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那个时候,所谓“小而美”的微信还未诞生,属于Q Q的全盛时期。跟你在网络上聊天的,不乏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隔三差五会被陌生账号添加,是很习以为常的现象。
姜嘉遇没太在意,主动发了句“你好”,就继续阅读TXT格式的青春文学了。那会儿娱乐项目少,看书消遣仍算主流。
厨房里,外婆已经调配好了麻辣鲜香的红油。
茴香抄手快要起锅前,她往里撒了一把油麦菜。才从地里新鲜采割的,经泓澈的井水冲洗后下锅,最是青嫩爽口。
老妇人一边麻利地干活,一边问袁婉珍:“下个周,你姑婆九十大寿,要在村里大祠堂摆席,你回来吗?”
“我就不回来了,还有事儿。”也许是觉得维系这种人际关系无利可图,她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外头的姜嘉遇冲着厨房举手,“我回来,我代替我妈去。”
“好啊。”外婆笑吟吟地,“嘉遇还没吃过村里的酒筵吧,正好体验一次。听说这次会请戏班子呢。”
袁婉珍将菜端上桌,朝女儿怼了怼,“姜嘉遇,你数学才考多少分儿,周末那么闲?”
“劳逸结合嘛。”
“你劳了嘛就逸。”
“……”姜嘉遇回应了个沉默,自觉洗手吃饭。
午后小憩了一个钟,袁满把木桌搬去廊檐下,三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做周末作业,陈华谦则在一旁帮忙补习功课。
陈嘟嘟偶尔会开小差,但也没再提上房揭瓦的无理要求了。场面难得和谐。
袁婉珍扶着自己母亲在田间散步,偶尔俯身观察豌豆绿芽的长势。
没一会儿,两人推开柴扉回来,老妇人走向袁满:“今晚吃水煮鱼吧,你去买一条。”说罢,从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块。
袁满起身,接过零钱,踢了踢正在做化学练习册的姜嘉遇,“一块儿去不?”
“不想去。”解题没思路,她正烦着呢。
外婆顾念着六岁的小客人,于是对袁满补充道:“你去看看云会计家有没有鲈鱼什么的,最好挑鱼刺少点儿的买。”
姜嘉遇瞬间来了精神。她做出腰酸背痛的样子,锤了锤肩颈,“我也去吧,活动一下筋骨。”
袁满从楼道间随便拿了把伞,“哗”地撑开,准备出发。
这伞以竹为骨架,绸布面料上点着几朵素雅的白梅。
姜嘉遇顷刻间被惊艳,“这是油纸伞吗?好漂亮啊!”
袁满脸上却难掩嫌弃,“奶奶在隔壁镇子买的。我不否认它的工艺,但图案不符合小爷的气质。要是撑它去学校,同学都得笑我娘娘腔。”
“我今天在镇里也看到有店铺在售卖,上个周才听学校老师说咱们这儿的桐油伞已经列入非遗了。”姜嘉遇躲进伞里,“出发吧。”
*
这是姜嘉遇第一次到云逸川家的小院儿来。
屋前屋后干净无垢,甚至连柴垛都规整得有些过分,这在村户人家里很少见。如果再简单开发一下,可以做成民宿了。
袁满说,云逸川的母亲有一些行为洁癖,早年间还去市医院诊断过,做了脱敏治疗。反正,受她影响,一家人时时勤拂拭的习惯算是养成了。
廊檐下的水缸积聚着昨夜的雨水,碗莲还未开,小小新叶已经冒出头来。
两条大草鱼正躲在绿汪汪的莲叶下面,吐出咕噜咕噜的水泡。
“这个时候居然长叶子了?我还以为只有夏天才有呢。”姜嘉遇觉得新奇,弯腰凑上前瞧。
两人说话间,云逸川已经下楼。
少年温和地看着少女,轻声解释,“这是碗莲,种子没有休眠期。只要温度适宜,就能养起来。”
姜嘉遇拘谨斯文地站直身子,双手负在背后,左右指尖缠绕,缓和心跳的速度。
“川,这是我表姐。”袁满心大,没嗅到某些微妙的磁场反应,他径直问:“你家只剩草鱼了吗?还有没有鱼刺少一点儿的鱼啊?鲈鱼、鳜鱼什么的?我们想买点儿。”
“没有,但可以现在去钓。你们愿意等吗?”
袁满尚在犹豫,姜嘉遇和婉地抢答,“当然。现在距离晚饭时间还早呢。”
“不过,能不能钓到你们指定的那种,也得看运气。鲢鱼的概率会比较大。”云逸川回屋拿钓具,并穿好雨衣。
和风细雨中,云逸川带着姐弟俩前往自己经常钓鱼的船埠。春江一望微茫,两岸菜花黄,杏花白,柳色青。
云逸川给鱼竿试调,袁满则蹲去土里,帮忙挖蚯蚓做活饵。
姜嘉遇替袁满撑伞,他挪一步,她跟一步。身后不远的竹林乍然有飞鸟惊起,女孩仰头,只见一排白鹭飞向了漠漠水田间。
雨丝凝成水珠,挂在姜嘉遇的眼睫毛上,她感慨道,“这里的风景好像我之前见过的一幅画啊。”
“什么画?”袁满站起身,扭了扭腰杆。
“吴冠中的《漓江新篁》。在渝庆学美术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临摹过。阴沉的天、青山、竹林、河岸、屋舍,画里的元素这里都有,唯一的不同,是我们这儿绵延着颜色更鲜亮的油菜花。”
“吴冠中是谁?”袁满问姜嘉遇,同时把蚯蚓交给岸边的云逸川。
默默聆听对话的云逸川加入了话题,“一位画家,刚去世不久。”
“你也认识啊?就我不认识,我只知道罗贯中。”袁满抚摸起鱼竿,“给我钓一会儿呗。”
云逸川松手,鱼竿顺势移交到了袁满手里。“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很多都是来自本省的人民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的,刚好有几本吴冠中的画集。”
袁满满意地坐在小板凳上,“难怪了。我一万年都不进一次图书馆,哪里像你,平时备用钥匙都归你保管。”
姜嘉遇面朝袁满说话,灵魂却望着另一方向。“其实家乡的很多景致都会让我想起吴冠中的风景画。当然了,我指的不是白墙黑瓦江南水乡那几幅……”
“我看一些书上有介绍,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川渝学习和执教,很多年后还专门回来写生过,我想,咱们这些地方地理风貌上大同小异,画面觉得相似也不出奇。”云逸川也侧身对着袁满。
“你对这位画家了解的比我还多唉。”女孩忍不住看向披着雨衣的少年。
少年忽而腼腆,“我只是单纯记忆比较好,刚刚巧以前看过相关传记的文章。至于专业的美术知识,一窍不通。”
“这点我可以证明,他记忆真的牛。”坐着垂钓的袁满忽然抬头,“不过你俩能不能先别喧哗了,或者站远点去讨论艺术。”
两人短促地相视一笑,默契地没再说话。
*
新的一周,例行班会。班主任再次为桂源搭建演讲舞台,让他上台历练。
姜嘉遇起初不解老师为何如此重视,虽然班会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本来也没什么意义,被占用了也无所谓。
后来听同桌萧潇科普才知道,除了市文联、市教育学会等单位,医科大附中也是该演讲比赛联合主办方之一,初中组一等奖得主可做特长生入学,亚军和季军则享有加分资格。
如果桂源能直升或者通过加分过线,班主任带的这一届毕业班就多了一个重高生。升学率这种数据,多少都会影响奖金发放和职称考评的。
姜嘉遇忽然关注起了坐在斜前方的桂源,或者说直白点,是想通过他了解一些赛事情况。
“姜嘉遇同学,你老是盯着我干嘛?我背后有东西?”桂源把手放在后背一顿摸索,生怕是有人在他后背贴了“我是王八”之类的纸条。
“桂源,你这个周不是要参加演讲比赛吗?请问地点在哪儿啊?”
“医科大附中的小剧院吧。怎么了?”
“你演讲那天,不参加比赛的学生可以去做观众吗?”
“倒是没听说不能。怎么,你想去啊?但我估计你也去不了。”
“为什么?”其实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姜嘉遇根本没想过要亲临现场。
“那天是周四啊,下午两点,你不上课啦?”
姜嘉遇了然,点点头,又衷心祝福,“希望你能取得好成绩。”
“借你吉言吧!”
*
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萧潇轻车路熟地,领着姜嘉遇去风眠路的音像店买专辑。
经过医科大附中的校门,姜嘉遇踮起脚尖,深深往里探究。
萧潇不以为意,“这有什么好看的啊?”
“万一我人品爆发考进去了,这儿就是我未来三年安放青春的地方啊,当然得认真瞧瞧。”
其实从姜嘉遇这两个周陡然增厚的数理化错题笔记,就可看出她心迹的转变。
或许是不想让袁婉珍失望,又或许是想要优秀到让姜笙为放弃抚养权后悔,甚至可能仅仅只是自私的天性使然,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获得更好的,比如教育资源。
陈华谦说出的那组相差甚远的本科率数据,让她直观意识到了二中和附中的差距。
萧潇得知姜嘉遇的心意后,倏地笑了,“早说嘛,我带你进去。”
“你能进去?我看人家出入都要校牌的呀。”
“我没跟你说我家住哪儿吧?”
“该不会刚刚好住里面吧?教工楼?”
“小姜你还挺聪明!”
*
姜嘉遇从小到大最喜欢的时间段就是周五下午和周六的一整天。周日负责惶恐,因为要赶作业。
终于熬到了周五。她将换洗的衣裳装进书包,打算下午放学后直接去车站买票回鲢鱼洞。
一到学校,女孩就迫不及待小跑进教室,搜索桂源的身影,想问问他昨天下午的获奖者都是来自哪些学校的。
桂源被三五个同学围着,已经在吐槽演讲比赛的获奖情况了。
“得一等奖那个人,听说学习本来就好,不参加演讲比赛也能轻松考上附中,白白占着这个升学名额干嘛啊?给有需要的学生多好啊。不知道他们学校怎么想的,派他去参赛,占着茅坑不拉屎。这种时候参赛机会不应该给那些成绩勉强够得着附中分数线的学生吗?”
姜嘉遇没太在意,主动发了句“你好”,就继续阅读TXT格式的青春文学了。那会儿娱乐项目少,看书消遣仍算主流。
厨房里,外婆已经调配好了麻辣鲜香的红油。
茴香抄手快要起锅前,她往里撒了一把油麦菜。才从地里新鲜采割的,经泓澈的井水冲洗后下锅,最是青嫩爽口。
老妇人一边麻利地干活,一边问袁婉珍:“下个周,你姑婆九十大寿,要在村里大祠堂摆席,你回来吗?”
“我就不回来了,还有事儿。”也许是觉得维系这种人际关系无利可图,她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外头的姜嘉遇冲着厨房举手,“我回来,我代替我妈去。”
“好啊。”外婆笑吟吟地,“嘉遇还没吃过村里的酒筵吧,正好体验一次。听说这次会请戏班子呢。”
袁婉珍将菜端上桌,朝女儿怼了怼,“姜嘉遇,你数学才考多少分儿,周末那么闲?”
“劳逸结合嘛。”
“你劳了嘛就逸。”
“……”姜嘉遇回应了个沉默,自觉洗手吃饭。
午后小憩了一个钟,袁满把木桌搬去廊檐下,三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做周末作业,陈华谦则在一旁帮忙补习功课。
陈嘟嘟偶尔会开小差,但也没再提上房揭瓦的无理要求了。场面难得和谐。
袁婉珍扶着自己母亲在田间散步,偶尔俯身观察豌豆绿芽的长势。
没一会儿,两人推开柴扉回来,老妇人走向袁满:“今晚吃水煮鱼吧,你去买一条。”说罢,从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块。
袁满起身,接过零钱,踢了踢正在做化学练习册的姜嘉遇,“一块儿去不?”
“不想去。”解题没思路,她正烦着呢。
外婆顾念着六岁的小客人,于是对袁满补充道:“你去看看云会计家有没有鲈鱼什么的,最好挑鱼刺少点儿的买。”
姜嘉遇瞬间来了精神。她做出腰酸背痛的样子,锤了锤肩颈,“我也去吧,活动一下筋骨。”
袁满从楼道间随便拿了把伞,“哗”地撑开,准备出发。
这伞以竹为骨架,绸布面料上点着几朵素雅的白梅。
姜嘉遇顷刻间被惊艳,“这是油纸伞吗?好漂亮啊!”
袁满脸上却难掩嫌弃,“奶奶在隔壁镇子买的。我不否认它的工艺,但图案不符合小爷的气质。要是撑它去学校,同学都得笑我娘娘腔。”
“我今天在镇里也看到有店铺在售卖,上个周才听学校老师说咱们这儿的桐油伞已经列入非遗了。”姜嘉遇躲进伞里,“出发吧。”
*
这是姜嘉遇第一次到云逸川家的小院儿来。
屋前屋后干净无垢,甚至连柴垛都规整得有些过分,这在村户人家里很少见。如果再简单开发一下,可以做成民宿了。
袁满说,云逸川的母亲有一些行为洁癖,早年间还去市医院诊断过,做了脱敏治疗。反正,受她影响,一家人时时勤拂拭的习惯算是养成了。
廊檐下的水缸积聚着昨夜的雨水,碗莲还未开,小小新叶已经冒出头来。
两条大草鱼正躲在绿汪汪的莲叶下面,吐出咕噜咕噜的水泡。
“这个时候居然长叶子了?我还以为只有夏天才有呢。”姜嘉遇觉得新奇,弯腰凑上前瞧。
两人说话间,云逸川已经下楼。
少年温和地看着少女,轻声解释,“这是碗莲,种子没有休眠期。只要温度适宜,就能养起来。”
姜嘉遇拘谨斯文地站直身子,双手负在背后,左右指尖缠绕,缓和心跳的速度。
“川,这是我表姐。”袁满心大,没嗅到某些微妙的磁场反应,他径直问:“你家只剩草鱼了吗?还有没有鱼刺少一点儿的鱼啊?鲈鱼、鳜鱼什么的?我们想买点儿。”
“没有,但可以现在去钓。你们愿意等吗?”
袁满尚在犹豫,姜嘉遇和婉地抢答,“当然。现在距离晚饭时间还早呢。”
“不过,能不能钓到你们指定的那种,也得看运气。鲢鱼的概率会比较大。”云逸川回屋拿钓具,并穿好雨衣。
和风细雨中,云逸川带着姐弟俩前往自己经常钓鱼的船埠。春江一望微茫,两岸菜花黄,杏花白,柳色青。
云逸川给鱼竿试调,袁满则蹲去土里,帮忙挖蚯蚓做活饵。
姜嘉遇替袁满撑伞,他挪一步,她跟一步。身后不远的竹林乍然有飞鸟惊起,女孩仰头,只见一排白鹭飞向了漠漠水田间。
雨丝凝成水珠,挂在姜嘉遇的眼睫毛上,她感慨道,“这里的风景好像我之前见过的一幅画啊。”
“什么画?”袁满站起身,扭了扭腰杆。
“吴冠中的《漓江新篁》。在渝庆学美术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临摹过。阴沉的天、青山、竹林、河岸、屋舍,画里的元素这里都有,唯一的不同,是我们这儿绵延着颜色更鲜亮的油菜花。”
“吴冠中是谁?”袁满问姜嘉遇,同时把蚯蚓交给岸边的云逸川。
默默聆听对话的云逸川加入了话题,“一位画家,刚去世不久。”
“你也认识啊?就我不认识,我只知道罗贯中。”袁满抚摸起鱼竿,“给我钓一会儿呗。”
云逸川松手,鱼竿顺势移交到了袁满手里。“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很多都是来自本省的人民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的,刚好有几本吴冠中的画集。”
袁满满意地坐在小板凳上,“难怪了。我一万年都不进一次图书馆,哪里像你,平时备用钥匙都归你保管。”
姜嘉遇面朝袁满说话,灵魂却望着另一方向。“其实家乡的很多景致都会让我想起吴冠中的风景画。当然了,我指的不是白墙黑瓦江南水乡那几幅……”
“我看一些书上有介绍,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川渝学习和执教,很多年后还专门回来写生过,我想,咱们这些地方地理风貌上大同小异,画面觉得相似也不出奇。”云逸川也侧身对着袁满。
“你对这位画家了解的比我还多唉。”女孩忍不住看向披着雨衣的少年。
少年忽而腼腆,“我只是单纯记忆比较好,刚刚巧以前看过相关传记的文章。至于专业的美术知识,一窍不通。”
“这点我可以证明,他记忆真的牛。”坐着垂钓的袁满忽然抬头,“不过你俩能不能先别喧哗了,或者站远点去讨论艺术。”
两人短促地相视一笑,默契地没再说话。
*
新的一周,例行班会。班主任再次为桂源搭建演讲舞台,让他上台历练。
姜嘉遇起初不解老师为何如此重视,虽然班会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本来也没什么意义,被占用了也无所谓。
后来听同桌萧潇科普才知道,除了市文联、市教育学会等单位,医科大附中也是该演讲比赛联合主办方之一,初中组一等奖得主可做特长生入学,亚军和季军则享有加分资格。
如果桂源能直升或者通过加分过线,班主任带的这一届毕业班就多了一个重高生。升学率这种数据,多少都会影响奖金发放和职称考评的。
姜嘉遇忽然关注起了坐在斜前方的桂源,或者说直白点,是想通过他了解一些赛事情况。
“姜嘉遇同学,你老是盯着我干嘛?我背后有东西?”桂源把手放在后背一顿摸索,生怕是有人在他后背贴了“我是王八”之类的纸条。
“桂源,你这个周不是要参加演讲比赛吗?请问地点在哪儿啊?”
“医科大附中的小剧院吧。怎么了?”
“你演讲那天,不参加比赛的学生可以去做观众吗?”
“倒是没听说不能。怎么,你想去啊?但我估计你也去不了。”
“为什么?”其实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姜嘉遇根本没想过要亲临现场。
“那天是周四啊,下午两点,你不上课啦?”
姜嘉遇了然,点点头,又衷心祝福,“希望你能取得好成绩。”
“借你吉言吧!”
*
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萧潇轻车路熟地,领着姜嘉遇去风眠路的音像店买专辑。
经过医科大附中的校门,姜嘉遇踮起脚尖,深深往里探究。
萧潇不以为意,“这有什么好看的啊?”
“万一我人品爆发考进去了,这儿就是我未来三年安放青春的地方啊,当然得认真瞧瞧。”
其实从姜嘉遇这两个周陡然增厚的数理化错题笔记,就可看出她心迹的转变。
或许是不想让袁婉珍失望,又或许是想要优秀到让姜笙为放弃抚养权后悔,甚至可能仅仅只是自私的天性使然,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获得更好的,比如教育资源。
陈华谦说出的那组相差甚远的本科率数据,让她直观意识到了二中和附中的差距。
萧潇得知姜嘉遇的心意后,倏地笑了,“早说嘛,我带你进去。”
“你能进去?我看人家出入都要校牌的呀。”
“我没跟你说我家住哪儿吧?”
“该不会刚刚好住里面吧?教工楼?”
“小姜你还挺聪明!”
*
姜嘉遇从小到大最喜欢的时间段就是周五下午和周六的一整天。周日负责惶恐,因为要赶作业。
终于熬到了周五。她将换洗的衣裳装进书包,打算下午放学后直接去车站买票回鲢鱼洞。
一到学校,女孩就迫不及待小跑进教室,搜索桂源的身影,想问问他昨天下午的获奖者都是来自哪些学校的。
桂源被三五个同学围着,已经在吐槽演讲比赛的获奖情况了。
“得一等奖那个人,听说学习本来就好,不参加演讲比赛也能轻松考上附中,白白占着这个升学名额干嘛啊?给有需要的学生多好啊。不知道他们学校怎么想的,派他去参赛,占着茅坑不拉屎。这种时候参赛机会不应该给那些成绩勉强够得着附中分数线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