应过来,但过了这么些久依旧没有去打听玉钗下落的动静就太说不过去了。殿下,恕微臣斗胆,上官府女奴偷盗一事必有内情。”
流光端过案几上的茶盏,杯中茶汤澄澈,香味清新浓郁,如春日江上一泓碧波。
她漫不经心地用茶盖拂去汤上残沫,
“此事本宫心中已有数,你也不必再去查玉石道上有没有人在打听那支玉钗的下落了。吏部若是不忙,你得空便替本宫查一查近日朝中哪家官员府上接了女客过府。”
陆舒窈没想到会得到殿下这样的回复。
好端端地放着此事不查,反而去查朝中大臣府上的女客,陆舒窈很明显不是很明白。
“舒窈愚钝,不知殿下何意?”她问。
流光抬目瞧她,笑了笑:“不要问为什么,有些内情本宫不便多说。让你查的这事情很重要,玄倾最近太忙了,闻远大理寺那边也不轻松,旁人本宫不放心,得你去查。”
虽然还是没有弄清楚殿下的意思,但殿下既如此说了,陆舒窈便只能按吩咐办事。
她应下此事,又跟殿下提起吏部的那一沓旧档。
流光都快要忘了此事。
当日为了确定秋南河的身份,她曾让他们彻查近年以及前朝所有出使过江南尤其是到访过天仙楼的官员名录,但近来因诸事缠身一直忘记过问此事,没想到竟拖了这么久。
她问查的结果,陆舒窈说旧档太多,且因年久许多字迹模糊不清,恐要多费些时日。
流光倒也没催促,只交代她一定要查仔细。
二人又谈了几句其它,殿外传来动静,消失了几天的玄倾出现在殿中。
见陆舒窈也在,且殿下没有回避的意思。
玄倾犹豫了一下,回禀道:“殿下,那位出了大明寺。”
陆舒窈并不明白他们在谈什么,自然也不知玄倾口中的“那位”具体是谁。
这个消息并没有令流光神色有任何波动。
“魏夫人的身份有眉目了吗?”她问。
玄倾点头。
流光的视线转向陆舒窈,而陆舒窈正因‘魏夫人’三字而皱眉。
“这件事很有趣。陆大人既然来了,便一道听一听吧。”她道。
陆舒窈抬目,对上殿下含着笑意的眼睛,懵懂中欠身应下。
流光瞧了一眼玄倾,后者点了点头。
玄倾:“魏夫人关氏,闺名红秀,是太傅魏锦书之发妻。魏太傅出身贫寒,自幼双亲离世为舅家救济,后为报答舅家恩情,少年及冠便娶了舅父独女关红秀为妻,夫妻举案齐眉,婚后孕有一女,可谓感情甚笃。先帝二十三年,魏锦书高中进士,任职京师,关氏便随夫搬至金陵居住,之后又诞下一女。”他说到这语气微微顿了顿,又道:“关氏所诞二女即是当今魏后和已被废冷宫的魏贵妃。只是关氏自幼体弱多病,诞下小女儿后身子更大不如前,在京中居住多年并不常现身人前。”
陆舒窈这才听明白所谓的魏夫人竟然指的是太傅夫人,只是殿下为何要查这位魏夫人呢?
她听得云里雾里,却心知殿下并不会无缘无故查一个官家内眷。
“微臣在京中家眷中有过听闻,这位太傅夫人之所以不常出门,除了身子不便之故,还因自身出身贫寒,自觉粗陋,羞于现于人前。”
当年魏太傅高中进士,一朝揭榜,有意拉他做婿的金陵官宦人家并不少,但当时那个正春风得意的魏氏青年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这些年平步青云也未曾纳过二色,在京中内眷中颇享赞誉。
流光却问:“那关氏舅父一家如今在京中吗?”
玄倾摇摇头。
“关氏夫妻也是乡下农户,当年魏锦书殿试及第,夫妻二人便随同关氏母女一同赶赴金陵,但不幸路上遭遇匪寇,关氏夫妻丧生,只有关氏母女侥幸捡回性命。”
倒是没想到还有这样一番曲折。
陆舒窈皱眉问:“匪寇凶残,所过之地民不聊生,两个弱质女流如何能捡回性命?”
玄倾叹了一口气:“是关氏夫妻。夫妻二人爱女心切,又念及尚且年幼的外孙女,便跳下马车拼死拦住后头追击的匪寇,才为马车中的关氏母女觅得一丝生机。那关氏母女也算幸运,马车疾行半路便遇到了带着衙兵赶来的魏锦书,匪寇被除,但关氏夫妻二人却已殒命了。”
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动人之处了。
纵然是贫寒人家,也可见父母爱子之深切。
“查到的这些可信吗?”流光问。
玄倾:“当时这桩案情由魏锦书亲自上报过衙门,衙内都有卷宗记载,属下这几日亲自查阅,又走访当时参与过此事的衙兵,所言与卷宗记载并无不符之处。至于有没有其它内情,就不清楚了。”
当时亲历之人的口述与卷宗记载并无多少出入,说明此事已难有猫腻可寻。
但流光还是沉了眉目。
“也就是说,自魏太傅夫妻二人搬至金陵起,再无旧识见过这位魏夫人?”她问。
玄倾怔了一下,点头:“可以这样说。”
流光问陆舒窈:“陆大人可有见过这位魏夫人?”
陆舒窈摇摇头:“微臣惭愧,从未见过。”
“倒是神秘至极。可有打听出这个魏夫人是何样貌,多大年纪?”流光问玄倾。
玄倾:“属下这几日特意走访了关氏故地,从打听到的消息来看,魏夫人当是四十有三,普通姿色。”
普通姿色?流光眉目一动,她问陆舒窈:“陆大人,你常在宫中行走,观魏氏二女之容貌,是普通姿色吗?”
陆舒窈:“若说魏氏二女姿色普通,那世间便再无美人可寻了。”
流光忽笑。
“陆大人可知本宫为何要让玄倾去查这位魏夫人?”她突然问。
这正好是陆舒窈不明之处。
“微臣愿闻其详。”陆舒窈道。
流光:“那夜除夕宫宴,本宫不意醉酒,朦胧中发现小魏后与大理寺一位牢中女囚很是相像。”
她话落,陆舒窈倏然抬目。
“殿下?”她眸中掩饰不住的震惊。
流光没有急着为她解惑,只笑道:“很多事情点到即止便可。天色已不早了,雪天路滑,太晚了宫中恐要提前宵禁,本宫派人送陆大人回去吧。”
陆舒窈还想再问什么,但芳蕤已从外进来,抬目见殿下已无再多言的兴致,陆舒窈犹豫片刻,便跟着芳蕤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