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走这条路,他们一家就显得稍微轻松了些。
钟百酒坐在车板上学习驾车,手上捏着颗绿色的酸杏。百乐在一旁拿着本赫苏语的书,嘴里乌鲁巴拉着念着。
他们一家子要去和赫苏人做买卖,不学赫苏语太过傲慢,所以就让百乐学,学会了给他们教。
钟喜还是准备卖农具,吴洪一行人这次给换了下来,庄子里的另一批小子跟着押着货物。
他们这批货送到了木罗。原本亮子准备在府城定下铺子,结果在小摊上吃东西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
说以后木罗可能要比府城更繁华些,亮子和王江吃着玉米面饽饽,竖着耳朵听着隔壁桌几人的分析,最后放了府城牙人的鸽子,来了木罗。
百酒这次去,带了钟意楼中的几个女使,小桃,小小以及对娃。除了推销自己的妆品,最主要的是准备在木罗附近开一家善堂。
朝廷颁了律法,禁止遗弃婴幼儿,其中包括两国血统的混血。
已经长大的混血,可以选择去赫苏,当然也可以去木罗县城或者周边城池上户口,正式成为大庆人民。
她想起当时在水滴湖碰到的两个小子,也不知道如今还活着没有。
李昌平拉着一车桌椅板凳押后,带着的木工等人和前面跟着钟喜车的小子们一样,各个人高马大,腿长,赶路快,一行人要比原定的时间早五天到达,这也给这一众人赢得了互市的好位置。
五月二十二日,看着眼前的的木罗城门,钟百酒有一种不真实感。
“来了!”是王江和亮子,两人这个月从中旬开始就日日晃悠去城门。
正在给守城官兵看路引的一行人睁大了眼睛,都有些惊讶和高兴。
“你们怎么在这?”他们是早到了,这两人怎么还能在城门口守到人?等过了城门,又是一阵寒暄。李昌平也被带到亮子王江跟前,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子互相之间抱拳算是问候。
在木罗有人就是好,钟喜的货自己放到了亮子他们的农具铺子后的仓房,李昌平的货物由亮子带着去了相熟的人家中,这一下货物的存放就没了顾虑。
修整了两日,二姨母带着王江媳妇和王水来了。
现在最忙的要属这三个女人,她们自己给自己配了车,从山田到木罗来来回回走,主要是王泉那买卖离不得人,等到六七月份才能闲,何晓菊索性就带着另外两人到处跑。
这两日,亮子带着这几个要在互市的时候摆摊的人去了县衙。
这里面现在大多都是京城来的官员,王奇州、宋观南就在其中。前面还有些在排队,都带这些四方口音。等轮到钟喜,发现就是做个登记。来卖什么,从哪来,如今的落脚点都要如实交代。
接着就去旁边一个办事官员桌前。这里会根据你买卖的东西给你划分区域,卖吃食的一条街,卖日用品一条街,卖其他一些杂货的又是另一条街。能看出来,做划分的人是一个很严谨认真的。确定了货物品种,掏出相应纸张,现在就自己选吧,要一方,还是两方,已经署名的都是交了租金的,旁边会盖章。
钟喜一行人来得早,能挑的位置还有不少。
每一方上都有编号,等确认好后,前往第三个官员处,报编号,交银钱。
这就算是结束了。
等到六月初一正式开始互市,拉着自己的东西到自己租好的摊子上就行。
摊贩需要将自己货物的价格明明白白写在木板上,绝不能哄骗大庆或者赫苏人。
为鼓励透明买卖,互市当中商贩所赚,只收平时商税的一半。
后来和王奇州,宋观南两人吃饭,才知道这前期的所有都是两人一遍遍推翻重来过的最终方案。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称一句“行之有效”。
百酒办完自己的互市摊子,又去询问了办善堂的手续。
相对于其他,办善堂要简单许多,地点没有局限,朝廷还会给一些补助,所以钟百酒的善堂手续下来的快,在六月尚未来临之前,她四处找寻合适的店面,最后,选址在木罗县城外。
是一处庄子。
有时候百酒觉得自己就是那劳碌命,自从身体好了之后东奔西跑没怎么停。这个庄子是后来稍微闲一些的宋观南陪着百酒选的。
两人选的这处庄子离木罗县城要远一些,可好处就是清净又大,院子中果树多,房子一排连着一排,还附带了后面的十亩田。
“就要这个庄子。”
百酒站在庄子后的一片荒地那,慷慨陈词。
“以后我收回来的那些小孩吃饱喝足没灾病后,必须打小就给我种地,学会自给自足,然后就要跟着亮子姐夫做农具,要么学学打算盘,等到了十五,我就将他们踢出堂门,给我挣钱。”
“我的善堂不养闲汉。”
宋观南站在一旁,背着手盯着百酒笑。
明明是为那些孩子们谋出路,你听听这人,把自己说的像是个索取无度的坏蛋一样。
“嗯,我觉得你说得对,咱们不养闲汉。”
两人并肩立在一片绿油油的荒草地前,都不自觉地笑出了声。
两人傻,没发现他们身后的墙边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小孩。大的一个是看见百酒从马车上下来,就带着小的一个跟在身后,这会儿听见百酒说话,终于忍不住出了声。
他声音带着迟疑,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地喊了声,“百酒姐?”
听见声音的钟百酒侧过脸,就看见两个乞儿。
嗯,样子没变,还是一脸衰样,个子,像是也没长,只那头发更长了些。她细细打量着,眼睛里不自觉泛起泪花。
宋观南不明所以,有些紧张,不自觉握住百酒的手,“怎么了?”
百酒轻轻咬了下嘴唇,将眼里的泪压下去,“过来。”
当时她对着娟儿姐说,不过一面之缘。可心里却难受起来,因为娟儿看到的是这么两个小孩,可她却瞧见了无数这样的孩子。
能带走两个,却带不走二十个,两百个,甚至两千个。
想要不再有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是他们一家就能解决的呢?
所以她给宋观南的信带了私心。
可事实证明,她赌对了。
两个孩子看见百酒还愿意认他们,脚步带着雀跃,小步过来。“姐姐,我能干活的,只要你能给我和弟弟一口饭吃,我能种地。”
大的一个带着小的一下子跪到地上,“求姐姐收了我和弟弟。”
钟百酒看眼宋观南,没有松开男子的手,两人很有默契,一齐蹲下,“你知不知道其他小乞儿在哪?”
“知道。”有些和他们一样在山林,据点有好几个。
“嗯,姐姐要你们。不过你们要给我帮忙。”钟百酒摸摸小孩的脸,“去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庄子。来庄子能吃饱饭,不过要干活,明白吗?”
“明白!”
“那好,以后见我,不许跪了。”钟百酒站起身,扶两个小孩。
那两人却不起。
“干什么?”
大的一个脸却红了。他踟蹰一会,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
“我...我和弟弟...没有名字。”
说完,就低着头,不敢抬头看百酒。
百酒盯着那孩子的头顶,轻声问出来。
“那你们,要不要跟我姓?”
能听懂话的男孩抬起头,眼泪刷就流了下来,他按着自己弟弟的头,“谢谢,谢谢。”
宋观南跟在一旁,看着两小只,“你准备给他们起什么名?”那两个小孩也带着期待看向百酒。
“我是在水滴湖旁边见的你们,取湖中水为‘沧’,老大钟沧云,老二钟沧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云沧帆磕头起身,互相间叫着名字,而宋观南才是最受震撼的。
他喜欢百酒。
喜欢这个带着侠气的女子,平日里待在剑鞘中不声不响,可一旦路遇不平,就带着凛冽的剑气劈开混沌。
她想要做的事情,不管过程多么艰难,她都会坚持完成。
他喜欢百酒的聪明,敬佩她的勇气,更明白她的良善。
而能表达喜欢的,投其所好,他又给了百酒好几张银票。
善堂挂了牌匾,写的是忠善堂,没什么特别,两边的对联也是以后的堂训,上联是:一工抵一饭,不当白拿汉。下联:读书学手艺,早日立门户。
钟百酒置办这些东西的时候,善中陆陆续续进来好些孩子,她招了附近庄子里的婆子,烧热水给孩子们洗澡,然后让人收了附近人家孩子穿不了的衣裳,等收拾穿戴好,拿着小碗去灶房打饭。有些生病的,找了郎中过来帮忙照看,又给剩下的孩子一一把了脉,开了药方。
等这第一批孩子安顿好,互市已经开始了小半个月。
钟百酒带来的钟意楼的女使帮忙看着摊子,将自己在钟意楼中推销的本事拿了十成出来,东西从刚刚开始的无人在意到引来木罗县城好些妇人过来购买花了小十天,如今摊子也快成了这边最热火的摊子之一。
钟喜的农具在市场出现,让从大庆南方来的商人们发现了商机,他们同钟喜谈单子,想让钟喜将割麦机送到他们种水稻的地方。
钟喜应下,写信给了县城另外两家。
有钱一起挣,他们钟家从最开始就是这么个走法。
百乐自从互市开始就被王奇州给征用了。
赫苏人拿来的都是牛羊鱼虾,在市场入口处有一个称斤换银钱的官方办事点。
有专人负责称重,而后官员会根据官方定价给赫苏人可以流通的银子,再让他们进去市场进行交易购买。
百乐和百酒都学过赫苏语,能同赫苏人交流,但百乐毕竟更上一层楼,在这里充当舌人。
这十几日说的话都要比前面十几年的多,百乐竹筒里装的水不一会儿就能喝完,口干还得带着微笑。
钟百酒坐在车板上学习驾车,手上捏着颗绿色的酸杏。百乐在一旁拿着本赫苏语的书,嘴里乌鲁巴拉着念着。
他们一家子要去和赫苏人做买卖,不学赫苏语太过傲慢,所以就让百乐学,学会了给他们教。
钟喜还是准备卖农具,吴洪一行人这次给换了下来,庄子里的另一批小子跟着押着货物。
他们这批货送到了木罗。原本亮子准备在府城定下铺子,结果在小摊上吃东西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
说以后木罗可能要比府城更繁华些,亮子和王江吃着玉米面饽饽,竖着耳朵听着隔壁桌几人的分析,最后放了府城牙人的鸽子,来了木罗。
百酒这次去,带了钟意楼中的几个女使,小桃,小小以及对娃。除了推销自己的妆品,最主要的是准备在木罗附近开一家善堂。
朝廷颁了律法,禁止遗弃婴幼儿,其中包括两国血统的混血。
已经长大的混血,可以选择去赫苏,当然也可以去木罗县城或者周边城池上户口,正式成为大庆人民。
她想起当时在水滴湖碰到的两个小子,也不知道如今还活着没有。
李昌平拉着一车桌椅板凳押后,带着的木工等人和前面跟着钟喜车的小子们一样,各个人高马大,腿长,赶路快,一行人要比原定的时间早五天到达,这也给这一众人赢得了互市的好位置。
五月二十二日,看着眼前的的木罗城门,钟百酒有一种不真实感。
“来了!”是王江和亮子,两人这个月从中旬开始就日日晃悠去城门。
正在给守城官兵看路引的一行人睁大了眼睛,都有些惊讶和高兴。
“你们怎么在这?”他们是早到了,这两人怎么还能在城门口守到人?等过了城门,又是一阵寒暄。李昌平也被带到亮子王江跟前,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子互相之间抱拳算是问候。
在木罗有人就是好,钟喜的货自己放到了亮子他们的农具铺子后的仓房,李昌平的货物由亮子带着去了相熟的人家中,这一下货物的存放就没了顾虑。
修整了两日,二姨母带着王江媳妇和王水来了。
现在最忙的要属这三个女人,她们自己给自己配了车,从山田到木罗来来回回走,主要是王泉那买卖离不得人,等到六七月份才能闲,何晓菊索性就带着另外两人到处跑。
这两日,亮子带着这几个要在互市的时候摆摊的人去了县衙。
这里面现在大多都是京城来的官员,王奇州、宋观南就在其中。前面还有些在排队,都带这些四方口音。等轮到钟喜,发现就是做个登记。来卖什么,从哪来,如今的落脚点都要如实交代。
接着就去旁边一个办事官员桌前。这里会根据你买卖的东西给你划分区域,卖吃食的一条街,卖日用品一条街,卖其他一些杂货的又是另一条街。能看出来,做划分的人是一个很严谨认真的。确定了货物品种,掏出相应纸张,现在就自己选吧,要一方,还是两方,已经署名的都是交了租金的,旁边会盖章。
钟喜一行人来得早,能挑的位置还有不少。
每一方上都有编号,等确认好后,前往第三个官员处,报编号,交银钱。
这就算是结束了。
等到六月初一正式开始互市,拉着自己的东西到自己租好的摊子上就行。
摊贩需要将自己货物的价格明明白白写在木板上,绝不能哄骗大庆或者赫苏人。
为鼓励透明买卖,互市当中商贩所赚,只收平时商税的一半。
后来和王奇州,宋观南两人吃饭,才知道这前期的所有都是两人一遍遍推翻重来过的最终方案。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称一句“行之有效”。
百酒办完自己的互市摊子,又去询问了办善堂的手续。
相对于其他,办善堂要简单许多,地点没有局限,朝廷还会给一些补助,所以钟百酒的善堂手续下来的快,在六月尚未来临之前,她四处找寻合适的店面,最后,选址在木罗县城外。
是一处庄子。
有时候百酒觉得自己就是那劳碌命,自从身体好了之后东奔西跑没怎么停。这个庄子是后来稍微闲一些的宋观南陪着百酒选的。
两人选的这处庄子离木罗县城要远一些,可好处就是清净又大,院子中果树多,房子一排连着一排,还附带了后面的十亩田。
“就要这个庄子。”
百酒站在庄子后的一片荒地那,慷慨陈词。
“以后我收回来的那些小孩吃饱喝足没灾病后,必须打小就给我种地,学会自给自足,然后就要跟着亮子姐夫做农具,要么学学打算盘,等到了十五,我就将他们踢出堂门,给我挣钱。”
“我的善堂不养闲汉。”
宋观南站在一旁,背着手盯着百酒笑。
明明是为那些孩子们谋出路,你听听这人,把自己说的像是个索取无度的坏蛋一样。
“嗯,我觉得你说得对,咱们不养闲汉。”
两人并肩立在一片绿油油的荒草地前,都不自觉地笑出了声。
两人傻,没发现他们身后的墙边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小孩。大的一个是看见百酒从马车上下来,就带着小的一个跟在身后,这会儿听见百酒说话,终于忍不住出了声。
他声音带着迟疑,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地喊了声,“百酒姐?”
听见声音的钟百酒侧过脸,就看见两个乞儿。
嗯,样子没变,还是一脸衰样,个子,像是也没长,只那头发更长了些。她细细打量着,眼睛里不自觉泛起泪花。
宋观南不明所以,有些紧张,不自觉握住百酒的手,“怎么了?”
百酒轻轻咬了下嘴唇,将眼里的泪压下去,“过来。”
当时她对着娟儿姐说,不过一面之缘。可心里却难受起来,因为娟儿看到的是这么两个小孩,可她却瞧见了无数这样的孩子。
能带走两个,却带不走二十个,两百个,甚至两千个。
想要不再有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是他们一家就能解决的呢?
所以她给宋观南的信带了私心。
可事实证明,她赌对了。
两个孩子看见百酒还愿意认他们,脚步带着雀跃,小步过来。“姐姐,我能干活的,只要你能给我和弟弟一口饭吃,我能种地。”
大的一个带着小的一下子跪到地上,“求姐姐收了我和弟弟。”
钟百酒看眼宋观南,没有松开男子的手,两人很有默契,一齐蹲下,“你知不知道其他小乞儿在哪?”
“知道。”有些和他们一样在山林,据点有好几个。
“嗯,姐姐要你们。不过你们要给我帮忙。”钟百酒摸摸小孩的脸,“去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庄子。来庄子能吃饱饭,不过要干活,明白吗?”
“明白!”
“那好,以后见我,不许跪了。”钟百酒站起身,扶两个小孩。
那两人却不起。
“干什么?”
大的一个脸却红了。他踟蹰一会,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
“我...我和弟弟...没有名字。”
说完,就低着头,不敢抬头看百酒。
百酒盯着那孩子的头顶,轻声问出来。
“那你们,要不要跟我姓?”
能听懂话的男孩抬起头,眼泪刷就流了下来,他按着自己弟弟的头,“谢谢,谢谢。”
宋观南跟在一旁,看着两小只,“你准备给他们起什么名?”那两个小孩也带着期待看向百酒。
“我是在水滴湖旁边见的你们,取湖中水为‘沧’,老大钟沧云,老二钟沧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云沧帆磕头起身,互相间叫着名字,而宋观南才是最受震撼的。
他喜欢百酒。
喜欢这个带着侠气的女子,平日里待在剑鞘中不声不响,可一旦路遇不平,就带着凛冽的剑气劈开混沌。
她想要做的事情,不管过程多么艰难,她都会坚持完成。
他喜欢百酒的聪明,敬佩她的勇气,更明白她的良善。
而能表达喜欢的,投其所好,他又给了百酒好几张银票。
善堂挂了牌匾,写的是忠善堂,没什么特别,两边的对联也是以后的堂训,上联是:一工抵一饭,不当白拿汉。下联:读书学手艺,早日立门户。
钟百酒置办这些东西的时候,善中陆陆续续进来好些孩子,她招了附近庄子里的婆子,烧热水给孩子们洗澡,然后让人收了附近人家孩子穿不了的衣裳,等收拾穿戴好,拿着小碗去灶房打饭。有些生病的,找了郎中过来帮忙照看,又给剩下的孩子一一把了脉,开了药方。
等这第一批孩子安顿好,互市已经开始了小半个月。
钟百酒带来的钟意楼的女使帮忙看着摊子,将自己在钟意楼中推销的本事拿了十成出来,东西从刚刚开始的无人在意到引来木罗县城好些妇人过来购买花了小十天,如今摊子也快成了这边最热火的摊子之一。
钟喜的农具在市场出现,让从大庆南方来的商人们发现了商机,他们同钟喜谈单子,想让钟喜将割麦机送到他们种水稻的地方。
钟喜应下,写信给了县城另外两家。
有钱一起挣,他们钟家从最开始就是这么个走法。
百乐自从互市开始就被王奇州给征用了。
赫苏人拿来的都是牛羊鱼虾,在市场入口处有一个称斤换银钱的官方办事点。
有专人负责称重,而后官员会根据官方定价给赫苏人可以流通的银子,再让他们进去市场进行交易购买。
百乐和百酒都学过赫苏语,能同赫苏人交流,但百乐毕竟更上一层楼,在这里充当舌人。
这十几日说的话都要比前面十几年的多,百乐竹筒里装的水不一会儿就能喝完,口干还得带着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