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施家第四次上门。
母亲到后屋来找她的时候还有些闪烁其词,说来人她认识,但情况有些特殊,不是之前该称呼的那位了。
这话听起来怪,说了跟没说一样,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章絮蹙着眉头想了半晌也不知道母亲指的是谁。
“什么叫我认得,却不是从前那位了?”章絮伸手从木盒里捡了只银钗来,仔细地往头上簪,反问,“咱家认识的人里也没有才改嫁的姊妹、婶娘呐。”
“怎么没有。”母亲叹了口气,走到她身后,弯身将床上摊放的那套上个月新作的裙裳收起来,又从衣柜里取出年青时她最爱的那套鹅黄色襦裙,放在她手边的桌台上,要她换了。
她觉得母亲今日的面貌看起来都同平时不大一样,便刻意对着铜镜多看了两眼,见母亲将那张薄得不能再薄的嘴唇抿得死紧,不给口风剩一丝空隙。肚子里顷刻生了好奇,张口直言,“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要是打心底觉得对方不合适,又碍于面子不好推脱,女儿便做那坏人,毅然回绝了。母亲总不会害我。”
年纪更长的不接这话,伸手帮她捋捋脑后看不见的碎发,轻声嘀咕,“见了面你可说不出这种话。她待你跟我这个亲娘没差,方才见面的时候,我都没好意思提要回绝的意思,一心上你屋儿来。你还有这能耐?我只怕你见了故人心里愧疚,眼巴巴地跟去,又碍于人家的面子,不好同新夫恩爱。”母亲憋了好一会儿才将心里的实话倒出来。
哪有母亲不盼着孩子好的,只是县里就这样大,两三日便能要流言传个来回。再加上婚姻大事,最忌讳名头不好,母亲不知道该怎么拿主意,便来找章絮的意见。
“真是怪了,这世上除了您,还有谁能像母亲一样待我。咱们也不是能请得起奶娘的阔户……”少女打趣母亲的话还没说到一半,忽然反应过来,霎时神色一变,将手中的绒花搁置在案板上,转而仰头看向母亲,诧异道,“莫不是杜哥的母亲来了?”
章絮口中的杜哥,本名杜皓,是她早年嫁的第一任夫君。然而天公不作美,她嫁与夫君没几月,对方便被朝廷派去了河西酒泉郡,从此音讯全无,下落不明。
原先在西汉时,河西就是中原新兴的繁华之地,像她们这边许多近百年突然富裕起来的家族,发家靠的都是这条通往河西的商道。可谁能料到,百年后,由于东汉皇帝治理河西策略失宜,匈奴乘势多次东侵,致使河西四郡灾祸频起,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往内陆逃离。只有那些被朝廷指派的士兵,逆着人流,走了这条不归路。
果不其然,在章絮守着空闺苦等两年后,于半年前收到杜皓直系长官遣人送来的抚恤信。信上说他于一年前抗击匈奴的第五十六次袭击中重伤不治,同此次事件中战死的军友们一起葬在酒泉郡的祁连山脚南,共立无名碑。
而杜哥的母亲,便是她先前的婆婆,杜魏氏,魏平。
母亲见女儿直白地将话挑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挤了挤嘴角,将唇瓣完全压进嘴里,揉得失色,渐显苍白,颔首道,“正是她。”
“这真是。”章絮听见母亲的回答,匆忙将头扭开,不敢与之对视,一时间,百感交集。
婆婆杜魏氏教养她整两年,从未苛待过她,更是在得知丈夫身亡后,亲自将她送回了母家,不拖累她改嫁新人。
她尚且年青,不过十九,花点银钱打点媒婆一番,仍可择觅良婿。但魏平处境艰难,只因她膝下唯杜皓一子,此子身亡,儿媳改嫁,无人侍奉。如今只能依靠整日做的那点针线活儿。
就是两月前,章絮还托人打听,问魏平现今如何,结果得到了婆婆搬出了原先院子的消息,再难寻觅。谁承想,阴差阳错,对方忽然以施家主母的身份上门,要把她再迎回去。
“母亲作何想法?我做女儿的总要听您的意思。”她起身换衣,躲在屏风后,将两年前第一回见魏平的旧衣裳换上,动作轻柔,竟无半点声响,直到她再次开口,屋内才再次热闹起来,“到底嫁的是新君,总不好一心盯着娘看,我总要知道那个施二公子是何模样吧。”
母亲点点头,答,“这是自然,施魏氏今日带了画像来,说要你看看,若你觉得满意,晚些便叫他特意过来给你瞧。孩子,我只是担心,万一杜女婿在你心里还有几分位置,新夫知晓后,会有意刁难你。”
少女用手捋了捋秀发,起身跟着母亲出门,看起来表情有些苦闷,思索片刻后,无奈回答,“倒不是我无情,杜哥不在我心里占多少位置,我同他相处的日子实在太短,短到我都想不起来自己是何时忘了他的样貌。所以您们担心的怕我用情至深、改嫁后良心不安……那都是没有的事情。”
“母亲,以前头一回成婚时,我还会一心盼望好夫婿,好家世,好的当家主母。可如今我已经在别人家里做了两年的媳妇,眼下心里只挂念着,能有个在我身边多留一会儿的男人。这是最要紧的,不然我也不会白嫁去杜家,没给杜哥留个一男半女。”
——
汉时,鲜少有女人脱离男人独自生活,哪怕最小的布坊也要以有男人的家庭为最小单元。所以尽管魏平年近四十,也要用改嫁这种方式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再嫁不是难事,中原自古以来便是男人多女人少,能生孩子的女人总有人抢着要。大抵月前,县里赫赫有名的施家请人来向她送了聘礼,说是家中的主母于半年前病逝,家里需要一位能掌家的女主人。
之所以选她,道理显而易见。第一回嫁人的少女太年轻,镇不住膝下那几个二十多的儿子,而带着孩子的寡母不好合家,成年的异性兄弟之间难免多生事端。像魏平这样,孤身一人,带过儿媳,丧子不久,还能生养的女人,就是最佳人选。
于是在双方“一个寻依靠,一个寻管家”的愿景中,杜魏氏改嫁施府,又在官府那边将名符更替施魏氏,执掌中馈。
她今日亲来,为的就是新认的二儿子施则的婚姻大事。
——
章絮同母亲花了些功夫才将口径统一好。今时不同往日,虽说章絮与魏平同住了两年,是奉过茶、喊过娘的亲密关系,可此番再会,面上该有的礼数一样不能少。
先得由母亲进厅堂为她说话,一番交谈后,对方明确表示想请她出来会见,她才能从屏风后走出来。
“怠慢了,我家女儿身子不适,稍起迟,所以在梳妆打扮上费了些功夫。毕竟是第一回见长辈,不可太过随便。”母亲坐在方凳上这样说,同时朝着坐在左手边第一个位置上的女人赔笑。
魏平摇摇头,眼神干脆越过母亲朝她这边看来,问道,“絮儿身上不好吗?可是情志所伤。若不嫌弃,晚些时候我请大夫来瞧?”
“施母不必忧虑,都是女孩子家一些风寒头痛,过两日便好。”母亲说完,回身唤她,“出来见见人,再给施魏氏奉茶。”
两年前好像也是这么个不冷不暖的秋日,魏平带着比这回寒碜许多的礼单来,问母亲要她的八字。她穿着现如今身上穿的那时候新做的群裳来见魏平,满脸喜色。
十五六岁,章絮曾在街上见过杜皓几回。他的模样随母亲,英俊帅气,说话中气十足,帮店家干活也是孔武有力的。所以那时章絮一心只想着,哪怕对方只拿着相比之下略显寒酸的聘礼来,也要母亲应下这门婚事。
再看现在。
少女懂事地从茶盘里拎起那只茶壶,抬手,摁住壶盖,低着头,娴静、温婉地往茶杯里注水,像是听从命运那般,不再强求任何也许不属于她的缘分了。
“娘。”浅浅道一声问候,“这两年您待我不薄,就算我后面进了别人家的门,路上遇见您时,我也还是会尊称您一声‘娘’。”
魏平听见这声问候,先是一愣,又是一喜,再是一悲,最后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接过茶盏,将之随意地搁在一旁,接着拉过她的手要她贴着坐下,说明来意,“你是个好姑娘,是杜家与你无缘。”
“但我不是带着要你再做我儿媳的想法来的。”
“老二施则过了年底就有二十二,应该是之前耽搁了,所以拖到这么晚才议亲。我接手后想着可不能继续拖下去,前些时日便让媒婆取了几幅画像,让他自个儿挑。他看来看去,怎么说都最喜欢你。且最重要的,是他先选择你,才知道你曾是我儿媳。”
“这事儿拿到县里面不论怎么说,都说不清,外人多少要算我这个主母的不是。我是不介意。但他怕你听了外面的话后不考虑他了,又担心拿钱办事的媒人将他乱吹一通,才求我亲往。为的就是要我当面和你还有章母说,他想娶你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主意。”
母亲到后屋来找她的时候还有些闪烁其词,说来人她认识,但情况有些特殊,不是之前该称呼的那位了。
这话听起来怪,说了跟没说一样,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章絮蹙着眉头想了半晌也不知道母亲指的是谁。
“什么叫我认得,却不是从前那位了?”章絮伸手从木盒里捡了只银钗来,仔细地往头上簪,反问,“咱家认识的人里也没有才改嫁的姊妹、婶娘呐。”
“怎么没有。”母亲叹了口气,走到她身后,弯身将床上摊放的那套上个月新作的裙裳收起来,又从衣柜里取出年青时她最爱的那套鹅黄色襦裙,放在她手边的桌台上,要她换了。
她觉得母亲今日的面貌看起来都同平时不大一样,便刻意对着铜镜多看了两眼,见母亲将那张薄得不能再薄的嘴唇抿得死紧,不给口风剩一丝空隙。肚子里顷刻生了好奇,张口直言,“有什么话您就直说吧,要是打心底觉得对方不合适,又碍于面子不好推脱,女儿便做那坏人,毅然回绝了。母亲总不会害我。”
年纪更长的不接这话,伸手帮她捋捋脑后看不见的碎发,轻声嘀咕,“见了面你可说不出这种话。她待你跟我这个亲娘没差,方才见面的时候,我都没好意思提要回绝的意思,一心上你屋儿来。你还有这能耐?我只怕你见了故人心里愧疚,眼巴巴地跟去,又碍于人家的面子,不好同新夫恩爱。”母亲憋了好一会儿才将心里的实话倒出来。
哪有母亲不盼着孩子好的,只是县里就这样大,两三日便能要流言传个来回。再加上婚姻大事,最忌讳名头不好,母亲不知道该怎么拿主意,便来找章絮的意见。
“真是怪了,这世上除了您,还有谁能像母亲一样待我。咱们也不是能请得起奶娘的阔户……”少女打趣母亲的话还没说到一半,忽然反应过来,霎时神色一变,将手中的绒花搁置在案板上,转而仰头看向母亲,诧异道,“莫不是杜哥的母亲来了?”
章絮口中的杜哥,本名杜皓,是她早年嫁的第一任夫君。然而天公不作美,她嫁与夫君没几月,对方便被朝廷派去了河西酒泉郡,从此音讯全无,下落不明。
原先在西汉时,河西就是中原新兴的繁华之地,像她们这边许多近百年突然富裕起来的家族,发家靠的都是这条通往河西的商道。可谁能料到,百年后,由于东汉皇帝治理河西策略失宜,匈奴乘势多次东侵,致使河西四郡灾祸频起,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往内陆逃离。只有那些被朝廷指派的士兵,逆着人流,走了这条不归路。
果不其然,在章絮守着空闺苦等两年后,于半年前收到杜皓直系长官遣人送来的抚恤信。信上说他于一年前抗击匈奴的第五十六次袭击中重伤不治,同此次事件中战死的军友们一起葬在酒泉郡的祁连山脚南,共立无名碑。
而杜哥的母亲,便是她先前的婆婆,杜魏氏,魏平。
母亲见女儿直白地将话挑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挤了挤嘴角,将唇瓣完全压进嘴里,揉得失色,渐显苍白,颔首道,“正是她。”
“这真是。”章絮听见母亲的回答,匆忙将头扭开,不敢与之对视,一时间,百感交集。
婆婆杜魏氏教养她整两年,从未苛待过她,更是在得知丈夫身亡后,亲自将她送回了母家,不拖累她改嫁新人。
她尚且年青,不过十九,花点银钱打点媒婆一番,仍可择觅良婿。但魏平处境艰难,只因她膝下唯杜皓一子,此子身亡,儿媳改嫁,无人侍奉。如今只能依靠整日做的那点针线活儿。
就是两月前,章絮还托人打听,问魏平现今如何,结果得到了婆婆搬出了原先院子的消息,再难寻觅。谁承想,阴差阳错,对方忽然以施家主母的身份上门,要把她再迎回去。
“母亲作何想法?我做女儿的总要听您的意思。”她起身换衣,躲在屏风后,将两年前第一回见魏平的旧衣裳换上,动作轻柔,竟无半点声响,直到她再次开口,屋内才再次热闹起来,“到底嫁的是新君,总不好一心盯着娘看,我总要知道那个施二公子是何模样吧。”
母亲点点头,答,“这是自然,施魏氏今日带了画像来,说要你看看,若你觉得满意,晚些便叫他特意过来给你瞧。孩子,我只是担心,万一杜女婿在你心里还有几分位置,新夫知晓后,会有意刁难你。”
少女用手捋了捋秀发,起身跟着母亲出门,看起来表情有些苦闷,思索片刻后,无奈回答,“倒不是我无情,杜哥不在我心里占多少位置,我同他相处的日子实在太短,短到我都想不起来自己是何时忘了他的样貌。所以您们担心的怕我用情至深、改嫁后良心不安……那都是没有的事情。”
“母亲,以前头一回成婚时,我还会一心盼望好夫婿,好家世,好的当家主母。可如今我已经在别人家里做了两年的媳妇,眼下心里只挂念着,能有个在我身边多留一会儿的男人。这是最要紧的,不然我也不会白嫁去杜家,没给杜哥留个一男半女。”
——
汉时,鲜少有女人脱离男人独自生活,哪怕最小的布坊也要以有男人的家庭为最小单元。所以尽管魏平年近四十,也要用改嫁这种方式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再嫁不是难事,中原自古以来便是男人多女人少,能生孩子的女人总有人抢着要。大抵月前,县里赫赫有名的施家请人来向她送了聘礼,说是家中的主母于半年前病逝,家里需要一位能掌家的女主人。
之所以选她,道理显而易见。第一回嫁人的少女太年轻,镇不住膝下那几个二十多的儿子,而带着孩子的寡母不好合家,成年的异性兄弟之间难免多生事端。像魏平这样,孤身一人,带过儿媳,丧子不久,还能生养的女人,就是最佳人选。
于是在双方“一个寻依靠,一个寻管家”的愿景中,杜魏氏改嫁施府,又在官府那边将名符更替施魏氏,执掌中馈。
她今日亲来,为的就是新认的二儿子施则的婚姻大事。
——
章絮同母亲花了些功夫才将口径统一好。今时不同往日,虽说章絮与魏平同住了两年,是奉过茶、喊过娘的亲密关系,可此番再会,面上该有的礼数一样不能少。
先得由母亲进厅堂为她说话,一番交谈后,对方明确表示想请她出来会见,她才能从屏风后走出来。
“怠慢了,我家女儿身子不适,稍起迟,所以在梳妆打扮上费了些功夫。毕竟是第一回见长辈,不可太过随便。”母亲坐在方凳上这样说,同时朝着坐在左手边第一个位置上的女人赔笑。
魏平摇摇头,眼神干脆越过母亲朝她这边看来,问道,“絮儿身上不好吗?可是情志所伤。若不嫌弃,晚些时候我请大夫来瞧?”
“施母不必忧虑,都是女孩子家一些风寒头痛,过两日便好。”母亲说完,回身唤她,“出来见见人,再给施魏氏奉茶。”
两年前好像也是这么个不冷不暖的秋日,魏平带着比这回寒碜许多的礼单来,问母亲要她的八字。她穿着现如今身上穿的那时候新做的群裳来见魏平,满脸喜色。
十五六岁,章絮曾在街上见过杜皓几回。他的模样随母亲,英俊帅气,说话中气十足,帮店家干活也是孔武有力的。所以那时章絮一心只想着,哪怕对方只拿着相比之下略显寒酸的聘礼来,也要母亲应下这门婚事。
再看现在。
少女懂事地从茶盘里拎起那只茶壶,抬手,摁住壶盖,低着头,娴静、温婉地往茶杯里注水,像是听从命运那般,不再强求任何也许不属于她的缘分了。
“娘。”浅浅道一声问候,“这两年您待我不薄,就算我后面进了别人家的门,路上遇见您时,我也还是会尊称您一声‘娘’。”
魏平听见这声问候,先是一愣,又是一喜,再是一悲,最后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接过茶盏,将之随意地搁在一旁,接着拉过她的手要她贴着坐下,说明来意,“你是个好姑娘,是杜家与你无缘。”
“但我不是带着要你再做我儿媳的想法来的。”
“老二施则过了年底就有二十二,应该是之前耽搁了,所以拖到这么晚才议亲。我接手后想着可不能继续拖下去,前些时日便让媒婆取了几幅画像,让他自个儿挑。他看来看去,怎么说都最喜欢你。且最重要的,是他先选择你,才知道你曾是我儿媳。”
“这事儿拿到县里面不论怎么说,都说不清,外人多少要算我这个主母的不是。我是不介意。但他怕你听了外面的话后不考虑他了,又担心拿钱办事的媒人将他乱吹一通,才求我亲往。为的就是要我当面和你还有章母说,他想娶你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