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和从诏狱中出来时,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上了眼睛,身旁的狱卒推搡着他上了囚车,仔细检查了一遍他身上的枷锁,这才将囚车锁紧,往闹市行去。
通往闹市的街道围满了百姓,那狱卒朝着宋仁和得意一笑:“你早晨光顾着打扮,还不肯吃断头饭,百姓给你扔青菜和臭鸡蛋的时候,你饿了可以捡起来吃两口啊!哈哈哈!”
宋仁和眼神的坚毅的环顾四周,在百姓中间发现了一些相熟面孔,微微勾起唇角,笑道:“我觉得我还用不着吃断头饭,倒是你这两日没吃些好的,可惜了。”
那狱卒对囚犯下狠手已经是习以为常,现在听出了宋仁和口中的轻蔑之意,立马用长鞭在宋仁和脸上甩出了一条血痕。一时间周遭百姓惊骇不已,不少带着孩子的女子惊骇的捂住了孩子们的眼睛。
今日百姓围聚在一起,并不是为了看热闹。因为今日被斩首的人,都是国之栋梁,他们中曾有人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守卫黎朝疆土;抑或是在朝中献计献策,为百姓谋福祉,心系百姓的好官。
他们虽是平民百姓,比不得那些天皇贵胄、比不得世家豪绅,不懂权力倾轧、不懂什么叫做大局意识。可是他们懂得是什么人在保护他们不必成为他国俘虏,谁在真心实意的护着百姓,想带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们更是设身处地的了解,新帝登基大典时趁机将所有宗亲击杀,无论老幼妇孺,一律没有留下活口。短短几日后,朝中曾经反对过他的大臣,一律被罗织了几十种罪名下了诏狱,随时准备问斩,新帝是何等的狠毒,让人不寒而栗。
再加上先帝去世才不到三个月,宫中已经从都城和周边的城池中选了六次美人,不少百姓为了保住女儿,不得不匆忙给女儿找人嫁了。后来官府发现寻不到合适的美人,便出了告示,不许百姓私自成婚。
许多豪绅门道多,便私下贿赂官员,一来二去,地方官员便借此敛财,有钱的人家照常嫁娶,凑不出钱来的百姓便只能看着女儿被强行拉走。
若是真的送进宫也罢了,许多官员心生恶胆,借着选美人的噱头,给自己找妾室,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便玩腻了便打发回去。许多百姓吃了哑巴亏,却无处伸冤。有想不开的女子,甚至直接投了河。
后来这也满足不了胃口越来越大的官员们,他们开始四处掳掠美貌的女子和男童,贩卖到花楼去,或者送到历城中的高官家中去,更有甚者直接将他们卖到邻国去。
短短三个月,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多少人绝望之下走上绝路。新帝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可是初尝权力的滋味,站在了万人之巅,他已经彻底的迷失了自己。先帝尸骨未寒,他便想着大兴土木,想为自己修别宫、修避暑山庄、修皇陵。
可是连年的征战,国库早就空虚,哪里还有余钱给他挥霍。可是新帝根本不听,怒斥百官蠢笨,竟然不知增加赋税。他当庭杖杀了两个劝谏他不要增加赋税的官员,立马威慑住了其他官员,让他们噤若寒蝉。
于是本就已经艰难度日的百姓被通知赋税增了八成,一旦缴纳不上赋税,便需要去修皇陵、修别宫。现在许多村落中已经不见成年男子,连老人也被抓去给新帝修避暑山庄。家中没了壮力,妇孺更是没了生计,不少人直接生生饿死家中。
宋仁和对这狱卒的粗鲁并不在意,因为当他生生挨下这一鞭子,当他血液顺着他额头滴落,他在百姓的眼中看到了绝望。
这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因为只有此刻的百姓亲眼看见了这一切,他们才会明白,统帅杨家军的蓟州侯已经死了,统帅虎啸军的二皇子也死了,如果今日他们再眼睁睁的看着少将军死在他们眼前,黎朝便真的完了。
当第一个人跪下时,周遭百姓尚有不解,可是当大多数百姓跪下去的时候,那些原本尚在犹豫的百姓顿时坚定了信心。如果新帝不让他们活,他们便要想办法自己寻条生路。莫要等到邻国的铁骑踏平了黎朝,他们沦为亡国奴隶时,才幡然悔悟。后悔不曾不早一点坚定信心,不早一日推翻暴君,另择新君。他们既已没了退路,造反又何尝不是一条生路!
“新帝残暴无度,虐杀手足亲朋、残害忠臣良将,放纵地方官员大肆敛财、甚至当街掳掠百姓,将咱们的骨肉当作货物交易;新帝初登基,就要大兴土木,这两个月的赋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多少父亲、儿子被掳走,多少妇孺饿死在家中。如今内外交困之际,新帝只会骄奢淫逸,竟然放走了淳于摄提格这个祸患。短短几个月,黎朝上下,除了新帝和那些助纣为虐的贪官,可有一个百姓睡过一个安稳觉?我们还要忍多久?偏要等到亡国灭种,才彻底觉醒吗?”
押送官员的囚车的狱卒见事情已经失控,也不管日后是否会被责罚,连忙转头逃跑。可是刚才上手打宋仁和的那个狱卒被百姓拦下,从他怀中抢来了囚车和枷锁的钥匙,阿十趁机轻轻一跃,跳上囚车,将主子放了出来。
因为那狱卒太像最近这些贪官污吏的嘴脸,百姓们你一拳我一脚,竟让他真的应了宋仁和的那句话,早早魂归西天。
就在几位被宋仁和手下解救回来的忠臣的带领下,百姓纷纷跪地磕头,想要拥簇宋仁和登基,带着他们造反,将新帝赶下皇位。
宋仁和站在囚车之上,望着底下千呼万唤的百姓,心中既有愧疚,又有疼惜。
他确实想要造反,可是造反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慢慢纠集队伍,这一条路可能要走上十数年。如果让百姓在新帝手下熬十数年,只怕得有数万百姓平白枉死。他也不愿用让一国百姓因为两个皇权而互相内斗,在战场之上互相残杀。
所以他纵容新帝胡闹,让百姓民怨沸腾。他让祖父假死,让新帝残害宗亲,件件桩桩,皆是在借势。而他让百姓深切的明白了,有新帝的黎朝注定走向消亡,只有兢兢业业守护黎朝的杨家,才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如今,他做到了。没有漫长的蛰伏,没有兵刃相向。这场没有流血的造反,终于拉开了帷幕。
宋仁和看着已经归顺他的守城将军带着众将士跪在他面前,一回身,“死而复生”祖父骑着骏马,身后跟着身披银甲的杨家军缓缓而来,宋仁和终于露出了笑容。
只是因为这几日遭受的酷刑,他身子再也支撑不住,跌下囚车,缓缓仰倒在人群之中,被守在下面的几个暗卫接住,一路小跑护送回了马车。
昏倒之前,宋仁和望着蓝蓝的天空,脑中闪过许多画面。心中最在意的是:他对婉婉有愧,明明想要做个平凡人与她白头偕老,可是还是因为无法忍受百姓受苦,看黎朝因为人祸而风雨飘摇,选择走上与前一世一模一样的道路。
婉婉,是我对不起你。
杨思婉身着红装,缓缓下了轿辇,新帝身边的太监、护卫早就逃窜出门,原本喧闹无比的寝殿早就一片沉寂。她凭着脑海中的记忆,来到了皇帝的寝宫,踏着地上的汉白玉台阶,一步步走进宋仁骢的寝殿。
刚一进门,杨思婉就看见孙静怡正拿着一条白绫,死死勒着宋仁骢的脖子,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畅快,看见杨思婉进门,孙静怡攥着白绫的手微微打颤,却还算是强撑着不肯松手:“虽然我没能帮上你,可是我还是要亲自结果了他!”
杨思婉转头示意,身边的几个士兵立马上前拉住了孙静怡的手,宋仁骢也因为枪大的求生意志缓了过来。
孙静怡凄厉地喊道:“让我杀了他!你们虽然比我厉害,不用我帮忙就能造反。可是我可以替你们除了后患,我不介意背负杀了皇帝的骂名,只要你能让我亲手杀了他和那个老巫婆!”
杨思婉走到孙静怡身边,将身上鲜红色的披风脱下,将衣衫凌乱的孙静怡包裹住,随后用手为她捋顺凌乱的发丝,孙静怡被这番举动感动,紧紧抓住杨思婉的手,哀求道:“求你成全我,婉婉。”
“当然,不过我们不能便宜了他们。”杨思婉微微抬手,孙太后就被侍卫带了进来,“你的手一直在抖,明明那么害怕,何苦勉强自己亲自动手。”
杨思婉话音刚落,青英端来一大碗水,青桔当着惊恐万分母子俩放进了一瓶药水:“这是你们给我祖父下的毒,我不为难你们,你们一人一半喝下去,倒也不不至于致死。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喝,另一个人活。”
孙皇后好歹还有些理智,知晓杨思婉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此刻他们已无退路,没必要受此折辱,为了多活片刻互相争抢,让她取乐。
可是宋仁骢并不这般想:“让我母后喝!是我母后出的主意!”
孙皇后听见儿子说出这番话,顿时绝望的闭上了眼,不肯再看这个畜生一眼。
“可是这毒酒是你递给我祖父喝下去的,你倒也没那么无辜。来人,伺候太后和陛下喝药。”
被侍卫各灌下了半大碗混着毒药的水,他们母子二人顿时因为肚子灼烧着痛而满地打滚。
“我的仇已经报了,下面我帮你报仇。”
说着杨思婉抽出怀中的长鞭,左一下右一下抽在他们二人身上,顿时他们二人皮开肉绽,一边抱着肚子翻滚,一边抬手躲闪杨思婉无处不在的长鞭。
直到他们二人奄奄一息,嚎叫□□都微弱起来,杨思婉这才搀扶起孙静怡,拉着她站在大殿正中,居高临下的望着他们母子的狼狈模样。
“够了吗?”
“不够。”
杨思婉满意的勾起唇角:“我觉得也是,来人,伺候二位上路吧。”
侍卫在大殿高高的横梁上挂好两条白绫,随后架着孙太后和宋仁骢的脖子套进了白绫之中,紧接着同时松了手。他们二人因为窒息,很快便开始剧烈挣扎,可是因为毒药的作用和身上的伤痕,不一会儿边彻底没了声息。
孙静怡紧紧攥着杨思婉的手,满含热泪的望着他们母子在空中微微晃动的双脚,终于畅快的落下泪来:“谢谢你,婉婉。”
“恭喜你,自由了。”
通往闹市的街道围满了百姓,那狱卒朝着宋仁和得意一笑:“你早晨光顾着打扮,还不肯吃断头饭,百姓给你扔青菜和臭鸡蛋的时候,你饿了可以捡起来吃两口啊!哈哈哈!”
宋仁和眼神的坚毅的环顾四周,在百姓中间发现了一些相熟面孔,微微勾起唇角,笑道:“我觉得我还用不着吃断头饭,倒是你这两日没吃些好的,可惜了。”
那狱卒对囚犯下狠手已经是习以为常,现在听出了宋仁和口中的轻蔑之意,立马用长鞭在宋仁和脸上甩出了一条血痕。一时间周遭百姓惊骇不已,不少带着孩子的女子惊骇的捂住了孩子们的眼睛。
今日百姓围聚在一起,并不是为了看热闹。因为今日被斩首的人,都是国之栋梁,他们中曾有人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守卫黎朝疆土;抑或是在朝中献计献策,为百姓谋福祉,心系百姓的好官。
他们虽是平民百姓,比不得那些天皇贵胄、比不得世家豪绅,不懂权力倾轧、不懂什么叫做大局意识。可是他们懂得是什么人在保护他们不必成为他国俘虏,谁在真心实意的护着百姓,想带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们更是设身处地的了解,新帝登基大典时趁机将所有宗亲击杀,无论老幼妇孺,一律没有留下活口。短短几日后,朝中曾经反对过他的大臣,一律被罗织了几十种罪名下了诏狱,随时准备问斩,新帝是何等的狠毒,让人不寒而栗。
再加上先帝去世才不到三个月,宫中已经从都城和周边的城池中选了六次美人,不少百姓为了保住女儿,不得不匆忙给女儿找人嫁了。后来官府发现寻不到合适的美人,便出了告示,不许百姓私自成婚。
许多豪绅门道多,便私下贿赂官员,一来二去,地方官员便借此敛财,有钱的人家照常嫁娶,凑不出钱来的百姓便只能看着女儿被强行拉走。
若是真的送进宫也罢了,许多官员心生恶胆,借着选美人的噱头,给自己找妾室,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便玩腻了便打发回去。许多百姓吃了哑巴亏,却无处伸冤。有想不开的女子,甚至直接投了河。
后来这也满足不了胃口越来越大的官员们,他们开始四处掳掠美貌的女子和男童,贩卖到花楼去,或者送到历城中的高官家中去,更有甚者直接将他们卖到邻国去。
短短三个月,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多少人绝望之下走上绝路。新帝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可是初尝权力的滋味,站在了万人之巅,他已经彻底的迷失了自己。先帝尸骨未寒,他便想着大兴土木,想为自己修别宫、修避暑山庄、修皇陵。
可是连年的征战,国库早就空虚,哪里还有余钱给他挥霍。可是新帝根本不听,怒斥百官蠢笨,竟然不知增加赋税。他当庭杖杀了两个劝谏他不要增加赋税的官员,立马威慑住了其他官员,让他们噤若寒蝉。
于是本就已经艰难度日的百姓被通知赋税增了八成,一旦缴纳不上赋税,便需要去修皇陵、修别宫。现在许多村落中已经不见成年男子,连老人也被抓去给新帝修避暑山庄。家中没了壮力,妇孺更是没了生计,不少人直接生生饿死家中。
宋仁和对这狱卒的粗鲁并不在意,因为当他生生挨下这一鞭子,当他血液顺着他额头滴落,他在百姓的眼中看到了绝望。
这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因为只有此刻的百姓亲眼看见了这一切,他们才会明白,统帅杨家军的蓟州侯已经死了,统帅虎啸军的二皇子也死了,如果今日他们再眼睁睁的看着少将军死在他们眼前,黎朝便真的完了。
当第一个人跪下时,周遭百姓尚有不解,可是当大多数百姓跪下去的时候,那些原本尚在犹豫的百姓顿时坚定了信心。如果新帝不让他们活,他们便要想办法自己寻条生路。莫要等到邻国的铁骑踏平了黎朝,他们沦为亡国奴隶时,才幡然悔悟。后悔不曾不早一点坚定信心,不早一日推翻暴君,另择新君。他们既已没了退路,造反又何尝不是一条生路!
“新帝残暴无度,虐杀手足亲朋、残害忠臣良将,放纵地方官员大肆敛财、甚至当街掳掠百姓,将咱们的骨肉当作货物交易;新帝初登基,就要大兴土木,这两个月的赋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多少父亲、儿子被掳走,多少妇孺饿死在家中。如今内外交困之际,新帝只会骄奢淫逸,竟然放走了淳于摄提格这个祸患。短短几个月,黎朝上下,除了新帝和那些助纣为虐的贪官,可有一个百姓睡过一个安稳觉?我们还要忍多久?偏要等到亡国灭种,才彻底觉醒吗?”
押送官员的囚车的狱卒见事情已经失控,也不管日后是否会被责罚,连忙转头逃跑。可是刚才上手打宋仁和的那个狱卒被百姓拦下,从他怀中抢来了囚车和枷锁的钥匙,阿十趁机轻轻一跃,跳上囚车,将主子放了出来。
因为那狱卒太像最近这些贪官污吏的嘴脸,百姓们你一拳我一脚,竟让他真的应了宋仁和的那句话,早早魂归西天。
就在几位被宋仁和手下解救回来的忠臣的带领下,百姓纷纷跪地磕头,想要拥簇宋仁和登基,带着他们造反,将新帝赶下皇位。
宋仁和站在囚车之上,望着底下千呼万唤的百姓,心中既有愧疚,又有疼惜。
他确实想要造反,可是造反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慢慢纠集队伍,这一条路可能要走上十数年。如果让百姓在新帝手下熬十数年,只怕得有数万百姓平白枉死。他也不愿用让一国百姓因为两个皇权而互相内斗,在战场之上互相残杀。
所以他纵容新帝胡闹,让百姓民怨沸腾。他让祖父假死,让新帝残害宗亲,件件桩桩,皆是在借势。而他让百姓深切的明白了,有新帝的黎朝注定走向消亡,只有兢兢业业守护黎朝的杨家,才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如今,他做到了。没有漫长的蛰伏,没有兵刃相向。这场没有流血的造反,终于拉开了帷幕。
宋仁和看着已经归顺他的守城将军带着众将士跪在他面前,一回身,“死而复生”祖父骑着骏马,身后跟着身披银甲的杨家军缓缓而来,宋仁和终于露出了笑容。
只是因为这几日遭受的酷刑,他身子再也支撑不住,跌下囚车,缓缓仰倒在人群之中,被守在下面的几个暗卫接住,一路小跑护送回了马车。
昏倒之前,宋仁和望着蓝蓝的天空,脑中闪过许多画面。心中最在意的是:他对婉婉有愧,明明想要做个平凡人与她白头偕老,可是还是因为无法忍受百姓受苦,看黎朝因为人祸而风雨飘摇,选择走上与前一世一模一样的道路。
婉婉,是我对不起你。
杨思婉身着红装,缓缓下了轿辇,新帝身边的太监、护卫早就逃窜出门,原本喧闹无比的寝殿早就一片沉寂。她凭着脑海中的记忆,来到了皇帝的寝宫,踏着地上的汉白玉台阶,一步步走进宋仁骢的寝殿。
刚一进门,杨思婉就看见孙静怡正拿着一条白绫,死死勒着宋仁骢的脖子,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畅快,看见杨思婉进门,孙静怡攥着白绫的手微微打颤,却还算是强撑着不肯松手:“虽然我没能帮上你,可是我还是要亲自结果了他!”
杨思婉转头示意,身边的几个士兵立马上前拉住了孙静怡的手,宋仁骢也因为枪大的求生意志缓了过来。
孙静怡凄厉地喊道:“让我杀了他!你们虽然比我厉害,不用我帮忙就能造反。可是我可以替你们除了后患,我不介意背负杀了皇帝的骂名,只要你能让我亲手杀了他和那个老巫婆!”
杨思婉走到孙静怡身边,将身上鲜红色的披风脱下,将衣衫凌乱的孙静怡包裹住,随后用手为她捋顺凌乱的发丝,孙静怡被这番举动感动,紧紧抓住杨思婉的手,哀求道:“求你成全我,婉婉。”
“当然,不过我们不能便宜了他们。”杨思婉微微抬手,孙太后就被侍卫带了进来,“你的手一直在抖,明明那么害怕,何苦勉强自己亲自动手。”
杨思婉话音刚落,青英端来一大碗水,青桔当着惊恐万分母子俩放进了一瓶药水:“这是你们给我祖父下的毒,我不为难你们,你们一人一半喝下去,倒也不不至于致死。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喝,另一个人活。”
孙皇后好歹还有些理智,知晓杨思婉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此刻他们已无退路,没必要受此折辱,为了多活片刻互相争抢,让她取乐。
可是宋仁骢并不这般想:“让我母后喝!是我母后出的主意!”
孙皇后听见儿子说出这番话,顿时绝望的闭上了眼,不肯再看这个畜生一眼。
“可是这毒酒是你递给我祖父喝下去的,你倒也没那么无辜。来人,伺候太后和陛下喝药。”
被侍卫各灌下了半大碗混着毒药的水,他们母子二人顿时因为肚子灼烧着痛而满地打滚。
“我的仇已经报了,下面我帮你报仇。”
说着杨思婉抽出怀中的长鞭,左一下右一下抽在他们二人身上,顿时他们二人皮开肉绽,一边抱着肚子翻滚,一边抬手躲闪杨思婉无处不在的长鞭。
直到他们二人奄奄一息,嚎叫□□都微弱起来,杨思婉这才搀扶起孙静怡,拉着她站在大殿正中,居高临下的望着他们母子的狼狈模样。
“够了吗?”
“不够。”
杨思婉满意的勾起唇角:“我觉得也是,来人,伺候二位上路吧。”
侍卫在大殿高高的横梁上挂好两条白绫,随后架着孙太后和宋仁骢的脖子套进了白绫之中,紧接着同时松了手。他们二人因为窒息,很快便开始剧烈挣扎,可是因为毒药的作用和身上的伤痕,不一会儿边彻底没了声息。
孙静怡紧紧攥着杨思婉的手,满含热泪的望着他们母子在空中微微晃动的双脚,终于畅快的落下泪来:“谢谢你,婉婉。”
“恭喜你,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