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
“我是你娘。”苏娘子试着让她喊她,说不定能想起点什么,至少能想起怎么干活。
临近寒冬,种植的粮食也进入冬眠期。
家中青壮年男人们为了养活家中老小,进行寒冬前的准备,便只能进山多拾点干柴。
或是制作些简易陷阱放在山林中捕捉些野鸡野兔进行贩卖来购置火石和油灯。
即使不换置铜钱,也能在冬日来临之前在家中保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家里,苏大壮一向不做这些事,也不管不顾她们。
下地种菜,家务采买,全是她们母女两在操持,甚至无粮无米寒冬之时,也需得她们自己想办法存活。
苏大壮只会在偶有回来之时,哄他好了,伺候舒服了,才会赏赐些银钱。
他其实根本不缺钱。
跟在安陵县有钱有势的大府管家身边做个打手,性格野蛮模样凶狠混到了主人家身旁的人,拿的银子怎会少。
那年,她就是看他身穿棉裳,膀子粗壮,比其他买主看着不好惹才有意勾引。
这年头,女人倚靠男人存活,若是这些男人家中连炊米也无,身形还瘦弱,怎么养活家中妻儿老小。
她纵是百般盘算也没想到这个男人是个极凶狠无情的,没把她们娘两当做过自家人。
也是她命该如此,若是她有一子傍身,现在定不会......
苏娘子见苏招娣没叫也没动,不再纠结,她将一根木棍和一罐灰拿给她。
“你病了快半月,眼下家里活计堆起来了,我自有其他活,你拿草木灰去门口河边捣衣。”
苏招娣瞧着这家中似乎有不少事。
苏娘子一回来,就是收拾屋内外,自从知道她失忆后,也只是神色淡淡,没有多问她的身体,只是让她干活。
娘这个字她喊不出口。
走出了院门,出门便瞧见了那条河。水流是从村头往下流。水流很是清澈,河不深,石子在水中清晰可见。
不远处有座石桥,石桥过去几家,就是那杨婆子的屋子。
这河大概就是这个村村民平时洗衣洗菜生活的地方了。
她穿着不多,但紧实,粗布料子粗糙磨得她有些不适。方才在屋子里她就看到苏娘子衣服也只是薄棉絮袄,屋内没有炉火和其他烤火用具。
天冷,河水冰凉,河面风也刮的甚寒。
苏招娣蹲在那里瑟缩着捣衣,动作很是不麻利,草木灰也使用不惯,待衣裳洗完已是手脚冰凉,草木灰也消耗大半。
衣裳里有件较粗布明显质感较好的白色绸缎里衣,在一堆粗麻中触感很是不同。
她拿起来往自己身上比了比,大了很多。瞧着就不是她和苏娘子的。
她现在才想起把她丢出门的那个魁梧男人,不适宜的想到让她浑身一颤,那人应该就是这家的男主人,她们应该是他的妻女。
可哪有丈夫如此对待自己妻女的?
那次他的力气道大到要把她的胳膊摔断,她既是小孩身体又瘦弱,在他的动作下险些濒死,以至现在都有些胆寒。
对这片地方并不熟悉,她没打算坐以待毙。
将那些衣服往屋旁一放,苏招娣开始在附近其他屋子游荡。
从这片村落的屋舍后望去,她看到了一大片菜地,稍远些的另一片山头,是一块块农田。
这村里住的大多应是农户。不时有村民从她身前路过,有些抱着刚洗好的衣裳回家的媳妇婆子,有零星几个扛着干柴回屋的青壮年男人。
只是这些三三两两的同村人间,看她的眼神都颇为怪异,离她也有些距离。
甚至有些人本没有看见她,只是擦肩而过时蓦地抬头看到,也直接低头加快步子远离。
原地踟蹰了一会,她转到路前,这村子其他农户有院落的都是栅栏围挡。
大多是竹木砍制,有些院内是有些鸡鸭在的,多数屋舍是连院落都未曾建造。
而苏家的院墙是土砖堆砌,屋内外空间看着也大出不少,也未有家禽。
苏家其实和其他农户很不一样。
她没走远,怕迷路。
今日有些日头却不大,回了苏家院内,她把衣裳拿出晾晒,本能的对这样的晾晒方式感到陌生。
只是她在被丢地上的时候,注意到过当时这个院里的衣服是这样晾晒。
苏娘子出来叫她进屋,她抬头看天,估摸着现在应是午后好一阵子,现在用午饭是有些晚了。
正屋旁一个小堂内进去,灶台里在烧着火,灶上放着个口子不大的圆锅,锅壁已是黑糊一片。
台上放着些许陶罐和几只碗碟,旁边一方小木桌,地上有几个大布袋。有几个摆放的整齐的罐子存放在灶台旁一个的木质架上。
这个厨房简陋但很整洁。
她被苏娘子叫着试生火烧火做饭。
生火是用生火石,她试了几次,打不出火。
苏娘子教她倒很有耐心,生火烧火不是很难,她大概都学会了以后,她们在小方桌前吃饭。只是看到那些食物她还是不免咂舌。
炖的软烂的一小锅白糊糊,一小叠纯绿菜叶看起来没有油水,以及两个被蒸煮的有些水汽的发黄馒头。
“只有这些吗?”她忍不住发问。
苏娘子疑惑:“看你在病中,娘这才把你平时不舍得吃的芋头煮了,我们这顿吃好点,晚些就不做别的吃食了。”
一顿才这么点吃的,条件尚可,母女两生活却如此困苦。
她狠戳那馒头,那馒头直接带皮瘪下去,没有回弹。
苏娘子皱眉,以往招娣总弓腰低头,不敢看她,就算话少,可干活总是麻利,饭也不挑,吃的极少。
现在倒是有些不怕事,不似以前唯唯诺诺。
这一病变了这许多,一想到明日还要去李宅归还定金,还有给出去的那一百文,苏娘子顿时心疼起来。
她也不想给这钱,只是这李宅单子足有十个荷包。
有些要的绣样还是指名要苏招娣拿手的福禄寿桃,还要绣在那丝绸料子上,一看便知是要送予家族长辈。
苏招娣仍在病中,她绣的又明显和她不同,若让主人家知道欺骗于他,以后她在安陵县都不会有单子了。
再者老太婆嘴大又碎,这事一传被苏大壮知道了,钱也能还,只这件事不能让苏大壮来,他来招娣怕是免不了一顿好打,她也别想好过。
她估摸着沈先生不仅给招娣看病没收钱,连药都是他送的,这老太婆就是讹人,女红不行,没什么本事,算盘珠子打的倒是响亮。
为何要患病,不患病便不会花这些钱,也不会这么难办!
女人的表情逐渐显露出一丝怨毒。
第二日一大早,苏娘子就将家里事物嘱咐了苏招娣,裹好了布包系在腰间,正要出门,苏招娣叫住她:“娘,我也跟你一起去吧。”
不等苏娘子诧异地开口,她便道:“你昨日不是说还得去县城采买些猪油米面吗?带我一同去也好帮你呀,正好我也去绣坊看看那些绣样,兴许能想起来呢。”
女孩黑瘦弱小,一双招子忽闪忽闪也衬得明亮了不少,有了几分少女的狡黠。
安陵县是距牛儿村最近的一个县城。
即便最近,也要二十里路。
只是听到苏娘子描述,她还没有感觉。
直到两个时辰后,接近午时,她们终于看到了安陵县的牌坊。
苏招娣腿脚已经开始发软,单薄的衣衫带着丝丝汗意粘在皮肤上。
在安陵县城门口的大石头上急喘着气,她望过去,进出城的百姓不多,城门口有四个卫兵把守,入城处,一名卫兵在桌前盯着进城的百姓排队登记。
她两上走上前去排队,待到她们时,那卫兵锐利的眼神上下扫视了她两一遍,问清她们的来历底细后,让她们登记进了城。
苏招娣笑对苏娘子道:“没想到进城的规矩这样严苛,娘,我刚才吓出来一身汗呢。”
“严苛?是何意?”她看了苏招娣一眼又收回来。
这话像是惊醒了苏招娣,她不再说话,苏娘子也没有多问,带她往大路行了几百米。
现在接近午时,城内人流并不算密集,街边米铺面铺豆腐坊成衣铺应有尽有。
行至一个岔路口,左路道路不宽,右路道路宽阔,人群也更多些,路边都是些小摊小贩,看样子是城中热闹的集市。
苏娘子带她往左走,越往里走这片地方越是静谧,两边高高的瓦墙内一幢幢大宅院。
她们经过的地方,正门有牌匾写了“刘宅”“高宅”,更有一家正门更大,牌匾刻印更精致的“袁府”。
在一家“李宅”的门前,苏娘子停下来前去敲门,许久,一扇门被打开,里面一个小厮探头出来:“何人敲门?”
苏娘子恭敬道:“小妇人牛儿村苏家媳妇,此次前来找连姨娘身边的绿翠姑娘有事相商,烦请爷通报一声。”
小厮上下打量了她两一番:“你们是母女两个?”
“正是。”
“你等会啊。”
小厮回来之时,身边跟了个身着粉衣襦裙的姑娘,面颊含粉,头上是两个圆圈小辫,一看便知年纪不大。
“呦~苏娘子来了?可是荷包绣好了?”绿翠上前来,目光扫视着苏娘子的布包。
“实在对不住姑娘,”苏娘子解开布包,拿出一块姜黄的绸缎和几两银子。
“半月前小女跌落河里,溺了水,发起高热,小妇人折腾十几日照顾于她,好在这丫头命大,一条贱命阎王也不要,只是这活计,便耽搁了下来……”
“现下只得将这些银钱和绸缎还与姑娘,辛苦姑娘令寻人家再做。”
那绿翠听到最后一句话脸色骤变:“你可知连姨娘是闻听你了你的女红名声才叫我找的你,绣坊都未去问过,只信任你。”
“其他便罢了,这绸缎做的荷包连姨娘年前可是定要的,你倒好,答应了又拖着时间半个月,你此刻才说要退?”
“姑娘息怒,实属小女处生死之中,小妇人实在无法得空。”她从袖中拿出一个绣样绿竹的荷包。
“实在是小妇人不是,这里有个小妇人得空之前绣好的绿竹荷包,烦请绿翠姑娘替小妇人说说好话,这荷包,就当做赔礼赠与姑娘了。”
苏招娣眼见这绿翠瞅过那荷包后就摩挲着那荷包上的绿竹移不开眼。
正看着这两人拉扯呢,苏娘子回头给她丢了个眼色。
她立马懂了,身体一僵,刹那间直挺挺倒在绿翠脚边。
绿翠还在看那荷包竹子上的叶子,猝不及防被这情形惊了一跳。
苏娘子配合倒地的苏招娣,往她身上一扑一抱,像模像样掐了掐她的人中,怀里女娃仍旧“不醒”,她开始高声哭喊。
“天呐!我怎么这么命苦啊!没想到啊没想到,接了个绣活儿,反而接了你的黄泉路啊,这李家也太不近人情,孩儿患病还要让我交货,交不出来退定金也不肯罢休!可怜我的孩子,没钱看病也没处下葬~”
来来回回喊了两三遍,她见绿翠还懵在原地,开始下猛药。
“既是这样,好,孩儿,娘为你做主,以后娘就在这门前给你守着,这就是你最后的归处,你没了就在这好好安置,娘以后就在这给你祭拜了……”
苏娘子膝盖一跪,直接开始磕头,一下就磕出血印,“求李家老爷给小妇人母女主持公道……”
一提到李家老爷绿翠反应过来忙道:“苏娘子!你别磕了,你家女儿没死呢,还有口气儿,快快快,现在去看郎中还来的及。”
绿翠赶忙蹲下拍拍苏招娣的脸颊,好似还有动静,她拿出一块银子放苏娘子手里。
“好了好了,苏娘子,这块银子就是连姨娘心善,施舍给你救你女儿命的,你别耽搁了,早去或许能救,荷包我自会和姨娘说清楚。”
一番话说完,她转瞬溜回了李宅,留苏娘子一人还跪着哭的大声。
绿翠一走,苏招娣睁一只眼瞥门,而后眯着看她。
做戏做全套。
苏娘子抱着苏招娣边哭边走远,直至消失在李宅门口后,她两没再继续装。
额头还留着血痕,苏娘子拿着那银子咬了一口,朝她笑道:“你事记不清多少,人是机灵了不少。”
苏招娣笑:“娘,还得你聪明,这都被你拿捏到了。”
又听到个不懂的词,苏娘子这次没让她含糊过去。
“何物是拿捏,拿面揉团?你人傻后说出来的话听来总是奇怪难懂。说说是何意?”
“我是你娘。”苏娘子试着让她喊她,说不定能想起点什么,至少能想起怎么干活。
临近寒冬,种植的粮食也进入冬眠期。
家中青壮年男人们为了养活家中老小,进行寒冬前的准备,便只能进山多拾点干柴。
或是制作些简易陷阱放在山林中捕捉些野鸡野兔进行贩卖来购置火石和油灯。
即使不换置铜钱,也能在冬日来临之前在家中保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家里,苏大壮一向不做这些事,也不管不顾她们。
下地种菜,家务采买,全是她们母女两在操持,甚至无粮无米寒冬之时,也需得她们自己想办法存活。
苏大壮只会在偶有回来之时,哄他好了,伺候舒服了,才会赏赐些银钱。
他其实根本不缺钱。
跟在安陵县有钱有势的大府管家身边做个打手,性格野蛮模样凶狠混到了主人家身旁的人,拿的银子怎会少。
那年,她就是看他身穿棉裳,膀子粗壮,比其他买主看着不好惹才有意勾引。
这年头,女人倚靠男人存活,若是这些男人家中连炊米也无,身形还瘦弱,怎么养活家中妻儿老小。
她纵是百般盘算也没想到这个男人是个极凶狠无情的,没把她们娘两当做过自家人。
也是她命该如此,若是她有一子傍身,现在定不会......
苏娘子见苏招娣没叫也没动,不再纠结,她将一根木棍和一罐灰拿给她。
“你病了快半月,眼下家里活计堆起来了,我自有其他活,你拿草木灰去门口河边捣衣。”
苏招娣瞧着这家中似乎有不少事。
苏娘子一回来,就是收拾屋内外,自从知道她失忆后,也只是神色淡淡,没有多问她的身体,只是让她干活。
娘这个字她喊不出口。
走出了院门,出门便瞧见了那条河。水流是从村头往下流。水流很是清澈,河不深,石子在水中清晰可见。
不远处有座石桥,石桥过去几家,就是那杨婆子的屋子。
这河大概就是这个村村民平时洗衣洗菜生活的地方了。
她穿着不多,但紧实,粗布料子粗糙磨得她有些不适。方才在屋子里她就看到苏娘子衣服也只是薄棉絮袄,屋内没有炉火和其他烤火用具。
天冷,河水冰凉,河面风也刮的甚寒。
苏招娣蹲在那里瑟缩着捣衣,动作很是不麻利,草木灰也使用不惯,待衣裳洗完已是手脚冰凉,草木灰也消耗大半。
衣裳里有件较粗布明显质感较好的白色绸缎里衣,在一堆粗麻中触感很是不同。
她拿起来往自己身上比了比,大了很多。瞧着就不是她和苏娘子的。
她现在才想起把她丢出门的那个魁梧男人,不适宜的想到让她浑身一颤,那人应该就是这家的男主人,她们应该是他的妻女。
可哪有丈夫如此对待自己妻女的?
那次他的力气道大到要把她的胳膊摔断,她既是小孩身体又瘦弱,在他的动作下险些濒死,以至现在都有些胆寒。
对这片地方并不熟悉,她没打算坐以待毙。
将那些衣服往屋旁一放,苏招娣开始在附近其他屋子游荡。
从这片村落的屋舍后望去,她看到了一大片菜地,稍远些的另一片山头,是一块块农田。
这村里住的大多应是农户。不时有村民从她身前路过,有些抱着刚洗好的衣裳回家的媳妇婆子,有零星几个扛着干柴回屋的青壮年男人。
只是这些三三两两的同村人间,看她的眼神都颇为怪异,离她也有些距离。
甚至有些人本没有看见她,只是擦肩而过时蓦地抬头看到,也直接低头加快步子远离。
原地踟蹰了一会,她转到路前,这村子其他农户有院落的都是栅栏围挡。
大多是竹木砍制,有些院内是有些鸡鸭在的,多数屋舍是连院落都未曾建造。
而苏家的院墙是土砖堆砌,屋内外空间看着也大出不少,也未有家禽。
苏家其实和其他农户很不一样。
她没走远,怕迷路。
今日有些日头却不大,回了苏家院内,她把衣裳拿出晾晒,本能的对这样的晾晒方式感到陌生。
只是她在被丢地上的时候,注意到过当时这个院里的衣服是这样晾晒。
苏娘子出来叫她进屋,她抬头看天,估摸着现在应是午后好一阵子,现在用午饭是有些晚了。
正屋旁一个小堂内进去,灶台里在烧着火,灶上放着个口子不大的圆锅,锅壁已是黑糊一片。
台上放着些许陶罐和几只碗碟,旁边一方小木桌,地上有几个大布袋。有几个摆放的整齐的罐子存放在灶台旁一个的木质架上。
这个厨房简陋但很整洁。
她被苏娘子叫着试生火烧火做饭。
生火是用生火石,她试了几次,打不出火。
苏娘子教她倒很有耐心,生火烧火不是很难,她大概都学会了以后,她们在小方桌前吃饭。只是看到那些食物她还是不免咂舌。
炖的软烂的一小锅白糊糊,一小叠纯绿菜叶看起来没有油水,以及两个被蒸煮的有些水汽的发黄馒头。
“只有这些吗?”她忍不住发问。
苏娘子疑惑:“看你在病中,娘这才把你平时不舍得吃的芋头煮了,我们这顿吃好点,晚些就不做别的吃食了。”
一顿才这么点吃的,条件尚可,母女两生活却如此困苦。
她狠戳那馒头,那馒头直接带皮瘪下去,没有回弹。
苏娘子皱眉,以往招娣总弓腰低头,不敢看她,就算话少,可干活总是麻利,饭也不挑,吃的极少。
现在倒是有些不怕事,不似以前唯唯诺诺。
这一病变了这许多,一想到明日还要去李宅归还定金,还有给出去的那一百文,苏娘子顿时心疼起来。
她也不想给这钱,只是这李宅单子足有十个荷包。
有些要的绣样还是指名要苏招娣拿手的福禄寿桃,还要绣在那丝绸料子上,一看便知是要送予家族长辈。
苏招娣仍在病中,她绣的又明显和她不同,若让主人家知道欺骗于他,以后她在安陵县都不会有单子了。
再者老太婆嘴大又碎,这事一传被苏大壮知道了,钱也能还,只这件事不能让苏大壮来,他来招娣怕是免不了一顿好打,她也别想好过。
她估摸着沈先生不仅给招娣看病没收钱,连药都是他送的,这老太婆就是讹人,女红不行,没什么本事,算盘珠子打的倒是响亮。
为何要患病,不患病便不会花这些钱,也不会这么难办!
女人的表情逐渐显露出一丝怨毒。
第二日一大早,苏娘子就将家里事物嘱咐了苏招娣,裹好了布包系在腰间,正要出门,苏招娣叫住她:“娘,我也跟你一起去吧。”
不等苏娘子诧异地开口,她便道:“你昨日不是说还得去县城采买些猪油米面吗?带我一同去也好帮你呀,正好我也去绣坊看看那些绣样,兴许能想起来呢。”
女孩黑瘦弱小,一双招子忽闪忽闪也衬得明亮了不少,有了几分少女的狡黠。
安陵县是距牛儿村最近的一个县城。
即便最近,也要二十里路。
只是听到苏娘子描述,她还没有感觉。
直到两个时辰后,接近午时,她们终于看到了安陵县的牌坊。
苏招娣腿脚已经开始发软,单薄的衣衫带着丝丝汗意粘在皮肤上。
在安陵县城门口的大石头上急喘着气,她望过去,进出城的百姓不多,城门口有四个卫兵把守,入城处,一名卫兵在桌前盯着进城的百姓排队登记。
她两上走上前去排队,待到她们时,那卫兵锐利的眼神上下扫视了她两一遍,问清她们的来历底细后,让她们登记进了城。
苏招娣笑对苏娘子道:“没想到进城的规矩这样严苛,娘,我刚才吓出来一身汗呢。”
“严苛?是何意?”她看了苏招娣一眼又收回来。
这话像是惊醒了苏招娣,她不再说话,苏娘子也没有多问,带她往大路行了几百米。
现在接近午时,城内人流并不算密集,街边米铺面铺豆腐坊成衣铺应有尽有。
行至一个岔路口,左路道路不宽,右路道路宽阔,人群也更多些,路边都是些小摊小贩,看样子是城中热闹的集市。
苏娘子带她往左走,越往里走这片地方越是静谧,两边高高的瓦墙内一幢幢大宅院。
她们经过的地方,正门有牌匾写了“刘宅”“高宅”,更有一家正门更大,牌匾刻印更精致的“袁府”。
在一家“李宅”的门前,苏娘子停下来前去敲门,许久,一扇门被打开,里面一个小厮探头出来:“何人敲门?”
苏娘子恭敬道:“小妇人牛儿村苏家媳妇,此次前来找连姨娘身边的绿翠姑娘有事相商,烦请爷通报一声。”
小厮上下打量了她两一番:“你们是母女两个?”
“正是。”
“你等会啊。”
小厮回来之时,身边跟了个身着粉衣襦裙的姑娘,面颊含粉,头上是两个圆圈小辫,一看便知年纪不大。
“呦~苏娘子来了?可是荷包绣好了?”绿翠上前来,目光扫视着苏娘子的布包。
“实在对不住姑娘,”苏娘子解开布包,拿出一块姜黄的绸缎和几两银子。
“半月前小女跌落河里,溺了水,发起高热,小妇人折腾十几日照顾于她,好在这丫头命大,一条贱命阎王也不要,只是这活计,便耽搁了下来……”
“现下只得将这些银钱和绸缎还与姑娘,辛苦姑娘令寻人家再做。”
那绿翠听到最后一句话脸色骤变:“你可知连姨娘是闻听你了你的女红名声才叫我找的你,绣坊都未去问过,只信任你。”
“其他便罢了,这绸缎做的荷包连姨娘年前可是定要的,你倒好,答应了又拖着时间半个月,你此刻才说要退?”
“姑娘息怒,实属小女处生死之中,小妇人实在无法得空。”她从袖中拿出一个绣样绿竹的荷包。
“实在是小妇人不是,这里有个小妇人得空之前绣好的绿竹荷包,烦请绿翠姑娘替小妇人说说好话,这荷包,就当做赔礼赠与姑娘了。”
苏招娣眼见这绿翠瞅过那荷包后就摩挲着那荷包上的绿竹移不开眼。
正看着这两人拉扯呢,苏娘子回头给她丢了个眼色。
她立马懂了,身体一僵,刹那间直挺挺倒在绿翠脚边。
绿翠还在看那荷包竹子上的叶子,猝不及防被这情形惊了一跳。
苏娘子配合倒地的苏招娣,往她身上一扑一抱,像模像样掐了掐她的人中,怀里女娃仍旧“不醒”,她开始高声哭喊。
“天呐!我怎么这么命苦啊!没想到啊没想到,接了个绣活儿,反而接了你的黄泉路啊,这李家也太不近人情,孩儿患病还要让我交货,交不出来退定金也不肯罢休!可怜我的孩子,没钱看病也没处下葬~”
来来回回喊了两三遍,她见绿翠还懵在原地,开始下猛药。
“既是这样,好,孩儿,娘为你做主,以后娘就在这门前给你守着,这就是你最后的归处,你没了就在这好好安置,娘以后就在这给你祭拜了……”
苏娘子膝盖一跪,直接开始磕头,一下就磕出血印,“求李家老爷给小妇人母女主持公道……”
一提到李家老爷绿翠反应过来忙道:“苏娘子!你别磕了,你家女儿没死呢,还有口气儿,快快快,现在去看郎中还来的及。”
绿翠赶忙蹲下拍拍苏招娣的脸颊,好似还有动静,她拿出一块银子放苏娘子手里。
“好了好了,苏娘子,这块银子就是连姨娘心善,施舍给你救你女儿命的,你别耽搁了,早去或许能救,荷包我自会和姨娘说清楚。”
一番话说完,她转瞬溜回了李宅,留苏娘子一人还跪着哭的大声。
绿翠一走,苏招娣睁一只眼瞥门,而后眯着看她。
做戏做全套。
苏娘子抱着苏招娣边哭边走远,直至消失在李宅门口后,她两没再继续装。
额头还留着血痕,苏娘子拿着那银子咬了一口,朝她笑道:“你事记不清多少,人是机灵了不少。”
苏招娣笑:“娘,还得你聪明,这都被你拿捏到了。”
又听到个不懂的词,苏娘子这次没让她含糊过去。
“何物是拿捏,拿面揉团?你人傻后说出来的话听来总是奇怪难懂。说说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