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一府连着番僧鸠摩被一同下狱,闻远等人连夜审讯,番僧不愿开口,甄老太师倒是配合,但他提出要见流光。
流光自回宫后休息了几个时辰,面上的疲惫之色消散很多。到了天亮,陆舒窈过来拜见,呈上了一份卷宗,记载的是甄老太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朝中任职经历。
她方才翻阅完,大理寺那边便递信,说甄老太师要见了她才开口,她换了身常服,带着玄倾赴了大理寺。
负责审讯的闻远已有几个时辰未曾合眼,听闻她过来连忙前来迎接,还另外告知了一桩事。
“昨夜殿下出动金吾卫,暻王府也发了兵马,动静想必惊动了圣上那边。今晨圣上派了人过来,说想要见老太师一面。”
流光没想到还有这茬,这个节骨眼上,圣上派人来见老太师做什么?
“来的是谁?”她问。
“常内侍。”
“就他一个人?”
“还带了个随侍。”闻远答。
来的都是内侍,那说明皇兄遣来的是心腹。
“有说所为何事吗?”她问。
闻远摇摇头。
“只说要见一面,没说其它。臣怕节外生枝,寻了个理由挡了回去。两个内侍官也没强求,被婉拒后便回去了。”
闻远细细交代了始末,流光点点头,表示此事她已知情,闻远见状没再多言,牵引她至关押甄老太师的牢狱。
甄老太师被关押在暗牢深处,这个大理寺守卫森严之处,也曾关押过太傅魏锦书。
一夕入狱,这个昔日德高望重的老太师仿佛瞬间苍老,连脊背都佝偻了许多。
流光立在阴影处,暗暗审视着这个盘膝坐在牢中闭目养神的老人。
平心而论,直到此刻,她还是不能完全确认,这位甄老太师便是沈淮。
倒不是她怀疑自己或者暻王的推论,而是和沈淮暗中过招也有几次了,她以为的沈淮,真正的身份应当是贵重无比,不是大权在握,便是对魏廷之事了若指掌的人,她甚至怀疑过,是不是宗人府的皇室宗亲。
而眼前的这位老太师,他致仕太久了,一个远离了朝政多年的人,实难想象他能操纵一切,且步步精密,难有疏漏,此番若非江东出了那本游记以及祭典上甄姑娘突然蹦出来,很难让人将一切联想到他身上。
话虽如此,但流光也很清楚,对她和大魏而言,沈淮远比燕帝要危险的多,这样一只潜在暗处伺机吐露信子的毒蛇,也许善于伪装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玄倾见她立在暗处许久不曾有动静,抬目看了一眼牢房,低声提醒她:“殿下,该过去了。”
流光回过神,抬步走了出去。
“听闻老太师要见本宫?”她率先开了口。
甄老太师睁开目,低垂的眼睑微抬,闻声淡道:“殿下找了我这么久,如今终于寻到了,那亲自审问我岂不是痛快?”
流光冷笑。
“看来老太师是做好了开诚布公的准备,那本宫先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老太师是本宫寻找之人吗?”
她锐利的目光投向老者,声音比这暗牢的阴冷还要凉,“本宫可不想再找错了人。”
她意有所指。
甄老太师笑了笑。
“就知道李代桃僵之策瞒不过殿下。不错,我便是沈淮,平和之乱的主谋,殿下你一直在找的敌国暗桩。”
他承认的很是坦然,老迈的双眸直视流光,淡笑道:“其实若我今日不承认,殿下你也无十分把握确认我便是沈淮吧?”
流光扯了扯唇角。
“老太师成竹在胸,布局精密难有漏洞,的确非本宫能够企及,但这不重要了。番僧既是在太师府捕获,想必他进出过太师府几次太师府的仆人们都是清楚的,本宫相信只窝藏番僧的罪名便足以令老太师剩下的日子在这方囹圄中慢慢度过了,届时本宫是否还能找到沈淮,对老太师而言结果又有什么不同。这也是老太师此刻愿意将一切说开的理由不是吗?老太师自己也清楚,逃不掉了。”她指出对方眼下境况。
甄老太师面上笑意未退,
“不错。自那本游记暴露,我便知晓一切都瞒不住了。江东世族那帮子酒囊饭袋,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甄老太师叹道,语气颇有几分遗憾。
“江东世族的确不堪重用,但老太师也不必将一切皆栽到江东和那本游记上。事已至此,再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女儿摘出去,也是无用之功。”
牢房中安静一瞬,甄老太师眯了眯眼睛,
“殿下的意思老夫不明白。”
“是吗?那本宫便再说的清楚些。”
流光负手立在牢房外,笑道:“那本游记由江东郑氏麾下谋士所书,阴差阳错被元机所得,想必自游记随着元机出了潮州,江东便派了人往太师府递了消息,这才有了后来的祭典行刺。只是这游记当真对老太师有那么大的威胁吗?”
“不然呢?殿下不是已经都发现了吗?”甄老太师淡声反问。
“不错,这本游记的确藏着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初时翻阅,本宫发现有关周文山的记载,由此定论周文山并非沈淮。至于真正的沈淮是谁,游记中也没有指向,是以当时还没有人将一切联想到老太师身上。直到暻王大军归朝,祭典上突生了变故,混乱中由甄姑娘乔作的禁军忽然冲出救了暻王一命,这才将老太师拉入了我们的视线。”
流光说到此,语气微顿,方道:“而当时本宫收到武林盟的书信,负责在北地为本宫彻查沈淮身份的秋海天突然暴毙燕京,凶手指向一个番僧。一个番僧为何要杀秋海天,且在本宫刚刚收到可以证明沈淮身份的玉玦这个节骨眼上,如果秋海天之死和玉玦有关,那是不是意味着番僧同沈淮有所勾结?于是本宫让玄倾查了秋海天出事前后金陵境内是否出现过这个番僧的足迹,不想还真查出了点眉目。据一个打更人透露,他曾在一个深夜撞见一番僧在乌衣巷附近出没过,算了算时间恰在秋海天出事之后。一个番僧竟然会出现在我金陵权贵遍及的乌衣巷,那是否意味着与他勾结的‘沈淮’便居于此?而彼时有一桩事很凑巧,甄姑娘伤愈,暻王府的亲兵送其归家,发现甄太师府便位于乌衣巷,也正是这个巧合,引起了暻王的怀疑。”
“暻王殿下心思缜密,说来他的文韬武略并不逊于殿下的。如今携功归朝,不知金陵的朝局又该是怎样的新气象。”甄老太师突然道。
流光却笑。
“这就不劳老太师费心了,老太师还是关心关心眼下吧,本宫话可还没有讲完。”
她冷声道:“其实暻王对老太师的怀疑本宫一开始是不大相信的,毕竟老太师你已致仕,一个远离朝政多年的人突然成了敌国眼线,还意图操纵魏廷这么多年,说出去谁信呢?但暻王既有提醒,本宫还是留了心,在翻阅游记剩下的篇幅时便留意了几分,不巧竟真发现了有关老太师的踪迹。游记中记载,先帝朝时,老太师于江东任职,与郑氏家主郑沣交好,你们二人曾到访过一个叫汶山的地方,彼时乃是瑞丰三年,而瑞丰五年和瑞丰七年,你二人又再次造访此地,很是流连。可本宫没有记错的话,瑞丰九年,江东曾上报朝廷在其境内发现一座盐矿正是位于这座汶山,因其产盐丰厚,朝廷大悦,听闻老太师也因此被提拔进京,从此仕途平坦,平步青云。以上,本宫所言对否?”
甄老太师没有否认。
“那的确是老夫在江东为官时尚算不错的政绩,先帝因此重用,殿下觉得有何不妥吗?”
“先帝的决策并无过错。可从瑞丰三年至瑞丰九年,时隔将近六年,老太师与郑氏家主多次进出汶山难道就没有发现那藏有一座盐矿吗?还是说早有发现却故意隐瞒,勾连江东世族私下开采、兜售,以致江东之地贩卖私盐之风盛行,纵使此后朝廷多有管辖,却屡禁不止,真正的症结便在于此吧?”
“而这六年之利,江东世族和老太师您的府库想必进项不小吧?所以,本宫没有料错的话,江东世族并不知老太师的底细,但是游记中所载的汶山之行却是可以牵制老太师的把柄,老太师忌惮私采和贩卖私盐之事暴露,朝廷追责,届时举族倾覆之罪,难逃一死。而那时,反正都要死了,身份是否暴露还重要吗?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了,所以老太师接受了江东的请求,不应该说是同盟,铤而走险策划了之后的祭典刺杀案。”
流光笑道:“说起来,祭典上老太师的种种谋划很是精密,真正的疏漏是甄小姐突然出现在祭典上,引起了暻王的怀疑。想必甄小姐是无意中听到了老太师的谋划,她对暻王一片痴心,有此接触之机自然不肯放过。而为了不牵连老太师,甄小姐并未混入老太师和江东安排好的刺客中,而是自己另寻路子找了个急需用钱的禁军买了件禁军服在祭典当日乔装混了进去。甄小姐一片孝心,但却帮了本宫大忙,否则寻到老太师还真要再费上一番功夫。”
流光自回宫后休息了几个时辰,面上的疲惫之色消散很多。到了天亮,陆舒窈过来拜见,呈上了一份卷宗,记载的是甄老太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朝中任职经历。
她方才翻阅完,大理寺那边便递信,说甄老太师要见了她才开口,她换了身常服,带着玄倾赴了大理寺。
负责审讯的闻远已有几个时辰未曾合眼,听闻她过来连忙前来迎接,还另外告知了一桩事。
“昨夜殿下出动金吾卫,暻王府也发了兵马,动静想必惊动了圣上那边。今晨圣上派了人过来,说想要见老太师一面。”
流光没想到还有这茬,这个节骨眼上,圣上派人来见老太师做什么?
“来的是谁?”她问。
“常内侍。”
“就他一个人?”
“还带了个随侍。”闻远答。
来的都是内侍,那说明皇兄遣来的是心腹。
“有说所为何事吗?”她问。
闻远摇摇头。
“只说要见一面,没说其它。臣怕节外生枝,寻了个理由挡了回去。两个内侍官也没强求,被婉拒后便回去了。”
闻远细细交代了始末,流光点点头,表示此事她已知情,闻远见状没再多言,牵引她至关押甄老太师的牢狱。
甄老太师被关押在暗牢深处,这个大理寺守卫森严之处,也曾关押过太傅魏锦书。
一夕入狱,这个昔日德高望重的老太师仿佛瞬间苍老,连脊背都佝偻了许多。
流光立在阴影处,暗暗审视着这个盘膝坐在牢中闭目养神的老人。
平心而论,直到此刻,她还是不能完全确认,这位甄老太师便是沈淮。
倒不是她怀疑自己或者暻王的推论,而是和沈淮暗中过招也有几次了,她以为的沈淮,真正的身份应当是贵重无比,不是大权在握,便是对魏廷之事了若指掌的人,她甚至怀疑过,是不是宗人府的皇室宗亲。
而眼前的这位老太师,他致仕太久了,一个远离了朝政多年的人,实难想象他能操纵一切,且步步精密,难有疏漏,此番若非江东出了那本游记以及祭典上甄姑娘突然蹦出来,很难让人将一切联想到他身上。
话虽如此,但流光也很清楚,对她和大魏而言,沈淮远比燕帝要危险的多,这样一只潜在暗处伺机吐露信子的毒蛇,也许善于伪装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玄倾见她立在暗处许久不曾有动静,抬目看了一眼牢房,低声提醒她:“殿下,该过去了。”
流光回过神,抬步走了出去。
“听闻老太师要见本宫?”她率先开了口。
甄老太师睁开目,低垂的眼睑微抬,闻声淡道:“殿下找了我这么久,如今终于寻到了,那亲自审问我岂不是痛快?”
流光冷笑。
“看来老太师是做好了开诚布公的准备,那本宫先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老太师是本宫寻找之人吗?”
她锐利的目光投向老者,声音比这暗牢的阴冷还要凉,“本宫可不想再找错了人。”
她意有所指。
甄老太师笑了笑。
“就知道李代桃僵之策瞒不过殿下。不错,我便是沈淮,平和之乱的主谋,殿下你一直在找的敌国暗桩。”
他承认的很是坦然,老迈的双眸直视流光,淡笑道:“其实若我今日不承认,殿下你也无十分把握确认我便是沈淮吧?”
流光扯了扯唇角。
“老太师成竹在胸,布局精密难有漏洞,的确非本宫能够企及,但这不重要了。番僧既是在太师府捕获,想必他进出过太师府几次太师府的仆人们都是清楚的,本宫相信只窝藏番僧的罪名便足以令老太师剩下的日子在这方囹圄中慢慢度过了,届时本宫是否还能找到沈淮,对老太师而言结果又有什么不同。这也是老太师此刻愿意将一切说开的理由不是吗?老太师自己也清楚,逃不掉了。”她指出对方眼下境况。
甄老太师面上笑意未退,
“不错。自那本游记暴露,我便知晓一切都瞒不住了。江东世族那帮子酒囊饭袋,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甄老太师叹道,语气颇有几分遗憾。
“江东世族的确不堪重用,但老太师也不必将一切皆栽到江东和那本游记上。事已至此,再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女儿摘出去,也是无用之功。”
牢房中安静一瞬,甄老太师眯了眯眼睛,
“殿下的意思老夫不明白。”
“是吗?那本宫便再说的清楚些。”
流光负手立在牢房外,笑道:“那本游记由江东郑氏麾下谋士所书,阴差阳错被元机所得,想必自游记随着元机出了潮州,江东便派了人往太师府递了消息,这才有了后来的祭典行刺。只是这游记当真对老太师有那么大的威胁吗?”
“不然呢?殿下不是已经都发现了吗?”甄老太师淡声反问。
“不错,这本游记的确藏着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初时翻阅,本宫发现有关周文山的记载,由此定论周文山并非沈淮。至于真正的沈淮是谁,游记中也没有指向,是以当时还没有人将一切联想到老太师身上。直到暻王大军归朝,祭典上突生了变故,混乱中由甄姑娘乔作的禁军忽然冲出救了暻王一命,这才将老太师拉入了我们的视线。”
流光说到此,语气微顿,方道:“而当时本宫收到武林盟的书信,负责在北地为本宫彻查沈淮身份的秋海天突然暴毙燕京,凶手指向一个番僧。一个番僧为何要杀秋海天,且在本宫刚刚收到可以证明沈淮身份的玉玦这个节骨眼上,如果秋海天之死和玉玦有关,那是不是意味着番僧同沈淮有所勾结?于是本宫让玄倾查了秋海天出事前后金陵境内是否出现过这个番僧的足迹,不想还真查出了点眉目。据一个打更人透露,他曾在一个深夜撞见一番僧在乌衣巷附近出没过,算了算时间恰在秋海天出事之后。一个番僧竟然会出现在我金陵权贵遍及的乌衣巷,那是否意味着与他勾结的‘沈淮’便居于此?而彼时有一桩事很凑巧,甄姑娘伤愈,暻王府的亲兵送其归家,发现甄太师府便位于乌衣巷,也正是这个巧合,引起了暻王的怀疑。”
“暻王殿下心思缜密,说来他的文韬武略并不逊于殿下的。如今携功归朝,不知金陵的朝局又该是怎样的新气象。”甄老太师突然道。
流光却笑。
“这就不劳老太师费心了,老太师还是关心关心眼下吧,本宫话可还没有讲完。”
她冷声道:“其实暻王对老太师的怀疑本宫一开始是不大相信的,毕竟老太师你已致仕,一个远离朝政多年的人突然成了敌国眼线,还意图操纵魏廷这么多年,说出去谁信呢?但暻王既有提醒,本宫还是留了心,在翻阅游记剩下的篇幅时便留意了几分,不巧竟真发现了有关老太师的踪迹。游记中记载,先帝朝时,老太师于江东任职,与郑氏家主郑沣交好,你们二人曾到访过一个叫汶山的地方,彼时乃是瑞丰三年,而瑞丰五年和瑞丰七年,你二人又再次造访此地,很是流连。可本宫没有记错的话,瑞丰九年,江东曾上报朝廷在其境内发现一座盐矿正是位于这座汶山,因其产盐丰厚,朝廷大悦,听闻老太师也因此被提拔进京,从此仕途平坦,平步青云。以上,本宫所言对否?”
甄老太师没有否认。
“那的确是老夫在江东为官时尚算不错的政绩,先帝因此重用,殿下觉得有何不妥吗?”
“先帝的决策并无过错。可从瑞丰三年至瑞丰九年,时隔将近六年,老太师与郑氏家主多次进出汶山难道就没有发现那藏有一座盐矿吗?还是说早有发现却故意隐瞒,勾连江东世族私下开采、兜售,以致江东之地贩卖私盐之风盛行,纵使此后朝廷多有管辖,却屡禁不止,真正的症结便在于此吧?”
“而这六年之利,江东世族和老太师您的府库想必进项不小吧?所以,本宫没有料错的话,江东世族并不知老太师的底细,但是游记中所载的汶山之行却是可以牵制老太师的把柄,老太师忌惮私采和贩卖私盐之事暴露,朝廷追责,届时举族倾覆之罪,难逃一死。而那时,反正都要死了,身份是否暴露还重要吗?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了,所以老太师接受了江东的请求,不应该说是同盟,铤而走险策划了之后的祭典刺杀案。”
流光笑道:“说起来,祭典上老太师的种种谋划很是精密,真正的疏漏是甄小姐突然出现在祭典上,引起了暻王的怀疑。想必甄小姐是无意中听到了老太师的谋划,她对暻王一片痴心,有此接触之机自然不肯放过。而为了不牵连老太师,甄小姐并未混入老太师和江东安排好的刺客中,而是自己另寻路子找了个急需用钱的禁军买了件禁军服在祭典当日乔装混了进去。甄小姐一片孝心,但却帮了本宫大忙,否则寻到老太师还真要再费上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