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是个内敛的,看见蔺东扒拉钟喜的胳膊,硬是憋着没问。可整个人很是全神贯注,盯着蔺东指的那块牌子,使劲看。
这时候就能看出念过书的好处。
人家蔺东跟着钟喜念书,一眼就能发现惊喜,而梁柱,那是看着看着反应过来,这不是他们县城城门上写的两个字吗?
百涛。
他也开始激动了,脸上浮现出红晕。
钟喜原本有些黑的脸马上挂了笑容,那嘴咧的,快要和他哥一样大了。
“怎么,这客栈要了咱们得黄芪?”
何晓梅很是得意。“对,一次要了五十斤。”
说完,招呼钟喜吃饭,这桌子周围的人已经七嘴八舌将刚刚的交易过程说了个十成十。过去了一会儿了,但他们的热情,激动还是没有平复下来。
何晓梅看着这群钟喜来了后格外有分享欲的人,哼笑一声,认真吃饭。
确实没想到,这么好的药材人家药堂没要,倒是让客栈要了。
吃过饭,稍微歇了个晌午觉,这些人就开始四面开花般散开。一个能说的配一个能干的,往京城这酒楼、食肆、青楼还有那药堂走。
这次都学聪明了,出门的时候各自包了些品相好的黄芪,然后就朝着李掌柜推荐的地方前进。
李掌柜真是个善人,在得知他们西北下了大雨,粮食可能颗粒无收这一情况后,选择日行一善。
他将与自己交好的各个行业的人列了个单子,让钟喜分配小子们去这些地方,到地方提他李瑞红的名字,那人家收黄芪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
这种时候,钟喜就是很感性。
做买卖,能碰到像李瑞红这样的善人,可能是他们钟家积了几辈子的福报。这福报让他能安全抵达,让他碰到贵人。
“老李,以后有用到我钟喜的地方尽管吱声,只要我老钟有本事,绝对给你把事情办漂亮。”
说完还不忘替他们西北这边的药农说声谢谢,谢谢人家没因为咱们是乡下来的压价,没因为咱们是外头来的挑挑拣拣。
有了老李的帮助,推广他们百涛黄芪如虎添翼,碰壁少,订单多,来京城这一日三大车黄芪已经全部卖完。
不仅如此,有好几家都和钟喜签订了长期契约,约定钟喜要每半年交一次货。
如此,京城的市场算是打开了。
后来,钟喜也分析过为什么卖这么快,除了老李的帮助,还有一点,那就是市场大,那可是京城,不管要做什么总有人感兴趣。
另辟蹊径才能事半功倍,分蛋糕不如做蛋糕。这些跑商经验也让他在以后的经商过程中受益匪浅。
拿了订单,手里又有了银钱,第二日,钟喜就带着所有人逛街去了。他一个大男人,逛起街来丝毫不输何晓梅这个女人。
看到衣裳铺子,就要给百酒百乐带衣裳,说什么京城人穿的,她们闺女也得要穿。选的颜色,尽是些粉嘟的。
终于在选到第三件时,旁边的何晓梅开口了。
“我就问你,咱们家百酒什么时候穿过这颜色的衣裳?”
钟喜觉得这正是点子,将手里那件放到小二手里。“你看看,正是因为不穿,才要让穿穿,买她常常穿的那颜色干什么。”
居然有些......有些道理?
挑完百酒的,挑百乐。你还别说,钟喜一个大老粗,挑衣裳款式的时候眼光很是独到,审美非常可以。
原本以为给两个孩子挑完就完了,没想到他又去了旁边妇人衣裳区,挑挑拣拣起来。
何晓梅赶紧跑过去打住她男人的行动。“别给我买,我有。”
钟喜跟没听到似的,还推搡何晓梅。“边去,给我挑几件好看的。”
没辙,何晓梅只能嘱咐,“别给我挑那粉的!”
两口子挑衣裳,其他人就看着吗?那怎么可能,吴洪他们也逛花了眼,有家室的给媳妇孩子挑,还没成家的给自家爹娘弟妹挑。
其实之前他们觉得有什么买的,赶紧回家,这地方干什么都贵,客栈一晚就是二两银子。
不过可能真是受了钟喜两口子影响,居然觉得该给家里人挑些东西。之前回家两手空空,只将赚的银子上交没啥感觉,现在怎么觉得就那么不是个事。
所以都在挑。过日子细心的汉子花钱小心,买些小玩意,抹额啥的;家里有小孩的,买个虎头鞋;大手大脚的汉子,这行人里没有。主要就没那么花过钱。
出了衣裳店,就去街上逛,哪家人多进哪家,跟看稀奇一样,这也好奇,那也有趣。
傍晚回客栈的时候,每个人身上大包小包挂的满满。
晚上和李掌柜吃顿饭,装好车后,第二日清晨,他们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再见,朋友!
盼再见!
他们挥着手,坚定地离开了这繁华的京城伏安。
家乡还等着他们,等着他们带去好消息。
李瑞红和钟喜都是商人,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可钟喜一行人走的时候,李瑞红硬是送到了城门口,直到这一行人都看不见,才转身回了客栈。
客栈小二有些不解。
这么多年,他们掌柜就送过这一伙客人,回来之后居然好像有些感伤。
“掌柜的,人走了就走了,他们多大的面子还要您亲自送到城门口?”他是真的不懂。
李瑞红倒了杯桌上的黄芪水,转着杯子。“你先如今不懂,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懂了。”
人的一生很难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能在一起聊理想,聊志向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到了中年之后,仍然能保有赤子之心,愿意舍小家为大家的更是没有。
他见过,那都是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侯爷公子,爱民为民,不是小门小户能教出来的东西。
可钟喜,一个穷地方,甚至穷尿血地方出来的人,在如今事业有成后仍然奔波为民,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他惜才,所以亲自送了人,盼着再相见,还能把酒言欢。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被寄予厚望的钟喜正在赶路。他可不知道自己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只恨不得自己长上翅膀,早些回到百涛县。
赶路这些日子,他们都造得不成样子,就何晓梅喊坚持能干净一点是一点,像吴洪这种糙汉子只管让那汗浸透衣裳,干了又穿上。
快到百涛的时候,几人还遇上了冰雹。
泥土路面一个大坑接着一个大坑,车架陷入泥地,他们披着蓑衣,穿着草鞋,一声声喊着号子硬将那车抬出来。
“一,二,一二。”
他们不得不躲在一个能遮挡些的地方避雨。
冰雹隔着蓑衣打在人身上,还是生疼,钟喜心疼媳妇,没和其他人一样蜷在路边,而是站在何晓梅跟前,弯着腰给自己媳妇挡冰雹。
就这样了,他还笑呢。雨声大,夹杂着冰雹砸在地面和身上的声音,何晓梅听见她男人说,“帅不帅?”
她都怀疑自己幻听。
可看着身前的男人,她还是难以抑制地感动了,真情实意,“帅!我男人真帅!”
钟喜笑得开心,抬手摸了把媳妇的脸,“媳妇,跟着我受苦了。”
又捏捏她媳妇这些日子养起来的肉,“以后都享福。”
等雨停了,捏干身上的雨水,再出发。
-
被钟喜一行人惦记着的百涛县经历了那绝望的一夜,却难得的没有沉寂。这其中的安抚了乱石滩以及周边村民的,是钟百酒。
而定心丸,就是药材。
他们的麦子毁了,交不上税粮,原本是个死局,是钟百酒在第二日冒着大雨,拿着县令给他爹的牌子,去找了王奇州。
希望能用土豆抵税粮。而四乡的土豆都凑不够税粮的量,就由她出钱,付了税粮的钱。
王奇州看着跪在地下的女子,感慨一句虎父无犬女,又为自己侄儿的眼光高兴。
可表面不露声色。
“你倒是胆大,直接给我做了决定,甚至直接为皇上做了决定。”
钟百酒其实有些忐忑。她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毕竟自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用其他作物抵了税粮这种先例。
昨晚被雨声吵醒,她一夜没睡,翻看了史书,律令,最后只能借土豆这种能饱腹的作物搏一把。
她在赌,赌过去种种在公,王奇州是个好官,她钟百酒是个有用的筹码;也赌未来在私,她也算是王奇州的侄媳妇,宋观南的未婚妻。
“草民不敢。但求大人怜惜乡亲。”说完,就拜服在地。
大伙的日子刚刚有些起色,一场大雨就能将他们日日夜夜努力的一切化作泡影。
她爹和她这小半年做的努力,不能就这么算了。穷,能穷一阵子,但不能穷一辈子。
有人能穷,但他们的孩子不能再穷。
若是天道无情,她便求一个人间有情。
王奇州看底下的钟百酒,明白这孩子肯定是个识字的。
“看过我大庆律令吗?”
“看了。”
“那一定知道灾年赋税减半了。”
钟百酒不明白,但还是答了。“若逢灾年,宽赋税减半,依灾荒轻重,开仓放粮,以工代赈。”
“可草民昨晚查阅了很多类似情况,没有一朝因为一场大雨就减半赋税的,只有大旱大涝,才会按律推行。”要不然她也不会张口就说拿那土豆蛋子抵税。
“确实不行。”王奇州下了结论,同时对钟百酒愈加欣赏。不用科举的人居然背下了大庆律令,了解官员民情官务判定方式,可怕。
钟百酒听了这话,想要搬出自己的第二套方案,就是先将县城的钟意楼抵押给官府。
然后她带着乡亲们种药材。
慢慢往回来挣,反正当年也是白手起家的。
还没说话,王奇州就从那孩子神色看出来了。“哼,想法太简单。”绕过桌子,让方圆给百酒倒杯水。“起来吧,坐着说话。”
“是。”
她膝盖都跪麻了。身子也刚刚养好,雨天走这么一趟,稍微有些吃力。
“我问你,我和你爹都死了吗?咱们县城的乡绅都死了?”这一张口就死好几口,钟百酒暗暗翻个白眼,带着假笑,没有接这明显有些生气的疯话。
“今天我就教你一件事,那就是仗势欺人。”
钟百酒一口热茶呛在喉咙,咳得上不来气。
“方圆,带钟家娘子去后面。”
然后钟百酒就见识了一次什么叫真正的官场。
在前面的王奇州收了在她跟前的随意,面对乡绅的时候恩威并施,不但让人掏了钱财,还不打欠条,最后能让人欢欢喜喜地出了门。
真是,那些精明的乡绅在王奇州面前像是失了智,翻兜就给银钱。
老油子,钟百酒看完之后只能这么评价。
仗势欺人,行吧,看明白了。
等乡绅走后,钟百酒出来,朝着王奇州作揖。“草民受教。”大师课,一节就有效。
确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王奇州抿了口茶,“现在知道了吧?解决问题不一定要牺牲自己,别搞得那么伟大,行不行?”
“这世上的人这么多,你总要去想着依靠别人完成自己的目标。”
“是。”钟百酒是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也知道王奇州这是在点拨她。
见人已经听进去,王奇州稳了声音。
“钟百酒听令:”
跪,“草民在。”钟百酒肃了脸。
“着钟百酒以工代赈,以乱石滩为定点,即日点种黄芪,着力胜钱,县衙减免车船费,带动全县恢复生产。”
“是。”
所以等钟喜回到县城,就知道,百酒下乡种黄芪了。
这时候就能看出念过书的好处。
人家蔺东跟着钟喜念书,一眼就能发现惊喜,而梁柱,那是看着看着反应过来,这不是他们县城城门上写的两个字吗?
百涛。
他也开始激动了,脸上浮现出红晕。
钟喜原本有些黑的脸马上挂了笑容,那嘴咧的,快要和他哥一样大了。
“怎么,这客栈要了咱们得黄芪?”
何晓梅很是得意。“对,一次要了五十斤。”
说完,招呼钟喜吃饭,这桌子周围的人已经七嘴八舌将刚刚的交易过程说了个十成十。过去了一会儿了,但他们的热情,激动还是没有平复下来。
何晓梅看着这群钟喜来了后格外有分享欲的人,哼笑一声,认真吃饭。
确实没想到,这么好的药材人家药堂没要,倒是让客栈要了。
吃过饭,稍微歇了个晌午觉,这些人就开始四面开花般散开。一个能说的配一个能干的,往京城这酒楼、食肆、青楼还有那药堂走。
这次都学聪明了,出门的时候各自包了些品相好的黄芪,然后就朝着李掌柜推荐的地方前进。
李掌柜真是个善人,在得知他们西北下了大雨,粮食可能颗粒无收这一情况后,选择日行一善。
他将与自己交好的各个行业的人列了个单子,让钟喜分配小子们去这些地方,到地方提他李瑞红的名字,那人家收黄芪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
这种时候,钟喜就是很感性。
做买卖,能碰到像李瑞红这样的善人,可能是他们钟家积了几辈子的福报。这福报让他能安全抵达,让他碰到贵人。
“老李,以后有用到我钟喜的地方尽管吱声,只要我老钟有本事,绝对给你把事情办漂亮。”
说完还不忘替他们西北这边的药农说声谢谢,谢谢人家没因为咱们是乡下来的压价,没因为咱们是外头来的挑挑拣拣。
有了老李的帮助,推广他们百涛黄芪如虎添翼,碰壁少,订单多,来京城这一日三大车黄芪已经全部卖完。
不仅如此,有好几家都和钟喜签订了长期契约,约定钟喜要每半年交一次货。
如此,京城的市场算是打开了。
后来,钟喜也分析过为什么卖这么快,除了老李的帮助,还有一点,那就是市场大,那可是京城,不管要做什么总有人感兴趣。
另辟蹊径才能事半功倍,分蛋糕不如做蛋糕。这些跑商经验也让他在以后的经商过程中受益匪浅。
拿了订单,手里又有了银钱,第二日,钟喜就带着所有人逛街去了。他一个大男人,逛起街来丝毫不输何晓梅这个女人。
看到衣裳铺子,就要给百酒百乐带衣裳,说什么京城人穿的,她们闺女也得要穿。选的颜色,尽是些粉嘟的。
终于在选到第三件时,旁边的何晓梅开口了。
“我就问你,咱们家百酒什么时候穿过这颜色的衣裳?”
钟喜觉得这正是点子,将手里那件放到小二手里。“你看看,正是因为不穿,才要让穿穿,买她常常穿的那颜色干什么。”
居然有些......有些道理?
挑完百酒的,挑百乐。你还别说,钟喜一个大老粗,挑衣裳款式的时候眼光很是独到,审美非常可以。
原本以为给两个孩子挑完就完了,没想到他又去了旁边妇人衣裳区,挑挑拣拣起来。
何晓梅赶紧跑过去打住她男人的行动。“别给我买,我有。”
钟喜跟没听到似的,还推搡何晓梅。“边去,给我挑几件好看的。”
没辙,何晓梅只能嘱咐,“别给我挑那粉的!”
两口子挑衣裳,其他人就看着吗?那怎么可能,吴洪他们也逛花了眼,有家室的给媳妇孩子挑,还没成家的给自家爹娘弟妹挑。
其实之前他们觉得有什么买的,赶紧回家,这地方干什么都贵,客栈一晚就是二两银子。
不过可能真是受了钟喜两口子影响,居然觉得该给家里人挑些东西。之前回家两手空空,只将赚的银子上交没啥感觉,现在怎么觉得就那么不是个事。
所以都在挑。过日子细心的汉子花钱小心,买些小玩意,抹额啥的;家里有小孩的,买个虎头鞋;大手大脚的汉子,这行人里没有。主要就没那么花过钱。
出了衣裳店,就去街上逛,哪家人多进哪家,跟看稀奇一样,这也好奇,那也有趣。
傍晚回客栈的时候,每个人身上大包小包挂的满满。
晚上和李掌柜吃顿饭,装好车后,第二日清晨,他们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再见,朋友!
盼再见!
他们挥着手,坚定地离开了这繁华的京城伏安。
家乡还等着他们,等着他们带去好消息。
李瑞红和钟喜都是商人,都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可钟喜一行人走的时候,李瑞红硬是送到了城门口,直到这一行人都看不见,才转身回了客栈。
客栈小二有些不解。
这么多年,他们掌柜就送过这一伙客人,回来之后居然好像有些感伤。
“掌柜的,人走了就走了,他们多大的面子还要您亲自送到城门口?”他是真的不懂。
李瑞红倒了杯桌上的黄芪水,转着杯子。“你先如今不懂,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懂了。”
人的一生很难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能在一起聊理想,聊志向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到了中年之后,仍然能保有赤子之心,愿意舍小家为大家的更是没有。
他见过,那都是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侯爷公子,爱民为民,不是小门小户能教出来的东西。
可钟喜,一个穷地方,甚至穷尿血地方出来的人,在如今事业有成后仍然奔波为民,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他惜才,所以亲自送了人,盼着再相见,还能把酒言欢。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被寄予厚望的钟喜正在赶路。他可不知道自己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只恨不得自己长上翅膀,早些回到百涛县。
赶路这些日子,他们都造得不成样子,就何晓梅喊坚持能干净一点是一点,像吴洪这种糙汉子只管让那汗浸透衣裳,干了又穿上。
快到百涛的时候,几人还遇上了冰雹。
泥土路面一个大坑接着一个大坑,车架陷入泥地,他们披着蓑衣,穿着草鞋,一声声喊着号子硬将那车抬出来。
“一,二,一二。”
他们不得不躲在一个能遮挡些的地方避雨。
冰雹隔着蓑衣打在人身上,还是生疼,钟喜心疼媳妇,没和其他人一样蜷在路边,而是站在何晓梅跟前,弯着腰给自己媳妇挡冰雹。
就这样了,他还笑呢。雨声大,夹杂着冰雹砸在地面和身上的声音,何晓梅听见她男人说,“帅不帅?”
她都怀疑自己幻听。
可看着身前的男人,她还是难以抑制地感动了,真情实意,“帅!我男人真帅!”
钟喜笑得开心,抬手摸了把媳妇的脸,“媳妇,跟着我受苦了。”
又捏捏她媳妇这些日子养起来的肉,“以后都享福。”
等雨停了,捏干身上的雨水,再出发。
-
被钟喜一行人惦记着的百涛县经历了那绝望的一夜,却难得的没有沉寂。这其中的安抚了乱石滩以及周边村民的,是钟百酒。
而定心丸,就是药材。
他们的麦子毁了,交不上税粮,原本是个死局,是钟百酒在第二日冒着大雨,拿着县令给他爹的牌子,去找了王奇州。
希望能用土豆抵税粮。而四乡的土豆都凑不够税粮的量,就由她出钱,付了税粮的钱。
王奇州看着跪在地下的女子,感慨一句虎父无犬女,又为自己侄儿的眼光高兴。
可表面不露声色。
“你倒是胆大,直接给我做了决定,甚至直接为皇上做了决定。”
钟百酒其实有些忐忑。她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毕竟自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用其他作物抵了税粮这种先例。
昨晚被雨声吵醒,她一夜没睡,翻看了史书,律令,最后只能借土豆这种能饱腹的作物搏一把。
她在赌,赌过去种种在公,王奇州是个好官,她钟百酒是个有用的筹码;也赌未来在私,她也算是王奇州的侄媳妇,宋观南的未婚妻。
“草民不敢。但求大人怜惜乡亲。”说完,就拜服在地。
大伙的日子刚刚有些起色,一场大雨就能将他们日日夜夜努力的一切化作泡影。
她爹和她这小半年做的努力,不能就这么算了。穷,能穷一阵子,但不能穷一辈子。
有人能穷,但他们的孩子不能再穷。
若是天道无情,她便求一个人间有情。
王奇州看底下的钟百酒,明白这孩子肯定是个识字的。
“看过我大庆律令吗?”
“看了。”
“那一定知道灾年赋税减半了。”
钟百酒不明白,但还是答了。“若逢灾年,宽赋税减半,依灾荒轻重,开仓放粮,以工代赈。”
“可草民昨晚查阅了很多类似情况,没有一朝因为一场大雨就减半赋税的,只有大旱大涝,才会按律推行。”要不然她也不会张口就说拿那土豆蛋子抵税。
“确实不行。”王奇州下了结论,同时对钟百酒愈加欣赏。不用科举的人居然背下了大庆律令,了解官员民情官务判定方式,可怕。
钟百酒听了这话,想要搬出自己的第二套方案,就是先将县城的钟意楼抵押给官府。
然后她带着乡亲们种药材。
慢慢往回来挣,反正当年也是白手起家的。
还没说话,王奇州就从那孩子神色看出来了。“哼,想法太简单。”绕过桌子,让方圆给百酒倒杯水。“起来吧,坐着说话。”
“是。”
她膝盖都跪麻了。身子也刚刚养好,雨天走这么一趟,稍微有些吃力。
“我问你,我和你爹都死了吗?咱们县城的乡绅都死了?”这一张口就死好几口,钟百酒暗暗翻个白眼,带着假笑,没有接这明显有些生气的疯话。
“今天我就教你一件事,那就是仗势欺人。”
钟百酒一口热茶呛在喉咙,咳得上不来气。
“方圆,带钟家娘子去后面。”
然后钟百酒就见识了一次什么叫真正的官场。
在前面的王奇州收了在她跟前的随意,面对乡绅的时候恩威并施,不但让人掏了钱财,还不打欠条,最后能让人欢欢喜喜地出了门。
真是,那些精明的乡绅在王奇州面前像是失了智,翻兜就给银钱。
老油子,钟百酒看完之后只能这么评价。
仗势欺人,行吧,看明白了。
等乡绅走后,钟百酒出来,朝着王奇州作揖。“草民受教。”大师课,一节就有效。
确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王奇州抿了口茶,“现在知道了吧?解决问题不一定要牺牲自己,别搞得那么伟大,行不行?”
“这世上的人这么多,你总要去想着依靠别人完成自己的目标。”
“是。”钟百酒是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也知道王奇州这是在点拨她。
见人已经听进去,王奇州稳了声音。
“钟百酒听令:”
跪,“草民在。”钟百酒肃了脸。
“着钟百酒以工代赈,以乱石滩为定点,即日点种黄芪,着力胜钱,县衙减免车船费,带动全县恢复生产。”
“是。”
所以等钟喜回到县城,就知道,百酒下乡种黄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