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涯相遇
孟隐的小说写的是十年前一段遗憾的故事。那时,她还是大二学生,在同学的鼓动下报名参加某英语培训机构的托福课程。其实,她自己倒没兴趣出国,因为家里条件一般,报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暑假时光。那个夏日午后,孟隐安静地坐在教室最后排靠窗的位子。一位年轻男老师来了,他眉目清朗,鼻梁挺直,身形颀长,着浅绿色衬衫,浅灰色休闲裤,右肩背黑色男士挎包,佩戴黑色电子表,戴着一副耳塞,利落干净。他步伐稳健,神采奕奕地出现在讲台,“大家好,我是托福考试的阅读老师,应臻。”南方男人标准的普通话,磁性温柔的嗓音,停顿一秒的浅笑,转身在黑板上迅速写下“应臻”二字和他的邮箱。应臻就像一阵凉爽的微风拂过教室的每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的燥热,托福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以及招架不住的困倦睡意都被一一吹散。这阵风吹进孟隐心中,荡漾着,在她内心织起千尺游丝。在后来的师生互动中,应臻也注意到那个总是坐在最后排靠窗的女生,扎着马尾辫,穿一身黄色T恤,漂亮脸蛋上透着一股会思考的淡淡气质。课堂上,应臻总是点名让孟隐发言。课程结束后,师生俩仍旧互有来往,暗生情愫,却未表明。当时应臻申请加拿大UBC的语言学博士,他鼓励孟隐毕业后也去那儿读研。应臻去了温哥华后,起初两人经常互通邮件,寄送明信片,可后来事与愿违,孟隐终因家里条件所限没能去成,两人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失去联系。
这天晚上,孟隐像往常那样点击自己发表的连载。初秋的凉风轻抚她嘴角轻微显现的法令纹,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一丝痕迹。此时,平台发来一条私信,她无意识地点开,几行字映入眼帘,恍如隔世。
“作者你好,你写的故事和我曾经的经历非常相似,能否冒昧问下,我们认识吗?我是应臻。”
看到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名字,孟隐先是怔怔地发愣,思绪被牢牢地钉住不动,继而回过神来,激动兴奋又夹杂着一丝紧张。她立刻给对方回复:“应老师你好,我是孟隐,过了那么多年,不知你是否记得。”
“当然记得,我猜到会是你!太巧了,我的微信号……,加下好友吧!”
几句简短的话打破夜的寂静和黑暗,成了那晚最动听的乐曲和最闪烁的星辰。孟隐赶紧拿出手机,点开微信,她感到自己的心跳动的略微有点快,紧张中带着些许迟疑,应臻是个让她念念不忘的人,她既想知道他的现状,又怕他知道自己的现状。最终她还是添加他为好友,对方很快通过好友申请。应臻发来一个“咧嘴笑”的表情,孟隐用“可爱”表情回复,然后双方都沉默了。应臻点开孟隐的资料,头像是一处风景,个性签名写着“离梦很远的地方”,朋友圈只显示最近三天,底下一片空白。孟隐点开应臻的资料,头像也是一处风景,个性签名写着“最美的风景在梦中”,朋友圈同样只显示最近三天,底下一片空白。两人都没为对方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平添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神秘感。还是应臻先打破沉默,问:“你现在还在杭州吗?”孟隐“嗯”了一声,接着问,“你怎么找到我的小说?”应臻回复:“我一直都是**平台的老读者。”多年前的师生,现在的读者和作者。正当孟隐想组织语言描述这份奇妙的缘分时,大蒙推开卧室门,孟隐惊讶自己竟然连大蒙回家都没觉察,脸上挤出一堆笑容,不淡不咸地说了句:“你回来了,怎么那么早啊。”大蒙目光迷离,带着一身酒气,酒精散发到卧室空气中,也渗透到大蒙的皮肤上,红扑扑的。他倒在床上,说:“都十点多了,怎么还叫早啊。今晚有学生家长在楼外楼请客,我把任课老师全叫上了,打了通关,一共喝了六小瓶啤酒,4.5度,太给力了。”这时,孟隐的手机一阵响声,屏幕亮了,孟隐赶紧侧身瞄了一眼,是应臻发来的消息,大概意思是说自己回国了,正在杭州什么的。孟隐匆匆看过消息,手上还紧紧拿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消息。回头看着大蒙张着嘴巴,吐着酒气:“小隐,我记下今晚吃什么了,我不能醉,要回家和你说的。我吃了龙井虾仁、西湖醋鱼…”这时,孟隐的手机又响了。孟隐听的心不在焉,说:“大蒙,屋里开着空调关着门,你身上酒气太重,会污染空气,快去刷牙洗澡,完了我们再聊。”大蒙嘟囔着说要再躺会,已被孟隐推到卫生间。孟隐回到卧室,立刻打开微信,好奇应臻还说了什么。应臻在微信上说自己现在加拿大UBC任教,前几日刚从温哥华回来,会在杭州待三个月,问孟隐是否方便见个面?孟隐迟疑片刻,心想再见面还能聊些什么呢?但手上还是不自觉地回复说“好的”。那晚孟隐心里五味杂陈,她竟等大蒙睡着后,去书房打开电脑,在UBC的官网查看应臻的个人信息。官网上没有他的照片,只有个人简介,光从这点有限的资料中,就推测到应臻现在已是事业有所小成。孟隐看的有些失神。应臻的突然出现,像春天的小花悄悄地在她心里含苞待放,她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愉悦,可又惊讶于会有这种异样的愉悦。愉悦之外,她又叹息自己的处境,多了一层惆怅,有时相见不如不见。
秋天的南山路很美。道路两旁一排排法国梧桐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投下一片暗色的树影。初秋时节,秋色如画,梧桐叶纷纷褪去绿色,用飘落一地的金黄装扮秋日的韵味。孟隐走在南山路一侧的人行道上,她下意识地透过路边咖啡馆的落地玻璃窗打量自己,略施粉黛美丽依旧,岁月给她带来了优雅知信的气质。再看看从身旁经过的年轻漂亮女孩,显然缺少这种气质,和自己同龄的女人,又太俗气。远去的自信又有一点回来了,她带着这点残存的自信去见应臻。南山路206号,孟隐跟随手机导航,找到了应臻说的那家名为贝尼尼的咖啡馆。这是一栋两层的老式独立别墅,在梧桐树下半遮半掩,灰黑色墙砖搭配紫檀色玻璃窗框,沉淀出一股文艺气息。工作日的下午,咖啡馆里生意冷清。一楼坐着一位老外边喝咖啡边在笔记本上敲打,吧台上一位咖啡师在调制咖啡,黄澄澄的灯光照在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上折射出晶莹的亮光,看的孟隐有些恍惚。婚后她再也没和男士单独出入这类风雅场所,也早已在琐碎平淡的夫妻生活中耗掉了所有曾经的闲情逸致和浪漫情怀。服务生引孟隐到了二楼,应臻坐在靠阳台的椅子上,正对着楼梯。他穿了件白色短袖T恤,外面套一件藏青色纯棉方领长袖衬衫和黑色休闲长裤,脚下一双棕色浅口扁头皮质休闲鞋。一见孟隐,他立即放下手机面带笑容起身,绕着桌子走了两步,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好让孟隐坐下。应臻亲切的举动彻底化解了孟隐的不安和恍惚。
“孟隐,好久不见。”应臻望着孟隐,眼中含着温暖,磁性柔和的声音,和以前一样。孟隐报以微笑,目光在应臻脸上停留了几秒,他比以前更加清瘦,显得棱角也更为鲜明,肤色有些暗沉粗糙,额头、眼角和嘴角出现了几道皱纹,眉目中少了年轻时的清朗,多了份被岁月冲洗过的深沉。
两人坐定,应臻把菜单递给孟隐,让她点喝的,孟隐点了拿铁,应臻要了杯意式浓缩咖啡。
应臻看着孟隐,嘴角含笑。她不再青春洋溢,双眼失去了学生时的清澈,有点飘忽不定,但那种会思考的淡淡气质比以前更甚。虽淡妆打扮,但眼神中透着极力掩藏被生活压迫着的沧桑和无奈。这时服务生端上两杯咖啡。孟隐那杯拿铁,小巧精致的白瓷盘上放着一个白瓷杯,咖啡表面浮着一层白色心形拉花。她用小勺轻轻搅拌一下,应臻注意到她右手无名指上没戴戒指。意式浓缩咖啡盛在小玻璃杯里,应臻食指穿过杯把,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孟隐的目光有意识地扫过他放在桌上的左手无名指上,同样没看到婚戒。
“你觉得这家咖啡馆怎样?”应臻问道。
孟隐环视四周,酒红色布艺沙发椅,铺着洁白餐布的小巧方桌,天花板上悬挂着欧式水晶大吊灯,象牙黄的墙壁上装着简约的欧式壁灯,并悬挂着一幅幅带有艺术气息的油画。她说了声挺好。
“这里是我小时候的家,我妈是美院的老师,这一带的房子是美院的职工宿舍。后来全部改造成咖啡馆,为了和对面的西湖美景相得益彰,也出于商业考虑。”应臻说完呷了一口咖啡。
“原来如此。”孟隐惊讶,她再次环顾周围,莫名的亲切涌上心头。
“我家住二楼,就是我们坐的这层。一楼是另一位老师家。小时候,我常趴在阳台的栏杆上数南山路上往来车辆,看西湖一年四季的风景。”应臻望向阳台,寻找记忆中童年的印迹。
“真羡慕你,小时候有这么个美丽的后花园可以玩耍,我就只能跑到田里抓蚱蜢。”孟隐含笑望着应臻。
“孟隐,你变成熟了。”
“我还是喜欢年轻时候的自己。”孟隐垂下眼帘,收起笑容。
“你这次回国有什么事吗?”孟隐问。
“嗯,我回国参加M大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关于语言学方面的学术交流。”
“三个月后就回去了?”
“对,我是在那地老天荒了,现在想来,如果当年不出国,一直做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时常约你来这儿喝喝咖啡,也挺好。”
应臻这话,让孟隐疑惑到底几分玩笑几分认真,她马上顺着他的话说:“那我们现在不也在这儿喝喝咖啡吗?”
应臻无奈地微微摇头,不再言语。
“与M大的学术交流,做些什么?”孟隐转换话题。
“和一些老师写方案,申请社会科学基金,参加教育机构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还有就是给M大学生上课,呵呵,我的老本行。”
“上课?我已经很久没听过你的课了。”孟隐的思绪回到十年前应臻上托福阅读课时的情形。
“你现在还可以到M大旁听,大学课堂进出很自由。”
孟隐微笑着答应了。
“你现在怎样?”面对眼前坐着的这个女人,应臻好奇她的近况。最后他终于问了个在心头萦绕很久的问题。
“我结婚了,现在是家庭主妇和自由职业者两重身份。”孟隐平时给公众号写文字,挣一点小钱,但远谈不上以此谋生,她这样说,是为了掩饰自己没有稳定收入经济不独立的尴尬。
“家庭主妇这词不该用在写写文字的女作者身上。自由职业者很符合你的气质。”
“怎么说呢?”孟隐好奇久别重逢后,应臻对自己的评价。
“你不像家庭主妇,倒有一种疏离慵懒的感觉。”应臻笑容洒脱,端起袖珍型玻璃咖啡杯,缓缓啜饮。
“你还没见过我买菜做家务的样子呢。”孟隐笑了,应臻说的有一定道理。
短短见面的几分钟,应臻觉得孟隐有点让人难以捉摸,他喜欢这种感觉,探索未知领域让人精神振奋,何况是个曾经喜欢的女人。
应臻接着说:“说说你的小说连载吧,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男老师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被你写成文字,搬到网络,我的人生是有多精彩。”应臻眼中浮着笑容,带着一种轻松的自嘲。
“我没经你的同意就写了,不好意思。”孟隐窘迫,微微的红晕飞上脸颊。
“作家创作不需要经别人同意。”
“我哪是什么作家啊,无名小卒而已。连载的阅读量和订阅量都很少,也没什么读者互动,这条路很难走。”
“艺术创作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看,写给有缘人看,如果有太多杂念,反而扼杀了创作灵感。”
孟隐沉默,心里泛起一阵甜味,一部小说能重逢应臻,也算是缘分未尽。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味苦涩,他哪知道自己的艺术创作也是为了谋生。
“我真的很开心你这么认真看小说。这部小说肯定存在些问题,故事快结束了,可还是少点什么,不能这样草草收尾。”
“当然不能就这样结束,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啊,像现在我们不是久别重逢后在一起喝着咖啡吗?”
“你提醒了我,以后可要多请我喝咖啡。呵呵。”孟隐随口开个玩笑,应臻说随时奉陪,命运似乎给他俩安排了更精彩的续集。
暮色将近,微风吹过,湖面掀起轻微的褶皱,南山路上灯火点点。几个学生背着画板拎着画箱向美院的方向走去,清纯的面容,清脆的声音,轻快的步伐,一幅青春的画卷。孟隐和应臻走在满是落叶的路上,一阵风间,一眨眼时,人生际遇如白云苍狗般变幻莫测。自那以后,孟隐觉得没有社交的主妇生活不像以前那般单调乏味,她的作息发生了变化。晚上入睡前精神亢奋,早上天还没亮便自然醒,写作是一件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的事,她的生活和小说已经唇齿相依了。相应地,更新连载的频率快了,字数也多了,大蒙觉得不可思议,但孟隐清楚,这种变化是为了吸引一位来自远方的读者,让他不断看下去。
这天晚上,孟隐像往常那样点击自己发表的连载。初秋的凉风轻抚她嘴角轻微显现的法令纹,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一丝痕迹。此时,平台发来一条私信,她无意识地点开,几行字映入眼帘,恍如隔世。
“作者你好,你写的故事和我曾经的经历非常相似,能否冒昧问下,我们认识吗?我是应臻。”
看到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名字,孟隐先是怔怔地发愣,思绪被牢牢地钉住不动,继而回过神来,激动兴奋又夹杂着一丝紧张。她立刻给对方回复:“应老师你好,我是孟隐,过了那么多年,不知你是否记得。”
“当然记得,我猜到会是你!太巧了,我的微信号……,加下好友吧!”
几句简短的话打破夜的寂静和黑暗,成了那晚最动听的乐曲和最闪烁的星辰。孟隐赶紧拿出手机,点开微信,她感到自己的心跳动的略微有点快,紧张中带着些许迟疑,应臻是个让她念念不忘的人,她既想知道他的现状,又怕他知道自己的现状。最终她还是添加他为好友,对方很快通过好友申请。应臻发来一个“咧嘴笑”的表情,孟隐用“可爱”表情回复,然后双方都沉默了。应臻点开孟隐的资料,头像是一处风景,个性签名写着“离梦很远的地方”,朋友圈只显示最近三天,底下一片空白。孟隐点开应臻的资料,头像也是一处风景,个性签名写着“最美的风景在梦中”,朋友圈同样只显示最近三天,底下一片空白。两人都没为对方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平添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神秘感。还是应臻先打破沉默,问:“你现在还在杭州吗?”孟隐“嗯”了一声,接着问,“你怎么找到我的小说?”应臻回复:“我一直都是**平台的老读者。”多年前的师生,现在的读者和作者。正当孟隐想组织语言描述这份奇妙的缘分时,大蒙推开卧室门,孟隐惊讶自己竟然连大蒙回家都没觉察,脸上挤出一堆笑容,不淡不咸地说了句:“你回来了,怎么那么早啊。”大蒙目光迷离,带着一身酒气,酒精散发到卧室空气中,也渗透到大蒙的皮肤上,红扑扑的。他倒在床上,说:“都十点多了,怎么还叫早啊。今晚有学生家长在楼外楼请客,我把任课老师全叫上了,打了通关,一共喝了六小瓶啤酒,4.5度,太给力了。”这时,孟隐的手机一阵响声,屏幕亮了,孟隐赶紧侧身瞄了一眼,是应臻发来的消息,大概意思是说自己回国了,正在杭州什么的。孟隐匆匆看过消息,手上还紧紧拿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消息。回头看着大蒙张着嘴巴,吐着酒气:“小隐,我记下今晚吃什么了,我不能醉,要回家和你说的。我吃了龙井虾仁、西湖醋鱼…”这时,孟隐的手机又响了。孟隐听的心不在焉,说:“大蒙,屋里开着空调关着门,你身上酒气太重,会污染空气,快去刷牙洗澡,完了我们再聊。”大蒙嘟囔着说要再躺会,已被孟隐推到卫生间。孟隐回到卧室,立刻打开微信,好奇应臻还说了什么。应臻在微信上说自己现在加拿大UBC任教,前几日刚从温哥华回来,会在杭州待三个月,问孟隐是否方便见个面?孟隐迟疑片刻,心想再见面还能聊些什么呢?但手上还是不自觉地回复说“好的”。那晚孟隐心里五味杂陈,她竟等大蒙睡着后,去书房打开电脑,在UBC的官网查看应臻的个人信息。官网上没有他的照片,只有个人简介,光从这点有限的资料中,就推测到应臻现在已是事业有所小成。孟隐看的有些失神。应臻的突然出现,像春天的小花悄悄地在她心里含苞待放,她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愉悦,可又惊讶于会有这种异样的愉悦。愉悦之外,她又叹息自己的处境,多了一层惆怅,有时相见不如不见。
秋天的南山路很美。道路两旁一排排法国梧桐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投下一片暗色的树影。初秋时节,秋色如画,梧桐叶纷纷褪去绿色,用飘落一地的金黄装扮秋日的韵味。孟隐走在南山路一侧的人行道上,她下意识地透过路边咖啡馆的落地玻璃窗打量自己,略施粉黛美丽依旧,岁月给她带来了优雅知信的气质。再看看从身旁经过的年轻漂亮女孩,显然缺少这种气质,和自己同龄的女人,又太俗气。远去的自信又有一点回来了,她带着这点残存的自信去见应臻。南山路206号,孟隐跟随手机导航,找到了应臻说的那家名为贝尼尼的咖啡馆。这是一栋两层的老式独立别墅,在梧桐树下半遮半掩,灰黑色墙砖搭配紫檀色玻璃窗框,沉淀出一股文艺气息。工作日的下午,咖啡馆里生意冷清。一楼坐着一位老外边喝咖啡边在笔记本上敲打,吧台上一位咖啡师在调制咖啡,黄澄澄的灯光照在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上折射出晶莹的亮光,看的孟隐有些恍惚。婚后她再也没和男士单独出入这类风雅场所,也早已在琐碎平淡的夫妻生活中耗掉了所有曾经的闲情逸致和浪漫情怀。服务生引孟隐到了二楼,应臻坐在靠阳台的椅子上,正对着楼梯。他穿了件白色短袖T恤,外面套一件藏青色纯棉方领长袖衬衫和黑色休闲长裤,脚下一双棕色浅口扁头皮质休闲鞋。一见孟隐,他立即放下手机面带笑容起身,绕着桌子走了两步,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好让孟隐坐下。应臻亲切的举动彻底化解了孟隐的不安和恍惚。
“孟隐,好久不见。”应臻望着孟隐,眼中含着温暖,磁性柔和的声音,和以前一样。孟隐报以微笑,目光在应臻脸上停留了几秒,他比以前更加清瘦,显得棱角也更为鲜明,肤色有些暗沉粗糙,额头、眼角和嘴角出现了几道皱纹,眉目中少了年轻时的清朗,多了份被岁月冲洗过的深沉。
两人坐定,应臻把菜单递给孟隐,让她点喝的,孟隐点了拿铁,应臻要了杯意式浓缩咖啡。
应臻看着孟隐,嘴角含笑。她不再青春洋溢,双眼失去了学生时的清澈,有点飘忽不定,但那种会思考的淡淡气质比以前更甚。虽淡妆打扮,但眼神中透着极力掩藏被生活压迫着的沧桑和无奈。这时服务生端上两杯咖啡。孟隐那杯拿铁,小巧精致的白瓷盘上放着一个白瓷杯,咖啡表面浮着一层白色心形拉花。她用小勺轻轻搅拌一下,应臻注意到她右手无名指上没戴戒指。意式浓缩咖啡盛在小玻璃杯里,应臻食指穿过杯把,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孟隐的目光有意识地扫过他放在桌上的左手无名指上,同样没看到婚戒。
“你觉得这家咖啡馆怎样?”应臻问道。
孟隐环视四周,酒红色布艺沙发椅,铺着洁白餐布的小巧方桌,天花板上悬挂着欧式水晶大吊灯,象牙黄的墙壁上装着简约的欧式壁灯,并悬挂着一幅幅带有艺术气息的油画。她说了声挺好。
“这里是我小时候的家,我妈是美院的老师,这一带的房子是美院的职工宿舍。后来全部改造成咖啡馆,为了和对面的西湖美景相得益彰,也出于商业考虑。”应臻说完呷了一口咖啡。
“原来如此。”孟隐惊讶,她再次环顾周围,莫名的亲切涌上心头。
“我家住二楼,就是我们坐的这层。一楼是另一位老师家。小时候,我常趴在阳台的栏杆上数南山路上往来车辆,看西湖一年四季的风景。”应臻望向阳台,寻找记忆中童年的印迹。
“真羡慕你,小时候有这么个美丽的后花园可以玩耍,我就只能跑到田里抓蚱蜢。”孟隐含笑望着应臻。
“孟隐,你变成熟了。”
“我还是喜欢年轻时候的自己。”孟隐垂下眼帘,收起笑容。
“你这次回国有什么事吗?”孟隐问。
“嗯,我回国参加M大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关于语言学方面的学术交流。”
“三个月后就回去了?”
“对,我是在那地老天荒了,现在想来,如果当年不出国,一直做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时常约你来这儿喝喝咖啡,也挺好。”
应臻这话,让孟隐疑惑到底几分玩笑几分认真,她马上顺着他的话说:“那我们现在不也在这儿喝喝咖啡吗?”
应臻无奈地微微摇头,不再言语。
“与M大的学术交流,做些什么?”孟隐转换话题。
“和一些老师写方案,申请社会科学基金,参加教育机构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还有就是给M大学生上课,呵呵,我的老本行。”
“上课?我已经很久没听过你的课了。”孟隐的思绪回到十年前应臻上托福阅读课时的情形。
“你现在还可以到M大旁听,大学课堂进出很自由。”
孟隐微笑着答应了。
“你现在怎样?”面对眼前坐着的这个女人,应臻好奇她的近况。最后他终于问了个在心头萦绕很久的问题。
“我结婚了,现在是家庭主妇和自由职业者两重身份。”孟隐平时给公众号写文字,挣一点小钱,但远谈不上以此谋生,她这样说,是为了掩饰自己没有稳定收入经济不独立的尴尬。
“家庭主妇这词不该用在写写文字的女作者身上。自由职业者很符合你的气质。”
“怎么说呢?”孟隐好奇久别重逢后,应臻对自己的评价。
“你不像家庭主妇,倒有一种疏离慵懒的感觉。”应臻笑容洒脱,端起袖珍型玻璃咖啡杯,缓缓啜饮。
“你还没见过我买菜做家务的样子呢。”孟隐笑了,应臻说的有一定道理。
短短见面的几分钟,应臻觉得孟隐有点让人难以捉摸,他喜欢这种感觉,探索未知领域让人精神振奋,何况是个曾经喜欢的女人。
应臻接着说:“说说你的小说连载吧,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男老师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被你写成文字,搬到网络,我的人生是有多精彩。”应臻眼中浮着笑容,带着一种轻松的自嘲。
“我没经你的同意就写了,不好意思。”孟隐窘迫,微微的红晕飞上脸颊。
“作家创作不需要经别人同意。”
“我哪是什么作家啊,无名小卒而已。连载的阅读量和订阅量都很少,也没什么读者互动,这条路很难走。”
“艺术创作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看,写给有缘人看,如果有太多杂念,反而扼杀了创作灵感。”
孟隐沉默,心里泛起一阵甜味,一部小说能重逢应臻,也算是缘分未尽。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味苦涩,他哪知道自己的艺术创作也是为了谋生。
“我真的很开心你这么认真看小说。这部小说肯定存在些问题,故事快结束了,可还是少点什么,不能这样草草收尾。”
“当然不能就这样结束,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啊,像现在我们不是久别重逢后在一起喝着咖啡吗?”
“你提醒了我,以后可要多请我喝咖啡。呵呵。”孟隐随口开个玩笑,应臻说随时奉陪,命运似乎给他俩安排了更精彩的续集。
暮色将近,微风吹过,湖面掀起轻微的褶皱,南山路上灯火点点。几个学生背着画板拎着画箱向美院的方向走去,清纯的面容,清脆的声音,轻快的步伐,一幅青春的画卷。孟隐和应臻走在满是落叶的路上,一阵风间,一眨眼时,人生际遇如白云苍狗般变幻莫测。自那以后,孟隐觉得没有社交的主妇生活不像以前那般单调乏味,她的作息发生了变化。晚上入睡前精神亢奋,早上天还没亮便自然醒,写作是一件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的事,她的生活和小说已经唇齿相依了。相应地,更新连载的频率快了,字数也多了,大蒙觉得不可思议,但孟隐清楚,这种变化是为了吸引一位来自远方的读者,让他不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