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元昭帝贞德八年,新帝继位,改年号永辉。同年,摄政王元徽请命还政,帝不受,再三挽留,然摄政去意已决,帝虽不舍然尊其意,感念其摄政八载于国朝功深恩重,特加封镇国长公主,又易其封号‘流’为‘崇’,尊镇国崇光长公主,赐封江东。至此,金陵朝局彻底改写,属于摄政殿下元徽的辉煌已成过往,而属于镇国崇光长公主的精彩即将在江东上演。
卸下摄政王的身份与重担,流光只觉从未有过的轻松,她立在望舒宫黛瓦红墙的长廊下,露出了犹如孩童般天真无忧的笑意。
她的笑容似乎感染到了玄倾,玄倾亦发觉了她陡然开朗的心境。他头次有种预感,也许这座皇宫于殿下而言早已是一种束缚,真实的殿下也许也渴望着离开。
新帝如流光所愿,将江东赐作了她的封地,她不想耽搁太久,几乎以众人意想不到的速度着手准备着动身。
出发的前几日,陆舒窈和闻远来见她,陆舒窈有些感慨道:“原来殿下上次与我一番交谈便已是告别,是舒窈迟钝了。”
流光笑了笑。
“你我之间共事多年,你是了解本宫性情的,本宫向来不喜那些腻腻乎乎的告别,如今这样便算很好。今日你和闻远能来相送,本宫受了你们的情义。”
陆舒窈和闻远闻言相视而笑,连忙谦道:“殿下说哪儿的话,我等不敢当。”
流光笑道:“自本宫摄政起,你二人便是本宫的左膀右臂,如今新帝及位,本宫要迁居江东,你二人留在朝中,日子长得很,切记戒骄戒躁,莫忘初心,无论日后走到多高的位置,风光也好,落魄也罢,你不负国朝,国朝亦不会负你。”
陆闻二人闻声正色,齐齐回道:“臣等谨记。”
除了陆舒窈和闻远,一些和流光有旧交的大臣亦来相送,不过有一个人很是出乎她的意料,是左都御史杜遵。
“殿下。”
“杜大人。”
“杜大人素来与我望舒宫相交不深,今日何以造访?”流光笑问,扬手请他上座,又令兮茵过去奉茶。
杜御史闻声笑道:“听闻殿下不日便要动身前往江东,老臣特来相送。”
“大人此情本宫铭记,只是本宫心有疑虑不知可否请教大人。”
“殿下直言便是。”
“杜大人是纯臣,这些年在朝中也只为国朝办事,从不沾染任何的党争是非,如今新帝及位,本宫却要迁居江东,除了以往的知交故友,懂得看形势的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来趟望舒宫这滩浑水的,大人耳聪目明,又一向明哲保身,这样的节骨眼上为何来接触望舒宫呢?”
对于她的质疑,对方神色不变,意简言赅道:“老臣不是为自己来的,是为大魏而来。”
“哦?”流光眉目一动。
“殿下掌政八载,于国朝尽心竭力,北境之战人人皆道是新帝的功劳,可殿下在其中也花费了不少心血。这些年朝中虽乱党丛生,但朝堂外天下清宴,百姓安平,这些皆是殿下的举力维系。殿下为国朝所做的一切,即便是先帝在世,也挑不出殿下的半点错处来。如今新帝及位,殿下又请命还政,不曾贪恋权势分毫,可见从容磊落,如此风范的殿下,老臣如何不能来相送呢?”
流光却问:“如果本宫今日没有还政,若非朝事,大人还会踏足我望舒宫吗?”
“若殿下没有还政,便没有江东之迁,那老臣又何谈今日相送呢?”杜御史回答。
流光闻言唇角微扯,没有多说什么,与他饮了一盏茶水。
杜御史润完口舌,将茶盏放回了原位,说起另一件来意:“其实老臣今日来也不是为着这一件事?”
流光秀眉微挑,
“大人直说无妨。”她道。
“若无料错,殿下此去江东想必也是为着世族而去。臣虽出身广陵杜氏,家中基业皆在扬州,但臣的母族潮州汶氏乃是江东之地的书香门第,在漓水两岸颇有清名。殿下此番远赴江东,若有需要用人的地方,汶氏愿为殿下驱使。”
他这一番话倒是出乎流光的预料,她想着便也问了出来。
“杜大人为何帮本宫?”
杜御史笑了笑,没有立即回答,只道:“江东世族树大根深,世家与官场之间更是相互勾连盘根错节,这样的乱象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有这些世族在,江东之地的读书人还会出头之日吗?所以,老臣不是帮殿下,而是为了江东之地的许多读书人。”
“大人忧思天下,是本宫浅薄了。既如此,本宫多谢大人。”流光敬了对方一盏茶水。
对方却摆了摆手,
“老臣的分内之事,何须言谢?倒是殿下,江东之地,虎狼为患,殿下此行万望珍重啊。”
大燕的一连串变故自然传到了大魏之外的角落。
嵬山慕容氏的主宅,巍峨山亭中,谢青城正与慕容家主慕容斐议事。
“少主几番飞鸽传书询问的以毒攻毒的解毒之法,我慕容氏认为不可采用。”慕容家主说出自己这几日与嵬山众长老讨论出的结果。
“竟连此法都不可取吗?”谢青城目光微黯。
他神色中的失落慕容家主看在眼里,虽不知是何人身中剧毒,但能让谢少尊如此牵肠挂肚的想必也是一个对他极为重要的人。
想到此,他安慰道:“少主倒也不必失落。雪上霜此毒乃我慕容氏先祖所制,但也并非外界传言的那般没有解毒之方。”
谢青城神色微动。
“怎么说?”
“雪上霜的出现其实是一场意外。当年东蒙国还在的时候,其东境曾因水患而生过一场极为严重的瘟疫。当时我慕容氏受风皇室所托配制除疫之方,却因用错了一味药材无意中配出了一种毒方。试药的病患服用后疫症虽有缓解,然而面若白雪,发作时亦浑身冰凉,犹如雪上结霜,因此先祖为此方取名雪上霜。后来先祖查出了症结所在,改善了药方,瘟疫得以缓解,但服用了雪上霜的试药病患却死伤大半。先祖感念他们以身试药的恩义,下定决心要配出解药,也算皇天不负,先祖茶饭不思地熬了数个日夜终于叫他研制出了解毒之方,那些试药病患的性命方得以保全。后来此毒便被嵬山保留了下来,连同解毒之方一起存于一些药典之中,只是后来东蒙战乱,我嵬山深受其苦,这些药典在战乱中遗失,再也遍寻不得了。”
“也正因如此,后来凡是提及雪上霜的医典,都言此毒无解,说来也不算是假话。”
慕容家主叙说了一番雪上霜的来历,倒是给谢青城提了个醒。
“什么样的药典,可有具体指向?”他问。
慕容家主摇了摇头。
“只能说是一些医书旧典,并不能确定是哪本,要找恐怕要废些工夫。”
说到此,慕容家主突然看向对面的谢少尊,
“其实要寻雪上霜的解毒之方还有一种途经。”
“家主直言无妨。”
“也许少主该问问那位中毒的朋友,是否知晓下毒之人手中雪上霜的来历。失传了这么久,既然雪上霜之毒能够出现,那解毒之方未必就会石沉大海,也许下毒之人手中便有。”
谢青城眸光渐深。
正说着话,忽闻四围风声紧,二人皆往亭外看去,便见一白袍少年自远处提气纵身,如展翅的飞鸿般靠近这处山亭。
是白雁飞。
少年在亭外驻身,往谢青城这方奔来,他急色匆匆,神色亦难得一见的沉肃。
“出事了。”
谢青城微微拧了眉。
慕容家主见状,知他们有要事商谈,便借口尚有要事起身离去。
白雁飞与他擦身而过,待人走远了,忽问谢青城:“你这几日是不是和慕容家主聊什么解毒之方,怎么,是谁中了什么毒吗?”
“一位朋友。”谢青城回答,没有再多言什么,只问他,“出了什么事吗?”
白雁飞记着来意,闻声凝了面色,
“南国传来消息,大魏帝位易主,暻王继任新帝,而摄政王元徽还政,不日将迁居江东。”
“什么?!”
谢青城神色微变。
不过数日未曾闻山外事,外头竟出了这样的变故。
“消息无误吗?”
白雁飞点头。
“元徽封镇国崇光长公主,赐封江东,据闻潮州那边已开始兴建公主府了。”
大魏的这场变故令很多人惊愕不已,同样也令很多人惴惴不安。
潮州郑氏主宅。
难得的,郑氏、梁氏、杨氏、裴氏四大家主皆汇聚于此。
“都说说吧,如今该怎么办?”最先开口的是梁氏的家主梁慈温,一副愁眉苦脸的长相,四人之中数他年纪最大,是以众人尊称他一声大哥。
“还能怎么办,咱们的请罪折子不是已经递上去了吗?依我看,咱们四大世家在江东一带根基深厚,朝廷若还想保得这江东之地的安稳,想必也不会太为难我们。”说话的是个粗声粗气的汉子,乃江东杨氏的家主杨勇,人如其声,很是悍勇。
他话落后,边上一作文弱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冷笑。
“我世族之于江东难道比得过乌氏一族之于南疆?可乌氏的下场你没瞧见?祭典刺杀失败,甄氏一府悉数下狱,听闻金陵那边已颁下了处死诏,乌氏仅剩的一条血脉也就此断了。如此雷厉的手段,那位摄政殿下的行事如何能不让人胆寒,你觉得她会放过我们?”
说话的是裴笙,乃江东裴氏的家主,四人中数他年纪最小,又最精明。
杨二被他说得语噎住,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那不然怎么办?左右事情已犯下,是好是坏也由不得我们做主了。”
堂中一阵沉默。
许久,梁大梁慈温开了口:“倒也不必如此忧虑。她如今已不是摄政了。”
众人闻声皆看向他。
他顿了顿,继续道:“新帝及位,元徽却要迁居我江东,焉知不是位高权重惹得新帝不喜,被驱逐出了金陵。说不准如今的这位殿下比我等还要狼狈许多。”
裴笙却冷嗤:“即便她为新帝不喜又如何?新帝及位,她自请还政,朝野上下谁能说出半句不是来?不仅说不出,还要感念她摄政多年,为国朝尽心竭力,因此新帝加封其镇国长公主,又易其徽号‘流’为‘崇’,乃镇国崇光长公主。单这一个崇字,大魏古往今来即便是帝王又有几人能够得上的?帝室对她的恩宠,可见一斑。这样的一位长公主殿下落到了我江东之地,即便手中没了摄政之权,谁又敢轻易得罪?”
他说得明显在理,梁大和杨二对视一眼,哑口无言。
这时,梁大将目光投向主座上一直未曾出声的郑家主郑七鸣,对方自始至终端着一盏茶水浅饮,对于他们之间的商讨仿佛事不关己。
“老三,你说句话!”
“我说什么?”
既然被提到,郑七鸣放下了手中茶盏,淡笑:“递至金陵的请罪文书,所有罪名我与郑氏一同认下了,即便朝廷或者那位殿下有心怪罪,有我郑氏顶在前头,诸位还在担忧什么呢?”
说到此,郑七鸣抬目看向堂中三人,
“其实我很好奇,二位兄长和笙弟今日齐聚我府宅难道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我以为这已不需要答案。”
“倒也不是为了这一件事。”
梁慈温笑道,看了一眼杨勇,后者会意,轻咳了一声,看向郑七鸣,
“的确不是为这一件事。都是自家兄弟,那二哥我就长话短说了,老三,那条漕运线真的要上交朝廷吗?”
郑七鸣闻言似笑非笑。
“我以为这件事我们四家已达成默契。怎么,二位兄长这是要反悔?”
梁大杨二对视一眼,梁大笑道:“大哥二哥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也清楚,这条漕运线牵涉我四家水上生意的根基命脉,并非一般的蝇头小利,若就此割让给了朝廷,与剜肉之痛有何差别?”
“世间熙熙攘攘,人人皆趋利而往,朝廷亦是如此。郑氏上书认罪,直言愿尽捐家财,这是为了平息朝廷的怒火,可朝廷会不会就此放过我郑氏全族的性命还要靠这条漕运线去试探。我以为二位兄长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如今却口口声声心疼这笔利益,怎么,二位兄长难道就不心疼郑氏全族的性命吗?那这兄弟,我与诸位还做得下去吗?”
郑七鸣冷着眸反问。
梁大无言,杨二在旁急了。
“我们可没有这个意思,老三你可别胡说!这话说回来,若非你门下胡珅私撰了那本游记,我江东世族很不该有此祸端。”
“二哥这是要和我扯因果吗?那我们不妨论论大皇子是哪家世交门下的子弟引荐给胡珅认识的吧?”郑七鸣反口相讥。
杨二被堵得哑口无言。
原因无他,当日引荐大皇子给胡珅认识的乃是他杨氏姻亲门下的远方子弟,怎么说也和他杨氏脱不开干系。
见他无语,郑七鸣从主座上起了身,他负手立于堂上,淡目扫向梁杨二人,
“大哥与二哥既心疼这条漕运线,不曾顾及我郑氏全族之危,不若我着人将已送至金陵的请罪书撤回吧,大家也好一道趟这滩浑水。”
“哎、别别别,这上了皇案的文书是说撤回便能撤回的吗?”
梁大连忙出来阻拦,他安抚郑七鸣,讪讪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没得为了这点事情伤了感情。老二就是这狗脾气,没坏心的!漕运这事你既不同意,那咱们也就不说什么了。眼下长公主的銮驾即将驾临江东,我们兄弟要齐心协力,万不可生出嫌隙来啊。”
梁大装作苦口婆心,又朝杨二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拱手朝郑七鸣赔罪,
“三弟,对不住,是二哥言语无状了。”
郑七鸣受了他一礼,方道:“如今有我郑氏顶在前面,朝廷若要追究,也只会拿我郑氏开刀,二位兄长还有笙弟这段时日切记约束好手下之人,莫要在这节骨眼上再生事端,否则一切可就功亏一篑了。”
他暗暗警告,梁大和杨二连忙称是。
此事便算揭过。
待到晚间,梁大杨二相继告辞离去,裴笙却留了下来。
四兄弟中,他和郑七鸣关系最为亲近。
“今日之事三哥莫要生气,大哥二哥向来各有各的算盘,这些年也习惯了。”
“我倒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这二人鼠目寸光,并不知江东如今头上悬着的是千斤斩,若再约束不好手下之人,生出事端,怕是有我郑氏顶着也无用。”
郑七鸣说到此,有些怅惘。
裴笙道:“朝廷那边始终没有颁下对江东的处罚令,可见另有谋算。而那位殿下眼看着便要来潮州了,想必这件事朝廷要交由她处理。”
他看向郑七鸣,问起一事,
“其实我一直想问,那本游记中除了记载了私采盐矿及兜售之事,可还记载了其它什么对我江东而言算是祸患的东西吗?”
说起这个郑七鸣皱了皱眉,
“胡珅死前我逼问过,他只说了这一桩事,至于其它并未想起来。”
裴笙皱了皱眉。
“什么叫并未想起?”他问。
郑七鸣叹了一口气,
“胡珅嗜酒,这些年喝下去的酒水多多少少坏了他的脑子,导致他健忘的很,就这一桩事还是极刑之下勉强想起的。”郑七鸣解释。
裴笙眉间丘壑垒的更深。
“那便是说除了胡珅自己,我们这边再也无人知晓那本游记里还记载着什么了。那眼下的我们、不、是整个江东世族岂非砧上鱼肉,被动的很?”
“那真的是要任人宰割了,三哥。”他担忧道。
郑七鸣沉默了须臾说了一句,
“其实与其坐以待毙,有一个法子可一劳永逸。”
“什么?”
裴笙问,便见郑七鸣缓缓抬起了一个手刀对着自己脖颈狠绝一抹,他震惊!
“那可是元徽!如此做,岂非得罪了金陵?”
郑七鸣却冷笑。
“她是新帝亲封的镇国崇光长公主不假,但是大哥方才有句话说得不错,元徽既被迁江东,足以证明她与新帝之间关系微妙。此时,如果让她死在来江东的路上,只要不留下证据,一个刚刚继任尚未坐稳皇位的新帝会为难我们、为难江东吗?”
他说的话在理,裴笙思量再三,正色道:“如此,只要三哥有成算,裴氏愿出一份力。”
他表了态,郑七鸣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时,厅外忽然传来一道男声,声音浑厚,直击耳膜,
“既然郑家主有如此胆识,那我二人愿助郑家主一臂之力。”
郑裴二人一惊,几乎在对方声落的刹那儿,厅外的护院皆冲进大厅护卫在二人左右。
“谁?”郑七鸣冷声问,看向声源处,却未见丝毫人影。
他与裴笙对视一眼,冷静了下来,对着半空道:“阁下既然造访,何不坦诚相见?”
几乎在他话落后,门厅处挂起一阵狂风,众人掩面眯着眼睛去看,便见厅门处出现了两个身着布裳的老者,老叟身形瘦削,老妇则丰腴几许,二人皆满头银发,眸露精光,不难看出皆乃练家子。
“你们是谁?为何来我府上?”郑七鸣问。
“老叟夫妇二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二人可以帮助郑家主,一解眼前之忧。”有些苍老的女声阴沉道。
卸下摄政王的身份与重担,流光只觉从未有过的轻松,她立在望舒宫黛瓦红墙的长廊下,露出了犹如孩童般天真无忧的笑意。
她的笑容似乎感染到了玄倾,玄倾亦发觉了她陡然开朗的心境。他头次有种预感,也许这座皇宫于殿下而言早已是一种束缚,真实的殿下也许也渴望着离开。
新帝如流光所愿,将江东赐作了她的封地,她不想耽搁太久,几乎以众人意想不到的速度着手准备着动身。
出发的前几日,陆舒窈和闻远来见她,陆舒窈有些感慨道:“原来殿下上次与我一番交谈便已是告别,是舒窈迟钝了。”
流光笑了笑。
“你我之间共事多年,你是了解本宫性情的,本宫向来不喜那些腻腻乎乎的告别,如今这样便算很好。今日你和闻远能来相送,本宫受了你们的情义。”
陆舒窈和闻远闻言相视而笑,连忙谦道:“殿下说哪儿的话,我等不敢当。”
流光笑道:“自本宫摄政起,你二人便是本宫的左膀右臂,如今新帝及位,本宫要迁居江东,你二人留在朝中,日子长得很,切记戒骄戒躁,莫忘初心,无论日后走到多高的位置,风光也好,落魄也罢,你不负国朝,国朝亦不会负你。”
陆闻二人闻声正色,齐齐回道:“臣等谨记。”
除了陆舒窈和闻远,一些和流光有旧交的大臣亦来相送,不过有一个人很是出乎她的意料,是左都御史杜遵。
“殿下。”
“杜大人。”
“杜大人素来与我望舒宫相交不深,今日何以造访?”流光笑问,扬手请他上座,又令兮茵过去奉茶。
杜御史闻声笑道:“听闻殿下不日便要动身前往江东,老臣特来相送。”
“大人此情本宫铭记,只是本宫心有疑虑不知可否请教大人。”
“殿下直言便是。”
“杜大人是纯臣,这些年在朝中也只为国朝办事,从不沾染任何的党争是非,如今新帝及位,本宫却要迁居江东,除了以往的知交故友,懂得看形势的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来趟望舒宫这滩浑水的,大人耳聪目明,又一向明哲保身,这样的节骨眼上为何来接触望舒宫呢?”
对于她的质疑,对方神色不变,意简言赅道:“老臣不是为自己来的,是为大魏而来。”
“哦?”流光眉目一动。
“殿下掌政八载,于国朝尽心竭力,北境之战人人皆道是新帝的功劳,可殿下在其中也花费了不少心血。这些年朝中虽乱党丛生,但朝堂外天下清宴,百姓安平,这些皆是殿下的举力维系。殿下为国朝所做的一切,即便是先帝在世,也挑不出殿下的半点错处来。如今新帝及位,殿下又请命还政,不曾贪恋权势分毫,可见从容磊落,如此风范的殿下,老臣如何不能来相送呢?”
流光却问:“如果本宫今日没有还政,若非朝事,大人还会踏足我望舒宫吗?”
“若殿下没有还政,便没有江东之迁,那老臣又何谈今日相送呢?”杜御史回答。
流光闻言唇角微扯,没有多说什么,与他饮了一盏茶水。
杜御史润完口舌,将茶盏放回了原位,说起另一件来意:“其实老臣今日来也不是为着这一件事?”
流光秀眉微挑,
“大人直说无妨。”她道。
“若无料错,殿下此去江东想必也是为着世族而去。臣虽出身广陵杜氏,家中基业皆在扬州,但臣的母族潮州汶氏乃是江东之地的书香门第,在漓水两岸颇有清名。殿下此番远赴江东,若有需要用人的地方,汶氏愿为殿下驱使。”
他这一番话倒是出乎流光的预料,她想着便也问了出来。
“杜大人为何帮本宫?”
杜御史笑了笑,没有立即回答,只道:“江东世族树大根深,世家与官场之间更是相互勾连盘根错节,这样的乱象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有这些世族在,江东之地的读书人还会出头之日吗?所以,老臣不是帮殿下,而是为了江东之地的许多读书人。”
“大人忧思天下,是本宫浅薄了。既如此,本宫多谢大人。”流光敬了对方一盏茶水。
对方却摆了摆手,
“老臣的分内之事,何须言谢?倒是殿下,江东之地,虎狼为患,殿下此行万望珍重啊。”
大燕的一连串变故自然传到了大魏之外的角落。
嵬山慕容氏的主宅,巍峨山亭中,谢青城正与慕容家主慕容斐议事。
“少主几番飞鸽传书询问的以毒攻毒的解毒之法,我慕容氏认为不可采用。”慕容家主说出自己这几日与嵬山众长老讨论出的结果。
“竟连此法都不可取吗?”谢青城目光微黯。
他神色中的失落慕容家主看在眼里,虽不知是何人身中剧毒,但能让谢少尊如此牵肠挂肚的想必也是一个对他极为重要的人。
想到此,他安慰道:“少主倒也不必失落。雪上霜此毒乃我慕容氏先祖所制,但也并非外界传言的那般没有解毒之方。”
谢青城神色微动。
“怎么说?”
“雪上霜的出现其实是一场意外。当年东蒙国还在的时候,其东境曾因水患而生过一场极为严重的瘟疫。当时我慕容氏受风皇室所托配制除疫之方,却因用错了一味药材无意中配出了一种毒方。试药的病患服用后疫症虽有缓解,然而面若白雪,发作时亦浑身冰凉,犹如雪上结霜,因此先祖为此方取名雪上霜。后来先祖查出了症结所在,改善了药方,瘟疫得以缓解,但服用了雪上霜的试药病患却死伤大半。先祖感念他们以身试药的恩义,下定决心要配出解药,也算皇天不负,先祖茶饭不思地熬了数个日夜终于叫他研制出了解毒之方,那些试药病患的性命方得以保全。后来此毒便被嵬山保留了下来,连同解毒之方一起存于一些药典之中,只是后来东蒙战乱,我嵬山深受其苦,这些药典在战乱中遗失,再也遍寻不得了。”
“也正因如此,后来凡是提及雪上霜的医典,都言此毒无解,说来也不算是假话。”
慕容家主叙说了一番雪上霜的来历,倒是给谢青城提了个醒。
“什么样的药典,可有具体指向?”他问。
慕容家主摇了摇头。
“只能说是一些医书旧典,并不能确定是哪本,要找恐怕要废些工夫。”
说到此,慕容家主突然看向对面的谢少尊,
“其实要寻雪上霜的解毒之方还有一种途经。”
“家主直言无妨。”
“也许少主该问问那位中毒的朋友,是否知晓下毒之人手中雪上霜的来历。失传了这么久,既然雪上霜之毒能够出现,那解毒之方未必就会石沉大海,也许下毒之人手中便有。”
谢青城眸光渐深。
正说着话,忽闻四围风声紧,二人皆往亭外看去,便见一白袍少年自远处提气纵身,如展翅的飞鸿般靠近这处山亭。
是白雁飞。
少年在亭外驻身,往谢青城这方奔来,他急色匆匆,神色亦难得一见的沉肃。
“出事了。”
谢青城微微拧了眉。
慕容家主见状,知他们有要事商谈,便借口尚有要事起身离去。
白雁飞与他擦身而过,待人走远了,忽问谢青城:“你这几日是不是和慕容家主聊什么解毒之方,怎么,是谁中了什么毒吗?”
“一位朋友。”谢青城回答,没有再多言什么,只问他,“出了什么事吗?”
白雁飞记着来意,闻声凝了面色,
“南国传来消息,大魏帝位易主,暻王继任新帝,而摄政王元徽还政,不日将迁居江东。”
“什么?!”
谢青城神色微变。
不过数日未曾闻山外事,外头竟出了这样的变故。
“消息无误吗?”
白雁飞点头。
“元徽封镇国崇光长公主,赐封江东,据闻潮州那边已开始兴建公主府了。”
大魏的这场变故令很多人惊愕不已,同样也令很多人惴惴不安。
潮州郑氏主宅。
难得的,郑氏、梁氏、杨氏、裴氏四大家主皆汇聚于此。
“都说说吧,如今该怎么办?”最先开口的是梁氏的家主梁慈温,一副愁眉苦脸的长相,四人之中数他年纪最大,是以众人尊称他一声大哥。
“还能怎么办,咱们的请罪折子不是已经递上去了吗?依我看,咱们四大世家在江东一带根基深厚,朝廷若还想保得这江东之地的安稳,想必也不会太为难我们。”说话的是个粗声粗气的汉子,乃江东杨氏的家主杨勇,人如其声,很是悍勇。
他话落后,边上一作文弱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冷笑。
“我世族之于江东难道比得过乌氏一族之于南疆?可乌氏的下场你没瞧见?祭典刺杀失败,甄氏一府悉数下狱,听闻金陵那边已颁下了处死诏,乌氏仅剩的一条血脉也就此断了。如此雷厉的手段,那位摄政殿下的行事如何能不让人胆寒,你觉得她会放过我们?”
说话的是裴笙,乃江东裴氏的家主,四人中数他年纪最小,又最精明。
杨二被他说得语噎住,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那不然怎么办?左右事情已犯下,是好是坏也由不得我们做主了。”
堂中一阵沉默。
许久,梁大梁慈温开了口:“倒也不必如此忧虑。她如今已不是摄政了。”
众人闻声皆看向他。
他顿了顿,继续道:“新帝及位,元徽却要迁居我江东,焉知不是位高权重惹得新帝不喜,被驱逐出了金陵。说不准如今的这位殿下比我等还要狼狈许多。”
裴笙却冷嗤:“即便她为新帝不喜又如何?新帝及位,她自请还政,朝野上下谁能说出半句不是来?不仅说不出,还要感念她摄政多年,为国朝尽心竭力,因此新帝加封其镇国长公主,又易其徽号‘流’为‘崇’,乃镇国崇光长公主。单这一个崇字,大魏古往今来即便是帝王又有几人能够得上的?帝室对她的恩宠,可见一斑。这样的一位长公主殿下落到了我江东之地,即便手中没了摄政之权,谁又敢轻易得罪?”
他说得明显在理,梁大和杨二对视一眼,哑口无言。
这时,梁大将目光投向主座上一直未曾出声的郑家主郑七鸣,对方自始至终端着一盏茶水浅饮,对于他们之间的商讨仿佛事不关己。
“老三,你说句话!”
“我说什么?”
既然被提到,郑七鸣放下了手中茶盏,淡笑:“递至金陵的请罪文书,所有罪名我与郑氏一同认下了,即便朝廷或者那位殿下有心怪罪,有我郑氏顶在前头,诸位还在担忧什么呢?”
说到此,郑七鸣抬目看向堂中三人,
“其实我很好奇,二位兄长和笙弟今日齐聚我府宅难道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我以为这已不需要答案。”
“倒也不是为了这一件事。”
梁慈温笑道,看了一眼杨勇,后者会意,轻咳了一声,看向郑七鸣,
“的确不是为这一件事。都是自家兄弟,那二哥我就长话短说了,老三,那条漕运线真的要上交朝廷吗?”
郑七鸣闻言似笑非笑。
“我以为这件事我们四家已达成默契。怎么,二位兄长这是要反悔?”
梁大杨二对视一眼,梁大笑道:“大哥二哥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也清楚,这条漕运线牵涉我四家水上生意的根基命脉,并非一般的蝇头小利,若就此割让给了朝廷,与剜肉之痛有何差别?”
“世间熙熙攘攘,人人皆趋利而往,朝廷亦是如此。郑氏上书认罪,直言愿尽捐家财,这是为了平息朝廷的怒火,可朝廷会不会就此放过我郑氏全族的性命还要靠这条漕运线去试探。我以为二位兄长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如今却口口声声心疼这笔利益,怎么,二位兄长难道就不心疼郑氏全族的性命吗?那这兄弟,我与诸位还做得下去吗?”
郑七鸣冷着眸反问。
梁大无言,杨二在旁急了。
“我们可没有这个意思,老三你可别胡说!这话说回来,若非你门下胡珅私撰了那本游记,我江东世族很不该有此祸端。”
“二哥这是要和我扯因果吗?那我们不妨论论大皇子是哪家世交门下的子弟引荐给胡珅认识的吧?”郑七鸣反口相讥。
杨二被堵得哑口无言。
原因无他,当日引荐大皇子给胡珅认识的乃是他杨氏姻亲门下的远方子弟,怎么说也和他杨氏脱不开干系。
见他无语,郑七鸣从主座上起了身,他负手立于堂上,淡目扫向梁杨二人,
“大哥与二哥既心疼这条漕运线,不曾顾及我郑氏全族之危,不若我着人将已送至金陵的请罪书撤回吧,大家也好一道趟这滩浑水。”
“哎、别别别,这上了皇案的文书是说撤回便能撤回的吗?”
梁大连忙出来阻拦,他安抚郑七鸣,讪讪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没得为了这点事情伤了感情。老二就是这狗脾气,没坏心的!漕运这事你既不同意,那咱们也就不说什么了。眼下长公主的銮驾即将驾临江东,我们兄弟要齐心协力,万不可生出嫌隙来啊。”
梁大装作苦口婆心,又朝杨二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拱手朝郑七鸣赔罪,
“三弟,对不住,是二哥言语无状了。”
郑七鸣受了他一礼,方道:“如今有我郑氏顶在前面,朝廷若要追究,也只会拿我郑氏开刀,二位兄长还有笙弟这段时日切记约束好手下之人,莫要在这节骨眼上再生事端,否则一切可就功亏一篑了。”
他暗暗警告,梁大和杨二连忙称是。
此事便算揭过。
待到晚间,梁大杨二相继告辞离去,裴笙却留了下来。
四兄弟中,他和郑七鸣关系最为亲近。
“今日之事三哥莫要生气,大哥二哥向来各有各的算盘,这些年也习惯了。”
“我倒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这二人鼠目寸光,并不知江东如今头上悬着的是千斤斩,若再约束不好手下之人,生出事端,怕是有我郑氏顶着也无用。”
郑七鸣说到此,有些怅惘。
裴笙道:“朝廷那边始终没有颁下对江东的处罚令,可见另有谋算。而那位殿下眼看着便要来潮州了,想必这件事朝廷要交由她处理。”
他看向郑七鸣,问起一事,
“其实我一直想问,那本游记中除了记载了私采盐矿及兜售之事,可还记载了其它什么对我江东而言算是祸患的东西吗?”
说起这个郑七鸣皱了皱眉,
“胡珅死前我逼问过,他只说了这一桩事,至于其它并未想起来。”
裴笙皱了皱眉。
“什么叫并未想起?”他问。
郑七鸣叹了一口气,
“胡珅嗜酒,这些年喝下去的酒水多多少少坏了他的脑子,导致他健忘的很,就这一桩事还是极刑之下勉强想起的。”郑七鸣解释。
裴笙眉间丘壑垒的更深。
“那便是说除了胡珅自己,我们这边再也无人知晓那本游记里还记载着什么了。那眼下的我们、不、是整个江东世族岂非砧上鱼肉,被动的很?”
“那真的是要任人宰割了,三哥。”他担忧道。
郑七鸣沉默了须臾说了一句,
“其实与其坐以待毙,有一个法子可一劳永逸。”
“什么?”
裴笙问,便见郑七鸣缓缓抬起了一个手刀对着自己脖颈狠绝一抹,他震惊!
“那可是元徽!如此做,岂非得罪了金陵?”
郑七鸣却冷笑。
“她是新帝亲封的镇国崇光长公主不假,但是大哥方才有句话说得不错,元徽既被迁江东,足以证明她与新帝之间关系微妙。此时,如果让她死在来江东的路上,只要不留下证据,一个刚刚继任尚未坐稳皇位的新帝会为难我们、为难江东吗?”
他说的话在理,裴笙思量再三,正色道:“如此,只要三哥有成算,裴氏愿出一份力。”
他表了态,郑七鸣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时,厅外忽然传来一道男声,声音浑厚,直击耳膜,
“既然郑家主有如此胆识,那我二人愿助郑家主一臂之力。”
郑裴二人一惊,几乎在对方声落的刹那儿,厅外的护院皆冲进大厅护卫在二人左右。
“谁?”郑七鸣冷声问,看向声源处,却未见丝毫人影。
他与裴笙对视一眼,冷静了下来,对着半空道:“阁下既然造访,何不坦诚相见?”
几乎在他话落后,门厅处挂起一阵狂风,众人掩面眯着眼睛去看,便见厅门处出现了两个身着布裳的老者,老叟身形瘦削,老妇则丰腴几许,二人皆满头银发,眸露精光,不难看出皆乃练家子。
“你们是谁?为何来我府上?”郑七鸣问。
“老叟夫妇二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二人可以帮助郑家主,一解眼前之忧。”有些苍老的女声阴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