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又送走了一批人,钟百乐揉揉脖颈,准备坐在后面的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口渴,但现在她只想要闭目养神,以便接待下一批。

    相比于大庆人,赫苏人更偏向于老实,他们不质疑给的银钱多少,只会去问这些东西能换来多少的粮食。

    所以百乐需要给人解释大概的货物价格,粮食价格,交代他们手上的这种银角子是怎么个用法,有些人知道,但更多的是不知道的人,后来百乐学聪明了,让官员给十个人分好银钱后,她统一告知。

    大庆话和赫苏语加在一起长时间的来回转换让她的大脑高速运转,已经有些超负荷了。

    “钟小姐,来人了。”旁边的小官员提醒百乐,百乐睁开眼,看见的就是水囊,而后是一张带了笑的脸。

    科苏有些忐忑,他不知道百乐能不能认出他。

    他知道钟百乐的姐姐在城外建了善堂,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如今有了容身之所,甚至他曾偷偷去看过,发现里面的小孩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脸上的黄气还在,可到底和之前不同。

    养着这群小孩的时候,他也根本吃不饱,常常都是饿死鬼的样子,怎么会把孩子养成现在那样?

    他很高兴。大庆朝廷的律法,钟百酒的善堂,都在表明他们不是杂种,是和其他人一模一样的,百姓。

    百乐站起身,笑了。

    她很顺手地接过水囊,科苏着急补充,“新的,干净的。”他怕百乐嫌弃,怕百乐是出于礼貌。

    官员一看,这人会说大庆话,招呼着让把东西上称。

    百乐喝水,趁着问话,“科苏,你们赫苏知道互市,准备过来的人多不多?”

    “一些离得近的这几日都会到,剩下的远些的可能要下个月了。”

    他们赫苏有一大片海,来大庆绕路要很久。

    百乐心累,不知道这个舌人要当到什么时候。

    “你知道银钱的用法吧?”她又忍不住问,“之前不是有互市吗,怎么你们赫苏人都不会使银钱啊?”

    科苏有些尴尬,他其实也不知道,毕竟之前他都是在大庆生活的,后来去了赫苏,那时候互市已经结束好些年,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咋能知道那么多事?

    “可能是时间太久了,都忘了,或者之前就是以物易物的。”

    “行吧。”百乐也不再纠结,拿上银钱的科苏却不走,看还没有过来人,问百乐,“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不知道,不过大概等这批货卖完就要走了。”

    她爹说今日去和大商谈生意,顺利的话应该就要收拾回去了。

    “那你们家要不要羊肉?还有赫苏有些香料,还有些奇怪的水果,这边不常见的。”

    百乐没一口回绝,答应科苏回去问爹,然后两人约定第二日,还是这汇合。

    这次来的各地商人有很多,卖茶、卖酒、卖香料的、卖布匹的,各种各样的商人商队凭借这这互市的名头聚集在一起,在这个市场中向赫苏人贩卖,更多的,是交流有无。

    商队的大当家不在摊子上,一般会在后面亦或者茶楼互相间交谈,钟喜带着李昌平正在其中。

    割麦机、点播机这些商人已经看过了,中原以及有水稻田的地方其实很需要这种东西,所以订货很快,几乎是这北边订货的三倍;而像桌椅板凳,从京城和水乡来的商人更加有说道,反而是李昌平从人家那进了一批货。

    在座的有大药商,说完了农具,钟喜又谈起了自己县的药材。药材是由皇上亲自派来的朝廷六品官常尚水把控,品质绝对过关。只是如今出了苗还并未长成晒干,所以没有样品给人家看。

    药商却有自己的一套判断。

    钟喜是他们这一批人里的新人,这人新,总是会多注意两眼的。自从进门,钟喜带着人进来脸上挂着的是那生意人常见的三分笑。可眼神清明,带着些读书人的肃正,举手投足间有商人的圆滑,可并不让人讨厌,反而让这些人添了几分满意。

    能成大商户,最主要是诚信,互相间做生意没信用支撑,只为眼前蝇利,走不长久。可要是过分讲究,说一不二,就缺了些相交的舒适。

    做人的方圆之道,就在于此,而商人,更要做到极致。

    所以在钟喜同他说,村民们秋收遇暴雨,粮食减收,而后种药材,日日双膝跪地侍弄,几乎没有一日间断,药材的长势,药材地的沙壤土,他就能判断出来,能是好药。

    所以他给钟喜留了地址,付了定金,要求钟喜在药材晒干后送到他们青西府城。

    合作圆满谈成,钟喜双手抱拳,对着当家们说谢谢,出了包厢,脸上这才带出些愉悦。

    “走吧,晌午去铺子里吃饭。”

    何晓菊几人现在不止管了家里人的饭食,因为白酒的善堂,何晓菊直接带着儿媳和闺女去了城郊。

    铺子中午的饭食是何晓梅收拾的,钟喜进门就开始和媳妇说今天的战果,又将银票拿出来给何晓梅炫耀。

    “行了,这药材咱们县不知道能不能供上,要是又...”钟喜赶紧“呸呸呸”,“肯定行,今天雨水挺对劲,药苗长得好,等九月可能有收成。”

    宋观南这几日只要有空就往善堂跑,这其中还有小孩说话漏了嘴。赫苏有海,有人会拿着海盐来大庆换东西。

    可海盐如果不加工的,吃了会死人的。

    他又仔细询问了那个孩子一番,百酒知晓后,也将之前看见的海盐交易说了出来。

    盐向来是朝廷严管,宋观南没敢耽搁,回了县衙同王奇州商量。

    王奇州却不着急。

    他知道礼部正在给周边各国发请帖,之前交上去名单的那几个工匠应该是做出了些什么,皇帝准备在府城将新武器亮世。所以等到时候这赫苏的皇帝过来,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他写折子上报朝廷了。

    “这件事县放一旁,你和百酒的婚期不是快到了,不准备准备?”

    这段日子他们都忙,脚打后脑勺地赶路、写折子、参与互市,如今整个市场能够运转起来,他们也松泛起来,能想想自己的事了。

    “是,八月十四,我娘在准备了。”

    说起这事,宋观南难得地有些羞涩,这些日子同百酒相处,两个人之间也越来越默契,总是同进同出,俨然是一对儿的模样,众人也会调侃宋观南两句,他也就有些心急了,想要早日成婚。

    “嗯,等这边的事和官员交接完,我们就回,别耽搁你的人生大事。”

    宋观南笑笑,不再接话。

    钟家这边,百酒的婚事也早早就准备上了,不过准备的人不是钟喜两口子,而是稍微闲一些的二姑母和三姑母。

    嫁衣吴洪媳妇早就开始做了,这段时日钟意楼四楼的成衣在接待单子之前就告诉了客人,东家要成亲,手上做着嫁衣,如若能等,就下单子,不能等,那就暂时无缘。

    钟桂莲京城府城两处跑,还同那些京城来的夫人交谈间了解了些如今婚嫁必备的东西,钟桂莲有时候想,自己闺女的还没操办,先办起来侄女的。

    等钟喜一行人回府城,已经是七月中旬。

    天气热起来,百酒也不被允许出门了。她待在自己府城的院子,终于闲了下来。钟喜两口子没回县城,跟在在府城帮忙准备孩子的婚事。

    她的院子中有了躺椅,每日睡到日上三竿,而后拿着话本子,亦或者其他书本翻看。等到了中午,去前厅和爹娘用饭,然后还要让何晓梅带着绣绣荷包什么的。

    下午她在绣衣裳,却实在不是多么手巧的,准备给宋观南绣两双袜子。要韩淑说,其实说绣是大材小用,那不过是将两块布缝了起来。

    “你紧张吗?”

    韩淑同百酒坐在一旁,问百酒。

    百酒手上拿着自己绣的香囊把玩,低头带着笑意。

    “有点。”

    钟百乐却突然间哭起来,她一直以来没心没肺,这次不知怎么了,像是发现姐姐真的要成亲了,不再能同她日日在一起,眼泪忍不住就流了下来。

    “姐,我不要你嫁人。”说着话的时候哭声越大,要不仔细都听不清。

    韩淑好笑,“你姐还没哭,你倒哭上了。”又站起身,拿手帕擦擦百乐的眼泪,“女子都会嫁人的。”

    “再说了,你姐以后又还会回来,不是送给人宋家了吧?”

    百乐抽噎,眼睛哭红了看着韩淑,“那我姐成亲后,不就和内宅妇人一样吗?他们京城规矩那么多,不让我姐出来怎么办?”

    一直坐着的百酒站起身,将香囊放在桌上,走过去抱住百乐。她轻轻摸着妹妹的头发,说出来的话却带着坚定。

    “他们管不住我。”

    “我成亲,是喜欢宋观南。如若不得我意,我就自请下堂。”

    “再说了,咱们钟意楼不是还在?我能一直挣银钱,有钱财傍身也不会太受制于人。”

    “我还有善堂。”

    “再不济,我还有你们。”

    乱石滩的药材要是能卖出去,卖上好价钱,乡亲们能挣银钱,那她就要让宋观南向朝廷上报,西北的地太小,山太陡,如果能允许村民开垦荒地,推出一层层的田地,不必和山田那边的一样广阔,只要不再那么窄小。

    她还要建女子学院,要女子们能认识几个字,能有手艺,能出门赚钱。她想要大庆的各行各业都有女子的身影,有更为耀眼的女性,甚至有可能的话,让女子以谋士身份正大光明拜入各方门下...

    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怎么会因为嫁人全部舍弃?

    棋局无我,

    那我就做执棋人。

    正文完

章节目录

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我的慈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的慈父并收藏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