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望日,皇家宫宴未起,民间早已燎炬照地,气象万千。
金陵长街人流如织,无数花灯悬树,鸣鼓聒天,间或天际烟花漫布如星雨,满地鱼龙雄狮舞。
火树银花中,红男绿女相携,几个戴着幕离的青年公子穿梭在如流的人群中。
“人间上元夜,凤箫声动时。难得出来游玩一趟,为何要戴着这个东西?”白雁飞抱臂跟在谢青城身后,略显不耐地伸手拨了拨额前幕离的纱幔。
走在他身侧的叶晟闻言笑了一声。
“你若不想戴,拿掉也不是不行。只是”叶晟朝少年笑了一下,示意他去看周围,“恐怕未及明年开春,你的新妇便要换人了。”
几个意思啊?
白雁飞挑眉,对上叶晟意味深长的目光,下意识循着他示意的方向看去,正巧撞上几个年轻女郎含羞带怯瞥来的视线,少年蓦然就红了脸。
然而,下一秒脑海中突然就闪过一张娇俏怒斥的芙蓉面,刁蛮地紧,少年人激灵一下,冥冥中只觉耳朵又痛了起来。
女子猛于虎也!
“算了,我还是戴着吧。”
少年嘟囔一句,乖乖戴好幕离,余下的时辰里再也没有伸手乱拨过。
叶晟见状又勾唇而笑,也不去戳破少年人浅薄的心思,他转了眸,便见走在前方的青城不知何时已止下脚步,正立在一卖灯的摊位前望着一盏悬在高处的花灯出神。
叶晟走到他身侧,也抬首看向那盏挂的高高的灯。
那灯不似其它花灯以繁花或兽面为形,只圆圆的状若明月,在这样的灯会鼎盛的夜色中,泛着洁白又轻柔的光。
“喜欢这盏灯?”他问。
“有人喜欢。”谢青城笑答,眸光湛湛如三月里一池温柔的春水。
叶晟负手而立,闻言又挑了眉角。
“喜欢便射下来,在场的众人中谁的箭术胜过你吗?”
这盏明月灯不似其它灯那般花哨,却素净高雅极得女子喜爱,人群早有不少俊秀青年跃跃欲试,只盼能一箭即中,射下灯来送给身侧翘首以盼的心仪女子。
但那悬灯的红丝线极为纤细,让不少自负箭术过人的年轻人都铩羽而归。
他们说话的间隙,已有几个青年拉弓射箭,其中一个臂上肌肉虬结,一看便是练家子,在前面几个接连失败后,极得在场众人青眼。
“虽说你箭术无敌,但万事也需看谁先占得先机,迟了灯可就没有了。”叶晟善意提醒。
谢青城笑了一声,盯着灯的目光没有半分畏怯。
“那你可看好了,我是怎么把灯给抢过来的。”
话落,他跃身而上,取过摊位前挂着的长弓与箭矢,还身在人群中便已对准目标拉弓射箭,整套动作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众人只觉眼前一花,一支不知从哪儿冒出的箭矢从头顶飘过,倏然劈开先前那肌肉虬结的青年射出的羽箭,直直奔向那盏明月灯上方的红丝线。
随即一声箭入木桩的闷笃声,线断灯落,在场众人甚至连卖灯的小贩都未及反应过来,那盏花灯已落入一个戴着幕离的青衣公子手中。
众人被这一幕惊得连连叫好。
谢青城放下长弓,一手捧着那盏明月灯看向人群中的叶晟,笑问:“如何?”
叶晟笑:“恭喜。”
摊贩率先反应过来,堆着笑上前来,大声道:“恭喜公子,这盏花灯便归公子。”
众人也跟着恭喜,那被谢青城劈开箭矢的青年也笑着过来恭贺,一时之间这方寸之地竟热闹非常,许多人的视线便落向了这里。
上元夜民风开放,男子若对某个女子有意,便可射下心仪的花灯送给女子表明心意。而女子若收下花灯,便算应下这一番情意。
捧着花灯的青衫公子虽戴着幕离遮面,但身形清俊挺拔,不难看出是个高大疏朗的青年。
见他迟迟没有送出手中那盏明月灯,与他同行的两人又是男子,便有大胆的女郎前来问询。
“公子,这盏花灯可否相让?”女子腼然,试探之意委婉却也鲜明。
谁知青年公子却摇头,温声回道:“抱歉,这盏花灯已有主人了。”
此话一出,许多芳心失落,隔着稀疏人群,望而却步。
眼看着那大胆的女郎失落而去,白雁飞挠了挠脑袋,不解地问身侧的叶晟:“这不刚射下的灯吗?怎么就有主人了,谁呀?”
“还能是谁?”叶晟看向不开窍的少年人,摇摇头,笑骂:“怪不得次次在人手中吃亏,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叶晟和白雁飞也各买了一盏花灯,三人随着人流来到金陵秦淮河边,彼时秦淮两岸灯火正盛,许多青年男女正相携河边放下愿灯,点点灯火随着河水流动,繁盛若九天星河。
白雁飞将手中愿灯搁在水面上,那边叶晟也有了动作,少年人抬目见谢青城立在河边迟迟没有上前的意思,十分疑惑。
“怎么,你的灯不放吗?”
谢青城看了一眼手中花灯,言简意赅地回道:“不放。”
“为何?”
“不想放。”
少年人还想再问什么,却被身旁的叶晟不轻不重敲了脑袋。
叶晟提醒他:“送人的灯,哪有先放的道理。仔细着你自己的灯,也注意着河水的流向,别撞上别人家的。”
少年人心绪霎时便被河上的灯牵绊而去,也顾不得心中的疑惑了。
叶晟的灯已放下去了,他放的是祈福灯,许的愿自然是亲长康健,每年一盏,十分得心应手。
他从河边走上来,见青城立在岸上,早已取了幕离系在腰间,手上依旧捧着那盏明月灯,整个晚上并不见多少笑意。
“灯都拿到了,还闷闷不乐,怎么,有心事?”
谢青城摇摇头,眸光落在宫城的方向。叶晟便也明了,和宫中那位脱不了干系。
“上次你从宫中回来便去信江南毒宗,一直没问你,可是殿下身体有何不妥?”他问。
叶晟并不知流光身有余毒一事,只知这位殿下自在苍梧休养一阵后,身子便一直不大好,不然谢青城也不会借着叶家皇商的身份向宫中运了不少补物与药材。
灯树下,青年俊眉修目,眼底的神色却让人看不太清。
“阿晟,你面临两难之境时,会如何选呢?”他突然问。
叶晟很少见他如此心意不定,想了想,摇摇头。
“既是两难之境,必然进退维艰,这个问题我答不了。”
“可我必须要答,否则我会失去很重要的珍宝。”谢青城哂笑,转着手中明月花灯,柔和的烛光映着他的眉目,在这样的夜色下十分清俊逼人。
叶晟:“既然是对自己很重要的珍宝,那这个问题就得自己亲自作答。旁人或许会给出一个上佳的答案,但这个答案也只是旁人对这个珍宝的估值,而这个估值或许还不及你的三分。”
“这个道理我何尝不明白呢?可是阿晟”灯影明灭中,青年自嘲一笑,“我竟有些畏惧了。”
“是害怕失去吗?”
“或许吧。”
河岸边人影渐疏,白衣少年挽起袖口,双手掬了一捧清水泼向远处,水波悠悠荡漾,隔开了两只快要撞上的灯。
叶晟收回视线,
“你出的题总是很难,我答不出,但做为朋友,我支持你的任何选择。”
“多谢。”谢青城微微一笑。
“客气什么?”叶晟也笑着,又问他:“今夜还去宫中吗?”
河边人影虽渐渐稀疏,但长街内外灯会正盛,不过片刻,远方已有人群向这边漫步而来。
秦淮两岸灯火繁盛如此,想必此刻的宫中也该华灯如昼,明月逐人。
青年摇了摇头,唇角漫出笑意,
“上元佳节,宫宴喧嚣,必通宵达旦,热烈熙攘。这样的好光景,还是不去搅扰为好。”
谁知,这样灯月交辉的上元夜,宫中偏就出了事情。
白日里,兵部、户部几位尚书及侍郎向流光和元昭帝回禀了粮草与伤药筹集之事,户部筹措了一批金陵商户捐赠的粮草与伤药,太医署也拨了一批得力的医正与医女,万事具备,最后谁领兵督送反倒成了难题。众官员心中清楚,此番北境军败,圣上和殿下虽面上没表现出什么,但朝廷内外对待战事已是风声鹤唳,兵战已经够不顺了,万一辎重督送再出什么问题,圣上和殿下必然往死里降罪。
吏部和兵部倒是拟定了几个合适的人选,但这几个合适的官员不是家中老母有疾,便是府中妻妾有喜,各种推脱之词层出不穷。一时之间,好像人人都对此事避之不及。
最后商讨至天边乌黑,宫墙外笙歌渐起,始终没出个中意的结果,若非顾及今日乃上元佳节,元昭帝早就砸了长安殿。
后来拖延至宫宴将开,内侍过来催促,流光想到刚刚从北境返京的元机,便提了两句。
元昭帝便又召来大皇子,大皇子果然也不负众望,一丝犹豫也无,便应了下来。
此事便又交给了他,吏部和兵部也总算松了一口气。
顾及着宫宴,元昭帝还要更衣,便让他们退了出去各自准备着赴宴事宜。
流光出了殿门,候在远处的玄倾随即过来接应,见她的脸色并不好看,玄倾猜测殿中讨论之事想必不是很温和。
“殿下”他有些担心。
流光脸色微冷。
“等战事结束,朝廷必要首开恩科,朝中的一批酒囊饭袋这些年也太过安逸了些。”
玄倾没说话,他已然察觉了殿下语气中的怒意。
流光立在殿前许久,直至胸中闷气消散。
她对玄倾道:
“你去见一见陆舒窈,问问她本宫让她想的事情想清楚没有,如果想清楚了,今晚入宫前帮本宫办件事。”
金陵长街人流如织,无数花灯悬树,鸣鼓聒天,间或天际烟花漫布如星雨,满地鱼龙雄狮舞。
火树银花中,红男绿女相携,几个戴着幕离的青年公子穿梭在如流的人群中。
“人间上元夜,凤箫声动时。难得出来游玩一趟,为何要戴着这个东西?”白雁飞抱臂跟在谢青城身后,略显不耐地伸手拨了拨额前幕离的纱幔。
走在他身侧的叶晟闻言笑了一声。
“你若不想戴,拿掉也不是不行。只是”叶晟朝少年笑了一下,示意他去看周围,“恐怕未及明年开春,你的新妇便要换人了。”
几个意思啊?
白雁飞挑眉,对上叶晟意味深长的目光,下意识循着他示意的方向看去,正巧撞上几个年轻女郎含羞带怯瞥来的视线,少年蓦然就红了脸。
然而,下一秒脑海中突然就闪过一张娇俏怒斥的芙蓉面,刁蛮地紧,少年人激灵一下,冥冥中只觉耳朵又痛了起来。
女子猛于虎也!
“算了,我还是戴着吧。”
少年嘟囔一句,乖乖戴好幕离,余下的时辰里再也没有伸手乱拨过。
叶晟见状又勾唇而笑,也不去戳破少年人浅薄的心思,他转了眸,便见走在前方的青城不知何时已止下脚步,正立在一卖灯的摊位前望着一盏悬在高处的花灯出神。
叶晟走到他身侧,也抬首看向那盏挂的高高的灯。
那灯不似其它花灯以繁花或兽面为形,只圆圆的状若明月,在这样的灯会鼎盛的夜色中,泛着洁白又轻柔的光。
“喜欢这盏灯?”他问。
“有人喜欢。”谢青城笑答,眸光湛湛如三月里一池温柔的春水。
叶晟负手而立,闻言又挑了眉角。
“喜欢便射下来,在场的众人中谁的箭术胜过你吗?”
这盏明月灯不似其它灯那般花哨,却素净高雅极得女子喜爱,人群早有不少俊秀青年跃跃欲试,只盼能一箭即中,射下灯来送给身侧翘首以盼的心仪女子。
但那悬灯的红丝线极为纤细,让不少自负箭术过人的年轻人都铩羽而归。
他们说话的间隙,已有几个青年拉弓射箭,其中一个臂上肌肉虬结,一看便是练家子,在前面几个接连失败后,极得在场众人青眼。
“虽说你箭术无敌,但万事也需看谁先占得先机,迟了灯可就没有了。”叶晟善意提醒。
谢青城笑了一声,盯着灯的目光没有半分畏怯。
“那你可看好了,我是怎么把灯给抢过来的。”
话落,他跃身而上,取过摊位前挂着的长弓与箭矢,还身在人群中便已对准目标拉弓射箭,整套动作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众人只觉眼前一花,一支不知从哪儿冒出的箭矢从头顶飘过,倏然劈开先前那肌肉虬结的青年射出的羽箭,直直奔向那盏明月灯上方的红丝线。
随即一声箭入木桩的闷笃声,线断灯落,在场众人甚至连卖灯的小贩都未及反应过来,那盏花灯已落入一个戴着幕离的青衣公子手中。
众人被这一幕惊得连连叫好。
谢青城放下长弓,一手捧着那盏明月灯看向人群中的叶晟,笑问:“如何?”
叶晟笑:“恭喜。”
摊贩率先反应过来,堆着笑上前来,大声道:“恭喜公子,这盏花灯便归公子。”
众人也跟着恭喜,那被谢青城劈开箭矢的青年也笑着过来恭贺,一时之间这方寸之地竟热闹非常,许多人的视线便落向了这里。
上元夜民风开放,男子若对某个女子有意,便可射下心仪的花灯送给女子表明心意。而女子若收下花灯,便算应下这一番情意。
捧着花灯的青衫公子虽戴着幕离遮面,但身形清俊挺拔,不难看出是个高大疏朗的青年。
见他迟迟没有送出手中那盏明月灯,与他同行的两人又是男子,便有大胆的女郎前来问询。
“公子,这盏花灯可否相让?”女子腼然,试探之意委婉却也鲜明。
谁知青年公子却摇头,温声回道:“抱歉,这盏花灯已有主人了。”
此话一出,许多芳心失落,隔着稀疏人群,望而却步。
眼看着那大胆的女郎失落而去,白雁飞挠了挠脑袋,不解地问身侧的叶晟:“这不刚射下的灯吗?怎么就有主人了,谁呀?”
“还能是谁?”叶晟看向不开窍的少年人,摇摇头,笑骂:“怪不得次次在人手中吃亏,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叶晟和白雁飞也各买了一盏花灯,三人随着人流来到金陵秦淮河边,彼时秦淮两岸灯火正盛,许多青年男女正相携河边放下愿灯,点点灯火随着河水流动,繁盛若九天星河。
白雁飞将手中愿灯搁在水面上,那边叶晟也有了动作,少年人抬目见谢青城立在河边迟迟没有上前的意思,十分疑惑。
“怎么,你的灯不放吗?”
谢青城看了一眼手中花灯,言简意赅地回道:“不放。”
“为何?”
“不想放。”
少年人还想再问什么,却被身旁的叶晟不轻不重敲了脑袋。
叶晟提醒他:“送人的灯,哪有先放的道理。仔细着你自己的灯,也注意着河水的流向,别撞上别人家的。”
少年人心绪霎时便被河上的灯牵绊而去,也顾不得心中的疑惑了。
叶晟的灯已放下去了,他放的是祈福灯,许的愿自然是亲长康健,每年一盏,十分得心应手。
他从河边走上来,见青城立在岸上,早已取了幕离系在腰间,手上依旧捧着那盏明月灯,整个晚上并不见多少笑意。
“灯都拿到了,还闷闷不乐,怎么,有心事?”
谢青城摇摇头,眸光落在宫城的方向。叶晟便也明了,和宫中那位脱不了干系。
“上次你从宫中回来便去信江南毒宗,一直没问你,可是殿下身体有何不妥?”他问。
叶晟并不知流光身有余毒一事,只知这位殿下自在苍梧休养一阵后,身子便一直不大好,不然谢青城也不会借着叶家皇商的身份向宫中运了不少补物与药材。
灯树下,青年俊眉修目,眼底的神色却让人看不太清。
“阿晟,你面临两难之境时,会如何选呢?”他突然问。
叶晟很少见他如此心意不定,想了想,摇摇头。
“既是两难之境,必然进退维艰,这个问题我答不了。”
“可我必须要答,否则我会失去很重要的珍宝。”谢青城哂笑,转着手中明月花灯,柔和的烛光映着他的眉目,在这样的夜色下十分清俊逼人。
叶晟:“既然是对自己很重要的珍宝,那这个问题就得自己亲自作答。旁人或许会给出一个上佳的答案,但这个答案也只是旁人对这个珍宝的估值,而这个估值或许还不及你的三分。”
“这个道理我何尝不明白呢?可是阿晟”灯影明灭中,青年自嘲一笑,“我竟有些畏惧了。”
“是害怕失去吗?”
“或许吧。”
河岸边人影渐疏,白衣少年挽起袖口,双手掬了一捧清水泼向远处,水波悠悠荡漾,隔开了两只快要撞上的灯。
叶晟收回视线,
“你出的题总是很难,我答不出,但做为朋友,我支持你的任何选择。”
“多谢。”谢青城微微一笑。
“客气什么?”叶晟也笑着,又问他:“今夜还去宫中吗?”
河边人影虽渐渐稀疏,但长街内外灯会正盛,不过片刻,远方已有人群向这边漫步而来。
秦淮两岸灯火繁盛如此,想必此刻的宫中也该华灯如昼,明月逐人。
青年摇了摇头,唇角漫出笑意,
“上元佳节,宫宴喧嚣,必通宵达旦,热烈熙攘。这样的好光景,还是不去搅扰为好。”
谁知,这样灯月交辉的上元夜,宫中偏就出了事情。
白日里,兵部、户部几位尚书及侍郎向流光和元昭帝回禀了粮草与伤药筹集之事,户部筹措了一批金陵商户捐赠的粮草与伤药,太医署也拨了一批得力的医正与医女,万事具备,最后谁领兵督送反倒成了难题。众官员心中清楚,此番北境军败,圣上和殿下虽面上没表现出什么,但朝廷内外对待战事已是风声鹤唳,兵战已经够不顺了,万一辎重督送再出什么问题,圣上和殿下必然往死里降罪。
吏部和兵部倒是拟定了几个合适的人选,但这几个合适的官员不是家中老母有疾,便是府中妻妾有喜,各种推脱之词层出不穷。一时之间,好像人人都对此事避之不及。
最后商讨至天边乌黑,宫墙外笙歌渐起,始终没出个中意的结果,若非顾及今日乃上元佳节,元昭帝早就砸了长安殿。
后来拖延至宫宴将开,内侍过来催促,流光想到刚刚从北境返京的元机,便提了两句。
元昭帝便又召来大皇子,大皇子果然也不负众望,一丝犹豫也无,便应了下来。
此事便又交给了他,吏部和兵部也总算松了一口气。
顾及着宫宴,元昭帝还要更衣,便让他们退了出去各自准备着赴宴事宜。
流光出了殿门,候在远处的玄倾随即过来接应,见她的脸色并不好看,玄倾猜测殿中讨论之事想必不是很温和。
“殿下”他有些担心。
流光脸色微冷。
“等战事结束,朝廷必要首开恩科,朝中的一批酒囊饭袋这些年也太过安逸了些。”
玄倾没说话,他已然察觉了殿下语气中的怒意。
流光立在殿前许久,直至胸中闷气消散。
她对玄倾道:
“你去见一见陆舒窈,问问她本宫让她想的事情想清楚没有,如果想清楚了,今晚入宫前帮本宫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