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凌王幼时在边疆生活,所以府内女佣总是面戴一层半透明的紫纱,道姑也不例外的戴上了这玩意,只是这紫纱的香味老引得她打喷嚏。道姑负责打扫西大院,一天夜里,她正在低头扫地,被这紫纱熏了一下,抬头连打三个喷嚏。结果就看到眼前不过百米处竟有鬼鬼祟祟的黑衣女人。
那黑衣女人与道姑四目对视,道姑看到了她手上所戴的手镯—那不就是日天澜银镯吗……同时,黑衣女人也端详着道姑,片刻之后,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快步冲向道姑,把刀抵在道姑脖子上,道:“你也是‘凌王的女人’?好好好,看你脖子上那胎记,模仿的倒是比老娘更逼真一些。”说罢,黑衣女人划破了道姑的裤腿,看到她大腿靠近膝盖处有一颗痣后,喃喃道:“这不可能。”然后,黑衣女人直接撕下了道姑的紫砂,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道:“小姐,你可算回来了。”
这番操作过于离谱,道姑直接懵了,她缓了一会儿,问道:“我是你小姐?那凌王跟我们是什么关系?究竟有几个凌王?他们又到底有多少女人……”
黑衣女人叹了一声气,道:“小姐,你不认识我了?也罢,我叫卿尘,曾是你的侍女。至于凌王,你既然忘了,就别想起来了,你只要知道他就是个负心汉就可以了。明天,我带你离开这里,其他的事,以后细说。”
“不行”,道姑回答说,“等后天再走吧,后天是第七天,发工钱。”
什么鬼?卿尘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女人,她知道,这女人就是自己的小姐,但是十年过去,她变了,变成了一个憨子……这个憨子偏偏这时候在意起自己的工钱来……不过这也让卿尘突然想起自己来这的目的:查一查另一个“凌王的女人”。
道姑失踪几年后,有人以“凌王的女人”身份四处为非作歹,于是,卿尘便也自称“凌王的女人”四处行侠仗义,于是江湖上便有了“凌王的女人”这么个神秘莫测,亦正亦邪的形象。只不过,另一个“凌王的女人”之前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京城活动,只是近来京城竟然也传出她的消息,卿尘这才怀疑她跟凌王或许真的存在某种联系。
想到这,卿尘回答道姑,说:“好的小姐,我此来也有些事未办完,后天我带你离开。”
“后天”这个东西,那是说来就来,但道姑的工资却没有如期到来,管家说:“工钱嘛,拖三天发,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凌王府最近办婚事比较多,透支了。”
按照约定,今晚午夜,卿尘应当于西城门处和道姑汇合。所以,没有等到深夜,她就开始行动了。前两晚上,卿尘都没有摸清凌王书房的位置,今晚,她终于溜进了凌王书房。不巧,她刚欲翻看凌王的信件,便看到一个书童走入了凌王的书房。书童问:“谁在里面?”卿尘道:“啊,奴家是来给凌王取信纸的。”书童:“那我是来干嘛的?”
随着一声“抓贼啊”,凌王府全府上下的武林高手都行动了起来,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那个蒙面黑衣女人。卿尘自然是一边逃窜,一边苦笑道:“靠,老娘演技这么好都能被识破……”
武林高手忙着追人,府里的下人却大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看起了戏。此时府里最慌张的却不是卿尘,而是那个老墨。
老墨听周围人都在谈论府里混进奸细的事,心里一惊:“难不成我被发现了?”皇上在皇子身边安排眼线,本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甚至说,是一种传统。这就像是平常人家的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没什么不合理的。老墨在先皇驾崩之前便是先皇安排在当今圣上身边的眼线,如今又成了当今圣上在凌王身边安排的眼线。
下人们谈论变得逐渐离谱,什么“奸细就在身边”,“最老实的那个没准就是最奸的那个”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老墨“卧槽”了一声,直接跑出府,驾马往皇宫去了。
凌王府乱了,道姑也没闲着,她越想越气,她从厨房里借了把菜刀,厨师长忙着跟人辩论谁是奸细,根本就没有管她。她拿起菜刀,直接冲进凌王的寝室,大喊:“还我工钱。”
此时,凌王寝室内站满了护卫,卿尘被捆绑住了手脚,躺在地板上。见到道姑进来,大喊:“小姐,快跑……”当她喊出这句话来,瞬间后悔了,这不就等于是告诉凌王自己有同党了吗?她真想抽自己一巴掌。见到卿尘被绑住,道姑拿起菜刀对着喊道:“死凌王,你扣我工钱,还绑我朋友,你什么意思啊。”
凌王直接懵了,心想:“不是你们这些做奸细的这么嚣张吗……”不过他并未生气,而是看了一眼拿着菜刀的道姑,又看了一眼地上的卿尘,道:“你们可知你们混进王府,已是死罪,不过嘛,如果你们肯做本王的福晋,那不仅可以免于死罪,工钱什么的也都好说……”
凌王说着,笑了起来,但是立马就有一个布鞋飞过来,砸在他的面门上。一个身穿龙袍的人走了进来,老墨在他身边站着。此刻全部的侍卫都已经跪了下来,凌王也赶紧跪下,道:“儿臣不知父皇驾到,有失远迎,还……”
那身穿龙袍之人,就是当今的皇帝,昊帝。
凌王还没说完,昊帝飞身上去捡起布鞋继续抽他的大嘴巴子,道:“你汤姆才十六岁,就整天纳妾,你知道你眼前这个手持菜刀的女人是谁吗,你汤姆就纳妾。”凌王:“儿臣不知。”昊帝道:“那汤姆是你母后。”凌王:“可儿臣的母后不是早就……”昊帝:“那是你生母,这是朕的皇后,你的嫡母皇后。”
道姑:尊嘟假嘟?
凌王更懵了,他从没听说过父皇立过皇后。
昊帝看着眼前的道姑,眼里充满了愧疚,心中更是充满了怒火,他咬牙切齿地说:“来人,把这逆子给我拖出去砍了。”
道姑:尊嘟假嘟?不至于为了我砍皇子吧……
此刻,所有的下人都跪下了,他们在替凌王求情,道姑也跪,她也要替凌王求情。道姑膝盖还没着地,就被昊帝扶了起来。昊帝搂着她,她在昊帝怀中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这感觉她似曾相识,当年十五六岁的杨大壮就喜欢扑入她的怀中,当时便是这种感觉,只不过杨大壮是她的弟弟,而此刻搂住她的人更像是一位兄长。
此刻昊帝有所冷静,他强压怒火,道:“罢了,凌王罪不至死,于凌王府禁足十二个月吧。”道姑此刻已经从昊帝怀中挣脱了出来,她看着皇上,似有话说。
皇上:“爱妃可还满意?”
道姑:“那个,我…啊不,本妃,有个不情之请。”
皇上:“爱妃但说无妨。”
道姑:“我想让凌王在我宫中禁足。”
现在轮到皇上尊嘟假嘟了,见自己的爱妃这么说,昊帝道:“爱妃好兴致,爱妃高兴就好……”如果此刻昊帝还看不出来眼前这个自己曾经的皇后已经失忆或者疯了,那他就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白上了这么多年的朝,白处理了这么多年的家国大事。
昊帝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老墨心领神会,宣布道:“皇上口谕,众人解散,即日起凌王入皇后宫中禁足十二个月。”然后府内众人散去。老墨等随从也奉命在王府门前等候,只有昊帝,支开了所有人后,独自前往了凌王的信房。他翻开那些信,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世家或朝中重臣的千金给凌王的回信,还有几封笔墨未干的情书,他苦笑道:“这小子,朕是教过你,身在帝王家,婚姻总得带点政治属性。朕说的虽是真理,你也没必要执行的那么彻底吧……”
第二天,卿尘在皇后寝宫的偏房醒来,她躺在床上,衣服还是穿着的,只是鞋子已经被脱掉了。凌王就坐在她床边的小板凳上。见她醒来,凌王表情显得比较温柔,道:“姑娘醒了,昨日是本王手下的人下手太重,姑娘功力耗尽昏了过去,还一直嘟囔着一些梦话。不过嘛,问题不大,本王让下人请了最好的太医给姑娘调理。”
卿尘:尊嘟假嘟?
她隐约记得,昨日她与道姑一同回宫,回宫路上,她一直搀扶着道姑。
或许道姑并不需要搀扶的,只不过卿尘搀扶着她,她就觉得自己很虚弱了,越是这样,卿尘就越是能察觉到道姑的“虚弱”,就越使劲扶她,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卿尘直接把道姑抱了起来,边走边说:“小姐这些年真是受苦了,都怪那个死男人,无情无义的死男人。”
难道那的确是一场梦?
卿尘问凌王说:“那你说,我说了什么梦话。”
凌王回答道:“那自然是讲这两年你如何冒充本王的女人,以及你对本王的爱慕之情咯。”
卿尘脸一红,道:“给你美的,要不是为了我家小姐,我才不自称什么‘凌王的女人呢’。”说着,就要冲出门去。
“你去哪?”凌王赶忙拦下她并问道。她一把推开凌王,说:“我本来就是我家小姐的仆人,自然是回去找她。”凌王又拦在她身前,道:“让你寸步不离服侍本王,是父皇的意思。”卿尘道:“我看你跟你父皇是一样的货色,你放开我,我要去告诉小姐,你父皇当年究竟是如何辜负她的。”说着,一掌拍倒了凌王。
这一掌下去,凌王当场口吐鲜血。卿尘赶忙扶起他,道:“你没事吧。”凌王笑了笑,道:“姑娘好掌法。”卿尘:“你汤姆觉得自己很幽默吗?”卿尘没想到,这凌王长相英俊,气质上更像是一武林高手,武力值却这么低,连她一成功力的一掌都接不住。她赶紧把凌王扶到床上坐下,运功给他疗伤。凌王虽然面色难看,但还是将快要吐出来的鲜血咽下去,道:“姑娘,听本王一句劝,别去棒打鸳鸯了,你不觉得你家小姐跟父皇是天作之合吗?”卿尘道:“胡说,我家小姐,当年就是在这宫中受尽羞辱,才离开了宫,要不是你父皇派人追杀,她也不会落得一个重伤失忆,武功全失的下场。”凌王道:“那你告诉你家小姐,又能如何呢?”卿尘道:“自然是要说服她跟我一起离开这里。”凌王又道:“你且想一下,若我父皇真对母后有杀心,又怎会以皇后之礼讲她迎回。当年追杀你们的人,会不会是假冒父皇所派?再说,若父皇对你们真有杀心,母后现在功力全失,此时出宫,又怎能逃过父皇的追杀?”卿尘沉默了,她觉得凌王说的有道理,甚至有点因此怀疑自己的智商……卿尘思索凌王的话有些入神,一时间竟然乱了真气,凌王吐出一口鲜血,倒在了卿尘怀里。
凌王并无大碍。这两天,卿尘寸步不离地照顾凌王,道姑却在寸步不离的陪伴一条狗。
那是条老狗,名叫文文。道姑走后,这皇后的寝宫仍然有人打扫,却没有嫔妃再住进来。文文似乎成了宫里的主人。道姑刚回宫,它就叫了起来,当时服侍那条狗的宫女都懵了,因为文文已经有几年没有叫了。文文扑入道姑的怀中,闭上了眼睛,它的表情像是微笑,它就保持这个表情,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而道姑这两天就像魔怔了似的,一直守着文文,别的事什么都不想干,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
直到两天后,文文没了呼吸,昊帝亲自派人将它葬在它曾经的主人墓旁。
文文死后,道姑才发现宫里的日子是那么无趣,不过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些事干。
凌王被禁足在皇后寝宫的一个偏房,他虽被禁足,但却并未荒废学业。每日,皇后宫中都不定时响起到凌王朗朗的读书声。而道姑在黄叶子村那十年,没少听杨大壮讲书,无论是四书五经,亦或是其他诸子百家的书,甚至一些医书,她都有所涉猎。再加之她如今是凌王的母后,见凌王刻苦攻读,她自然想指点一番。
那日凌王在屋内背书、写字,卿尘在旁负责研磨。凌王学的入神,竟未察觉到道姑已然出现在他身后,而最先发觉道姑到来的卿尘也被示意不要声张。直到凌王背得喉咙冒烟,起身欲唤下人倒水时才发现道姑,他这才急忙行礼给母后请安。道姑见过杨大壮背书,凌王背的却远比杨大壮熟练,不过很多比杨大壮背书熟的书生却在乡试中没有杨大壮考的好。只是她看到凌王所学,并不是那些决心考取功名之人所背的四书五经。凌王解释道,父皇让自己不要读那些“治士之书”,而是读道德经和一些世代墨家巨子的著作,随即给道姑背了一段《小孔成像》,道姑问他此段《小孔成像》揭示了什么道理时,他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道姑看了看凌王手上那本被翻了无数遍,十分破旧的《道德经》,摸了摸凌王的头,教导道:“母后跟你说,你呢,很努力,但是吧,做事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用心,不用心的努力,只能算是劳心费力。你以后定要多去皇宫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民间疾苦,用心体会书中的道理。”
多年后,已然登上帝位的凌王时常对着一本十分破旧的《道德经》发呆,那本书虽然破旧,但自从当年被那个连衣服都不会织的母后精心缝补过之后就没再散架过,他盯着那本道德发呆时,常不自觉喃喃道:“世家大族的利益和民心 ,若要权衡,难呐。母后,儿臣该如何是好……”
除了指点凌王读书,道姑整的活还有:假扮宫女跟宫里的太监宫女闲聊,偷偷去御膳房吃地瓜。
这可就苦了那位矮公公,这几日他烤好的地瓜,总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而又查不到小偷是谁。直到那天,他蹲守了八个时辰才发现那小偷竟是皇后。他当时害怕极了:自己就是想抓个小偷,结果就冲撞了皇后娘娘,要是他知道她是皇后,也不至于拿擀面杖照着她的腰部靠下的部位抽那么一下。这皇后穿的明明就是普通的宫女装,认不出来,根本认不出来!
道姑并未怪罪于他,反而是与他闲聊了起来,就像自己与其他宫女太监闲聊那般。
不聊不知道,矮公公名叫铁矮,竟是黄叶子村的人!怪不得那地瓜,总能让道姑吃出家乡的味道。两人聊了许久,主要是聊黄叶子村的各种事。其实,也没多少事,小村子嘛,大事没有,小事也没什么好说的:随便说个人,知道的都能把他祖宗十八代说个明白。
矮公公一直是跪着的,道姑叫他起来他也不肯起。道姑觉得无趣,她讨厌别人跪着跟她说话,便要走,却被铁矮叫住:“娘娘且慢。”
道姑:“公公还有什么事吗?”
矮公公:“那个,请娘娘以后不要再来偷吃了,您想吃什么奴才每天派人给您送过去便是。”
道姑:“行。那我走了”
铁矮:“慢!”
道姑:“公公还有什么事吗?”
铁矮:“您当真不记得我?”
道姑:“我是真失忆了。”
铁矮:“娘娘,我身为奴才,有些话本是不该说的,但你师父于我有恩,所以有些事我不得不告诉你:1.小心解妃,小心解家所有人;2.你师父是广寒宫宫主,峨眉派是广寒宫的唯一附属宗门,已故的太后也与广寒宫有一段渊源,近年来广寒宫没落,太后为帮忙重振广寒宫,寻得一个千年前广寒宫成仙之人用自身道基所炼化的神兵赠予你,那便是日天澜银镯,或许那日天澜银既是神兵又是不详之物,它易主的第二天太后便无疾而终,第二年广寒宫发生了叛乱,叛乱后幸存的弟子并入了峨嵋派;3.日天澜银镯可记录主人遗忘的功法,口诀是‘哈益戮’;4.依老奴看,皇上应该是真心爱你,但他初登基时虽是皇上,却敌不过朝中两个只手遮天的大族:解家和李家,他有负于你,恐怕也是迫不得已;5.世人只知当今皇帝登基前是‘昊王’,却不知他在很小的时候便被封为‘凌王’。先皇后来觉得此封号含‘凌驾’之意,显得过于骄傲,且不够正派,才改封了‘昊王’,因此‘凌王’之称,鲜有人知。”
道姑“嗯”了一声,这信息量对她来说有点大。见铁矮不再说话,她走了,铁矮跪送她离开后,才站起身来,喃喃道:“十多年前,奴才还曾打趣说,有机会请娘娘去奴才那黄叶子村吃烤地瓜,没想到,没想到啊……”
依照惯例,每月十三号,宫中所有的嫔妃都要前往皇后宫中请安。十三号来的很快,这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道姑听到了很多:
莞贵人觉得元贵人的封号更得皇上宠爱,便吃了醋;宫里闲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三阿哥说了句“希望父慈子孝”,这句话传着传着变成了“三阿哥觉得他父皇不慈,所以他才不够孝顺”;曹嫔暗讽端妃家境贫寒,但她不知道端妃又是皇上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结果端妃在皇上面前告状说曹嫔羞辱她,同时也是影射皇上;所谓母凭子贵,熹妃家的七阿哥在皇子特训班得了第一,她就飘了,见人就自称“全班第一的母亲”,因此“荣获”外号“全答应”,她气的到处找那个给她起外号的人,结果发现那个外号竟然是自己的另一个阿哥—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八阿哥给她起的,她找了八阿哥身边的一个宫女顶罪,那宫女竟是皇上安排在八阿哥身边的眼线……
道姑听宫里老人说:“太后娘娘曾言,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却只有一个,她们再怎么斗,皇上始终不能变成三千个皇上。既然没有三千个皇上,那一个合格的皇后自然也不应该允许嫔妃们有三千种歪心思。要是太后还健在,那我等宫女也不至于承受着宫内嫔妃争宠宫斗之苦。”
皇后的职责大概就是整顿后宫吧……整顿后宫,就在今日!
宫里的嫔妃,除了解妃迟到外,都来的格外早。道姑来的最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行礼”:宣布嫔妃之间见面无论等级高低,一律只问好,不行礼。她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斥责宫斗。
解妃来的很晚,她一向故意迟到。她进来时,道姑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只见她咳嗽一声,打断了道姑。
“没人对本宫行礼吗?”她问道,无论是声音还是面貌都在无形中书写着四个字:“嚣张跋扈”。她看向一旁的岳嫔,说道:“别人不跪,你也不跪?既然你也不跪,那就怪不得本宫的一丈红了。”解妃说完,两个宫女就往岳嫔身边走去,吓得她赶紧跪倒在地下喊着饶命。
岳嫔的“岳”并不是姓氏,而是封号。宫中人人皆知,当年嘉官一战,大魏两大战神:果亲王和岳帅陨落。次年,昊王登基,立岳帅之女,也就是如今的道姑为皇后,立解其娼大将军之妹为解妃。道姑自然也已知晓此事,她还知道,自己失踪后,皇上纳了一个与自己长相颇为相似的甄姓美人为嫔,封号便是道姑的姓氏,那正是这位岳嫔。显然,岳嫔早已成为了解妃立威和出气的工具。
岳嫔刚跪下,道姑便把她拉了起来,对解妃道:“本宫已经下旨,此后宫中禁止宫斗,同时废除这些俗礼,解妃莫非是要与本宫作对咯?”解妃的官话勉强算得上标准,但是其音色却十分令人恶心,因此道姑对她说话的时候,声音也不自觉显得十分严肃。
见状,解妃冷哼一声,对道姑道:“岳姐姐怕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吧。哦,看来岳姐姐是真忘了,忘记当年你是怎么被我百般折辱的了。”她又对下人道:“来人,拿下皇后,跟岳嫔一样,赏一丈红!”
此时解妃身边不知道何时蹦出来两位持刀的侍卫,他们冲向前去便要擒拿道姑。结果随着一声巨响,一股强大的力量从道姑身上迸发出来,那两个侍卫直接寄了,而周围其他人,却毫发未伤。
这招,便是隔山打牛的最高境界,大象无形。此时,正在巡视御膳房的矮公公也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力量,喃喃道:“那个女人又回来了……”
解妃:“说好的功力全失呢……”
这场闹剧以解妃被打一丈红收尾。道姑并不知道一丈红是什么东西,她罚解妃一丈红,是因为她只知道这一种刑罚……结果,解妃的双腿被打残了。道姑知道后甚至还有些后悔:她要是早知道一丈红会致残,那肯定会换一种惩罚。
解妃被打残后,便一直在宫中不肯见人,道姑派卿尘带金疮药去探望过两次,都被拒绝了。直到那天晚上,皇上到来。
“皇上……您可要为我做主啊,那贱人,当年她就敢打臣妾,如今她直接赏了臣妾一丈红。”解妃见到皇上后,委屈地说道。她现在无法起床,只能趴着,因此也顾不上什么礼数。
“当年你就敢诬陷皇后,如今新账旧账一起算了,赏你一丈红,不冤。”昊帝冷漠地说。
“可你当年不是说……”解妃不解地问。
当年,解妃的下人对道姑百般折辱,为了昊帝,她都一一忍了下来。她甚至一度以为,解家虽然嚣张跋扈,但那个表面对自己恭恭敬敬的解妃还是通情达理的。甚至,那天她看到解妃躺在路中间,还上去扶她。结果,道姑被污蔑“打了解妃”。当时只有卿尘跟道姑走在一起,见到此事的人大多是解妃的人。事情传到昊帝那里,昊帝也只是说:“如果不是皇后把解妃打倒在地,那她为何要扶呢?”昊帝下旨,令皇后亲往解妃宫中道歉。道姑去了,她孤身前去,只为鞠躬向一个妃子道歉。解妃却不依不饶地让她跪下。道姑并不肯照做,但解妃宫中似有一种诡异药气弥漫,这使得道姑在此内里尽失,只两个宫女便按着她跪了下去。那晚,一群下人当着解妃的面出言羞辱道姑,甚至扇她的耳光。第二日,道姑便起身离开了皇宫。
昊帝道:“朕早知道那是污蔑,只是因为你们解家当年权势滔天,朕才忍了下来。”
解妃还是一副不死心的样子,表情扭曲着道:“不可能,你怎么可能知道,你骗臣妾。”
昊帝道:“可笑,十年了,你竟未发现,宫里你最亲近之人,是朕的人。”
解妃看了眼身边的宫女,眼睛里充满怨恨。此刻,解妃身边只有一位宫女,解妃看向的地方,也没有太监或是别的什么人。觉察到解妃目光后,那宫女似乎不愿与她对视,把目光撇向一边。
昊帝继续道:“朕还知道,当年嘉官一战,先皇派遣的十万援军未能及时赶到,以至于岳帅和果亲王的三万先锋军全军覆没,正是你哥哥的手笔。”
解妃努力挤出笑容,道:“那明明是李世子的失误,是他,口齿不清,带错了路,跟臣妾一家有何干系。”
昊帝道:“朕岂是傻子?且不说你们兄妹那官话说的有多糟糕,那解其娼让李世子引路,分明是早就知道大军会迷路,想让李世子顶罪罢了,这样朝中唯一对解家还有威胁的李家也被治罪,你们解家便可独霸朝廷。”
见解妃还是不相信,皇上将一封秘信扔给她。
这是一封解家谋士写给解其娼的信,信里所写谋略,与当年嘉官之战的情况竟基本吻合。
当年先皇病危,大魏境内天灾不断,边陲战事告急。嘉官一战,先皇遣岳帅和果亲王率三万轻骑先行,征西大将军解其娼则领重骑和步兵十万增援。然而,因为援军迟迟未到,岳帅和果亲王苦战,三万大魏将士战死,嘉官失守。先皇闻讯口吐数升鲜血而殂。后来昊王登基,又率五万兵与解将军汇合,这才夺回嘉官,寻回了岳帅夫妇和果亲王尸首。然而此后朝中将才帅才凋敝,解其娼被封为护国大将军。这才使得解家在当时朝中一手遮天。至于解其娼的失职,他把责任全部推倒了李世子身上,说李世子口齿不清,官话不标准,带错了路
解妃一遍遍的读着那封信,似乎并不相信那是真的。而不知不觉间,道姑已经站在了她身边。解妃看见道姑后,突然狂笑了起来,对着道姑说:“活该你们岳家满门死在嘉关那不毛之地,你们不过是一群没脑子的废物罢了。本宫只恨当年所派人手不够,没能把你杀死。可笑,你们岳家满门忠烈,你这岳家唯一的女儿却被本宫玩弄于股掌之间,受尽折辱,在外漂泊十余年。”她的表情越来越扭曲,她的腿已经残了,但还是奋力地爬向道姑,想用牙齿咬她。
见状,解妃身边的宫女立马上前制住了她,在昊帝“掌嘴”的命令下,上前给了她两个大比兜。在宫女的擒拿下,解妃呈现出跪姿,被迫对着道姑磕了十几个响头,才被抓着头发抬起头来,目视着道姑。
“岳儿,这女人,你打算如何处置她?”昊帝问道。
道姑并没理会皇上,而是眼睛死死盯着解妃。解妃又一阵一阵地笑了起来,然后逐渐停止笑容,表情渐渐狰狞,却好似还带一点点笑意,说道:“岳姐姐,有种你就杀了我,不然你迟早有一天死在我手里。”
道姑冷冷地说:“我倒是希望你活着,只要活着,你就可以跪在冷宫之中,亲眼看着解家失去权势,看着当年你羞辱过的妃嫔是如何骑在你的头上。”说完,她便不再理会解妃,向寝宫外走了出去,皇上也赶忙追了过去,此刻的皇上竟然显得像是这个女人的随从。
刚走出解妃寝宫,皇上便把道姑抱了起来。一路上,无论道姑怎样捶打皇上,他都不松手,即使道姑逆向施展轻功增大体重,压的他差点喷出鲜血,他仍然死死的抱着她。直到他把她抱回寝宫,放到床上。
道姑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的眼睛,问道:“我当年是什么时候爱上你的?”
昊帝不假思索地说道:“大概就是我当年亲征嘉官,寻回岳帅尸骨之后吧。”
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过无数次了。他与道姑,本来是青梅竹马,两人也曾以兄妹相称,他对她表白过心意,但她并没有接受,直到嘉官之战后,两人再见,她才接受了他。
道姑的眼睛仍然看着他,突然道:“就算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当什么凌王的女人。”
昊帝回答道:“就算我不做凌王我也要做你的男人。”他笑了,笑着道:“原来你还记得。”
道姑眼里似有泪水,她从他怀里挣脱出来,喃喃道:“你为什么让我想起来……”
次日一早,便有人来报,解妃已于宫中自尽。此时昊帝已在寝宫门外守了一宿,听到此消息,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
这天,昊帝没有上朝,他带着道姑去了京城郊区一片常年鸟语花香的墓地。那墓地葬着很多人,其中有战功赫赫的将军,也有当年为寻回那个离家出走的皇后而死的亲信。果亲王和岳帅夫妇也葬于此。
岳帅夫妇的墓旁,还有一个墓,那墓上写着“主人岳氏之犬文文”。当年道姑离开皇宫时,卿尘正替她整顿广寒宫旧部,她是孤身一人走的,只带走了一马,一剑,和文文。她刚被围攻于螳螂河畔时,便让文文逃跑,文文却不听她的,而是死死盯着那些蒙面黑衣杀手,直到道姑为了保护它中了一刀,文文才像懂了人事一般明白自己已是主人的累赘。它奔跑极快,有个轻功上佳的杀手追了它一路,却仍没能在文文赶回宫之前杀死它。后来,文文几乎找遍了整条螳螂河,走遍了整个琅琊县城,却没有寻到自己的小主人。直到它老得走不动了,只好安静地趴在宫中,等待着小主人某一天回来。
昊帝同道姑一起给岳帅夫妇下跪,他跪的不是自己的臣子,而是自己战死沙场的岳父,更是无数为了大魏战死的英灵。太监宫女们呈上祭品,按照仪式完成了祭祀。昊帝对着岳帅夫妇的墓发誓。他发誓,要让道姑一生幸福快乐;他发誓,要让解其娼付出代价,还大魏的朝政一个青天白日。而道姑只是跪着,并没有说什么话,她怕一说话就会哭出来,让爹娘看到她流泪的样子。现在他们还能对岳帅说什么呢,除了大魏的繁荣昌盛,和女儿的幸福快乐,他们还希望看到些什么呢?
似乎尘埃落定,但实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祭奠完岳帅夫妇,昊帝和道姑回宫的路上,又出事了。在马车里,道姑突然口吐鲜血,晕倒在了昊帝怀中。
那几天,昊帝发了疯一般,他寸步不离守在道姑身旁,他还请了全天下最好的郎中,但这些都无济于事,甚至若不是道姑体内磅礴的真气支撑,她便会立刻香消玉殒。直到矮公公带来了一个自称神医的“皮道士”。
见到那道士气质如此仙风道骨,又是矮公公引荐之人,昊帝如同看到了救星,道:“神医若能救朕的皇后,珍宝、美女、地位任君挑选。”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皇帝,差点就跪下了。
皮道士将手中那株仙草展示出来,道:“此仙草可治世间一切瘟疫,但皇后娘娘所中之毒,乃是千年前的邪毒仙解连伟所炼的万仙阎罗散,非只此仙草可救。”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若要解此毒,还需两物。一物,海王之光阴;一物,阳逆转诀大成之人的心头血。”
昊帝道:“可朕听闻,自广寒宫老宫主死后,这阴阳逆转诀,已失传于江湖。”矮公公回道:“回禀皇上,这阴阳逆转诀,虽失传于江湖,但却并未失传于世间,奴才近日以练就此诀至大成,愿为陛下鲜血。”说罢,矮公公便运气了真气,一股万物复苏的意境笼罩了整个皇宫,矮公公的头发由白变黑,甚至就连胡须也长了出来,片刻后,一股金黄色的血液从他心头涌出,飞到了道姑嘴中。同时,皮道士把仙草给道姑服下,然后施法催动道姑手上所戴日天澜银镯发出海王之光。
施法结束后,道姑的身体生机焕发。皮道士说,她醒来只是时间问题。
皇上想封皮道士为国公,赏黄金万两,被皮道士婉拒了。他说:“贫道对钱财和爵位不感兴趣,这黄金皇上还是留给天下灾民和前线将士吧。不过贫道此次前来,除救人外,还因一件大事:近日武林中,有修为极高者,欲凌驾于王法之上,而行于天道之外。制裁此等人,本就是所有修道之人的职责。而贫道所求,也不过三件事:一个职位,一个身份,一个承诺。”所谓职位,便是掌查案之职的御史长一职,而身份,则是一个富家公子。这些都非难事,昊帝自然是答应的,只有那承诺略显匪夷所思:若今日在场之人来日有犯欺君之罪者,罪不可祸及其家人。这承诺,皮道士只道是卦象所示,自己也不解其意,昊帝最终也答应了下来。
皮道士,从此成了皮公子。昊帝下旨,把城北最大的豪宅赐给皮公子。皮公子最后嘱咐一句:“还请陛下莫要让皇后娘娘知道我来过,以免再沾染因果,这是为娘娘好。”然后随矮公公去城北签地契了。
路上,矮公公问他:“一段情丝,一份道心,隔绝仙途,永入红尘。救她,你觉得值吗?”皮公子只是笑笑,并没说什么。直到矮公公离开后,他才望着他离开的方向,看着西下的斜阳,喃喃道:“我曾经亲眼看着两个重要的女人在我面前死去,不想再有第三个了。”
与此同时,嘉关,一个老将军正带着十几个士卒巡查,这是解其娼多年养成的习惯,从他还是征西大将军开始便是如此。
十年前,解其娼不是没想过取代昊帝自己做皇帝,但昊帝并不是省油的灯,他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他虽还是护国大将军,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早已没了往日的滔天权势,只不过他从未甘心,仍然倔强地在朝中发展势力。他知道,自己死在昊帝手里,是迟早的事情。
前几日,妹妹的死讯传入了他的帐中,他却丝毫没有为妹妹报仇的想法,只是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一些。昨日深夜,他收到了解家人的飞鸽传书,说是已经毒死了皇后,为解妃报了仇,对于这种先斩后奏的信,他也没有心思回信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把那封大逆不道的信烧掉—这两天解家人的飞鸽传书不下百封,每封都是大逆不道的,他不可能日日守在篝火旁烧信。
今日一早,解其娼把一个年轻的将军叫到跟前,让他背诵《兵法七十二卷》,他一旦背错,解其娼就拿剑鞘抽他。岳帅还是征西大将军时,就是样提拔解其娼的,后来,解其娼成了征西大将军,再后来……
夕阳西下,解其娼在军营完巡视完一圈后,天色已黑,他正欲返回时,却发现,周围的士卒都已倒地不起。
解其娼环顾四周,并未发现有人,于是他大声道:“老夫这条命,你想要,就拿去吧。只是,你得让老夫死个明白!”说罢,一个黑衣女子出现在他眼前。那女子显然没有听懂解其娼的话,她问道:“姓解的,你刚才说了个啥?”解其娼便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两边,但是那女子似乎仍未听清楚。她说:“活该你当年迷路,你这官话水平,哪个引路人能跟你正常交流?如此‘呕哑嘲哳难为听’,怪不得你们解家两兄妹说话被江湖中人称为‘啊语言’。”解其娼被戳中了痛处,但他随即便看出了那黑衣女人衣服上的玄机,嘲讽道:“你这女娃娃,轻易不敢穿这身衣服出手吧?丢不丢人啊?你这衣服上画的是李家的玄天宝箓,此符需得亲自画于衣服上才有用,但是你这字写的,连笔不说,错字别字一大堆。像你这种字都写不明白的女人,好一点的男人你配不上他,坏一点的男人你又看不上他,怪不得你找不到男人,只能当个女刺客。”这次,他说的话被黑衣女人听懂了。他的话虽然是胡言乱语,但似乎也在巧合间戳中了那黑衣女人的痛处。只见黑衣女人张开双臂,她身后黑气乍现,似有无数冤魂,这些黑气形成一个手掌,向解其娼抓去。解其娼冷哼一声,他掌中化出一把光剑,这正是解家的五音不全剑,向那掌砍了过去。解家的五音不全剑在江湖上有“亡灵克星”之称,解其娼自得到他父亲真传后,便再没怕过任何邪功。然而随着一声巨响,那剑直接碎成了光粉,他口吐鲜血,紧接着被握在了黑衣女人幻化的掌中。黑衣女人走上前去,用中指抬起他的下巴,挑衅般问道:“你刚才说啥?”解其娼口吐鲜血,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丢人。”黑衣女人笑道:“有什么丢人的,反正笑话过我的人都死了。”见解其娼似乎还有话要说,黑衣女人稍微松了一点力。解其娼道:“让我死个明白。”黑衣女人道:“你们解家,今天敢对皇后动手,明天是不是就敢对凌王和皇帝下手了?”解其娼并未回答她,只是问道:“你是皇上的人?不,你是……”黑衣女人道:“我是皇上他爹,是你爷爷。”解其娼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没有死在皇帝手里,而是死在了一个的武林人士手中。突然,他笑了起来。他一想到自己和眼前这个女人,一个五音不全甚至官话都说不明白,一个写字连笔而且动不动错别字一大堆,就想笑;他一想到自己这荒唐的一生,也想笑。他这一生,身居高位,却既没有隐退,也没有造反,更没有为国战死沙场,而是选择了这种最窝囊的安乐死,或许他早就知道自己最终斗不过昊帝,但仍然倔强地在朝中经营们解家的势力,以至于如今这个地步。如今,不只是他,恐怕整个解家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他笑声渐小,直到彻底没了声音,然后一团邪气从黑衣女人的手掌心窜出,射入他的体。握住他的黑气散去,他如行尸走肉般向账中走去,似乎已经没了生机。
西域,大辽与大魏的交界处,如往日般平静。皇城内,探子来报,解大将军死于疾病,军医描述,其死前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以至三日滴水未进而死,死前嘴里一直重复着五个字:“凌王的女人”。而昊帝却显得异常冷静,因为他早知道解其娼会死,甚至在探子来之前,昊帝培养的年轻将军已经接手了戍边部队的大小事宜。
只是解其娼不是死于昊帝派去的武林杀手。但是这样也好,他虽然作恶多端,但表面毕竟是有功之臣,病死虽然便宜他了,但从朝政的角度来讲归,终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几日,皇后寝宫有重兵把守,寝宫内,道姑的气色渐好,太医也认为她已有苏醒的迹象。昊帝已经派人查清了中毒之事,那毒果然就来源于食物,是祭祀时用的苹果。有人能在祭祀用的苹果上动手脚,本就是蹊跷事,不过更跷蹊的是,依照祭祀礼仪,那苹果昊帝也吃过,却毫发无伤。
负责查案的御史解释,祭祀所用的两个苹果里均有两种毒,且都是解家的祖传之毒。一种是早已失传于江湖的万仙阎罗散,另一种是合欢断肠香,而两苹果中两毒的比例不同,昊帝所食苹果,两毒相攻,毒性已抵消,而皇后所食苹果中,合欢断肠香被万仙阎罗散吞噬,毒性大增。
此事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扑朔迷离,仿佛纵如皇帝那般有通天手眼,也无法窥探其分毫。
道姑醒来前,皮公子求见过一次昊帝,当时他托太监去报,听到太监的声音,昊帝不自觉说了一声“传”。皮公子进来时,昊帝还在嘀咕着那五个字:“凌王的女人。”
“皇上,此案或有线索……”
听到皮公子的声音,昊帝才反应过来,嘴角向上扬了一下。这皮公子似乎是昊帝的解难星,总能在他愁苦不堪时为他排忧。
道姑醒来时,昊帝正守在她身边,卿尘听到消息,也飞速从凌王那边赶来,在旁边站着。昊帝笑着道:“岳儿,你醒了。”这是他这几个月第一次笑。道姑点了点头。昊帝看着道姑,一副有话要说却又语塞的样子,竟半晌都未说的出口,道姑却先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昊帝道:“是解家。”他顿了顿,又道:“解其娼已经死了。”
道姑点了点头,然后又说:“臣妾有一件事求皇上。”
昊帝道:“爱妃请讲。”
道姑道:“解其娼兄妹固然有罪,但请皇上不要因此降罪于解家其他人。”
昊帝点了几下头。
昊帝的确没有下旨诛杀解其娼九族。但她也永远不会知道,解家已然灭族,没有剩下一个活口。解其娼死后,昊帝便动用了朝廷在武林培养的势力诛杀解家有罪之人,而那些武林人士,早已对解家人看不惯了。解家这十多年的嚣张跋扈,朝廷和民间有目共睹,在江湖上,解家的名声也绝不会好到哪里去。
出门在外的解家人,一律被视为畏罪潜逃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死。
而解府内的人,八成也是有罪的,至于谁无罪,或是否罪该至死,也是及难分辨的。
于是,解府内的人,无论是否姓解,下场也只有一个。
死。
那个解其娼临死前夜叫到主帅营帐内教导的小将军,自裁在军中自己的营帐中。
死。
道姑没再说话了,昊帝也没再说话,卿尘仍然站在原处。他们就这样,一动也不动,直到晚上,道姑闭上了眼睛,她在昊帝怀里睡着了,她以前也经常睡在杨大壮怀里,她梦到了自己又回到黄叶子村。她再醒来时,照顾她的人已不再是昊帝,而是卿尘。
皇后的寝宫不似往日般热闹,守军已被撤走,昊帝忙于朝政也很少前来。凌王因为表现良好提前解除了禁足,卿尘白天基本都在凌王府中。
其实,卿尘几乎日日去凌王府代表皇后问安,这也是道姑的安排。她问过道姑,为什么总以各种理由让她去凌王府,道姑嫣然笑道:“你不是‘凌王的女人’吗,你去凌王府替本宫问候本宫的孩儿,难道不合适?”卿尘红着脸跑出了宫去。
道姑的寝宫本有很多宫女太监,但其中半数硬是被她支走了。宫里冷清归冷清,但是流言蜚语却不少。那天白天,卿尘并没有去凌王府中。道姑刚醒不久就听到宫里的吵闹声,她前去查看。在寝宫外的院子里,宫里几乎所有的下人围成一圈,一个宫女跪在地上,面对卿尘不停求饶,卿尘看到道姑前来,压抑着脸上怒色,但仍旧以一种烦躁的语气说:“这贱女人,在背后嚼舌根,跟别的宫里的太监说小姐的坏话。她说咱家小姐是个狠人,是个毒妇,还说什么‘当年她就跟太后斗的死去活来’‘恐怕只有当年的太后才能止住她’之类的话。”说着,就要去扇那个宫女大比兜。
道姑将其拦下,对那宫女道:“你可知本宫跟太后关系好得很?”那宫女不敢与道姑对视,只是点点头。道姑又道:“那你为何要造本宫的谣?”又对卿尘道:“罢了,反正以前的事反正我也忘了,不过身为皇后,不应动用私刑,不如把她交给皇上处置……”宫女吓得不停磕头,道:“娘娘,奴婢知错了,再也不敢了……”
道姑给了卿尘一个眼神,卿尘秒懂,于是道:“罢了!这次就饶了你,以后谁再造谣,就把她交给皇上。”周围所有人跪了下来,齐声附和道:“是。”那个宫女赶紧磕头谢罪,然后在卿尘一声“滚”的命令下,慌忙逃走。
道姑问卿尘道:“今日你怎么没去凌王府?”
卿尘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好。道姑拍了一下她,说:“有什么事不好开口?”
卿尘道:“小姐,你知道,我曾是峨嵋派圣女,如今峨嵋派遭遇不测,差点灭门,雨女真人也死了,我……”
道姑点了点头,手搭在她肩膀上,对她说:“记得去看看凌王。”
当日深夜,卿尘出现在凌王府中。凌王还在读书,他见到卿尘,笑着道:“今天怎么这么晚才过来。”卿尘也苦笑一声,说:“来看看你。”凌王道:“那些事,我都知道了,你去吧。”他刚说完,卿尘就消失了。他看不到卿尘,赶忙放下手中的书跑出屋去,大喊:“卿尘,本王等你。”
喊完之后,他杵在原地,不停嘀咕着:“等你做本王的女人。”
卿尘走后,宫女翠花便成了道姑的贴身宫女。皇宫之内,皇后寝宫之外的地方,关于道姑的流言蜚语依旧很多,宫里其他的娘娘对道姑这位皇后的态度,基本都是敬而远之,只有那位样貌与道姑神似的岳嫔,还时常来道姑宫中请安,直到那天,有位岳嫔宫中的宫女,领着昊帝和他的几个侍卫来到道姑宫中。宫女从天井的一块泥地挖出一个用纸抱着的毒药,她闻了闻那毒药,说:“就是这个味,这害死我家娘娘的毒,就算烧成灰,我也闻得出来。”
道姑已经懵了,她从没见过这些毒物。但那宫女一直哭,哭着说要给岳嫔讨个公道。昊帝的脸色很难看,他最终从嘴里挤出一句话:“朕一定查清楚此事。”那宫女哭的更大声了,她说:“皇上,这还用查吗?害死岳嫔的,就是皇后,就是她。”说罢,她一头撞在一旁的大树上,噶了。
在多年之后,一个被判重罪的臣子供认,当年给岳嫔下毒并栽赃给道姑的,是熹妃。有传言说,熹妃是跟人做了交易,对方答应销毁他所掌握的七阿哥和八阿哥的把柄,而这传言并未得到证实,七八阿哥也未被降罪。至于这把柄是什么,后来的说书界主流认为,是七八阿哥并非皇上亲生。总之,熹妃因此被赐死。给熹妃守孝的,只有八阿哥一人,包括七阿哥在内的其他人,都为了避嫌,跟这个罪妇划清了界限。
而当时,岳嫔被害这件事,是翠花主动站出来认罪才得以告终。在翠花认罪的当天,道姑拿着免死金牌保住了她的性命。但第二日,翠花便自裁,吊死在皇后宫中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嘴里含着一封信,信中写了自己是如何在皇后宫中□□,又如何定期给岳嫔下毒。
那块免死金牌又发挥了作用,翠花的家人没有受到牵连。翠花死后,她的尸身被沉到了皇城护城河底,道姑为她建了一个很小的衣冠冢,在宫中的日子里,道姑时常坐在翠花的衣冠冢前,喃喃道:“我真的是灾星吗?”
那黑衣女人与道姑四目对视,道姑看到了她手上所戴的手镯—那不就是日天澜银镯吗……同时,黑衣女人也端详着道姑,片刻之后,她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快步冲向道姑,把刀抵在道姑脖子上,道:“你也是‘凌王的女人’?好好好,看你脖子上那胎记,模仿的倒是比老娘更逼真一些。”说罢,黑衣女人划破了道姑的裤腿,看到她大腿靠近膝盖处有一颗痣后,喃喃道:“这不可能。”然后,黑衣女人直接撕下了道姑的紫砂,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道:“小姐,你可算回来了。”
这番操作过于离谱,道姑直接懵了,她缓了一会儿,问道:“我是你小姐?那凌王跟我们是什么关系?究竟有几个凌王?他们又到底有多少女人……”
黑衣女人叹了一声气,道:“小姐,你不认识我了?也罢,我叫卿尘,曾是你的侍女。至于凌王,你既然忘了,就别想起来了,你只要知道他就是个负心汉就可以了。明天,我带你离开这里,其他的事,以后细说。”
“不行”,道姑回答说,“等后天再走吧,后天是第七天,发工钱。”
什么鬼?卿尘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女人,她知道,这女人就是自己的小姐,但是十年过去,她变了,变成了一个憨子……这个憨子偏偏这时候在意起自己的工钱来……不过这也让卿尘突然想起自己来这的目的:查一查另一个“凌王的女人”。
道姑失踪几年后,有人以“凌王的女人”身份四处为非作歹,于是,卿尘便也自称“凌王的女人”四处行侠仗义,于是江湖上便有了“凌王的女人”这么个神秘莫测,亦正亦邪的形象。只不过,另一个“凌王的女人”之前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京城活动,只是近来京城竟然也传出她的消息,卿尘这才怀疑她跟凌王或许真的存在某种联系。
想到这,卿尘回答道姑,说:“好的小姐,我此来也有些事未办完,后天我带你离开。”
“后天”这个东西,那是说来就来,但道姑的工资却没有如期到来,管家说:“工钱嘛,拖三天发,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凌王府最近办婚事比较多,透支了。”
按照约定,今晚午夜,卿尘应当于西城门处和道姑汇合。所以,没有等到深夜,她就开始行动了。前两晚上,卿尘都没有摸清凌王书房的位置,今晚,她终于溜进了凌王书房。不巧,她刚欲翻看凌王的信件,便看到一个书童走入了凌王的书房。书童问:“谁在里面?”卿尘道:“啊,奴家是来给凌王取信纸的。”书童:“那我是来干嘛的?”
随着一声“抓贼啊”,凌王府全府上下的武林高手都行动了起来,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那个蒙面黑衣女人。卿尘自然是一边逃窜,一边苦笑道:“靠,老娘演技这么好都能被识破……”
武林高手忙着追人,府里的下人却大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看起了戏。此时府里最慌张的却不是卿尘,而是那个老墨。
老墨听周围人都在谈论府里混进奸细的事,心里一惊:“难不成我被发现了?”皇上在皇子身边安排眼线,本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甚至说,是一种传统。这就像是平常人家的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没什么不合理的。老墨在先皇驾崩之前便是先皇安排在当今圣上身边的眼线,如今又成了当今圣上在凌王身边安排的眼线。
下人们谈论变得逐渐离谱,什么“奸细就在身边”,“最老实的那个没准就是最奸的那个”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老墨“卧槽”了一声,直接跑出府,驾马往皇宫去了。
凌王府乱了,道姑也没闲着,她越想越气,她从厨房里借了把菜刀,厨师长忙着跟人辩论谁是奸细,根本就没有管她。她拿起菜刀,直接冲进凌王的寝室,大喊:“还我工钱。”
此时,凌王寝室内站满了护卫,卿尘被捆绑住了手脚,躺在地板上。见到道姑进来,大喊:“小姐,快跑……”当她喊出这句话来,瞬间后悔了,这不就等于是告诉凌王自己有同党了吗?她真想抽自己一巴掌。见到卿尘被绑住,道姑拿起菜刀对着喊道:“死凌王,你扣我工钱,还绑我朋友,你什么意思啊。”
凌王直接懵了,心想:“不是你们这些做奸细的这么嚣张吗……”不过他并未生气,而是看了一眼拿着菜刀的道姑,又看了一眼地上的卿尘,道:“你们可知你们混进王府,已是死罪,不过嘛,如果你们肯做本王的福晋,那不仅可以免于死罪,工钱什么的也都好说……”
凌王说着,笑了起来,但是立马就有一个布鞋飞过来,砸在他的面门上。一个身穿龙袍的人走了进来,老墨在他身边站着。此刻全部的侍卫都已经跪了下来,凌王也赶紧跪下,道:“儿臣不知父皇驾到,有失远迎,还……”
那身穿龙袍之人,就是当今的皇帝,昊帝。
凌王还没说完,昊帝飞身上去捡起布鞋继续抽他的大嘴巴子,道:“你汤姆才十六岁,就整天纳妾,你知道你眼前这个手持菜刀的女人是谁吗,你汤姆就纳妾。”凌王:“儿臣不知。”昊帝道:“那汤姆是你母后。”凌王:“可儿臣的母后不是早就……”昊帝:“那是你生母,这是朕的皇后,你的嫡母皇后。”
道姑:尊嘟假嘟?
凌王更懵了,他从没听说过父皇立过皇后。
昊帝看着眼前的道姑,眼里充满了愧疚,心中更是充满了怒火,他咬牙切齿地说:“来人,把这逆子给我拖出去砍了。”
道姑:尊嘟假嘟?不至于为了我砍皇子吧……
此刻,所有的下人都跪下了,他们在替凌王求情,道姑也跪,她也要替凌王求情。道姑膝盖还没着地,就被昊帝扶了起来。昊帝搂着她,她在昊帝怀中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这感觉她似曾相识,当年十五六岁的杨大壮就喜欢扑入她的怀中,当时便是这种感觉,只不过杨大壮是她的弟弟,而此刻搂住她的人更像是一位兄长。
此刻昊帝有所冷静,他强压怒火,道:“罢了,凌王罪不至死,于凌王府禁足十二个月吧。”道姑此刻已经从昊帝怀中挣脱了出来,她看着皇上,似有话说。
皇上:“爱妃可还满意?”
道姑:“那个,我…啊不,本妃,有个不情之请。”
皇上:“爱妃但说无妨。”
道姑:“我想让凌王在我宫中禁足。”
现在轮到皇上尊嘟假嘟了,见自己的爱妃这么说,昊帝道:“爱妃好兴致,爱妃高兴就好……”如果此刻昊帝还看不出来眼前这个自己曾经的皇后已经失忆或者疯了,那他就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白上了这么多年的朝,白处理了这么多年的家国大事。
昊帝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老墨心领神会,宣布道:“皇上口谕,众人解散,即日起凌王入皇后宫中禁足十二个月。”然后府内众人散去。老墨等随从也奉命在王府门前等候,只有昊帝,支开了所有人后,独自前往了凌王的信房。他翻开那些信,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世家或朝中重臣的千金给凌王的回信,还有几封笔墨未干的情书,他苦笑道:“这小子,朕是教过你,身在帝王家,婚姻总得带点政治属性。朕说的虽是真理,你也没必要执行的那么彻底吧……”
第二天,卿尘在皇后寝宫的偏房醒来,她躺在床上,衣服还是穿着的,只是鞋子已经被脱掉了。凌王就坐在她床边的小板凳上。见她醒来,凌王表情显得比较温柔,道:“姑娘醒了,昨日是本王手下的人下手太重,姑娘功力耗尽昏了过去,还一直嘟囔着一些梦话。不过嘛,问题不大,本王让下人请了最好的太医给姑娘调理。”
卿尘:尊嘟假嘟?
她隐约记得,昨日她与道姑一同回宫,回宫路上,她一直搀扶着道姑。
或许道姑并不需要搀扶的,只不过卿尘搀扶着她,她就觉得自己很虚弱了,越是这样,卿尘就越是能察觉到道姑的“虚弱”,就越使劲扶她,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卿尘直接把道姑抱了起来,边走边说:“小姐这些年真是受苦了,都怪那个死男人,无情无义的死男人。”
难道那的确是一场梦?
卿尘问凌王说:“那你说,我说了什么梦话。”
凌王回答道:“那自然是讲这两年你如何冒充本王的女人,以及你对本王的爱慕之情咯。”
卿尘脸一红,道:“给你美的,要不是为了我家小姐,我才不自称什么‘凌王的女人呢’。”说着,就要冲出门去。
“你去哪?”凌王赶忙拦下她并问道。她一把推开凌王,说:“我本来就是我家小姐的仆人,自然是回去找她。”凌王又拦在她身前,道:“让你寸步不离服侍本王,是父皇的意思。”卿尘道:“我看你跟你父皇是一样的货色,你放开我,我要去告诉小姐,你父皇当年究竟是如何辜负她的。”说着,一掌拍倒了凌王。
这一掌下去,凌王当场口吐鲜血。卿尘赶忙扶起他,道:“你没事吧。”凌王笑了笑,道:“姑娘好掌法。”卿尘:“你汤姆觉得自己很幽默吗?”卿尘没想到,这凌王长相英俊,气质上更像是一武林高手,武力值却这么低,连她一成功力的一掌都接不住。她赶紧把凌王扶到床上坐下,运功给他疗伤。凌王虽然面色难看,但还是将快要吐出来的鲜血咽下去,道:“姑娘,听本王一句劝,别去棒打鸳鸯了,你不觉得你家小姐跟父皇是天作之合吗?”卿尘道:“胡说,我家小姐,当年就是在这宫中受尽羞辱,才离开了宫,要不是你父皇派人追杀,她也不会落得一个重伤失忆,武功全失的下场。”凌王道:“那你告诉你家小姐,又能如何呢?”卿尘道:“自然是要说服她跟我一起离开这里。”凌王又道:“你且想一下,若我父皇真对母后有杀心,又怎会以皇后之礼讲她迎回。当年追杀你们的人,会不会是假冒父皇所派?再说,若父皇对你们真有杀心,母后现在功力全失,此时出宫,又怎能逃过父皇的追杀?”卿尘沉默了,她觉得凌王说的有道理,甚至有点因此怀疑自己的智商……卿尘思索凌王的话有些入神,一时间竟然乱了真气,凌王吐出一口鲜血,倒在了卿尘怀里。
凌王并无大碍。这两天,卿尘寸步不离地照顾凌王,道姑却在寸步不离的陪伴一条狗。
那是条老狗,名叫文文。道姑走后,这皇后的寝宫仍然有人打扫,却没有嫔妃再住进来。文文似乎成了宫里的主人。道姑刚回宫,它就叫了起来,当时服侍那条狗的宫女都懵了,因为文文已经有几年没有叫了。文文扑入道姑的怀中,闭上了眼睛,它的表情像是微笑,它就保持这个表情,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而道姑这两天就像魔怔了似的,一直守着文文,别的事什么都不想干,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
直到两天后,文文没了呼吸,昊帝亲自派人将它葬在它曾经的主人墓旁。
文文死后,道姑才发现宫里的日子是那么无趣,不过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些事干。
凌王被禁足在皇后寝宫的一个偏房,他虽被禁足,但却并未荒废学业。每日,皇后宫中都不定时响起到凌王朗朗的读书声。而道姑在黄叶子村那十年,没少听杨大壮讲书,无论是四书五经,亦或是其他诸子百家的书,甚至一些医书,她都有所涉猎。再加之她如今是凌王的母后,见凌王刻苦攻读,她自然想指点一番。
那日凌王在屋内背书、写字,卿尘在旁负责研磨。凌王学的入神,竟未察觉到道姑已然出现在他身后,而最先发觉道姑到来的卿尘也被示意不要声张。直到凌王背得喉咙冒烟,起身欲唤下人倒水时才发现道姑,他这才急忙行礼给母后请安。道姑见过杨大壮背书,凌王背的却远比杨大壮熟练,不过很多比杨大壮背书熟的书生却在乡试中没有杨大壮考的好。只是她看到凌王所学,并不是那些决心考取功名之人所背的四书五经。凌王解释道,父皇让自己不要读那些“治士之书”,而是读道德经和一些世代墨家巨子的著作,随即给道姑背了一段《小孔成像》,道姑问他此段《小孔成像》揭示了什么道理时,他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道姑看了看凌王手上那本被翻了无数遍,十分破旧的《道德经》,摸了摸凌王的头,教导道:“母后跟你说,你呢,很努力,但是吧,做事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用心,不用心的努力,只能算是劳心费力。你以后定要多去皇宫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民间疾苦,用心体会书中的道理。”
多年后,已然登上帝位的凌王时常对着一本十分破旧的《道德经》发呆,那本书虽然破旧,但自从当年被那个连衣服都不会织的母后精心缝补过之后就没再散架过,他盯着那本道德发呆时,常不自觉喃喃道:“世家大族的利益和民心 ,若要权衡,难呐。母后,儿臣该如何是好……”
除了指点凌王读书,道姑整的活还有:假扮宫女跟宫里的太监宫女闲聊,偷偷去御膳房吃地瓜。
这可就苦了那位矮公公,这几日他烤好的地瓜,总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而又查不到小偷是谁。直到那天,他蹲守了八个时辰才发现那小偷竟是皇后。他当时害怕极了:自己就是想抓个小偷,结果就冲撞了皇后娘娘,要是他知道她是皇后,也不至于拿擀面杖照着她的腰部靠下的部位抽那么一下。这皇后穿的明明就是普通的宫女装,认不出来,根本认不出来!
道姑并未怪罪于他,反而是与他闲聊了起来,就像自己与其他宫女太监闲聊那般。
不聊不知道,矮公公名叫铁矮,竟是黄叶子村的人!怪不得那地瓜,总能让道姑吃出家乡的味道。两人聊了许久,主要是聊黄叶子村的各种事。其实,也没多少事,小村子嘛,大事没有,小事也没什么好说的:随便说个人,知道的都能把他祖宗十八代说个明白。
矮公公一直是跪着的,道姑叫他起来他也不肯起。道姑觉得无趣,她讨厌别人跪着跟她说话,便要走,却被铁矮叫住:“娘娘且慢。”
道姑:“公公还有什么事吗?”
矮公公:“那个,请娘娘以后不要再来偷吃了,您想吃什么奴才每天派人给您送过去便是。”
道姑:“行。那我走了”
铁矮:“慢!”
道姑:“公公还有什么事吗?”
铁矮:“您当真不记得我?”
道姑:“我是真失忆了。”
铁矮:“娘娘,我身为奴才,有些话本是不该说的,但你师父于我有恩,所以有些事我不得不告诉你:1.小心解妃,小心解家所有人;2.你师父是广寒宫宫主,峨眉派是广寒宫的唯一附属宗门,已故的太后也与广寒宫有一段渊源,近年来广寒宫没落,太后为帮忙重振广寒宫,寻得一个千年前广寒宫成仙之人用自身道基所炼化的神兵赠予你,那便是日天澜银镯,或许那日天澜银既是神兵又是不详之物,它易主的第二天太后便无疾而终,第二年广寒宫发生了叛乱,叛乱后幸存的弟子并入了峨嵋派;3.日天澜银镯可记录主人遗忘的功法,口诀是‘哈益戮’;4.依老奴看,皇上应该是真心爱你,但他初登基时虽是皇上,却敌不过朝中两个只手遮天的大族:解家和李家,他有负于你,恐怕也是迫不得已;5.世人只知当今皇帝登基前是‘昊王’,却不知他在很小的时候便被封为‘凌王’。先皇后来觉得此封号含‘凌驾’之意,显得过于骄傲,且不够正派,才改封了‘昊王’,因此‘凌王’之称,鲜有人知。”
道姑“嗯”了一声,这信息量对她来说有点大。见铁矮不再说话,她走了,铁矮跪送她离开后,才站起身来,喃喃道:“十多年前,奴才还曾打趣说,有机会请娘娘去奴才那黄叶子村吃烤地瓜,没想到,没想到啊……”
依照惯例,每月十三号,宫中所有的嫔妃都要前往皇后宫中请安。十三号来的很快,这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道姑听到了很多:
莞贵人觉得元贵人的封号更得皇上宠爱,便吃了醋;宫里闲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三阿哥说了句“希望父慈子孝”,这句话传着传着变成了“三阿哥觉得他父皇不慈,所以他才不够孝顺”;曹嫔暗讽端妃家境贫寒,但她不知道端妃又是皇上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结果端妃在皇上面前告状说曹嫔羞辱她,同时也是影射皇上;所谓母凭子贵,熹妃家的七阿哥在皇子特训班得了第一,她就飘了,见人就自称“全班第一的母亲”,因此“荣获”外号“全答应”,她气的到处找那个给她起外号的人,结果发现那个外号竟然是自己的另一个阿哥—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八阿哥给她起的,她找了八阿哥身边的一个宫女顶罪,那宫女竟是皇上安排在八阿哥身边的眼线……
道姑听宫里老人说:“太后娘娘曾言,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却只有一个,她们再怎么斗,皇上始终不能变成三千个皇上。既然没有三千个皇上,那一个合格的皇后自然也不应该允许嫔妃们有三千种歪心思。要是太后还健在,那我等宫女也不至于承受着宫内嫔妃争宠宫斗之苦。”
皇后的职责大概就是整顿后宫吧……整顿后宫,就在今日!
宫里的嫔妃,除了解妃迟到外,都来的格外早。道姑来的最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行礼”:宣布嫔妃之间见面无论等级高低,一律只问好,不行礼。她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斥责宫斗。
解妃来的很晚,她一向故意迟到。她进来时,道姑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只见她咳嗽一声,打断了道姑。
“没人对本宫行礼吗?”她问道,无论是声音还是面貌都在无形中书写着四个字:“嚣张跋扈”。她看向一旁的岳嫔,说道:“别人不跪,你也不跪?既然你也不跪,那就怪不得本宫的一丈红了。”解妃说完,两个宫女就往岳嫔身边走去,吓得她赶紧跪倒在地下喊着饶命。
岳嫔的“岳”并不是姓氏,而是封号。宫中人人皆知,当年嘉官一战,大魏两大战神:果亲王和岳帅陨落。次年,昊王登基,立岳帅之女,也就是如今的道姑为皇后,立解其娼大将军之妹为解妃。道姑自然也已知晓此事,她还知道,自己失踪后,皇上纳了一个与自己长相颇为相似的甄姓美人为嫔,封号便是道姑的姓氏,那正是这位岳嫔。显然,岳嫔早已成为了解妃立威和出气的工具。
岳嫔刚跪下,道姑便把她拉了起来,对解妃道:“本宫已经下旨,此后宫中禁止宫斗,同时废除这些俗礼,解妃莫非是要与本宫作对咯?”解妃的官话勉强算得上标准,但是其音色却十分令人恶心,因此道姑对她说话的时候,声音也不自觉显得十分严肃。
见状,解妃冷哼一声,对道姑道:“岳姐姐怕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吧。哦,看来岳姐姐是真忘了,忘记当年你是怎么被我百般折辱的了。”她又对下人道:“来人,拿下皇后,跟岳嫔一样,赏一丈红!”
此时解妃身边不知道何时蹦出来两位持刀的侍卫,他们冲向前去便要擒拿道姑。结果随着一声巨响,一股强大的力量从道姑身上迸发出来,那两个侍卫直接寄了,而周围其他人,却毫发未伤。
这招,便是隔山打牛的最高境界,大象无形。此时,正在巡视御膳房的矮公公也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力量,喃喃道:“那个女人又回来了……”
解妃:“说好的功力全失呢……”
这场闹剧以解妃被打一丈红收尾。道姑并不知道一丈红是什么东西,她罚解妃一丈红,是因为她只知道这一种刑罚……结果,解妃的双腿被打残了。道姑知道后甚至还有些后悔:她要是早知道一丈红会致残,那肯定会换一种惩罚。
解妃被打残后,便一直在宫中不肯见人,道姑派卿尘带金疮药去探望过两次,都被拒绝了。直到那天晚上,皇上到来。
“皇上……您可要为我做主啊,那贱人,当年她就敢打臣妾,如今她直接赏了臣妾一丈红。”解妃见到皇上后,委屈地说道。她现在无法起床,只能趴着,因此也顾不上什么礼数。
“当年你就敢诬陷皇后,如今新账旧账一起算了,赏你一丈红,不冤。”昊帝冷漠地说。
“可你当年不是说……”解妃不解地问。
当年,解妃的下人对道姑百般折辱,为了昊帝,她都一一忍了下来。她甚至一度以为,解家虽然嚣张跋扈,但那个表面对自己恭恭敬敬的解妃还是通情达理的。甚至,那天她看到解妃躺在路中间,还上去扶她。结果,道姑被污蔑“打了解妃”。当时只有卿尘跟道姑走在一起,见到此事的人大多是解妃的人。事情传到昊帝那里,昊帝也只是说:“如果不是皇后把解妃打倒在地,那她为何要扶呢?”昊帝下旨,令皇后亲往解妃宫中道歉。道姑去了,她孤身前去,只为鞠躬向一个妃子道歉。解妃却不依不饶地让她跪下。道姑并不肯照做,但解妃宫中似有一种诡异药气弥漫,这使得道姑在此内里尽失,只两个宫女便按着她跪了下去。那晚,一群下人当着解妃的面出言羞辱道姑,甚至扇她的耳光。第二日,道姑便起身离开了皇宫。
昊帝道:“朕早知道那是污蔑,只是因为你们解家当年权势滔天,朕才忍了下来。”
解妃还是一副不死心的样子,表情扭曲着道:“不可能,你怎么可能知道,你骗臣妾。”
昊帝道:“可笑,十年了,你竟未发现,宫里你最亲近之人,是朕的人。”
解妃看了眼身边的宫女,眼睛里充满怨恨。此刻,解妃身边只有一位宫女,解妃看向的地方,也没有太监或是别的什么人。觉察到解妃目光后,那宫女似乎不愿与她对视,把目光撇向一边。
昊帝继续道:“朕还知道,当年嘉官一战,先皇派遣的十万援军未能及时赶到,以至于岳帅和果亲王的三万先锋军全军覆没,正是你哥哥的手笔。”
解妃努力挤出笑容,道:“那明明是李世子的失误,是他,口齿不清,带错了路,跟臣妾一家有何干系。”
昊帝道:“朕岂是傻子?且不说你们兄妹那官话说的有多糟糕,那解其娼让李世子引路,分明是早就知道大军会迷路,想让李世子顶罪罢了,这样朝中唯一对解家还有威胁的李家也被治罪,你们解家便可独霸朝廷。”
见解妃还是不相信,皇上将一封秘信扔给她。
这是一封解家谋士写给解其娼的信,信里所写谋略,与当年嘉官之战的情况竟基本吻合。
当年先皇病危,大魏境内天灾不断,边陲战事告急。嘉官一战,先皇遣岳帅和果亲王率三万轻骑先行,征西大将军解其娼则领重骑和步兵十万增援。然而,因为援军迟迟未到,岳帅和果亲王苦战,三万大魏将士战死,嘉官失守。先皇闻讯口吐数升鲜血而殂。后来昊王登基,又率五万兵与解将军汇合,这才夺回嘉官,寻回了岳帅夫妇和果亲王尸首。然而此后朝中将才帅才凋敝,解其娼被封为护国大将军。这才使得解家在当时朝中一手遮天。至于解其娼的失职,他把责任全部推倒了李世子身上,说李世子口齿不清,官话不标准,带错了路
解妃一遍遍的读着那封信,似乎并不相信那是真的。而不知不觉间,道姑已经站在了她身边。解妃看见道姑后,突然狂笑了起来,对着道姑说:“活该你们岳家满门死在嘉关那不毛之地,你们不过是一群没脑子的废物罢了。本宫只恨当年所派人手不够,没能把你杀死。可笑,你们岳家满门忠烈,你这岳家唯一的女儿却被本宫玩弄于股掌之间,受尽折辱,在外漂泊十余年。”她的表情越来越扭曲,她的腿已经残了,但还是奋力地爬向道姑,想用牙齿咬她。
见状,解妃身边的宫女立马上前制住了她,在昊帝“掌嘴”的命令下,上前给了她两个大比兜。在宫女的擒拿下,解妃呈现出跪姿,被迫对着道姑磕了十几个响头,才被抓着头发抬起头来,目视着道姑。
“岳儿,这女人,你打算如何处置她?”昊帝问道。
道姑并没理会皇上,而是眼睛死死盯着解妃。解妃又一阵一阵地笑了起来,然后逐渐停止笑容,表情渐渐狰狞,却好似还带一点点笑意,说道:“岳姐姐,有种你就杀了我,不然你迟早有一天死在我手里。”
道姑冷冷地说:“我倒是希望你活着,只要活着,你就可以跪在冷宫之中,亲眼看着解家失去权势,看着当年你羞辱过的妃嫔是如何骑在你的头上。”说完,她便不再理会解妃,向寝宫外走了出去,皇上也赶忙追了过去,此刻的皇上竟然显得像是这个女人的随从。
刚走出解妃寝宫,皇上便把道姑抱了起来。一路上,无论道姑怎样捶打皇上,他都不松手,即使道姑逆向施展轻功增大体重,压的他差点喷出鲜血,他仍然死死的抱着她。直到他把她抱回寝宫,放到床上。
道姑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的眼睛,问道:“我当年是什么时候爱上你的?”
昊帝不假思索地说道:“大概就是我当年亲征嘉官,寻回岳帅尸骨之后吧。”
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过无数次了。他与道姑,本来是青梅竹马,两人也曾以兄妹相称,他对她表白过心意,但她并没有接受,直到嘉官之战后,两人再见,她才接受了他。
道姑的眼睛仍然看着他,突然道:“就算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当什么凌王的女人。”
昊帝回答道:“就算我不做凌王我也要做你的男人。”他笑了,笑着道:“原来你还记得。”
道姑眼里似有泪水,她从他怀里挣脱出来,喃喃道:“你为什么让我想起来……”
次日一早,便有人来报,解妃已于宫中自尽。此时昊帝已在寝宫门外守了一宿,听到此消息,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
这天,昊帝没有上朝,他带着道姑去了京城郊区一片常年鸟语花香的墓地。那墓地葬着很多人,其中有战功赫赫的将军,也有当年为寻回那个离家出走的皇后而死的亲信。果亲王和岳帅夫妇也葬于此。
岳帅夫妇的墓旁,还有一个墓,那墓上写着“主人岳氏之犬文文”。当年道姑离开皇宫时,卿尘正替她整顿广寒宫旧部,她是孤身一人走的,只带走了一马,一剑,和文文。她刚被围攻于螳螂河畔时,便让文文逃跑,文文却不听她的,而是死死盯着那些蒙面黑衣杀手,直到道姑为了保护它中了一刀,文文才像懂了人事一般明白自己已是主人的累赘。它奔跑极快,有个轻功上佳的杀手追了它一路,却仍没能在文文赶回宫之前杀死它。后来,文文几乎找遍了整条螳螂河,走遍了整个琅琊县城,却没有寻到自己的小主人。直到它老得走不动了,只好安静地趴在宫中,等待着小主人某一天回来。
昊帝同道姑一起给岳帅夫妇下跪,他跪的不是自己的臣子,而是自己战死沙场的岳父,更是无数为了大魏战死的英灵。太监宫女们呈上祭品,按照仪式完成了祭祀。昊帝对着岳帅夫妇的墓发誓。他发誓,要让道姑一生幸福快乐;他发誓,要让解其娼付出代价,还大魏的朝政一个青天白日。而道姑只是跪着,并没有说什么话,她怕一说话就会哭出来,让爹娘看到她流泪的样子。现在他们还能对岳帅说什么呢,除了大魏的繁荣昌盛,和女儿的幸福快乐,他们还希望看到些什么呢?
似乎尘埃落定,但实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祭奠完岳帅夫妇,昊帝和道姑回宫的路上,又出事了。在马车里,道姑突然口吐鲜血,晕倒在了昊帝怀中。
那几天,昊帝发了疯一般,他寸步不离守在道姑身旁,他还请了全天下最好的郎中,但这些都无济于事,甚至若不是道姑体内磅礴的真气支撑,她便会立刻香消玉殒。直到矮公公带来了一个自称神医的“皮道士”。
见到那道士气质如此仙风道骨,又是矮公公引荐之人,昊帝如同看到了救星,道:“神医若能救朕的皇后,珍宝、美女、地位任君挑选。”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皇帝,差点就跪下了。
皮道士将手中那株仙草展示出来,道:“此仙草可治世间一切瘟疫,但皇后娘娘所中之毒,乃是千年前的邪毒仙解连伟所炼的万仙阎罗散,非只此仙草可救。”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若要解此毒,还需两物。一物,海王之光阴;一物,阳逆转诀大成之人的心头血。”
昊帝道:“可朕听闻,自广寒宫老宫主死后,这阴阳逆转诀,已失传于江湖。”矮公公回道:“回禀皇上,这阴阳逆转诀,虽失传于江湖,但却并未失传于世间,奴才近日以练就此诀至大成,愿为陛下鲜血。”说罢,矮公公便运气了真气,一股万物复苏的意境笼罩了整个皇宫,矮公公的头发由白变黑,甚至就连胡须也长了出来,片刻后,一股金黄色的血液从他心头涌出,飞到了道姑嘴中。同时,皮道士把仙草给道姑服下,然后施法催动道姑手上所戴日天澜银镯发出海王之光。
施法结束后,道姑的身体生机焕发。皮道士说,她醒来只是时间问题。
皇上想封皮道士为国公,赏黄金万两,被皮道士婉拒了。他说:“贫道对钱财和爵位不感兴趣,这黄金皇上还是留给天下灾民和前线将士吧。不过贫道此次前来,除救人外,还因一件大事:近日武林中,有修为极高者,欲凌驾于王法之上,而行于天道之外。制裁此等人,本就是所有修道之人的职责。而贫道所求,也不过三件事:一个职位,一个身份,一个承诺。”所谓职位,便是掌查案之职的御史长一职,而身份,则是一个富家公子。这些都非难事,昊帝自然是答应的,只有那承诺略显匪夷所思:若今日在场之人来日有犯欺君之罪者,罪不可祸及其家人。这承诺,皮道士只道是卦象所示,自己也不解其意,昊帝最终也答应了下来。
皮道士,从此成了皮公子。昊帝下旨,把城北最大的豪宅赐给皮公子。皮公子最后嘱咐一句:“还请陛下莫要让皇后娘娘知道我来过,以免再沾染因果,这是为娘娘好。”然后随矮公公去城北签地契了。
路上,矮公公问他:“一段情丝,一份道心,隔绝仙途,永入红尘。救她,你觉得值吗?”皮公子只是笑笑,并没说什么。直到矮公公离开后,他才望着他离开的方向,看着西下的斜阳,喃喃道:“我曾经亲眼看着两个重要的女人在我面前死去,不想再有第三个了。”
与此同时,嘉关,一个老将军正带着十几个士卒巡查,这是解其娼多年养成的习惯,从他还是征西大将军开始便是如此。
十年前,解其娼不是没想过取代昊帝自己做皇帝,但昊帝并不是省油的灯,他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他虽还是护国大将军,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早已没了往日的滔天权势,只不过他从未甘心,仍然倔强地在朝中发展势力。他知道,自己死在昊帝手里,是迟早的事情。
前几日,妹妹的死讯传入了他的帐中,他却丝毫没有为妹妹报仇的想法,只是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一些。昨日深夜,他收到了解家人的飞鸽传书,说是已经毒死了皇后,为解妃报了仇,对于这种先斩后奏的信,他也没有心思回信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把那封大逆不道的信烧掉—这两天解家人的飞鸽传书不下百封,每封都是大逆不道的,他不可能日日守在篝火旁烧信。
今日一早,解其娼把一个年轻的将军叫到跟前,让他背诵《兵法七十二卷》,他一旦背错,解其娼就拿剑鞘抽他。岳帅还是征西大将军时,就是样提拔解其娼的,后来,解其娼成了征西大将军,再后来……
夕阳西下,解其娼在军营完巡视完一圈后,天色已黑,他正欲返回时,却发现,周围的士卒都已倒地不起。
解其娼环顾四周,并未发现有人,于是他大声道:“老夫这条命,你想要,就拿去吧。只是,你得让老夫死个明白!”说罢,一个黑衣女子出现在他眼前。那女子显然没有听懂解其娼的话,她问道:“姓解的,你刚才说了个啥?”解其娼便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两边,但是那女子似乎仍未听清楚。她说:“活该你当年迷路,你这官话水平,哪个引路人能跟你正常交流?如此‘呕哑嘲哳难为听’,怪不得你们解家两兄妹说话被江湖中人称为‘啊语言’。”解其娼被戳中了痛处,但他随即便看出了那黑衣女人衣服上的玄机,嘲讽道:“你这女娃娃,轻易不敢穿这身衣服出手吧?丢不丢人啊?你这衣服上画的是李家的玄天宝箓,此符需得亲自画于衣服上才有用,但是你这字写的,连笔不说,错字别字一大堆。像你这种字都写不明白的女人,好一点的男人你配不上他,坏一点的男人你又看不上他,怪不得你找不到男人,只能当个女刺客。”这次,他说的话被黑衣女人听懂了。他的话虽然是胡言乱语,但似乎也在巧合间戳中了那黑衣女人的痛处。只见黑衣女人张开双臂,她身后黑气乍现,似有无数冤魂,这些黑气形成一个手掌,向解其娼抓去。解其娼冷哼一声,他掌中化出一把光剑,这正是解家的五音不全剑,向那掌砍了过去。解家的五音不全剑在江湖上有“亡灵克星”之称,解其娼自得到他父亲真传后,便再没怕过任何邪功。然而随着一声巨响,那剑直接碎成了光粉,他口吐鲜血,紧接着被握在了黑衣女人幻化的掌中。黑衣女人走上前去,用中指抬起他的下巴,挑衅般问道:“你刚才说啥?”解其娼口吐鲜血,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丢人。”黑衣女人笑道:“有什么丢人的,反正笑话过我的人都死了。”见解其娼似乎还有话要说,黑衣女人稍微松了一点力。解其娼道:“让我死个明白。”黑衣女人道:“你们解家,今天敢对皇后动手,明天是不是就敢对凌王和皇帝下手了?”解其娼并未回答她,只是问道:“你是皇上的人?不,你是……”黑衣女人道:“我是皇上他爹,是你爷爷。”解其娼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没有死在皇帝手里,而是死在了一个的武林人士手中。突然,他笑了起来。他一想到自己和眼前这个女人,一个五音不全甚至官话都说不明白,一个写字连笔而且动不动错别字一大堆,就想笑;他一想到自己这荒唐的一生,也想笑。他这一生,身居高位,却既没有隐退,也没有造反,更没有为国战死沙场,而是选择了这种最窝囊的安乐死,或许他早就知道自己最终斗不过昊帝,但仍然倔强地在朝中经营们解家的势力,以至于如今这个地步。如今,不只是他,恐怕整个解家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他笑声渐小,直到彻底没了声音,然后一团邪气从黑衣女人的手掌心窜出,射入他的体。握住他的黑气散去,他如行尸走肉般向账中走去,似乎已经没了生机。
西域,大辽与大魏的交界处,如往日般平静。皇城内,探子来报,解大将军死于疾病,军医描述,其死前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以至三日滴水未进而死,死前嘴里一直重复着五个字:“凌王的女人”。而昊帝却显得异常冷静,因为他早知道解其娼会死,甚至在探子来之前,昊帝培养的年轻将军已经接手了戍边部队的大小事宜。
只是解其娼不是死于昊帝派去的武林杀手。但是这样也好,他虽然作恶多端,但表面毕竟是有功之臣,病死虽然便宜他了,但从朝政的角度来讲归,终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几日,皇后寝宫有重兵把守,寝宫内,道姑的气色渐好,太医也认为她已有苏醒的迹象。昊帝已经派人查清了中毒之事,那毒果然就来源于食物,是祭祀时用的苹果。有人能在祭祀用的苹果上动手脚,本就是蹊跷事,不过更跷蹊的是,依照祭祀礼仪,那苹果昊帝也吃过,却毫发无伤。
负责查案的御史解释,祭祀所用的两个苹果里均有两种毒,且都是解家的祖传之毒。一种是早已失传于江湖的万仙阎罗散,另一种是合欢断肠香,而两苹果中两毒的比例不同,昊帝所食苹果,两毒相攻,毒性已抵消,而皇后所食苹果中,合欢断肠香被万仙阎罗散吞噬,毒性大增。
此事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扑朔迷离,仿佛纵如皇帝那般有通天手眼,也无法窥探其分毫。
道姑醒来前,皮公子求见过一次昊帝,当时他托太监去报,听到太监的声音,昊帝不自觉说了一声“传”。皮公子进来时,昊帝还在嘀咕着那五个字:“凌王的女人。”
“皇上,此案或有线索……”
听到皮公子的声音,昊帝才反应过来,嘴角向上扬了一下。这皮公子似乎是昊帝的解难星,总能在他愁苦不堪时为他排忧。
道姑醒来时,昊帝正守在她身边,卿尘听到消息,也飞速从凌王那边赶来,在旁边站着。昊帝笑着道:“岳儿,你醒了。”这是他这几个月第一次笑。道姑点了点头。昊帝看着道姑,一副有话要说却又语塞的样子,竟半晌都未说的出口,道姑却先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昊帝道:“是解家。”他顿了顿,又道:“解其娼已经死了。”
道姑点了点头,然后又说:“臣妾有一件事求皇上。”
昊帝道:“爱妃请讲。”
道姑道:“解其娼兄妹固然有罪,但请皇上不要因此降罪于解家其他人。”
昊帝点了几下头。
昊帝的确没有下旨诛杀解其娼九族。但她也永远不会知道,解家已然灭族,没有剩下一个活口。解其娼死后,昊帝便动用了朝廷在武林培养的势力诛杀解家有罪之人,而那些武林人士,早已对解家人看不惯了。解家这十多年的嚣张跋扈,朝廷和民间有目共睹,在江湖上,解家的名声也绝不会好到哪里去。
出门在外的解家人,一律被视为畏罪潜逃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死。
而解府内的人,八成也是有罪的,至于谁无罪,或是否罪该至死,也是及难分辨的。
于是,解府内的人,无论是否姓解,下场也只有一个。
死。
那个解其娼临死前夜叫到主帅营帐内教导的小将军,自裁在军中自己的营帐中。
死。
道姑没再说话了,昊帝也没再说话,卿尘仍然站在原处。他们就这样,一动也不动,直到晚上,道姑闭上了眼睛,她在昊帝怀里睡着了,她以前也经常睡在杨大壮怀里,她梦到了自己又回到黄叶子村。她再醒来时,照顾她的人已不再是昊帝,而是卿尘。
皇后的寝宫不似往日般热闹,守军已被撤走,昊帝忙于朝政也很少前来。凌王因为表现良好提前解除了禁足,卿尘白天基本都在凌王府中。
其实,卿尘几乎日日去凌王府代表皇后问安,这也是道姑的安排。她问过道姑,为什么总以各种理由让她去凌王府,道姑嫣然笑道:“你不是‘凌王的女人’吗,你去凌王府替本宫问候本宫的孩儿,难道不合适?”卿尘红着脸跑出了宫去。
道姑的寝宫本有很多宫女太监,但其中半数硬是被她支走了。宫里冷清归冷清,但是流言蜚语却不少。那天白天,卿尘并没有去凌王府中。道姑刚醒不久就听到宫里的吵闹声,她前去查看。在寝宫外的院子里,宫里几乎所有的下人围成一圈,一个宫女跪在地上,面对卿尘不停求饶,卿尘看到道姑前来,压抑着脸上怒色,但仍旧以一种烦躁的语气说:“这贱女人,在背后嚼舌根,跟别的宫里的太监说小姐的坏话。她说咱家小姐是个狠人,是个毒妇,还说什么‘当年她就跟太后斗的死去活来’‘恐怕只有当年的太后才能止住她’之类的话。”说着,就要去扇那个宫女大比兜。
道姑将其拦下,对那宫女道:“你可知本宫跟太后关系好得很?”那宫女不敢与道姑对视,只是点点头。道姑又道:“那你为何要造本宫的谣?”又对卿尘道:“罢了,反正以前的事反正我也忘了,不过身为皇后,不应动用私刑,不如把她交给皇上处置……”宫女吓得不停磕头,道:“娘娘,奴婢知错了,再也不敢了……”
道姑给了卿尘一个眼神,卿尘秒懂,于是道:“罢了!这次就饶了你,以后谁再造谣,就把她交给皇上。”周围所有人跪了下来,齐声附和道:“是。”那个宫女赶紧磕头谢罪,然后在卿尘一声“滚”的命令下,慌忙逃走。
道姑问卿尘道:“今日你怎么没去凌王府?”
卿尘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好。道姑拍了一下她,说:“有什么事不好开口?”
卿尘道:“小姐,你知道,我曾是峨嵋派圣女,如今峨嵋派遭遇不测,差点灭门,雨女真人也死了,我……”
道姑点了点头,手搭在她肩膀上,对她说:“记得去看看凌王。”
当日深夜,卿尘出现在凌王府中。凌王还在读书,他见到卿尘,笑着道:“今天怎么这么晚才过来。”卿尘也苦笑一声,说:“来看看你。”凌王道:“那些事,我都知道了,你去吧。”他刚说完,卿尘就消失了。他看不到卿尘,赶忙放下手中的书跑出屋去,大喊:“卿尘,本王等你。”
喊完之后,他杵在原地,不停嘀咕着:“等你做本王的女人。”
卿尘走后,宫女翠花便成了道姑的贴身宫女。皇宫之内,皇后寝宫之外的地方,关于道姑的流言蜚语依旧很多,宫里其他的娘娘对道姑这位皇后的态度,基本都是敬而远之,只有那位样貌与道姑神似的岳嫔,还时常来道姑宫中请安,直到那天,有位岳嫔宫中的宫女,领着昊帝和他的几个侍卫来到道姑宫中。宫女从天井的一块泥地挖出一个用纸抱着的毒药,她闻了闻那毒药,说:“就是这个味,这害死我家娘娘的毒,就算烧成灰,我也闻得出来。”
道姑已经懵了,她从没见过这些毒物。但那宫女一直哭,哭着说要给岳嫔讨个公道。昊帝的脸色很难看,他最终从嘴里挤出一句话:“朕一定查清楚此事。”那宫女哭的更大声了,她说:“皇上,这还用查吗?害死岳嫔的,就是皇后,就是她。”说罢,她一头撞在一旁的大树上,噶了。
在多年之后,一个被判重罪的臣子供认,当年给岳嫔下毒并栽赃给道姑的,是熹妃。有传言说,熹妃是跟人做了交易,对方答应销毁他所掌握的七阿哥和八阿哥的把柄,而这传言并未得到证实,七八阿哥也未被降罪。至于这把柄是什么,后来的说书界主流认为,是七八阿哥并非皇上亲生。总之,熹妃因此被赐死。给熹妃守孝的,只有八阿哥一人,包括七阿哥在内的其他人,都为了避嫌,跟这个罪妇划清了界限。
而当时,岳嫔被害这件事,是翠花主动站出来认罪才得以告终。在翠花认罪的当天,道姑拿着免死金牌保住了她的性命。但第二日,翠花便自裁,吊死在皇后宫中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嘴里含着一封信,信中写了自己是如何在皇后宫中□□,又如何定期给岳嫔下毒。
那块免死金牌又发挥了作用,翠花的家人没有受到牵连。翠花死后,她的尸身被沉到了皇城护城河底,道姑为她建了一个很小的衣冠冢,在宫中的日子里,道姑时常坐在翠花的衣冠冢前,喃喃道:“我真的是灾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