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大早,李老翁背着干粮,拿着打猎的武器。
李老翁与李婆婆告别后,反复对云瑶叮嘱道,“我们要上山了,你可要好好跟着我,断不可胡跑。”说完引着云瑶慢慢地向青螺山脉走去。
据李叔翁说,山脉的边缘除了有一些野兔山鸡之类的,还有一些常见的药材,而在山脉里深处危机四伏,时常有虎狼猛兽出没,村民只在山的周边打猎采药,万万不敢踏入深处。
走到山脚下,仰望青螺山脉,群山连亘,朦胧的群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云雾缭绕。
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绕着群山,绵绵延延,流向远方。
云瑶紧跟着李叔翁,沿着狭长的山路,向上爬去,在路旁时不时看见一两株药草。
突然,她眼睛余光瞥见一丛柴胡,开着黄色的花,云瑶连忙小心翼翼地把柴胡采到竹筐里,这可是调理身体退热解热的宝贝。要知道在古代随便一场风寒就可能要了人的小命。
云瑶接着顺手采到了降火的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苦麻菜。
云瑶和李叔翁在崎岖的山路走着,藤蔓缠绕,时不时挡住去路,李叔翁用砍刀开路,云瑶在后面惊喜的“呀”叫了一声,她发现一大丛龙葵,上面结满了黑紫色的果子,她顿时口水流了三尺,龙葵子能解毒,味道甘甜微酸,很是可口。
云瑶不亦乐乎地采着黑紫色的果子。这些龙葵子可以暂时缓解身体毒素,至于解毒,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
云瑶边采边吃,李叔翁见状忙道:“瑶瑶可不敢随便吃,有些果子是有毒的。”云瑶解释道:“叔翁,这个龙葵的果子,没毒,还能解毒呢!”说完递给李叔翁一把。
李叔翁尝了把黑紫色的果子叹道:“老汉在山里活了五十多年,都不知道这小果子还有着等功效。”李老翁不由对云瑶刮目相看,几句话看出这个孩子确实略通药草,不是瞎胡咧咧的。
李叔翁布置完陷阱便跟云瑶一起采草药,两个时辰采了一大竹筐常用的药草,云瑶直起身来擦了擦汗,突然眼睛余光扫到不远处石头缝里一株植物,她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居然是铁皮石斛,古时民间曾有传说,当有危重病人处于生命垂危之时,将悬崖峭壁上菜来的“仙草”喂入病人口中,能令人起死回生。这是云瑶第一次看见野生的铁皮石斛。
天啊,运气爆棚啦。
云瑶先用棍子敲了敲铁皮石斛周围,听说天材地宝的周围都有毒物猛兽的存在,只见一条赤色小蛇倏得飞射出来,云瑶用木棍一档,赤色小蛇瞬间缠到了棍子上,沿着棍子往上爬,云瑶心中一惊,吓得连连后退。
李老翁见状,飞快地伸出手,从小蛇背后按住蛇头,死死地抓住它的颈部,赤色小蛇的身子快速盘到了李老翁的胳膊上。
李老翁死死捏住赤色小蛇的七寸,赤蛇小蛇挣扎着,紧紧地缠在李老翁的手臂上,云瑶看得胆战心惊。
这蛇一看就有毒。
李老翁迅速用砍刀将蛇头砍下,剥了蛇皮,挖出了蛇胆装在布袋里,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云瑶走到石缝旁边,小心翼翼地用手把铁皮石斛的根挖出来,又用附近一团泥土把根包好,放到竹筐上面,这颗铁皮石斛还小,养大后药效更好。
日头偏斜,云瑶的竹筐渐满,李老翁来到陷阱旁,陷阱里困住了一只兔子,云瑶看见兔子两眼冒光,仿佛闻到了外香里嫩,金黄扑鼻的烤兔肉。每天喝高粱粥,嘴都淡出鸟了,终于能开次荤了。
云瑶愉悦的哼着小曲,与李老翁满载而归。
云瑶和李叔翁背着药草和野物回到了家,虽然俩人身上、脸上都是泥土,但也收获颇丰。
云瑶把柴胡洗净,晾晒在院子里,这些药草应该还能换些银子,改善一下伙食。她把铁皮石斛小心的移到院子一角的泥土里,浇了些水。李老翁把兔子收拾好,随即开始清理蛇胆蛇皮。
李婆婆拿着兔肉进了厨房,一柱香后便闻到阵阵炖肉的香气,李婆婆的饭做好了,把外面忙乎的两人叫回来吃饭。
李婆婆说:“兔肉萝卜汤最补人,瑶瑶赶紧趁热喝,锅里还留着些,我吊在井里冰镇着明天喝。”云瑶看见自己面前一大碗兔肉汤,而老两口面前依然是高粱粥,心里微微一动。
前世父母在外地工作,她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从来都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给自己。后来爷爷奶奶相继离世,而父母早已离婚并再婚,谁也不愿带着她这个累赘,便把她放到寄宿学校,每个月各自出点钱,等到云瑶满了十八岁,父母便都撒手不管了,上中医大学的学费都是她打工挣下的。
早已懂得人间心酸的云瑶,看到李老夫妇如此待自己,不禁感叹,有些父母甚至不如外人。
李老翁一边吃,一边说:“瑶瑶,兔子皮我处理好了,完了让你婆婆给你做双手套,你皮嫩,冬天可受不住。”云瑶暗自决定,一定要用自己能力,回报这对好心的老夫妇。
忙乎了一天,云瑶的小身板有些支撑不住,躺在炕上沉沉睡着了。
日上三竿,云瑶才悠悠醒来,她爬起身,穿好衣服走到院里。
李婆婆见云瑶起来了,迎上去说:“你叔翁他去田里了,灶上还有粥,你先垫巴垫巴。”云瑶答好,就去厨房吃早饭。刚吃完,听见外面一阵热闹的说话声。
云瑶走出门口。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儿一女站在大门口,年轻的妇人正叉着腰大骂,原来这正是李婆婆的儿子和儿媳李全、吕翠。
李全长得随李叔翁国字脸,浓眉大眼,可眼神却躲躲闪闪。吕翠身材高挑窈窕,穿着半旧深蓝色对襟短衫,下身着襦裙,瘦长的脸,颧骨高高耸起,细长的眉毛高高吊起,一脸凶相。
云瑶走近了才听清,吕翠指着李婆婆骂道:“放着孙子孙女不养,捡来野孩子当宝,你也不想想老了,将来能指望这丫头片子,还不是指望我们给你养老送终。”李全听见媳妇的叫骂,也不说话,只是默然的站在一侧。
李婆婆刚想解释,吕翠打断:“赶紧把小丫头片子送走,还能省不少嚼用。”
李婆婆捏捏诺诺说:“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出去,不是要了她的命吗?”
吕翠蛮横:“你少废话,就说送不送走?”
李婆婆见吕翠一脸凶相,叉着腰,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她一辈子善待与人,她决心怎样都不会把一个小孩置于险境。她摇摇头:“我不会把瑶瑶送走,更不能看孩子去送死。”
吕翠尖起嗓子大吼:“老不死的,迷了窍啦,她是你什么人,要你掏心掏肺,该不是你外头的私生女吧。”说着手就朝李婆婆挠去。
云瑶看不下去了,拦到了李婆婆身前。吕翠的爪子就挠到了云瑶的脸上,云瑶侧身一避,尖利的指甲还是扫到了脸侧,顿时云瑶的脸上闪现一道血痕。
李婆婆吓得赶紧捧起云瑶的脸,看见一道血痕划在右脸的一侧,还好抓的不太深。
李婆婆急忙把云瑶领进屋,用清水和干净的布子把伤口处理了一下。回过头,发现吕翠正在家里翻翻捡捡,搜罗了一遍,没找到个值钱的。李婆婆由不得跟吕翠理论起来,她哪里是吕翠的对手,吕翠猛然一推,李婆婆推倒在地。云瑶忙将李婆婆扶起来,对不讲理的泼妇,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胜了是比泼妇更泼辣,不好看。输了自己气闷,不值得。
安顿好李婆婆,王瑶想起昨天采回的药草。
云瑶来到厨房,看见李全领着两个孩子在厨房里搜找着。云瑶心头一紧,只见两个孩子把云瑶辛苦采的龙葵子吃了大半,还乱扔了一片,云瑶气得肝疼。云瑶想发脾气,但为了李老夫妇,她强压住内心的火气。
云瑶不禁心里暗叹,这就是一家子强盗,真不知道李老夫妇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
这时李老翁从田里回来,看见他们,不冷不热的说了句:“过来啦。”
李老翁知道他们无事不登三宝殿,不是要物,就是要钱。
李全忙走上前去说:“爹,我带着佳林,佳怡回来看看你。”
李老汉看见云瑶脸上的伤痕关切问道:“这是怎么了?”
云瑶还没来得及说话,李佳怡连忙奶声奶气的说:“爷爷,她是不小心摔倒的。爷爷好几个月不见,佳怡都想你了。”小姑娘趁机转移了话题。
李老翁脸色稍缓,又关切地对云要说:“女娃娃的脸可是金贵的,以后万万要小心。”叮嘱云瑶不要沾水,结疤不要用手抓。
正说着,佳怡眼珠子一转,扑倒李老翁的怀里,打断了李老翁的话,脆生生的数落着自己的近况,她的嘴很甜,哄得李老翁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云瑶发现,佳怡小小年纪,心眼可不少。
李老翁与李婆婆告别后,反复对云瑶叮嘱道,“我们要上山了,你可要好好跟着我,断不可胡跑。”说完引着云瑶慢慢地向青螺山脉走去。
据李叔翁说,山脉的边缘除了有一些野兔山鸡之类的,还有一些常见的药材,而在山脉里深处危机四伏,时常有虎狼猛兽出没,村民只在山的周边打猎采药,万万不敢踏入深处。
走到山脚下,仰望青螺山脉,群山连亘,朦胧的群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云雾缭绕。
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绕着群山,绵绵延延,流向远方。
云瑶紧跟着李叔翁,沿着狭长的山路,向上爬去,在路旁时不时看见一两株药草。
突然,她眼睛余光瞥见一丛柴胡,开着黄色的花,云瑶连忙小心翼翼地把柴胡采到竹筐里,这可是调理身体退热解热的宝贝。要知道在古代随便一场风寒就可能要了人的小命。
云瑶接着顺手采到了降火的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苦麻菜。
云瑶和李叔翁在崎岖的山路走着,藤蔓缠绕,时不时挡住去路,李叔翁用砍刀开路,云瑶在后面惊喜的“呀”叫了一声,她发现一大丛龙葵,上面结满了黑紫色的果子,她顿时口水流了三尺,龙葵子能解毒,味道甘甜微酸,很是可口。
云瑶不亦乐乎地采着黑紫色的果子。这些龙葵子可以暂时缓解身体毒素,至于解毒,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
云瑶边采边吃,李叔翁见状忙道:“瑶瑶可不敢随便吃,有些果子是有毒的。”云瑶解释道:“叔翁,这个龙葵的果子,没毒,还能解毒呢!”说完递给李叔翁一把。
李叔翁尝了把黑紫色的果子叹道:“老汉在山里活了五十多年,都不知道这小果子还有着等功效。”李老翁不由对云瑶刮目相看,几句话看出这个孩子确实略通药草,不是瞎胡咧咧的。
李叔翁布置完陷阱便跟云瑶一起采草药,两个时辰采了一大竹筐常用的药草,云瑶直起身来擦了擦汗,突然眼睛余光扫到不远处石头缝里一株植物,她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居然是铁皮石斛,古时民间曾有传说,当有危重病人处于生命垂危之时,将悬崖峭壁上菜来的“仙草”喂入病人口中,能令人起死回生。这是云瑶第一次看见野生的铁皮石斛。
天啊,运气爆棚啦。
云瑶先用棍子敲了敲铁皮石斛周围,听说天材地宝的周围都有毒物猛兽的存在,只见一条赤色小蛇倏得飞射出来,云瑶用木棍一档,赤色小蛇瞬间缠到了棍子上,沿着棍子往上爬,云瑶心中一惊,吓得连连后退。
李老翁见状,飞快地伸出手,从小蛇背后按住蛇头,死死地抓住它的颈部,赤色小蛇的身子快速盘到了李老翁的胳膊上。
李老翁死死捏住赤色小蛇的七寸,赤蛇小蛇挣扎着,紧紧地缠在李老翁的手臂上,云瑶看得胆战心惊。
这蛇一看就有毒。
李老翁迅速用砍刀将蛇头砍下,剥了蛇皮,挖出了蛇胆装在布袋里,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云瑶走到石缝旁边,小心翼翼地用手把铁皮石斛的根挖出来,又用附近一团泥土把根包好,放到竹筐上面,这颗铁皮石斛还小,养大后药效更好。
日头偏斜,云瑶的竹筐渐满,李老翁来到陷阱旁,陷阱里困住了一只兔子,云瑶看见兔子两眼冒光,仿佛闻到了外香里嫩,金黄扑鼻的烤兔肉。每天喝高粱粥,嘴都淡出鸟了,终于能开次荤了。
云瑶愉悦的哼着小曲,与李老翁满载而归。
云瑶和李叔翁背着药草和野物回到了家,虽然俩人身上、脸上都是泥土,但也收获颇丰。
云瑶把柴胡洗净,晾晒在院子里,这些药草应该还能换些银子,改善一下伙食。她把铁皮石斛小心的移到院子一角的泥土里,浇了些水。李老翁把兔子收拾好,随即开始清理蛇胆蛇皮。
李婆婆拿着兔肉进了厨房,一柱香后便闻到阵阵炖肉的香气,李婆婆的饭做好了,把外面忙乎的两人叫回来吃饭。
李婆婆说:“兔肉萝卜汤最补人,瑶瑶赶紧趁热喝,锅里还留着些,我吊在井里冰镇着明天喝。”云瑶看见自己面前一大碗兔肉汤,而老两口面前依然是高粱粥,心里微微一动。
前世父母在外地工作,她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从来都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给自己。后来爷爷奶奶相继离世,而父母早已离婚并再婚,谁也不愿带着她这个累赘,便把她放到寄宿学校,每个月各自出点钱,等到云瑶满了十八岁,父母便都撒手不管了,上中医大学的学费都是她打工挣下的。
早已懂得人间心酸的云瑶,看到李老夫妇如此待自己,不禁感叹,有些父母甚至不如外人。
李老翁一边吃,一边说:“瑶瑶,兔子皮我处理好了,完了让你婆婆给你做双手套,你皮嫩,冬天可受不住。”云瑶暗自决定,一定要用自己能力,回报这对好心的老夫妇。
忙乎了一天,云瑶的小身板有些支撑不住,躺在炕上沉沉睡着了。
日上三竿,云瑶才悠悠醒来,她爬起身,穿好衣服走到院里。
李婆婆见云瑶起来了,迎上去说:“你叔翁他去田里了,灶上还有粥,你先垫巴垫巴。”云瑶答好,就去厨房吃早饭。刚吃完,听见外面一阵热闹的说话声。
云瑶走出门口。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儿一女站在大门口,年轻的妇人正叉着腰大骂,原来这正是李婆婆的儿子和儿媳李全、吕翠。
李全长得随李叔翁国字脸,浓眉大眼,可眼神却躲躲闪闪。吕翠身材高挑窈窕,穿着半旧深蓝色对襟短衫,下身着襦裙,瘦长的脸,颧骨高高耸起,细长的眉毛高高吊起,一脸凶相。
云瑶走近了才听清,吕翠指着李婆婆骂道:“放着孙子孙女不养,捡来野孩子当宝,你也不想想老了,将来能指望这丫头片子,还不是指望我们给你养老送终。”李全听见媳妇的叫骂,也不说话,只是默然的站在一侧。
李婆婆刚想解释,吕翠打断:“赶紧把小丫头片子送走,还能省不少嚼用。”
李婆婆捏捏诺诺说:“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出去,不是要了她的命吗?”
吕翠蛮横:“你少废话,就说送不送走?”
李婆婆见吕翠一脸凶相,叉着腰,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她一辈子善待与人,她决心怎样都不会把一个小孩置于险境。她摇摇头:“我不会把瑶瑶送走,更不能看孩子去送死。”
吕翠尖起嗓子大吼:“老不死的,迷了窍啦,她是你什么人,要你掏心掏肺,该不是你外头的私生女吧。”说着手就朝李婆婆挠去。
云瑶看不下去了,拦到了李婆婆身前。吕翠的爪子就挠到了云瑶的脸上,云瑶侧身一避,尖利的指甲还是扫到了脸侧,顿时云瑶的脸上闪现一道血痕。
李婆婆吓得赶紧捧起云瑶的脸,看见一道血痕划在右脸的一侧,还好抓的不太深。
李婆婆急忙把云瑶领进屋,用清水和干净的布子把伤口处理了一下。回过头,发现吕翠正在家里翻翻捡捡,搜罗了一遍,没找到个值钱的。李婆婆由不得跟吕翠理论起来,她哪里是吕翠的对手,吕翠猛然一推,李婆婆推倒在地。云瑶忙将李婆婆扶起来,对不讲理的泼妇,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胜了是比泼妇更泼辣,不好看。输了自己气闷,不值得。
安顿好李婆婆,王瑶想起昨天采回的药草。
云瑶来到厨房,看见李全领着两个孩子在厨房里搜找着。云瑶心头一紧,只见两个孩子把云瑶辛苦采的龙葵子吃了大半,还乱扔了一片,云瑶气得肝疼。云瑶想发脾气,但为了李老夫妇,她强压住内心的火气。
云瑶不禁心里暗叹,这就是一家子强盗,真不知道李老夫妇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
这时李老翁从田里回来,看见他们,不冷不热的说了句:“过来啦。”
李老翁知道他们无事不登三宝殿,不是要物,就是要钱。
李全忙走上前去说:“爹,我带着佳林,佳怡回来看看你。”
李老汉看见云瑶脸上的伤痕关切问道:“这是怎么了?”
云瑶还没来得及说话,李佳怡连忙奶声奶气的说:“爷爷,她是不小心摔倒的。爷爷好几个月不见,佳怡都想你了。”小姑娘趁机转移了话题。
李老翁脸色稍缓,又关切地对云要说:“女娃娃的脸可是金贵的,以后万万要小心。”叮嘱云瑶不要沾水,结疤不要用手抓。
正说着,佳怡眼珠子一转,扑倒李老翁的怀里,打断了李老翁的话,脆生生的数落着自己的近况,她的嘴很甜,哄得李老翁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云瑶发现,佳怡小小年纪,心眼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