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月正圆,既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之日,也是太子宇文恒治年满十八岁的冠礼之日。在大周,只要是一个男子,成长到十八岁时,便要举行冠礼。
行冠礼是代表这个男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成年男人。既然是成年男人,至此以后他就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家族担当起做一个男人的责任。
大周太子宇文恒治的冠礼当然是举世无双的盛大。当他把一整套的冠礼和程序,以肃穆和庄严的神态行礼完毕之后,他就拥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
这也就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大周的下一任帝王。
因此,对于满朝文武大臣而言,太子冠礼之后他们就应该认识到,在波云诡谲的朝堂之中,他们该如何选队站立,或者,该如何安身立命?
只因自古以来都有一种说法:一朝皇帝一朝臣!
如今皇上还在位,太子就已经冠礼。那么,他们便要在皇上和太子之间周旋,两个都要哦臾奉承,两个也都不能得罪或疏忽,一旦有得罪或疏忽,重的处罚自然是赐于死罪,轻的处罚自然是牢狱之灾。
由于太子行冠礼代表的是一代朝政即将更替,也就显得极奇的重要。不但满朝文武大臣要来见证太子行冠礼的章程,同时其它国家也会派大使或王子前来观摩见证以及祝贺。
冠礼之后的晚上,便是冠宴。
简宁虽然不是正宗的皇家子裔,但身份是皇上和清南王的妹妹,亦是太子的姑姑。
作为太子的姑姑,白天的时候简宁和其她皇家女眷一样,不能去见证太子行冠礼的盛大活动,但晚上却一定要参加后宫为太子举办的冠宴。
冠宴的嘉宾除了满朝文武大臣之外,外国王子和大使当然也要到场一起庆祝的。
是夜,皇宫御花园里,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耀,牵藤引蔓,香气扑鼻,真真是一处休闲娱乐,引酒高歌的好地方。
酒过三巡,圆月之下的众人都有一种蒙胧之感。
恰在此时,一声极细的七弦音乐响起。音乐一旦响起,在场的所有人立刻就变得鸦雀无声,人人抬起目光往后方看去。
只见音乐声中,一群穿着绿色纱衣的宫娥,簇拥着一位穿着粉色纱衣、以衣袖遮面的女子,从众人的后方缓缓走过来。
只见她步伐轻柔缓慢,犹如走在云端之中飘渺又仙气。
不一会,就见她和众宫女一起走过众人面前的宽敞过道,走上了舞台中央。
众人看了知道这是要表演舞蹈了,却不知此人是谁,她的舞又是否承载得起这次宴会的盛况?
但见舞台上层层宫娥层层轻纱飘扬,阻挡了众人的视线。
突然,层层宫女散开了一条缝,众人只感觉眼前一亮。
只见粉色女子如一朵美丽的粉色莲花,在绿波荡漾的绦丝中伸出一只纤纤玉手,玉手上的肌肤在粉绿丛中显得格外的柔白胜雪,雪中泛红,美不可言喻。
这只玉手一旦伸出来,便让在场的所有男子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似乎要停止了,目光便被那只纤纤玉手紧紧地吸引住。
就这么一只玉手便能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如果她的脸从纱袖遮掩中露出来,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呢?
众人忍不住都想要看看舞者的容貌究竟长得怎样?
偏偏舞者似乎要吊足所有人的胃口,迟迟不肯露脸。
只见她依旧以一条纱袖遮面,一只手轻轻拨开周围的层层绿影。她腰身柔软如灵蛇一样舞动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一头青丝随着她轻盈的舞动,如瀑布般缓缓地流动,泛着柔柔的光泽。
她走到舞台中央的前面,在众人着迷的目光下,突然双手一推,两条粉色长纱袖如同云彩一般向天空中飞舞,她的容貌便在此时展露于众人眼前。
众人只感眼前一亮,只见舞者美得难以用世间的语言形容,唯有觉得古诗能担当得起她的容貌: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不知谁念了曹植的一首诗出来,说出了众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
台上的舞者不是别人,正是简宁。
她虽然不是正宗的皇家子裔,但依然是大周皇家子裔的一员。作为皇家子裔,精通诗词歌赋、棋琴书画自不必说,歌唱和舞蹈也是要比常人精通和厉害许多的。
所以,舞蹈于简宁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虽然她的舞姿不是最出众,但胜在容貌和气质出众。因此她每一次的跳舞,都能深深地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当然,她并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皇后的旨意,打死她,她也不会登上这舞台献舞。
原来,简宁还未进宫之前,皇后便派人来传话给清南王妃。说今晚的冠宴非常之重大,参加的都是朝中大臣,及殿下和世子以及候世子等人,而简宁又到了可以出阁的年龄。
所以,今晚可以让她上台跳一曲舞,一来表示普天同庆;二来,可以让大家认识认识简宁,也可让简宁认识认识年轻一代的殿下及世子或候世子等人,以便给她物色一个合适的夫君。
王妃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便在出发之前,让人着重为简宁打扮了一翻。
简宁本来是拒绝的,但架不住嫂嫂苦口婆心的劝诱,再加上又是皇后的意思,她这才免为其难地答应了。
此刻,简宁在舞台上灵动地舞着,一双月亮般清澈明亮又带点冰冷的眸子,深深地盯着台下的宇文炎。
宇文炎的目光自然也是紧紧地跟随着简宁的舞姿,移不开半分视线。
两人四目相对,在橘黄色的宫灯之下,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柔情与婉转。
宇文恒治当然也在台下观赏着简宁的舞姿,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但是她的目光却从来不会投向他,让他看了感到很是恼火,又很是着迷于她的舞姿。
正当他看得着迷之时,吐蕃王子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看着皇上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话。
他说话的声音又大又快,仿佛放了一串鞭炮似的,一下子就打断了音乐声,也打断了简宁的跳舞。
她停下舞姿,因为听不懂吐蕃王子的话,便只能不解地看着吐蕃王子,刚好看到吐蕃王子也看向她……
四目相对,简宁看到了吐蕃王子眼中对她的迷恋和情意,让她感到难堪和别扭,便连忙把目光转到别处。
此吐蕃王子长得粗眉大眼,脸庞阔大,脸上皮肤黑黝黝的,像似常年在太阳底下暴晒般,给人又黑又硬的感觉。
他的目光极为坦露,毫无保留地把他对简宁的痴迷展现出来,让简宁看了深深的不安和恐慌起来。
简宁当然听不懂吐蕃王子的话,便默默地看了哥哥宇文炎一眼,看到哥哥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就在这时,她听到吐蕃王子的随从翻译,将他的话翻译了出来,便是这样的一番话:“皇上,本王子十分喜欢此舞女,愿以一国之臣的名义娶这女子回本王的吐蕃。
从今往后,我吐蕃便是大周的随从国,做一个向大周俯首称臣的国家,每年将会贡献给大周许多无数珍宝和美女。”
简宁一听,感觉世界要倒了。
她是大周的公主,为大周联姻外国,取得他国对大周的俯首称臣是必要的外交政治手段。
她知道大周每一位公主的婚姻都被皇上利用了,但她就是忘了自己的婚姻自己也不能做主,也一定会被皇上利用的。
如今她听到吐番王子的话,便知道,皇上为了国家的利益,一定会答应吐番王子的所求。然而她呢,又怎能千里远嫁给吐番王子呢?
果然,皇上听到吐蕃王子的话很是开心。他连忙站起来答应了此事,便对宇文炎恭贺道喜。
宇文炎却是半个字也没说,甚连个笑容都没有。他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一眼站在舞台上不知所措的简宁。
然后,他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刺痛。
他很快就收回了目光,看着皇上行了一礼道:“皇上,此事请容臣弟考虑考虑。”
“你还需要考虑什么?”皇上听了脸色一沉,语气不悦地道,“吐蕃一直以来都在我大周境外西北地区蠢蠢欲动,想要占领我大周西北边境土地。
此番吐番王子钟情于我们的简宁,愿意对我大周府首称臣,是天大的好事。你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或者说,你不是要考虑,而是你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为我们的大周着想,也不愿替朕着想?”
“臣弟不敢。”宇文炎连忙小心翼翼地解释,“臣弟只是觉得此事来得太突然,一时间无法反应过来。
何况吐番王子求娶的是宁儿,臣弟并不知晓宁儿的意下如何。所以,待臣弟回府问过宁儿意愿之后,再回皇上也不迟吧?”
皇上听了宇文炎的话,想了想说:“迟倒是不迟……也罢,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此事确实还是需要看宁儿的意愿如何。”
他说着转眸看着舞台上的简宁,不带感情地问:“宁儿,你对此事有什么想法?愿意还是不愿意?”
这话问得简直有礼极了,仿佛给足了简宁面子和尊重。但任谁都知道,皇上这一问,其实是让人没有拒绝的余地……
行冠礼是代表这个男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成年男人。既然是成年男人,至此以后他就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家族担当起做一个男人的责任。
大周太子宇文恒治的冠礼当然是举世无双的盛大。当他把一整套的冠礼和程序,以肃穆和庄严的神态行礼完毕之后,他就拥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
这也就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大周的下一任帝王。
因此,对于满朝文武大臣而言,太子冠礼之后他们就应该认识到,在波云诡谲的朝堂之中,他们该如何选队站立,或者,该如何安身立命?
只因自古以来都有一种说法:一朝皇帝一朝臣!
如今皇上还在位,太子就已经冠礼。那么,他们便要在皇上和太子之间周旋,两个都要哦臾奉承,两个也都不能得罪或疏忽,一旦有得罪或疏忽,重的处罚自然是赐于死罪,轻的处罚自然是牢狱之灾。
由于太子行冠礼代表的是一代朝政即将更替,也就显得极奇的重要。不但满朝文武大臣要来见证太子行冠礼的章程,同时其它国家也会派大使或王子前来观摩见证以及祝贺。
冠礼之后的晚上,便是冠宴。
简宁虽然不是正宗的皇家子裔,但身份是皇上和清南王的妹妹,亦是太子的姑姑。
作为太子的姑姑,白天的时候简宁和其她皇家女眷一样,不能去见证太子行冠礼的盛大活动,但晚上却一定要参加后宫为太子举办的冠宴。
冠宴的嘉宾除了满朝文武大臣之外,外国王子和大使当然也要到场一起庆祝的。
是夜,皇宫御花园里,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耀,牵藤引蔓,香气扑鼻,真真是一处休闲娱乐,引酒高歌的好地方。
酒过三巡,圆月之下的众人都有一种蒙胧之感。
恰在此时,一声极细的七弦音乐响起。音乐一旦响起,在场的所有人立刻就变得鸦雀无声,人人抬起目光往后方看去。
只见音乐声中,一群穿着绿色纱衣的宫娥,簇拥着一位穿着粉色纱衣、以衣袖遮面的女子,从众人的后方缓缓走过来。
只见她步伐轻柔缓慢,犹如走在云端之中飘渺又仙气。
不一会,就见她和众宫女一起走过众人面前的宽敞过道,走上了舞台中央。
众人看了知道这是要表演舞蹈了,却不知此人是谁,她的舞又是否承载得起这次宴会的盛况?
但见舞台上层层宫娥层层轻纱飘扬,阻挡了众人的视线。
突然,层层宫女散开了一条缝,众人只感觉眼前一亮。
只见粉色女子如一朵美丽的粉色莲花,在绿波荡漾的绦丝中伸出一只纤纤玉手,玉手上的肌肤在粉绿丛中显得格外的柔白胜雪,雪中泛红,美不可言喻。
这只玉手一旦伸出来,便让在场的所有男子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似乎要停止了,目光便被那只纤纤玉手紧紧地吸引住。
就这么一只玉手便能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如果她的脸从纱袖遮掩中露出来,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呢?
众人忍不住都想要看看舞者的容貌究竟长得怎样?
偏偏舞者似乎要吊足所有人的胃口,迟迟不肯露脸。
只见她依旧以一条纱袖遮面,一只手轻轻拨开周围的层层绿影。她腰身柔软如灵蛇一样舞动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一头青丝随着她轻盈的舞动,如瀑布般缓缓地流动,泛着柔柔的光泽。
她走到舞台中央的前面,在众人着迷的目光下,突然双手一推,两条粉色长纱袖如同云彩一般向天空中飞舞,她的容貌便在此时展露于众人眼前。
众人只感眼前一亮,只见舞者美得难以用世间的语言形容,唯有觉得古诗能担当得起她的容貌: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不知谁念了曹植的一首诗出来,说出了众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
台上的舞者不是别人,正是简宁。
她虽然不是正宗的皇家子裔,但依然是大周皇家子裔的一员。作为皇家子裔,精通诗词歌赋、棋琴书画自不必说,歌唱和舞蹈也是要比常人精通和厉害许多的。
所以,舞蹈于简宁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虽然她的舞姿不是最出众,但胜在容貌和气质出众。因此她每一次的跳舞,都能深深地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当然,她并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皇后的旨意,打死她,她也不会登上这舞台献舞。
原来,简宁还未进宫之前,皇后便派人来传话给清南王妃。说今晚的冠宴非常之重大,参加的都是朝中大臣,及殿下和世子以及候世子等人,而简宁又到了可以出阁的年龄。
所以,今晚可以让她上台跳一曲舞,一来表示普天同庆;二来,可以让大家认识认识简宁,也可让简宁认识认识年轻一代的殿下及世子或候世子等人,以便给她物色一个合适的夫君。
王妃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便在出发之前,让人着重为简宁打扮了一翻。
简宁本来是拒绝的,但架不住嫂嫂苦口婆心的劝诱,再加上又是皇后的意思,她这才免为其难地答应了。
此刻,简宁在舞台上灵动地舞着,一双月亮般清澈明亮又带点冰冷的眸子,深深地盯着台下的宇文炎。
宇文炎的目光自然也是紧紧地跟随着简宁的舞姿,移不开半分视线。
两人四目相对,在橘黄色的宫灯之下,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柔情与婉转。
宇文恒治当然也在台下观赏着简宁的舞姿,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但是她的目光却从来不会投向他,让他看了感到很是恼火,又很是着迷于她的舞姿。
正当他看得着迷之时,吐蕃王子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看着皇上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话。
他说话的声音又大又快,仿佛放了一串鞭炮似的,一下子就打断了音乐声,也打断了简宁的跳舞。
她停下舞姿,因为听不懂吐蕃王子的话,便只能不解地看着吐蕃王子,刚好看到吐蕃王子也看向她……
四目相对,简宁看到了吐蕃王子眼中对她的迷恋和情意,让她感到难堪和别扭,便连忙把目光转到别处。
此吐蕃王子长得粗眉大眼,脸庞阔大,脸上皮肤黑黝黝的,像似常年在太阳底下暴晒般,给人又黑又硬的感觉。
他的目光极为坦露,毫无保留地把他对简宁的痴迷展现出来,让简宁看了深深的不安和恐慌起来。
简宁当然听不懂吐蕃王子的话,便默默地看了哥哥宇文炎一眼,看到哥哥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就在这时,她听到吐蕃王子的随从翻译,将他的话翻译了出来,便是这样的一番话:“皇上,本王子十分喜欢此舞女,愿以一国之臣的名义娶这女子回本王的吐蕃。
从今往后,我吐蕃便是大周的随从国,做一个向大周俯首称臣的国家,每年将会贡献给大周许多无数珍宝和美女。”
简宁一听,感觉世界要倒了。
她是大周的公主,为大周联姻外国,取得他国对大周的俯首称臣是必要的外交政治手段。
她知道大周每一位公主的婚姻都被皇上利用了,但她就是忘了自己的婚姻自己也不能做主,也一定会被皇上利用的。
如今她听到吐番王子的话,便知道,皇上为了国家的利益,一定会答应吐番王子的所求。然而她呢,又怎能千里远嫁给吐番王子呢?
果然,皇上听到吐蕃王子的话很是开心。他连忙站起来答应了此事,便对宇文炎恭贺道喜。
宇文炎却是半个字也没说,甚连个笑容都没有。他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一眼站在舞台上不知所措的简宁。
然后,他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刺痛。
他很快就收回了目光,看着皇上行了一礼道:“皇上,此事请容臣弟考虑考虑。”
“你还需要考虑什么?”皇上听了脸色一沉,语气不悦地道,“吐蕃一直以来都在我大周境外西北地区蠢蠢欲动,想要占领我大周西北边境土地。
此番吐番王子钟情于我们的简宁,愿意对我大周府首称臣,是天大的好事。你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或者说,你不是要考虑,而是你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为我们的大周着想,也不愿替朕着想?”
“臣弟不敢。”宇文炎连忙小心翼翼地解释,“臣弟只是觉得此事来得太突然,一时间无法反应过来。
何况吐番王子求娶的是宁儿,臣弟并不知晓宁儿的意下如何。所以,待臣弟回府问过宁儿意愿之后,再回皇上也不迟吧?”
皇上听了宇文炎的话,想了想说:“迟倒是不迟……也罢,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此事确实还是需要看宁儿的意愿如何。”
他说着转眸看着舞台上的简宁,不带感情地问:“宁儿,你对此事有什么想法?愿意还是不愿意?”
这话问得简直有礼极了,仿佛给足了简宁面子和尊重。但任谁都知道,皇上这一问,其实是让人没有拒绝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