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从宫正司回来后,青茸提心吊胆地过了两天,然而金工造一切照旧,毫无异样。
慢慢回过神来,青茸长出一口气,看来这件事情就此揭过了,万幸那天懿王的心情实在是好,也得亏自己命大,虽然冒险赌了一回,但结果不赔不赚,算得上差强人意。
事后复盘,青茸决定还是要稳扎稳打,从长计议。
底层的奴婢要想出宫,就要打通宫里负责汰换奴婢的钱宦,捏造个出宫的理由,一般是病弱、笨拙等等,逢着每年春秋两季,或者大赦之时,交由内务府批了,在宫里换了公验(户籍)和出宫的手实,才算过了明路,剩下的就是等最近一次宫里放人的日子,再各回各家。
听说出宫的名额被内务府的太监牢牢把持,无病无灾地想出宫,起步就得四十两。青茸每月的月钱只有一两,又被罚了两个月,算下来远远不够。所以打络子、做头花这种外面的碎活青茸也不嫌弃,又挑拣着接了两个高级定制,把每天安排的忙忙碌碌,一分一厘地攒起钱来。
九月二十,太后寿诞,外加边塞黑河堡一役大胜,朝堂内廷喜气洋洋。圣人下诏大赦天下。
这天青茸正在金工造打磨一柄犀角篦,孙尚宫走进殿内,同俞司珍说了些什么,接着把青茸带到了尚宫署。见俞司珍的表情复杂微妙,青茸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她最近忙的很,人累了吃的也多,况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几天不见就又窜了个头,身条长开了,站在窗边像棵小杨树似的,周身透着一股鲜焕劲儿。
孙尚宫屏退了身边的婢子,细细打量了青茸一番,又拉着她坐下,和声问道:你还想出宫么?
青茸没承想孙尚宫问这个,怔怔地点点头,“尚宫明鉴,青茸思乡心切,实在不喜宫中生活。况且奴婢心性跳脱,屡次得罪俞司珍,若不自请出宫,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也会被赶出去的。”
孙尚宫叹了口气,结合最近的听闻,也知道青茸说的是实情。眯起眼看看窗外,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碧蓝的天空澄澈明净,让人心驰神往。罢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宫外虽然辛苦,但这小姑娘若能苦中作乐,甘之如饴,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总强过这富贵通天的歧途。
遂拍拍青茸的手,笑着对她说:“我有个好消息,你听了一定欢喜。上次你冒死请辞,到底让懿王动了恻隐之心,虽说是达官贵人,但懿王仁德,很能体谅你的心情,正逢这次大赦,就准你出宫了。”
青茸惊讶得合不拢嘴,一时又喜不自胜,对孙尚宫谢了又谢。
这下柳暗花明,本来千难万险的事情有了转机,再不用凑那遥遥无期的四十两银子,也不用冒险与各路神仙小鬼周旋,想到能堂堂正正地出宫去,心里就迸发出万丈豪情。
出宫的日子定在十月初二,算算也就十来天了。青茸回去把要出宫的消息告诉了华芳等小伙伴们,大家都很舍不得。这几日下了工总有小师傅们来告别探望,零零碎碎地送给青茸各种荷包、绢子,青茸也不含糊,把自己打的络子、画的花样分给大家,心里盼望着他们在宫里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
九月二十六,青茸领到了自己的公验和出宫手实。这两样就像今天的户口本和一次性通行证,上面写明了宫人的户籍、年龄和出身概况。
青茸看着文书上的小字,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她户籍开封,建昭二年六月生人,父兄皆亡,只在许州有个远房的舅舅。一般来说,对于放出宫外的宫人,有亲属的,会遣返回乡与亲人团聚,孤寡一人的,可以自行谋生嫁娶。另外宫内会在短时间内再给予一些补贴和住宿便利。
到了青茸这里,情况就有些含糊。
认真算来,她还有个远房舅舅,不是孤寡一人,可是白吃白喝仰人鼻息的日子青茸一天也不想过,与其千里寻亲当个寄人篱下的表小姐,还不如一个人过活来的潇洒自在,况且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免去了亲情的牵绊,身上的担子就轻快了许多。
青茸自嘲地想,权当自己还是个孤儿吧。
一念落定,上前给分派文书的小黄门福了一福,笑眯眯地说:“寺人不知,儿既已爷娘皆亡,早与舅家远了走动,如今太平盛世,儿自请归去,且不要惊动旧人啦。”
那小黄门做惯了这类分派的活计,对其中的关窍很是熟悉,青茸的意思一听即懂,见她眉眼弯弯,笑容明媚,本来就有意通融,又见她利落地推给他一只银角子,小声道“天凉了,请寺人暖身吃茶”,心中很是受用,问明了青茸,落笔在文书上登记了青茸出宫后的去处——长安。
争取留在长安是青茸早就在琢磨的事情了。忙碌了小两个月,加上之前攒下的月钱,青茸手上拢共有快二十两银子。这点银子买房置地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过下去,就得想个正经营生。
所以出宫以后的安排,首要一样就是谋生。青茸在金工造练就了一双巧手,熟悉这个时代各种金银首饰,再加上一点小小的魔法加持,首当其冲的选择就是去宫外做金匠。
金银首饰在古代属于奢侈品,非得长安这种大城市才有足够的消费力支撑,青茸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商业环境如何,但听说长安的东市西市珍奇积集,繁华无匹,想来会有不少工作机会。
除去打工做金匠,有条件的话最好的是能自己开个小金铺,这样不仅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后期若是做的好,甚至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品牌。
棘手的是金铺出货成本高,资金流转慢,得有富余的银钱托底,才能周转开。至于怎么样攒够启动资金,还得出宫后再想办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青茸大大咧咧地想,拜别了派发公文的小黄门,脚步轻快地向金工造走去。
青茸现在是个擎等着放出宫的小宫女,金工造的活计大部分都已经交接给别的小师傅,今天又有领文书的半天假,趁这个机会,顺便把中尚属的大园子逛了一圈,这一逛不要紧,青茸在园子的西南角发现了老大一棵野生的山楂树。
宫里的应季水果无非苹果柿子梨,可能山楂太酸,青茸平时没见人吃过。这野山楂长得很好,一串串红彤彤的山楂果压满了枝头,果子个大饱满,摘一个尝尝,绵软酸甜,还别说,味儿正的很!
青茸挑好的摘了许多,拿坎肩包着带回金工造,眼看没几天就要出宫了,有了这么一大包野果,青茸就想给朝夕相处的小师傅们做些果丹皮吃。
打了井水洗干净果子,青茸端着装果子的木盆直奔膳房。咬牙花了五十文从嬷嬷手里买了约一斤蔗糖,这时候的糖是真贵呀!但糖分可以帮助山楂果胶凝固,还能改善山楂口感,所以绝不能省着用。又借了膳房内一个空着的小灶,担水烧火地忙活起来。
由于不太熟悉这种土灶,火膛里的火苗不够欢实,水开后煮了有一刻钟,青茸才见那山楂果子裂开了一条条细缝,急得额上沁出一层细汗。
膳堂里的赵嬷嬷见了,笑着指点了她一回,又抽掉了两根柴,青茸灶上的火才旺起来。
又等了小一刻钟,见锅里的水分少了大半,山楂果肉也已经软烂,青茸忙把果肉舀起来拿粗麻布筛掉果核和果皮果梗,再把剩下的果肉重新加到锅里的沸水中,让灶上保持着小火,小心翼翼地把蔗糖倒进锅里,手上卖力地搅拌起来。
那小火慢慢烘着,锅里的水越来越少,青茸感觉手上也越来越吃劲儿,过了片刻,山楂肉终于浓缩成了糊状的果酱。搅拌几下,把果酱舀起来,在平整干净的木板上抹了厚厚的一层,再拿竹片刮平,最后架到热炭上慢慢地烘,只等果酱凝结变硬就成了。
擦擦汗,青茸扭身从膳房钻出来,迎面只见天边一抹晚霞,映衬着白壁丹楹,瑰丽无比,宫人们三两成群,来来往往,像极了一幅古画。
眼下要出宫去了,想想宫里一年多的经历,只觉得天地逆旅,时光飞快,不由得发了一会儿呆。
快到暮食的时候,膳房里热闹忙碌起来,锅碗瓢盆叮当乱响,厨子嬷嬷进进出出,一派烟火气息。
青茸谢过赵嬷嬷,赶快收拾了东西给膳房师傅们腾地方。看看木板上的果泥,表面已经快干了,青茸掂起一角,可以连片地掀起,估摸着回去再略微晾一下,就可以卷起来切段了。
撕下一小片尝了尝,酸甜清爽,风味十足。看来在古代的首次开火没有翻车,挺好。
这天晚上暮食过后,青茸把晾好的果丹皮卷好,五条一捆整整齐齐地收拾出来,分给了金工造的小伙伴们。第二天一早,又给孙尚宫和膳房的赵嬷嬷送去了一些。
大家之前从没吃过果丹皮,新鲜的很,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夸青茸手艺好。
……眨眼到了十月初二,一大清早安福门开了偏门,挨个验过了文书,青茸和一众丫鬟嬷嬷被放出宫来。
入目只见街道平整阔达,官署里坊林立,路旁有独具匠心的宅邸,有香烟袅袅的寺观,人们穿梭往来,一派繁忙气象。
青茸禁不住咧嘴一笑,心想这就是长安啊。辨明了方向,扶一扶背上的小包袱,脚步轻快地往南走去。
慢慢回过神来,青茸长出一口气,看来这件事情就此揭过了,万幸那天懿王的心情实在是好,也得亏自己命大,虽然冒险赌了一回,但结果不赔不赚,算得上差强人意。
事后复盘,青茸决定还是要稳扎稳打,从长计议。
底层的奴婢要想出宫,就要打通宫里负责汰换奴婢的钱宦,捏造个出宫的理由,一般是病弱、笨拙等等,逢着每年春秋两季,或者大赦之时,交由内务府批了,在宫里换了公验(户籍)和出宫的手实,才算过了明路,剩下的就是等最近一次宫里放人的日子,再各回各家。
听说出宫的名额被内务府的太监牢牢把持,无病无灾地想出宫,起步就得四十两。青茸每月的月钱只有一两,又被罚了两个月,算下来远远不够。所以打络子、做头花这种外面的碎活青茸也不嫌弃,又挑拣着接了两个高级定制,把每天安排的忙忙碌碌,一分一厘地攒起钱来。
九月二十,太后寿诞,外加边塞黑河堡一役大胜,朝堂内廷喜气洋洋。圣人下诏大赦天下。
这天青茸正在金工造打磨一柄犀角篦,孙尚宫走进殿内,同俞司珍说了些什么,接着把青茸带到了尚宫署。见俞司珍的表情复杂微妙,青茸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她最近忙的很,人累了吃的也多,况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几天不见就又窜了个头,身条长开了,站在窗边像棵小杨树似的,周身透着一股鲜焕劲儿。
孙尚宫屏退了身边的婢子,细细打量了青茸一番,又拉着她坐下,和声问道:你还想出宫么?
青茸没承想孙尚宫问这个,怔怔地点点头,“尚宫明鉴,青茸思乡心切,实在不喜宫中生活。况且奴婢心性跳脱,屡次得罪俞司珍,若不自请出宫,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也会被赶出去的。”
孙尚宫叹了口气,结合最近的听闻,也知道青茸说的是实情。眯起眼看看窗外,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碧蓝的天空澄澈明净,让人心驰神往。罢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宫外虽然辛苦,但这小姑娘若能苦中作乐,甘之如饴,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总强过这富贵通天的歧途。
遂拍拍青茸的手,笑着对她说:“我有个好消息,你听了一定欢喜。上次你冒死请辞,到底让懿王动了恻隐之心,虽说是达官贵人,但懿王仁德,很能体谅你的心情,正逢这次大赦,就准你出宫了。”
青茸惊讶得合不拢嘴,一时又喜不自胜,对孙尚宫谢了又谢。
这下柳暗花明,本来千难万险的事情有了转机,再不用凑那遥遥无期的四十两银子,也不用冒险与各路神仙小鬼周旋,想到能堂堂正正地出宫去,心里就迸发出万丈豪情。
出宫的日子定在十月初二,算算也就十来天了。青茸回去把要出宫的消息告诉了华芳等小伙伴们,大家都很舍不得。这几日下了工总有小师傅们来告别探望,零零碎碎地送给青茸各种荷包、绢子,青茸也不含糊,把自己打的络子、画的花样分给大家,心里盼望着他们在宫里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
九月二十六,青茸领到了自己的公验和出宫手实。这两样就像今天的户口本和一次性通行证,上面写明了宫人的户籍、年龄和出身概况。
青茸看着文书上的小字,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她户籍开封,建昭二年六月生人,父兄皆亡,只在许州有个远房的舅舅。一般来说,对于放出宫外的宫人,有亲属的,会遣返回乡与亲人团聚,孤寡一人的,可以自行谋生嫁娶。另外宫内会在短时间内再给予一些补贴和住宿便利。
到了青茸这里,情况就有些含糊。
认真算来,她还有个远房舅舅,不是孤寡一人,可是白吃白喝仰人鼻息的日子青茸一天也不想过,与其千里寻亲当个寄人篱下的表小姐,还不如一个人过活来的潇洒自在,况且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免去了亲情的牵绊,身上的担子就轻快了许多。
青茸自嘲地想,权当自己还是个孤儿吧。
一念落定,上前给分派文书的小黄门福了一福,笑眯眯地说:“寺人不知,儿既已爷娘皆亡,早与舅家远了走动,如今太平盛世,儿自请归去,且不要惊动旧人啦。”
那小黄门做惯了这类分派的活计,对其中的关窍很是熟悉,青茸的意思一听即懂,见她眉眼弯弯,笑容明媚,本来就有意通融,又见她利落地推给他一只银角子,小声道“天凉了,请寺人暖身吃茶”,心中很是受用,问明了青茸,落笔在文书上登记了青茸出宫后的去处——长安。
争取留在长安是青茸早就在琢磨的事情了。忙碌了小两个月,加上之前攒下的月钱,青茸手上拢共有快二十两银子。这点银子买房置地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过下去,就得想个正经营生。
所以出宫以后的安排,首要一样就是谋生。青茸在金工造练就了一双巧手,熟悉这个时代各种金银首饰,再加上一点小小的魔法加持,首当其冲的选择就是去宫外做金匠。
金银首饰在古代属于奢侈品,非得长安这种大城市才有足够的消费力支撑,青茸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商业环境如何,但听说长安的东市西市珍奇积集,繁华无匹,想来会有不少工作机会。
除去打工做金匠,有条件的话最好的是能自己开个小金铺,这样不仅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后期若是做的好,甚至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品牌。
棘手的是金铺出货成本高,资金流转慢,得有富余的银钱托底,才能周转开。至于怎么样攒够启动资金,还得出宫后再想办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青茸大大咧咧地想,拜别了派发公文的小黄门,脚步轻快地向金工造走去。
青茸现在是个擎等着放出宫的小宫女,金工造的活计大部分都已经交接给别的小师傅,今天又有领文书的半天假,趁这个机会,顺便把中尚属的大园子逛了一圈,这一逛不要紧,青茸在园子的西南角发现了老大一棵野生的山楂树。
宫里的应季水果无非苹果柿子梨,可能山楂太酸,青茸平时没见人吃过。这野山楂长得很好,一串串红彤彤的山楂果压满了枝头,果子个大饱满,摘一个尝尝,绵软酸甜,还别说,味儿正的很!
青茸挑好的摘了许多,拿坎肩包着带回金工造,眼看没几天就要出宫了,有了这么一大包野果,青茸就想给朝夕相处的小师傅们做些果丹皮吃。
打了井水洗干净果子,青茸端着装果子的木盆直奔膳房。咬牙花了五十文从嬷嬷手里买了约一斤蔗糖,这时候的糖是真贵呀!但糖分可以帮助山楂果胶凝固,还能改善山楂口感,所以绝不能省着用。又借了膳房内一个空着的小灶,担水烧火地忙活起来。
由于不太熟悉这种土灶,火膛里的火苗不够欢实,水开后煮了有一刻钟,青茸才见那山楂果子裂开了一条条细缝,急得额上沁出一层细汗。
膳堂里的赵嬷嬷见了,笑着指点了她一回,又抽掉了两根柴,青茸灶上的火才旺起来。
又等了小一刻钟,见锅里的水分少了大半,山楂果肉也已经软烂,青茸忙把果肉舀起来拿粗麻布筛掉果核和果皮果梗,再把剩下的果肉重新加到锅里的沸水中,让灶上保持着小火,小心翼翼地把蔗糖倒进锅里,手上卖力地搅拌起来。
那小火慢慢烘着,锅里的水越来越少,青茸感觉手上也越来越吃劲儿,过了片刻,山楂肉终于浓缩成了糊状的果酱。搅拌几下,把果酱舀起来,在平整干净的木板上抹了厚厚的一层,再拿竹片刮平,最后架到热炭上慢慢地烘,只等果酱凝结变硬就成了。
擦擦汗,青茸扭身从膳房钻出来,迎面只见天边一抹晚霞,映衬着白壁丹楹,瑰丽无比,宫人们三两成群,来来往往,像极了一幅古画。
眼下要出宫去了,想想宫里一年多的经历,只觉得天地逆旅,时光飞快,不由得发了一会儿呆。
快到暮食的时候,膳房里热闹忙碌起来,锅碗瓢盆叮当乱响,厨子嬷嬷进进出出,一派烟火气息。
青茸谢过赵嬷嬷,赶快收拾了东西给膳房师傅们腾地方。看看木板上的果泥,表面已经快干了,青茸掂起一角,可以连片地掀起,估摸着回去再略微晾一下,就可以卷起来切段了。
撕下一小片尝了尝,酸甜清爽,风味十足。看来在古代的首次开火没有翻车,挺好。
这天晚上暮食过后,青茸把晾好的果丹皮卷好,五条一捆整整齐齐地收拾出来,分给了金工造的小伙伴们。第二天一早,又给孙尚宫和膳房的赵嬷嬷送去了一些。
大家之前从没吃过果丹皮,新鲜的很,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夸青茸手艺好。
……眨眼到了十月初二,一大清早安福门开了偏门,挨个验过了文书,青茸和一众丫鬟嬷嬷被放出宫来。
入目只见街道平整阔达,官署里坊林立,路旁有独具匠心的宅邸,有香烟袅袅的寺观,人们穿梭往来,一派繁忙气象。
青茸禁不住咧嘴一笑,心想这就是长安啊。辨明了方向,扶一扶背上的小包袱,脚步轻快地往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