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满脸的不知所措,等屠苏走了,商宁扶着下巴,故作深沉:“初一啊,我瞧你根骨奇特,命数必与他人不同。”
“我?”初一没听懂。
“对,就是你。”
商宁肯定地点了点头,转过头来盯着她狐疑地上下打量,并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他不解地自言自语:“究竟为何会让少爷如此热情以待?”
“热情?”初一没忍住,眼睛瞪得老大。
“不错!”商宁夸张地感慨道:“能让我家少爷主动出言相邀的,满南奉城也不超过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想了想,又缩回去一根。
初一回想方才与屠苏总共也没说超过十句话,以为这就是南奉的交往礼节,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天色不早,初一急着回去,商宁便把她送出了军营大门,连连嘱咐她要直接回家,切不可乱跑云云。
辞别了初一,商宁回到房里,屠苏正在灯下随意地翻弄着一本书。
这里的东西都蒙尘太重,二人勉强收拾出一间卧房,屠苏睡内间,商宁则在外间凑合。
“她走了?”屠苏主动询问。
商宁满脸的贼笑,打趣道:“少爷,你为何对初一姑娘如此上心?南奉那么多美人主动给你递帖子,也没见你问过一句。算上今日,不过才见了初一姑娘两次,以你的性子竟会邀她再来,啧啧啧...”
屠苏本没打算解释,见商宁饶有兴致地说个没完,越说还越离谱,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认真道:“你可知她为何一连两日来给我们送菜?”
“对啊,为什么呢?”商宁不解。
屠苏把书卷递给他,用指尖点了点其中一处。
商宁顺着他指点之处一看,上头赫然写着两个大字——民心。
商宁一脸懵。
看他呆傻的样子,屠苏干咳两声,他不习惯解释太多,却还是说道:“我颇得民心。”
商宁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在做梦。
“少爷你...认真的?”他试探。
屠苏点点头,满脸理所当然。
“可是,她都未曾见过你...哪来的...民心...”商宁生怕伤了少爷的脸面,反驳得十分艰难。
屠苏便道:“若说是我也不妥当,是这个新来的将军,想来,颇受百姓期盼。因而这是好事,我们想重整太平营,理应不会太难。”
商宁听着听着,竟隐隐觉得屠苏说得颇有道理。
他见这军营里空无一人,本来有些泄气,此时兴致顿时高涨,激动道:“你是说...初一是个福星?是我们到太平县的好兆头?”
屠苏点头:“可以这么说。”
“可我今日去寻刘县令时,听到了一些...传闻...”商宁欲言又止。
“什么?”
“倒也没什么,就是几个小厮凑在一块胡说八道,说昨日给将军送萝卜的初一姑娘,是个克天克地的灾星。”
“为何这样说?”屠苏的眼眸沉了沉。
“那却不知。不过我走了好几处,都有人这样说。好像是从...”
商宁皱着眉,仔细回忆...
“哦,从那个三合村传出来的,我听初一说好像她跟她爹就住在那个村子。”
屠苏没再细问,从袖中拿出一小叠银票,抽出一张递给商宁道:“你明日早起到县里去,采买些肉蛋青菜之类,多些花样。”
商宁大惊:“少爷,这可是夫人给你留下的银子,辛辛苦苦攒了这么些年,怎可轻易动用?既已借了粮来,还有这么些萝卜,还买菜做什么?”
“笼络民心。”屠苏目光坚定。
商宁明白了他的意思,顺手接过银票,继续把听来的消息讲给屠苏听:“说起来这初一姑娘也真是怪可怜的,看样子整个太平县认得她的都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好像生怕沾了晦气似的。”
屠苏闻言,思索片刻,又掏出一张银票放在商宁手里。
“多买些。”他郑重嘱咐。
商宁接着念念叨叨:“看初一的性子,也不像是个擅和人争辩的。小小年纪,真不知她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屠苏点点头,又塞了一张银票。
“再买些糕点蜜饯。”
商宁说完,哭笑不得地看着手中的一把银票,只留了一张,把剩下的又都还给了屠苏。
“只这一张就足够用几个月的了,就这些银子,足够穷苦人家一年的开销。”商宁一边把那银票揣进怀里,一边说着。
屠苏蹙眉:“可在南奉时,母亲总说我念书开销大,愁银子不够用...”
听他提起南奉的事,商宁忍不住撇了撇嘴,满脸的憎恶。
屠苏口中的母亲,并不是他的生母,而是他爹的继室柳氏。屠苏的娘体弱多病,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故去了。
他爹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习惯了好吃懒做,老大年纪才借着屠家之势当了个闲差,成日沉迷酒色,对家中不管不问。屠苏他娘才去没多久,他便迫不及待要娶新人。
当时屠家老夫人还在世,老夫人纵然糊涂对儿子百般溺爱,也不许他随意提个贱籍的美人做妻。可又拗不过他闹腾,于是竟寻了媒人来,广而告之。
屠家老爷要娶新妻的消息很快轰动了南奉城,有人不齿地看笑话,也有人上赶着想要送上门。
就算屠家日渐没落早不及当年,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户人家看不上,小门小户可盯得紧。
如今的二夫人柳氏,便是送上门的人里头,被屠老爷千挑万选选出来的那一个。
说起来,柳氏这一姓,在南奉城并不多见。最为人所知的,必是当朝丞相柳贤柳大人。
柳贤人如其名,是个人人称颂的贤相。当今天子沉迷求仙问道,追求术数,懒理政务,多年不朝,朝中诸事便都交给柳贤。柳贤为人仁善谦和,最难得的是竟不仗势居功,颇得天子信任。
这柳氏,就是柳相同族的远亲。
说是远亲,其实早已出了五服,简直远得不能再远,可柳氏却不这样认为,每日开口必是:“我族兄柳大人如何如何...”
她自恃甚高,自幼便立志要嫁给高门。正经的高门柳家自然攀不上,可屠家选亲的消息传出,柳氏便知自己的机会来了。
柳氏嘴甜惯会哄人,又懂得推拉有些小手段,几个来回就把屠老爷勾得魂不守舍非卿不娶。
老夫人念在柳氏家世清白,就算门第低微了些,最后也只得勉强同意。
柳氏进门没多久,屠老夫人就撒手人寰,柳氏便如愿掌了家。
她接过中馈才发现屠氏早已是外强中干,远不及她想得那样好。
屠老爷新鲜了没多久就继续花天酒地,柳氏接过这个烂摊子,学会了算计,却越来越算计不过来。
年深日久,她便开始把算盘打到了屠苏身上。
按说柳氏刚过门时,对屠苏还算不错。
那时老夫人还在,对这个嫡长孙颇为重视,何况屠苏的母亲出身与柳氏不同,和屠家是正经的门当户对。
柳氏想在屠家立足,自然要先从屠苏下手。
彼时屠苏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刚刚没了娘亲,正是脆弱无助的时候。
柳氏趁虚而入,三言两语就哄得屠苏对她百般依赖,一口一个母亲叫得亲热,老夫人见状,也才放下心来。
后来柳氏有了身孕,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在屠家的地位水涨船高,也无需再去和屠苏假装什么母子情深。
柳氏有了自己的孩子,自然要为儿子打算,可屠家坐吃山空,眼瞅着越来越不够分,柳氏的心里就越来越不是滋味。
她最先盯上的,就是屠苏亲娘死后,留给他的嫁妆。
柳氏早就对那丰厚的嫁妆眼馋不已,仗着屠苏信任,她便哄骗他年纪尚小,先替他保管着。
好在屠苏他娘死前千叮咛万嘱咐,那银子连爹都不能给,屠苏留了心眼,没有同意。
柳氏碰了壁,待屠苏便不似从前那般热情,屠苏亦有所觉,慢慢长大,便也对她疏远了些。
后来屠苏书读得好,先生逢人便夸,在南奉城也开始有人传言,屠家总算出了个出息的公子。
柳氏顿时有了危机感,可两个儿子不成器,远不及屠苏聪慧。她便劝屠苏一心读圣贤书,少出门与人交往。
这些年柳氏表面功夫做得足,苦口婆心句句都说是为了屠苏好,他便听信了柳氏的话,越来越不愿出门,闷在府中专心苦读。
屠苏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不擅与人来往,坊间也越来越少人知道,原来屠家还有一个大公子。
柳氏隔三差五还要来找屠苏哭穷,屠苏于心不忍,每次都会被她骗走些银票首饰。
后来柳氏便把屠苏身边伺候的仆人都借口抽调走,叫他事事亲历亲为,还美其名曰是为了锻炼他的心智。
即便这样,柳氏仍不满足,无论如何屠苏的身份是抹不去的,嫡长子这三个字,渐渐成为了她心中的一根刺。
只要屠苏在南奉,他便永远要压在自己的儿子们头上。
可是,如何叫他不在呢?
“我?”初一没听懂。
“对,就是你。”
商宁肯定地点了点头,转过头来盯着她狐疑地上下打量,并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他不解地自言自语:“究竟为何会让少爷如此热情以待?”
“热情?”初一没忍住,眼睛瞪得老大。
“不错!”商宁夸张地感慨道:“能让我家少爷主动出言相邀的,满南奉城也不超过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想了想,又缩回去一根。
初一回想方才与屠苏总共也没说超过十句话,以为这就是南奉的交往礼节,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天色不早,初一急着回去,商宁便把她送出了军营大门,连连嘱咐她要直接回家,切不可乱跑云云。
辞别了初一,商宁回到房里,屠苏正在灯下随意地翻弄着一本书。
这里的东西都蒙尘太重,二人勉强收拾出一间卧房,屠苏睡内间,商宁则在外间凑合。
“她走了?”屠苏主动询问。
商宁满脸的贼笑,打趣道:“少爷,你为何对初一姑娘如此上心?南奉那么多美人主动给你递帖子,也没见你问过一句。算上今日,不过才见了初一姑娘两次,以你的性子竟会邀她再来,啧啧啧...”
屠苏本没打算解释,见商宁饶有兴致地说个没完,越说还越离谱,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认真道:“你可知她为何一连两日来给我们送菜?”
“对啊,为什么呢?”商宁不解。
屠苏把书卷递给他,用指尖点了点其中一处。
商宁顺着他指点之处一看,上头赫然写着两个大字——民心。
商宁一脸懵。
看他呆傻的样子,屠苏干咳两声,他不习惯解释太多,却还是说道:“我颇得民心。”
商宁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在做梦。
“少爷你...认真的?”他试探。
屠苏点点头,满脸理所当然。
“可是,她都未曾见过你...哪来的...民心...”商宁生怕伤了少爷的脸面,反驳得十分艰难。
屠苏便道:“若说是我也不妥当,是这个新来的将军,想来,颇受百姓期盼。因而这是好事,我们想重整太平营,理应不会太难。”
商宁听着听着,竟隐隐觉得屠苏说得颇有道理。
他见这军营里空无一人,本来有些泄气,此时兴致顿时高涨,激动道:“你是说...初一是个福星?是我们到太平县的好兆头?”
屠苏点头:“可以这么说。”
“可我今日去寻刘县令时,听到了一些...传闻...”商宁欲言又止。
“什么?”
“倒也没什么,就是几个小厮凑在一块胡说八道,说昨日给将军送萝卜的初一姑娘,是个克天克地的灾星。”
“为何这样说?”屠苏的眼眸沉了沉。
“那却不知。不过我走了好几处,都有人这样说。好像是从...”
商宁皱着眉,仔细回忆...
“哦,从那个三合村传出来的,我听初一说好像她跟她爹就住在那个村子。”
屠苏没再细问,从袖中拿出一小叠银票,抽出一张递给商宁道:“你明日早起到县里去,采买些肉蛋青菜之类,多些花样。”
商宁大惊:“少爷,这可是夫人给你留下的银子,辛辛苦苦攒了这么些年,怎可轻易动用?既已借了粮来,还有这么些萝卜,还买菜做什么?”
“笼络民心。”屠苏目光坚定。
商宁明白了他的意思,顺手接过银票,继续把听来的消息讲给屠苏听:“说起来这初一姑娘也真是怪可怜的,看样子整个太平县认得她的都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好像生怕沾了晦气似的。”
屠苏闻言,思索片刻,又掏出一张银票放在商宁手里。
“多买些。”他郑重嘱咐。
商宁接着念念叨叨:“看初一的性子,也不像是个擅和人争辩的。小小年纪,真不知她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屠苏点点头,又塞了一张银票。
“再买些糕点蜜饯。”
商宁说完,哭笑不得地看着手中的一把银票,只留了一张,把剩下的又都还给了屠苏。
“只这一张就足够用几个月的了,就这些银子,足够穷苦人家一年的开销。”商宁一边把那银票揣进怀里,一边说着。
屠苏蹙眉:“可在南奉时,母亲总说我念书开销大,愁银子不够用...”
听他提起南奉的事,商宁忍不住撇了撇嘴,满脸的憎恶。
屠苏口中的母亲,并不是他的生母,而是他爹的继室柳氏。屠苏的娘体弱多病,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故去了。
他爹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习惯了好吃懒做,老大年纪才借着屠家之势当了个闲差,成日沉迷酒色,对家中不管不问。屠苏他娘才去没多久,他便迫不及待要娶新人。
当时屠家老夫人还在世,老夫人纵然糊涂对儿子百般溺爱,也不许他随意提个贱籍的美人做妻。可又拗不过他闹腾,于是竟寻了媒人来,广而告之。
屠家老爷要娶新妻的消息很快轰动了南奉城,有人不齿地看笑话,也有人上赶着想要送上门。
就算屠家日渐没落早不及当年,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户人家看不上,小门小户可盯得紧。
如今的二夫人柳氏,便是送上门的人里头,被屠老爷千挑万选选出来的那一个。
说起来,柳氏这一姓,在南奉城并不多见。最为人所知的,必是当朝丞相柳贤柳大人。
柳贤人如其名,是个人人称颂的贤相。当今天子沉迷求仙问道,追求术数,懒理政务,多年不朝,朝中诸事便都交给柳贤。柳贤为人仁善谦和,最难得的是竟不仗势居功,颇得天子信任。
这柳氏,就是柳相同族的远亲。
说是远亲,其实早已出了五服,简直远得不能再远,可柳氏却不这样认为,每日开口必是:“我族兄柳大人如何如何...”
她自恃甚高,自幼便立志要嫁给高门。正经的高门柳家自然攀不上,可屠家选亲的消息传出,柳氏便知自己的机会来了。
柳氏嘴甜惯会哄人,又懂得推拉有些小手段,几个来回就把屠老爷勾得魂不守舍非卿不娶。
老夫人念在柳氏家世清白,就算门第低微了些,最后也只得勉强同意。
柳氏进门没多久,屠老夫人就撒手人寰,柳氏便如愿掌了家。
她接过中馈才发现屠氏早已是外强中干,远不及她想得那样好。
屠老爷新鲜了没多久就继续花天酒地,柳氏接过这个烂摊子,学会了算计,却越来越算计不过来。
年深日久,她便开始把算盘打到了屠苏身上。
按说柳氏刚过门时,对屠苏还算不错。
那时老夫人还在,对这个嫡长孙颇为重视,何况屠苏的母亲出身与柳氏不同,和屠家是正经的门当户对。
柳氏想在屠家立足,自然要先从屠苏下手。
彼时屠苏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刚刚没了娘亲,正是脆弱无助的时候。
柳氏趁虚而入,三言两语就哄得屠苏对她百般依赖,一口一个母亲叫得亲热,老夫人见状,也才放下心来。
后来柳氏有了身孕,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在屠家的地位水涨船高,也无需再去和屠苏假装什么母子情深。
柳氏有了自己的孩子,自然要为儿子打算,可屠家坐吃山空,眼瞅着越来越不够分,柳氏的心里就越来越不是滋味。
她最先盯上的,就是屠苏亲娘死后,留给他的嫁妆。
柳氏早就对那丰厚的嫁妆眼馋不已,仗着屠苏信任,她便哄骗他年纪尚小,先替他保管着。
好在屠苏他娘死前千叮咛万嘱咐,那银子连爹都不能给,屠苏留了心眼,没有同意。
柳氏碰了壁,待屠苏便不似从前那般热情,屠苏亦有所觉,慢慢长大,便也对她疏远了些。
后来屠苏书读得好,先生逢人便夸,在南奉城也开始有人传言,屠家总算出了个出息的公子。
柳氏顿时有了危机感,可两个儿子不成器,远不及屠苏聪慧。她便劝屠苏一心读圣贤书,少出门与人交往。
这些年柳氏表面功夫做得足,苦口婆心句句都说是为了屠苏好,他便听信了柳氏的话,越来越不愿出门,闷在府中专心苦读。
屠苏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不擅与人来往,坊间也越来越少人知道,原来屠家还有一个大公子。
柳氏隔三差五还要来找屠苏哭穷,屠苏于心不忍,每次都会被她骗走些银票首饰。
后来柳氏便把屠苏身边伺候的仆人都借口抽调走,叫他事事亲历亲为,还美其名曰是为了锻炼他的心智。
即便这样,柳氏仍不满足,无论如何屠苏的身份是抹不去的,嫡长子这三个字,渐渐成为了她心中的一根刺。
只要屠苏在南奉,他便永远要压在自己的儿子们头上。
可是,如何叫他不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