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来人之时,林勉尚在蒲草街上提着竹篮售卖青团。
烟雾笼罩的南方小镇,细密的春雨能沾湿人面。
林勉撑着清油伞,沿着灰蒙蒙的青石板街走到头,竹篮里的青团就只剩下零星几个。
抬头看了看天色,混沌中透着黑,估摸着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略顿了顿足,脚步一错,去了张家娘子的面食摊子避雨。
张家的这处摊子设在蒲草街与三钱巷的转角处,摊子不大,芦草顶上还特特铺了防雨的青灰色毡布,毡布下拢共支了七八张桌子。
张娘子包着头巾正在案板前忙活,见她来了,招呼了一声自去招呼别的食客。
林勉看就她一个人忙前忙后,帮着收拾了几个食客留下的碗碟,雨幕如织,摊子上的零星食客很快走了个干净。
张娘子煮了一碗鲜肉馄饨,端至她桌前。
“你先吃着,尚有几个食客碗碟须洗涮,待事毕过来与你说话。”
林勉笑道:“你忙你的,不必顾虑我。”
张娘子也笑,又捡了几个佐餐小菜过来,“这是按你说的方子新做的,果然爽脆适口,吃过的没有不夸的,你尝尝。”
林勉挑了根梅渍红菜头,甫一入口,酸甜咸香,还有股勾人涎水的梅子味,知张娘子必是下足了功夫,若非如此,这红菜头会有股苦味不会回甘,又尝了酸汤萝卜、辛辣胡豆,味儿都不差。
桌上的青花小碗蒸腾着热气,拨开碧绿的嫩叶菜,就有蓬勃的香气溢出,醇厚的骨汤中翻滚着数只皮肉鼓胀的鲜肉馄饨,张娘子的手艺越发好了。
林勉拨了拨汤水,让它凉的快些。
张娘子利索惯了,很快忙完,坐着与林勉闲话。
“还下着雨呢,怎又让你出门卖青团?这家子人也太黑心了。”
林勉无奈地摇头,“贫门小户,家徒四壁,一日不做活,家中就没了进项,再说青团本就是时令营生,清明时节就卖这几日,家中婶婶如何舍得歇上一日。”
张娘子一提起林家人,就恨的牙根痒痒,愤声道:“既如此,怎不叫金枝出门帮衬?她比你还大上一岁哩!你那婶婶嘴上说的好听,家中活计全丢与你,晾晒涮洗操持生计,哪样不是你?倒把自己的女儿养的精细,当个大家小姐般供着。”
林勉安慰道:“罢了,本就不是骨肉至亲,与她们计较做什么?没的气坏了自己身子,这么些年过来了,我若是桩桩件件都要计较,怕早被气死了。”
张娘子思及林勉处境,也跟着一叹,“也是,与那般蠢人计较什么,等你出了门子,离了这一家子,松快日子且在后头呢。”
林勉笑而不语。
张娘子见她不以为意,当她是年轻姑娘脸嫩羞涩,张不开口谈及婚嫁,忙点拨道:“你个傻姑娘,事关终身,万不可大意,你那叔叔婶婶毕竟不是亲的,你再不留些心眼,怕不是要被他们嚼碎了吃了。我可是听说了,东桥巷的吴婆子可是去寻你那婶子好些趟了,要给朱家的痴傻儿子说亲呢。”
林勉垂眸,可不仅仅是说亲,这门亲事她那婶婶已然应了,收了四十两的聘礼,只是还不曾换过庚帖。
前世叔婶一家把这事瞒了又瞒,直到后来金枝说漏了嘴,她才知晓。
刚得消息那会儿,说是五雷轰顶也不为过,早知叔婶不是良善人,亲事上必要有些磨难,可万万没想到竟会寻了这样的人家。
那朱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混账人家,如今当家的朱老爷早年是屠户出身,干些杀猪宰羊的买卖,家里小有薄产,后靠着饥年倒卖米粮发了家,成了地主。
其人心黑手狠,又仗着家财丰厚,侵占村田,逼死佃户,祸害了不少乡里人家,提起他没有不骂的,私下给取了个诨名,唤做“猪扒皮”,奈何这厮心思活络,每年往衙司里填些银子,喂饱了那些官皮爪牙,躲了牢狱之灾。
也不知是不是坏事做多,遭了阴私报应,这朱屠户子息不旺,直到四十岁上才得了个儿子,这儿子来的艰难,娘胎里就带了病,一落地就瞧出不妥当,眼仁外翻,神情呆滞,是个天生的缺心眼儿,直到五岁上才一瘸一拐学走路,饶是这般,朱家仍是当作命根子般仔细养大了,一晃儿,这傻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好人家自然是攀不上,寻摸来寻摸去,寻到了林家这里。
眼瞅着林勉一天天的大了,模样出挑,林老二两口子私下没少合计,这两年不是没有媒人上门给林勉说亲,夫妻俩一听男方家资不丰,登时摇头回绝,话里话外嫌人家聘金微薄,如此一来正经说媒的也就渐渐不来了,再往后来说亲的,就多是填房妾室。
朱家托了媒人从中搭线,聘礼也丰厚,见钱眼开的林家老二两口子立时应了。
前世林勉苦苦哀求,让叔叔婶子回绝这门亲事,可金银到手,真真切切得了实惠,这两公婆如何舍得把银钱吐出来?
她那叔叔见她不愿,怕中途生出变故,本欲捆了她教训一番,又担心打坏了伤了皮相不好交差,遂作罢,又忧心她逃了,与她那好婶子商议了,拿了锁头,捆了她锁在房里,只等着日子一到,就送上花轿。
后来顾家寻来了,这门亲事自然是不成了。
有了前世经历打底,这一世她也懒得折腾,对这门亲事只作不知,任由这一家人暗自运作,自己只管安心等着顾家上门。
算起来,顾家也快到了。
张娘子叹了口气,“往日我总觉自己命苦,摊上个病弱的老子娘,又幼弟要帮扶,家计艰难,可与你一比,倒显不出了,我好歹还有亲人在侧,可妹妹你,孤身一人,身边不是豺狼就是虎豹,又有谁真心替你着想一二?”
饶是林勉两世为人,听闻此语,也忍不住心头酸涩,回想起前世病重前的凄凉光景,更是苦涩难言。
前世一生,幼年被生母送与旁人,几经辗转来到林家,林家老大两口子成婚多年,膝下犹虚,遂买了林勉留作养女,没成想福佑三年,一场大水冲了整个抚原镇,林老大家就只活了个八岁的林勉。
林家二叔闻讯而来,倒是假模假式的掉了几滴泪,嚎啕两声大哥命苦,没几日便带着一家子搬进了亲哥留下的屋子。
林勉岁数虽小,但生得好,林二叔不是没动过歪心思,想着卖与牙婆或是卖与相马(专做瘦马生意的牙人),家中既少了口吃饭的,又能得些实惠。
林家二婶子却不同意,林勉虽小,但家中活计样样顺手,她那大嫂在家中诸事不需做,整日出门与人吃茶闲话,享不尽的清福,她瞧在眼里,十分眼热,如何肯卖了她?
“当家的糊涂啊!现在卖了这丫头,能卖几多钱?不过三五贯顶天了!毛丫头哪有十几岁的姑娘家值钱?留着她,也就一口饭的事,我仔细端详过了,这丫头五官标致,将来必不是个丑的,养到十岁上再寻牙婆来看,不拘是卖与相马或是与人做妾,都是笔划算的买卖。”
林二婶子算盘打的叮当响,眼珠一转又道:“再说了,咱们金枝也大了,出门子也就是转眼间的事儿,咱们就这么一个闺女,你舍得嫁回村里?”
林二眼睛一瞪,气道:“好不容易脱了这身土腥气,嫁回去做什么?跟着夫家一块地里刨食?金枝模样虽比不得那丫头,但也不差,镇里寻门殷实亲事不难,做个管家娘子岂不比当个村妇强?”
林二婶忿忿道:“话虽如此,可管家娘子哪个不是识文断字的?咱们到底刚来,家业小,底子又薄,街坊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哪里看得起咱们穷家破户?我寻思着,不如把家里的地卖了,在镇里赁个门脸,做些小本生意,也好糊口,再送金枝去学社开蒙,识些字,往后说亲,也有说头,家里的活计不是有那丫头在吗,都交与她做就是,也省得金枝粗了手。”
言罢又压低了声道:“日后嫁女,妆奁总不好俭薄了,又是一笔开销,留着这丫头,到时再不济也能填些窟窿。”
林家老二被说的心动,当下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
就这般,林勉留了下来。
林家老二果然回家卖了地,在镇里租了间门面,卖些土产,夫妻二人都不是经商的料子,铺子开了不到半年,亏得血本无归,草草收场。
夫妻俩又合计着做些小本买卖,中间又亏空了几回,眼瞅着卖地的银钱要打了水漂,夫妻俩急得跟什么似的,林勉也跟着遭殃,时常要受些打骂,她寄人篱下,过惯了苦日子,心性早熟,也担忧再这般下去,林老二怕真要把自己卖了,便给林老二出了主意。
“平日里买些针头线脑的,货郎不来,就要等大集,着实不便了些,就是邻里的姐姐们买些桂花头油胭脂花样,也要去东大街的石榴坊,不仅路远,作价还贵,叔叔不妨做些货郎生意。”
林老二眉头皱成个川字,“黄毛丫头,你懂些什么!”
林二婶子这个妇道人家倒是被说动了,货郎无非就是走街串巷卖些零碎,不必担心蚀本,无非就是累些,赚个辛苦钱,周转也快。
两口子商量了些时日,去进了些粗布线头、针缁零嘴,又置了三角推车,倒真把这生意做了起来,不消两月就在镇里站住了脚跟。
头几年林家老二尚算吃苦耐劳,日日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天擦黑才回,那几年倒也挣了些银钱,不曾想后来迷上了逗蛐赌博,越发惫懒,人钻进了花鸟场再出不来了,先是两日推车出门一回,再到五日,再往后竟是十几日也不做一回生意,如此下来,这货郎生意自然是不成了。
林二婶子也不去劝,每日只管要些吃喝,支使着林勉做活,丝毫不担心家中生计,之前林勉还疑惑,现在却是看明白了。
她十四了,有副好皮囊,怕是能卖上不少银钱。
旁的或许有假,但平日里这夫妻俩鬼祟打量货物的眼神却骗不了人。
在张娘子这又稍坐了会,雨势稍小了些,刚要走,就见远处奔来一人,正是街坊陈木匠家的竹丫头。
八九岁的小丫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来得又急,裤腿湿了大半。
“林姐姐,快回家去,你家来了好些人,你婶婶让我来寻你回去呢!”
林勉心头一颤,知是顾见青来了,一时间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张娘子拉过竹丫头,给她拭了拭脸上的雨水,忙问:“怎么了这是?丫头,说清楚些,谁来了?”
“只听说是京里来的,来寻林姐姐呢,有二十几口,穿缎锦短打,看着怪凶的。”竹丫头一脸后怕。
张娘子听闻这话,不免担心。
“阿絮,你家还有京城的亲戚?”
林勉略一思忖,也不瞒她,“林家这头我倒是不曾听说,不过少时我养父还在世时,倒是听他说起过,我那生母原是京城大户家的养娘。”
张娘子闻言又惊又喜。
有亲娘撑腰,阿絮从此也能脱了这虎狼窝。
“倒是忘了这遭!显见老天还是有眼!没有好人吃尽闷亏的道理,阿絮快快回去。”
她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边说边把林勉往外推。
林勉笑,“这些年都等得,也不必急于一时。”
张娘子急道,“我的好妹子诶!这么大的事你倒是稳得住!快些家去吧!你这竹篮也放在这儿,晚上我给你捎回去。”
林勉摇了摇头,露出个无奈的笑:“左右没多重,误不了事,”顿了顿又露出个狡黠的笑:“家中乍然来客,仓促之下,叔叔婶婶想是来不及备些茶水招待远客的,这青团虽不多,亦可解燃眉之急。”
张娘子是个通透人,一点就透,双手一拍,“阿絮这话不假!可不得让京里人尝尝咱们抚原镇的手艺!”
手艺招待是假,不过让京里来的一行人瞧瞧林家如何薄待阿絮这一孤女罢了。
烟雾笼罩的南方小镇,细密的春雨能沾湿人面。
林勉撑着清油伞,沿着灰蒙蒙的青石板街走到头,竹篮里的青团就只剩下零星几个。
抬头看了看天色,混沌中透着黑,估摸着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略顿了顿足,脚步一错,去了张家娘子的面食摊子避雨。
张家的这处摊子设在蒲草街与三钱巷的转角处,摊子不大,芦草顶上还特特铺了防雨的青灰色毡布,毡布下拢共支了七八张桌子。
张娘子包着头巾正在案板前忙活,见她来了,招呼了一声自去招呼别的食客。
林勉看就她一个人忙前忙后,帮着收拾了几个食客留下的碗碟,雨幕如织,摊子上的零星食客很快走了个干净。
张娘子煮了一碗鲜肉馄饨,端至她桌前。
“你先吃着,尚有几个食客碗碟须洗涮,待事毕过来与你说话。”
林勉笑道:“你忙你的,不必顾虑我。”
张娘子也笑,又捡了几个佐餐小菜过来,“这是按你说的方子新做的,果然爽脆适口,吃过的没有不夸的,你尝尝。”
林勉挑了根梅渍红菜头,甫一入口,酸甜咸香,还有股勾人涎水的梅子味,知张娘子必是下足了功夫,若非如此,这红菜头会有股苦味不会回甘,又尝了酸汤萝卜、辛辣胡豆,味儿都不差。
桌上的青花小碗蒸腾着热气,拨开碧绿的嫩叶菜,就有蓬勃的香气溢出,醇厚的骨汤中翻滚着数只皮肉鼓胀的鲜肉馄饨,张娘子的手艺越发好了。
林勉拨了拨汤水,让它凉的快些。
张娘子利索惯了,很快忙完,坐着与林勉闲话。
“还下着雨呢,怎又让你出门卖青团?这家子人也太黑心了。”
林勉无奈地摇头,“贫门小户,家徒四壁,一日不做活,家中就没了进项,再说青团本就是时令营生,清明时节就卖这几日,家中婶婶如何舍得歇上一日。”
张娘子一提起林家人,就恨的牙根痒痒,愤声道:“既如此,怎不叫金枝出门帮衬?她比你还大上一岁哩!你那婶婶嘴上说的好听,家中活计全丢与你,晾晒涮洗操持生计,哪样不是你?倒把自己的女儿养的精细,当个大家小姐般供着。”
林勉安慰道:“罢了,本就不是骨肉至亲,与她们计较做什么?没的气坏了自己身子,这么些年过来了,我若是桩桩件件都要计较,怕早被气死了。”
张娘子思及林勉处境,也跟着一叹,“也是,与那般蠢人计较什么,等你出了门子,离了这一家子,松快日子且在后头呢。”
林勉笑而不语。
张娘子见她不以为意,当她是年轻姑娘脸嫩羞涩,张不开口谈及婚嫁,忙点拨道:“你个傻姑娘,事关终身,万不可大意,你那叔叔婶婶毕竟不是亲的,你再不留些心眼,怕不是要被他们嚼碎了吃了。我可是听说了,东桥巷的吴婆子可是去寻你那婶子好些趟了,要给朱家的痴傻儿子说亲呢。”
林勉垂眸,可不仅仅是说亲,这门亲事她那婶婶已然应了,收了四十两的聘礼,只是还不曾换过庚帖。
前世叔婶一家把这事瞒了又瞒,直到后来金枝说漏了嘴,她才知晓。
刚得消息那会儿,说是五雷轰顶也不为过,早知叔婶不是良善人,亲事上必要有些磨难,可万万没想到竟会寻了这样的人家。
那朱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混账人家,如今当家的朱老爷早年是屠户出身,干些杀猪宰羊的买卖,家里小有薄产,后靠着饥年倒卖米粮发了家,成了地主。
其人心黑手狠,又仗着家财丰厚,侵占村田,逼死佃户,祸害了不少乡里人家,提起他没有不骂的,私下给取了个诨名,唤做“猪扒皮”,奈何这厮心思活络,每年往衙司里填些银子,喂饱了那些官皮爪牙,躲了牢狱之灾。
也不知是不是坏事做多,遭了阴私报应,这朱屠户子息不旺,直到四十岁上才得了个儿子,这儿子来的艰难,娘胎里就带了病,一落地就瞧出不妥当,眼仁外翻,神情呆滞,是个天生的缺心眼儿,直到五岁上才一瘸一拐学走路,饶是这般,朱家仍是当作命根子般仔细养大了,一晃儿,这傻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好人家自然是攀不上,寻摸来寻摸去,寻到了林家这里。
眼瞅着林勉一天天的大了,模样出挑,林老二两口子私下没少合计,这两年不是没有媒人上门给林勉说亲,夫妻俩一听男方家资不丰,登时摇头回绝,话里话外嫌人家聘金微薄,如此一来正经说媒的也就渐渐不来了,再往后来说亲的,就多是填房妾室。
朱家托了媒人从中搭线,聘礼也丰厚,见钱眼开的林家老二两口子立时应了。
前世林勉苦苦哀求,让叔叔婶子回绝这门亲事,可金银到手,真真切切得了实惠,这两公婆如何舍得把银钱吐出来?
她那叔叔见她不愿,怕中途生出变故,本欲捆了她教训一番,又担心打坏了伤了皮相不好交差,遂作罢,又忧心她逃了,与她那好婶子商议了,拿了锁头,捆了她锁在房里,只等着日子一到,就送上花轿。
后来顾家寻来了,这门亲事自然是不成了。
有了前世经历打底,这一世她也懒得折腾,对这门亲事只作不知,任由这一家人暗自运作,自己只管安心等着顾家上门。
算起来,顾家也快到了。
张娘子叹了口气,“往日我总觉自己命苦,摊上个病弱的老子娘,又幼弟要帮扶,家计艰难,可与你一比,倒显不出了,我好歹还有亲人在侧,可妹妹你,孤身一人,身边不是豺狼就是虎豹,又有谁真心替你着想一二?”
饶是林勉两世为人,听闻此语,也忍不住心头酸涩,回想起前世病重前的凄凉光景,更是苦涩难言。
前世一生,幼年被生母送与旁人,几经辗转来到林家,林家老大两口子成婚多年,膝下犹虚,遂买了林勉留作养女,没成想福佑三年,一场大水冲了整个抚原镇,林老大家就只活了个八岁的林勉。
林家二叔闻讯而来,倒是假模假式的掉了几滴泪,嚎啕两声大哥命苦,没几日便带着一家子搬进了亲哥留下的屋子。
林勉岁数虽小,但生得好,林二叔不是没动过歪心思,想着卖与牙婆或是卖与相马(专做瘦马生意的牙人),家中既少了口吃饭的,又能得些实惠。
林家二婶子却不同意,林勉虽小,但家中活计样样顺手,她那大嫂在家中诸事不需做,整日出门与人吃茶闲话,享不尽的清福,她瞧在眼里,十分眼热,如何肯卖了她?
“当家的糊涂啊!现在卖了这丫头,能卖几多钱?不过三五贯顶天了!毛丫头哪有十几岁的姑娘家值钱?留着她,也就一口饭的事,我仔细端详过了,这丫头五官标致,将来必不是个丑的,养到十岁上再寻牙婆来看,不拘是卖与相马或是与人做妾,都是笔划算的买卖。”
林二婶子算盘打的叮当响,眼珠一转又道:“再说了,咱们金枝也大了,出门子也就是转眼间的事儿,咱们就这么一个闺女,你舍得嫁回村里?”
林二眼睛一瞪,气道:“好不容易脱了这身土腥气,嫁回去做什么?跟着夫家一块地里刨食?金枝模样虽比不得那丫头,但也不差,镇里寻门殷实亲事不难,做个管家娘子岂不比当个村妇强?”
林二婶忿忿道:“话虽如此,可管家娘子哪个不是识文断字的?咱们到底刚来,家业小,底子又薄,街坊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哪里看得起咱们穷家破户?我寻思着,不如把家里的地卖了,在镇里赁个门脸,做些小本生意,也好糊口,再送金枝去学社开蒙,识些字,往后说亲,也有说头,家里的活计不是有那丫头在吗,都交与她做就是,也省得金枝粗了手。”
言罢又压低了声道:“日后嫁女,妆奁总不好俭薄了,又是一笔开销,留着这丫头,到时再不济也能填些窟窿。”
林家老二被说的心动,当下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
就这般,林勉留了下来。
林家老二果然回家卖了地,在镇里租了间门面,卖些土产,夫妻二人都不是经商的料子,铺子开了不到半年,亏得血本无归,草草收场。
夫妻俩又合计着做些小本买卖,中间又亏空了几回,眼瞅着卖地的银钱要打了水漂,夫妻俩急得跟什么似的,林勉也跟着遭殃,时常要受些打骂,她寄人篱下,过惯了苦日子,心性早熟,也担忧再这般下去,林老二怕真要把自己卖了,便给林老二出了主意。
“平日里买些针头线脑的,货郎不来,就要等大集,着实不便了些,就是邻里的姐姐们买些桂花头油胭脂花样,也要去东大街的石榴坊,不仅路远,作价还贵,叔叔不妨做些货郎生意。”
林老二眉头皱成个川字,“黄毛丫头,你懂些什么!”
林二婶子这个妇道人家倒是被说动了,货郎无非就是走街串巷卖些零碎,不必担心蚀本,无非就是累些,赚个辛苦钱,周转也快。
两口子商量了些时日,去进了些粗布线头、针缁零嘴,又置了三角推车,倒真把这生意做了起来,不消两月就在镇里站住了脚跟。
头几年林家老二尚算吃苦耐劳,日日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天擦黑才回,那几年倒也挣了些银钱,不曾想后来迷上了逗蛐赌博,越发惫懒,人钻进了花鸟场再出不来了,先是两日推车出门一回,再到五日,再往后竟是十几日也不做一回生意,如此下来,这货郎生意自然是不成了。
林二婶子也不去劝,每日只管要些吃喝,支使着林勉做活,丝毫不担心家中生计,之前林勉还疑惑,现在却是看明白了。
她十四了,有副好皮囊,怕是能卖上不少银钱。
旁的或许有假,但平日里这夫妻俩鬼祟打量货物的眼神却骗不了人。
在张娘子这又稍坐了会,雨势稍小了些,刚要走,就见远处奔来一人,正是街坊陈木匠家的竹丫头。
八九岁的小丫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来得又急,裤腿湿了大半。
“林姐姐,快回家去,你家来了好些人,你婶婶让我来寻你回去呢!”
林勉心头一颤,知是顾见青来了,一时间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张娘子拉过竹丫头,给她拭了拭脸上的雨水,忙问:“怎么了这是?丫头,说清楚些,谁来了?”
“只听说是京里来的,来寻林姐姐呢,有二十几口,穿缎锦短打,看着怪凶的。”竹丫头一脸后怕。
张娘子听闻这话,不免担心。
“阿絮,你家还有京城的亲戚?”
林勉略一思忖,也不瞒她,“林家这头我倒是不曾听说,不过少时我养父还在世时,倒是听他说起过,我那生母原是京城大户家的养娘。”
张娘子闻言又惊又喜。
有亲娘撑腰,阿絮从此也能脱了这虎狼窝。
“倒是忘了这遭!显见老天还是有眼!没有好人吃尽闷亏的道理,阿絮快快回去。”
她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边说边把林勉往外推。
林勉笑,“这些年都等得,也不必急于一时。”
张娘子急道,“我的好妹子诶!这么大的事你倒是稳得住!快些家去吧!你这竹篮也放在这儿,晚上我给你捎回去。”
林勉摇了摇头,露出个无奈的笑:“左右没多重,误不了事,”顿了顿又露出个狡黠的笑:“家中乍然来客,仓促之下,叔叔婶婶想是来不及备些茶水招待远客的,这青团虽不多,亦可解燃眉之急。”
张娘子是个通透人,一点就透,双手一拍,“阿絮这话不假!可不得让京里人尝尝咱们抚原镇的手艺!”
手艺招待是假,不过让京里来的一行人瞧瞧林家如何薄待阿絮这一孤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