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叫姜希,父亲是个私塾打杂的,一辈子浸淫在学堂,也沾染了老教书先生的脾气。偏偏这辈子只生了个独女,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将我放养在私塾。
我也争气,不负他忘地,当了个老师,教书育人,成为姜家的希望。
我毕业成为老师的那天,父亲喝了二两酒,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酒盅,念叨了一宿。
我有一个秘密,他是我暗恋很久的人,叫简言之。
言之有物,他的名字和他的人一样,不能再匹配了。
简言之是文史老师,虽然年纪不大,但满腹经纶,对文史见地很深。
他跟我同龄,跟我差不多时间入校,比起早入学的老师,相对于熟稔些。
我常常觉得,他的气质像个喝了一辈子墨水的人,但长相却非常不匹配。他长得唇红齿白,常年剃一个平头,笑起来,却像是能化了冰雪地里最厚实的冰。
因为同时期入校,比我们大几岁的老师总爱打趣我们,说什么郎才女貌,双剑合璧,天作之合,一个文史,一个理工,再合适不过了。
本来没有的事。
但被他们一忽悠,突然有一天,当我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悄悄地生了根发了芽,冒了尖儿。
他在最初的时候,总是笑着摆手,耳根子不自觉的红,讨好的对逗乐的同事说,“女孩子脸皮薄,说的该不好意思了。”
但我自小胆大,和私塾男孩子都能打起架来,怎么会因为这个害羞。只是低下头,瞄见他发红的耳垂,偷笑。
久而久之,他也不解释了,听到打趣,总是看着我一眼,抿着嘴,和我相视一笑。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心领神会,但我认为是。
因此,在我表明想要借他的笔记本学习临摹的时候,我看着他用白净的手指,认真的压平,铺展,再郑重的交给我的时候,我以为,爱情已经来了。
我从笔记本里翻出他制作的白杨树书签,一遍一遍地,在阳光下翻来覆去,刺眼的阳光挡不住少女的欢喜。
人们总说少女怀春,这一刻,我仿佛怀抱了一整个四季。
两情相悦,也不过如此。
但,战争来了。
先是九一八沈阳柳条湖起战火,紧接着,东北局部沦陷。
南部的水患成灾尚未过去,全国骚乱频繁。
战火尚未波及到聊城,但城里的百姓已然人心惶惶。
消息灵通的老师们,日日更新着全国的实事。
年轻一点的,火气旺的,收拾了行囊,北上从军。家里有些底子的,害怕战争蔓延过来,只留个看门的,全家准备南迁。贩夫走卒,没有倚仗,打着灯油诗,走到哪算哪。
父亲在的私塾少了四分之一的学员,调皮的走了两个,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有一晚,我听到父亲和母亲对话,母亲问他战争打过来怎么办?
父亲叹口气,说,“打过来的话,也是命。命里该有的,躲也没用。一辈子就攒了个这么大点的地方,去到别处,还叫家吗?”
经历了最初大半月的动荡,很快,聊城就又恢复到了战争打响前的平静。
我叫姜希,父亲是个私塾打杂的,一辈子浸淫在学堂,也沾染了老教书先生的脾气。偏偏这辈子只生了个独女,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将我放养在私塾。
我也争气,不负他忘地,当了个老师,教书育人,成为姜家的希望。
我毕业成为老师的那天,父亲喝了二两酒,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酒盅,念叨了一宿。
我有一个秘密,他是我暗恋很久的人,叫简言之。
言之有物,他的名字和他的人一样,不能再匹配了。
简言之是文史老师,虽然年纪不大,但满腹经纶,对文史见地很深。
他跟我同龄,跟我差不多时间入校,比起早入学的老师,相对于熟稔些。
我常常觉得,他的气质像个喝了一辈子墨水的人,但长相却非常不匹配。他长得唇红齿白,常年剃一个平头,笑起来,却像是能化了冰雪地里最厚实的冰。
因为同时期入校,比我们大几岁的老师总爱打趣我们,说什么郎才女貌,双剑合璧,天作之合,一个文史,一个理工,再合适不过了。
本来没有的事。
但被他们一忽悠,突然有一天,当我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悄悄地生了根发了芽,冒了尖儿。
他在最初的时候,总是笑着摆手,耳根子不自觉的红,讨好的对逗乐的同事说,“女孩子脸皮薄,说的该不好意思了。”
但我自小胆大,和私塾男孩子都能打起架来,怎么会因为这个害羞。只是低下头,瞄见他发红的耳垂,偷笑。
久而久之,他也不解释了,听到打趣,总是看着我一眼,抿着嘴,和我相视一笑。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心领神会,但我认为是。
因此,在我表明想要借他的笔记本学习临摹的时候,我看着他用白净的手指,认真的压平,铺展,再郑重的交给我的时候,我以为,爱情已经来了。
我从笔记本里翻出他制作的白杨树书签,一遍一遍地,在阳光下翻来覆去,刺眼的阳光挡不住少女的欢喜。
人们总说少女怀春,这一刻,我仿佛怀抱了一整个四季。
两情相悦,也不过如此。
但,战争来了。
先是九一八沈阳柳条湖起战火,紧接着,东北局部沦陷。
南部的水患成灾尚未过去,全国骚乱频繁。
战火尚未波及到聊城,但城里的百姓已然人心惶惶。
消息灵通的老师们,日日更新着全国的实事。
年轻一点的,火气旺的,收拾了行囊,北上从军。家里有些底子的,害怕战争蔓延过来,只留个看门的,全家准备南迁。贩夫走卒,没有倚仗,打着灯油诗,走到哪算哪。
父亲在的私塾少了四分之一的学员,调皮的走了两个,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有一晚,我听到父亲和母亲对话,母亲问他战争打过来怎么办?
父亲叹口气,说,“打过来的话,也是命。命里该有的,躲也没用。一辈子就攒了个这么大点的地方,去到别处,还叫家吗?”
经历了最初大半月的动荡,很快,聊城就又恢复到了战争打响前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