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莹的父亲有五子三女,几个儿女都已经成家。其中,常氏生了二子二女,分别是嫡长子、嫡长女、嫡次子、嫡次女。温家的大房、二房是嫡出,三四五房是庶出。
常氏不是个严苛的人,对庶出都是按规矩来,虽然没有对亲生儿女们那样亲近优待,但该有的东西不会少了他们。她掌管的后院从来不允许有什么阴私。温莹对后院的态度,除了她天生的脾性所致,也是受了常氏的影响。
儿媳妇和孙女们进来后先向常氏行礼请安,又同温莹彼此见了礼。待众人都坐下后,温莹示意自己的丫鬟们把准备的礼物拿上来。她很久没回来娘家,少不得要给晚辈们准备见面礼。
常氏见了,便嗔怪道:“你这丫头,她们小孩子家家的,又不是什么年节,还值当你专门准备礼物。”
温莹笑道:“我若只是她们的姑姑,就不这么客气了。谁让我还是贺家大少奶奶呢。再说,也没准备贵重东西,是从我铺子里拿的一些花样还算不错的绣品,拿给她们把玩罢了。”
待把礼物分了,小辈们一一谢过,大家才又坐下来。
聊了一会儿家常,温莹的大嫂便笑着道:“母亲,咱们大人说话,也没小姑娘们什么事,让她们散了吧?我们娘几个也好说些贴心话。”
常氏知道这是有些不方便姑娘听的话要说,便允了。
待温莹的侄女们退出去,大家又聊了会儿家长里短。温家大嫂才道:“说起来,妹妹身子如何?近来可有找大夫看了?身上可有了?”
温莹早猜到家里的嫂子们可能问这个,她心里无波无澜,微微笑道:“我身子很好。之前找大夫看过,还是那样,说是缘分没到。小日子也才过去几天,看来还得等缘分到呢。”
温家大嫂不自觉地拧了拧手中的帕子。要说这家里谁最希望温莹赶紧怀上,除了婆母,就是她了。她的女儿眼看着就要说亲了,听到的风言风语也越来越多。她是真怕小姑子的事会影响到女儿的亲事,心态不禁就渐渐失衡,越来越无法以平常心对待这个小姑子了。
温家大嫂暗暗深呼吸。小姑子还年轻,随时可能怀上,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待平复了心情,温家大嫂又换上笑脸与众人寒暄。
温家二嫂见大嫂这么快就罢手,心下有些不甘。她也有女儿将到说亲的年龄了,也听到了些不好的话头儿,心里对温莹便有些不满。但她女儿毕竟比大房的女儿略小些,婚事也靠后,暂时还不用着急,便不想亲自出头为难温莹,只想看大嫂好好闹一闹。没想到大嫂只问了一句便罢了。
若是温家大嫂知道她的心思,一定会嗤之以鼻。当谁都是傻子呢。刚进屋的时候,温家大嫂就注意到婆母和小姑子都眼眶泛红,人家心情正不好呢,她可不想在这当口惹得婆母发脾气,免得自己吃亏。
温莹把嫂子们的神色看在眼里,却也没多说什么,并以眼神安抚同样注意到的常氏。她理解嫂子们的心情,自己的事确实可能影响到侄女们,嫂子们没立即翻脸已经是好涵养了。对于不是很亲近的人,温莹的要求并不高。没有仇怨的人,能以礼相处就行。情分这东西,还是随缘吧。
常氏并没有留儿媳们一起用午食,而是自己陪女儿享用了一番。她想多陪陪女儿。哪怕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静静地陪着她就好。
上午跟亲娘说了半天沉重的东西,温莹不想再影响亲娘的心情,便拉着常氏说些家长里短。她们有些日子没见了,可说的东西很多。
眼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温莹才起身告辞:“娘,我得走了,路上还得费些时间,回去就不早了。”
常氏知道为人妇的不好在外面待到太晚,强压下不舍,道:“娘知道。路上注意安全,让车夫看着点,别太莽撞了。”
温莹:“知道了,娘。”
她顿了一下,才道:“女儿不孝。让您费心了。”说着便红了眼眶。
常氏抱了抱温莹,安抚道:“傻孩子。娘很高兴你肯跟娘交心,也高兴娘能帮上你。这是娘的为母之心。你只管安心受着。你的事,娘会寻合适的机会跟你爹说。你别着急。有了消息娘就给你送信儿。”
温莹眨了眨眼睛,眼中的水光便不见了。她对常氏笑道:“娘办事,女儿放心。不说了,女儿走了,娘留步。”
常氏坚持把温莹送到院子门口才停下来,又吩咐于妈妈送温莹出去。
“娘,您进去吧。您进去了,女儿再走。”温莹摇晃着常氏的袖子撒娇道。
常氏难得见她这样,心中高兴,不禁笑道:“好,好,咱们娘俩客气什么。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呢。以后得空了再来。”说着便转身进了院子。
温莹待常氏进了正屋,又郑重地朝正屋行了一礼,这才由于妈妈陪着往外走。
温莹此番跟亲娘一番交心,虽然多了个依靠,却也是把自己面临的问题直白地摊开了。从此以后,再由不得她逃避。另外,事情最终会如何发展尚不由自己决定,还要等命运的裁决。
温莹心情略沉重,路上便不想说话。快坐上马车了,才回过神跟于妈妈寒暄:“看我。光顾着想事情了。倒忽略了于妈妈。幸好有您带路,不然,我不定会绕圈到哪儿去呢。于妈妈,我看母亲的身体挺康健,定是你们照顾的好。以后还要劳烦于妈妈多多为母亲费心。”
于妈妈赶紧笑道:“唉哟,二姑奶奶真是折煞奴婢了。照顾夫人可是奴婢的本分,不敢说劳烦。”
温莹向如柳使了个眼色。如柳会意,自袖袋里取了个荷包塞给于妈妈:“您老今天又是接又是送的,真是辛苦了,这是我家奶奶请您喝茶的,您可别客气。”
于妈妈知道温莹手头宽,她要赏人便是真心实意的赏,不是做样子的,便笑着收下:“那奴婢就谢二姑奶奶了。”
温莹见马车就在眼前了,便道:“于妈妈留步,我这便走了。”说着便上了马车。
“二姑奶奶一路平安。”于妈妈行了个礼便退到一边,待车走远了才转身回去。
今天思绪波动太大,温莹觉得有些疲累,上了马车便闭目养神。丫鬟们见了也不打扰她。
马车不知行了多久,突然一个颠簸,惊醒了温莹,她还没反应过来,身体便撞上了车壁,接着又向前倒。好在旁边的如柳一直醒着,反应过来后便赶紧扶住了温莹。
好一会儿,车子才安稳下来。
温莹以眼神示意如柳问车夫怎么回事。
如柳走到车门边,略掀开了一点帘子,观察了一下外面,见乱哄哄的,便问自家喘着粗气的车夫:“怎么回事?不是交待你稳妥点吗?颠坏了大少奶奶可怎么好?”
车夫皱眉叹道:“如柳姑娘,我听了吩咐,自是把马车驾得稳妥着呢。可是别人不稳妥啊。走到刚刚的拐弯处,突然冲出来一辆车,呐,就前面那辆看着富贵的。他家的车跑得太快,我来不及停下,只好尽量往边上赶马车,用力太猛,路又不平,就颠簸起来了。受牵累的也不只咱们一家,你看看前面,也有没来得及让路的马车受了牵连。”
车夫顿了顿,往如柳身边倾了下身,才悄声道:“我看突然冲出来的马车不简单,那赶车的人理直气壮得很,我似是听到了什么‘王爷’。他们的车跑得太快,冲到前面才停下,先跟前面的人纠缠着呢,暂时没顾上咱们。要不你请示下大少奶奶,看看该怎么办?”
如柳闻言也是皱眉,若是牵涉到皇家,还真得小心着点儿。她赶紧进车里把事情禀告了温莹。
温莹亦皱眉。虽说是对方突然冲出来才引起这番麻烦,可是对方要是怪他们不够慢所以才挡了道呢?碍于太祖定的规矩,皇室的人不会在民间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但是给人添点麻烦还是做得到的。
温莹不想引起什么麻烦,思索了一下,便对如柳道:“让车夫把车停到路边,再让个人先在外面看着马。你跟车夫一起去看看。把事实讲明白了,有错就认,没错也别往身上揽。再打听一下那辆车是哪家的,里面坐的主子是男是女,问问这会儿过去见礼是否方便,若是不方便,就先代我表示一下歉意,告诉他们,回头咱们府上会送上歉礼。”
如柳领命去了。
过了片刻,如柳便回来了,面上不见烦忧。她行了礼,才喜道:“大少奶奶,奴婢去的时候,前面车里的主子正在训他的车夫呢。说是分明因他赶得急才引起这番麻烦,嘴上说着赶时间,偏还耽误在这里生事。奴婢抽空给那主子问了安,报了咱们贺府的名号,传达了您的歉意,又问他们的府邸,说是回头送歉礼上门。那主子说不关咱们的事,不必道歉,歉礼更不必了。知道那可能是个王爷,奴婢不好多打扰,便向那车周围的下人打听,原来他们是嘉郡王府上的。奴婢刚打听完,他们就收拾好走了。奴婢看还有人留下来安抚受到连累的人呢。这位嘉郡王真是个和气的。”
常氏不是个严苛的人,对庶出都是按规矩来,虽然没有对亲生儿女们那样亲近优待,但该有的东西不会少了他们。她掌管的后院从来不允许有什么阴私。温莹对后院的态度,除了她天生的脾性所致,也是受了常氏的影响。
儿媳妇和孙女们进来后先向常氏行礼请安,又同温莹彼此见了礼。待众人都坐下后,温莹示意自己的丫鬟们把准备的礼物拿上来。她很久没回来娘家,少不得要给晚辈们准备见面礼。
常氏见了,便嗔怪道:“你这丫头,她们小孩子家家的,又不是什么年节,还值当你专门准备礼物。”
温莹笑道:“我若只是她们的姑姑,就不这么客气了。谁让我还是贺家大少奶奶呢。再说,也没准备贵重东西,是从我铺子里拿的一些花样还算不错的绣品,拿给她们把玩罢了。”
待把礼物分了,小辈们一一谢过,大家才又坐下来。
聊了一会儿家常,温莹的大嫂便笑着道:“母亲,咱们大人说话,也没小姑娘们什么事,让她们散了吧?我们娘几个也好说些贴心话。”
常氏知道这是有些不方便姑娘听的话要说,便允了。
待温莹的侄女们退出去,大家又聊了会儿家长里短。温家大嫂才道:“说起来,妹妹身子如何?近来可有找大夫看了?身上可有了?”
温莹早猜到家里的嫂子们可能问这个,她心里无波无澜,微微笑道:“我身子很好。之前找大夫看过,还是那样,说是缘分没到。小日子也才过去几天,看来还得等缘分到呢。”
温家大嫂不自觉地拧了拧手中的帕子。要说这家里谁最希望温莹赶紧怀上,除了婆母,就是她了。她的女儿眼看着就要说亲了,听到的风言风语也越来越多。她是真怕小姑子的事会影响到女儿的亲事,心态不禁就渐渐失衡,越来越无法以平常心对待这个小姑子了。
温家大嫂暗暗深呼吸。小姑子还年轻,随时可能怀上,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待平复了心情,温家大嫂又换上笑脸与众人寒暄。
温家二嫂见大嫂这么快就罢手,心下有些不甘。她也有女儿将到说亲的年龄了,也听到了些不好的话头儿,心里对温莹便有些不满。但她女儿毕竟比大房的女儿略小些,婚事也靠后,暂时还不用着急,便不想亲自出头为难温莹,只想看大嫂好好闹一闹。没想到大嫂只问了一句便罢了。
若是温家大嫂知道她的心思,一定会嗤之以鼻。当谁都是傻子呢。刚进屋的时候,温家大嫂就注意到婆母和小姑子都眼眶泛红,人家心情正不好呢,她可不想在这当口惹得婆母发脾气,免得自己吃亏。
温莹把嫂子们的神色看在眼里,却也没多说什么,并以眼神安抚同样注意到的常氏。她理解嫂子们的心情,自己的事确实可能影响到侄女们,嫂子们没立即翻脸已经是好涵养了。对于不是很亲近的人,温莹的要求并不高。没有仇怨的人,能以礼相处就行。情分这东西,还是随缘吧。
常氏并没有留儿媳们一起用午食,而是自己陪女儿享用了一番。她想多陪陪女儿。哪怕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静静地陪着她就好。
上午跟亲娘说了半天沉重的东西,温莹不想再影响亲娘的心情,便拉着常氏说些家长里短。她们有些日子没见了,可说的东西很多。
眼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温莹才起身告辞:“娘,我得走了,路上还得费些时间,回去就不早了。”
常氏知道为人妇的不好在外面待到太晚,强压下不舍,道:“娘知道。路上注意安全,让车夫看着点,别太莽撞了。”
温莹:“知道了,娘。”
她顿了一下,才道:“女儿不孝。让您费心了。”说着便红了眼眶。
常氏抱了抱温莹,安抚道:“傻孩子。娘很高兴你肯跟娘交心,也高兴娘能帮上你。这是娘的为母之心。你只管安心受着。你的事,娘会寻合适的机会跟你爹说。你别着急。有了消息娘就给你送信儿。”
温莹眨了眨眼睛,眼中的水光便不见了。她对常氏笑道:“娘办事,女儿放心。不说了,女儿走了,娘留步。”
常氏坚持把温莹送到院子门口才停下来,又吩咐于妈妈送温莹出去。
“娘,您进去吧。您进去了,女儿再走。”温莹摇晃着常氏的袖子撒娇道。
常氏难得见她这样,心中高兴,不禁笑道:“好,好,咱们娘俩客气什么。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呢。以后得空了再来。”说着便转身进了院子。
温莹待常氏进了正屋,又郑重地朝正屋行了一礼,这才由于妈妈陪着往外走。
温莹此番跟亲娘一番交心,虽然多了个依靠,却也是把自己面临的问题直白地摊开了。从此以后,再由不得她逃避。另外,事情最终会如何发展尚不由自己决定,还要等命运的裁决。
温莹心情略沉重,路上便不想说话。快坐上马车了,才回过神跟于妈妈寒暄:“看我。光顾着想事情了。倒忽略了于妈妈。幸好有您带路,不然,我不定会绕圈到哪儿去呢。于妈妈,我看母亲的身体挺康健,定是你们照顾的好。以后还要劳烦于妈妈多多为母亲费心。”
于妈妈赶紧笑道:“唉哟,二姑奶奶真是折煞奴婢了。照顾夫人可是奴婢的本分,不敢说劳烦。”
温莹向如柳使了个眼色。如柳会意,自袖袋里取了个荷包塞给于妈妈:“您老今天又是接又是送的,真是辛苦了,这是我家奶奶请您喝茶的,您可别客气。”
于妈妈知道温莹手头宽,她要赏人便是真心实意的赏,不是做样子的,便笑着收下:“那奴婢就谢二姑奶奶了。”
温莹见马车就在眼前了,便道:“于妈妈留步,我这便走了。”说着便上了马车。
“二姑奶奶一路平安。”于妈妈行了个礼便退到一边,待车走远了才转身回去。
今天思绪波动太大,温莹觉得有些疲累,上了马车便闭目养神。丫鬟们见了也不打扰她。
马车不知行了多久,突然一个颠簸,惊醒了温莹,她还没反应过来,身体便撞上了车壁,接着又向前倒。好在旁边的如柳一直醒着,反应过来后便赶紧扶住了温莹。
好一会儿,车子才安稳下来。
温莹以眼神示意如柳问车夫怎么回事。
如柳走到车门边,略掀开了一点帘子,观察了一下外面,见乱哄哄的,便问自家喘着粗气的车夫:“怎么回事?不是交待你稳妥点吗?颠坏了大少奶奶可怎么好?”
车夫皱眉叹道:“如柳姑娘,我听了吩咐,自是把马车驾得稳妥着呢。可是别人不稳妥啊。走到刚刚的拐弯处,突然冲出来一辆车,呐,就前面那辆看着富贵的。他家的车跑得太快,我来不及停下,只好尽量往边上赶马车,用力太猛,路又不平,就颠簸起来了。受牵累的也不只咱们一家,你看看前面,也有没来得及让路的马车受了牵连。”
车夫顿了顿,往如柳身边倾了下身,才悄声道:“我看突然冲出来的马车不简单,那赶车的人理直气壮得很,我似是听到了什么‘王爷’。他们的车跑得太快,冲到前面才停下,先跟前面的人纠缠着呢,暂时没顾上咱们。要不你请示下大少奶奶,看看该怎么办?”
如柳闻言也是皱眉,若是牵涉到皇家,还真得小心着点儿。她赶紧进车里把事情禀告了温莹。
温莹亦皱眉。虽说是对方突然冲出来才引起这番麻烦,可是对方要是怪他们不够慢所以才挡了道呢?碍于太祖定的规矩,皇室的人不会在民间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但是给人添点麻烦还是做得到的。
温莹不想引起什么麻烦,思索了一下,便对如柳道:“让车夫把车停到路边,再让个人先在外面看着马。你跟车夫一起去看看。把事实讲明白了,有错就认,没错也别往身上揽。再打听一下那辆车是哪家的,里面坐的主子是男是女,问问这会儿过去见礼是否方便,若是不方便,就先代我表示一下歉意,告诉他们,回头咱们府上会送上歉礼。”
如柳领命去了。
过了片刻,如柳便回来了,面上不见烦忧。她行了礼,才喜道:“大少奶奶,奴婢去的时候,前面车里的主子正在训他的车夫呢。说是分明因他赶得急才引起这番麻烦,嘴上说着赶时间,偏还耽误在这里生事。奴婢抽空给那主子问了安,报了咱们贺府的名号,传达了您的歉意,又问他们的府邸,说是回头送歉礼上门。那主子说不关咱们的事,不必道歉,歉礼更不必了。知道那可能是个王爷,奴婢不好多打扰,便向那车周围的下人打听,原来他们是嘉郡王府上的。奴婢刚打听完,他们就收拾好走了。奴婢看还有人留下来安抚受到连累的人呢。这位嘉郡王真是个和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