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久久不能言语。
他毕竟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在黄泉和人世间无边孤寂四处游荡的时间实在太久,若不是听说书先生道出那段往事,他几乎都快要忘记自己当年是如何不择手段的想要得到李从嘉。
先是与他通商,扶持他做太子,顺理成章地登基。而后攻陷他南唐山河,囚他于深宫之中。
“天下和你,我都要。”
赵匡胤想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既疯狂又荒唐。
他太执着于得到李从嘉,以至于到后来成为了一种怨念,不知该拿他如何是好。
李从嘉喜爱紫檀,喜爱诗词歌赋,喜爱梅花落雪。
可是他爱过谁呢。
坐拥万里山河的大宋开国皇帝,至死都没有听见李从嘉的爱恨。
时隔百年,赵匡胤再一次被无边地失落淹没了。
他垂眸,心中的钝痛更甚,再不看眼前之人。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希望他过得好,希望他不被山河破碎牵绊,希望他赋尽一生风花雪月。
视野中忽然见得一双清瘦白皙的腕子,而后发觉自己被人轻轻拥入怀中。
他听得对方温声说道:“元公子何故如此失魂落魄?可是勾起了什么伤心事?”
温热的呼吸擦过颈侧,周身皆是似有若无的紫檀味道。
赵匡胤慢慢地伸手揪住碧色的衣袖,面颊深深埋进对方的颈窝,呼吸间止不住地轻颤。
他从未如此失态过。
嬉闹的孩童跑远了,挎着菜篮的妇人三三两两的唠叨着家中琐事,茶水摊的老板热络地招呼新落座的客人。
钟隐发觉自己的肩窝湿了一片。他有些不知所措,怀里剑眉星目的男子是如此的难过。
不知为何他也有些酸了眼眶。
他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好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自己也怀抱着这样一个人,情难自禁地落泪。
大雪纷飞,宫楼巍峨,气若游丝的人艰难地说道,你爱我。
可是他自出生起就一直流连于江南水乡,未曾见过北方的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突如其来的模糊回忆让他感到迷茫。
钟隐有些出神。
良久,怀中的人不再轻颤,抬起头,伸出手臂用力地回抱住他。
他只要微微侧目就可以看到赵匡胤泛红的眼角。
“我们回家去吧。”
赵匡胤哑着嗓子说道。
行至漓江时,岸边有三五船夫,江面上飘着几只小舟。钟隐见状便从怀中摸出些银两,而后拉着赵匡胤弯腰钻进其中一只。
船只并不很宽,至多只容六人落座,中间有一方木几,摆着一坛酒酿,二三酒盏。
船夫踩上了小舟一头,撑起竹竿,水面上泛起波纹,不大的船只摇摇晃晃地动起来。
钟隐撑着下巴,转头望向两岸向后倒退的青山碧水,不禁吟出《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说罢他还向坐在对面的赵匡胤虚举了一下酒盏,“说书先生那‘沧海一粟’的扇面当真有意思得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直沉默的赵匡胤开了口。
钟隐淡笑着回头望他。
“你可知李后主为何向宋称降?”赵匡胤忽然问道。
见钟隐摇头,他接着说道:“因为他太累了……”
他不哀须臾,不羨长江。
他看起来总是波澜不兴,处变不惊。可是他累极了,韩熙载服毒自尽,娥皇殁于旧疾,金陵城破,南唐覆灭。
他真的累极了。
“赵匡胤总是在等他,在凤凰台,在笙鼎楼,在七夕河边花灯会……”
可总是等不到想见的那个人。
于是他便逼迫他,江南国主、违命侯……想看他面上不再云淡风轻,想让他目光所及、心中所想只有他赵匡胤一人。
“总有人觉得自己很懂李后主,可是真的懂吗?”
他早就想做个了结了。
一生太过沧桑,太过凄凉,太过荒唐。
“但谁都不是李后主。”一直静静聆听的钟隐轻轻开了口。
赵匡胤怔住。
“谁都不是李后主,所以元公子不必如此伤神……”钟隐白皙的指尖覆上他微蹙的眉头,“也许李后主十分珍视初见那年的夜晚树下。”
那年那夜,他身负重伤,却依旧张扬得不可一世,调笑道,安定公好风情。
他见那人分明面上不悦,却还是褪下锦绣外袍覆于二人之上,席地而坐,为他包扎。
他想,安定公真真菩萨心肠,见万物有情,对万事慈悲。
以至于这么多年来,赵匡胤从不觉得自己在他的眼中与花花草草有何区别,从未想过那一夜对于他来说与过去的无数个夜晚有何不同。
小舟晃晃悠悠地飘远了,登船的码头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消失不见。
赵匡胤轻轻捉住了钟隐微凉的指尖,然后将他拉向身侧,看着他重心不稳,不得不半站半坐地弓起身。到最后两人几乎要面贴着面,赵匡胤这才勾唇说道:“我绝非良人。”
钟隐也微笑道:“元公子是真性情。”
他毕竟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在黄泉和人世间无边孤寂四处游荡的时间实在太久,若不是听说书先生道出那段往事,他几乎都快要忘记自己当年是如何不择手段的想要得到李从嘉。
先是与他通商,扶持他做太子,顺理成章地登基。而后攻陷他南唐山河,囚他于深宫之中。
“天下和你,我都要。”
赵匡胤想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既疯狂又荒唐。
他太执着于得到李从嘉,以至于到后来成为了一种怨念,不知该拿他如何是好。
李从嘉喜爱紫檀,喜爱诗词歌赋,喜爱梅花落雪。
可是他爱过谁呢。
坐拥万里山河的大宋开国皇帝,至死都没有听见李从嘉的爱恨。
时隔百年,赵匡胤再一次被无边地失落淹没了。
他垂眸,心中的钝痛更甚,再不看眼前之人。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希望他过得好,希望他不被山河破碎牵绊,希望他赋尽一生风花雪月。
视野中忽然见得一双清瘦白皙的腕子,而后发觉自己被人轻轻拥入怀中。
他听得对方温声说道:“元公子何故如此失魂落魄?可是勾起了什么伤心事?”
温热的呼吸擦过颈侧,周身皆是似有若无的紫檀味道。
赵匡胤慢慢地伸手揪住碧色的衣袖,面颊深深埋进对方的颈窝,呼吸间止不住地轻颤。
他从未如此失态过。
嬉闹的孩童跑远了,挎着菜篮的妇人三三两两的唠叨着家中琐事,茶水摊的老板热络地招呼新落座的客人。
钟隐发觉自己的肩窝湿了一片。他有些不知所措,怀里剑眉星目的男子是如此的难过。
不知为何他也有些酸了眼眶。
他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好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自己也怀抱着这样一个人,情难自禁地落泪。
大雪纷飞,宫楼巍峨,气若游丝的人艰难地说道,你爱我。
可是他自出生起就一直流连于江南水乡,未曾见过北方的千里冰封与万里雪飘,突如其来的模糊回忆让他感到迷茫。
钟隐有些出神。
良久,怀中的人不再轻颤,抬起头,伸出手臂用力地回抱住他。
他只要微微侧目就可以看到赵匡胤泛红的眼角。
“我们回家去吧。”
赵匡胤哑着嗓子说道。
行至漓江时,岸边有三五船夫,江面上飘着几只小舟。钟隐见状便从怀中摸出些银两,而后拉着赵匡胤弯腰钻进其中一只。
船只并不很宽,至多只容六人落座,中间有一方木几,摆着一坛酒酿,二三酒盏。
船夫踩上了小舟一头,撑起竹竿,水面上泛起波纹,不大的船只摇摇晃晃地动起来。
钟隐撑着下巴,转头望向两岸向后倒退的青山碧水,不禁吟出《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说罢他还向坐在对面的赵匡胤虚举了一下酒盏,“说书先生那‘沧海一粟’的扇面当真有意思得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直沉默的赵匡胤开了口。
钟隐淡笑着回头望他。
“你可知李后主为何向宋称降?”赵匡胤忽然问道。
见钟隐摇头,他接着说道:“因为他太累了……”
他不哀须臾,不羨长江。
他看起来总是波澜不兴,处变不惊。可是他累极了,韩熙载服毒自尽,娥皇殁于旧疾,金陵城破,南唐覆灭。
他真的累极了。
“赵匡胤总是在等他,在凤凰台,在笙鼎楼,在七夕河边花灯会……”
可总是等不到想见的那个人。
于是他便逼迫他,江南国主、违命侯……想看他面上不再云淡风轻,想让他目光所及、心中所想只有他赵匡胤一人。
“总有人觉得自己很懂李后主,可是真的懂吗?”
他早就想做个了结了。
一生太过沧桑,太过凄凉,太过荒唐。
“但谁都不是李后主。”一直静静聆听的钟隐轻轻开了口。
赵匡胤怔住。
“谁都不是李后主,所以元公子不必如此伤神……”钟隐白皙的指尖覆上他微蹙的眉头,“也许李后主十分珍视初见那年的夜晚树下。”
那年那夜,他身负重伤,却依旧张扬得不可一世,调笑道,安定公好风情。
他见那人分明面上不悦,却还是褪下锦绣外袍覆于二人之上,席地而坐,为他包扎。
他想,安定公真真菩萨心肠,见万物有情,对万事慈悲。
以至于这么多年来,赵匡胤从不觉得自己在他的眼中与花花草草有何区别,从未想过那一夜对于他来说与过去的无数个夜晚有何不同。
小舟晃晃悠悠地飘远了,登船的码头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消失不见。
赵匡胤轻轻捉住了钟隐微凉的指尖,然后将他拉向身侧,看着他重心不稳,不得不半站半坐地弓起身。到最后两人几乎要面贴着面,赵匡胤这才勾唇说道:“我绝非良人。”
钟隐也微笑道:“元公子是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