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宴席,暗潮汹涌,各人都盘算着小心思,只有礼部尚书家的李大娘子,似局外人,只顾菜肴是否可口,女眷衣饰是否养眼。
李大娘子痴迷于各类饰品,注意到柳大娘发髻上的鎏金狮子花钗,因坐得近,便细细观赏起来。
那对花钗,是相对而立的雄狮喜鹊图行,狮子脚踏花枝,意气风发,喜鹊展翅欲飞,活泼灵动。
李大娘子赞叹道:“柳大娘子,你这对花钗纹饰不大常见呢!做工这般精细,刻工栩栩如生,看着叫人实在喜欢!不知这花钗,出自哪家工匠之手?”
刚坐下便遇到懂得欣赏的人,柳大娘热情回答:“这对花钗,是上次庐陵公主从高昌回来,特意赠送给我的呢!寻遍长安,也找不到第二对呢!”
提到庐陵公主,李大娘下意识看向不远处的乔阙,又听柳大娘的声音传到耳边:“乔都护托公主给我家带回好多稀罕物,其中有一对异形伽陵频伽纹金银钗,底纹是卷草纹,钗身是人头鸟身的伽陵频飞鸟,模样竟是立主的,像是要展翅而飞呢!”
李大娘直叹稀奇,让柳大娘下次带出来,让她好好见识。
这番对话,房遗玉离得近,听的一清二楚。
她本来心中就气闷,被柳大娘这老妪压了一头不说,更是听说乔阙母亲庐陵公主与柳家交好,更是觉得被轻视,气得食不知味。
柳大娘动不动显摆,专注于抢风头,这场宴席下来,她倒是比主角顾公还高兴!
宴席结束,众人各自散去。
王府马车内,是房遗玉咒骂的声音:“这柳大娘,今日竟与我穿得一模一样!你说,我们家中,是不是有柳家的奸细?怎么我穿什么,她就穿什么!这也就罢了,她还处处压我一头!还有你那姑母,远在高昌还挂着这边,谁家不送,偏偏给柳家送东西……”
喝得半醉的徐王哼了一声,打断对方的絮叨:“姓柳的是越发猖狂了!”
房遗玉这才注意到,夫君也是气得不轻,便问:“怎么?柳相也给你气受了?”
徐王瞪着眼,道:“他敢!只是他一而再再而三暗示,我家与他家要结秦晋之好,还说得像是我们高攀他们,你说可不可气!”
房遗玉给夫君顺气以作安抚,语气软下来,道:“都是我不好。本来想着仲言到年纪了,该为他寻摸着亲事,免得他整日想着霁月山庄那边……”
闻言,徐王怒气消了大半,道:“怎么能怪你呢!只是……仲言既然喜欢柳家外孙女,便应了他罢!”
“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房遗玉的火气刚降下来,又被拱了上去,音量提高不少:“前两年仲言便说,等柳家的长大些,要你亲自去上门提亲……当时你还雷霆大怒,说什么也不许,还请圣人出面把仲言派去边疆,表面上说什么历练,实际是不愿仲言终日惦念着霁月山庄……如今,你怎么又松口了?”
徐王喘了口粗气,强压暴躁脾气,尽量用缓和的语气道:“我如今松口,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儿媳,不一定要娶高门的。你瞧柳相夫妇二人,哪个是好相与的?若往后真结了亲家,我们有的是气受!”
房遗玉一副做错事的模样,低下头去,道:“我原是看中柳家的小女儿柳洛诗,觉得她温柔娴雅,想着与仲言那性子匹配。可如今,这柳大娘越发跋扈……我这心底,也是打了退堂鼓。”
说着,她又抬头,抓住徐王的手臂,道:“可是要仲言娶一个不入流的小庶女,我不甘心!”
徐王接茬儿:“仲言前几日不是往裴家送了礼?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娶裴家嫡女做儿媳。至于霁月山庄那边的,也算是裴家女,便一同娶过来,做个妾也罢!”
虽说嫡庶之分,较之周汉等朝,已然不大严苛,但名门望族们,还是特别讲究门第。
房遗玉还是不满:“不要吧!你那表妹乔阙,她女儿裴羽若,我不喜欢,一股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人家裴羽若也是金尊玉贵养大的,怎么上不得台面。”徐王想了想,补充道:“不过婚姻大事,不要操之过急。说回正题,这柳家的女儿,我们是不能要了!这个你同意吧?”
房遗玉首肯:“自然!婚事未定,都好说。”
徐王闭目养神,又补充:“裴君南马上要带着养在霁月山庄的女儿回来了。到时候你好好瞧瞧裴清宁,若说得过去,便遂了仲言心意。”
房遗玉晃了晃抱着的手臂,道:“那养在外边的裴家女,最多只能做我儿的妾室。”
“自然。”徐王拍了拍房遗玉的手背,应和一句,便没有再说话。
房遗玉靠着夫君的手臂,默默盘算着新的儿媳人选。
…………
回到王府后,徐王听闻李仲言回家了,便让管事将他叫到书房。
李仲言进门,走到南窗下,施施然在父亲跟前坐下,问:“阿耶这么晚唤儿子来,有什么事吩咐?”
徐王阴阳怪气道:“我现在哪里敢吩咐你?”
李仲言默默收敛,端坐好,没有回话。
徐王这才接着道:“说罢,前段时日你无缘无故给裴家送东西,为何?”
“儿子想拉拢裴家,为日后清宁进门做准备。”李仲言语气坚定。
徐王瞧他毫不遮掩,气不打一处来:“哪有小郎君为自己张罗婚事的!难道我与你阿娘都不在了,需你亲自出面?”
李仲言蹙眉:“阿耶!”
徐王原对已逝长子寄予厚望,悉心教养,占据了大部分心力,所以对底下还年幼的儿子疏于管教,并不大亲近。直到长子夭折,徐王才对余下子女一视同仁,这些年父子之间才逐渐亲近起来。
他知道李仲言是刚硬的性子,本想趁着儿子羽翼未满,多历练敲打,所以又是送去霁月山庄,又是去求圣人垂青,反而养得儿子越发说一不二。
徐王换了个语气,道:“阿耶知道,我儿尊师重道,这是好事。可这婚姻大事,不可与恩情混淆。你要报答柳乘风恩情,有千万种方式,何必执着于裴清宁?”
李仲言忙解释:“儿子要娶清宁,不是为了报答师恩。清宁澄澈明朗,儿子真心实意喜欢。这事儿阿耶和阿娘都知道,儿子对清宁不是一时兴起!”
“那你可有想过?”徐王的手指不安地敲打桌面,道:“裴清宁是柳乘风已故独女的遗孤,他们怎么能接受孙女远嫁?再者,就算柳乘风和薛月同意孙女远嫁,但也不会同意孙女给人做妾的,你明不明白?”
李仲言拧着眉,抓住重点,不可置信问:“妾?”
“阿耶竭力说服,你阿娘才终于松口,说待你成亲后,可以让裴清宁入门做妾室。这也算成全了你们。至于柳乘风那边,到时阿耶去卖个老脸,但也不能保证能成事。”
徐王边说,边观察儿子面色,心底如风雨摇摇欲坠,越说越没底气。
李仲言眸色暗下来,强压不满,尽力好脾气说道:“儿子知道阿耶的顾虑。婚嫁讲究门当户对,阿耶是怕儿子娶了清宁会被人取笑或排挤,于仕途不利。但阿耶可有想过,儿子若连朝思暮想的人都得不到,那想要成的大事,会做得成吗?”
“我儿雄心壮志,难能可贵!”徐王也不愿意泼冷水,但李仲言涉世不深,又怎么明白自己的苦心,只能提醒:“但要能成大事,便是圣人,也是需要助力的!阿耶还是那句话,裴清宁若是个安稳的,阿耶可以让你如愿以偿。你可以迎娶她进门,但绝对不是以正妻的身份进门。至于你的正妻,阿耶退一步,一定说服你阿娘,可以让你首肯,再作决定。”
李仲言怒火中烧,但还是隐忍下来,只道:“天色已晚,阿耶早些安置,儿子不打扰了。”
徐王言至于此,也知道再说又要吵起来,但又想到这几日的事,便道:“等等,阿耶还有事问。”
待烦躁不安的李仲言又坐下,徐王道:“这次你在南召办的事,圣人很满意,多次夸赞。只是你回来之后,圣人数次单独召见,属实奇怪。”
李仲言想了想,如实告知:“兵部侍郎被刺杀一案,圣人交给了金吾卫会同大理寺主办。金吾卫这边,柳相举荐了门生陆子商;大理寺则派了寺正孙立宣。事关重大,圣人让儿子暗中协同办理,主审案犯。”
徐王对陆子商有些印象。
陆子商非池中物,肯为柳相办事,出乎徐王意料。
至于孙立宣,既是寺正,那也是五品官,却不曾听过,便问:“这孙立宣是何人?何人举荐的?”
“孙立宣是孙成次子。”李仲言答:“至于举荐人……似乎是陆子商。陆子商去金吾卫之前,曾在大理寺任职,与孙立宣搭档破过几起案子,许是这层原因。”
徐王知道孙成是何人,对孙立宣便没什么疑惑。
但想到陆子商,困惑起来。这小郎君的父亲是中书令陆天青。陆天青是出了名的擅长中庸之道,从不结党营私,最是豁达和善。按理说,陆天青不会任由儿子同柳相这样妄自尊大的人交好才是。但表面上,陆子商又是柳相一派……
徐王又道:“圣人既然让你暗中主审,便是信任你……如此,你更应该保持中立,务必还原事情真相。若牵扯到党争,只管如实上报,圣人自会裁决。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甄别,阿耶总觉得,陆子商与柳相的真实关系,不是门生旧故这么简单。恐怕这起案件的内情,陆子商知道得更多。”
“是。”李仲言答:“今日儿子与陆子商、孙立宣会面过,也察觉到有些异常。儿子会多注意,阿耶不必担心。”
徐王再无二话,让李仲言回去休息。
李大娘子痴迷于各类饰品,注意到柳大娘发髻上的鎏金狮子花钗,因坐得近,便细细观赏起来。
那对花钗,是相对而立的雄狮喜鹊图行,狮子脚踏花枝,意气风发,喜鹊展翅欲飞,活泼灵动。
李大娘子赞叹道:“柳大娘子,你这对花钗纹饰不大常见呢!做工这般精细,刻工栩栩如生,看着叫人实在喜欢!不知这花钗,出自哪家工匠之手?”
刚坐下便遇到懂得欣赏的人,柳大娘热情回答:“这对花钗,是上次庐陵公主从高昌回来,特意赠送给我的呢!寻遍长安,也找不到第二对呢!”
提到庐陵公主,李大娘下意识看向不远处的乔阙,又听柳大娘的声音传到耳边:“乔都护托公主给我家带回好多稀罕物,其中有一对异形伽陵频伽纹金银钗,底纹是卷草纹,钗身是人头鸟身的伽陵频飞鸟,模样竟是立主的,像是要展翅而飞呢!”
李大娘直叹稀奇,让柳大娘下次带出来,让她好好见识。
这番对话,房遗玉离得近,听的一清二楚。
她本来心中就气闷,被柳大娘这老妪压了一头不说,更是听说乔阙母亲庐陵公主与柳家交好,更是觉得被轻视,气得食不知味。
柳大娘动不动显摆,专注于抢风头,这场宴席下来,她倒是比主角顾公还高兴!
宴席结束,众人各自散去。
王府马车内,是房遗玉咒骂的声音:“这柳大娘,今日竟与我穿得一模一样!你说,我们家中,是不是有柳家的奸细?怎么我穿什么,她就穿什么!这也就罢了,她还处处压我一头!还有你那姑母,远在高昌还挂着这边,谁家不送,偏偏给柳家送东西……”
喝得半醉的徐王哼了一声,打断对方的絮叨:“姓柳的是越发猖狂了!”
房遗玉这才注意到,夫君也是气得不轻,便问:“怎么?柳相也给你气受了?”
徐王瞪着眼,道:“他敢!只是他一而再再而三暗示,我家与他家要结秦晋之好,还说得像是我们高攀他们,你说可不可气!”
房遗玉给夫君顺气以作安抚,语气软下来,道:“都是我不好。本来想着仲言到年纪了,该为他寻摸着亲事,免得他整日想着霁月山庄那边……”
闻言,徐王怒气消了大半,道:“怎么能怪你呢!只是……仲言既然喜欢柳家外孙女,便应了他罢!”
“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房遗玉的火气刚降下来,又被拱了上去,音量提高不少:“前两年仲言便说,等柳家的长大些,要你亲自去上门提亲……当时你还雷霆大怒,说什么也不许,还请圣人出面把仲言派去边疆,表面上说什么历练,实际是不愿仲言终日惦念着霁月山庄……如今,你怎么又松口了?”
徐王喘了口粗气,强压暴躁脾气,尽量用缓和的语气道:“我如今松口,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儿媳,不一定要娶高门的。你瞧柳相夫妇二人,哪个是好相与的?若往后真结了亲家,我们有的是气受!”
房遗玉一副做错事的模样,低下头去,道:“我原是看中柳家的小女儿柳洛诗,觉得她温柔娴雅,想着与仲言那性子匹配。可如今,这柳大娘越发跋扈……我这心底,也是打了退堂鼓。”
说着,她又抬头,抓住徐王的手臂,道:“可是要仲言娶一个不入流的小庶女,我不甘心!”
徐王接茬儿:“仲言前几日不是往裴家送了礼?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娶裴家嫡女做儿媳。至于霁月山庄那边的,也算是裴家女,便一同娶过来,做个妾也罢!”
虽说嫡庶之分,较之周汉等朝,已然不大严苛,但名门望族们,还是特别讲究门第。
房遗玉还是不满:“不要吧!你那表妹乔阙,她女儿裴羽若,我不喜欢,一股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人家裴羽若也是金尊玉贵养大的,怎么上不得台面。”徐王想了想,补充道:“不过婚姻大事,不要操之过急。说回正题,这柳家的女儿,我们是不能要了!这个你同意吧?”
房遗玉首肯:“自然!婚事未定,都好说。”
徐王闭目养神,又补充:“裴君南马上要带着养在霁月山庄的女儿回来了。到时候你好好瞧瞧裴清宁,若说得过去,便遂了仲言心意。”
房遗玉晃了晃抱着的手臂,道:“那养在外边的裴家女,最多只能做我儿的妾室。”
“自然。”徐王拍了拍房遗玉的手背,应和一句,便没有再说话。
房遗玉靠着夫君的手臂,默默盘算着新的儿媳人选。
…………
回到王府后,徐王听闻李仲言回家了,便让管事将他叫到书房。
李仲言进门,走到南窗下,施施然在父亲跟前坐下,问:“阿耶这么晚唤儿子来,有什么事吩咐?”
徐王阴阳怪气道:“我现在哪里敢吩咐你?”
李仲言默默收敛,端坐好,没有回话。
徐王这才接着道:“说罢,前段时日你无缘无故给裴家送东西,为何?”
“儿子想拉拢裴家,为日后清宁进门做准备。”李仲言语气坚定。
徐王瞧他毫不遮掩,气不打一处来:“哪有小郎君为自己张罗婚事的!难道我与你阿娘都不在了,需你亲自出面?”
李仲言蹙眉:“阿耶!”
徐王原对已逝长子寄予厚望,悉心教养,占据了大部分心力,所以对底下还年幼的儿子疏于管教,并不大亲近。直到长子夭折,徐王才对余下子女一视同仁,这些年父子之间才逐渐亲近起来。
他知道李仲言是刚硬的性子,本想趁着儿子羽翼未满,多历练敲打,所以又是送去霁月山庄,又是去求圣人垂青,反而养得儿子越发说一不二。
徐王换了个语气,道:“阿耶知道,我儿尊师重道,这是好事。可这婚姻大事,不可与恩情混淆。你要报答柳乘风恩情,有千万种方式,何必执着于裴清宁?”
李仲言忙解释:“儿子要娶清宁,不是为了报答师恩。清宁澄澈明朗,儿子真心实意喜欢。这事儿阿耶和阿娘都知道,儿子对清宁不是一时兴起!”
“那你可有想过?”徐王的手指不安地敲打桌面,道:“裴清宁是柳乘风已故独女的遗孤,他们怎么能接受孙女远嫁?再者,就算柳乘风和薛月同意孙女远嫁,但也不会同意孙女给人做妾的,你明不明白?”
李仲言拧着眉,抓住重点,不可置信问:“妾?”
“阿耶竭力说服,你阿娘才终于松口,说待你成亲后,可以让裴清宁入门做妾室。这也算成全了你们。至于柳乘风那边,到时阿耶去卖个老脸,但也不能保证能成事。”
徐王边说,边观察儿子面色,心底如风雨摇摇欲坠,越说越没底气。
李仲言眸色暗下来,强压不满,尽力好脾气说道:“儿子知道阿耶的顾虑。婚嫁讲究门当户对,阿耶是怕儿子娶了清宁会被人取笑或排挤,于仕途不利。但阿耶可有想过,儿子若连朝思暮想的人都得不到,那想要成的大事,会做得成吗?”
“我儿雄心壮志,难能可贵!”徐王也不愿意泼冷水,但李仲言涉世不深,又怎么明白自己的苦心,只能提醒:“但要能成大事,便是圣人,也是需要助力的!阿耶还是那句话,裴清宁若是个安稳的,阿耶可以让你如愿以偿。你可以迎娶她进门,但绝对不是以正妻的身份进门。至于你的正妻,阿耶退一步,一定说服你阿娘,可以让你首肯,再作决定。”
李仲言怒火中烧,但还是隐忍下来,只道:“天色已晚,阿耶早些安置,儿子不打扰了。”
徐王言至于此,也知道再说又要吵起来,但又想到这几日的事,便道:“等等,阿耶还有事问。”
待烦躁不安的李仲言又坐下,徐王道:“这次你在南召办的事,圣人很满意,多次夸赞。只是你回来之后,圣人数次单独召见,属实奇怪。”
李仲言想了想,如实告知:“兵部侍郎被刺杀一案,圣人交给了金吾卫会同大理寺主办。金吾卫这边,柳相举荐了门生陆子商;大理寺则派了寺正孙立宣。事关重大,圣人让儿子暗中协同办理,主审案犯。”
徐王对陆子商有些印象。
陆子商非池中物,肯为柳相办事,出乎徐王意料。
至于孙立宣,既是寺正,那也是五品官,却不曾听过,便问:“这孙立宣是何人?何人举荐的?”
“孙立宣是孙成次子。”李仲言答:“至于举荐人……似乎是陆子商。陆子商去金吾卫之前,曾在大理寺任职,与孙立宣搭档破过几起案子,许是这层原因。”
徐王知道孙成是何人,对孙立宣便没什么疑惑。
但想到陆子商,困惑起来。这小郎君的父亲是中书令陆天青。陆天青是出了名的擅长中庸之道,从不结党营私,最是豁达和善。按理说,陆天青不会任由儿子同柳相这样妄自尊大的人交好才是。但表面上,陆子商又是柳相一派……
徐王又道:“圣人既然让你暗中主审,便是信任你……如此,你更应该保持中立,务必还原事情真相。若牵扯到党争,只管如实上报,圣人自会裁决。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甄别,阿耶总觉得,陆子商与柳相的真实关系,不是门生旧故这么简单。恐怕这起案件的内情,陆子商知道得更多。”
“是。”李仲言答:“今日儿子与陆子商、孙立宣会面过,也察觉到有些异常。儿子会多注意,阿耶不必担心。”
徐王再无二话,让李仲言回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