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两难
这话落在两人之间,伴随惊雷。
谢昭定定地站在那里,许久没有动作。
沈妙妍立在门外,隔着文王府的大门和漫天风雨,与谢昭遥遥相望。
为二人开门的老人背靠着门,一双因年迈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瞪大,在两人之间来来回回地扫视着。
雷声轰鸣,文王府的大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
谢昭迟迟未有回话。
沈妙妍抿紧了唇瓣。
冷雨斜斜地飘散过来,落在她得眼睫上,压得有些微颤。
这话问的有些唐突,她知道的。
她今世虽然与谢昭一起经历很多事,关系与前世婚前相比亲近许多,但并没有到应该考虑婚事的地步。
前世,两人是在昏迷与胁迫之中,仓促成婚的。
与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她依旧称不上自由,但他却是十足清醒的。
如果被拒绝……
那也再正常不过了。
换做她是谢昭,突然听到了这样的问题,她也不会点头的。
但她为什么……还是觉得快要窒息。
沈妙妍紧紧捏着伞。
竹制的伞柄本该温润的,现在却也染上凉意。
周遭的气氛渐渐变得凝滞。
过了许久,她听到他的声音。
“先进来避雨吧。”
沈妙妍的心脏坠落下去,直至不见底的深渊。
他没同意。
这种情形之下,除却同意,其他的任何语言,都能够看作是一种婉言的拒绝。
自然,也是包括回避的。
她现在应该离开这里,回到震云去。
今夜好好睡上一觉。
明天一早起来,再好好想想其他应对皇帝指婚的办法。
她想。
可是脚步迟迟没能移动。
谢昭沉默片刻,走了回来。
他将自己那把黑色的纸伞,随手依在门边,伸手握住了沈妙妍手中的梅花伞。
沈妙妍没有松开手。
于是,她被一股微妙的气力带着,跨进了文王府。
谢昭刚刚收了伞,才向沈妙妍走过来,不可避免地,被雨淋湿了。
他身上潮湿的雨意,伴随着草木的气息,萦绕在沈妙妍身边。
周蓉给的那把梅花伞,是女子用的单人伞,遮不住两个人。
谢昭将伞向沈妙妍这边倾斜,自己半个身子露在外面。
雨更大。
沈妙妍仰头去看谢昭。
他的神情依旧如常温和,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仿佛她刚刚并没有问那样一句话。
但那是不行的。
她必须得到一个答案。
“你的答案呢?”
沈妙妍将话语在舌尖咬了又咬,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周遭骤然安静,连呼吸声都听不到了。
片刻,谢昭低低地道:“抱歉,我明天给你答复,可好?”
谢昭眼睫微垂,雨水便滚落下来。
他的语气依旧温和,摸不清他再想什么。
沈妙妍垂下了头。
他说,他要再想想。
真遗憾。
待他再冷静些,横亘在她和谢昭之间的问题,桩桩件件,便都会浮出水面。
甚至不需要其他的理由。
她是平阳侯的嫡女。
天然与他站在不同阵营。
仅仅这一条,便足够谢昭选择拒绝了。
既然早晚都要拒绝她,又何必执着于让她进府呢?
沈妙妍这样想着,终究也没有提出离开。
既然……还有一个答案。
那她,等等也罢。
这夜,沈妙妍住在了文王府的听雨轩中。
这里算是文王府的客房。
不过,听说早年文王府建成的时候,长公主曾来这里暂住过。
因此,这里的布置十分细致清雅。
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将被子从柜子里面抱了出来,给沈妙妍铺好床铺。
她冲着沈妙妍和蔼地笑笑,随后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沈妙妍看着合上的门,愣怔片刻。
文王府中的下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
沈妙妍猜想,这些人应当曾是照顾服侍谢昭父母的侍女和小厮。
等到异姓王和长公主走后,谢昭没有按照常理遣散他们。
而是把他们都留了下来,迁进了文王府。
但前世,在文王府,沈妙妍没有见过这些人。
也许是谢昭见人年纪大了,最终将人全部遣散了。
又或许……他对当年那场祸事早有预料。
夜深寒凉,沈妙妍打了个哆嗦,将锦衾裹紧。
窗外细密的雨依旧下个不停。
她盯着床边的一个细小的图案看。
半个时辰前,谢昭的神情,她已经记不清了。
她只记得自己胸膛中,震耳的心跳声。
如今,在寂静的夜中,她再次听见了它。
旁侧的院中。
谢昭回到房中,拿一块毛巾擦着头发。
突然被人拍了肩,谢昭打了一个激灵。
下意识就回身,冲着那人脑袋出了一拳。
那人格挡泄力,摇身躲过,有些诧异:“你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你怎么在这?”
谢昭见来人是杨策,刚刚紧绷着的肩膀又垮了下去。
他只觉得被这样一吓,太阳穴突突跳着疼。
刚刚沈妙妍的问句又在他耳边萦绕。
“皇上把你从西疆叫回来,我肯定要来问问。”
杨策甩了甩刚刚挡了谢昭一下的手臂,那里现在酥酥麻麻的,还有点疼:“陛下是不是真的要改军策?”
“嗯?”
谢昭没有听清。
“我说,陛下,是不是,当真要搞那军策改革!”
杨策加大了音量,恨不得把话塞进这个心不在焉的人的脑子里。
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有事能分他的心!
谢昭用力按了按太阳穴:“是,而且是大改。陛下要改征兵制,养兵式还有……”
“调兵令!对吧?我看那些都是幌子,他想改的就是这个!”
杨策没等谢昭说完,把话接了过去。
他愤愤不平地在房中兜了几圈:“长公主留给你的兵符,他看那个不顺眼很久了,就算是你隐姓埋名去西疆,顶着莫大的风险给他送把柄,他也还是不想放过你!”
谢昭轻轻咳嗽了一声,他倒了两杯茶,递给杨策一杯。
“陛下也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如今大魏边疆屡遭进犯,许是想着做点什么吧。”
谢昭这样说着,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句话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
杨策仰头把一杯茶水都灌进说干了的喉咙里,抹了抹嘴,继续道:“这个事情,他先前跟几个内阁老说过,但是还没定下详细的方案。且不提他的目的,我总感觉他那个改革方向要出事。”
谢昭捏着茶杯,垂下了眼。
是的,他也这么觉得。
这次改革,绝对要出事。
或许那些阁老,心里也各个这么觉得。
但是谁会在皇帝兴致勃勃的时候,去泼皇帝的冷水呢?
尤其是他。
皇帝是因为不放心他,才把他从西疆召回来。
不是为了听他忠言逆耳的。
他只是想要他负责执行,把事情漂漂亮亮地办出来。
仅此而已。
虽然西疆是漠北将军守下来的,皇帝没有增派一兵一卒。
但,是皇帝选用了漠北将军前去西疆,是皇帝认为这些兵力足够守下西疆。
结果确实如此。
谁又能说皇帝对军事一窍不通呢?
再者说,内阁那些人,也说不定,很期待这次改革呢。
如今的内阁,过半都是冯珏的门生,怎么可能不考虑大皇子的立场。
于理,太子是先后所出,是嫡长子,亦是东宫之主,即位名正言顺。
于情,六皇子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齐贵妃是皇帝深爱的女子,魏昌皇帝在世,便随时随地可以给魏麟增加筹码。
大皇子的胜算,全在冯珏。
此次改革,应当是冯珏精心准备,想借此插手军权。
而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想要谢昭手中的兵符。
两人一拍即合,没人考虑风雨飘摇的大魏,到底经不经得起他们这样折腾。
“这件事情还没彻底定下来,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谢昭叹了口气:“若是实在没有,那便照做就是。”
杨策看他一眼,放低了声音道:“冯珏那边是铁了心要让大皇子上位了,这次之后,他肯定会大力拉拢朝中掌兵权的那些人。而且,大皇子是个刚强的性子,绝不愿意容忍蛮夷小国进犯大魏。”
魏麟在凡云山的事情上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导致原本一直被压了一头的大皇子,突然有了一较高下的能力。
冯党闻风而动,还没过多久,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为的就是兵权。
他们现在最缺的,也是兵权。
若是能够得到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支持,大皇子即位的可能性很大。
他们愿意给那位将军开的条件,几乎是没有上限。
杨策现在说这个话,内里的意思已经摆在了明面。
谢昭闭了闭眼:“杨兄,选谁即位是陛下的事情,不归我管,此事莫要再提了。”
杨策狠狠吐出一口气。
他就知道!
这个木头要是愿意站队,做出一些有利自己的选择,早就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了。
也不至于在这冷冷清清的文王府中,守着一群旧人旧事。
杨策咣当一声将茶杯放在桌上,气哼哼地走了。
谢昭一个人站在房间里,脑中一片混乱。
他叹了口气,将桌上的东西收拾齐整。
却依旧觉得心烦意乱。
他取来笔墨纸砚,按照习惯,默写曾经背过的兵书。
默到一半,他突然停笔。
纸上错写了一个字,和他正在默的东西没有半点关系。
他的笔悬停空中。
墨水滴落,留下一个黑色的墨点。
“沈……”
谢昭定定地站在那里,许久没有动作。
沈妙妍立在门外,隔着文王府的大门和漫天风雨,与谢昭遥遥相望。
为二人开门的老人背靠着门,一双因年迈而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瞪大,在两人之间来来回回地扫视着。
雷声轰鸣,文王府的大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
谢昭迟迟未有回话。
沈妙妍抿紧了唇瓣。
冷雨斜斜地飘散过来,落在她得眼睫上,压得有些微颤。
这话问的有些唐突,她知道的。
她今世虽然与谢昭一起经历很多事,关系与前世婚前相比亲近许多,但并没有到应该考虑婚事的地步。
前世,两人是在昏迷与胁迫之中,仓促成婚的。
与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她依旧称不上自由,但他却是十足清醒的。
如果被拒绝……
那也再正常不过了。
换做她是谢昭,突然听到了这样的问题,她也不会点头的。
但她为什么……还是觉得快要窒息。
沈妙妍紧紧捏着伞。
竹制的伞柄本该温润的,现在却也染上凉意。
周遭的气氛渐渐变得凝滞。
过了许久,她听到他的声音。
“先进来避雨吧。”
沈妙妍的心脏坠落下去,直至不见底的深渊。
他没同意。
这种情形之下,除却同意,其他的任何语言,都能够看作是一种婉言的拒绝。
自然,也是包括回避的。
她现在应该离开这里,回到震云去。
今夜好好睡上一觉。
明天一早起来,再好好想想其他应对皇帝指婚的办法。
她想。
可是脚步迟迟没能移动。
谢昭沉默片刻,走了回来。
他将自己那把黑色的纸伞,随手依在门边,伸手握住了沈妙妍手中的梅花伞。
沈妙妍没有松开手。
于是,她被一股微妙的气力带着,跨进了文王府。
谢昭刚刚收了伞,才向沈妙妍走过来,不可避免地,被雨淋湿了。
他身上潮湿的雨意,伴随着草木的气息,萦绕在沈妙妍身边。
周蓉给的那把梅花伞,是女子用的单人伞,遮不住两个人。
谢昭将伞向沈妙妍这边倾斜,自己半个身子露在外面。
雨更大。
沈妙妍仰头去看谢昭。
他的神情依旧如常温和,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仿佛她刚刚并没有问那样一句话。
但那是不行的。
她必须得到一个答案。
“你的答案呢?”
沈妙妍将话语在舌尖咬了又咬,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周遭骤然安静,连呼吸声都听不到了。
片刻,谢昭低低地道:“抱歉,我明天给你答复,可好?”
谢昭眼睫微垂,雨水便滚落下来。
他的语气依旧温和,摸不清他再想什么。
沈妙妍垂下了头。
他说,他要再想想。
真遗憾。
待他再冷静些,横亘在她和谢昭之间的问题,桩桩件件,便都会浮出水面。
甚至不需要其他的理由。
她是平阳侯的嫡女。
天然与他站在不同阵营。
仅仅这一条,便足够谢昭选择拒绝了。
既然早晚都要拒绝她,又何必执着于让她进府呢?
沈妙妍这样想着,终究也没有提出离开。
既然……还有一个答案。
那她,等等也罢。
这夜,沈妙妍住在了文王府的听雨轩中。
这里算是文王府的客房。
不过,听说早年文王府建成的时候,长公主曾来这里暂住过。
因此,这里的布置十分细致清雅。
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将被子从柜子里面抱了出来,给沈妙妍铺好床铺。
她冲着沈妙妍和蔼地笑笑,随后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沈妙妍看着合上的门,愣怔片刻。
文王府中的下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
沈妙妍猜想,这些人应当曾是照顾服侍谢昭父母的侍女和小厮。
等到异姓王和长公主走后,谢昭没有按照常理遣散他们。
而是把他们都留了下来,迁进了文王府。
但前世,在文王府,沈妙妍没有见过这些人。
也许是谢昭见人年纪大了,最终将人全部遣散了。
又或许……他对当年那场祸事早有预料。
夜深寒凉,沈妙妍打了个哆嗦,将锦衾裹紧。
窗外细密的雨依旧下个不停。
她盯着床边的一个细小的图案看。
半个时辰前,谢昭的神情,她已经记不清了。
她只记得自己胸膛中,震耳的心跳声。
如今,在寂静的夜中,她再次听见了它。
旁侧的院中。
谢昭回到房中,拿一块毛巾擦着头发。
突然被人拍了肩,谢昭打了一个激灵。
下意识就回身,冲着那人脑袋出了一拳。
那人格挡泄力,摇身躲过,有些诧异:“你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你怎么在这?”
谢昭见来人是杨策,刚刚紧绷着的肩膀又垮了下去。
他只觉得被这样一吓,太阳穴突突跳着疼。
刚刚沈妙妍的问句又在他耳边萦绕。
“皇上把你从西疆叫回来,我肯定要来问问。”
杨策甩了甩刚刚挡了谢昭一下的手臂,那里现在酥酥麻麻的,还有点疼:“陛下是不是真的要改军策?”
“嗯?”
谢昭没有听清。
“我说,陛下,是不是,当真要搞那军策改革!”
杨策加大了音量,恨不得把话塞进这个心不在焉的人的脑子里。
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有事能分他的心!
谢昭用力按了按太阳穴:“是,而且是大改。陛下要改征兵制,养兵式还有……”
“调兵令!对吧?我看那些都是幌子,他想改的就是这个!”
杨策没等谢昭说完,把话接了过去。
他愤愤不平地在房中兜了几圈:“长公主留给你的兵符,他看那个不顺眼很久了,就算是你隐姓埋名去西疆,顶着莫大的风险给他送把柄,他也还是不想放过你!”
谢昭轻轻咳嗽了一声,他倒了两杯茶,递给杨策一杯。
“陛下也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如今大魏边疆屡遭进犯,许是想着做点什么吧。”
谢昭这样说着,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句话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
杨策仰头把一杯茶水都灌进说干了的喉咙里,抹了抹嘴,继续道:“这个事情,他先前跟几个内阁老说过,但是还没定下详细的方案。且不提他的目的,我总感觉他那个改革方向要出事。”
谢昭捏着茶杯,垂下了眼。
是的,他也这么觉得。
这次改革,绝对要出事。
或许那些阁老,心里也各个这么觉得。
但是谁会在皇帝兴致勃勃的时候,去泼皇帝的冷水呢?
尤其是他。
皇帝是因为不放心他,才把他从西疆召回来。
不是为了听他忠言逆耳的。
他只是想要他负责执行,把事情漂漂亮亮地办出来。
仅此而已。
虽然西疆是漠北将军守下来的,皇帝没有增派一兵一卒。
但,是皇帝选用了漠北将军前去西疆,是皇帝认为这些兵力足够守下西疆。
结果确实如此。
谁又能说皇帝对军事一窍不通呢?
再者说,内阁那些人,也说不定,很期待这次改革呢。
如今的内阁,过半都是冯珏的门生,怎么可能不考虑大皇子的立场。
于理,太子是先后所出,是嫡长子,亦是东宫之主,即位名正言顺。
于情,六皇子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齐贵妃是皇帝深爱的女子,魏昌皇帝在世,便随时随地可以给魏麟增加筹码。
大皇子的胜算,全在冯珏。
此次改革,应当是冯珏精心准备,想借此插手军权。
而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想要谢昭手中的兵符。
两人一拍即合,没人考虑风雨飘摇的大魏,到底经不经得起他们这样折腾。
“这件事情还没彻底定下来,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谢昭叹了口气:“若是实在没有,那便照做就是。”
杨策看他一眼,放低了声音道:“冯珏那边是铁了心要让大皇子上位了,这次之后,他肯定会大力拉拢朝中掌兵权的那些人。而且,大皇子是个刚强的性子,绝不愿意容忍蛮夷小国进犯大魏。”
魏麟在凡云山的事情上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导致原本一直被压了一头的大皇子,突然有了一较高下的能力。
冯党闻风而动,还没过多久,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为的就是兵权。
他们现在最缺的,也是兵权。
若是能够得到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支持,大皇子即位的可能性很大。
他们愿意给那位将军开的条件,几乎是没有上限。
杨策现在说这个话,内里的意思已经摆在了明面。
谢昭闭了闭眼:“杨兄,选谁即位是陛下的事情,不归我管,此事莫要再提了。”
杨策狠狠吐出一口气。
他就知道!
这个木头要是愿意站队,做出一些有利自己的选择,早就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了。
也不至于在这冷冷清清的文王府中,守着一群旧人旧事。
杨策咣当一声将茶杯放在桌上,气哼哼地走了。
谢昭一个人站在房间里,脑中一片混乱。
他叹了口气,将桌上的东西收拾齐整。
却依旧觉得心烦意乱。
他取来笔墨纸砚,按照习惯,默写曾经背过的兵书。
默到一半,他突然停笔。
纸上错写了一个字,和他正在默的东西没有半点关系。
他的笔悬停空中。
墨水滴落,留下一个黑色的墨点。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