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自刎
盛武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
京城淫雨霏霏,连日不开,昨夜一阵疾风骤雨,今日才见放晴。
辰时,太阳刚刚升起,露水还挂在枝头。
魏知闲就是这时候醒过来的。
屋外候着的邀月听到动静,快步走入房内。
“郡主,您终于醒了。”邀月上前将魏知闲扶起,伺候她洗漱。“郡主可还有哪儿不舒服?”
邀月见魏知闲一言不发,脸色还是苍白如雪,不由担心问道。
魏知闲轻轻摇头,睁开眼看到熟悉的闺房,暴跳如雷的心脏令她感到不适。
不太清明的头脑让她有些分不清今夕何夕,竟不知历历在目的种种究竟是她上辈子真实经历的,还是只是一场可悲可笑的噩梦。
“如今是什么日子了?”
“今是十月二十日了。”邀月回答道。
“年份呢?”魏知闲又问。
“盛武二十四年。”
邀月不解自家郡主怎么病一回竟问起年份来,却还是真诚回答道。
魏知闲点点头,吩咐邀月传膳。
邀月出门叫人给长平长公主传话,说郡主已醒,便亲自到小厨房传膳。
魏知闲洗漱好后,映月进入屋内伺候梳妆。
魏知闲盯着铜镜里稚嫩的面孔,思绪不由飞远。
盛武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她还未及笄。祖父过世三年,祖母将将去世不过七月光景。再过不到一月便是她的及笄礼,过完及笄礼......
想到盛武二十八年的事,魏知闲的眸子里泄出一丝按捺不住的狠戾。
上辈子她在及笄后过了4年的“好日子”,而这个“好日子”也不过是歹人给她编织的一张网,从祖父开始,一点一点将她的挚爱夺走,最后再收取她的性命。
萧与铮,皇帝的第三子,敬贵妃所生。
魏知闲闭上了眼,将滔天的恨意收起。
盛武二十八年,萧与铮囚禁圣德帝,也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逼迫圣德帝传位于他。后萧与铮称帝,改年号为昭顺。同年将魏知闲召入宫中,将魏国公府强行并入他的阵营。
其目的是为了虎符。
魏知闲作为魏国公的掌上明珠,手里有虎符的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萧与铮便逼问她要虎符,殊不知她根本没有。而后萧与铮自领当初刺杀老魏国公的手笔为他所出,没想到虎符不在老魏国公身上,再用慢性毒将她的祖母毒死,也没有任何关于虎符的消息传出。几番试探魏国公,只试探出他是个实打实的纨绔,生出的儿子倒是文武双全。
“萧与铮,你敢动他?!”魏知闲目眦欲裂,咬着牙质问萧与铮。
萧与铮嘴角挂着笑,语气轻浮:“既然虎符不在昭贵妃手里,那总该在魏国公世子手里吧,虽然老国公与世子相处不久就撒手人寰,倘若老国公爱孙如命也未可知?”
魏知闲微微侧过头,对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得令悄悄退了出去。
魏知闲无法忍受萧与铮竟真为了虎符不顾她们多年情谊,气极之下从身旁的武器架中抽出一把长剑朝萧与铮刺去。
待在宫中的日子受尽屈辱这也就罢了,如今竟还要伤害她的亲人。
昭贵妃娘娘出身将门,系魏国公之后,文韬武略,深得陛下宠爱,特许在宫中收藏武器。
手中这把芳心剑便是萧与铮特地为她寻来的名剑,传闻曾为某位神仙的武器。
魏知闲视若珍宝,摆在宫中日日赏玩。
“护驾!护驾!”
宫中守卫不是吃素的,不仅挡住了魏知闲的攻击,一番打斗之后很快便将魏知闲击退。
每次萧与铮过来都会有宫女在宫里点上月枝香。月枝香乃边陲小国盛产的香,单闻是无关紧要的。
但若是在使用此香前服下乳鸽,这香便会瞬间变成抑制内力的催命符。
魏知闲知道在此与他口角之争无用,便收起芳心,转头出了仙霞宫。
再打下去也不过是她无法用内力而被宫中的禁军缴械。
她得赶紧去确认胞弟的安危。
“拦住她!”萧与铮感觉若是真让魏知闲离开,那他也许就要永远失去她了。他爱她,爱她恣意潇洒,爱她明亮热烈,爱她聪慧无比,举世无双,但他更爱权,更爱魏国公府里的那枚虎符。
这虎符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是调动魏家军。
虎符的制作人已死,世界上仅有魏国公手里的那枚才被承认,萧与铮找了十年都找不到替代品,否则也不需要和魏知闲撕破脸皮。
魏知闲一路劈关斩将,众人皆叹,贵妃不愧为魏氏女,以一敌百,不落下风。
打斗声不绝于耳,魏知闲无法动用内力,渐渐体力不支。
她喘着粗气抬头看向坐在软轿上的萧与铮,脸色煞白,显得嘴角的鲜血异常鲜艳。
见魏知闲没有了动作,周围的禁军也停下攻击,他们只需要拦下昭贵妃娘娘离宫。
“三哥哥,我们,真的没有你要的东西。”她软声道,好似在撒娇,又像在试探着萧与铮的态度。
为什么萧与铮要拦着她?
自从她进宫后就不再出过宫门,现下萧与铮不让她出宫回府,怕是魏国公府真的出了大事。
不再嗅入月枝香,体内的内力恢复了些许。
魏知闲趁他们不备,调动内力跳到城墙顶部。
只需要跨过这道墙,再走过三条街便是阿娘居住的公主府。
只要到了公主府,她就能问阿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
魏知闲用剑挡住禁军射来的箭,朗声道:“萧与铮,你一直阻拦我,究竟是为何?问你是问不出来了,我便自己去看。”
随即轻跃起身,跃到宫墙的另一头。
“追。”萧与铮冷漠地吐出一个字,眸子泛红,显然气极。
禁军听令而动,很快便追着魏知闲出去。
魏知闲出了宫墙便极速往公主府赶去,心中不断祈祷着家人安康。
熟悉的街道上镶嵌着一块块青石板。
公主府的门楣上却挂着白绫,屋檐下的两个白灯笼上写着大大的‘奠’字。
魏知闲心脏如同被人狠狠揪住一般。
是谁在公主府办丧,竟没有报到宫里,让她知晓。
公主府门前冷清,竟无人前来吊唁。
回府的脚步都有些踉跄了,魏知闲颤抖的跨入公主府的大门。
公主府内的下人见来人是魏知闲,头上的金钗散乱,嘴角还有新鲜凝固了的血迹,当即围上询问魏知闲的情况。
魏知闲举起手止住他们的话头,静静地盯着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嬷嬷,嬷嬷眼睛红肿,看样子已经哭了很久。
“您......您来了。”嬷嬷嘴唇颤抖地开口,“公主薨前特意嘱咐老奴,不让老奴和公主府一应奴才跟贵妃娘娘提这件事。”
没想到您还是来了。嬷嬷心里暗暗想到。
魏知闲恍然间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公主,薨逝。
“这么大的消息,我为何不知?”魏知闲声音颤抖,急忙走入公主府中的灵堂,入眼便是一顶用料极好的棺材。
魏知闲直直跪了下去。
奴才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安慰这个一直被瞒在鼓里的小郡主。
“为何不见阿爹和阿弟?”魏知闲又问道。
就算无人吊唁,主家也得守着才是。
“国公爷,国公爷和世子,昨日早晨接了圣旨去驻守玉门关了。”
禁军快速地包围了整个公主府,萧与铮坐在软轿上被稳稳地抬了进来。
“阿昭,你不应该来的。”萧与铮叹了口气。
趁乱逃出去的丫鬟身受重伤从禁军的包围中打了进来,魏知闲厉声道:“放她进来!”
萧与铮回头望了一眼,摆摆手同意。
“郡主,国公爷和世子,在去玉门关的路上遭遇劫匪,掉崖生死不明了。”
怎......怎会如此。
原来这才是萧与铮今日来找她的目的。
好一个生死不明。
萧与铮看着魏知闲面色发白,开口道:“阿昭看起来面色不太好,传御医。”
魏知闲看着萧与铮佯装关心的表情,忽的下定了决心,缓缓道:“若我与阿晖之间必须要有一人为此事做个了结的话...我真希望此事能到此为止了。”
萧与铮直觉不对,从软轿下来,朝魏知闲走去。
“阿昭,别做傻事!”萧与铮快步向前,死死盯着魏知闲手上的芳心,“快阻止她!”
提到魏言炎不过是想捏住魏知闲的命脉,逼她交出虎符。魏公公府和魏言炎都被他查透了,但是魏知闲离京那五年行踪不定,他根本无从查起。
公主病逝,魏国公和国公世子驻守边疆,只需要他们再受些苦,就可以威胁魏知闲了。
魏知闲举起芳心划过脖颈,鲜血喷涌而出,如花般盛开在宫墙上,染出一副画。
意识模糊前,魏知闲眼前又浮现儿时祖父将她高高举起的画面,“希望我们小阿昭啊,大知闲闲。永永远远,聪明的活着。”
祖父...您的小阿昭没能做到您的寄托,真是,有些无颜再见您了。
她又看到祖母牵着她的手,严肃地嘱咐她:“小阿昭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好不好?有些事太难说明,你还小,就一直做魏国公府最幸福快乐的明珠就好。”
而她是怎么回的呢?她说好啊,她要做祖母一辈子的掌上明珠,祖母要一直在身旁看着她。
她又看到爹爹和阿娘抱着阿晖冲她微笑,阿晖挥舞着短短的手臂,咿咿呀呀地喊她阿姐,要抱。
魏知闲眼角划落一滴泪,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
“郡主,您怎么了?是奴婢弄疼您了吗?”
映月看到魏知闲眼角滑落的泪水,停下手中的动作,小心地问道。
魏知闲抬手将泪水拂去,示意映月继续。
“无事,我就是想祖父和祖母了。”
“郡主跟老国公和老夫人的感情确实很深厚呢。”
魏知闲在心里回了句是啊。
五年前祖父凯旋而归,却身负重伤,经过医治虽有所好转,然旧疾颇多,经历刺杀后身体每况愈下,于三年前去世。祖父去后,祖母一直郁郁寡欢,直到一年前祖母病重,才回京请太医医治。
太医未曾见过此般症状,也束手无策,只开了几副药缓解病痛。七个月前,祖母药石无医,撒手人寰。
如今想来,什么未曾见过的疑难杂症,不过是连太医都不曾见过的毒药罢了。
京城淫雨霏霏,连日不开,昨夜一阵疾风骤雨,今日才见放晴。
辰时,太阳刚刚升起,露水还挂在枝头。
魏知闲就是这时候醒过来的。
屋外候着的邀月听到动静,快步走入房内。
“郡主,您终于醒了。”邀月上前将魏知闲扶起,伺候她洗漱。“郡主可还有哪儿不舒服?”
邀月见魏知闲一言不发,脸色还是苍白如雪,不由担心问道。
魏知闲轻轻摇头,睁开眼看到熟悉的闺房,暴跳如雷的心脏令她感到不适。
不太清明的头脑让她有些分不清今夕何夕,竟不知历历在目的种种究竟是她上辈子真实经历的,还是只是一场可悲可笑的噩梦。
“如今是什么日子了?”
“今是十月二十日了。”邀月回答道。
“年份呢?”魏知闲又问。
“盛武二十四年。”
邀月不解自家郡主怎么病一回竟问起年份来,却还是真诚回答道。
魏知闲点点头,吩咐邀月传膳。
邀月出门叫人给长平长公主传话,说郡主已醒,便亲自到小厨房传膳。
魏知闲洗漱好后,映月进入屋内伺候梳妆。
魏知闲盯着铜镜里稚嫩的面孔,思绪不由飞远。
盛武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她还未及笄。祖父过世三年,祖母将将去世不过七月光景。再过不到一月便是她的及笄礼,过完及笄礼......
想到盛武二十八年的事,魏知闲的眸子里泄出一丝按捺不住的狠戾。
上辈子她在及笄后过了4年的“好日子”,而这个“好日子”也不过是歹人给她编织的一张网,从祖父开始,一点一点将她的挚爱夺走,最后再收取她的性命。
萧与铮,皇帝的第三子,敬贵妃所生。
魏知闲闭上了眼,将滔天的恨意收起。
盛武二十八年,萧与铮囚禁圣德帝,也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逼迫圣德帝传位于他。后萧与铮称帝,改年号为昭顺。同年将魏知闲召入宫中,将魏国公府强行并入他的阵营。
其目的是为了虎符。
魏知闲作为魏国公的掌上明珠,手里有虎符的事不知被谁传了出去,萧与铮便逼问她要虎符,殊不知她根本没有。而后萧与铮自领当初刺杀老魏国公的手笔为他所出,没想到虎符不在老魏国公身上,再用慢性毒将她的祖母毒死,也没有任何关于虎符的消息传出。几番试探魏国公,只试探出他是个实打实的纨绔,生出的儿子倒是文武双全。
“萧与铮,你敢动他?!”魏知闲目眦欲裂,咬着牙质问萧与铮。
萧与铮嘴角挂着笑,语气轻浮:“既然虎符不在昭贵妃手里,那总该在魏国公世子手里吧,虽然老国公与世子相处不久就撒手人寰,倘若老国公爱孙如命也未可知?”
魏知闲微微侧过头,对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得令悄悄退了出去。
魏知闲无法忍受萧与铮竟真为了虎符不顾她们多年情谊,气极之下从身旁的武器架中抽出一把长剑朝萧与铮刺去。
待在宫中的日子受尽屈辱这也就罢了,如今竟还要伤害她的亲人。
昭贵妃娘娘出身将门,系魏国公之后,文韬武略,深得陛下宠爱,特许在宫中收藏武器。
手中这把芳心剑便是萧与铮特地为她寻来的名剑,传闻曾为某位神仙的武器。
魏知闲视若珍宝,摆在宫中日日赏玩。
“护驾!护驾!”
宫中守卫不是吃素的,不仅挡住了魏知闲的攻击,一番打斗之后很快便将魏知闲击退。
每次萧与铮过来都会有宫女在宫里点上月枝香。月枝香乃边陲小国盛产的香,单闻是无关紧要的。
但若是在使用此香前服下乳鸽,这香便会瞬间变成抑制内力的催命符。
魏知闲知道在此与他口角之争无用,便收起芳心,转头出了仙霞宫。
再打下去也不过是她无法用内力而被宫中的禁军缴械。
她得赶紧去确认胞弟的安危。
“拦住她!”萧与铮感觉若是真让魏知闲离开,那他也许就要永远失去她了。他爱她,爱她恣意潇洒,爱她明亮热烈,爱她聪慧无比,举世无双,但他更爱权,更爱魏国公府里的那枚虎符。
这虎符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是调动魏家军。
虎符的制作人已死,世界上仅有魏国公手里的那枚才被承认,萧与铮找了十年都找不到替代品,否则也不需要和魏知闲撕破脸皮。
魏知闲一路劈关斩将,众人皆叹,贵妃不愧为魏氏女,以一敌百,不落下风。
打斗声不绝于耳,魏知闲无法动用内力,渐渐体力不支。
她喘着粗气抬头看向坐在软轿上的萧与铮,脸色煞白,显得嘴角的鲜血异常鲜艳。
见魏知闲没有了动作,周围的禁军也停下攻击,他们只需要拦下昭贵妃娘娘离宫。
“三哥哥,我们,真的没有你要的东西。”她软声道,好似在撒娇,又像在试探着萧与铮的态度。
为什么萧与铮要拦着她?
自从她进宫后就不再出过宫门,现下萧与铮不让她出宫回府,怕是魏国公府真的出了大事。
不再嗅入月枝香,体内的内力恢复了些许。
魏知闲趁他们不备,调动内力跳到城墙顶部。
只需要跨过这道墙,再走过三条街便是阿娘居住的公主府。
只要到了公主府,她就能问阿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
魏知闲用剑挡住禁军射来的箭,朗声道:“萧与铮,你一直阻拦我,究竟是为何?问你是问不出来了,我便自己去看。”
随即轻跃起身,跃到宫墙的另一头。
“追。”萧与铮冷漠地吐出一个字,眸子泛红,显然气极。
禁军听令而动,很快便追着魏知闲出去。
魏知闲出了宫墙便极速往公主府赶去,心中不断祈祷着家人安康。
熟悉的街道上镶嵌着一块块青石板。
公主府的门楣上却挂着白绫,屋檐下的两个白灯笼上写着大大的‘奠’字。
魏知闲心脏如同被人狠狠揪住一般。
是谁在公主府办丧,竟没有报到宫里,让她知晓。
公主府门前冷清,竟无人前来吊唁。
回府的脚步都有些踉跄了,魏知闲颤抖的跨入公主府的大门。
公主府内的下人见来人是魏知闲,头上的金钗散乱,嘴角还有新鲜凝固了的血迹,当即围上询问魏知闲的情况。
魏知闲举起手止住他们的话头,静静地盯着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嬷嬷,嬷嬷眼睛红肿,看样子已经哭了很久。
“您......您来了。”嬷嬷嘴唇颤抖地开口,“公主薨前特意嘱咐老奴,不让老奴和公主府一应奴才跟贵妃娘娘提这件事。”
没想到您还是来了。嬷嬷心里暗暗想到。
魏知闲恍然间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公主,薨逝。
“这么大的消息,我为何不知?”魏知闲声音颤抖,急忙走入公主府中的灵堂,入眼便是一顶用料极好的棺材。
魏知闲直直跪了下去。
奴才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安慰这个一直被瞒在鼓里的小郡主。
“为何不见阿爹和阿弟?”魏知闲又问道。
就算无人吊唁,主家也得守着才是。
“国公爷,国公爷和世子,昨日早晨接了圣旨去驻守玉门关了。”
禁军快速地包围了整个公主府,萧与铮坐在软轿上被稳稳地抬了进来。
“阿昭,你不应该来的。”萧与铮叹了口气。
趁乱逃出去的丫鬟身受重伤从禁军的包围中打了进来,魏知闲厉声道:“放她进来!”
萧与铮回头望了一眼,摆摆手同意。
“郡主,国公爷和世子,在去玉门关的路上遭遇劫匪,掉崖生死不明了。”
怎......怎会如此。
原来这才是萧与铮今日来找她的目的。
好一个生死不明。
萧与铮看着魏知闲面色发白,开口道:“阿昭看起来面色不太好,传御医。”
魏知闲看着萧与铮佯装关心的表情,忽的下定了决心,缓缓道:“若我与阿晖之间必须要有一人为此事做个了结的话...我真希望此事能到此为止了。”
萧与铮直觉不对,从软轿下来,朝魏知闲走去。
“阿昭,别做傻事!”萧与铮快步向前,死死盯着魏知闲手上的芳心,“快阻止她!”
提到魏言炎不过是想捏住魏知闲的命脉,逼她交出虎符。魏公公府和魏言炎都被他查透了,但是魏知闲离京那五年行踪不定,他根本无从查起。
公主病逝,魏国公和国公世子驻守边疆,只需要他们再受些苦,就可以威胁魏知闲了。
魏知闲举起芳心划过脖颈,鲜血喷涌而出,如花般盛开在宫墙上,染出一副画。
意识模糊前,魏知闲眼前又浮现儿时祖父将她高高举起的画面,“希望我们小阿昭啊,大知闲闲。永永远远,聪明的活着。”
祖父...您的小阿昭没能做到您的寄托,真是,有些无颜再见您了。
她又看到祖母牵着她的手,严肃地嘱咐她:“小阿昭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好不好?有些事太难说明,你还小,就一直做魏国公府最幸福快乐的明珠就好。”
而她是怎么回的呢?她说好啊,她要做祖母一辈子的掌上明珠,祖母要一直在身旁看着她。
她又看到爹爹和阿娘抱着阿晖冲她微笑,阿晖挥舞着短短的手臂,咿咿呀呀地喊她阿姐,要抱。
魏知闲眼角划落一滴泪,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
“郡主,您怎么了?是奴婢弄疼您了吗?”
映月看到魏知闲眼角滑落的泪水,停下手中的动作,小心地问道。
魏知闲抬手将泪水拂去,示意映月继续。
“无事,我就是想祖父和祖母了。”
“郡主跟老国公和老夫人的感情确实很深厚呢。”
魏知闲在心里回了句是啊。
五年前祖父凯旋而归,却身负重伤,经过医治虽有所好转,然旧疾颇多,经历刺杀后身体每况愈下,于三年前去世。祖父去后,祖母一直郁郁寡欢,直到一年前祖母病重,才回京请太医医治。
太医未曾见过此般症状,也束手无策,只开了几副药缓解病痛。七个月前,祖母药石无医,撒手人寰。
如今想来,什么未曾见过的疑难杂症,不过是连太医都不曾见过的毒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