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霎时静了下来,众人接连起身行礼。
卫瀛踱了进去,迟迟不免礼,伴读们只得半屈着身。
多年再见,很多人她都不记得了。
一直对她满怀敌意的纪襄,反倒成了她眼下最了解的一个。
她生了张白皙如玉的鹅蛋脸,一双罥烟眉,是副柔美如水的面相,可她偏喜欢浓妆艳抹,穿金戴银,把那份好颜色盖了个三五分,旁人见她第一眼都是满眼珠翠,饶是卫瀛这种还算熟悉她的人,也得定定神才能从那珠光宝气下面辨识出她的五官来。
卫瀛撇撇嘴,她这打扮的品味,倒是和喜欢富丽奢华的叶峋挺配。
视线往左侧一滑,便见御史大夫之女徐婉仪敛目垂首,仪态仿佛用尺子量出来的,明明都是一样的行礼姿势,她做起来却那么赏心悦目。
卫瀛不禁面带几丝钦佩之色。
前世徐婉仪嫁予边城守将,战乱时和幼子一起被北国人掳走,绑到阵前逼其夫投降,她含泪望了望孩子便咬舌自尽了,父皇听说后大加赞赏,追封其二品诰命。
徐婉仪被这股热烈的视线紧盯不放,面露一丝疑惑,脸垂得更低了。
卫瀛收回视线,免了礼,“我问纪姑娘话呢,怎么不答?”
纪襄神色冷淡,“这美丑又没定论,是有多丑、又是有多贤良?”
“那依纪姑娘的意思,还要衡量一番,看这女子丑得能不能忍,她的品格能不能弥补容貌的缺憾?哈,心里有这般计较又哪里是不看重容貌?”
纪襄抬眸迎上卫瀛的视线,“看来公主心中早有定论,那何必再问。”
她上辈子为讨叶峋欢心,成天装出一副娇滴滴、怯生生的模样,如今再见她骄矜本性,卫瀛只觉得好笑,也就没计较她无礼,“我方才听纪姑娘讲叶小侯爷品性高洁,一时好奇,忍不住问问罢了。”
卫瀛故作好奇的眨眨眼,逗弄她道:“晋侯当真如你所言吗?”
“表哥皎皎君子,只敬慕德才兼备的女子。”纪襄下巴微扬,神色骄傲。
卫瀛真想抄起先生的戒尺敲她的脑袋,那叶峋什么德行她还不知道?
他总朝卫瀛狂吠,说她‘野蛮跋扈’、‘乡野泼妇一个’,调门高得能把房顶掀了,可等他腻烦了后院那帮莺莺燕燕,就又回来哄她,称赞她是天底下最‘直率娇憨’的女子,说到底还不是图她的好容色?呸!
卫瀛正正神色,“纪姑娘来宫中伴读,本该是与我一同精进学问的,可方才听你言语尽是男婚女嫁之类的事情,先生们常言做学问该心思纯净,姑娘杂念过多,不如先回去静静心吧。”
侍女们利落的收起纪襄的笔墨书纸。
一众伴读互相递着眼色,这个渤海王嫡女平日说话办事不留一点情面,今日她踢到了公主这块铁板,谁肯帮她遮掩?只怕要不了几天,公主给她的这几句评价就要传遍京城啦。
纪襄面上腾起红雾,半怒半羞,甩头便欲出去。
卫瀛却不依不饶,“纪姑娘先留步,我看你面色潮红,该不会总惦记这些杂事惹得肝火太胜吧?玉梳,取了我腰牌去太医院,纪姑娘且去偏殿坐坐,等让太医把把脉,开几副清心降火的方子再回去也不迟。”
纪襄手捏着帕子,压在上下起伏的胸口上,卫瀛却只笑靥如花。
“公主既然来了,差人叫我便是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张申已经站在门外了。
他换下了官袍,穿了身半旧袍子,虽已年逾不惑,但身姿仍如修竹般峻拔,论样貌,他也是少有的清俊。他很少带随侍,总是自己拿着几卷书,今日也是一个人走进来,瞧了眼替纪襄收拾东西的侍女。
卫瀛抢白道:“这春日里有些燥,纪姑娘心静不下来,我让她回府歇几日。”
说罢,移步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伴读们见状也三三两两归座,余下纪襄面色发青的向张申略行礼,逃难似的离开。
她纤细的背影嵌在幽长的廊庑里,挺得笔直,垂在身侧的手紧攥着帕子一角,单薄的肩膀微微颤动。
当下正是帝后为永固公主擢选驸马的时候,张申淫浸官场二十载,这些贵女虽懂得仔细遮掩,可她们那点心思在张申眼里还是如白纸黑字般无处遁形。
只略一思忖,他便将方才的风波猜出了八九分。
瞧了眼纪襄背影,此女酷肖其父,渤海王为人看似落拓不羁,实则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是最不能招惹的那类伪君子。
公主虽居高位,可因口舌之争遭小人记恨,也实在划不来。
他得寻个机会,提醒公主一句才是。
张申微微叹了口气,开始讲学了。
卫瀛瞧了瞧他,眼前一花,忽而晃过一片斑驳画面,画面里宫殿正中的案上,张申的头颅被放在金匣里,渗人的很。
那是她前世在姜后宫里见到的,金匣一打开,卫瀛脸都白了,母后却轻描淡写的说丞相被叛军枭首示众,御林军只寻回了他的头。说完,姜后看着女儿脸上毫不遮掩的恐惧和厌恶,勾唇一笑,不知为何带着几分嘲讽味道。
卫瀛怕母后责备她对恩师不敬,又想到张申没有子女,便要帮着操办后事,母后却道不必,将那金匣子收了起来……
张申拿起书卷翻开,修长手指捻着页角,“公主抱病几日不曾听讲学,今日便先考校之前的功课,背一遍季布列传吧。”
卫瀛眼帘一搭,运了一口气,她可不记得自己背过什么劳什子功课,不过此人的掌故她却听叶峋讲过,那厮对季布甚是推崇,曾击掌而叹:能屈能伸,当真英雄!
她却对这楚人嗤之以鼻,“先生,这文章学生没背,也不想背。”
张申从书上抬眸,“为何?季布能以勇武扬名楚军,后来又是汉军名将,是名垂千史的英雄,公主对他有何不满吗?”
卫瀛眼里陡然燃了两团火,冷笑一声,“西楚亡了,他为躲过追捕剃发为奴,后来被擒住便投降了宿敌,这是哪门子的英雄?手无寸铁的妇孺都能以死殉国,他一男儿便只有这点胆色吗?”
张申定定的望了她片刻,“……公主,季布非池中之物,他这样的人,受辱也不以为耻,而那些婢妾妇孺,她们自裁,不过是走投无路罢了,算不得忠勇。”
卫瀛怔愣,喃喃道:“算不得忠勇?”
他的话说得轻飘飘的,好像对弱女子殉国的壮举嗤之以鼻,他似乎都不相信妇孺之辈心里会装着家国天下。
卫瀛心底怨怼横生,从座位上起身,自顾自的在殿内逡巡,一众伴读不明所以,但见公主怒容都埋下头不敢再探究。
卫瀛猛地转身厉声问道,“那依先生的意思,妇孺弱者又该如何?她们又能如何?!”
她眼底戾气丛生,充斥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怨毒,张申神色微滞,几息后肃然答道,“这世间留给她们的路的确太窄了些,可公主,即便无路可走,死也是毫无价值的。”
霎时间,卫瀛觉得胸口破了个斗大的洞,周身的热气都散了出去,冷得几乎要打颤。
她觉得自己好歹是以死明志,忠心为国,可张申却说她的死毫无价值。
难不成老天爷让她重来一回,只是想要当面嘲讽她?!
她失了表情,只冷冷问道,“那依先生看,到底何谓忠勇?”
少女立在殿中央盘龙衔珠的藻井下面,却仿佛立于孤峰之巅,头上金色的藻井有如万钧雷霆,纤弱的身影如一道刀锋,吹毛即断的锋利,却又一触即破的脆弱。
张申手捻着纸角,力道有些重,沟壑将书页一劈为二。
谁能想到,当朝丞相手握大权十余载,此时却迟迟没了声音,仿佛小公主一句话比朝堂上的明枪暗箭更难招架。
卫瀛与他对峙片刻,嗤笑一声,“学生身体微恙,先回宫了。”
抬步要走时,却见张申目光定定,一字一顿的讲道:“公主,臣以为,忍辱负重则为忠,逆天而行则为勇,至于以死殉国…臣倒是觉得,不论理由是什么,只要选了死,都是承认自己已经无能为力,认输罢了。”
“忍辱负重,逆天而行……”卫瀛长眉压在半阖的眼上,眼尾向斜上微挑,雕花窗棂的影子打在脸上,明明是嫩生生的一张脸,却仿佛已经看遍了世间沧桑。
这神情真是像极了姜后。
张申垂眸,语气滞涩,“公主面色看着的确不好,大概身子还需调养,今日不强求了,这篇文章回去抄写三遍,以示惩戒。”
卫瀛眯着眼望了望他,他却一直瞧着花窗打在地上的影,缠枝芙蓉的花纹,仿佛一地落花,叹旧情难了,怨人事无常。
抬脚越过他身侧,两人视线不经意间交错,张申那一贯古井无波的眸子翻涌起一阵淡淡的情绪,不等她看清,他又敛目避开了……
从廊庑的阴影里走出来,卫瀛在汉白玉的长阶上站定,抬头只见碧空如洗,晴阳下层叠宫墙艳丽无比,琉璃瓦灿然生辉,杏花开得娇艳欲滴,浑然不知天家气数将尽。
闭闭眼,深吸一口气。
她不该意气用事,就因为张申几句无心之言,竟一气之下跑了出来。
忍辱负重,逆天而行。
好,说的好。
窃国篡权的反贼们不是常常自诩天命所归么,那她便要和这‘天命’作对到底。
咬咬牙,回身折返,带着侍女到了张申惯常休息的偏殿里。
“玉扇,去请张相,”卫瀛沉了沉,继续吩咐道,“就说方才在课堂上顶撞了先生,实在不该,这会儿心里不安,还请先生让我赔个不是。”
卫瀛踱了进去,迟迟不免礼,伴读们只得半屈着身。
多年再见,很多人她都不记得了。
一直对她满怀敌意的纪襄,反倒成了她眼下最了解的一个。
她生了张白皙如玉的鹅蛋脸,一双罥烟眉,是副柔美如水的面相,可她偏喜欢浓妆艳抹,穿金戴银,把那份好颜色盖了个三五分,旁人见她第一眼都是满眼珠翠,饶是卫瀛这种还算熟悉她的人,也得定定神才能从那珠光宝气下面辨识出她的五官来。
卫瀛撇撇嘴,她这打扮的品味,倒是和喜欢富丽奢华的叶峋挺配。
视线往左侧一滑,便见御史大夫之女徐婉仪敛目垂首,仪态仿佛用尺子量出来的,明明都是一样的行礼姿势,她做起来却那么赏心悦目。
卫瀛不禁面带几丝钦佩之色。
前世徐婉仪嫁予边城守将,战乱时和幼子一起被北国人掳走,绑到阵前逼其夫投降,她含泪望了望孩子便咬舌自尽了,父皇听说后大加赞赏,追封其二品诰命。
徐婉仪被这股热烈的视线紧盯不放,面露一丝疑惑,脸垂得更低了。
卫瀛收回视线,免了礼,“我问纪姑娘话呢,怎么不答?”
纪襄神色冷淡,“这美丑又没定论,是有多丑、又是有多贤良?”
“那依纪姑娘的意思,还要衡量一番,看这女子丑得能不能忍,她的品格能不能弥补容貌的缺憾?哈,心里有这般计较又哪里是不看重容貌?”
纪襄抬眸迎上卫瀛的视线,“看来公主心中早有定论,那何必再问。”
她上辈子为讨叶峋欢心,成天装出一副娇滴滴、怯生生的模样,如今再见她骄矜本性,卫瀛只觉得好笑,也就没计较她无礼,“我方才听纪姑娘讲叶小侯爷品性高洁,一时好奇,忍不住问问罢了。”
卫瀛故作好奇的眨眨眼,逗弄她道:“晋侯当真如你所言吗?”
“表哥皎皎君子,只敬慕德才兼备的女子。”纪襄下巴微扬,神色骄傲。
卫瀛真想抄起先生的戒尺敲她的脑袋,那叶峋什么德行她还不知道?
他总朝卫瀛狂吠,说她‘野蛮跋扈’、‘乡野泼妇一个’,调门高得能把房顶掀了,可等他腻烦了后院那帮莺莺燕燕,就又回来哄她,称赞她是天底下最‘直率娇憨’的女子,说到底还不是图她的好容色?呸!
卫瀛正正神色,“纪姑娘来宫中伴读,本该是与我一同精进学问的,可方才听你言语尽是男婚女嫁之类的事情,先生们常言做学问该心思纯净,姑娘杂念过多,不如先回去静静心吧。”
侍女们利落的收起纪襄的笔墨书纸。
一众伴读互相递着眼色,这个渤海王嫡女平日说话办事不留一点情面,今日她踢到了公主这块铁板,谁肯帮她遮掩?只怕要不了几天,公主给她的这几句评价就要传遍京城啦。
纪襄面上腾起红雾,半怒半羞,甩头便欲出去。
卫瀛却不依不饶,“纪姑娘先留步,我看你面色潮红,该不会总惦记这些杂事惹得肝火太胜吧?玉梳,取了我腰牌去太医院,纪姑娘且去偏殿坐坐,等让太医把把脉,开几副清心降火的方子再回去也不迟。”
纪襄手捏着帕子,压在上下起伏的胸口上,卫瀛却只笑靥如花。
“公主既然来了,差人叫我便是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张申已经站在门外了。
他换下了官袍,穿了身半旧袍子,虽已年逾不惑,但身姿仍如修竹般峻拔,论样貌,他也是少有的清俊。他很少带随侍,总是自己拿着几卷书,今日也是一个人走进来,瞧了眼替纪襄收拾东西的侍女。
卫瀛抢白道:“这春日里有些燥,纪姑娘心静不下来,我让她回府歇几日。”
说罢,移步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伴读们见状也三三两两归座,余下纪襄面色发青的向张申略行礼,逃难似的离开。
她纤细的背影嵌在幽长的廊庑里,挺得笔直,垂在身侧的手紧攥着帕子一角,单薄的肩膀微微颤动。
当下正是帝后为永固公主擢选驸马的时候,张申淫浸官场二十载,这些贵女虽懂得仔细遮掩,可她们那点心思在张申眼里还是如白纸黑字般无处遁形。
只略一思忖,他便将方才的风波猜出了八九分。
瞧了眼纪襄背影,此女酷肖其父,渤海王为人看似落拓不羁,实则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是最不能招惹的那类伪君子。
公主虽居高位,可因口舌之争遭小人记恨,也实在划不来。
他得寻个机会,提醒公主一句才是。
张申微微叹了口气,开始讲学了。
卫瀛瞧了瞧他,眼前一花,忽而晃过一片斑驳画面,画面里宫殿正中的案上,张申的头颅被放在金匣里,渗人的很。
那是她前世在姜后宫里见到的,金匣一打开,卫瀛脸都白了,母后却轻描淡写的说丞相被叛军枭首示众,御林军只寻回了他的头。说完,姜后看着女儿脸上毫不遮掩的恐惧和厌恶,勾唇一笑,不知为何带着几分嘲讽味道。
卫瀛怕母后责备她对恩师不敬,又想到张申没有子女,便要帮着操办后事,母后却道不必,将那金匣子收了起来……
张申拿起书卷翻开,修长手指捻着页角,“公主抱病几日不曾听讲学,今日便先考校之前的功课,背一遍季布列传吧。”
卫瀛眼帘一搭,运了一口气,她可不记得自己背过什么劳什子功课,不过此人的掌故她却听叶峋讲过,那厮对季布甚是推崇,曾击掌而叹:能屈能伸,当真英雄!
她却对这楚人嗤之以鼻,“先生,这文章学生没背,也不想背。”
张申从书上抬眸,“为何?季布能以勇武扬名楚军,后来又是汉军名将,是名垂千史的英雄,公主对他有何不满吗?”
卫瀛眼里陡然燃了两团火,冷笑一声,“西楚亡了,他为躲过追捕剃发为奴,后来被擒住便投降了宿敌,这是哪门子的英雄?手无寸铁的妇孺都能以死殉国,他一男儿便只有这点胆色吗?”
张申定定的望了她片刻,“……公主,季布非池中之物,他这样的人,受辱也不以为耻,而那些婢妾妇孺,她们自裁,不过是走投无路罢了,算不得忠勇。”
卫瀛怔愣,喃喃道:“算不得忠勇?”
他的话说得轻飘飘的,好像对弱女子殉国的壮举嗤之以鼻,他似乎都不相信妇孺之辈心里会装着家国天下。
卫瀛心底怨怼横生,从座位上起身,自顾自的在殿内逡巡,一众伴读不明所以,但见公主怒容都埋下头不敢再探究。
卫瀛猛地转身厉声问道,“那依先生的意思,妇孺弱者又该如何?她们又能如何?!”
她眼底戾气丛生,充斥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怨毒,张申神色微滞,几息后肃然答道,“这世间留给她们的路的确太窄了些,可公主,即便无路可走,死也是毫无价值的。”
霎时间,卫瀛觉得胸口破了个斗大的洞,周身的热气都散了出去,冷得几乎要打颤。
她觉得自己好歹是以死明志,忠心为国,可张申却说她的死毫无价值。
难不成老天爷让她重来一回,只是想要当面嘲讽她?!
她失了表情,只冷冷问道,“那依先生看,到底何谓忠勇?”
少女立在殿中央盘龙衔珠的藻井下面,却仿佛立于孤峰之巅,头上金色的藻井有如万钧雷霆,纤弱的身影如一道刀锋,吹毛即断的锋利,却又一触即破的脆弱。
张申手捻着纸角,力道有些重,沟壑将书页一劈为二。
谁能想到,当朝丞相手握大权十余载,此时却迟迟没了声音,仿佛小公主一句话比朝堂上的明枪暗箭更难招架。
卫瀛与他对峙片刻,嗤笑一声,“学生身体微恙,先回宫了。”
抬步要走时,却见张申目光定定,一字一顿的讲道:“公主,臣以为,忍辱负重则为忠,逆天而行则为勇,至于以死殉国…臣倒是觉得,不论理由是什么,只要选了死,都是承认自己已经无能为力,认输罢了。”
“忍辱负重,逆天而行……”卫瀛长眉压在半阖的眼上,眼尾向斜上微挑,雕花窗棂的影子打在脸上,明明是嫩生生的一张脸,却仿佛已经看遍了世间沧桑。
这神情真是像极了姜后。
张申垂眸,语气滞涩,“公主面色看着的确不好,大概身子还需调养,今日不强求了,这篇文章回去抄写三遍,以示惩戒。”
卫瀛眯着眼望了望他,他却一直瞧着花窗打在地上的影,缠枝芙蓉的花纹,仿佛一地落花,叹旧情难了,怨人事无常。
抬脚越过他身侧,两人视线不经意间交错,张申那一贯古井无波的眸子翻涌起一阵淡淡的情绪,不等她看清,他又敛目避开了……
从廊庑的阴影里走出来,卫瀛在汉白玉的长阶上站定,抬头只见碧空如洗,晴阳下层叠宫墙艳丽无比,琉璃瓦灿然生辉,杏花开得娇艳欲滴,浑然不知天家气数将尽。
闭闭眼,深吸一口气。
她不该意气用事,就因为张申几句无心之言,竟一气之下跑了出来。
忍辱负重,逆天而行。
好,说的好。
窃国篡权的反贼们不是常常自诩天命所归么,那她便要和这‘天命’作对到底。
咬咬牙,回身折返,带着侍女到了张申惯常休息的偏殿里。
“玉扇,去请张相,”卫瀛沉了沉,继续吩咐道,“就说方才在课堂上顶撞了先生,实在不该,这会儿心里不安,还请先生让我赔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