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傍晚,微风已携带着些许凉意,正落山的太阳不似仲夏那般火辣,天气从夏末开始便是如此。黄叶子村四季分明,但是季节交替之时也会犯点迷糊。路过黄叶子村的说书人给村里撒泼玩耍的孩童讲起一桩故事。
四季交替百载,黄叶子村一直风平浪静,村民大都老实且本分的活着,村里没出过什么什么遗臭万年恶人,也没出过什么扬名立万的英雄,就连其他值得说书人说道的事也少见。不过百年前,江湖上最大的奇闻跟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傻”女人有关,当时人们叫她:“凌王的女人”。
故事始于一个冬夜。十五岁的杨大壮于赶集回村的路上口渴,遂顺道去河边喝水。结果,他在河边捡了一个昏迷的年轻女人。
那女人受伤极重,应是打斗所致。杨大壮一家本来害怕惹祸上身,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善心,掏钱请了隔壁村的老王来给她看病。那老王号称村里最好的大夫。不假,因为附近几个村就只有他一个大夫……老王给女人把脉之后摇了摇头,又耐心地点了那个女人身上多处穴位,折腾了很久之后,还是摇摇头说了四个字:命不久矣。
听到这四个字,一家人虽然惋惜,却也无奈,晚上他们商量起如何给那女人办丧事。但到了第二天,那个女人竟然醒了,身上的伤口也已全部愈合。
此后村子里多了一个“傻”女人,一个连自己姓甚名谁,出生于何年何月都不记得的傻女人。
十年过去了,女人依然貌美,行为却始终像个憨批……这十年间,有路过村子的术士给女人瞧过。术士说,她的命自己算不透,但她体内似有磅礴真气,她手上所戴的镯子更像是一种道门法器。按他的说法,女人并非寻常女子,而曾是修道之人。于是,女人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道姑”。杨大壮曾向道姑表达过心意,但是道姑告诉他,自己只是把他当做弟弟。
那天,杨大壮正如这十年间的大多数日子一样,陪家人吃中午饭,两个官吏突然闯进家门,说是要他们家出人去抽签。杨大壮认识那两个官吏,也知道抽签的含义:每隔八年就会有两个官吏来到村子,抽出八个十八到三十岁的健康男人去当民兵。只是他想不明白,这官吏去年已经来过一次,自己也抽过签,正常来讲,明明自己这辈子都不用服兵役的,为何今年又要抽签。
杨大壮被抽中了。
回家以后,杨大壮哭了整整半个时辰——他从小便自命不凡,熟背四书五经,只想考取功名,不想当什么民兵。
晚上,一家人围在一个桌子前,桌子上供养着杨家族谱最顶端的那位老祖。杨老爷子讲起了杨家族族谱中记载的那位老祖的故事。
百年前,杨家的那位老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读书人。杨家老祖有一个过命的兄弟,名叫铁锤,在衙门当差。有一天,铁锤告诉杨家老祖,县令要办他。杨家老祖不解,铁锤解释道:“老杨啊,你虽然一生谨小慎微,但并不是毫无‘过错’,上次你拒绝给县令‘小费’,他多半是记了仇,你当年给那井员外写的溜须拍马的打油诗,成了县令拿捏你的‘把柄’,他打算给你扣上一个‘煽动造反’的帽子。现在井员外已经被抓起来了,万一他认罪,你可就跑不了了。”杨家老祖当机立断,当街抓住那个县令,县令亲口认罪后,被当街打死。然后铁锤和他一起逃出县城了。就这样,两个人一路逃亡一路要饭,一直逃到琅琊。在琅琊,杨家老祖认了一位膝下无子的杨姓地主当干爹,后来那地主老来得子,但是他有了亲儿子也没有亏待干儿子,地主死后,他在琅琊县城的家产被分给了亲儿子,人烟稀少的黄叶子山,则分给了杨家老祖。就这样,杨铁两人在黄叶子山安家,娶妻生子,而黄叶子山从最初的只有杨姓,变成了杨铁两姓,就有了现在的黄叶子村。
杨老爷子拍着杨大壮的肩膀道:“去年,铁家蒙冤,铁家的大儿子刚加入民兵队伍不久,就被衙门问罪,死在了牢里。好在铁家在宫中有人,才得以平反。但是铁家人已然是冤死的冤死,累死的累死,如今铁家就剩一个老头和几个孩童。当年要不是蒙冤,咱们杨家或许是世代书香门第,但若不是铁锤,咱们杨家也不可能有今天。今天,你替铁家人参军,或许也天意,这就是咱们的命,是命就得认……”
杨大壮回答了好几个“是”,他再也没有哭过,他在心里发誓不逃避命运,而是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第二天,他就随着那俩官吏参军去了。
杨大壮走后,杨老爷子成了全家的顶梁柱,也开始下地干活了。道姑也想着帮帮忙,那天晚上她偷偷去田里,仅用了半个时辰便耕了十亩地,都种上了地蛋子,也没觉得累。第二天,杨老爷子看着耕好的那十亩地,陷入了沉思。在他看来,一个女人要想独自耕十亩地,起码要花六个时辰,也就是说,道姑可能整晚上都在耕地,他从没见过如此勤奋的女人。但他仔细检查之后,又皱起了眉头,地蛋子被埋的太深了。“唉,果然,女人不适合种地,她们适合织布!”老爷子喃喃道。此后道姑便没再被允许下过地,她跟奶奶学起了织布。织布对她而言,比耕地难多了,她盯着织布的奶奶看,一会儿就看晕了……直到那个人来,她都没有学会织布。
那个人,或许也是武林人士,倒未必算得上高手,但在黄叶子村却几乎是无敌的存在。短短两天时间,黄叶子村已经有七八人死在了一个黑衣男人手中,他每杀一个人,就会用他的血写下五个字:“凌王的女人”。
不止黄叶子村,其他村子也出现了类似的武林人士。
那个黑衣人第一次在村里出现后的第三个下午,隔壁村的老陈嫂在道姑家的门口叫骂,她认为,附近几家村子唯一来路不明的女人,就只有道姑。她大老远跑来黄叶子村,就是为了骂道姑是灾星。杨老爷子紧锁大门,老陈嫂也不管屋里有没有人,她一直站在门口骂,嘴巴就跟租来的似的。
屋外的骂声持续到太阳落山,屋里一直没有传出任何动静。杨老爷子嘱咐道,今晚上可能也不太平,大家都别睡太死。然而深夜到来,一股奇香席卷全村,杨老爷子夫妇睡了过去,怎么也叫不醒,全村恐怕只有道姑没有受此香气影响。她没有睡觉,而是坐在闺房的床上发呆。突然,道姑看到有个黑衣男人正在潜入杨老爷子的卧室,她赶忙起身,抄起厨房的菜刀,跟了过去。黑衣男人似乎发现了道姑,拔剑回头刺向道姑。在剑刺来的那一瞬间,道姑感觉自脑海中好像有什么不得了的武功。只见她突然使出一个大鹏展翅挡掉了黑衣男人的剑,然后菜刀在她指尖旋转,化作一个风火轮飞向黑衣男人,直接割断了他的咽喉。
黑衣男人在地上挣扎片刻,眼睛死死盯着道姑,嘴里挤出一句话:“你就是…就是…凌王的女人……”
然后,他就寄了。
第二天,杨老爷子起床后看到地上的黑衣尸体,大惊,赶紧跑去道姑的闺房。道姑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闺房桌子上留着一张纸,纸上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我也要去面对自己的命运了”。
于是,黄叶子村少了一个傻女人,江湖上多了一个又傻又疯的道姑。
道姑还是憨憨的,也不知道哪个人说的,凌王在东海龙宫,她就傻傻的信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必然也是憨批,傻傻相信这种话的道姑,只能算是憨批中的憨批……于是她四下打听东海怎么走,有一次她问路的时候,给她指路的老头和老太太打了起来,老头坚持认为东海在东边,而老太太坚持认为东海在西边。此后,她问路时就留了个心眼子:多问几个人,如果大家都说是东,那就往东走,这样准没错了……
不知不觉间,道姑到了一个山脚下,那座山奇高无比,附近只有一个村子,眼见无路,道姑只好在村子里暂住一段时间。路上,道姑用自己的簪子换了一位游侠的盘缠和弯刀。要不是她的手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摘不下来,她一定也会把那碍事的东西摘下来卖掉。
这村子比黄叶子村富有许多,在村里这几天,道姑几乎把村里各种小餐馆都吃了一遍。除了吃,她每天晚上还会去村里唯一的戏台看戏,那戏台上总是只有一个人,但那一个人却能演出千军万马的感觉。几天后,道姑的盘缠已经用去一半,她只好继续赶路。
刚出村门,道姑感觉双腿一软,两眼一黑,被一团黑气迷晕了过去。再试图睁眼时,她已经出现在一架行走的马车上,迷迷糊糊间听到两个人的谈话声。这声音明显是极不标准的官话,谈话中出现了两个东瀛名字:“我孙子次郎”和“役所神策”。
“次郎桑,如果这次我们还没能抓住那个什么‘凌王的女人’,那位大人不会用噬魂掌把我们吸干吧……”役所神策道。
我孙子次郎回答说:“亏你还叫神策呢,一点脑子都没有。如果这个女人还不是,那我们回去干嘛,让那个疯女人自己玩去好了。不过,这女人如此肤白貌美……”说着,我孙子次郎的笑容逐渐变得猥琐。这把道姑吓了一大跳,直接睁开了眼睛。
“你就是凌王的女人。说,你到底是谁?”看到道姑醒来,我孙子次郎赶紧发问。道姑:“你都知道我是凌王的女人了,你还问我是谁……”此时,马车停了下来。道姑虽然手脚被绑,但是还是一使劲出溜下马车,大喊“救命”。而两位东瀛武士的神态也更加猥琐,役所神侧道:“你就是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他说着,嘿嘿的笑了起来。听他这么说,道姑立马改口道:“破喉咙,快来救我……”
此刻,两人看向道姑的目光就像看傻子一样,他们恐怕这辈子没有那么无语过。
“这种傻女人还是宰了吧。”我孙子次郎提议。就在他说完这句话的瞬间,一片飞叶斩来,结果了他的性命。役所神策见状赶紧去拔他的武士刀,可刀还没出窍,他就被脚下钻出的一根银蓝色的藤蔓缠绕住,片刻之后,已经没有了呼吸,寄了。
见到自己被救,道姑正欲道谢,却发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的竟是这几天一直给自己演戏的戏子,他甚至还穿着戏服,妆都没卸。但就一眨眼的功夫,他的衣服和戏妆已然消失,他直接变成了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
“贫道法号‘破喉咙’,姑娘与我未曾相识却能叫出我的法号,说明我们有缘,请姑娘到寒舍一坐。”眼前这位道士说。
还没等道姑反应过来,两人已经出现在了一间屋子里。捆绑道姑手脚的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没了,道姑和破喉咙面对面坐着,中间的桌子上摆着茶水。
两人对坐良久,道姑对破喉咙道:“谢谢你救了我,你说吧,你想让我怎么报答你。”破喉咙依旧一字不说,他只是看着道姑,似乎想起了什么。
此地,名为冰火两仪山,山脚下曾有一个戏班,破喉咙是这个戏班的一角,他曾在戏到深处时破声大哭,因此被同门戏称为“破喉咙”,这也是其法号的由来。他们本来打算把戏班做大做强,谁曾想那年山脚下的村子出了瘟疫,整整两年没人看戏,戏班子的人也几乎走光了,只剩下他跟一个小师妹。小师妹是当年师父从强盗手中救下来的,她一家全部死于强盗手中,破喉咙也一直很宠她,可惜红颜薄命,她也染上了瘟疫。破喉咙听说山顶有一株仙草,可解世间奇毒,遂上山采药,他废了半条命才爬到山顶,却看到一个仙人守在一株仙草前,他虔诚跪拜,说要求解仙草一用,来日必还,仙人点头默许。他下山回到戏班后,小师妹早已没了生机,仙草也无法使她起死回生。他还是如约再上山还了仙草,仙人感念其诚,于是授其仙法,后来仙人云游,不复归还,山顶的洞府便成了破喉咙的修炼之地。
许久,破喉咙才掏出一本《双修成仙秘诀》,然后开口道:“姑娘也是豪爽之人,那贫道也不客气了,我看姑娘不如放下红尘事,清修于此,跟我结为道侣,同修神功。我看姑娘体内真气特殊,且与贫道所修功法契合,若我们双修,必然可以功力大增,从而位列仙班。”
“可我对男女之事不感兴趣。”道姑说。
“姑娘误会,贫道一心清修,只欲跟姑娘同修功法,并非想采阴补阳。”破喉咙说。
“那如果我乱你道心怎么办?”道姑问道。
“姑娘岂不知,拿得起才能放得下,若没有拿起,那又谈何放下。”破喉咙回答说。
道姑沉思片刻,喃喃说:“是啊,如果我都没有‘拿起’过,又何谈什么放下呢?”她顿了顿,又说:“当我能了却红尘事的时候,我便来此与你一同清修。”
破喉咙眼见道姑去意已决,说:“好,一言为定。那贫道便暂时不让姑娘以身相许了,你把你手镯送给贫道就当是报恩了。”
道姑赶紧点头,她早就不想戴这个破镯子了,这镯子前些年还好,这两年不知怎么的,变得越来越紧,勒的她手疼。
片刻后,镯子已经变得比碗还大,飞到了破喉咙手中。破喉咙解释说:“这镯子,名为‘日天澜银’镯,与那仙草一样,也是世间罕见的解毒神器。但那仙草生长极慢,且一次只能救一个人,这镯子所发出的海王之光,却可以治数万人的瘟疫,只是有一个缺点,作为法器,只有法力足够的人才能驱使它,若使不出法力,它就与手铐脚镣无异了。”破喉咙又说:“此宝物,贫道只用来救峨眉山下金禾村人的性命,并不贪其价格,不过此物的确太过贵重,贫道看姑娘路痴严重,愿意将贫道所著法器引路心法图赠予姑娘,只要姑娘心想一个地点,引路心法神图便会为姑娘引路。”
说完,破喉咙已经不见了踪影,而道姑也出现在了冰火两仪山山脚下。
“对了,贫道还是要提点姑娘两句,你还记不记得,那两个东瀛武士对你说过什么。”破喉咙显然已经走远,但他的声音还是通过隔空传音传了过来。
“他说,你就是凌王的女人,说,你到底是谁?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明知我是凌王的女人还要问我是谁。他为什么明知故问?”道姑大声回复道。
“莫非,凌王的女人不止一个。”破喉咙道。
“莫非,不止一个凌王。”道姑补充道,她说完这句话莫名感觉自己变聪明了许多……
“孺子可教。”破喉咙说完这句话,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道姑站在原地沉思片刻,然后她握住引路心法神图。这次她心中默念的不是什么东海龙宫,而是凌王。或许是法力低微的缘故,那张图上只显示出一个很模糊的大点,和两个模糊的字:“京城”。
几个月后,京城出现了一个到处打听凌王的憨货女人。没有人会因此把道姑当成敌国的奸细,因为,世界上恐怕不存在那么张扬且憨批的奸细……但是,也很少有人搭理她,除了那个健谈的小二。
那家餐馆,道姑算是去对了,那小二听说她对凌王感兴趣,直接滔滔不绝起来:“这凌王,可是咱大魏战神果亲王的独子,当年嘉关一战,果亲王战死时,他还不过五岁。当年嘉关被破,敌军下令屠城,果亲王府便成了覆巢之下不可能存在的完卵。为护城中百姓,府内亲兵仆人宁死不降,几乎全部战死,果亲王的独子也就此失联。三年后,有个自称果亲王府管家的老乞丐带着一个八岁的小乞丐和一块刻着“果”字的令牌,来到宫中要面见皇上。当天皇上就下旨昭告天下,自己收了个义子,那便是果亲王唯一的孤子,如今的凌王。”
“哦,对了,若是果亲王不死,当今皇帝之位必然也由果亲王来坐。而且,我听说,皇上有立凌王为太子的意思,只可惜这凌王多少有些好色,但他别的地方倒是无可挑剔。”小二补充说。
打赏完小二,道姑便离开了餐馆,她已无心用餐,只想快点搞清楚自己的身世。刚走出餐馆不远,道姑突然哎呀了一声,小二给她描述的凌王府该如何如何走,她已经全部忘了……这时,她看到了一个府门前围着许多人,这些人显然各个身怀绝技,并不是普通人。她想去凑个热闹,顺便问一下那些人,知不知道如何才能见到凌王。刚欲进门,就有一个彪形大汉拦住了她,彪形大汉道:“小姑娘,你这么瘦弱,也想进这个门。”说着,他蹲下,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竟把门前的石狮子抬起半尺。然后对道姑说:“没点力气的,别想进这个门。”说罢,他的神情逐渐扭曲了起来,因为眼前这个女人已经用单手把石狮子掀翻了……
道姑被几个彪形大汉毕恭毕敬地请了进去。
她刚进去,便看到站在屋内院子里唯一的大台子上的主持不停鞠躬说着抱歉。原来,这是大力士派举行的一场武林会议,参加的除了不少名门正派,还有大魏几乎所有的中小门派。这次武林大会的目的在于通过比武决定一个旷世神兵的归属权。但就在昨天,那件旷世神兵不翼而飞了,这场武林大会也因此变成了一个笑话。
“是谁偷了‘日天澜银’镯?”台下有人起哄。接着,人声鼎沸。
主持仍然在鞠躬,又鞠了几个躬后,才不急不慢地读起稿子:“峨嵋派私藏神兵法器,已经被武林正道人士联合剿杀殆尽,然而其余党未灭,昨日,这‘日天澜银’又被人盗走,此事是我大力士派的失职,日后我等必给武林一个交代!”
“到底是谁?”台下疑问声不停。
主持用洪亮的声音缓缓说了五个字:“凌王的女人”。
道姑直接懵了,她大概记事以来从没经历过这么复杂的事情,站在原地愣了很久,直到大会散去,一个彪形大汉请她出去,她才缓过神来。她问那大汉:“你可知……”大汉打断她,说道:“你以为我们大力士派都是莽夫吗,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别什么你可知你可知的。”
道姑:“行……”
听说道姑想进凌王府,那大汉一跺脚,聪明的点子张口就来:“凌王这人,这个月又纳了一个福晋,这已经是他今年纳的第三个福晋了。他既然纳了福晋,就必须得多招佣人,而且服侍福晋的,也不大可能是男佣人,你只要……”
道姑:“行……”
于是,凌王府多了一个名叫道姑的女佣人,她有点憨,但是看上去总归还是靠谱的……
四季交替百载,黄叶子村一直风平浪静,村民大都老实且本分的活着,村里没出过什么什么遗臭万年恶人,也没出过什么扬名立万的英雄,就连其他值得说书人说道的事也少见。不过百年前,江湖上最大的奇闻跟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傻”女人有关,当时人们叫她:“凌王的女人”。
故事始于一个冬夜。十五岁的杨大壮于赶集回村的路上口渴,遂顺道去河边喝水。结果,他在河边捡了一个昏迷的年轻女人。
那女人受伤极重,应是打斗所致。杨大壮一家本来害怕惹祸上身,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善心,掏钱请了隔壁村的老王来给她看病。那老王号称村里最好的大夫。不假,因为附近几个村就只有他一个大夫……老王给女人把脉之后摇了摇头,又耐心地点了那个女人身上多处穴位,折腾了很久之后,还是摇摇头说了四个字:命不久矣。
听到这四个字,一家人虽然惋惜,却也无奈,晚上他们商量起如何给那女人办丧事。但到了第二天,那个女人竟然醒了,身上的伤口也已全部愈合。
此后村子里多了一个“傻”女人,一个连自己姓甚名谁,出生于何年何月都不记得的傻女人。
十年过去了,女人依然貌美,行为却始终像个憨批……这十年间,有路过村子的术士给女人瞧过。术士说,她的命自己算不透,但她体内似有磅礴真气,她手上所戴的镯子更像是一种道门法器。按他的说法,女人并非寻常女子,而曾是修道之人。于是,女人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道姑”。杨大壮曾向道姑表达过心意,但是道姑告诉他,自己只是把他当做弟弟。
那天,杨大壮正如这十年间的大多数日子一样,陪家人吃中午饭,两个官吏突然闯进家门,说是要他们家出人去抽签。杨大壮认识那两个官吏,也知道抽签的含义:每隔八年就会有两个官吏来到村子,抽出八个十八到三十岁的健康男人去当民兵。只是他想不明白,这官吏去年已经来过一次,自己也抽过签,正常来讲,明明自己这辈子都不用服兵役的,为何今年又要抽签。
杨大壮被抽中了。
回家以后,杨大壮哭了整整半个时辰——他从小便自命不凡,熟背四书五经,只想考取功名,不想当什么民兵。
晚上,一家人围在一个桌子前,桌子上供养着杨家族谱最顶端的那位老祖。杨老爷子讲起了杨家族族谱中记载的那位老祖的故事。
百年前,杨家的那位老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读书人。杨家老祖有一个过命的兄弟,名叫铁锤,在衙门当差。有一天,铁锤告诉杨家老祖,县令要办他。杨家老祖不解,铁锤解释道:“老杨啊,你虽然一生谨小慎微,但并不是毫无‘过错’,上次你拒绝给县令‘小费’,他多半是记了仇,你当年给那井员外写的溜须拍马的打油诗,成了县令拿捏你的‘把柄’,他打算给你扣上一个‘煽动造反’的帽子。现在井员外已经被抓起来了,万一他认罪,你可就跑不了了。”杨家老祖当机立断,当街抓住那个县令,县令亲口认罪后,被当街打死。然后铁锤和他一起逃出县城了。就这样,两个人一路逃亡一路要饭,一直逃到琅琊。在琅琊,杨家老祖认了一位膝下无子的杨姓地主当干爹,后来那地主老来得子,但是他有了亲儿子也没有亏待干儿子,地主死后,他在琅琊县城的家产被分给了亲儿子,人烟稀少的黄叶子山,则分给了杨家老祖。就这样,杨铁两人在黄叶子山安家,娶妻生子,而黄叶子山从最初的只有杨姓,变成了杨铁两姓,就有了现在的黄叶子村。
杨老爷子拍着杨大壮的肩膀道:“去年,铁家蒙冤,铁家的大儿子刚加入民兵队伍不久,就被衙门问罪,死在了牢里。好在铁家在宫中有人,才得以平反。但是铁家人已然是冤死的冤死,累死的累死,如今铁家就剩一个老头和几个孩童。当年要不是蒙冤,咱们杨家或许是世代书香门第,但若不是铁锤,咱们杨家也不可能有今天。今天,你替铁家人参军,或许也天意,这就是咱们的命,是命就得认……”
杨大壮回答了好几个“是”,他再也没有哭过,他在心里发誓不逃避命运,而是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第二天,他就随着那俩官吏参军去了。
杨大壮走后,杨老爷子成了全家的顶梁柱,也开始下地干活了。道姑也想着帮帮忙,那天晚上她偷偷去田里,仅用了半个时辰便耕了十亩地,都种上了地蛋子,也没觉得累。第二天,杨老爷子看着耕好的那十亩地,陷入了沉思。在他看来,一个女人要想独自耕十亩地,起码要花六个时辰,也就是说,道姑可能整晚上都在耕地,他从没见过如此勤奋的女人。但他仔细检查之后,又皱起了眉头,地蛋子被埋的太深了。“唉,果然,女人不适合种地,她们适合织布!”老爷子喃喃道。此后道姑便没再被允许下过地,她跟奶奶学起了织布。织布对她而言,比耕地难多了,她盯着织布的奶奶看,一会儿就看晕了……直到那个人来,她都没有学会织布。
那个人,或许也是武林人士,倒未必算得上高手,但在黄叶子村却几乎是无敌的存在。短短两天时间,黄叶子村已经有七八人死在了一个黑衣男人手中,他每杀一个人,就会用他的血写下五个字:“凌王的女人”。
不止黄叶子村,其他村子也出现了类似的武林人士。
那个黑衣人第一次在村里出现后的第三个下午,隔壁村的老陈嫂在道姑家的门口叫骂,她认为,附近几家村子唯一来路不明的女人,就只有道姑。她大老远跑来黄叶子村,就是为了骂道姑是灾星。杨老爷子紧锁大门,老陈嫂也不管屋里有没有人,她一直站在门口骂,嘴巴就跟租来的似的。
屋外的骂声持续到太阳落山,屋里一直没有传出任何动静。杨老爷子嘱咐道,今晚上可能也不太平,大家都别睡太死。然而深夜到来,一股奇香席卷全村,杨老爷子夫妇睡了过去,怎么也叫不醒,全村恐怕只有道姑没有受此香气影响。她没有睡觉,而是坐在闺房的床上发呆。突然,道姑看到有个黑衣男人正在潜入杨老爷子的卧室,她赶忙起身,抄起厨房的菜刀,跟了过去。黑衣男人似乎发现了道姑,拔剑回头刺向道姑。在剑刺来的那一瞬间,道姑感觉自脑海中好像有什么不得了的武功。只见她突然使出一个大鹏展翅挡掉了黑衣男人的剑,然后菜刀在她指尖旋转,化作一个风火轮飞向黑衣男人,直接割断了他的咽喉。
黑衣男人在地上挣扎片刻,眼睛死死盯着道姑,嘴里挤出一句话:“你就是…就是…凌王的女人……”
然后,他就寄了。
第二天,杨老爷子起床后看到地上的黑衣尸体,大惊,赶紧跑去道姑的闺房。道姑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闺房桌子上留着一张纸,纸上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我也要去面对自己的命运了”。
于是,黄叶子村少了一个傻女人,江湖上多了一个又傻又疯的道姑。
道姑还是憨憨的,也不知道哪个人说的,凌王在东海龙宫,她就傻傻的信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必然也是憨批,傻傻相信这种话的道姑,只能算是憨批中的憨批……于是她四下打听东海怎么走,有一次她问路的时候,给她指路的老头和老太太打了起来,老头坚持认为东海在东边,而老太太坚持认为东海在西边。此后,她问路时就留了个心眼子:多问几个人,如果大家都说是东,那就往东走,这样准没错了……
不知不觉间,道姑到了一个山脚下,那座山奇高无比,附近只有一个村子,眼见无路,道姑只好在村子里暂住一段时间。路上,道姑用自己的簪子换了一位游侠的盘缠和弯刀。要不是她的手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摘不下来,她一定也会把那碍事的东西摘下来卖掉。
这村子比黄叶子村富有许多,在村里这几天,道姑几乎把村里各种小餐馆都吃了一遍。除了吃,她每天晚上还会去村里唯一的戏台看戏,那戏台上总是只有一个人,但那一个人却能演出千军万马的感觉。几天后,道姑的盘缠已经用去一半,她只好继续赶路。
刚出村门,道姑感觉双腿一软,两眼一黑,被一团黑气迷晕了过去。再试图睁眼时,她已经出现在一架行走的马车上,迷迷糊糊间听到两个人的谈话声。这声音明显是极不标准的官话,谈话中出现了两个东瀛名字:“我孙子次郎”和“役所神策”。
“次郎桑,如果这次我们还没能抓住那个什么‘凌王的女人’,那位大人不会用噬魂掌把我们吸干吧……”役所神策道。
我孙子次郎回答说:“亏你还叫神策呢,一点脑子都没有。如果这个女人还不是,那我们回去干嘛,让那个疯女人自己玩去好了。不过,这女人如此肤白貌美……”说着,我孙子次郎的笑容逐渐变得猥琐。这把道姑吓了一大跳,直接睁开了眼睛。
“你就是凌王的女人。说,你到底是谁?”看到道姑醒来,我孙子次郎赶紧发问。道姑:“你都知道我是凌王的女人了,你还问我是谁……”此时,马车停了下来。道姑虽然手脚被绑,但是还是一使劲出溜下马车,大喊“救命”。而两位东瀛武士的神态也更加猥琐,役所神侧道:“你就是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他说着,嘿嘿的笑了起来。听他这么说,道姑立马改口道:“破喉咙,快来救我……”
此刻,两人看向道姑的目光就像看傻子一样,他们恐怕这辈子没有那么无语过。
“这种傻女人还是宰了吧。”我孙子次郎提议。就在他说完这句话的瞬间,一片飞叶斩来,结果了他的性命。役所神策见状赶紧去拔他的武士刀,可刀还没出窍,他就被脚下钻出的一根银蓝色的藤蔓缠绕住,片刻之后,已经没有了呼吸,寄了。
见到自己被救,道姑正欲道谢,却发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的竟是这几天一直给自己演戏的戏子,他甚至还穿着戏服,妆都没卸。但就一眨眼的功夫,他的衣服和戏妆已然消失,他直接变成了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
“贫道法号‘破喉咙’,姑娘与我未曾相识却能叫出我的法号,说明我们有缘,请姑娘到寒舍一坐。”眼前这位道士说。
还没等道姑反应过来,两人已经出现在了一间屋子里。捆绑道姑手脚的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没了,道姑和破喉咙面对面坐着,中间的桌子上摆着茶水。
两人对坐良久,道姑对破喉咙道:“谢谢你救了我,你说吧,你想让我怎么报答你。”破喉咙依旧一字不说,他只是看着道姑,似乎想起了什么。
此地,名为冰火两仪山,山脚下曾有一个戏班,破喉咙是这个戏班的一角,他曾在戏到深处时破声大哭,因此被同门戏称为“破喉咙”,这也是其法号的由来。他们本来打算把戏班做大做强,谁曾想那年山脚下的村子出了瘟疫,整整两年没人看戏,戏班子的人也几乎走光了,只剩下他跟一个小师妹。小师妹是当年师父从强盗手中救下来的,她一家全部死于强盗手中,破喉咙也一直很宠她,可惜红颜薄命,她也染上了瘟疫。破喉咙听说山顶有一株仙草,可解世间奇毒,遂上山采药,他废了半条命才爬到山顶,却看到一个仙人守在一株仙草前,他虔诚跪拜,说要求解仙草一用,来日必还,仙人点头默许。他下山回到戏班后,小师妹早已没了生机,仙草也无法使她起死回生。他还是如约再上山还了仙草,仙人感念其诚,于是授其仙法,后来仙人云游,不复归还,山顶的洞府便成了破喉咙的修炼之地。
许久,破喉咙才掏出一本《双修成仙秘诀》,然后开口道:“姑娘也是豪爽之人,那贫道也不客气了,我看姑娘不如放下红尘事,清修于此,跟我结为道侣,同修神功。我看姑娘体内真气特殊,且与贫道所修功法契合,若我们双修,必然可以功力大增,从而位列仙班。”
“可我对男女之事不感兴趣。”道姑说。
“姑娘误会,贫道一心清修,只欲跟姑娘同修功法,并非想采阴补阳。”破喉咙说。
“那如果我乱你道心怎么办?”道姑问道。
“姑娘岂不知,拿得起才能放得下,若没有拿起,那又谈何放下。”破喉咙回答说。
道姑沉思片刻,喃喃说:“是啊,如果我都没有‘拿起’过,又何谈什么放下呢?”她顿了顿,又说:“当我能了却红尘事的时候,我便来此与你一同清修。”
破喉咙眼见道姑去意已决,说:“好,一言为定。那贫道便暂时不让姑娘以身相许了,你把你手镯送给贫道就当是报恩了。”
道姑赶紧点头,她早就不想戴这个破镯子了,这镯子前些年还好,这两年不知怎么的,变得越来越紧,勒的她手疼。
片刻后,镯子已经变得比碗还大,飞到了破喉咙手中。破喉咙解释说:“这镯子,名为‘日天澜银’镯,与那仙草一样,也是世间罕见的解毒神器。但那仙草生长极慢,且一次只能救一个人,这镯子所发出的海王之光,却可以治数万人的瘟疫,只是有一个缺点,作为法器,只有法力足够的人才能驱使它,若使不出法力,它就与手铐脚镣无异了。”破喉咙又说:“此宝物,贫道只用来救峨眉山下金禾村人的性命,并不贪其价格,不过此物的确太过贵重,贫道看姑娘路痴严重,愿意将贫道所著法器引路心法图赠予姑娘,只要姑娘心想一个地点,引路心法神图便会为姑娘引路。”
说完,破喉咙已经不见了踪影,而道姑也出现在了冰火两仪山山脚下。
“对了,贫道还是要提点姑娘两句,你还记不记得,那两个东瀛武士对你说过什么。”破喉咙显然已经走远,但他的声音还是通过隔空传音传了过来。
“他说,你就是凌王的女人,说,你到底是谁?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明知我是凌王的女人还要问我是谁。他为什么明知故问?”道姑大声回复道。
“莫非,凌王的女人不止一个。”破喉咙道。
“莫非,不止一个凌王。”道姑补充道,她说完这句话莫名感觉自己变聪明了许多……
“孺子可教。”破喉咙说完这句话,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道姑站在原地沉思片刻,然后她握住引路心法神图。这次她心中默念的不是什么东海龙宫,而是凌王。或许是法力低微的缘故,那张图上只显示出一个很模糊的大点,和两个模糊的字:“京城”。
几个月后,京城出现了一个到处打听凌王的憨货女人。没有人会因此把道姑当成敌国的奸细,因为,世界上恐怕不存在那么张扬且憨批的奸细……但是,也很少有人搭理她,除了那个健谈的小二。
那家餐馆,道姑算是去对了,那小二听说她对凌王感兴趣,直接滔滔不绝起来:“这凌王,可是咱大魏战神果亲王的独子,当年嘉关一战,果亲王战死时,他还不过五岁。当年嘉关被破,敌军下令屠城,果亲王府便成了覆巢之下不可能存在的完卵。为护城中百姓,府内亲兵仆人宁死不降,几乎全部战死,果亲王的独子也就此失联。三年后,有个自称果亲王府管家的老乞丐带着一个八岁的小乞丐和一块刻着“果”字的令牌,来到宫中要面见皇上。当天皇上就下旨昭告天下,自己收了个义子,那便是果亲王唯一的孤子,如今的凌王。”
“哦,对了,若是果亲王不死,当今皇帝之位必然也由果亲王来坐。而且,我听说,皇上有立凌王为太子的意思,只可惜这凌王多少有些好色,但他别的地方倒是无可挑剔。”小二补充说。
打赏完小二,道姑便离开了餐馆,她已无心用餐,只想快点搞清楚自己的身世。刚走出餐馆不远,道姑突然哎呀了一声,小二给她描述的凌王府该如何如何走,她已经全部忘了……这时,她看到了一个府门前围着许多人,这些人显然各个身怀绝技,并不是普通人。她想去凑个热闹,顺便问一下那些人,知不知道如何才能见到凌王。刚欲进门,就有一个彪形大汉拦住了她,彪形大汉道:“小姑娘,你这么瘦弱,也想进这个门。”说着,他蹲下,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竟把门前的石狮子抬起半尺。然后对道姑说:“没点力气的,别想进这个门。”说罢,他的神情逐渐扭曲了起来,因为眼前这个女人已经用单手把石狮子掀翻了……
道姑被几个彪形大汉毕恭毕敬地请了进去。
她刚进去,便看到站在屋内院子里唯一的大台子上的主持不停鞠躬说着抱歉。原来,这是大力士派举行的一场武林会议,参加的除了不少名门正派,还有大魏几乎所有的中小门派。这次武林大会的目的在于通过比武决定一个旷世神兵的归属权。但就在昨天,那件旷世神兵不翼而飞了,这场武林大会也因此变成了一个笑话。
“是谁偷了‘日天澜银’镯?”台下有人起哄。接着,人声鼎沸。
主持仍然在鞠躬,又鞠了几个躬后,才不急不慢地读起稿子:“峨嵋派私藏神兵法器,已经被武林正道人士联合剿杀殆尽,然而其余党未灭,昨日,这‘日天澜银’又被人盗走,此事是我大力士派的失职,日后我等必给武林一个交代!”
“到底是谁?”台下疑问声不停。
主持用洪亮的声音缓缓说了五个字:“凌王的女人”。
道姑直接懵了,她大概记事以来从没经历过这么复杂的事情,站在原地愣了很久,直到大会散去,一个彪形大汉请她出去,她才缓过神来。她问那大汉:“你可知……”大汉打断她,说道:“你以为我们大力士派都是莽夫吗,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别什么你可知你可知的。”
道姑:“行……”
听说道姑想进凌王府,那大汉一跺脚,聪明的点子张口就来:“凌王这人,这个月又纳了一个福晋,这已经是他今年纳的第三个福晋了。他既然纳了福晋,就必须得多招佣人,而且服侍福晋的,也不大可能是男佣人,你只要……”
道姑:“行……”
于是,凌王府多了一个名叫道姑的女佣人,她有点憨,但是看上去总归还是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