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鸣金
淮州粮价在反复拉锯。
沈妙妍等人,在淮州边缘的一处小城落脚。
这里距离淮州大型市集的距离比较近,方便沈妙妍近距离操控粮价。
这座小城地处偏远,面积不大,被震云的人和唐嘉木的人死死把守着。
尤其是沈妙妍的住所,几乎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知道,淮州抬粮价的人,现在最想杀的,就是她。
几日下来,当真抓到了不少浑水摸鱼想要进来杀沈妙妍的杀手。
甚至有人伪装成掏粪工。
结果被唐嘉木的人逮了个正着。
杀手被抓时,当场服毒自尽。
没有给他们刑讯逼供的机会。
这处能防御的这样严实,也是多亏了唐嘉木。
唐嘉木驻军使的身份,给了他们极大的方便。
作为淮州驻军使,他不仅能够指挥城中兵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池的布防。
于是,城门加了一道关卡用来检查和确认身份。
靠近沈妙妍居所的地方,也一律封路戒严。
好在沈妙妍选择的位置比较偏僻,靠近城门,周围没有百姓居住,因而没有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几次刺杀失败,使得幕后之人越发确定,这里的人,便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所在。
然而城中布防严密,实在是没有办法,暗中潜入。
于是,三日后,淮州府兵动了。
小城不大,很容易地,便被府兵团团包围。
外面,围着的是淮州府兵。
里面,困着的是淮州驻军。
同属大魏的两股淮州官兵,竟然堂而皇之地,在这个地方对峙起来了。
一列列士兵,在城下集结。
没有领头的将军出来喊话,也没号角声鼓舞士气。
似乎连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光彩,并不适合昭告天下。
他们只是把城围的如同死城,不许进,也不许出。
城墙之外,肃杀且寂静。
城中,沈妙妍皱着眉。
魏昌皇帝为了收拢兵权,刚刚实行了新的军政改革,里面排在最前的就是中央调兵令。
除去边疆一些特定的城池,魏昌皇帝会颁发有长期时效的调兵令,其余城池州县,调兵都需要向中央上报,最少也要报到当地辖区的指挥使处。
然而,柳中云是绝对不能报给东南指挥使的。
驻军使,本就是东南指挥使下方到淮州驻军的。
他总不能告诉指挥使:我要动你的人,你给我行个方便?
柳中云的胆子竟然这么大,敢无令调动府兵,围困淮州驻军!
城中有泉眼,也有足够的粮食囤积,只是围上些时日,按说不打紧。
按照大魏律法,驻军使述职一旬一回,若是有事,需要分别向东南指挥使,东南督军,淮州刺史三方请假告知。
眼看着就要到下一次述职的日子了,他们若是不想惊动东南指挥使,便没办法一直这样围下去。
但是……
这样围困着,这里的消息传不出,淮州的粮价拉锯战,可就没有人能够指挥了。
若是突围……
唐嘉木原本玩世不恭的表情都染上了一丝凝重。
他上过阵杀过敌,但还从来没有对大魏的官兵动过手。
沈妙妍摆了摆手。
事情还没到这种地步,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方法。
不论是人去送信,还是飞鸽传书,在被团团包围的情况下都没有办法成功。
但若是……
沈妙妍沉下眉眼,总归不怕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又如何?
只是不知如今淮州城中是谁坐镇了,又与她能不能有足够的默契。
淮洲城中。
“华掌柜,你看!”
如今坐镇淮洲的,是刚刚赶到此地的华云。
华云接过书信,看了一眼,脸色骤然一变。
小姐的城被围了?
她捏着信件,在楼中来回踱步。
她不知道小姐在城中是否安全,也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处理,她收到上一封来信还是在两天前。
若是今日再没有收到新的消息,她就只能自己拿主意了。
忽地,她余光一瞥,窗外好像有一个熟悉的人。
那不是文王身边的人吗!怎么在淮州?
自打沈妙妍同谢昭订婚,沈妙妍便住进了文王府,所有访客拜访,都是直接去文王府中找她的。
也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华云与常驻王府中的众人熟悉起来的。
这个人应当是叫……杨策?
她撑着窗框,准备喊他,又反应过来自己不能叫他大名。
脑子一抽,直接喊道:“喂!楼下那个黑衣服的!”
喊了两声,杨策才迟钝地转头,向她这边看过来。
半晌,杨策出现在楼中。
他压低了嗓子:“你们胆子真大啊,我要是柳中云,我从刺史府,一箭把你射个对穿。”
华云选的小楼,斜对面便是淮州刺史府。
按照君子六艺的标准,柳中云挽弓,可能真的能够射到这边。
华云笑了一声,她拉上窗边的帘布:“你胆子也不小啊,都混到这里来了。既然你在这,那文王……”
“也在。”
杨策似乎早就猜到她想问什么,干脆地打断了她的问话。
杨策从怀里掏出一张信笺,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应该收到消息了?城被围了。文王叫我来就是找你们的,这个是城上摇旗的动作和颜色。”
华云有些迷茫。
她接过信笺,上面有红色,绿色,白色三种,划了不同的杠,组合各异。
杨策见她茫然的神情,有些急了:“你们小姐给没给你们留下过什么暗语或者密文?这信息是求救还是什么?”
他按照谢昭的说法,带着信笺来淮州最大的城池找沈妙妍的人。
原本以为最困难的部分,是找到那个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在哪的人。
没想到,这个问题轻而易举解决了。
最大的问题是,沈妙妍根本没给她的手下留下与这三种颜色和挥旗方式有关的暗语!
杨策头都大了。
他仍不死心:“你再想想?或者淮州你们还有谁在,叫过来一起想?”
华云摇摇头,淮州这里,与沈妙妍熟悉的,便只有她一人。
同样是跟在沈妙妍身边走南闯北的廖维,此时正与沈妙妍一同,被围困在城中。
只有她一人能想……
或者?
华云抬头开杨策:“文王呢?他去哪了,就没说过他的想法吗?”
去文王府那么多次,她是看出来了,文王和小姐虽然是被皇帝赐婚的,但可不是没有感情。
而且她知道的还多一点。
比如最开始皇帝是想要小姐嫁给六皇子的,是小姐不愿意,因此王爷去求的赐婚旨意。
说不定文王能猜到小姐的想法呢?
杨策摇摇头:“他先前以为这是你们约好的暗号,便让我来找你们。他去东南大营找指挥使了,说是不能叫城一直被围着。”
华云:……
行,她想。
红色,白色,绿色……
拐,横,竖……
华云的指甲无意识地抓着眼前的木桌。
半晌,杨策终于是看不下去,他把装糕点的盘子往华云那边推了推。
“不然,你掐个豆糕吧。”
华云这才低头,看到自己指甲刨出来的木屑。
小姐说得对,有的时候,闭嘴,真是一种美德。
杨策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依然继续说着:“你慢慢想,不外乎求救或者送信……”
被这样一打断,华云思路一顿,顺着他的话,倒是忽然想起了什么。
这段时间以来,她们之间的传信几乎都是为了淮州的粮价。
小姐曾经说过,红色是一个很吉利的颜色。
看着这个颜色,会给人一种要上涨的感觉。
她猛地站起身来,去抓刚刚的信笺。
红色,十三……
绿色,三十一……
果然!是先前已经给出过的决策!
华云连忙翻出账本,去对之前的价格。
对得上!
华云风风火火地开始安排下一步动作,一边走还一边说:“小姐果真是在送信,你还挺有脑子的嘛。”
看她走远,杨策愣了愣,才缓缓地道:“这话倒也不是我说的……”
是谢昭随口讲的。
谢昭当时正在准备写给东南大营指挥使蔡奇鸣的拜信,一边写信,一边接了这么一句。
没想到居然是正解。
不过华云已经急匆匆跑远,没有听到他的话。
沈妙妍所在的小城之外,淮州府兵已经守了两日。
今日,天还是蒙蒙亮,身后突然响起了撤退的锣声。
鸣金收兵。
回头一看,蔡奇鸣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是军容严整的东南大军。
震天而悠扬的锣声之中,淮州府兵犹如潮水一般褪去。
少数还在原地犹豫着的,左右看看,见其他人都回去了,也就转身撤离。
城外安静下来。
蔡奇鸣独自打马上前,告知他们可以开门。
城门缓缓落下。
沈妙妍的所住的院落便在城门左侧,中间没有遮挡,一进城,一眼便能望尽。
这些时日下来,若是没有唐嘉木的人,仅凭震云的人手,沈妙妍是没有办法选择留在淮洲的。
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退到锦州去。
但那样她对这里的操控,反应一定会变慢。
淮州的粮价,也就未必能拖这么久了。
唐嘉木的作用,众人都看在眼里。
长时间的相处下,众人也已经习惯了,把他当成自己人。
所以,当唐嘉木的手下,将刀尖对准沈妙妍的时候,震云的镖师们又惊又怒。
“唐嘉木!你是什么意思!快把刀放下!”
唐嘉木依然是那副轻松写意地模样,他耸了耸肩膀,说道:“我不想看着淮州的粮价失控,所以我来帮你们。但现在,蔡奇鸣都来了,淮州的粮价不可能这样下去。我的目的完成了,自然该开始下一步。”
沈妙妍等人,在淮州边缘的一处小城落脚。
这里距离淮州大型市集的距离比较近,方便沈妙妍近距离操控粮价。
这座小城地处偏远,面积不大,被震云的人和唐嘉木的人死死把守着。
尤其是沈妙妍的住所,几乎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知道,淮州抬粮价的人,现在最想杀的,就是她。
几日下来,当真抓到了不少浑水摸鱼想要进来杀沈妙妍的杀手。
甚至有人伪装成掏粪工。
结果被唐嘉木的人逮了个正着。
杀手被抓时,当场服毒自尽。
没有给他们刑讯逼供的机会。
这处能防御的这样严实,也是多亏了唐嘉木。
唐嘉木驻军使的身份,给了他们极大的方便。
作为淮州驻军使,他不仅能够指挥城中兵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池的布防。
于是,城门加了一道关卡用来检查和确认身份。
靠近沈妙妍居所的地方,也一律封路戒严。
好在沈妙妍选择的位置比较偏僻,靠近城门,周围没有百姓居住,因而没有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几次刺杀失败,使得幕后之人越发确定,这里的人,便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所在。
然而城中布防严密,实在是没有办法,暗中潜入。
于是,三日后,淮州府兵动了。
小城不大,很容易地,便被府兵团团包围。
外面,围着的是淮州府兵。
里面,困着的是淮州驻军。
同属大魏的两股淮州官兵,竟然堂而皇之地,在这个地方对峙起来了。
一列列士兵,在城下集结。
没有领头的将军出来喊话,也没号角声鼓舞士气。
似乎连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光彩,并不适合昭告天下。
他们只是把城围的如同死城,不许进,也不许出。
城墙之外,肃杀且寂静。
城中,沈妙妍皱着眉。
魏昌皇帝为了收拢兵权,刚刚实行了新的军政改革,里面排在最前的就是中央调兵令。
除去边疆一些特定的城池,魏昌皇帝会颁发有长期时效的调兵令,其余城池州县,调兵都需要向中央上报,最少也要报到当地辖区的指挥使处。
然而,柳中云是绝对不能报给东南指挥使的。
驻军使,本就是东南指挥使下方到淮州驻军的。
他总不能告诉指挥使:我要动你的人,你给我行个方便?
柳中云的胆子竟然这么大,敢无令调动府兵,围困淮州驻军!
城中有泉眼,也有足够的粮食囤积,只是围上些时日,按说不打紧。
按照大魏律法,驻军使述职一旬一回,若是有事,需要分别向东南指挥使,东南督军,淮州刺史三方请假告知。
眼看着就要到下一次述职的日子了,他们若是不想惊动东南指挥使,便没办法一直这样围下去。
但是……
这样围困着,这里的消息传不出,淮州的粮价拉锯战,可就没有人能够指挥了。
若是突围……
唐嘉木原本玩世不恭的表情都染上了一丝凝重。
他上过阵杀过敌,但还从来没有对大魏的官兵动过手。
沈妙妍摆了摆手。
事情还没到这种地步,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方法。
不论是人去送信,还是飞鸽传书,在被团团包围的情况下都没有办法成功。
但若是……
沈妙妍沉下眉眼,总归不怕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又如何?
只是不知如今淮州城中是谁坐镇了,又与她能不能有足够的默契。
淮洲城中。
“华掌柜,你看!”
如今坐镇淮洲的,是刚刚赶到此地的华云。
华云接过书信,看了一眼,脸色骤然一变。
小姐的城被围了?
她捏着信件,在楼中来回踱步。
她不知道小姐在城中是否安全,也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处理,她收到上一封来信还是在两天前。
若是今日再没有收到新的消息,她就只能自己拿主意了。
忽地,她余光一瞥,窗外好像有一个熟悉的人。
那不是文王身边的人吗!怎么在淮州?
自打沈妙妍同谢昭订婚,沈妙妍便住进了文王府,所有访客拜访,都是直接去文王府中找她的。
也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华云与常驻王府中的众人熟悉起来的。
这个人应当是叫……杨策?
她撑着窗框,准备喊他,又反应过来自己不能叫他大名。
脑子一抽,直接喊道:“喂!楼下那个黑衣服的!”
喊了两声,杨策才迟钝地转头,向她这边看过来。
半晌,杨策出现在楼中。
他压低了嗓子:“你们胆子真大啊,我要是柳中云,我从刺史府,一箭把你射个对穿。”
华云选的小楼,斜对面便是淮州刺史府。
按照君子六艺的标准,柳中云挽弓,可能真的能够射到这边。
华云笑了一声,她拉上窗边的帘布:“你胆子也不小啊,都混到这里来了。既然你在这,那文王……”
“也在。”
杨策似乎早就猜到她想问什么,干脆地打断了她的问话。
杨策从怀里掏出一张信笺,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应该收到消息了?城被围了。文王叫我来就是找你们的,这个是城上摇旗的动作和颜色。”
华云有些迷茫。
她接过信笺,上面有红色,绿色,白色三种,划了不同的杠,组合各异。
杨策见她茫然的神情,有些急了:“你们小姐给没给你们留下过什么暗语或者密文?这信息是求救还是什么?”
他按照谢昭的说法,带着信笺来淮州最大的城池找沈妙妍的人。
原本以为最困难的部分,是找到那个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在哪的人。
没想到,这个问题轻而易举解决了。
最大的问题是,沈妙妍根本没给她的手下留下与这三种颜色和挥旗方式有关的暗语!
杨策头都大了。
他仍不死心:“你再想想?或者淮州你们还有谁在,叫过来一起想?”
华云摇摇头,淮州这里,与沈妙妍熟悉的,便只有她一人。
同样是跟在沈妙妍身边走南闯北的廖维,此时正与沈妙妍一同,被围困在城中。
只有她一人能想……
或者?
华云抬头开杨策:“文王呢?他去哪了,就没说过他的想法吗?”
去文王府那么多次,她是看出来了,文王和小姐虽然是被皇帝赐婚的,但可不是没有感情。
而且她知道的还多一点。
比如最开始皇帝是想要小姐嫁给六皇子的,是小姐不愿意,因此王爷去求的赐婚旨意。
说不定文王能猜到小姐的想法呢?
杨策摇摇头:“他先前以为这是你们约好的暗号,便让我来找你们。他去东南大营找指挥使了,说是不能叫城一直被围着。”
华云:……
行,她想。
红色,白色,绿色……
拐,横,竖……
华云的指甲无意识地抓着眼前的木桌。
半晌,杨策终于是看不下去,他把装糕点的盘子往华云那边推了推。
“不然,你掐个豆糕吧。”
华云这才低头,看到自己指甲刨出来的木屑。
小姐说得对,有的时候,闭嘴,真是一种美德。
杨策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依然继续说着:“你慢慢想,不外乎求救或者送信……”
被这样一打断,华云思路一顿,顺着他的话,倒是忽然想起了什么。
这段时间以来,她们之间的传信几乎都是为了淮州的粮价。
小姐曾经说过,红色是一个很吉利的颜色。
看着这个颜色,会给人一种要上涨的感觉。
她猛地站起身来,去抓刚刚的信笺。
红色,十三……
绿色,三十一……
果然!是先前已经给出过的决策!
华云连忙翻出账本,去对之前的价格。
对得上!
华云风风火火地开始安排下一步动作,一边走还一边说:“小姐果真是在送信,你还挺有脑子的嘛。”
看她走远,杨策愣了愣,才缓缓地道:“这话倒也不是我说的……”
是谢昭随口讲的。
谢昭当时正在准备写给东南大营指挥使蔡奇鸣的拜信,一边写信,一边接了这么一句。
没想到居然是正解。
不过华云已经急匆匆跑远,没有听到他的话。
沈妙妍所在的小城之外,淮州府兵已经守了两日。
今日,天还是蒙蒙亮,身后突然响起了撤退的锣声。
鸣金收兵。
回头一看,蔡奇鸣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是军容严整的东南大军。
震天而悠扬的锣声之中,淮州府兵犹如潮水一般褪去。
少数还在原地犹豫着的,左右看看,见其他人都回去了,也就转身撤离。
城外安静下来。
蔡奇鸣独自打马上前,告知他们可以开门。
城门缓缓落下。
沈妙妍的所住的院落便在城门左侧,中间没有遮挡,一进城,一眼便能望尽。
这些时日下来,若是没有唐嘉木的人,仅凭震云的人手,沈妙妍是没有办法选择留在淮洲的。
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退到锦州去。
但那样她对这里的操控,反应一定会变慢。
淮州的粮价,也就未必能拖这么久了。
唐嘉木的作用,众人都看在眼里。
长时间的相处下,众人也已经习惯了,把他当成自己人。
所以,当唐嘉木的手下,将刀尖对准沈妙妍的时候,震云的镖师们又惊又怒。
“唐嘉木!你是什么意思!快把刀放下!”
唐嘉木依然是那副轻松写意地模样,他耸了耸肩膀,说道:“我不想看着淮州的粮价失控,所以我来帮你们。但现在,蔡奇鸣都来了,淮州的粮价不可能这样下去。我的目的完成了,自然该开始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