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显贵的女眷们都对此事有过耳闻,彻底打消在场众人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既然神音皇后玉钗失窃一事年前便有风声传出,那就说明上官青云今日殿上所言并非是为了替上官一族脱罪而随意捏造。

    众人明白,今日宫宴之变倒这里算是落了幕。

    果然,元昭帝在听完杜遵的话后,满殿女眷附和声中,帝王再次将沉沉的眸光投向殿中跪着的上官乔。

    “上官乔,今日你所言桩桩件件皆系捏造诬陷,可谓荒谬至极,眼下你还有何话可说吗?”

    上官乔闻言,怔怔抬首。

    她看向前方背对着的,已是一副袈衣着身的父亲,自入殿中,从未瞧过她一眼.....

    “妾无话可说,妾认罪。今日妾所行悖逆之事皆系妾与摄政殿下私怨,与妾之生父、家族毫无干系,望圣上明察。”

    她伏地叩首,不似方才任何一刻的疯癫痴狂,犹带泪痕的面上从未有过的安静。

    元昭帝没想到上官乔这会子竟就乖乖地认了罪,这倒给元昭帝出了难题。

    若是方才元昭帝自可问罪处置这大逆不道的刁女,毕竟满殿勋爵官宦皆眼见了上官乔今日悖逆之行,事后即便上官府对皇家私自处置其嫡系血脉心存不满,也不敢多说什么。

    眼下最棘手的是上官青云在殿上。

    元昭帝可以不给上官氏颜面,但不能不给上官青云。

    虽然这位上官家主已不把自己当俗家人看,但元昭帝不能,上官青云除了是贵戚,还是前朝军功赫赫的大将军,先帝亲封的英国公,他虽已辞官,但在军中多有旧部,威名不可小觑。

    尤其是今日他现身殿上,只言片语便解了殿下困局,丝毫未曾偏颇自己亲女,让元昭帝和整个元皇室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元昭帝若当着他的面处置了他的嫡亲女儿,未免太不给他面子,尤其是上官乔的亲兄上官初融还驻守景州,元昭帝知道元徽已有意将人调去北境代替重伤未愈的沈寒时。

    武将在前线作战,朝廷却要处置了他的血亲,这已经不是上官初融会不会寒心的问题,而是整个北境武将会不会寒心,尤其在这个北境战事并不顺利的关口。

    但上官乔今日所犯的可是污蔑先后,冒犯皇室的大罪,若不处置了她,那皇家威严何在,皇室颜面又何存?

    元昭帝今日已经不知第几次地看向流光,毕竟上官乔今日所为说到底针对的是她。

    流光目光不着痕迹地划过殿中执手垂目的上官青云,笑了笑:“今日上元佳节,宫门前不宜见血,如何处置上官乔可以再行商榷。眼下最重要的,是此事还未了。”

    还未了?元昭帝和殿中众人皆未反应过来。

    “上官乔不过一介高门贵女,如何就能混入进宫献寿的扬州舞班中,还能身揣凶器逃过禁军盘查?”流光问。

    这倒是提醒了满殿众人。

    宫防严密,圣上与诸宫贵人的安危大过于天,在场的勋爵官宦谁不是进了宫门便要卸下刀剑?若遇这样的宫廷大宴,就连女眷们簪发的尖锐之物都要被仔细查验一二的。

    这上官小姐,娇滴滴的高门贵女,就算她能轻易混入进宫献寿的舞姬之中,但揣着一只锋利匕首还能逃过禁军盘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心思细腻的人不由想到这献寿的舞班可是小魏后为表对太妃的孝心特意从扬州召来的,而负责今日宫防的则是新上任不久的禁军统领,而这位禁军统领据说曾是魏氏家奴出身......

    众人想到这里不由偷偷瞄向位居前列的魏太傅,毕竟方才殿下受人污蔑时,魏太傅秉公直言,可出了不少力。

    直言不讳的杜御史又站出来说话了。

    “臣以为殿下言之有理。禁军乃圣上亲卫,肩负宫防重任,今日一介女子都能怀揣凶器逃过层层盘查混入禁中刺杀一国殿下,来日岂不是也能轻易弑君?”杜御史慷概激昂,说到此,跪地一呼:“臣请圣上彻查此事。”

    他一跪,诸多朝臣也纷纷而跪。

    “臣等请圣上彻查此事......”

    群臣附议中,禁军统领和小魏后面色微变。

    禁军统领江澄立即单膝着地道:

    “圣上,臣护卫宫防不力,请圣上降罪责罚。”

    小魏后亦跪哭道:

    “圣上,臣妾冤枉啊......”

    一个是心腹近臣,一个是自己枕边人,没想到宫宴这把火烧到了这二人,元昭帝这次比任何时候都沉默地久。

    众人屏气凝神中,元昭帝开了口:“朕觉得今日上元宫宴已平生许多风波,众卿之意朕知晓,但今日天色已然不早了,此事不如容后再议?”

    群臣面面相觑。

    圣上此话虽有问询之意,但话里话外明显已不想追究此事,或者说今夜已无意追究。

    众人看了看那御前正垂首跪着的禁军统领,又看了看女眷那边捏着手帕不住抽泣的小魏后,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御前近臣,一个是荣冠六宫的魏氏宠后,众人心思百转中也就明白圣上为何如此讳莫如深。

    不过今日这宫宴的确骤生许多波折,就是一贯见过许多大场面的两朝老臣都差点经不住今日这诸多变数,圣上面上疲惫之色已显,他们这些臣子也不能不给帝王面子。

    也罢,反正那叫上官乔的女子也不是今夜就要被处决,连殿下都说了可以容后处置,他们也不必步步紧逼着帝王一定要在今夜查清上官乔为何能混入禁中了。

    众臣腹中心思过了一个来回,又看向上方端坐的殿下,追究之事是殿下最先提及,如今全看殿下如何表态了。

    然后不等上座的摄政殿下有何回应,大理寺卿闻远突然站出来道:“圣上,恕臣无状,臣今日初见皇后娘娘,觉得皇后娘娘的眉眼与大理寺暗牢中一个女囚颇为相像。”

    此言一出,众人皆愣。

    风马牛不相及的,皆不知闻远突然来这么一句是何意。

    难不成这个大理寺卿是平素查案子查傻了么,竟看谁都像囚犯了?

    这个小魏后虽年纪小,没什么懿德,但也是魏氏宠后,即便他闻远是大理寺卿,敢出此言也可算冒犯了。

    小魏后也惊地忘了哭。

    她攥着绸帕愣了愣,待反应过来闻远说了什么,脸色十分难看。

    “大胆!本宫乃国朝皇后,把本宫与一介囚犯相提并论,你是有意侮辱中宫吗?”小魏后怒道。

    “臣不敢。”闻远欠身告罪。

    “那你是何意?”小魏后不依不饶,“若今日不给出一个让本宫满意的解释,本宫便要治你冒犯中宫的大罪。”

    这,国朝绵延近千年,可从未有过中宫处置前朝臣子的先例啊!

    还不待众臣如何反应,元昭已皱了眉。

    “皇后!”元昭帝呵斥一声。

    似是也意识到自己言语不妥,小魏后收敛几分厉色,又攥着帕子掉了眼泪。

    “圣上,这贼子无端侮辱本宫,大殿之上让本宫情何以堪,圣上要为本宫做主啊。”

    小魏后哭得梨花带雨。

    元昭帝被她哭得头疼,但大理寺卿殿上冒犯中宫是事实,其中原委的确要问个清楚。

    “大理寺卿,你此话何意啊?”元昭帝果然沉声问。

    闻远低垂眉目,闻言合袖回道:“禀圣上,臣无意冒犯中宫。只是与娘娘颇有几分相似的那个暗牢女囚,她的身份来历有些特殊。”

    特殊?怎么个特殊法?

    不是在讨论是否追究禁军宫防不力的事吗?

    好好地怎么又转到这个暗牢女囚身上,众人心中止不住地犯嘀咕。

    “说清楚些。”元昭帝道。

    闻远答:“那女囚乃江南人士,是殿下北上时所俘,她曾参与谋划三年前北上巡抚宋元之暴毙案,还有摄政殿下安阳驿馆受刺一事,她是江南天仙楼闻名的花魁娘子,名唤莫纤纤。”

    在场众人中唯独魏太傅面色一变。

    元昭帝和众臣一样不认识甚至也没听过这叫莫纤纤的花魁娘子,只是在听到她是江南人士时心思细微一动。

    但元昭帝心中还有一个疑问。

    “宋元之一案还有殿下驿馆受刺一事不是证实乃王贽敬买凶所为吗?朕记得此案已在大理寺复核之列了。”

    年前陆舒窈上书弹劾王贽敬买通褚不离谋害宋元之与摄政殿下,元昭帝随即将人下了狱。

    如今案件既在复核之列,说明已差不多快要结案了,这个时候怎么又冒出一个花魁娘子?

    “回圣上,王贽敬和褚不离二人的确是主谋。但少有人知的是,莫纤纤与褚不离有旧情,宋大人被害一案与殿下受刺一事她亦牵涉其中。”

    原来是这个缘故。

    “那此女既涉两桩大案,大理寺为何至今仍不处置了她?”元昭帝问。

    闻远道:“因为此女还有一个身份。据查,她未曾沦落风尘前户籍并不在江南,而在大燕京都。本家姓秋,闺名木瑶,其父秋南河于大燕平和年间进士及第,家中可谓累世官宦。”

    一个大理寺暗牢的女囚,不仅参与谋划了刺杀朝廷命官与皇室贵胄两桩大案,还有两番来历,尤其是她还曾是个大燕人,任是谁都嗅出了其中的猫腻。

    果然,元昭帝在经过漫长的心中计较后开了口。

    “那朕问你,宋元之一案还有殿下驿馆被刺一事是否与江南或是大燕有关,还是说和这两国皆脱不开干系?”

    众人从圣上这话中嗅出了点阴谋的意味。

    闻远没有直接回答元昭帝的问话。

    他道:“圣上可有耳闻过大燕前朝燕文帝时期的平和之乱?”

    元昭帝虽不明他的意思,但想了想还是回道:“有过耳闻。燕文帝平和二年,大燕国内兴文字狱,致不少世家官宦牵涉其中,就连当时赫赫有名的沈氏一族都未能幸免于难。先帝在位时常以此事训诫朕等皇子皇女要严以律己宽仁待下,如今细细回想就犹如昨日之事。”

章节目录

徽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向意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向意晚并收藏徽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