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
“北境急报,我军大胜、我军大胜......”
清晨,一份从远方而来的军报随着驿使仓促的马蹄声敲开了紧闭一夜的城门,彻底沸腾了金陵内外。
“暻王破军十万,收复三城,北境已无虞......”
兵部的几个老大人和年迈的武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近乎喜极而泣,元昭帝也在早朝上连连叫了几声好。
因魏党叛乱一事而沉闷许久的朝堂也因此终于有了几分新气象。
当夜,百姓家家鞭炮齐鸣,长街内外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时竟比上元夜还要热闹许多。
明月悬空,流光披着狐裘立在城墙之上,遥望城中万家灯烛和漫天璀璨烟火。
谢青城立在她身侧,玄倾亦抱剑静静守立在一旁。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果真不假。”谢青城道。
流光微微转眸,闻言笑了笑:
“战事会带来纷乱,可同样也能传递喜乐,不是吗?”
她此言意味深长。
谢青城听在耳中,没再说什么,只浅浅弯了唇角。
此时的长极殿,同样有人未曾安眠。
元昭帝负手立在殿内的庭院中,宫城四处皆是喧嚣之声,俨然四海升平的清宴之象。
他冷笑:“不愧是父皇最宠爱的皇子,此战之后,即便是元徽也及不上他在朝中的声势。”
话及此,元昭帝猛地咳嗽,雪白的月光勾勒的他本就瘦弱的身形越加瘦削。
一旁一直敛气低眉的常内侍看不下去,温言劝道:
“陛下,夜深了,该安寝了。”
帝王闻言,轻哂:
“是啊,该安寝了。不然朕这不中用的身子怕是要错过暻王班师回朝的得意时刻。”
常内侍不敢说话了。
因为他发现圣上的脸色比往常的任何时候都阴沉地紧。
捷报南下京师,举国欢庆的时刻,流州军营正一片肃穆。
夜色十分,星垂平野,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拿着急匆匆收拾好的包袱细软从已灭了灯烛的营帐中钻出,趁着四下无人,摸黑往出营的方向走,谁知还没走远几步便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暻王亲卫军层层包围。
那人一惊,旋即便觉脖颈一凉,一把锋利的剑已架在了他脖子上。
持剑人是三皇子元奇。
“殿、殿下”他哆哆嗦嗦道,整个人因害怕而瑟瑟发抖。
三皇子借着近卫递来的火把仔细认出剑下人的面孔,大怒:
“竟然是你!”
少年怒意横生,握在手中的剑不由更近几分。
那人只觉颈上皮肉刺痛,死亡阴影浸染下,整个人惊惧非常,不由腿软跪地声声求饶:
“殿下,末将知罪、末将知罪。”
然而颈上的刀刃并未因此有半分松懈的架势。
“勾结外敌,出卖军机,你好大的胆子!叛国逆家者,死不足惜!”
少年怒道,说着就要一剑结果此人性命,却侧方伸来的一只手抓住手腕给拦了下来。
“王叔”
少年转头,见了来人,恭敬叫了一声。
拦下他的人正是暻王元暻,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人,淡声道:
“勿要冲动,此人还有用处。”
少年见状,瞪着地上的人,冷哼一声,到底收了剑。
与阎王爷擦肩而过,跪在地上的那人明显松了一口气,待脖颈上的剑撤了,额角已布满冷汗。
暻王看向他,对此人并不陌生。
“郭副将。本王也没想到,查来查去,向敌营递送消息的人竟会是你。”
不止暻王,在场的部分兵卒借着燃烧的火把也认出了此人。
“老三!怎么会是你!”
这个郭副将可不就是被人常叫老三的军中老将吗?
没想到在少年剑下尚且开口求饶的人到了暻王面前反而神色冷静。
“末将何处露了破绽?”
暻王见他面色难看,微微笑了笑:“你不觉得自三城失陷后,你得到的所有军机都太容易了些吗?”
郭副将闻言,想通其中关窍,脸色微白。
“原来一切都是王爷做的局,只待瓮中捉鳖。”
无视他的咬牙切齿,暻王淡淡道:“说说吧,你为谁做事?”
他虽问的云淡风轻,但在场的人谁不知,论起手段狠辣,雷厉风行,这位并不亚于京师的那位殿下。
郭副将跪在冰凉的地上额角冒汗,但不知考虑到什么,闭紧牙关死不开口。
暻王见状,倒也明了。
“看来郭副将口风严谨,忠心可嘉,那便让本王看看你的骨头是否和你的嘴一样硬。”
他看了一下左右,立即有兵卒上前来将地上的人五花大绑迅速拖走。
众人见状,皆静若寒蝉。
唯独三皇子元奇看着人被拖走的方向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流州军军纪严明,刑讯同样严苛。
那人入了暗牢未及天亮便挨不住酷刑,等被捆了送进主帅军帐身上已被刺鞭抽的皮开肉绽,整个人鲜血淋漓。
军帐中,暻王屏退左右,只留三皇子元奇和两个从不离身的亲卫。
“郭副将,该说实话了吧。”暻王的目光沉沉,落在地上血肉模糊的人身上,暗含威压。
那人在这样的审视下浑身哆嗦一下,似乎想起昨夜的经历,猛地低头触地:
“末将、末将是国公爷的人。”
那人猛地喊出这么一句,砸的帐中一片寂静。
此话一出,不等暻王有何反应,三皇子已坐不住,瞬间刀出剑鞘,落在了地上人的脖子上。
“大胆,你竟敢胡乱攀扯!”三皇子怒斥,“外祖一生戎马,铁马喋血,怎会犯下通敌叛国的不齿之事。你若敢胡言乱语,本宫便取你项上人头。”
说着,少年手中剑往前送了几分。
架在颈上的利刃几乎与昨夜一般冰凉,那人颤栗中,惧怕非常,却依旧咬牙道:
“殿下、末将说得是实话。”
“你”
少年的怒意就要压不住,此时主位上的暻王终于出了声。
“元奇,退下!”
“王叔!”
“退下!”暻王的语气严厉了几分。
少年不忿,但畏于王叔威仪,迟疑再三,到底退去了一旁。
帐中安静下来,暻王看向地上的人,
“你是国公爷旧部,这本王知道。可话要讲清楚,你通敌叛国与国公爷又有何干系?”
“末将既是国公爷之人,所行皆听命行事。”
“你”
少年又要动剑,被暻王隔空瞪来一眼,老实安分下来。
“如此说来,你勾连外敌,偷递军机皆系成国公之命?”
郭副将低了头,显然是默认。
“那你告诉本王,你与敌营是何时开始联系、用何种方法、对方又是谁?”
上位沉沉的目光压下来,若如芒在背。
郭副将冷汗连连,也不敢耽搁,如实招了。
“殿下北上归朝后,国公爷从金陵递来书信,信中吩咐让我每逢两军交战的前一晚将探听到的军机系于信鸽腿足,鸽子会把消息送去该去的地方。至于对方是谁,我并不清楚,对方也从来没有回过我任何讯息。”
这么说来,倒是单方面递送消息,只是这供词......
暻王眉目微动。
“摄政殿下北上归朝,那时已至年关。你竟不知国公爷在那之前便已入狱了吗?”
“什么?”
那人倏然抬眸,显然不知此事,一同震惊的还有元奇。
“外祖怎么会,王叔”
少年焦躁起来,却见王叔皱眉,不轻不重地看来一眼,少年噤了声。
暻王继续:
“那时国公爷身陷囹圄,且关押在最戒备森严的大理寺暗牢,又怎会有间隙与你通信?”
郭副将显然不知成国公下狱一事,听了这话后懵了一瞬,反应过来,对上上首暻王探来几乎□□的审视目光,顿时又惧又怕。
“可、可递来的书信上的确有末将与国公爷约定好的暗号。”他结结巴巴道,明显不知其中内情。
暻王见他不像说的假话,仔细琢磨了一番,恐此事的猫腻还在京师那边。
郭副将既然口都开了,剩下的事也不再隐瞒,一股脑全吐了出来。
等到他招供完,清晨已过去大半,暻王吩咐了一声,立即有人从帐外进来将人重新押了下去。
人被带走了,军帐中再次寂静下来。
“王叔”
少年看向正不知在想什么的王叔,张了张嘴,却又不知心里的话该不该问出口。
但少年人藏不住事,也只犹豫了片刻,便嗫嚅着问:
“王叔,外祖入狱是因江东军贪饷案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他声音虽小,但暻王还是听到了。
元暻回过神,见少年低着头,脸色不复往日精神,心中明白几分,却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话,只道:
“元奇,你姑姑并非有意瞒你。只是战场凶险,恐你知晓此事分了心。”
少年闻言,便知外祖入狱这事没有假。
“我知道。”少年低声道。
姑姑虽执掌国朝大权,却并非高高在上、冷心冷肺之人,父皇身子不佳,于皇子们教养之事上力不从心,是姑姑时常督导教化,暗中照拂,对待一众皇子也从无偏颇。
她是什么样的人,他这个做侄儿的很清楚。
只是此番出事的人是他外祖,外祖待他也从来疼爱有加,做为一个孙辈,他并不能做到无动于衷。
暻王观他脸色不好,自然知道他放不下,语气凝重了几分:
“元奇,这件事你不要干涉。你外祖之事太过复杂,如今又牵扯进了郭副将通敌叛国案中,这已经不是你能够插手的范围了。你父皇还有你姑姑会秉公处理的。”
“可是”少年还要说什么。
暻王目光微沉,提醒他:
“你首先是皇子,才是别人的外孙。”
“北境急报,我军大胜、我军大胜......”
清晨,一份从远方而来的军报随着驿使仓促的马蹄声敲开了紧闭一夜的城门,彻底沸腾了金陵内外。
“暻王破军十万,收复三城,北境已无虞......”
兵部的几个老大人和年迈的武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近乎喜极而泣,元昭帝也在早朝上连连叫了几声好。
因魏党叛乱一事而沉闷许久的朝堂也因此终于有了几分新气象。
当夜,百姓家家鞭炮齐鸣,长街内外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时竟比上元夜还要热闹许多。
明月悬空,流光披着狐裘立在城墙之上,遥望城中万家灯烛和漫天璀璨烟火。
谢青城立在她身侧,玄倾亦抱剑静静守立在一旁。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果真不假。”谢青城道。
流光微微转眸,闻言笑了笑:
“战事会带来纷乱,可同样也能传递喜乐,不是吗?”
她此言意味深长。
谢青城听在耳中,没再说什么,只浅浅弯了唇角。
此时的长极殿,同样有人未曾安眠。
元昭帝负手立在殿内的庭院中,宫城四处皆是喧嚣之声,俨然四海升平的清宴之象。
他冷笑:“不愧是父皇最宠爱的皇子,此战之后,即便是元徽也及不上他在朝中的声势。”
话及此,元昭帝猛地咳嗽,雪白的月光勾勒的他本就瘦弱的身形越加瘦削。
一旁一直敛气低眉的常内侍看不下去,温言劝道:
“陛下,夜深了,该安寝了。”
帝王闻言,轻哂:
“是啊,该安寝了。不然朕这不中用的身子怕是要错过暻王班师回朝的得意时刻。”
常内侍不敢说话了。
因为他发现圣上的脸色比往常的任何时候都阴沉地紧。
捷报南下京师,举国欢庆的时刻,流州军营正一片肃穆。
夜色十分,星垂平野,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拿着急匆匆收拾好的包袱细软从已灭了灯烛的营帐中钻出,趁着四下无人,摸黑往出营的方向走,谁知还没走远几步便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暻王亲卫军层层包围。
那人一惊,旋即便觉脖颈一凉,一把锋利的剑已架在了他脖子上。
持剑人是三皇子元奇。
“殿、殿下”他哆哆嗦嗦道,整个人因害怕而瑟瑟发抖。
三皇子借着近卫递来的火把仔细认出剑下人的面孔,大怒:
“竟然是你!”
少年怒意横生,握在手中的剑不由更近几分。
那人只觉颈上皮肉刺痛,死亡阴影浸染下,整个人惊惧非常,不由腿软跪地声声求饶:
“殿下,末将知罪、末将知罪。”
然而颈上的刀刃并未因此有半分松懈的架势。
“勾结外敌,出卖军机,你好大的胆子!叛国逆家者,死不足惜!”
少年怒道,说着就要一剑结果此人性命,却侧方伸来的一只手抓住手腕给拦了下来。
“王叔”
少年转头,见了来人,恭敬叫了一声。
拦下他的人正是暻王元暻,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人,淡声道:
“勿要冲动,此人还有用处。”
少年见状,瞪着地上的人,冷哼一声,到底收了剑。
与阎王爷擦肩而过,跪在地上的那人明显松了一口气,待脖颈上的剑撤了,额角已布满冷汗。
暻王看向他,对此人并不陌生。
“郭副将。本王也没想到,查来查去,向敌营递送消息的人竟会是你。”
不止暻王,在场的部分兵卒借着燃烧的火把也认出了此人。
“老三!怎么会是你!”
这个郭副将可不就是被人常叫老三的军中老将吗?
没想到在少年剑下尚且开口求饶的人到了暻王面前反而神色冷静。
“末将何处露了破绽?”
暻王见他面色难看,微微笑了笑:“你不觉得自三城失陷后,你得到的所有军机都太容易了些吗?”
郭副将闻言,想通其中关窍,脸色微白。
“原来一切都是王爷做的局,只待瓮中捉鳖。”
无视他的咬牙切齿,暻王淡淡道:“说说吧,你为谁做事?”
他虽问的云淡风轻,但在场的人谁不知,论起手段狠辣,雷厉风行,这位并不亚于京师的那位殿下。
郭副将跪在冰凉的地上额角冒汗,但不知考虑到什么,闭紧牙关死不开口。
暻王见状,倒也明了。
“看来郭副将口风严谨,忠心可嘉,那便让本王看看你的骨头是否和你的嘴一样硬。”
他看了一下左右,立即有兵卒上前来将地上的人五花大绑迅速拖走。
众人见状,皆静若寒蝉。
唯独三皇子元奇看着人被拖走的方向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流州军军纪严明,刑讯同样严苛。
那人入了暗牢未及天亮便挨不住酷刑,等被捆了送进主帅军帐身上已被刺鞭抽的皮开肉绽,整个人鲜血淋漓。
军帐中,暻王屏退左右,只留三皇子元奇和两个从不离身的亲卫。
“郭副将,该说实话了吧。”暻王的目光沉沉,落在地上血肉模糊的人身上,暗含威压。
那人在这样的审视下浑身哆嗦一下,似乎想起昨夜的经历,猛地低头触地:
“末将、末将是国公爷的人。”
那人猛地喊出这么一句,砸的帐中一片寂静。
此话一出,不等暻王有何反应,三皇子已坐不住,瞬间刀出剑鞘,落在了地上人的脖子上。
“大胆,你竟敢胡乱攀扯!”三皇子怒斥,“外祖一生戎马,铁马喋血,怎会犯下通敌叛国的不齿之事。你若敢胡言乱语,本宫便取你项上人头。”
说着,少年手中剑往前送了几分。
架在颈上的利刃几乎与昨夜一般冰凉,那人颤栗中,惧怕非常,却依旧咬牙道:
“殿下、末将说得是实话。”
“你”
少年的怒意就要压不住,此时主位上的暻王终于出了声。
“元奇,退下!”
“王叔!”
“退下!”暻王的语气严厉了几分。
少年不忿,但畏于王叔威仪,迟疑再三,到底退去了一旁。
帐中安静下来,暻王看向地上的人,
“你是国公爷旧部,这本王知道。可话要讲清楚,你通敌叛国与国公爷又有何干系?”
“末将既是国公爷之人,所行皆听命行事。”
“你”
少年又要动剑,被暻王隔空瞪来一眼,老实安分下来。
“如此说来,你勾连外敌,偷递军机皆系成国公之命?”
郭副将低了头,显然是默认。
“那你告诉本王,你与敌营是何时开始联系、用何种方法、对方又是谁?”
上位沉沉的目光压下来,若如芒在背。
郭副将冷汗连连,也不敢耽搁,如实招了。
“殿下北上归朝后,国公爷从金陵递来书信,信中吩咐让我每逢两军交战的前一晚将探听到的军机系于信鸽腿足,鸽子会把消息送去该去的地方。至于对方是谁,我并不清楚,对方也从来没有回过我任何讯息。”
这么说来,倒是单方面递送消息,只是这供词......
暻王眉目微动。
“摄政殿下北上归朝,那时已至年关。你竟不知国公爷在那之前便已入狱了吗?”
“什么?”
那人倏然抬眸,显然不知此事,一同震惊的还有元奇。
“外祖怎么会,王叔”
少年焦躁起来,却见王叔皱眉,不轻不重地看来一眼,少年噤了声。
暻王继续:
“那时国公爷身陷囹圄,且关押在最戒备森严的大理寺暗牢,又怎会有间隙与你通信?”
郭副将显然不知成国公下狱一事,听了这话后懵了一瞬,反应过来,对上上首暻王探来几乎□□的审视目光,顿时又惧又怕。
“可、可递来的书信上的确有末将与国公爷约定好的暗号。”他结结巴巴道,明显不知其中内情。
暻王见他不像说的假话,仔细琢磨了一番,恐此事的猫腻还在京师那边。
郭副将既然口都开了,剩下的事也不再隐瞒,一股脑全吐了出来。
等到他招供完,清晨已过去大半,暻王吩咐了一声,立即有人从帐外进来将人重新押了下去。
人被带走了,军帐中再次寂静下来。
“王叔”
少年看向正不知在想什么的王叔,张了张嘴,却又不知心里的话该不该问出口。
但少年人藏不住事,也只犹豫了片刻,便嗫嚅着问:
“王叔,外祖入狱是因江东军贪饷案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他声音虽小,但暻王还是听到了。
元暻回过神,见少年低着头,脸色不复往日精神,心中明白几分,却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话,只道:
“元奇,你姑姑并非有意瞒你。只是战场凶险,恐你知晓此事分了心。”
少年闻言,便知外祖入狱这事没有假。
“我知道。”少年低声道。
姑姑虽执掌国朝大权,却并非高高在上、冷心冷肺之人,父皇身子不佳,于皇子们教养之事上力不从心,是姑姑时常督导教化,暗中照拂,对待一众皇子也从无偏颇。
她是什么样的人,他这个做侄儿的很清楚。
只是此番出事的人是他外祖,外祖待他也从来疼爱有加,做为一个孙辈,他并不能做到无动于衷。
暻王观他脸色不好,自然知道他放不下,语气凝重了几分:
“元奇,这件事你不要干涉。你外祖之事太过复杂,如今又牵扯进了郭副将通敌叛国案中,这已经不是你能够插手的范围了。你父皇还有你姑姑会秉公处理的。”
“可是”少年还要说什么。
暻王目光微沉,提醒他:
“你首先是皇子,才是别人的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