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笄礼,上钗绾发。”礼赞的声音拖得极长且尖锐,侯慕宁跪于中厅正中受礼,前方正是定远侯与夫人,夫人云妙笙眉目含喜,面色有些苍白,静待幼女行笄礼成,方上前扶起了女儿:“慕宁……”话未毕泪却是先了一步,“……行了笄礼是成了人了……”
“娘,怎的又哭了?”侯慕宁从腰间解下绢子为母拭泪,“您身子不适,是不宜过于忧思的。”侯慕宁轻拭母亲珠泪,劝慰了一句,却听母亲一言,“成了人便是要寻夫家了,不知还能陪我多早晚?”
“哼,我慕宁是定远侯府之嫡女,京中权贵无不巴望,还愁嫁?只要慕宁不愿,便留在府中亦可,定远府养得起一个小姐。”侯爷倒是淡定,亦是为劝慰妻子,言毕,为妻的果是勉强止了泪的,“对,慕远出征在外,惟慕宁你留在府上料理,娘和爹都舍不得你的,理当多孝敬我们两年,哪有刚及笄就成亲的?只是……”云妙笙又叹一气,“华宁长公主甚喜你,多次提及要将你许配于皇宫之中,下月便是华宁长公主寿辰,本朝唯有三位皇子适婚,想来此次定是会邀你出席,为娘的……实在不愿这么早便将你许配出门呐……”云妙笙握紧了女儿的手,泪珠便是停不住一般,惹得侯爷也叹了一口气,用手拍了拍膝,“皇命难为啊……”
“爹,娘,女儿……”侯慕宁再拜,话却哽在了喉头,不知如何出口:若嫁郎君,自己亦是有人选的,可若嫁于皇家,便是连反悔的可能都无有,皇家规矩繁琐,仪礼甚严,可这话,断断是无法出口的,于是强敛心神,“女儿愿父母无忧,再孝敬爹娘……尚……尚不愿意离家的……”语力勉强,断续不连,心中所思无处可说,侯慕宁实是难忍心中情绪。
“好女儿,为娘亦只是怕华宁长公主真动了那般心思,我与她为数年好友,相谈甚多,当日圣上病重,皇子年幼,她位同监国,直理朝政,方安了满朝人心,黎民为之尊慕,待圣上病愈,又毫不恋权,为朝臣崇敬,长公主之旨亦如圣旨,孰敢不从?”云妙笙一叹,“为娘实是知道她的,若有那心,定远府只怕得真结一门皇亲了。”
“殿下,都安排妥当了。”李润躬身上禀,抬眼望向那座上男子,眸中隐有惧色。
“好,待得长公主寿辰,本王便提请娶定远侯府之女,想先前一禀,姑母定然同意,有了这枚棋子,不怕他定远侯不买账,到那时……”这座上男子起身,目光甚为阴寒,“便是我为长兄报仇之时。”语意让人不寒而栗,下拜的李润待这男子言毕,却又张口,“可殿下,李小姐那也……属下如何交代?”语气沉了几分。
“这件事本王自有计谋,你退下。”那男子转身微睨着李润,不屑之色毕显,只挥了挥手,屏退了李润,才又落座,眸光甚寒,指尖轻敲椅靠,似又有谋算。
已是秋日,寒意甚重,晨起侯慕宁便觉寒了几分,是以又命人带了件披风,披风下正是那条白玉璎珞,她已连着几天晨起出门,只想碰碰运气,再觅知音一回。
若他知晓她要嫁人,又会作何反应?侯慕宁在马车上想着,用手触了触那璎珞圈,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无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尚违不得,何况皇旨?为女子者,命运似拂之柳,柳梢甚软,纵有自己的几分骨气,断也由不得自己。
“小姐,琳琅楼到了。”夏莹掀了帘一看,命车夫停了车,扶着侯慕宁下车,进了琳琅楼。
晨中顾客稍早些,人也少,细赏一番,倒别有兴味,只不过今日侯慕宁出府也有托词,前日里她寻人未果,反而在这琳琅楼看中了一对白玉耳饰,便定了下来,今日只用了这般的话来搪塞晨起上朝的父亲,幸而侯爷为武夫,虽常陪夫人游逛,这些事到底是不解的。
“小姐可是来取那白玉耳坠?小的已经帮您包好了,您来里间拿吧。”今日侍者是一和顺小哥,亦是热情,请侯慕宁至里间安坐,方取了锦盒置于桌上。
“阳启,不是我说你,虽为兄长,可如你一般宽厚,必纵得为弟的无法无天……”琳琅楼里间直通二楼,为茶楼。侯慕宁手上正是一杯小哥为她沏的茶,听得下楼之人“阳启”二字一出,猛然抬头,便望见了那白衣清润之人。
端木承旭似是不快,“燕冥。”复一顿,“你……”却见燕冥指了指楼阶下的紫衣女子。端木承旭心一紧,辞了燕冥,下楼来。
那白衣温润之人一步步而来,倒有几分幻意,几近不真切,端木承旭揖礼,却见面前女子仍是站定,似是出神,便缓声轻唤,“慕宁小姐?”
“哦……阳启公子。”侯慕宁回身福礼,“多日不见。”语调较日里低了几分,端木承旭浅笑,“是,已傍秋了,慕宁小姐可多添件衣,在下瞧着还是甚为单薄的。”关心之意毫不掩饰。侯慕宁抬眸,望向他,“阳启公子亦添衣为好。”
端木承旭轻笑,“君子果是玉不离身,想来此物还是稍衬小姐一些的。”侯慕宁颈项上的珠璎珞熠熠生辉,衬得侯慕宁更透些温婉,步摇上亦有珠垂,“知音可有心事?”他亦觉察出侯慕宁今日心思甚重,有几分收敛的愁丝,“但说无妨。”
侯慕宁犹疑,“阳启公子可还有事?”话问得小心,倒让端木承旭皱了眉,一抬眼,燕冥如看戏一般还立在楼梯上倚着栏半带戏谑地望他,端木承旭挥了手,示意他先上楼,燕冥亦只好先上楼去了。
里间的小哥亦被挥退,二人方落座,侯慕宁这才张口,“想是失礼,只是既阳启公子视我为知音,我原是不想问的,只是……”侯慕宁隐了话里半句,复问,“敢问阳启公子本家可是何门何第?”
端木承旭委实愣了,他虽未想瞒过侯慕宁,但因二人知音相惜,恰侯慕宁实是不喜提门第,怎生今日无端问了出来,半晌竟答不出一句,思忖片刻,却听侯慕宁张口又道:“请阳启公子容谅,无端问出这样的话来,想来亦是突兀,只是我确与公子相知,话亦投机。”
端木承旭皱眉,听得侯慕宁又道,“公子知我家世,我亦及笄,日后约是要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抑或皇旨为人妻子,此一问,只是小女子私心,想来与公子话投机些,若日后夫婿如你这般知我心意……日子,怕不会太难过。”语意沉闷,话毕侯慕宁起身,“为女子者,如我这般言谈,怕早让人赶回家中了,真是失礼,阳启公子容谅。”
侯慕宁言毕便再不要理会阳启,已要出了内间,却闻身后男子扬声:“且请留步。”声之切,如急雨,四字清润,止了侯慕宁的步。
“为女子者,在本朝竟有这般无奈……慕宁,为知音者不谈门第,可……若日后内人有你这般解我心意,我亦可安心。”端木承旭深知侯慕宁方才那番话是舍了女子矜持,亦是无可奈何之举,他为皇子,更知个中滋味,况此女子……甚悦他心呢。
“多谢阳启公子开解,有阳启公子这番心意,日后是何结局,慕宁亦无悔,就此一别,再见恐已殊途,唯愿心意如玉,常伴君身。”侯慕宁浅笑,拜过,端木承旭轻叹一气,执起桌上装耳坠的锦盒,“想是慕宁的,如此良玉,自佩佳人,唐突了。”上前一步,执起耳坠,竟替慕宁挂在了耳上,瞧着忽然凑近的人,侯慕宁颊上微粉,佩完后撤,“多谢阳启……公子,就此……别过。”
端木承旭揖礼,望着倩影出了里间,手上似乎残存女子耳畔的温热,一时恍惚,醒神之后却长揖一礼,“愿心意如玉,常伴……慕宁之身。”
女子本似拂风之柳,轻如鸿毛。嫁娶之事尚由不得未出阁的闺秀,当朝之女子,又有几人能得夫婿长长久久的真心礼待?莫不过三妻四妾,环肥燕瘦,只最终不过落得清泪两行万般心痛罢了。
能得一解心意之人亦是不易,又岂敢再有非分之思呢?侯慕宁释然,已得可心之人赠予良玉,便已足够。
虽心中常念,日里常思,不过都如云烟般终将消散。
心悦君兮君已知,奈何……
“阳启,你这是……”燕冥望着眉头深蹙的端木承旭,“怎得堂堂安王,被小女子引走了神不成?”言毕饮茶一口,“莫不是真上心了?”
“许是吧,她亦解我心意。”端木承旭方才回神,“下月姑母寿辰,她不愿嫁于不解心意之人,我便求娶她。”语气坚定。
“呵,”燕冥似是嘲讽,“倒是数年未见你如此冲动青涩之模样了,今日一见,倒有些当年的少年血气了。”燕冥一顿,“只是……竟是为了一女子,结为夫妻亦是相伴终身,岂能如戏言一般,你说求娶便求娶?她尚不知你安王身份,如若知晓呢?”燕冥替端木承旭斟了茶,“如今朝内恒王勾结当日宸王异党,此时纠葛儿女之情可并非良策,且极易授予他人把柄,你比我要明白这个道理。”
“可我……确悦心于她,”端木承旭反是自嘲一摆手,“我亦只见过她几面,儿女之情确是负累于人,倒是我浅薄了。”他一顿,“恒王之事,恐得从长计议……”
尚不明朗的情感是最难消磨人意志的,尚不清明的心亦会为不明朗的局面悸动。
“娘,怎的又哭了?”侯慕宁从腰间解下绢子为母拭泪,“您身子不适,是不宜过于忧思的。”侯慕宁轻拭母亲珠泪,劝慰了一句,却听母亲一言,“成了人便是要寻夫家了,不知还能陪我多早晚?”
“哼,我慕宁是定远侯府之嫡女,京中权贵无不巴望,还愁嫁?只要慕宁不愿,便留在府中亦可,定远府养得起一个小姐。”侯爷倒是淡定,亦是为劝慰妻子,言毕,为妻的果是勉强止了泪的,“对,慕远出征在外,惟慕宁你留在府上料理,娘和爹都舍不得你的,理当多孝敬我们两年,哪有刚及笄就成亲的?只是……”云妙笙又叹一气,“华宁长公主甚喜你,多次提及要将你许配于皇宫之中,下月便是华宁长公主寿辰,本朝唯有三位皇子适婚,想来此次定是会邀你出席,为娘的……实在不愿这么早便将你许配出门呐……”云妙笙握紧了女儿的手,泪珠便是停不住一般,惹得侯爷也叹了一口气,用手拍了拍膝,“皇命难为啊……”
“爹,娘,女儿……”侯慕宁再拜,话却哽在了喉头,不知如何出口:若嫁郎君,自己亦是有人选的,可若嫁于皇家,便是连反悔的可能都无有,皇家规矩繁琐,仪礼甚严,可这话,断断是无法出口的,于是强敛心神,“女儿愿父母无忧,再孝敬爹娘……尚……尚不愿意离家的……”语力勉强,断续不连,心中所思无处可说,侯慕宁实是难忍心中情绪。
“好女儿,为娘亦只是怕华宁长公主真动了那般心思,我与她为数年好友,相谈甚多,当日圣上病重,皇子年幼,她位同监国,直理朝政,方安了满朝人心,黎民为之尊慕,待圣上病愈,又毫不恋权,为朝臣崇敬,长公主之旨亦如圣旨,孰敢不从?”云妙笙一叹,“为娘实是知道她的,若有那心,定远府只怕得真结一门皇亲了。”
“殿下,都安排妥当了。”李润躬身上禀,抬眼望向那座上男子,眸中隐有惧色。
“好,待得长公主寿辰,本王便提请娶定远侯府之女,想先前一禀,姑母定然同意,有了这枚棋子,不怕他定远侯不买账,到那时……”这座上男子起身,目光甚为阴寒,“便是我为长兄报仇之时。”语意让人不寒而栗,下拜的李润待这男子言毕,却又张口,“可殿下,李小姐那也……属下如何交代?”语气沉了几分。
“这件事本王自有计谋,你退下。”那男子转身微睨着李润,不屑之色毕显,只挥了挥手,屏退了李润,才又落座,眸光甚寒,指尖轻敲椅靠,似又有谋算。
已是秋日,寒意甚重,晨起侯慕宁便觉寒了几分,是以又命人带了件披风,披风下正是那条白玉璎珞,她已连着几天晨起出门,只想碰碰运气,再觅知音一回。
若他知晓她要嫁人,又会作何反应?侯慕宁在马车上想着,用手触了触那璎珞圈,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无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尚违不得,何况皇旨?为女子者,命运似拂之柳,柳梢甚软,纵有自己的几分骨气,断也由不得自己。
“小姐,琳琅楼到了。”夏莹掀了帘一看,命车夫停了车,扶着侯慕宁下车,进了琳琅楼。
晨中顾客稍早些,人也少,细赏一番,倒别有兴味,只不过今日侯慕宁出府也有托词,前日里她寻人未果,反而在这琳琅楼看中了一对白玉耳饰,便定了下来,今日只用了这般的话来搪塞晨起上朝的父亲,幸而侯爷为武夫,虽常陪夫人游逛,这些事到底是不解的。
“小姐可是来取那白玉耳坠?小的已经帮您包好了,您来里间拿吧。”今日侍者是一和顺小哥,亦是热情,请侯慕宁至里间安坐,方取了锦盒置于桌上。
“阳启,不是我说你,虽为兄长,可如你一般宽厚,必纵得为弟的无法无天……”琳琅楼里间直通二楼,为茶楼。侯慕宁手上正是一杯小哥为她沏的茶,听得下楼之人“阳启”二字一出,猛然抬头,便望见了那白衣清润之人。
端木承旭似是不快,“燕冥。”复一顿,“你……”却见燕冥指了指楼阶下的紫衣女子。端木承旭心一紧,辞了燕冥,下楼来。
那白衣温润之人一步步而来,倒有几分幻意,几近不真切,端木承旭揖礼,却见面前女子仍是站定,似是出神,便缓声轻唤,“慕宁小姐?”
“哦……阳启公子。”侯慕宁回身福礼,“多日不见。”语调较日里低了几分,端木承旭浅笑,“是,已傍秋了,慕宁小姐可多添件衣,在下瞧着还是甚为单薄的。”关心之意毫不掩饰。侯慕宁抬眸,望向他,“阳启公子亦添衣为好。”
端木承旭轻笑,“君子果是玉不离身,想来此物还是稍衬小姐一些的。”侯慕宁颈项上的珠璎珞熠熠生辉,衬得侯慕宁更透些温婉,步摇上亦有珠垂,“知音可有心事?”他亦觉察出侯慕宁今日心思甚重,有几分收敛的愁丝,“但说无妨。”
侯慕宁犹疑,“阳启公子可还有事?”话问得小心,倒让端木承旭皱了眉,一抬眼,燕冥如看戏一般还立在楼梯上倚着栏半带戏谑地望他,端木承旭挥了手,示意他先上楼,燕冥亦只好先上楼去了。
里间的小哥亦被挥退,二人方落座,侯慕宁这才张口,“想是失礼,只是既阳启公子视我为知音,我原是不想问的,只是……”侯慕宁隐了话里半句,复问,“敢问阳启公子本家可是何门何第?”
端木承旭委实愣了,他虽未想瞒过侯慕宁,但因二人知音相惜,恰侯慕宁实是不喜提门第,怎生今日无端问了出来,半晌竟答不出一句,思忖片刻,却听侯慕宁张口又道:“请阳启公子容谅,无端问出这样的话来,想来亦是突兀,只是我确与公子相知,话亦投机。”
端木承旭皱眉,听得侯慕宁又道,“公子知我家世,我亦及笄,日后约是要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抑或皇旨为人妻子,此一问,只是小女子私心,想来与公子话投机些,若日后夫婿如你这般知我心意……日子,怕不会太难过。”语意沉闷,话毕侯慕宁起身,“为女子者,如我这般言谈,怕早让人赶回家中了,真是失礼,阳启公子容谅。”
侯慕宁言毕便再不要理会阳启,已要出了内间,却闻身后男子扬声:“且请留步。”声之切,如急雨,四字清润,止了侯慕宁的步。
“为女子者,在本朝竟有这般无奈……慕宁,为知音者不谈门第,可……若日后内人有你这般解我心意,我亦可安心。”端木承旭深知侯慕宁方才那番话是舍了女子矜持,亦是无可奈何之举,他为皇子,更知个中滋味,况此女子……甚悦他心呢。
“多谢阳启公子开解,有阳启公子这番心意,日后是何结局,慕宁亦无悔,就此一别,再见恐已殊途,唯愿心意如玉,常伴君身。”侯慕宁浅笑,拜过,端木承旭轻叹一气,执起桌上装耳坠的锦盒,“想是慕宁的,如此良玉,自佩佳人,唐突了。”上前一步,执起耳坠,竟替慕宁挂在了耳上,瞧着忽然凑近的人,侯慕宁颊上微粉,佩完后撤,“多谢阳启……公子,就此……别过。”
端木承旭揖礼,望着倩影出了里间,手上似乎残存女子耳畔的温热,一时恍惚,醒神之后却长揖一礼,“愿心意如玉,常伴……慕宁之身。”
女子本似拂风之柳,轻如鸿毛。嫁娶之事尚由不得未出阁的闺秀,当朝之女子,又有几人能得夫婿长长久久的真心礼待?莫不过三妻四妾,环肥燕瘦,只最终不过落得清泪两行万般心痛罢了。
能得一解心意之人亦是不易,又岂敢再有非分之思呢?侯慕宁释然,已得可心之人赠予良玉,便已足够。
虽心中常念,日里常思,不过都如云烟般终将消散。
心悦君兮君已知,奈何……
“阳启,你这是……”燕冥望着眉头深蹙的端木承旭,“怎得堂堂安王,被小女子引走了神不成?”言毕饮茶一口,“莫不是真上心了?”
“许是吧,她亦解我心意。”端木承旭方才回神,“下月姑母寿辰,她不愿嫁于不解心意之人,我便求娶她。”语气坚定。
“呵,”燕冥似是嘲讽,“倒是数年未见你如此冲动青涩之模样了,今日一见,倒有些当年的少年血气了。”燕冥一顿,“只是……竟是为了一女子,结为夫妻亦是相伴终身,岂能如戏言一般,你说求娶便求娶?她尚不知你安王身份,如若知晓呢?”燕冥替端木承旭斟了茶,“如今朝内恒王勾结当日宸王异党,此时纠葛儿女之情可并非良策,且极易授予他人把柄,你比我要明白这个道理。”
“可我……确悦心于她,”端木承旭反是自嘲一摆手,“我亦只见过她几面,儿女之情确是负累于人,倒是我浅薄了。”他一顿,“恒王之事,恐得从长计议……”
尚不明朗的情感是最难消磨人意志的,尚不清明的心亦会为不明朗的局面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