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战争以一种遥远霸道的姿势,不由分说地嵌在了平凡人家的生活里。
日本聊城驻军的到来,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为了灌输殖民思想,他们派来了一个日本女教师,教习师生的日语学习。
包括我在内,很多老师一开始很抗拒。
但时间一长,日本人惯用的“威逼利诱”政策起了效果。
他们给学生五颜六色的糖果,低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被哄开心了,高年级的正到了调皮的年纪,不服管也不服软,把学校弄得鸡飞狗跳。
对于老师,他们也有自己的套路——战争打响,物资难运进来。一家老小都靠老师这点薪水吃饭,没有几个能扛得住的。先是年长的老师开始带头学习日语,而后年轻的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连简言之都从原来的抵触,到渐渐地适应每天的教习。
他本来就很有才华,没有多久,就能跟日语老师简单的对话了。
看着他俩在讲台旁窃窃私语,我都快气炸了。日语老师显然很喜欢简言之的好学,经常一解答就是十多分钟,也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
慢慢地,学校老师同学们也不把我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了。
时间过得飞快,日本部队已经待了两年有余。
随着战线的南移,驻军在聊城的兵少了一些。
这一年来,父亲的私塾只剩下了七八个人,为了节约开支,父亲被遣散了。
父亲随母亲去地里,一去就是一整天,回来也常拿着旱烟,蹲在米兰树下发着呆。
我在日语的学习上还是装的毫无长进,美女老师西园寺惠也对我失去了耐心,除非我主动挑刺,不然连我的薪水都不会克扣了。
简言之成为了助教。他那淡薄的性子,竟然愿意在西园寺惠的旁边做记录,讨论教案。
他的笔记本我没有还给他。我想,可能他也不需要了罢。
我们每日共处一个教室,偶尔在楼道相遇,他会对着我浅浅一笑,可我如鲠在喉,总是冷着脸置之不理。
在这样的环境里,战事的浓烟烫不到聊城,所有人都好像忘记了入侵者,渐渐习惯了这样假意的平和。
但我内心,备受煎熬。
从小父亲就给我念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这落魄的乱世里,我什么也做不了,可我能做得了自己的主。
在一次有驻军头儿出席的汇报表演里,我趁着台下的看客坐齐了,表演了一出驴戏。配着李商隐的《泊秦淮》,我在舞台上,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孩子们不知底细,看着骑驴笨拙的我,哄堂大笑。
西园寺惠在守军头儿跟前,脸红脖子粗。她是懂点文化的,也懂中国人骨子里的傲气。
我挑衅地敲完了竹板,尽兴而去。
离开时,迎面碰上在后台帷幕边等待做播报的简言之,他的眼光中似忧似怨,而我浑然顾不得。
只是我没想到,报复来的这么快。
我在回家途中,被几个人推到土沟里,胸前的布料被石块划开,没有遮拦地扎破我的皮肤,鲜血霎时从胸前漫开,染了半个身子。
渐渐地我感觉不到伤口的疼痛,黑漆漆的夜里,听不见半丝生命路过的迹象。
我觉得好笑,没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折在了这黑不溜秋的土沟里。
半死不活间,我想起方才的畅快,想起了刚才简言之的似说还休,想起了短短十多年的过往。
我只觉得对不起父母。
战争以一种遥远霸道的姿势,不由分说地嵌在了平凡人家的生活里。
日本聊城驻军的到来,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为了灌输殖民思想,他们派来了一个日本女教师,教习师生的日语学习。
包括我在内,很多老师一开始很抗拒。
但时间一长,日本人惯用的“威逼利诱”政策起了效果。
他们给学生五颜六色的糖果,低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被哄开心了,高年级的正到了调皮的年纪,不服管也不服软,把学校弄得鸡飞狗跳。
对于老师,他们也有自己的套路——战争打响,物资难运进来。一家老小都靠老师这点薪水吃饭,没有几个能扛得住的。先是年长的老师开始带头学习日语,而后年轻的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连简言之都从原来的抵触,到渐渐地适应每天的教习。
他本来就很有才华,没有多久,就能跟日语老师简单的对话了。
看着他俩在讲台旁窃窃私语,我都快气炸了。日语老师显然很喜欢简言之的好学,经常一解答就是十多分钟,也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
慢慢地,学校老师同学们也不把我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了。
时间过得飞快,日本部队已经待了两年有余。
随着战线的南移,驻军在聊城的兵少了一些。
这一年来,父亲的私塾只剩下了七八个人,为了节约开支,父亲被遣散了。
父亲随母亲去地里,一去就是一整天,回来也常拿着旱烟,蹲在米兰树下发着呆。
我在日语的学习上还是装的毫无长进,美女老师西园寺惠也对我失去了耐心,除非我主动挑刺,不然连我的薪水都不会克扣了。
简言之成为了助教。他那淡薄的性子,竟然愿意在西园寺惠的旁边做记录,讨论教案。
他的笔记本我没有还给他。我想,可能他也不需要了罢。
我们每日共处一个教室,偶尔在楼道相遇,他会对着我浅浅一笑,可我如鲠在喉,总是冷着脸置之不理。
在这样的环境里,战事的浓烟烫不到聊城,所有人都好像忘记了入侵者,渐渐习惯了这样假意的平和。
但我内心,备受煎熬。
从小父亲就给我念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这落魄的乱世里,我什么也做不了,可我能做得了自己的主。
在一次有驻军头儿出席的汇报表演里,我趁着台下的看客坐齐了,表演了一出驴戏。配着李商隐的《泊秦淮》,我在舞台上,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孩子们不知底细,看着骑驴笨拙的我,哄堂大笑。
西园寺惠在守军头儿跟前,脸红脖子粗。她是懂点文化的,也懂中国人骨子里的傲气。
我挑衅地敲完了竹板,尽兴而去。
离开时,迎面碰上在后台帷幕边等待做播报的简言之,他的眼光中似忧似怨,而我浑然顾不得。
只是我没想到,报复来的这么快。
我在回家途中,被几个人推到土沟里,胸前的布料被石块划开,没有遮拦地扎破我的皮肤,鲜血霎时从胸前漫开,染了半个身子。
渐渐地我感觉不到伤口的疼痛,黑漆漆的夜里,听不见半丝生命路过的迹象。
我觉得好笑,没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折在了这黑不溜秋的土沟里。
半死不活间,我想起方才的畅快,想起了刚才简言之的似说还休,想起了短短十多年的过往。
我只觉得对不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