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对劲的。
从脱离队里训练时的标准作息开始?从下定决心搬出天坛公寓的那一刻开始?从有那么整整一天不碰乒乓球并且知道明天也可以不碰开始?
其实也没什么,他已经将半条命都留在了里约的赛场上,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队伍,也对得起任何人。
长自久远的愿望在一瞬间落空又是什么体验。
当她说出,那就分手,你大可以去找一个人和你立即结婚的时候。
有那么一瞬间,身上所有的旧伤,新伤都一并在皮下发作起来,沿着脊髓全部汇集到痛觉神经中。
尽管知道这是她的狠话,也还是痛。
像是打完一场仗那样伤痕累累地离开,心上只余下希望被骤然拔去之后一个漏风的空洞。
支撑他走向里约的是什么?
除了自身壮志难酬的野心和夙愿,还有一个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不离不弃的她。
15年春末的某一天,周雨打开房门,她径直走进来,站在床边看他。
“你起不来了?”
“嗯,对啊。”
她没说话,抿紧嘴角。
“刘诗雯儿,你这什么表情?你这是要笑啊还是要哭啊?”
“你少说两句能死?”
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爱撂狠话,死要体面。那么要面子的姑娘,小时候不爱和别人沟通的姑娘,又在他被俱乐部背刺以后,到处找人帮忙询问能不能把他转移到广东那边的俱乐部里去。
可滴水是能穿石的。
起先,那不过只是一句句不起眼的,带刺的言语,落到身上只扎出些无伤大雅的皮外伤。随着时间积累,猛然回首却发现它们已经将一颗心戳得千疮百孔,再也不能承受更多。
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人们总认为,一段感情里,男孩要去更多地包容女孩理所应当,但这从长远来看,这实际会摧毁一段关系。在男孩心碎松手的那一刻,女孩势必因为后坐力而遭遇严重内伤。
他那时也正陷落低谷,腰伤,脚伤,肩伤都在反复发作,来自周边大环境的压力也令他疲惫不堪。她这气急之下的一句,成为了令他绝望的致命一枪。
从她的房间离开之后,他抽了一夜的烟,想要重新回到那个房间和她对峙,又觉得已经疲惫至极。那些甜蜜的过往和冰冷的画面在他眼前反复灼烧,最终烧成死灰。
也许真的该做个了断了,该回身一刀斩下,让血留个干净痛快。耗费十三年,所有的头破血流和撕心裂肺换不来一声回响,到底还要他怎样。
他下决心的时候,的确是含着对她的一腔恨意离开的。
后来他淡出赛场,作为国乒三创的领头羊,综艺不断,成为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半只脚踏进另外一个光怪陆离的圈子里。
这是个花团锦簇,荣光无限,争奇斗艳的新世界,一个和枯燥的训练,密集的赛程,罕有的娱乐截然相反的新世界。
一开始,是会觉得有意思,充满好奇心的。无论是谁都做不到在还没有看清本质,只看外表的情况下,不会被那些五光十色的繁华三千吸引住。
但是等看得多了,也就看透了。
在距离权力与金钱越近的地方,人心搅动起的漩涡就越是鬼魅难测。那些烈火烹油的表象背后,不过只是人与人之间假装和气热乎,往里一探只是冰凉一片,没多少真心,比流云还更加易散。
当他们称赞他是大满贯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真心欣赏他的球技,甚至也没有多少人看过他打球,他们在谈论的,在心中称量的,实际是这个名号象征的商业价值。
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往。
越是深入,那些人后来在他眼前就越是不避讳。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是如何戴上面具,又如何细致地更换面具,以面对不同的人。
人与人之间,只是充满了许多谎言,借口,虚情假意与惺惺作态。
张继科很聪明,很多人都因为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而误以为他是个粗枝大叶的糙老爷们儿,但其实他不是,他的心思很细腻,比核桃的纹路还要细腻。他可以敏感地察觉到来自他人的需求,那些审视的眼神与不怀好意的言语。
但愿不愿意放在心上,肯不肯顺着别人来,又是另一回事。
那种对于所见种种不肯掩饰真实自我的态度,在单纯如球场这样的地方有时是件好事,但放在公众眼光下则常常会被戴上有色眼镜歪曲解读,最后再演化成网络上的一场集体无意识狂欢。
但是他从年少成名开始就已经习惯了被大众误解,所以风雨欲来的时候也只是麻木。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那种麻木有时会演化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
有什么样的孤独比被簇拥在万人中央的孤独更孤独?再没有了。
这听起来很难以置信。因为在外人眼里,他人气爆棚,炙手可热;他身边有了新女友,那是个女神一样的人物;要什么有什么,再没有比他更风光无限的人了。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对劲的。他问自己。
是因为太久没碰球了吗?
也许真的是。
他从四岁起开始被父亲逼着练球,从一开始不愿意练被揍到屁股开花到最后一次站在马格德堡公开赛的赛场上,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已经过了二十五年。一切物质都具有惯性,他也一样。
他在家中重新拿起球拍练球,乒乒乓乓的声音让他的心静下来很多。
但有的时候,比如说在某个瞬间手指触摸到乒乓球的时候,会想起过去在国家队的一些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中当然会有印象尤其深刻的,根本不可能忘怀的。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看到一样东西,就会想起一个人,就好像那人的意义同这样东西的意义是一样的。
他没往下细想,也没敢往下细想。
他在18年的春末和新女友分了手。喜欢是喜欢过的,但要让喜欢升格成爱竟然是那样难的事。他明白自己爱人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他一开始是努力地想要为他的新女友够到那个状态的,但是他失败了。他才知道认真与用心和真心是划不上等号的,日久也生不了情。心醒悟过来是如此,他便不能说服自己再假装下去,他从不撒谎。
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理清自己的心,来正视一些这半年间不敢细想的事。
当他被簇拥在人群中央深感孤独却无话可说的时候,他想的是谁。
当他再次触摸到乒乓球却猛然被过往击中的时候,他想的是谁。
当他试图撇开一切大步向前走却一次次难以说服自己的时候,他想的是谁。
是谁?是谁?是谁?
在靖西,他们站在舞台下候场,当灯光尽数暗下的时刻,荧屏放起丝路杯的官方宣传片。光反映在她脸上影影绰绰,山山水水自她面颊飞速掠过,他半生南征北战曾经见到过的所有最美丽的风景都从这个女孩周身飞速掠过。
那一刻终于有一个长久被压抑的,疯狂的念头从他的心头升起来:只要她反过脸来再看他一眼,只要她往他的方向再靠近一步,只要她再和他多讲一句话,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跟着她走。
但她什么也没有做,他也什么都没有做,都只是各自静静地立在原地,仅此而已。
但那种念头像涨潮一样疯狂地涌起来,又像退潮那样顷刻湮灭下去。宣传片结束,光线彻底熄灭,她的脸也从他的视线中熄灭,他的心也像燃尽最后一点火焰那样,熄灭下去。
灯光再度大亮起来,他们又再度成为了毫无瓜葛的队友。
只是那个时候不愿意去承认,那些曾经被灼烧成死灰的东西,竟然还有复燃的可能性,会让他的心重新狂热地跳动起来,如此清晰热烈,就像它从未在胸腔之下震动过那样。
他才知道人这一生能爱的人其实很少,只那么一两个。也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会令他的心在十四年间重重复复地燃烧,从少年到青年,永不殆尽。
刘诗雯。
“来干嘛?”
他站在黑咕隆咚的楼道里等了她二十分钟,终于看见她的身影出现在楼梯拐角。她站在一层楼梯下和他对视,手里拎着便利店的塑料袋,面色不善,眼神犀利,语气质问。
像是在质问他为什么要回来,又像是在质问他为什么才回来。
从脱离队里训练时的标准作息开始?从下定决心搬出天坛公寓的那一刻开始?从有那么整整一天不碰乒乓球并且知道明天也可以不碰开始?
其实也没什么,他已经将半条命都留在了里约的赛场上,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队伍,也对得起任何人。
长自久远的愿望在一瞬间落空又是什么体验。
当她说出,那就分手,你大可以去找一个人和你立即结婚的时候。
有那么一瞬间,身上所有的旧伤,新伤都一并在皮下发作起来,沿着脊髓全部汇集到痛觉神经中。
尽管知道这是她的狠话,也还是痛。
像是打完一场仗那样伤痕累累地离开,心上只余下希望被骤然拔去之后一个漏风的空洞。
支撑他走向里约的是什么?
除了自身壮志难酬的野心和夙愿,还有一个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不离不弃的她。
15年春末的某一天,周雨打开房门,她径直走进来,站在床边看他。
“你起不来了?”
“嗯,对啊。”
她没说话,抿紧嘴角。
“刘诗雯儿,你这什么表情?你这是要笑啊还是要哭啊?”
“你少说两句能死?”
她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爱撂狠话,死要体面。那么要面子的姑娘,小时候不爱和别人沟通的姑娘,又在他被俱乐部背刺以后,到处找人帮忙询问能不能把他转移到广东那边的俱乐部里去。
可滴水是能穿石的。
起先,那不过只是一句句不起眼的,带刺的言语,落到身上只扎出些无伤大雅的皮外伤。随着时间积累,猛然回首却发现它们已经将一颗心戳得千疮百孔,再也不能承受更多。
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人们总认为,一段感情里,男孩要去更多地包容女孩理所应当,但这从长远来看,这实际会摧毁一段关系。在男孩心碎松手的那一刻,女孩势必因为后坐力而遭遇严重内伤。
他那时也正陷落低谷,腰伤,脚伤,肩伤都在反复发作,来自周边大环境的压力也令他疲惫不堪。她这气急之下的一句,成为了令他绝望的致命一枪。
从她的房间离开之后,他抽了一夜的烟,想要重新回到那个房间和她对峙,又觉得已经疲惫至极。那些甜蜜的过往和冰冷的画面在他眼前反复灼烧,最终烧成死灰。
也许真的该做个了断了,该回身一刀斩下,让血留个干净痛快。耗费十三年,所有的头破血流和撕心裂肺换不来一声回响,到底还要他怎样。
他下决心的时候,的确是含着对她的一腔恨意离开的。
后来他淡出赛场,作为国乒三创的领头羊,综艺不断,成为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半只脚踏进另外一个光怪陆离的圈子里。
这是个花团锦簇,荣光无限,争奇斗艳的新世界,一个和枯燥的训练,密集的赛程,罕有的娱乐截然相反的新世界。
一开始,是会觉得有意思,充满好奇心的。无论是谁都做不到在还没有看清本质,只看外表的情况下,不会被那些五光十色的繁华三千吸引住。
但是等看得多了,也就看透了。
在距离权力与金钱越近的地方,人心搅动起的漩涡就越是鬼魅难测。那些烈火烹油的表象背后,不过只是人与人之间假装和气热乎,往里一探只是冰凉一片,没多少真心,比流云还更加易散。
当他们称赞他是大满贯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真心欣赏他的球技,甚至也没有多少人看过他打球,他们在谈论的,在心中称量的,实际是这个名号象征的商业价值。
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往。
越是深入,那些人后来在他眼前就越是不避讳。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是如何戴上面具,又如何细致地更换面具,以面对不同的人。
人与人之间,只是充满了许多谎言,借口,虚情假意与惺惺作态。
张继科很聪明,很多人都因为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而误以为他是个粗枝大叶的糙老爷们儿,但其实他不是,他的心思很细腻,比核桃的纹路还要细腻。他可以敏感地察觉到来自他人的需求,那些审视的眼神与不怀好意的言语。
但愿不愿意放在心上,肯不肯顺着别人来,又是另一回事。
那种对于所见种种不肯掩饰真实自我的态度,在单纯如球场这样的地方有时是件好事,但放在公众眼光下则常常会被戴上有色眼镜歪曲解读,最后再演化成网络上的一场集体无意识狂欢。
但是他从年少成名开始就已经习惯了被大众误解,所以风雨欲来的时候也只是麻木。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那种麻木有时会演化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
有什么样的孤独比被簇拥在万人中央的孤独更孤独?再没有了。
这听起来很难以置信。因为在外人眼里,他人气爆棚,炙手可热;他身边有了新女友,那是个女神一样的人物;要什么有什么,再没有比他更风光无限的人了。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对劲的。他问自己。
是因为太久没碰球了吗?
也许真的是。
他从四岁起开始被父亲逼着练球,从一开始不愿意练被揍到屁股开花到最后一次站在马格德堡公开赛的赛场上,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已经过了二十五年。一切物质都具有惯性,他也一样。
他在家中重新拿起球拍练球,乒乒乓乓的声音让他的心静下来很多。
但有的时候,比如说在某个瞬间手指触摸到乒乓球的时候,会想起过去在国家队的一些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中当然会有印象尤其深刻的,根本不可能忘怀的。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看到一样东西,就会想起一个人,就好像那人的意义同这样东西的意义是一样的。
他没往下细想,也没敢往下细想。
他在18年的春末和新女友分了手。喜欢是喜欢过的,但要让喜欢升格成爱竟然是那样难的事。他明白自己爱人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他一开始是努力地想要为他的新女友够到那个状态的,但是他失败了。他才知道认真与用心和真心是划不上等号的,日久也生不了情。心醒悟过来是如此,他便不能说服自己再假装下去,他从不撒谎。
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理清自己的心,来正视一些这半年间不敢细想的事。
当他被簇拥在人群中央深感孤独却无话可说的时候,他想的是谁。
当他再次触摸到乒乓球却猛然被过往击中的时候,他想的是谁。
当他试图撇开一切大步向前走却一次次难以说服自己的时候,他想的是谁。
是谁?是谁?是谁?
在靖西,他们站在舞台下候场,当灯光尽数暗下的时刻,荧屏放起丝路杯的官方宣传片。光反映在她脸上影影绰绰,山山水水自她面颊飞速掠过,他半生南征北战曾经见到过的所有最美丽的风景都从这个女孩周身飞速掠过。
那一刻终于有一个长久被压抑的,疯狂的念头从他的心头升起来:只要她反过脸来再看他一眼,只要她往他的方向再靠近一步,只要她再和他多讲一句话,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跟着她走。
但她什么也没有做,他也什么都没有做,都只是各自静静地立在原地,仅此而已。
但那种念头像涨潮一样疯狂地涌起来,又像退潮那样顷刻湮灭下去。宣传片结束,光线彻底熄灭,她的脸也从他的视线中熄灭,他的心也像燃尽最后一点火焰那样,熄灭下去。
灯光再度大亮起来,他们又再度成为了毫无瓜葛的队友。
只是那个时候不愿意去承认,那些曾经被灼烧成死灰的东西,竟然还有复燃的可能性,会让他的心重新狂热地跳动起来,如此清晰热烈,就像它从未在胸腔之下震动过那样。
他才知道人这一生能爱的人其实很少,只那么一两个。也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会令他的心在十四年间重重复复地燃烧,从少年到青年,永不殆尽。
刘诗雯。
“来干嘛?”
他站在黑咕隆咚的楼道里等了她二十分钟,终于看见她的身影出现在楼梯拐角。她站在一层楼梯下和他对视,手里拎着便利店的塑料袋,面色不善,眼神犀利,语气质问。
像是在质问他为什么要回来,又像是在质问他为什么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