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股风不止在县城出现,很多人口口相传,从府城来了人。
这下子,钟意楼的招牌彻底打了出去,更有那府城小姐,放言要见钟意楼的东家,就是要和钟百酒一起在府城开一个一模一样的钟意楼。
这么一来,钟百酒关于服装高定这个项目就停了下来,先紧着跟进府城钟意楼的建设。
对于资方,钟百酒十分乐意见面。她也想扩大经营,可奈何资金不够,这有人送钱上门,哪有不见的道理。
最终,百酒选定了一个大款。
只关心利润,其余让百酒放手干。而且府城钟意楼的位置也是这位提供:主街的一个四层楼。
地址是钟百酒带着她三姑母去的,顺带叫了如今在府城的钟彩莲。钟彩莲是知晓那座四层楼是谁家的买卖,几人看过后,在四楼说话。
“百酒,这钟意楼一定要好好干。”
她自然知道。
主街,四层楼。要知道,大庆朝百姓盖房是有规制的,像这种四层楼,只有那官拜三品以上才可,且主街的商铺后面都是各方势力,绝没有平头百姓的立足之地。
可,“二姑母,你知道背后东家?”
钟彩莲轻轻抬手到腰间,比了个“二”的手势。
两人心下了然。
原是那主战的二皇子。大庆要和赫苏开战已经不再是秘密,民间对这事得讨论更是疯狂,更有那说书先生靠分析各方势力赚钱。
不过,这并不影响钟意楼的进程。决定在府城开钟意楼时,就让韩淑带着人回乡招人了。
这次招的人要更多,不只是三四十岁的妇人,还有十四岁往上的干练少女们。
这件事全是韩淑在管,人已经招好安顿在县城外的庄子,只等钟桂莲回来培训了。
在钟意楼第一个月盈利后,就在郊外买了个庄子当成作坊。地方不比她爹的小,但是相对来说,布局更加四方四正,这都是百酒点灯熬夜画出来的图纸,师傅就是那钟意楼的木匠,这次合作,他和百酒默契十足,带着自己的工人,快马加鞭做了出来,等到韩淑招的这批人来,已经过了刚开始的艰苦时期了。
钟桂莲回来,培训正式开始。
而百酒根据这些人的表现,挑出了十个很有力气的妇人。
这些人身兼二职:保镖和按摩师。
府城的钟意楼有四层,做妆品只用两层绰绰有余,第三层被百酒设计成了按摩室。
教按摩的师父,是瀛海堂的老大夫。另一项自然是宁远代劳。
钟桂莲有意培养个顶事的,她要和百酒去府城,县城这摊子,最后给了小萍,她的少年好友。
这么忙的日子里,钟百酒和宋观南的婚事也算是定下了。
两家人先简单地过了礼,共同商议后达成一致:等宋观南秋闱过后,两家人选定时间,正式走程序。
定亲那日,两人简单见了一面,钟百酒瞧着宋观南,觉得成亲选宋观南确实不错。而且她也觉得,好东西,要先得到,藏起来。不然等到他大放光彩那日,就迟了。
宋观南不知道自己在百酒这算是个珍稀玩意儿,只是觉得百酒能答应,就是他的福分,在百酒跟前表示一定要考出个名堂,到时候大大方方接百酒进门。
看着眼前少年人烧红的耳朵,“那就一言为定。”
宋观南看着眼前的少女,眼神坚定,“一言为定。”
-
钟喜的买卖也是四面开花。
首先就是背负式割麦机。
八月份的时候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卖了起来,蔺吉安成了钟家农具的掌柜,一天天忙的不可开交。
刚开始都是一些老顾客介绍。
他们已经用过割麦机,这邻居什么的今年再跟他们借,其实都有点耽搁双方的事,所以呢他们就让亲戚朋友来钟家农具。
东西用了一年了,也没坏,只拉绳磨损严重,就让赶集的去的时候带跟绳。
那你说,这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家卖?
有。钟喜去年造出来这背负割麦机,刚开始没人去仿,可这世上能人多,又觉得实在是个好东西,就将钟喜那机子拆开研究。
这不,现如今县城里加上钟家一共有三家卖割麦机的。
各家之间有竞争,这并不是坏事。当时钟喜知晓有人仿了他的割麦机,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觉得别人抄袭,而是欣喜。
没错,欣喜。在他看来,竞争是必然的。他一个人不可能吞掉整个市场,市场需求在那,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新鲜血液流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钱大家一起赚才算仁义。
基于此,钟喜在两家开业的时候都去捧了场。
那两家这时候出来明显是准备和钟家打擂台,却没想到钟喜来仔细看过他们割麦机后,将他们东西的缺点指了出来,还教了师傅如何改造。
这种情况,你说能做那种降价膈应人的事吗?况且钟家的铁由上面提供,恶性竞争只会让他们伤个透。
所以,尽管又新加了两家,这钟家农具还是卖得快。即使有一部分分流给了别人,也并不叫人心焦。
割麦机之间的竞争让钟喜想了一个晚上,最后写了封信交给了王奇州。
信的大概内容就两点:
一,现如今农具市场潜力大,有新人加入,为着乡亲着想,钟喜想让上面加大铁量扶持,将铁量按照一定的规矩分配给这些做农具的商家,这样就能降低制造成本,最后还利于百姓。
二,既然要这么做,那如何规范市场,必定要官府的人从中周旋。铁量分配,农具监管,还有就是到底是带了锋利锯齿,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不过关,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那这些都需要有人去规范。
王奇州看过钟喜的信后,叫了三家来县衙开会。先将府城给他的信给了三人。
他们之前在府城的推销很是成功,现如今府城有人售卖,可是效果并不好。那割麦机下面的刀片在运转途中突然飞出,造成了好几起死亡事件。
知府来信就是想让钟喜带着他的团队过去帮忙。
钟喜看了之后当下觉得自己还是想得太少,立即决定带人去府城支援。
另外两家则是后怕。
这个东西当时自己仿出来技术也不算很成熟,还好刚开始就有钟喜帮着他们,要不然,说不定这时候就会出现府城那样的事情。
这么一下,让他们原本就对钟喜的感激更上一层。
这还不算,等到王奇州将钟喜的信给那两件看了之后,两个都大受震撼。
不为别的,在如今世道,谁做买卖不是想一家独大,可钟喜,却愿意将铁分出给他们。
两人对视一眼,双双站起身,对着钟喜作了一揖。
他们是商人,没错,但他们更是大庆的子民,是这日日土里刨食的老农。
西北,缺很多东西,缺水,缺粮,可不缺铁骨汉子。若能做些实事,自然求之不得。
今日,钟家兄弟带着他们挣钱,带着他们给百姓谋福利,那以后他们就以钟喜马首是瞻,紧紧追随。
钟喜却笑笑,摆摆手就让两人赶紧别做这套,“只是个想法,这不是还没有成,一切还要等大人定夺。”
在上面坐着的人也难得露出了笑,满意看着三人,又丢出一封信。
是给知府的信。
等看完,这三人又齐齐对着王奇州跪了下去。
钟喜在这一刻觉得,大庆有王奇州这样的人,是大庆之幸。
以百涛县做起,设立农具监管司,规范农具市场;政府给予补贴,扶持技术人员;官员下乡,解决百姓难题。
父母官原来是如此,想民所想,急民所需,为民解忧。
这次事件,被钟百酒知道后,简单称为“三信事变”。
王奇州那封信,是钟喜亲自带去给了知府。
知府很是爽快,痛快批下,让王奇州放手去干,接着就将钟喜团队的人安排在官府驿站,第一日休整后,以梁柱、刘娟为首共十人分散到府城各家,进行了技术指导。
这一场技术交流十分成功,知府等到下面的人给他报告了所有成果后,奏折直接送去了丞相府。
等第二日丞相带着奏折去上朝,引起上层一片重视。
不过这也算是后话了。
且说回百涛县。
钟喜带着人走后,何晓梅稳固大后方,一直庄子,作坊两头跑。蔺吉安作为大哥,帮钟喜稳固了县城的市场。
他们一家如今算是稳稳定在百涛县了,他媳妇周氏更是转了性子。原本整日柔柔弱弱的人现如今能站在铺子门口招揽顾客,组装机子更不在话下,两口子交流多了,蔺吉安也被锻炼起来,现如今钟家农具基本上是放手让着两口子干。
等到钟喜一行人回到百涛县,就发现董千户成了农具监察官。
整个百涛县的农具在售出之前,会通知董监察,董千户就会带人去庄子检查,不合格的全部打下重做,对于合格的登记在册,然后放入市场。
这董千户带着的人,除了自己在卫所的几位机灵兄弟,大半是钟喜庄子上的。
他们原本就是做割麦机,做起检查来得心应手。
等到九月份,整个百涛市场已经规范起来,割麦机售价下降,农户们基本人手一台,也有了一首传唱的花儿:
西北田,在山地,挑水来,累断气。
有一人,叫钟喜,有头脑,也为省力。
埋头造,割麦机,带乡亲,省力气。
开商铺,做新品,只为那,凡尘泥,只为那,凡尘泥。
歌中所唱之人,却没法休息,又带着人出发了。
他们百涛黄芪也该走向整个大庆了。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这下子,钟意楼的招牌彻底打了出去,更有那府城小姐,放言要见钟意楼的东家,就是要和钟百酒一起在府城开一个一模一样的钟意楼。
这么一来,钟百酒关于服装高定这个项目就停了下来,先紧着跟进府城钟意楼的建设。
对于资方,钟百酒十分乐意见面。她也想扩大经营,可奈何资金不够,这有人送钱上门,哪有不见的道理。
最终,百酒选定了一个大款。
只关心利润,其余让百酒放手干。而且府城钟意楼的位置也是这位提供:主街的一个四层楼。
地址是钟百酒带着她三姑母去的,顺带叫了如今在府城的钟彩莲。钟彩莲是知晓那座四层楼是谁家的买卖,几人看过后,在四楼说话。
“百酒,这钟意楼一定要好好干。”
她自然知道。
主街,四层楼。要知道,大庆朝百姓盖房是有规制的,像这种四层楼,只有那官拜三品以上才可,且主街的商铺后面都是各方势力,绝没有平头百姓的立足之地。
可,“二姑母,你知道背后东家?”
钟彩莲轻轻抬手到腰间,比了个“二”的手势。
两人心下了然。
原是那主战的二皇子。大庆要和赫苏开战已经不再是秘密,民间对这事得讨论更是疯狂,更有那说书先生靠分析各方势力赚钱。
不过,这并不影响钟意楼的进程。决定在府城开钟意楼时,就让韩淑带着人回乡招人了。
这次招的人要更多,不只是三四十岁的妇人,还有十四岁往上的干练少女们。
这件事全是韩淑在管,人已经招好安顿在县城外的庄子,只等钟桂莲回来培训了。
在钟意楼第一个月盈利后,就在郊外买了个庄子当成作坊。地方不比她爹的小,但是相对来说,布局更加四方四正,这都是百酒点灯熬夜画出来的图纸,师傅就是那钟意楼的木匠,这次合作,他和百酒默契十足,带着自己的工人,快马加鞭做了出来,等到韩淑招的这批人来,已经过了刚开始的艰苦时期了。
钟桂莲回来,培训正式开始。
而百酒根据这些人的表现,挑出了十个很有力气的妇人。
这些人身兼二职:保镖和按摩师。
府城的钟意楼有四层,做妆品只用两层绰绰有余,第三层被百酒设计成了按摩室。
教按摩的师父,是瀛海堂的老大夫。另一项自然是宁远代劳。
钟桂莲有意培养个顶事的,她要和百酒去府城,县城这摊子,最后给了小萍,她的少年好友。
这么忙的日子里,钟百酒和宋观南的婚事也算是定下了。
两家人先简单地过了礼,共同商议后达成一致:等宋观南秋闱过后,两家人选定时间,正式走程序。
定亲那日,两人简单见了一面,钟百酒瞧着宋观南,觉得成亲选宋观南确实不错。而且她也觉得,好东西,要先得到,藏起来。不然等到他大放光彩那日,就迟了。
宋观南不知道自己在百酒这算是个珍稀玩意儿,只是觉得百酒能答应,就是他的福分,在百酒跟前表示一定要考出个名堂,到时候大大方方接百酒进门。
看着眼前少年人烧红的耳朵,“那就一言为定。”
宋观南看着眼前的少女,眼神坚定,“一言为定。”
-
钟喜的买卖也是四面开花。
首先就是背负式割麦机。
八月份的时候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卖了起来,蔺吉安成了钟家农具的掌柜,一天天忙的不可开交。
刚开始都是一些老顾客介绍。
他们已经用过割麦机,这邻居什么的今年再跟他们借,其实都有点耽搁双方的事,所以呢他们就让亲戚朋友来钟家农具。
东西用了一年了,也没坏,只拉绳磨损严重,就让赶集的去的时候带跟绳。
那你说,这东西有没有其他人家卖?
有。钟喜去年造出来这背负割麦机,刚开始没人去仿,可这世上能人多,又觉得实在是个好东西,就将钟喜那机子拆开研究。
这不,现如今县城里加上钟家一共有三家卖割麦机的。
各家之间有竞争,这并不是坏事。当时钟喜知晓有人仿了他的割麦机,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觉得别人抄袭,而是欣喜。
没错,欣喜。在他看来,竞争是必然的。他一个人不可能吞掉整个市场,市场需求在那,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新鲜血液流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钱大家一起赚才算仁义。
基于此,钟喜在两家开业的时候都去捧了场。
那两家这时候出来明显是准备和钟家打擂台,却没想到钟喜来仔细看过他们割麦机后,将他们东西的缺点指了出来,还教了师傅如何改造。
这种情况,你说能做那种降价膈应人的事吗?况且钟家的铁由上面提供,恶性竞争只会让他们伤个透。
所以,尽管又新加了两家,这钟家农具还是卖得快。即使有一部分分流给了别人,也并不叫人心焦。
割麦机之间的竞争让钟喜想了一个晚上,最后写了封信交给了王奇州。
信的大概内容就两点:
一,现如今农具市场潜力大,有新人加入,为着乡亲着想,钟喜想让上面加大铁量扶持,将铁量按照一定的规矩分配给这些做农具的商家,这样就能降低制造成本,最后还利于百姓。
二,既然要这么做,那如何规范市场,必定要官府的人从中周旋。铁量分配,农具监管,还有就是到底是带了锋利锯齿,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不过关,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那这些都需要有人去规范。
王奇州看过钟喜的信后,叫了三家来县衙开会。先将府城给他的信给了三人。
他们之前在府城的推销很是成功,现如今府城有人售卖,可是效果并不好。那割麦机下面的刀片在运转途中突然飞出,造成了好几起死亡事件。
知府来信就是想让钟喜带着他的团队过去帮忙。
钟喜看了之后当下觉得自己还是想得太少,立即决定带人去府城支援。
另外两家则是后怕。
这个东西当时自己仿出来技术也不算很成熟,还好刚开始就有钟喜帮着他们,要不然,说不定这时候就会出现府城那样的事情。
这么一下,让他们原本就对钟喜的感激更上一层。
这还不算,等到王奇州将钟喜的信给那两件看了之后,两个都大受震撼。
不为别的,在如今世道,谁做买卖不是想一家独大,可钟喜,却愿意将铁分出给他们。
两人对视一眼,双双站起身,对着钟喜作了一揖。
他们是商人,没错,但他们更是大庆的子民,是这日日土里刨食的老农。
西北,缺很多东西,缺水,缺粮,可不缺铁骨汉子。若能做些实事,自然求之不得。
今日,钟家兄弟带着他们挣钱,带着他们给百姓谋福利,那以后他们就以钟喜马首是瞻,紧紧追随。
钟喜却笑笑,摆摆手就让两人赶紧别做这套,“只是个想法,这不是还没有成,一切还要等大人定夺。”
在上面坐着的人也难得露出了笑,满意看着三人,又丢出一封信。
是给知府的信。
等看完,这三人又齐齐对着王奇州跪了下去。
钟喜在这一刻觉得,大庆有王奇州这样的人,是大庆之幸。
以百涛县做起,设立农具监管司,规范农具市场;政府给予补贴,扶持技术人员;官员下乡,解决百姓难题。
父母官原来是如此,想民所想,急民所需,为民解忧。
这次事件,被钟百酒知道后,简单称为“三信事变”。
王奇州那封信,是钟喜亲自带去给了知府。
知府很是爽快,痛快批下,让王奇州放手去干,接着就将钟喜团队的人安排在官府驿站,第一日休整后,以梁柱、刘娟为首共十人分散到府城各家,进行了技术指导。
这一场技术交流十分成功,知府等到下面的人给他报告了所有成果后,奏折直接送去了丞相府。
等第二日丞相带着奏折去上朝,引起上层一片重视。
不过这也算是后话了。
且说回百涛县。
钟喜带着人走后,何晓梅稳固大后方,一直庄子,作坊两头跑。蔺吉安作为大哥,帮钟喜稳固了县城的市场。
他们一家如今算是稳稳定在百涛县了,他媳妇周氏更是转了性子。原本整日柔柔弱弱的人现如今能站在铺子门口招揽顾客,组装机子更不在话下,两口子交流多了,蔺吉安也被锻炼起来,现如今钟家农具基本上是放手让着两口子干。
等到钟喜一行人回到百涛县,就发现董千户成了农具监察官。
整个百涛县的农具在售出之前,会通知董监察,董千户就会带人去庄子检查,不合格的全部打下重做,对于合格的登记在册,然后放入市场。
这董千户带着的人,除了自己在卫所的几位机灵兄弟,大半是钟喜庄子上的。
他们原本就是做割麦机,做起检查来得心应手。
等到九月份,整个百涛市场已经规范起来,割麦机售价下降,农户们基本人手一台,也有了一首传唱的花儿:
西北田,在山地,挑水来,累断气。
有一人,叫钟喜,有头脑,也为省力。
埋头造,割麦机,带乡亲,省力气。
开商铺,做新品,只为那,凡尘泥,只为那,凡尘泥。
歌中所唱之人,却没法休息,又带着人出发了。
他们百涛黄芪也该走向整个大庆了。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