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的消息总是喜忧参半。
二月中,乐平郡侯萧望之便以弑君夺位为由,起兵攻伐辽西王段元祯。驻守于边境的季沉谙早已参得其中进退之道,乘着两军于邺城激战之时猝然夜袭兰陵。
三月,萧望之干脆利落地放弃了青州南部诸郡,一鼓作气攻占邺城,将精锐尽数转入了此处。而段元祯亦并不纠缠于邺城之失,就此退回幽燕故土定都蓟城,一心一意地息兵养民、招贤纳士,与此前执意进攻邺城的模样判若两人。
三月下旬,拓跋明月调集长安驻军西出潼关,配合着白崧的主力两面夹击,自洛阳一路追击南行,终是于南阳城中亲手斩杀了昭国的伪帝姜曜。此后,她登坛设祭,以太子即皇帝位,复又亲自挑了数日,最终为姜昀定下了“宣烈”二字为谥。
四月,萧望之遣族中亲信以拜谒长姐为名西行入洛,其间,无人知晓这名使者究竟见过何人、说过何事,世人只知仅仅一月过后,白崧便愤而引兵离京,还于晋阳。
而到得六月,陇西便又传来了西羌新任单于依托奢延要塞猝然发兵,南下切断河西走廊咽喉的消息……
“北面如今乱得不成模样,虽说起不了大战,不过……届时道元来了南豫州公事,便知平日里的守备反是更费心力。”
“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细微琐事最难办得尽善尽美。说来如今青州边境战事未歇,南豫州那里可曾受到波及?”
“兰陵萧氏的手暂且伸不到此处,不过以往若是季长史忙得左支右绌,我们也自会帮衬一二。前月里他领了将军之位,适逢父亲致仕而我奉命入京,他亦是调了人手协助南豫州的防务。”
……
谢迁行过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便见文心阁前已是长夏荫浓,陈归远与桓彦之正闲坐于一方八角亭中,于水木明瑟之间闲谈着近日的消息。而陈归远听得亭外窸窣,已是循声侧过眼来,微笑颔首:“怀真。”
于是谢迁也在亭下驻了足,含笑应声:“听闻陈将军与荀将军先后请辞致仕,日后江北边境的防卫,少不得需要二位费心了。”
“都是分内之事,怀真这么说,反倒是有些见外了。”桓彦之笑了笑,复又好奇道,“怀真今日也是来与成王殿下赴任作别么?”
“广陵一带暂且无事,故而我有幸能够再偷得几日清闲。”谢迁摇了摇头,而后不由得抬了抬眼眸,望向了文心阁茂树荫蔚之间的歇山重檐,“今日原是知玄有意来寻殿下,正巧小光在蒜山渡中祭过双亲,她想来书院中走一走,我便索性同来了。”
陈归远略显疑惑地打量了一番他的身前身后,了然笑道:“看来小姑娘在书院中寻到了游玩之处。”
“前山有学子比试武艺,她看起来很有兴致,便说再留下看上片刻。”
陈归远听得此言,便索性起了身,调侃着相邀:“怀真,如你这般看顾小姑娘,也不怕她跑丢了?我看成王殿下与谢知玄还会谈上好些时候,倒不如你我三人也去前山,品评一番当今书院学子的身手。”
桓彦之亦是笑着附和:“远之的提议不错,正巧,我也想借机仔细讨教些应对索虏的计策。”
谢迁重又回望一眼文心阁的窗牖与重檐,向二人颔首:“也好,走吧。”
三人穿过山径间黛影婆娑的翠海,闲谈着向书院前山信步远去。
——
是时烟霏将霁,文心阁的檐角斜斜照下一束云隙微光,于影影重重间攀上半拢的垂帘,历乱地映出窗畔二人颀长的身姿。
“成王殿下那时曾言‘不破不立’,却不知当下秣陵朝堂中的景况,可否称得上是‘立’?”谢长缨的目光在远处三人的背影之上极轻地一瞥,旋即便已回到了窗畔,落在眼前男子的紫袍玉带之上,“如今固然渐渐地提拔了些寒门的新面孔,可仔细算来,大多也仍在往日的世家之间。”
“谢小将军莫忘了,你也是‘往日的世家’。”慕容临似笑非笑地应了一声,他携着几分慵意倚坐于窗下,此间举动容止,仍是一派珠玉明辉的风流意态,“类似的话语,崇之数月前便曾与我探讨一二。朝堂之事从来牵一发而动,便是凭着慕容氏如今的名望,也并不足以一朝改天换地。”
“下官只是担忧,以当下之局,是否足以行成王殿下之政?”
“待到中秋时,谢将军自可来看一看五馆官学之中的策试——看一看榜上之人,是否还尽是世家子弟。”慕容临朗然笑道,“待到士庶皆能明礼断疑之时,朝廷选官便不至困于高门之间了。”
“如此,下官自然拭目以待。”谢长缨凝了凝眼眸,轻叩着帘栊的银丝金钩,铮然有声,“成王殿下今日既是见过了那两位小将军,想必对边境战事亦有了妥当的安排。”
“谢将军可有指教?”
“指教可不敢当,只不过是乘着当下的好时候……”谢长缨眸光一转,忽地粲然一笑,施施然换做了原本的声线,“……向成王殿下讨一个恩典。”
慕容临挑了挑眉,纵然他一瞬辨认出了眼前之人的身份,却也不曾立即应答。牖外天光映下,披拂在他束起的发上,于是他的容色便也落在了暗处:“……谢长缨。”
他复又默然片刻,方才饶有兴致地发问:“为何偏偏选在了今日?”
谢长缨笑吟吟地调侃道:“上月里成王殿下已加了九锡,下官只恐今日说尚是‘开诚布公’,来日说,便是‘欺君之罪’了。”
慕容临全然不觉冒犯,反倒是颇为快意地笑了起来,一时之间,便是帘栊间这一点晦暗的影,也难掩他的清贵风仪:“怎么?谢四小姐以为我是那等忌刻之人?为这等无关紧要的身份之差,竟令功臣良将不容于天下,那么便是离亡天下不远了。既是故人,我也自当昭告于天下——无论此后如何改易,一手草创玄朔军的主将,自始至终都是陈郡谢长缨。”
“慕容先生这可太过抬举晚辈了。”谢长缨亦是朗笑应声,眸光却是悄然一垂,掩去了其间隐隐的冷意,“其实晚辈往日里自在惯了,如今江左乱局已定,也未见得能安于冗事之间——您若是当真视晚辈为故人,倒不妨由我自行来去,广陵的公务也并非唯有晚辈方能决断。”
慕容临含笑端详着她眉眼之间的神色,不紧不慢地一颔首:“谢怀真?”
“怀真行事稳妥,又历过这些年的大小战事,当可为守成之将。何况他昔日也是书院的门生,岂会不听慕容先生的号令?”谢长缨偏了偏头,又补充道,“纵然遇上疑难之事,也有季云疏从旁辅弼。他出身军户,待人接物自不会囿于士族成见。”
“你倒是将后路想得妥当。”慕容临心下了然,却也乐得心照不宣地就此揭过其中缘由,只忍俊不禁地调侃道,“不知谢四小姐还有何等打算?乘着今日这‘开诚布公’的好时候,一并告知于我吧。”
“慕容先生慧眼,晚辈的确仍有一事。”
“可莫要故弄玄虚了,尽管说吧。”
谢长缨笑意狡黠,缓缓开口:“晚辈想从您麾下,讨要一位故人。”
——
山间嘉树葱茏,漏下日移影动的流光,不觉间已是日色渐沉。谢长缨于鸟雀啁啾间行至前山,展眼便见斜晖漫染长天,黛色青山之外,有扬子江的波光在夕阳下粼粼耀闪。
读书台前,谢迁若有所思地端坐于连廊之下,反倒是陈归远与桓彦之以翠竹削作了短剑,正饶有兴致地向女童教习着剑术。谢长缨自不愿扰了几人的兴致,便放缓了步履绕行至廊庑间,向蓦然抬眼的谢迁笑着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其时蔓结的青藤与黛青的翠竹簌簌摇曳,将浅而淡的几痕光影印叠在谢迁的襟袖之上。他仍旧微抬着眼眸望向谢长缨,素来沉凝而微冷的眸光此刻温润如乌玉棋子,虽不显山露水,却也自成一派清雅的风流。
“成王殿下……难不成当真都应允了?”
“他大人大量,岂会与我计较?”谢长缨漫不经心地一扬眉,径自在他身侧入了座,低声笑道,“往后若无异动,玄朔军中的大小事务,便由你与季将军决断了。”
谢迁敏锐地觉出了这一句“若无异动”的深意,待斟酌片刻后,便笃定道:“我昔日为书院门生,季将军亦是出身寒微,皆是成王殿下信得过的身份。”
“锋芒太盛到底难守,他今日为‘成王殿下’时能有此番胸怀,来日为‘陛下’时或亦有之,但……五年十年后呢?”谢长缨亦是凝眸正了正神色,极轻地一颔首,“我向来不在意这所谓的‘名分’,何况谢家所求乃积厚成器,而非一时之功。”
谢迁眸光微沉,颇为郑重地一颔首,试探着低声道:“是,我明白了。但日后……你会留下么?”
“‘谢长缨’也好,‘谢知玄’也罢,在军中有这等声望的终归都是我一人,这‘镇北将军’的名号在与不在并无分别。此事你认得明白,玄朔军中的将士自然也明白。”
“所以成王殿下想必同样明白。”
“是啊……”谢长缨故作无奈地长叹一声,悠悠笑道,“怀真且留心,日后的路,可绝不比此前轻易。”
她这样说着,便探手入袖,取出一方精致清润的符印,递入谢迁手中。
谢迁愣怔了片刻,继而垂下眼眸,打量着谢长缨覆于掌心之上的修长手指,只觉掌心的触感细腻而冰冷,其上有繁复的纹印蔓延流转。
谢长缨并未立时收手,反倒是轻轻按住了对方的手掌,低声道:“三千谢氏精锐,唯听此符调动。怀真,我相信你不会忘记远书……也不会重蹈当日的覆辙。”
谢迁默然不答,良久,却是缓缓握住了手中的那一方符印。
谢长缨扬了扬唇角,眸光依旧潋滟着璀璨的光华,如锋刃又如星辰。她当先收手起身,若无其事地向着读书台中的几人踱步而去:“小光、二位将军,我看今日时辰已晚,不妨一同去鹤林竹院中用膳吧?”
而谢迁却是眼睫一颤,瞬间明白了谢长缨真正的用意,继而眉眼一扬,极轻地笑了起来。
落在他手中的兵符,仅有一半。
二月中,乐平郡侯萧望之便以弑君夺位为由,起兵攻伐辽西王段元祯。驻守于边境的季沉谙早已参得其中进退之道,乘着两军于邺城激战之时猝然夜袭兰陵。
三月,萧望之干脆利落地放弃了青州南部诸郡,一鼓作气攻占邺城,将精锐尽数转入了此处。而段元祯亦并不纠缠于邺城之失,就此退回幽燕故土定都蓟城,一心一意地息兵养民、招贤纳士,与此前执意进攻邺城的模样判若两人。
三月下旬,拓跋明月调集长安驻军西出潼关,配合着白崧的主力两面夹击,自洛阳一路追击南行,终是于南阳城中亲手斩杀了昭国的伪帝姜曜。此后,她登坛设祭,以太子即皇帝位,复又亲自挑了数日,最终为姜昀定下了“宣烈”二字为谥。
四月,萧望之遣族中亲信以拜谒长姐为名西行入洛,其间,无人知晓这名使者究竟见过何人、说过何事,世人只知仅仅一月过后,白崧便愤而引兵离京,还于晋阳。
而到得六月,陇西便又传来了西羌新任单于依托奢延要塞猝然发兵,南下切断河西走廊咽喉的消息……
“北面如今乱得不成模样,虽说起不了大战,不过……届时道元来了南豫州公事,便知平日里的守备反是更费心力。”
“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细微琐事最难办得尽善尽美。说来如今青州边境战事未歇,南豫州那里可曾受到波及?”
“兰陵萧氏的手暂且伸不到此处,不过以往若是季长史忙得左支右绌,我们也自会帮衬一二。前月里他领了将军之位,适逢父亲致仕而我奉命入京,他亦是调了人手协助南豫州的防务。”
……
谢迁行过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便见文心阁前已是长夏荫浓,陈归远与桓彦之正闲坐于一方八角亭中,于水木明瑟之间闲谈着近日的消息。而陈归远听得亭外窸窣,已是循声侧过眼来,微笑颔首:“怀真。”
于是谢迁也在亭下驻了足,含笑应声:“听闻陈将军与荀将军先后请辞致仕,日后江北边境的防卫,少不得需要二位费心了。”
“都是分内之事,怀真这么说,反倒是有些见外了。”桓彦之笑了笑,复又好奇道,“怀真今日也是来与成王殿下赴任作别么?”
“广陵一带暂且无事,故而我有幸能够再偷得几日清闲。”谢迁摇了摇头,而后不由得抬了抬眼眸,望向了文心阁茂树荫蔚之间的歇山重檐,“今日原是知玄有意来寻殿下,正巧小光在蒜山渡中祭过双亲,她想来书院中走一走,我便索性同来了。”
陈归远略显疑惑地打量了一番他的身前身后,了然笑道:“看来小姑娘在书院中寻到了游玩之处。”
“前山有学子比试武艺,她看起来很有兴致,便说再留下看上片刻。”
陈归远听得此言,便索性起了身,调侃着相邀:“怀真,如你这般看顾小姑娘,也不怕她跑丢了?我看成王殿下与谢知玄还会谈上好些时候,倒不如你我三人也去前山,品评一番当今书院学子的身手。”
桓彦之亦是笑着附和:“远之的提议不错,正巧,我也想借机仔细讨教些应对索虏的计策。”
谢迁重又回望一眼文心阁的窗牖与重檐,向二人颔首:“也好,走吧。”
三人穿过山径间黛影婆娑的翠海,闲谈着向书院前山信步远去。
——
是时烟霏将霁,文心阁的檐角斜斜照下一束云隙微光,于影影重重间攀上半拢的垂帘,历乱地映出窗畔二人颀长的身姿。
“成王殿下那时曾言‘不破不立’,却不知当下秣陵朝堂中的景况,可否称得上是‘立’?”谢长缨的目光在远处三人的背影之上极轻地一瞥,旋即便已回到了窗畔,落在眼前男子的紫袍玉带之上,“如今固然渐渐地提拔了些寒门的新面孔,可仔细算来,大多也仍在往日的世家之间。”
“谢小将军莫忘了,你也是‘往日的世家’。”慕容临似笑非笑地应了一声,他携着几分慵意倚坐于窗下,此间举动容止,仍是一派珠玉明辉的风流意态,“类似的话语,崇之数月前便曾与我探讨一二。朝堂之事从来牵一发而动,便是凭着慕容氏如今的名望,也并不足以一朝改天换地。”
“下官只是担忧,以当下之局,是否足以行成王殿下之政?”
“待到中秋时,谢将军自可来看一看五馆官学之中的策试——看一看榜上之人,是否还尽是世家子弟。”慕容临朗然笑道,“待到士庶皆能明礼断疑之时,朝廷选官便不至困于高门之间了。”
“如此,下官自然拭目以待。”谢长缨凝了凝眼眸,轻叩着帘栊的银丝金钩,铮然有声,“成王殿下今日既是见过了那两位小将军,想必对边境战事亦有了妥当的安排。”
“谢将军可有指教?”
“指教可不敢当,只不过是乘着当下的好时候……”谢长缨眸光一转,忽地粲然一笑,施施然换做了原本的声线,“……向成王殿下讨一个恩典。”
慕容临挑了挑眉,纵然他一瞬辨认出了眼前之人的身份,却也不曾立即应答。牖外天光映下,披拂在他束起的发上,于是他的容色便也落在了暗处:“……谢长缨。”
他复又默然片刻,方才饶有兴致地发问:“为何偏偏选在了今日?”
谢长缨笑吟吟地调侃道:“上月里成王殿下已加了九锡,下官只恐今日说尚是‘开诚布公’,来日说,便是‘欺君之罪’了。”
慕容临全然不觉冒犯,反倒是颇为快意地笑了起来,一时之间,便是帘栊间这一点晦暗的影,也难掩他的清贵风仪:“怎么?谢四小姐以为我是那等忌刻之人?为这等无关紧要的身份之差,竟令功臣良将不容于天下,那么便是离亡天下不远了。既是故人,我也自当昭告于天下——无论此后如何改易,一手草创玄朔军的主将,自始至终都是陈郡谢长缨。”
“慕容先生这可太过抬举晚辈了。”谢长缨亦是朗笑应声,眸光却是悄然一垂,掩去了其间隐隐的冷意,“其实晚辈往日里自在惯了,如今江左乱局已定,也未见得能安于冗事之间——您若是当真视晚辈为故人,倒不妨由我自行来去,广陵的公务也并非唯有晚辈方能决断。”
慕容临含笑端详着她眉眼之间的神色,不紧不慢地一颔首:“谢怀真?”
“怀真行事稳妥,又历过这些年的大小战事,当可为守成之将。何况他昔日也是书院的门生,岂会不听慕容先生的号令?”谢长缨偏了偏头,又补充道,“纵然遇上疑难之事,也有季云疏从旁辅弼。他出身军户,待人接物自不会囿于士族成见。”
“你倒是将后路想得妥当。”慕容临心下了然,却也乐得心照不宣地就此揭过其中缘由,只忍俊不禁地调侃道,“不知谢四小姐还有何等打算?乘着今日这‘开诚布公’的好时候,一并告知于我吧。”
“慕容先生慧眼,晚辈的确仍有一事。”
“可莫要故弄玄虚了,尽管说吧。”
谢长缨笑意狡黠,缓缓开口:“晚辈想从您麾下,讨要一位故人。”
——
山间嘉树葱茏,漏下日移影动的流光,不觉间已是日色渐沉。谢长缨于鸟雀啁啾间行至前山,展眼便见斜晖漫染长天,黛色青山之外,有扬子江的波光在夕阳下粼粼耀闪。
读书台前,谢迁若有所思地端坐于连廊之下,反倒是陈归远与桓彦之以翠竹削作了短剑,正饶有兴致地向女童教习着剑术。谢长缨自不愿扰了几人的兴致,便放缓了步履绕行至廊庑间,向蓦然抬眼的谢迁笑着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其时蔓结的青藤与黛青的翠竹簌簌摇曳,将浅而淡的几痕光影印叠在谢迁的襟袖之上。他仍旧微抬着眼眸望向谢长缨,素来沉凝而微冷的眸光此刻温润如乌玉棋子,虽不显山露水,却也自成一派清雅的风流。
“成王殿下……难不成当真都应允了?”
“他大人大量,岂会与我计较?”谢长缨漫不经心地一扬眉,径自在他身侧入了座,低声笑道,“往后若无异动,玄朔军中的大小事务,便由你与季将军决断了。”
谢迁敏锐地觉出了这一句“若无异动”的深意,待斟酌片刻后,便笃定道:“我昔日为书院门生,季将军亦是出身寒微,皆是成王殿下信得过的身份。”
“锋芒太盛到底难守,他今日为‘成王殿下’时能有此番胸怀,来日为‘陛下’时或亦有之,但……五年十年后呢?”谢长缨亦是凝眸正了正神色,极轻地一颔首,“我向来不在意这所谓的‘名分’,何况谢家所求乃积厚成器,而非一时之功。”
谢迁眸光微沉,颇为郑重地一颔首,试探着低声道:“是,我明白了。但日后……你会留下么?”
“‘谢长缨’也好,‘谢知玄’也罢,在军中有这等声望的终归都是我一人,这‘镇北将军’的名号在与不在并无分别。此事你认得明白,玄朔军中的将士自然也明白。”
“所以成王殿下想必同样明白。”
“是啊……”谢长缨故作无奈地长叹一声,悠悠笑道,“怀真且留心,日后的路,可绝不比此前轻易。”
她这样说着,便探手入袖,取出一方精致清润的符印,递入谢迁手中。
谢迁愣怔了片刻,继而垂下眼眸,打量着谢长缨覆于掌心之上的修长手指,只觉掌心的触感细腻而冰冷,其上有繁复的纹印蔓延流转。
谢长缨并未立时收手,反倒是轻轻按住了对方的手掌,低声道:“三千谢氏精锐,唯听此符调动。怀真,我相信你不会忘记远书……也不会重蹈当日的覆辙。”
谢迁默然不答,良久,却是缓缓握住了手中的那一方符印。
谢长缨扬了扬唇角,眸光依旧潋滟着璀璨的光华,如锋刃又如星辰。她当先收手起身,若无其事地向着读书台中的几人踱步而去:“小光、二位将军,我看今日时辰已晚,不妨一同去鹤林竹院中用膳吧?”
而谢迁却是眼睫一颤,瞬间明白了谢长缨真正的用意,继而眉眼一扬,极轻地笑了起来。
落在他手中的兵符,仅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