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泽也截屏,保存到手机相册。
这时,钱泽也的电话响了。对面的孙主任说:“泽也啊,今天生物系博士生毕业答辩,我在校党委开会,估摸得一天喽!你代我过去看看吧,给他们提提指导意见,稍后我把地址发给你。”
钱泽也:“钱伯伯,我也仅博士毕业三年,学识恐难以胜任。研究方向不一样,在多我方面,我只是个外行。”
孙主任:“这有啥子嘛!就当一起交流学习了。”
钱泽也觉得自己如果一直待在实验室,会影响师弟师妹的实验进度,因为他总是被推搡到话题中心,于是去了答辩现场。
会议室前排坐满了校内和校外的教授、专家,每人绷着一张脸,十分严肃,这些人都对学术有着严苛的要求。答辩能不能够通过,关乎能否顺利毕业。如此庄重十足的场合,台上答辩的博士生极力让自己说话不哆嗦,咬字清晰。
钱泽也当年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答辩现场,那叫一个刺激,他一个人,在台上抗了六七个小时,经受各路学术大牛的轮番提问,甚至现场发生了争执。
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学生主打一个疯狂道歉,内容暂且不论,态度一定要好。钱泽也偏不,他的毕业论文,破天荒地指出一位业内颇有盛誉女教授的学术错误,赶巧不巧,那位女教授也在学术现场,像是有备而来。
那位女教授社交圈广泛,与各路学术大牛都相互认识,答辩在场的学术大牛犯不着为了一个不知轻重的博士生得罪人,在“通过”与“不通过”之间,天平滑向了后者。
叽里咕噜的英文辱骂狂飙向钱泽也,钱泽也耐着性子,对那位女教授的每一条辩驳都给予了回应。
钱泽也已经记不清那天答辩的场景,但他记得最后,那位女教授问他:“你为什么选择做艾滋病方向研究?这个方向很多人都尝试过,但都放弃了。几十年也没有重大突破,你坚持也不一定会有结果,趁早放弃。”
钱泽也只是说了句,“因为爱情。”
没有轻佻,很是庄重。
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微小的光芒。
那位女教授没有再继续难为钱泽也,但也没有道歉,而是通过了他的毕业答辩。
做学术的起因,只有一小撮人是因为热爱,但热爱和执着也要向现实低头,有些方向不容易出成果,做不出成果就发不了期刊,毕不了业。
兴许,那位女教授第一次见到头铁的理想主义者,多少有些被感动到了,她已经多年没见过这样的学生了。后来,那位女教授联系了《柳叶刀》的编辑,举荐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
24岁的夏天,钱泽也再一度发表了顶级期刊,论文标题甚至上了封面。
时过境迁。
这次钱泽也旁听博士生答辩。他事先没看过博士生的论文,仅听了博士生台上的自我陈述,不好置评,还是能从中听出诸多细小的漏洞。每一篇论文的完成都非常不容易,初稿、一稿、二稿、三稿……到最终定稿,周期漫长。
钱泽也只是来旁听的,按理他不用发表意见,但孙主任提前已经把他介绍给业内专家。不得已,钱泽也简单而温和地点出了每位博士生的微小不足。
原本博士生的答辩现场,变成了钱泽也的个人演出,钱泽也不想这样。每一位博士生自我陈述完,主教授都会先问一句:“泽也,有想说的吗?”
钱泽也的声音温和厚重,内容条理清晰,温润有度,极大地舒缓了答辩博士生紧张跃动的心。
答辩持续了一天,到傍晚还没有结束,钱泽也看看时间,向再走的教授道歉,临时有事,要先行离开一步了。
后面排队答辩的博士生:“呜呜呜……我怎么这么倒霉,看那些老教授们答辩,我心慌啊……男神为什么走了。”
-
钱泽也回到酒店,只见魏天佑趴在床上打游戏,一个小人举着大砍刀冲一圈人杀去。
魏天佑一听要去旁听别人答辩,坚决拒绝。
他回国是来放松的,答辩那场面,会让他联想起半天憋出两行字论文,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物理学,狗都不学。
魏天佑本科绩点也是系里数一数二。认为攻读一个藤校博士有啥难的,看到钱泽也申请博士,他也跟风申请。申了小众冷门的理论物理,没想,进了死海。
见钱泽也正在换衣服,换的正是昨天新买的大粉红骷髅T恤,问道:“你干嘛去?”
钱泽也:“上课。”
魏天佑:“你他妈上哪门子课?”
钱泽也:“假扮大学生,去蹭课。”
魏天佑:“大学生可没你穿的这么骚,你穿这个去,信不信老师把你扔出来。”
钱泽也笑笑,对着镜子打理头发:“老师人美心善。高饱和度的粉红色,她只会一眼看到我。”钱泽也拍拍魏天佑的肩膀,看上去心情极佳,“我要做人群中最亮的星星。”
魏天佑:“你裸着去,不是更好吗?”
钱泽也:“……请滚!!!”
魏天佑打算晚上去酒吧蹦迪,但见钱泽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绝壁有事。魏天佑改变了想法,他要跟去蹭课,同时换上了昨天新买的淡粉色T恤。
-
庆山大学文汇楼301阶梯教室门外。
魏天佑:“我以为你要听什么硬核课程,方言语音学,没劲。”
钱泽也:“觉得没劲,你可以滚了,我自己听。”
钱泽也一边打发魏天佑,一边盯着讲台上的徐嘉茉看,此时一位同学正拿书问问题,徐嘉茉正半弯着腰解答。一身水蓝色连衣裙衬的她肤色白洁如雪,扎着一个低低的短马尾,根本不像教师,倒像是高年级的学姐。
钱泽也的目光始终环绕在徐嘉茉身上,根本没留意到距门口一侧的女生,正掩口偷偷地笑。魏天佑在出酒店之前,用马克笔在T恤上写了“不离”两个大字,刚好与钱泽也T恤的“不弃”凑成一对——他专行拆钱泽也的台。
“这一门又不是必修课,只是校级选修课,怎么这么多学生来听。”钱泽也对教室内乌泱泱的男生有些不满。“男女比例8比2,庆大是没有别的选修课了吗,都挤这一门来上。”
教室内,座无虚席。
校级选修课一般都是用来水学分的,翘课理应很常见。
“看老师来了。”魏天佑顺着钱泽也的目光,盯着徐嘉茉看了起来,不肯离眼,“当年要是遇到这么漂亮的女老师,我文科也不至于学的那么烂。”
钱泽也打断了他,耸耸肩道:“别那么盯着女生看,你就像一个劣迹斑斑的色·批。”
魏天佑:“双标!!!你刚才不也这么看吗?!我怎么看你管的着吗?!”
随后又说:“她又不是你的女朋友。钱泽也,不要多管闲事,我妈一直催我找对象,这下有目标了。”
魏天佑只是在逞强口舌之快,但钱泽也脸一下变成了青色,坚定决绝:“别的都让给你,这个不行。”
魏天佑:“……”
上课铃快响了,魏天佑突然说要去男厕所一趟整理仪容,钱泽也在门口等他。当魏天佑出来时,钱泽也隐隐约约发现不对劲——魏天佑身高高了五公分。
原本,魏天佑只比钱泽矮上一点,但当垫上内增高之后,钱泽也明显被压了一头。
钱泽也:“你这是干嘛?”
魏天佑:“你有骚粉T恤,我有增高神器。”
就这样,上课铃打响五分钟后,两个男生从前门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教室,魏天佑不想坐在前排,俩人去后排转了一圈,也没空位。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第一排。
这下,阶梯教室的人都在憋笑,那个四字成语“不离”“不弃”更是让许多同学笑出了声。
“哇噻,情侣装欸!”
“快来猜猜,他俩谁是1,谁是0。”
“我赌个高的,他是1。”
“我觉得1是粉红T恤的男生,看他的五官,刀劈斧凿,哇哇哇哇哇哇行走的荷尔蒙!”
“我也赞同,虽然粉红色代表女性向,但现在流行极限反转。”
……
钱泽也一头雾水,他不懂有什么搞笑的,也听不懂学生底下的议论,还小声问魏天佑,他们在笑什么。
钱泽也作为只跟病毒打交道的直男,是无法理解这些的,魏天佑唇边握拳小声说:“先找到座位,任课老师在看我们呢。”
钱泽也偷偷抬眼,迎上了徐嘉茉的目光。
看起来,有些凶。
钱泽也想说,真心不是有意搅乱课堂秩序的。
徐嘉茉面上温柔笑道:“请这两位同学尽快找位子最好,我们继续上课,刚才我们讲到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徐嘉茉正在带着大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就被这两个不速之客打断了讲课思路,貌似从来没见过这俩人,一看就是一学期没来上课,临近期末,这节课划重点特意来了。没带课本,没带纸笔,还不如不来。
这时,钱泽也的电话响了。对面的孙主任说:“泽也啊,今天生物系博士生毕业答辩,我在校党委开会,估摸得一天喽!你代我过去看看吧,给他们提提指导意见,稍后我把地址发给你。”
钱泽也:“钱伯伯,我也仅博士毕业三年,学识恐难以胜任。研究方向不一样,在多我方面,我只是个外行。”
孙主任:“这有啥子嘛!就当一起交流学习了。”
钱泽也觉得自己如果一直待在实验室,会影响师弟师妹的实验进度,因为他总是被推搡到话题中心,于是去了答辩现场。
会议室前排坐满了校内和校外的教授、专家,每人绷着一张脸,十分严肃,这些人都对学术有着严苛的要求。答辩能不能够通过,关乎能否顺利毕业。如此庄重十足的场合,台上答辩的博士生极力让自己说话不哆嗦,咬字清晰。
钱泽也当年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答辩现场,那叫一个刺激,他一个人,在台上抗了六七个小时,经受各路学术大牛的轮番提问,甚至现场发生了争执。
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学生主打一个疯狂道歉,内容暂且不论,态度一定要好。钱泽也偏不,他的毕业论文,破天荒地指出一位业内颇有盛誉女教授的学术错误,赶巧不巧,那位女教授也在学术现场,像是有备而来。
那位女教授社交圈广泛,与各路学术大牛都相互认识,答辩在场的学术大牛犯不着为了一个不知轻重的博士生得罪人,在“通过”与“不通过”之间,天平滑向了后者。
叽里咕噜的英文辱骂狂飙向钱泽也,钱泽也耐着性子,对那位女教授的每一条辩驳都给予了回应。
钱泽也已经记不清那天答辩的场景,但他记得最后,那位女教授问他:“你为什么选择做艾滋病方向研究?这个方向很多人都尝试过,但都放弃了。几十年也没有重大突破,你坚持也不一定会有结果,趁早放弃。”
钱泽也只是说了句,“因为爱情。”
没有轻佻,很是庄重。
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微小的光芒。
那位女教授没有再继续难为钱泽也,但也没有道歉,而是通过了他的毕业答辩。
做学术的起因,只有一小撮人是因为热爱,但热爱和执着也要向现实低头,有些方向不容易出成果,做不出成果就发不了期刊,毕不了业。
兴许,那位女教授第一次见到头铁的理想主义者,多少有些被感动到了,她已经多年没见过这样的学生了。后来,那位女教授联系了《柳叶刀》的编辑,举荐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
24岁的夏天,钱泽也再一度发表了顶级期刊,论文标题甚至上了封面。
时过境迁。
这次钱泽也旁听博士生答辩。他事先没看过博士生的论文,仅听了博士生台上的自我陈述,不好置评,还是能从中听出诸多细小的漏洞。每一篇论文的完成都非常不容易,初稿、一稿、二稿、三稿……到最终定稿,周期漫长。
钱泽也只是来旁听的,按理他不用发表意见,但孙主任提前已经把他介绍给业内专家。不得已,钱泽也简单而温和地点出了每位博士生的微小不足。
原本博士生的答辩现场,变成了钱泽也的个人演出,钱泽也不想这样。每一位博士生自我陈述完,主教授都会先问一句:“泽也,有想说的吗?”
钱泽也的声音温和厚重,内容条理清晰,温润有度,极大地舒缓了答辩博士生紧张跃动的心。
答辩持续了一天,到傍晚还没有结束,钱泽也看看时间,向再走的教授道歉,临时有事,要先行离开一步了。
后面排队答辩的博士生:“呜呜呜……我怎么这么倒霉,看那些老教授们答辩,我心慌啊……男神为什么走了。”
-
钱泽也回到酒店,只见魏天佑趴在床上打游戏,一个小人举着大砍刀冲一圈人杀去。
魏天佑一听要去旁听别人答辩,坚决拒绝。
他回国是来放松的,答辩那场面,会让他联想起半天憋出两行字论文,哥伦比亚大学理论物理学,狗都不学。
魏天佑本科绩点也是系里数一数二。认为攻读一个藤校博士有啥难的,看到钱泽也申请博士,他也跟风申请。申了小众冷门的理论物理,没想,进了死海。
见钱泽也正在换衣服,换的正是昨天新买的大粉红骷髅T恤,问道:“你干嘛去?”
钱泽也:“上课。”
魏天佑:“你他妈上哪门子课?”
钱泽也:“假扮大学生,去蹭课。”
魏天佑:“大学生可没你穿的这么骚,你穿这个去,信不信老师把你扔出来。”
钱泽也笑笑,对着镜子打理头发:“老师人美心善。高饱和度的粉红色,她只会一眼看到我。”钱泽也拍拍魏天佑的肩膀,看上去心情极佳,“我要做人群中最亮的星星。”
魏天佑:“你裸着去,不是更好吗?”
钱泽也:“……请滚!!!”
魏天佑打算晚上去酒吧蹦迪,但见钱泽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绝壁有事。魏天佑改变了想法,他要跟去蹭课,同时换上了昨天新买的淡粉色T恤。
-
庆山大学文汇楼301阶梯教室门外。
魏天佑:“我以为你要听什么硬核课程,方言语音学,没劲。”
钱泽也:“觉得没劲,你可以滚了,我自己听。”
钱泽也一边打发魏天佑,一边盯着讲台上的徐嘉茉看,此时一位同学正拿书问问题,徐嘉茉正半弯着腰解答。一身水蓝色连衣裙衬的她肤色白洁如雪,扎着一个低低的短马尾,根本不像教师,倒像是高年级的学姐。
钱泽也的目光始终环绕在徐嘉茉身上,根本没留意到距门口一侧的女生,正掩口偷偷地笑。魏天佑在出酒店之前,用马克笔在T恤上写了“不离”两个大字,刚好与钱泽也T恤的“不弃”凑成一对——他专行拆钱泽也的台。
“这一门又不是必修课,只是校级选修课,怎么这么多学生来听。”钱泽也对教室内乌泱泱的男生有些不满。“男女比例8比2,庆大是没有别的选修课了吗,都挤这一门来上。”
教室内,座无虚席。
校级选修课一般都是用来水学分的,翘课理应很常见。
“看老师来了。”魏天佑顺着钱泽也的目光,盯着徐嘉茉看了起来,不肯离眼,“当年要是遇到这么漂亮的女老师,我文科也不至于学的那么烂。”
钱泽也打断了他,耸耸肩道:“别那么盯着女生看,你就像一个劣迹斑斑的色·批。”
魏天佑:“双标!!!你刚才不也这么看吗?!我怎么看你管的着吗?!”
随后又说:“她又不是你的女朋友。钱泽也,不要多管闲事,我妈一直催我找对象,这下有目标了。”
魏天佑只是在逞强口舌之快,但钱泽也脸一下变成了青色,坚定决绝:“别的都让给你,这个不行。”
魏天佑:“……”
上课铃快响了,魏天佑突然说要去男厕所一趟整理仪容,钱泽也在门口等他。当魏天佑出来时,钱泽也隐隐约约发现不对劲——魏天佑身高高了五公分。
原本,魏天佑只比钱泽矮上一点,但当垫上内增高之后,钱泽也明显被压了一头。
钱泽也:“你这是干嘛?”
魏天佑:“你有骚粉T恤,我有增高神器。”
就这样,上课铃打响五分钟后,两个男生从前门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教室,魏天佑不想坐在前排,俩人去后排转了一圈,也没空位。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第一排。
这下,阶梯教室的人都在憋笑,那个四字成语“不离”“不弃”更是让许多同学笑出了声。
“哇噻,情侣装欸!”
“快来猜猜,他俩谁是1,谁是0。”
“我赌个高的,他是1。”
“我觉得1是粉红T恤的男生,看他的五官,刀劈斧凿,哇哇哇哇哇哇行走的荷尔蒙!”
“我也赞同,虽然粉红色代表女性向,但现在流行极限反转。”
……
钱泽也一头雾水,他不懂有什么搞笑的,也听不懂学生底下的议论,还小声问魏天佑,他们在笑什么。
钱泽也作为只跟病毒打交道的直男,是无法理解这些的,魏天佑唇边握拳小声说:“先找到座位,任课老师在看我们呢。”
钱泽也偷偷抬眼,迎上了徐嘉茉的目光。
看起来,有些凶。
钱泽也想说,真心不是有意搅乱课堂秩序的。
徐嘉茉面上温柔笑道:“请这两位同学尽快找位子最好,我们继续上课,刚才我们讲到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徐嘉茉正在带着大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就被这两个不速之客打断了讲课思路,貌似从来没见过这俩人,一看就是一学期没来上课,临近期末,这节课划重点特意来了。没带课本,没带纸笔,还不如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