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喜架着车,带着一丝笑的声音顺着风声从前面传过来。“心里是一点不记事吧?三十日晚上咱们像是没家的游魂一样在外面晃荡,还觉得心里美?”

    他自己在外面驾着车,要比车厢中的几人耳朵要亮,眼睛也尖。马儿慢跑着,两边有些人家的灯笼亮的很,他们这边说这灯笼是先人的引路灯,一夜不灭。

    小孩子的嬉闹声,大人在提醒小孩子的慢些跑的呵斥声,村里蔺家五叔正拉二胡,还是小时候常听的调子,拉起来像是没什么进步,咯吱乱响。他想,五叔肯定喝酒了,等会儿该唱起来了。

    百酒离车帘子近,掀起面罩子,放大声音给她爹回话。“我苦中作乐不行?”

    不知道钟喜说了什么,百酒也没再回话。马车在颠簸的小路上行走,终于出了村。

    “吁。下车。”钟喜一掀帘子,“快下来,看,放烟花了!”

    说话间,就有烟花飞上天空,“嘭”一下子炸开了。“这是哪家?”从方向上看不像是乱石滩。

    烟花是稀物,像他们这种地方,四五年才可能见到一次。只要说哪家要放烟花了,必须要提前通知,各家传遍时间后,就仰着脖子往天上瞧。小时候百酒百乐见过一次,是他们镇子上的地主家放的。

    也是大年三十,钟喜和何晓梅一人手里抱一个,包得严严实实和村里人往高些的山头爬。等爬到山顶,两人都冒了汗,紧接着就是烟花。百酒记得她坐在爹爹脖子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可烟花短暂,半刻钟都不到,夜空中就剩下烟雾。

    “看着像是你家那边。”钟喜和媳妇站在两边,将孩子围在中间,挤在一起看一朵朵炸开的烟花。

    百酒没个样子,抱着她娘咋咋呼呼,“娘嘞,这一朵真的好大!”

    何晓梅正正孩子的脸罩子,“可不是,这肯定得不少银钱吧?”

    她家今年也买了,可谁能想到会是这么个情况?自己家回不去,站在大路上仰脖子瞧别人家的烟花。

    “那肯定,少说几两银子?”百乐接话。

    不知道,买烟花的时候她不在。钟喜搂着二闺女肩膀,“冷不冷?”

    “不冷。不过爹赶紧许愿,快要完了!”说完,百乐率先闭上眼。钟喜看着好笑,轻轻刮下百乐鼻头。“你这孩子,从哪学的?”

    百乐不接话,百酒却看着烟花喊出声,“希望明年爹娘身体继续好好的,然后,”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瞅眼她爹,又看眼她娘,喊出了自己吃软饭的心声:

    “还给我赚银钱!”

    钟喜两口子对视一眼,都憋不住笑了。

    烟花伴随着这家人的笑声在山谷间回响,是新年啊!

    不知道是不是那手艺进步的原因,或者放烟花的人家很有钱,买了好些一次性要放完,这次的烟花要比小时候看过的时间长一点,刚够半刻钟。

    “新春嘉平!”

    “长乐未央!”

    正月初一天刚亮,钟家县城外的庄子被敲响。钟喜翻身下炕,又给炕洞塞了两个土豆才出院子。“谁?”

    “我。”门外是蔺吉安的声音。

    钟喜甚至怀疑他耳朵出了问题,还怕脑子出问题,抬眼望了望天。是天刚亮啊,大哥怎么来了?

    他心里还有些气,拉开门就看见蔺吉安蹲在大门口,“你咋来了?”

    蔺吉安见钟喜开门,心里松了口气。“你们昨天走后里正派家里小子来家了,说是商量今年组社火的事。”

    “啥时候?”钟喜转过身往里面走,蔺吉安跟在后面也进来了。他昨晚可一点不好受,媳妇做了饭一家子围在桌旁吃了顿没滋没味的年夜饭,让蔺玉端给他娘。而后里正孙子就来了,说初二有时间来家一趟,商量一下。

    他在炕上躺着也不是个滋味,听着媳妇说他娘自己作的,该听烦了,索性没等天亮就套着自己的驴车上路了。

    县城等初三才开,他直接就找到了庄子。

    “初二。”

    “行,我们到时候就回了。”说完又看眼他哥,“哥,我昨晚说的话是真的。这些年都是我照顾娘,你照顾上一段时间应该的吧?”

    蔺吉安没反对,“应该的,不过喜喜,”他有些迟疑,怕说出来他弟骂他。“我想着给娘在县城租个屋子,再招个婆子行不?”

    他媳妇和老娘也过不到一起,在一起就是摔摔打打,没个消停。今早架着车在路上的时候就在想这事。娘不能不要,可媳妇也是自己的,那就找人吧。每天他会回去看老娘,媳妇就别去了。

    钟喜明知道这么做是最好办法,可又忍不住想念叨讽刺他哥。他娘这辈子偏心偏到了咯吱窝,结果你看人家转过头也不愿意伺候吧?他哥说起来确实要比他心狠。

    “行,不过闲言碎语肯定没个完。”这是可见的事实。哪家的老人另住一家,没有儿子在一旁?

    “我每日都过去,只不过是不在娘那住。”

    “你自己看着办吧。就别说分不分家了,要是娘能不怎么作了,你就接回去,我每月都给娘孝敬银,你转给娘吧。”

    “行。”这事算是敲定下来,有了结果。

    第二日,钟喜没带妻女回了乱石滩,手上拎包点心,去了里正家。里正家中这会儿坐着的都是些上年纪的长辈,蔺丑娃坐在大炕上抽烟锅子,见钟喜和蔺吉安进来,招了招手。

    如今地里也种着药材,等三月份就该要移栽,外加上剩余田地的大麦高粱也要等惊蛰上种,这都是要靠老天爷的事。去年秋收一场大雨浇得大家伙毛楞,心里不自觉就琢磨起鬼神的事。

    这些年都没怎么敬神,没出社火,怕是惹毛了雷公电母,才让他们被大雨浇个透。所以今年想着大家伙在钟家的带领下挣了些钱,凑吧凑吧抬出来一架,给鬼神们哄高兴了,说不定今年能丰收。

    别怪他们琢磨这些事。他们靠天吃饭,不伺候好了要是今年秋收又是大雨就完啦!

    “行。大伙准备出多少?”钟喜觉得没问题,这群老汉坐一起说不定从腊月就开始商量了,就等着摆到明面上。

    “往年的鼓还能用,不用买。你五叔的二胡,三伯的唢呐这些都不用操心。就衣裳,布料这些加吧加吧十两银子应该够了。想着每家出几十个铜板,你们能挣钱的多出些,穷些的人家出人出力。”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里正说完,有些人已经往出掏钱了。“咱们今年既然要办,就给他办好了!让妇人们给孩子们做衣裳,做得越亮越好。”

    “我家银钱孩子们商量了,说今年开春想盖房,能掏出的就这么些,您老别嫌弃。”这老汉掏出一串铜板,大概要一百文。

    家里孙子跟着喜喜,孙女跟着百酒,攒的钱确实多。有些老人也跟着掏钱,说起盖房,从炕头边问,“你家真准备盖房?”

    那老汉是蔺水水的爷,闻言咧嘴笑。牙没了好些颗,可不耽搁人家吐字说话真亮的。“对,孩子孝顺,说要我这个土埋半截的住砖房呢!”

    你听听,你听听,又是炫耀孩子又是炫耀财力。

    有些人家也原本要盖房的也不瞒了,“我家也是。”

    “我家也。”

    “那等开春土松了,谁家第一个开工咱们让家里的小子过来帮忙。”

    钟喜站在炕边与有荣焉,掏出之前准备的十两银子。“叔,孩子们这么个天气出门很是辛苦,哪家愿意架灶台或者能跟着孩子们给添水啥的,这些银子用剩下的,就给哪家。”

    这话一出,钟喜给的十两银子越发耀眼。里正看见银子心里惊叹,却不算奇怪。

    别人不知道,他是知道的。喜喜十四五的时候家里穷,可最穷的是村西头的一家瘸老寡妇。老头子和钟老爷子同年去世,她又摔了腿,家里没有一个人照看,是说饿死就饿死的情况。

    那孩子存自己的口粮,几乎是每日会去寡妇家里一趟。

    三岁看老,当时村里人说喜喜在外面做混混,走了歪路,他一点都不信。“行,不过一家肯定不行,肯定要是好几家才行。这个你不用管了,我有数。”

    钟喜掏钱,意味着自己不参与社火的组织中,家里两个孩子他也舍不得被冻,只能多掏些钱,免得被人说。

    “行,那等到十四,我带着孩子来看社火。”

    他家两个还没看过呢。

    从初三开始,乱石滩开始动起来。妇人们去镇上扯布做衣裳头饰,买各种水彩,用最便宜的价格买下最好看的东西;少年们被叔叔带着在碾场练习,落了灰的各种武器都掏了出来,冬日里捏在手上能凉进骨头缝;好些年都没画过花脸的蔺七伯拿着新的颜料,天天在家给孙子画脸,没了空闲;而以蔺五叔打头的演奏团呜呜啦啦地练起来也没个消停。

    终于,正月十四在碾场搭了大棚子,男孩女孩在里面上妆,婆子妇人们搭起三个灶台,各个上面架着锅冒着热气,另一边蔺五叔带着的人们已经吹了好一会儿了。

    “画好没?”蔺吉安跑到大棚里,问七伯。

    “马上。”

    “行,叫孩子们去祠堂,时间到了。”说完,他就招呼在旁边的孩子,“走,要敬神了!”

章节目录

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我的慈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的慈父并收藏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