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非常冷清,公公养病,婆婆照看公公,没心思让大蒙和孟隐两夫妻过来聚餐。于是,孟隐大采购一番,打算做点家常小菜,在家和大蒙共度佳节。她已记不清上次两人单独在家吃饭是什么时候了,她想和大蒙叙叙家常,聊聊琐事。

    “今天我陪小隐一个上午了。”大蒙自豪地说着,好像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孟隐不予理会,瞟了眼大蒙。

    “哎呀,坏了。”大蒙傻站着发愣,愁眉不展,“我忘了一件事,得马上去学校加班。”

    “那晚饭呢?几点回来?”孟隐有些失落和不悦。

    “对不起小隐,你也知道的我这人效率低,晚饭不吃了,晚上会很晚回来。”大蒙像个犯错的小孩,声音低了好几度。

    孟隐把家里大蒙爱吃的零食塞进他的公文包。

    “小隐,你可以去找朋友聊天。”大蒙提了个不靠谱的建议,似乎想减轻自己的内疚。

    “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我能找谁聊天呀。”孟隐的朋友都已拖家带口。

    “总有人可以聊的,大家谁都不主动联系谁,那当然没人聊了。你要主动联系对方,说不定对方还挺高兴和你聊呢。”大蒙一脸认真,接着说,“你要找那些不常联系的,远方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样就有写作素材了。”大蒙睁大了小眼睛,微笑着向孟隐点点头。

    大蒙走后,孟隐呆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有些寂寞空虚。透过窗户,她又看见对面那户人家。她走向窗前,贴着玻璃窗想看的再仔细些。那对年轻夫妇在看电视,屏幕在不断变换着图像,小男孩在玩汽车玩具,小女孩在父母面前手舞足蹈。再往楼下看,住在一楼的阿旭两兄妹正和一只小黑狗玩耍。阿旭把小黑狗抱到远处放下,小黑狗又跑了回来,摇着尾巴在阿旭脚边欢快地又嗅又蹭。这两兄妹都是东北小孩,哥哥阿旭五、六岁,生的虎头虎脑,不像南方男孩机灵瘦弱,他和大蒙认识。妹妹两、三岁,是女版阿旭。孟隐觉得如果以后和大蒙有了孩子,男孩像阿旭,女孩像阿旭妹妹,该多幸福。每次进出大门,她忍不住多看几眼阿旭,对方也茫然地看看她,就自个玩去了。在孟隐家,经常会听到飞机穿透云层发出的轰鸣声,她抬头望去,一道白色弧线划过苍穹。她遮住视线以内几栋楼房的房顶,只让蓝天映入眼帘,仿佛仍是十年前可以让她自由翱翔的天空。她想找人聊天,拿出手机,翻看微信通讯录。手指往上滑,从A滑到Y,当滑到应臻时,她停住了,想起刚才大蒙说的“远方的朋友”,这时候他应该没什么事儿,至少没和妻儿在一起。

    这个中秋节对应臻来说是孤单的,家人都在温哥华,国内的朋友也不会在这时候出来和他聚会,故乡成了他乡,他现在突然变得孑然一身。他想找孟隐聊聊天,已婚男人感到寂寞时也热衷于向红颜知己吐露心声,可是这种想法立刻被理智打断,这时候她应该和丈夫孩子一起,不能破坏这种和谐。随着微信发出一声提示音,应臻拿出手机一看,竟是孟隐给他发来消息,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在做什么?”孟隐问。

    “正想给你发微信。”

    孟隐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这个微笑不代表中国文化中的似笑非笑,孟隐咧下嘴角,她是真的笑了。

    “节日有什么安排?”应臻问,他明知答案会让自己失望,可还是想问问,他想多了解她,好像发生在她身边的生活琐事都不算琐事,是趣事。

    “没什么安排,独自在家,我丈夫去加班了,说要到晚上很晚才回家。”

    手机屏幕静止了几秒钟。

    “对钱塘江观潮有兴趣吗?中秋节是观潮的好时间,我们可以去看看。”

    “好啊。”

    隔着手机屏幕的两人嘴角都勾起一丝浅浅甜甜的笑意。

    女为悦己者容。孟隐拉开衣柜的拉门,仔细挑选一件件衣服,都已陈旧,她很久没为自己添置新衣了。她想穿的看似随意,又显女人味,最终选了一件豆绿色雪纺衬衫,领口飘带,袖口呈荷叶喇叭状,搭一件灰色及膝半身裙。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化妆包里的工具,积了一层灰,这都是很早前配置的,后来因为生育的事,就再也没心情打扮自己了。好在孟隐天生丽质,化妆技术也不错,稍微一拾掇,一张精致的面容就出现了。鹅蛋小脸,明眸善睐,娇俏琼鼻,水红小嘴,配上有些自然卷的斜分长发,明亮动人。出门时,她右肩上背着米色小方包,穿一双裸色高跟鞋,身形高挑苗条。

    孟隐应臻二人相约在六和塔碰面,那是观潮的绝佳地点。一路上,孟隐迎着微风,脚步轻盈灵动,快乐像精灵般在她心里跳动。应臻远远望见孟隐正向他款款而来,右手搭在包上,左手自然下垂,风吹起一缕秀发和胸前的长飘带,多一点太艳,少一点太淡,她刚刚好。

    “我们上去吧。”应臻迎上前,手指着入口。

    “好。”孟隐面带微笑。

    他俩走在石阶上,正前方是一座石牌坊,上面爬满散乱的茎叶枝条,正中间有乾隆皇帝题额“净宇江天”,穿过石牌坊进入塔内。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孟隐应臻一前一后,手扶木制楼梯扶手拾级而上,越往上塔檐越狭小,到了最高层便可凭栏远眺。极目望去,远处群山苍郁,钱塘江大桥横亘江面,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疾风横扫江面,潮水如千军万马,呼啸奔腾,穿云裂石,浩浩荡荡,卷土而来,惊涛拍岸,大有攻城略地之势。落日余晖,一片赤红璀璨渐渐落向被铁骑践踏的江面,落下金光点点。孟隐沉浸在这片日暮涌潮的景致中,潮水恣肆翻滚,落日温柔祥和。她侧脸瞥了一眼应臻,红日偏西,阳光勾勒出应臻的脸庞,轮廓分明,她不禁有些心动。生活如潮水般不停蹂躏她,可也不忘给她带来一抹光辉。

    “潮涨潮落,看的差不多了。”应臻看看手表,抬头和孟隐目光相遇。两人凝视许久,似乎都不愿就此道别。

    “你还有其他事吗?”应臻问。

    “没有。”

    “我可以邀请你来我家吃饭吗?我家就在钱塘江边,父母去温哥华带孩子了,家里没人。”说出这样的话,似乎有些唐突,这不符合一个三十五岁的已婚男人向一个三十二岁的已婚女人发出的邀请,但这很符合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小伙向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姑娘发出的邀请。现在应臻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年轻小伙,他自由自在,他想走到她的内心。

    孟隐沉默不语,目光游移不定,应臻感觉到她的内心在徘徊。

    “如果不方便就当我没说过,别有压力。”

    “方便的。”孟隐知道这样不合适,可心里却有种情愫在蠢蠢欲动,诱惑她前面有一片很美的花海,她想走近看看那片花海。她眼里有微光闪烁,告诉自己现在是二十二岁的年轻姑娘。

    应臻嘴角露出一个洒脱明朗的笑容,接着说:“我去附近超市买点吃的回来做菜,你要和我一起去买菜还是在我家等我回来?”他想到和孟隐一起去超市,这样的场景太居家,如果遇到自己的朋友倒无所谓,万一遇到她的朋友,会让她有些尴尬。

    孟隐把目光转向一旁,沉思片刻,爽快地说:“我和你去超市”。她问心无愧,没觉得有何不妥,只是意识到自己不够矜持,马上又编了个理由,“我很久没逛超市了,想去看看。”很轻松的一个笑容挂在脸上。她并不是一个事事传统的女人,她心里住着一个小恶魔,被道德伦理的封印禁锢着,应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启动这个封印。

    这是家中型超市,在一家商场的地下一层。超市内出售的商品都较为精致,不管是零食、生鲜还是生活用品。顾客多为一家三口,丈夫推着购物车,妻子会和丈夫念叨家里缺这少那,做什么菜,哪些东西实惠哪些太贵。逛到零食区,那些红红绿绿卡哇伊造型的零食让小孩们目不暇接,他们东摸西瞧,像一只只欢乐的小狗。那些妻子们的言行举止让应臻想到自己的妻子,她喜欢货比三家,喜欢把超市逛个遍,连角落都不放过,喜欢东张西望叽叽喳喳,喜欢说同一句话“做什么菜好呢?做来做去就那几道菜。”他再注意身旁的孟隐,她脚步缓慢,始终和他保持并排走着。她也会左顾右看,可相比自己的妻子和周围那些女人们,显得文静优雅。孟隐下意识地望向零食区,小孩们迷恋零食的眼神像极了大蒙。大蒙只会买零食,家里一旦弹尽粮绝,他会主动提出和孟隐一起去逛超市,先是拿走一包花生,再是一袋巧克力,捧着它们向孟隐露出纯真满足的憨笑。然后装满篮子,似乎在做一件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应臻却对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毫无兴趣,很多男人都是这样,他们早已告别童年,只有大蒙还活在那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中。

    “你在家都做什么菜?”应臻把车推到蔬菜区,停下侧过脸问孟隐。

    “其实我没怎么做菜,大多数时候做点面食,偶尔炒菜,比如红烧狮子头、葱油虾、还有素炒西兰花。”

    “西兰花有了。”应臻拿起两个用保鲜膜包裹住的西兰花,绿油油的,又顺手拿起几撮小葱,用食品袋包好,都放入购物车,朝孟隐微笑。他从容不迫,像一阵风,吹动孟隐心中开出的小花。

    “爱吃什么水果?”二人来到水果区,应臻问。

    “苹果。”

    “苹果是最朴实营养价值最高的水果。”应臻边说边认真挑选。

    “我以前下班回家很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啃苹果充饥或在单位边加班边啃。”孟隐说。应臻停下来看了眼孟隐,脸上流露出怜惜的神情,又接着挑选。他选的苹果都是粉粉的,还带有一条条红丝,是个有生活经验的人。孟隐也动手挑选。当两人同时把苹果放入食品袋时,手上的肌肤轻轻触碰了下,像被电流击中,一股温热的感觉在心中流淌。孟隐看了眼他的手,手指修长,节骨分明,还有几根青筋隐约可见。

    接着,二人在海鲜区挑选扑腾扑腾活蹦乱跳的九节虾,从猪肉摊位买了些搅碎的猪肉,孟隐发现这些都是她刚才说的在家常做的菜,应臻的贴心让她感到一阵温暖。

    “你爱吃什么?”孟隐好奇。

    “煎牛排,我的最爱。”他从冷冻柜里拿出一包速冻T骨牛排,说,“你爱吃吗?”

    “嗯。”孟隐开心地点点头。最后,他们还买了李锦记蒸鱼豉油、柠檬、豆腐、胡萝卜和大蒜。

章节目录

似是故人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nancy4749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nancy4749并收藏似是故人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