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溃败对联邦防卫军的影响是沉重的。
回到一号基地一周,从身边同伴们的交谈中,从奔波于各基地的人员中,明溱渐渐得知溃败的更多细节。
上个月,就在联邦军方计划打掉独立军运输线的同时,独立军从边缘星系以及核心星系的冈特和菲罗兹调集了一批增援,高级堕落种军团大批逼近。
指挥部有将领建议收缩防御,并选择性地进攻独立军力量薄弱的星域,却遭到最高指挥官的否决,前线固守一月之久,终于还是抵挡不住压力,防卫军被迫全线后撤。
琉喀忒亚号在战场最前方为全军掩护,陆钧声明,他本人为决策失误负全责,会最后一个撤离,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听闻琉喀忒亚遇炮火袭击,陆少将在战斗中负伤,因此回到要塞后,尽管他仍然以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身份主持溃败相关事务和各项日常,维持防卫军上下的稳定,但却几乎不露面。以至于有谣言称,陆钧伤重,要塞指挥部已经决定再度向后方转移。
明溱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奉命前去参加作战会议。
第一小队统计任务伤亡并进行追悼和抚恤,近期明溱都在专注这件事,生命的逝去在战场上是如此普通而频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死亡,而生者依然需要怀着勇气、热忱和一点随便为了什么的信念走下去。
距离与陆钧的上一次见面,又快要三个月了。
他在一号基地的中心控制室——现在那里挂上了战时总指挥部的门牌,等待她来。
明溱推开门,指挥官安然无恙地站在房间里。
“我和盖纳打了个赌,”陆钧道,“他说你会因为我没有第一时间联系你而生气,我说不会,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所谓“史无前例的大溃败”,添加太多吸引人眼球的形容词,也无法掩盖它的本质——这是一场刻意的败退,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明溱静静看他笑得散漫。
“我还以为,只有裴吉上校会提出这么无聊的赌约。”明同学从来不阴阳怪气。
陆钧语塞。同为元帅的学生,又是长期的同事,他很难解释和盖纳之间的关系,比朋友差一点,比敌人还是好一点。
“有没有可能,”明溱直言,“我知道,但我会生气。”
她近前,往陆钧右肩推了一下。力度不大,然而陆少将略有些夸张地退后一步,然后交代:“我是在回到要塞的第二天醒的,当时身边接触的人都被吩咐过苛刻的保密条款,我同意了。”
即便一场刻意的败退,他也的确是最后离开前线的人。永不落败的琉喀忒亚,当落败的那一天,将经受更猛烈的攻击和更严格的审视。
他展开双臂拥抱明溱:“对不起。
“我输了。”
-
明溱旁听了由军部高层和前线各军团将领共同参加的作战会议,与会人数相对于联邦防卫军的庞大团体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
会议的重要性和机密程度可见一斑。
从军方计划破坏敌军的运输线开始,便是在为最终的决战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吸引反叛军的全部兵力,暂时的败退也是必须的。围绕燕林要塞,联邦清理出的狭长的安全地带,即将成为巨型绞肉机,双方都在命令越来越多的兵力投入其中。
是的,双方。
一种敌我都心知肚明的战术。
还是那些老生常谈,随着X-TN9的扩散,各星系状况极度糟糕,哪怕是未经战火肆虐、经济基础较好的星球,也无法在报表上维持一份看得过去的数据,粮食减产,商路断绝,许多工厂的生产线早已停滞,仓库积压的产品却只多不少,甚至维持社会运转的基础设施都难以为继。开战以来从荒芜星发起、逐渐牵连至不同星系的大游行每天都在继续,独立军控制区同样如此,军警、游行者与普通居民之间发生的激烈冲突不可胜数,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在全星域蔓延。
“事实上,没有人希望战争僵持下去,我们都需要一场决战。”通过可视屏参会的陈旻元帅最终这样陈词。
-
联邦预期的最后一个任务,陆钧终于请明溱来见他。作战会议结束后的总指挥部,安静如喧闹世界中的孤岛。
整个基地蓦地进入紧张而繁忙的运转状态,所有星舰都在准备出发,所有人都在等待行动。
年轻的身影愈显挺拔,面向指挥官敬礼:“十四军团第一作战队临时队长、预备少尉明溱,向您报道。”
房间中央显示着以燕林要塞为核心的广大星域的投影,无论再小的星球,其信息都标注无误,明溱在方才的会议上听完了作战部署,十四军团仍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完整成建制的军队,但他们已经得到战争的锤炼和军方的认可。这次十四军团将要承担的任务是配合远调而来的十一、十二军团,沿要塞一侧布防,等待时机到来时扎紧这一侧的“口袋”。
陆钧详细叙述指挥部的规划,讲完这些,他俯身,似乎终于可以倚靠作战台休息片刻,又或者,只是离她近一点。
他忽然想起什么,告诉明溱:
“司昭之前每天早晚都会给我发一条私人通讯,大意只有一个,要是你出了什么事,暗舟会全面倒向理想国。”
明溱有被幼稚到:“他就是喜欢开玩笑。”
“你相信我吗?”
“嗯?”
他没有再多说。
“十四军团第一作战队临时队长明溱,”陆钧凝视着面前的人,话语郑重而温和,“出发吧,我以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名义承诺,战场上,你们永远拥有最坚固的后盾。”
-
外星域,新的一天开始。
几乎在十四军团出发的同时,数千天文单位之外,一次全新的探查准备就绪。
敬松和陆峯多次商议,决定逐步深入目标范围。今日是先遣性质的常规探测任务。
相似的任务他们已经持续做了几个月,但今日的不同,在于探测路线将更加靠近“瞳”的所在,或者说,真正踏入瞳星云。
敬松非常想和老伙计一起去,遗憾的是出发前他的腿疼犯了,从前战役里留下的旧伤,年轻时尚可忍受,如今却发作得厉害,甚至无法自如地操控机甲。
“都怪近来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不好,我才会犯这种老毛病。”敬松一边啰啰嗦嗦地抱怨,一边视线丝毫不离外出那两人摄像机里的画面,“这就是‘瞳’的外缘吗?唔,和之前珍贵情报中的描述很像,凹凸不平的表面,全是风干后又经过特殊化学反应的异兽尸体,比金刚石还要硬。”
“您少说几句吧。”敬寒城警惕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个细节。
“屁!”这是敬松的回应。
突然他感到摄像机传回的画面变暗了一些,很微妙的改变,肉眼难以辨别,只有直觉。
“发生了什么?”
画面和声音开始变得断断续续。
“一种……奇异的波动……”就像有人把空气当作琴弦进行弹奏,敬寒城忍住不适,“让人有点恶心。”
“是异兽群在相互呼叫。”陆峯向小辈解释,“从前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作啸聚,后来的研究证明,啸聚很大概率是求偶行为。”
“看上去不像在求偶。”敬松紧盯着画面右上的一角夜空,大群黑影正从那里掠过,仿佛被狂风席卷的叶片。
“糟糕,它们过来了!”
尽管已经提前躲避,异形生物群还是以惊人的敏锐发现了入侵者。
“不要紧张,”陆峯沉声,“借助巢穴地形掩护,分散逃脱,保持联络。”
他的态度让敬寒城立时镇定。
最先抵达的异形昆虫开始攻击两名入侵者的机甲,以飞蛾扑火般的疯狂姿态。一批接一批虫类撞向高速行驶中的机甲,在机甲外壳上留下一摊不明污迹后消失。昆虫类异形的分泌物具有腐蚀成分,也许正可以解释它们疯狂的原因。
异形生物正在变得“有智慧”——一句足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敬寒城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感觉。
他摒弃所有不该出现的杂念,加大动力,向来时的方向冲了出去。
“陆中将?”一切安静下来后,敬寒城通过通讯询问。方才另一边传来的噪音和撞击声嘈杂凄厉,陆峯中将选择了异形生物群相对集中的路径撤离,吸引住了更多攻击。
短暂的沉默。
“我已成功脱离异形生物群。”
是陆峯的声音。
“不过这边发生了一些新情况。”
“什么?”敬松对他的老伙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因此,尽管对方的话语没有半点起伏,他还是能确定,接下来的信息事关重大。
新的摄像画面接入公共频道。
机甲前方,一段幽暗而深不可测的通道向着“瞳”的核心延伸而去,通道半径极广,几乎与一座足球场的长度相当,而凭借肉眼观察,如此宽广的半径,与通道延伸开去的长度相比,却堪称微不足道。
通道四壁并未完全合拢,仔细看,那些堆叠起来的、异形生物的尸体仍然带有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机甲行进时与地面的接触面会自然地凹陷下去,形成一个个黏糊的浅坑。
而过不了多久,十几秒的时间,“浅坑”就会恢复平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通道’,在生长。”陆峯陈述他的发现。
这位与异形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将军冷静地审视当下情形:“这是我们自探查‘瞳’以来首次发现异形生物族群建造巢穴的确切痕迹,我高度怀疑通道连接着异形生物的核心活跃区域。”
很多支从瀚海出发的行动队曾经踏足“瞳”的边缘,但直到失去联系,他们都未能获知真正深入“瞳”内部的方法。
“照目前的速度,只需三到五天,这条通道就能够生长完成,到那时我们再想从封闭的外表层定位并进入通道,就太困难了。”
从前的行动队员尝试过以钻探的方式分析“瞳”的地下结构,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收获寥寥无几。
意外导致陆峯偏航,恰巧帮助他找到可以进入巢穴的新生通道。
“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陆峯向好友提出,“我必须继续深入,敬寒城留在原地,随时接应。”
战场需要当机立断,分秒都很珍贵。
“好。”敬松下了决心,“我赞同你的判断。”
直到目前,情况都是良好的。
回到一号基地一周,从身边同伴们的交谈中,从奔波于各基地的人员中,明溱渐渐得知溃败的更多细节。
上个月,就在联邦军方计划打掉独立军运输线的同时,独立军从边缘星系以及核心星系的冈特和菲罗兹调集了一批增援,高级堕落种军团大批逼近。
指挥部有将领建议收缩防御,并选择性地进攻独立军力量薄弱的星域,却遭到最高指挥官的否决,前线固守一月之久,终于还是抵挡不住压力,防卫军被迫全线后撤。
琉喀忒亚号在战场最前方为全军掩护,陆钧声明,他本人为决策失误负全责,会最后一个撤离,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听闻琉喀忒亚遇炮火袭击,陆少将在战斗中负伤,因此回到要塞后,尽管他仍然以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身份主持溃败相关事务和各项日常,维持防卫军上下的稳定,但却几乎不露面。以至于有谣言称,陆钧伤重,要塞指挥部已经决定再度向后方转移。
明溱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奉命前去参加作战会议。
第一小队统计任务伤亡并进行追悼和抚恤,近期明溱都在专注这件事,生命的逝去在战场上是如此普通而频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死亡,而生者依然需要怀着勇气、热忱和一点随便为了什么的信念走下去。
距离与陆钧的上一次见面,又快要三个月了。
他在一号基地的中心控制室——现在那里挂上了战时总指挥部的门牌,等待她来。
明溱推开门,指挥官安然无恙地站在房间里。
“我和盖纳打了个赌,”陆钧道,“他说你会因为我没有第一时间联系你而生气,我说不会,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所谓“史无前例的大溃败”,添加太多吸引人眼球的形容词,也无法掩盖它的本质——这是一场刻意的败退,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明溱静静看他笑得散漫。
“我还以为,只有裴吉上校会提出这么无聊的赌约。”明同学从来不阴阳怪气。
陆钧语塞。同为元帅的学生,又是长期的同事,他很难解释和盖纳之间的关系,比朋友差一点,比敌人还是好一点。
“有没有可能,”明溱直言,“我知道,但我会生气。”
她近前,往陆钧右肩推了一下。力度不大,然而陆少将略有些夸张地退后一步,然后交代:“我是在回到要塞的第二天醒的,当时身边接触的人都被吩咐过苛刻的保密条款,我同意了。”
即便一场刻意的败退,他也的确是最后离开前线的人。永不落败的琉喀忒亚,当落败的那一天,将经受更猛烈的攻击和更严格的审视。
他展开双臂拥抱明溱:“对不起。
“我输了。”
-
明溱旁听了由军部高层和前线各军团将领共同参加的作战会议,与会人数相对于联邦防卫军的庞大团体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
会议的重要性和机密程度可见一斑。
从军方计划破坏敌军的运输线开始,便是在为最终的决战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吸引反叛军的全部兵力,暂时的败退也是必须的。围绕燕林要塞,联邦清理出的狭长的安全地带,即将成为巨型绞肉机,双方都在命令越来越多的兵力投入其中。
是的,双方。
一种敌我都心知肚明的战术。
还是那些老生常谈,随着X-TN9的扩散,各星系状况极度糟糕,哪怕是未经战火肆虐、经济基础较好的星球,也无法在报表上维持一份看得过去的数据,粮食减产,商路断绝,许多工厂的生产线早已停滞,仓库积压的产品却只多不少,甚至维持社会运转的基础设施都难以为继。开战以来从荒芜星发起、逐渐牵连至不同星系的大游行每天都在继续,独立军控制区同样如此,军警、游行者与普通居民之间发生的激烈冲突不可胜数,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在全星域蔓延。
“事实上,没有人希望战争僵持下去,我们都需要一场决战。”通过可视屏参会的陈旻元帅最终这样陈词。
-
联邦预期的最后一个任务,陆钧终于请明溱来见他。作战会议结束后的总指挥部,安静如喧闹世界中的孤岛。
整个基地蓦地进入紧张而繁忙的运转状态,所有星舰都在准备出发,所有人都在等待行动。
年轻的身影愈显挺拔,面向指挥官敬礼:“十四军团第一作战队临时队长、预备少尉明溱,向您报道。”
房间中央显示着以燕林要塞为核心的广大星域的投影,无论再小的星球,其信息都标注无误,明溱在方才的会议上听完了作战部署,十四军团仍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完整成建制的军队,但他们已经得到战争的锤炼和军方的认可。这次十四军团将要承担的任务是配合远调而来的十一、十二军团,沿要塞一侧布防,等待时机到来时扎紧这一侧的“口袋”。
陆钧详细叙述指挥部的规划,讲完这些,他俯身,似乎终于可以倚靠作战台休息片刻,又或者,只是离她近一点。
他忽然想起什么,告诉明溱:
“司昭之前每天早晚都会给我发一条私人通讯,大意只有一个,要是你出了什么事,暗舟会全面倒向理想国。”
明溱有被幼稚到:“他就是喜欢开玩笑。”
“你相信我吗?”
“嗯?”
他没有再多说。
“十四军团第一作战队临时队长明溱,”陆钧凝视着面前的人,话语郑重而温和,“出发吧,我以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名义承诺,战场上,你们永远拥有最坚固的后盾。”
-
外星域,新的一天开始。
几乎在十四军团出发的同时,数千天文单位之外,一次全新的探查准备就绪。
敬松和陆峯多次商议,决定逐步深入目标范围。今日是先遣性质的常规探测任务。
相似的任务他们已经持续做了几个月,但今日的不同,在于探测路线将更加靠近“瞳”的所在,或者说,真正踏入瞳星云。
敬松非常想和老伙计一起去,遗憾的是出发前他的腿疼犯了,从前战役里留下的旧伤,年轻时尚可忍受,如今却发作得厉害,甚至无法自如地操控机甲。
“都怪近来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不好,我才会犯这种老毛病。”敬松一边啰啰嗦嗦地抱怨,一边视线丝毫不离外出那两人摄像机里的画面,“这就是‘瞳’的外缘吗?唔,和之前珍贵情报中的描述很像,凹凸不平的表面,全是风干后又经过特殊化学反应的异兽尸体,比金刚石还要硬。”
“您少说几句吧。”敬寒城警惕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个细节。
“屁!”这是敬松的回应。
突然他感到摄像机传回的画面变暗了一些,很微妙的改变,肉眼难以辨别,只有直觉。
“发生了什么?”
画面和声音开始变得断断续续。
“一种……奇异的波动……”就像有人把空气当作琴弦进行弹奏,敬寒城忍住不适,“让人有点恶心。”
“是异兽群在相互呼叫。”陆峯向小辈解释,“从前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作啸聚,后来的研究证明,啸聚很大概率是求偶行为。”
“看上去不像在求偶。”敬松紧盯着画面右上的一角夜空,大群黑影正从那里掠过,仿佛被狂风席卷的叶片。
“糟糕,它们过来了!”
尽管已经提前躲避,异形生物群还是以惊人的敏锐发现了入侵者。
“不要紧张,”陆峯沉声,“借助巢穴地形掩护,分散逃脱,保持联络。”
他的态度让敬寒城立时镇定。
最先抵达的异形昆虫开始攻击两名入侵者的机甲,以飞蛾扑火般的疯狂姿态。一批接一批虫类撞向高速行驶中的机甲,在机甲外壳上留下一摊不明污迹后消失。昆虫类异形的分泌物具有腐蚀成分,也许正可以解释它们疯狂的原因。
异形生物正在变得“有智慧”——一句足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敬寒城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感觉。
他摒弃所有不该出现的杂念,加大动力,向来时的方向冲了出去。
“陆中将?”一切安静下来后,敬寒城通过通讯询问。方才另一边传来的噪音和撞击声嘈杂凄厉,陆峯中将选择了异形生物群相对集中的路径撤离,吸引住了更多攻击。
短暂的沉默。
“我已成功脱离异形生物群。”
是陆峯的声音。
“不过这边发生了一些新情况。”
“什么?”敬松对他的老伙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因此,尽管对方的话语没有半点起伏,他还是能确定,接下来的信息事关重大。
新的摄像画面接入公共频道。
机甲前方,一段幽暗而深不可测的通道向着“瞳”的核心延伸而去,通道半径极广,几乎与一座足球场的长度相当,而凭借肉眼观察,如此宽广的半径,与通道延伸开去的长度相比,却堪称微不足道。
通道四壁并未完全合拢,仔细看,那些堆叠起来的、异形生物的尸体仍然带有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机甲行进时与地面的接触面会自然地凹陷下去,形成一个个黏糊的浅坑。
而过不了多久,十几秒的时间,“浅坑”就会恢复平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通道’,在生长。”陆峯陈述他的发现。
这位与异形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将军冷静地审视当下情形:“这是我们自探查‘瞳’以来首次发现异形生物族群建造巢穴的确切痕迹,我高度怀疑通道连接着异形生物的核心活跃区域。”
很多支从瀚海出发的行动队曾经踏足“瞳”的边缘,但直到失去联系,他们都未能获知真正深入“瞳”内部的方法。
“照目前的速度,只需三到五天,这条通道就能够生长完成,到那时我们再想从封闭的外表层定位并进入通道,就太困难了。”
从前的行动队员尝试过以钻探的方式分析“瞳”的地下结构,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收获寥寥无几。
意外导致陆峯偏航,恰巧帮助他找到可以进入巢穴的新生通道。
“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陆峯向好友提出,“我必须继续深入,敬寒城留在原地,随时接应。”
战场需要当机立断,分秒都很珍贵。
“好。”敬松下了决心,“我赞同你的判断。”
直到目前,情况都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