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提取了王仲文的全部经历和思维,在夜晚将它传送了过去,而王仲文作为奇人异士,在一年后成功带回了大司马的全部经历和思维数据。团队开始对实验前后两个对象的各项身体数据及变化数据进行分离、评估,构造和机能上的研究实验成功了。但发现映射去的数据核和传回的数据核并没法完全剥离两个人的部分。这是之前忽略了的,确切地说是没有真正在现代的时空中实验过的。两个人的记忆和经历经过在一个躯体里的自然拟合,已经很难分清哪一个才是王仲文,哪一个才是大司马,也许身体本身的拥有者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但在数据上已经是外人没法判断的了。

    这一刻,更恐慌的不是王仲文,却是廖元鹤和佟佑窦。如果再进行整体的经历经验数据的映射,如果不是本人的运用,那么对实验接收者一定要慎重考量。干扰将伴其终身。而是否要再进行这样的实验都要慎重考虑。廖元鹤和团队焦急地寻找着分离的办法。他开始疑问自己:这样的实验价值在哪里?如果目的在于影响一个人,那么一段思维足够,如果为了进入一个躯壳“替代”一个人,那么如何抑制被映射者的经历和思维?而如果映射是有必要的,那么数据核所有者和被映射者的躯壳就是同一个灵魂不同的躯壳,看似两个人实则一个人在生活。难道这就是中国佛学几千年所说的鬼魅吗?

    廖元鹤开始疑惑,他觉得自己攀了一个未知世界的边,进退维谷,好奇和恐惧两种力量在心底里开始发力争斗。

    而王仲文却看不出有什么惊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廖教授继续寻找意识数据剥离的办法,而王教授却要再回到新元元年(公元9年),继续去观察自己加持过的大司马,去看他实现另一半的实验理想。在最后一次逆回实验中,王仲文虽拿了逆回的发动装置却始终没有启动。他做了大司马最忠诚的支持者和辅助者,在地皇二年(公元21年)为保护大司马为起义军赤眉军所杀,身首异处。按照实验的年份计算,他终于1989年,终年67岁。廖元鹤在王仲文走后第三天收到了邮局寄给他的书函,也是王仲文在实验前寄给他的,他说:我只是个实验的主角。

    而关于大司马其人的结局,百度百科有如下记载: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问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

    而还有一段与这一段历史有关的趣味文字:

    1992年5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乡,考古专家在一座汉朝贵族之墓中出土了一件奇特的青铜器。之所以说奇特,主要由于两个因素:一,这是一件尺量工具,后被专家命名为“青铜卡尺”;二,青铜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相比,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考古发现一直令人费解,这玩意儿既与汉代相对落后的科学技术不符,又确确实实出现在一千多年的古墓里。

章节目录

第三双眼【科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有心插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有心插柳并收藏第三双眼【科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