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裴君昭到访霁月山庄那次,裴清宁听闻过燕王的名讳,之后便打听清楚了:
燕王是圣上的长子,永徽元年被任命为雍州牧。
因王皇后一直未有子嗣,在中书令(也是就众人常称呼的“柳相”)劝说之下,圣上同意将燕王过继到了王皇后名下。此后,王皇后对燕王与旁的皇子不同,当做亲子教养。
所以今日,王皇后举办合宫宴饮,除了一众氏族大娘子带着女眷参加外,有燕王在场,裴清宁不觉得奇怪。
这场每年设立于元宵之前的宴会,就是王皇后笼络臣下的一个传统。原本只邀请亲近的权臣内眷,只是今年多了裴府一门。
裴清宁猜测,一来,王皇后要借此机会,让自己寄予厚望的养子,在内臣女眷门前露露面,为了过段时日的春日宴做个铺垫。
二来,或许是听到了宫外的传言,专门将裴家女都召来,瞧瞧到底是谁敢勾搭燕王。
如此推演一番,裴清宁回想起李仲言说的话,心道:难道真是去年上元节,裴羽若被燕王相中了?只是裴家式微,所以燕王不愿求娶,便一直拖着?
胡思乱想间,只听武昭仪轻笑一声:“燕王,这是宫中新酿的酒,你且尝尝,滋味是不是比花娇呢!”
自裴府一门女眷入内,燕王那双含情脉脉的眸子便落定一般,直勾勾盯着某位裴女,让武昭仪觉得有趣。
言罢,众人恍然一笑,朝燕王看去。
燕王脸颊为烫,端起酒盏,见王皇后脸上薄怒一闪而过,又放了下去,道:“武昭仪说笑了。”
武昭仪又举起酒盏,敬燕王:“怪我来的迟,未曾一观舞姬的曼妙之处,实在遗憾。”
“这有何难?”燕王一笑,露出虎牙,瞧着可亲,扭头看向上首,又道:“只是儿习得新曲,正想向皇后殿下献丑呢……”
王皇后露出笑意:“燕王有孝心了。”
“儿的笛声,要高明的琵琶乐师来配。”燕王说着,露出一丝羞怯:“去岁春日宴,圣上曾称赞两位小娘子合奏的琵琶乐为状元。”
见王皇后的目光落在旁边,鱼子岑忙道:“舍妹病体不敢惊扰圣驾,所以今日不曾前来。”
“不过……”鱼子岑话锋一转,看向一旁的燕王:“正好臣下识得一位精通琵琶的娘子,应该不会辜负了燕王的重托。”
众人各怀心思,看向裴羽若。
闻言,裴羽若眉头直皱,恶狠狠盯着对面的鱼子岑:谁人不知,上次春日宴,是她与鱼二娘一同合奏而拔得头筹的。
武昭仪笑道:“想必鱼小郎口中之人,便是裴府的小娘子吧?去年那《塞上曲》叫人记忆犹新。许是那个时候,燕王便遇了知音吧?”
王皇后脸上挂着浅浅的笑,看向鱼子岑。
鱼子岑这才发觉武昭仪话中有话,自觉失言,尴尬地轻笑两声,道:“原来如武昭仪所言,裴府小娘子有此造诣,已是众人皆知呢!臣下只是曾在裴府中,隔墙听到过那犹如天籁的琵琶吟,却不知是裴府中哪位小娘子。”
“也不怪你。”武昭仪笑道:“去岁春日宴,你与武陵郡王去了扬州,所以错过了呢。”
王皇后忽地想起,道:“去岁春日宴,燕王在齐地公差,也没参加,应该没见过裴家的小娘子吧?”
燕王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摇了摇头:“儿未曾见过。”
王皇后的眼眸似一道寒霜,从燕王身上移到鱼子岑身上:“鱼小郎口中那位精通琵琶的娘子,是谁?”
“这么说来应该是……”鱼子岑看向对面,恍若被架在火上炙烤,道:“裴二娘。”
几位贵人大起大落的一番对话,让裴家众人暗自捏了一把汗。
裴羽若的心情,一会儿在天上遨游,一会儿又陷入尘埃。她算是看明白了:武昭仪在套话,想要引导燕王与自己私相授受。可武昭仪是如何得知,自己私下与燕王有过交集呢?
去岁上元节,裴羽若“偶遇”燕王,本就是一个人为的巧合。
裴羽若费了好大劲儿才得知燕王的行踪,然后导了“一见钟情”的戏码,试图在燕王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王皇后扫了一眼裴女中衣着不凡的裴羽若,道:“既然燕王看中,那便出来合奏一曲吧!”
裴羽若看向乔阙。
乔阙轻轻点了点头,裴羽若才款款走到殿中。
与燕王琴瑟和鸣,本就是裴羽若求之不得。
武昭仪看向手执玉笛的燕王,问道:“今日有耳福了。不知燕王要演奏什么曲子?”
燕王思索片刻,笑道:“武昭仪刚才还说,错过了精妙的乐曲与舞蹈,不如您做主?”
“圣后果然教子有方,看咋们燕王这自信……”武昭仪向着王皇后夸赞一句,接着道:“什么《太平乐》、《上元乐》,近日听腻了,不如来一曲《破阵乐》吧?”
燕王作了个礼,正欲开口,武昭仪又道:“这曲气势恢宏,不如本宫引荐一人,也好壮壮声势?”
“武陵郡王到……”
一声通传,打断了众人的好奇,纷纷朝大步流星而来的李仲言看去。
李仲言到殿中适才放慢脚步,调整了呼吸,朝上位的几人行礼问安,才笑道:“臣刚才在太液池听圣上言,皇嫂这里有佳酿,特来讨一杯,不知是不是唐突了?”
王皇后眉眼含笑,亲昵道:“仲言来啦!怎会唐突,快坐到燕王那儿……”
于公,李仲言鲜少出现在内廷,但因圣上每每提及李仲言便赞不绝口,王皇后自然要另眼看待。
于私,与徐王与徐王妃相比,王皇后也更喜欢处事细致周全,性子又豪迈不羁的李仲言些。
李仲言也不推辞,在燕王前边新设的案桌前坐下,漫不经心道:“臣是不是打断武昭仪的话了?刚才好像听到什么,壮壮声势?”
武昭仪美目流转,轻笑:“是了,本宫正要举荐一人,与燕王合奏呢!”
李仲言抬眸,看向裴羽若:“哟,还有谁能与二娘比?”
王皇后脸上的笑容僵住:这李仲言好像与裴羽若很是熟稔,连“二娘”都唤上了。
她记得:虞娘调查后回禀的是,李仲言与裴家鲜有来往。若一定说与裴女有牵扯,那便是与柳乘风有几年的师徒情谊,因此与养在霁月山庄的那名裴女或许熟识。
有这一层查探,所以王皇后在年关时特意传召了裴母,一定要所有裴女进宫面见。
王皇后倒要看看,是如传言那般,李仲言与燕王是否在争抢某位裴女。
可经过武昭仪这么一搅合,倒是叫王皇后有些迷茫:看李仲言的样子,对裴二娘很是关注;反观燕王,故意要引裴二娘出来风头,可那双眼睛,仿若黏在了别处……
“裴侍郎擅音律,教养的女儿定然是个个拔尖了。”武昭仪意有所指,对王皇后道:“妾要举荐的,就是清宁,裴四娘。”
众人又望向裴女,在衣着穿戴相同的三人中,锁定了低垂着脑袋的裴清宁。
裴清宁本抱着看戏的心态,快神游到天边,直到李仲言突然出现,她便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提心吊胆片刻,头顶如笼罩着一片黑云,此时,好像有电闪雷鸣,击中了裴清宁。
她听到自己名字的同时,一个战栗,抬头看向示意自己出来的虞内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裴清宁稳住心神,上前与裴羽若并肩而立。
武昭仪有备而来,让佩儿递上一把琵琶,道:“这把琴特借用于你,可不要让本宫失了脸面哦!”
闻言,燕王的视线稍微从裴清宁身上移开,看向那螺钿牡丹紫檀五弦琵琶:“武昭仪偏心呢。这样的琴,寻遍大唐也只有两把。您借给了四娘,那她岂不是赢定了。”
武昭仪爽朗一笑,道:“另一把,不是在仲言那里吗?”
“您这就为难臣了。臣今日面圣,可没带那琵琶。”李仲言的笑容浮在面上,转眸看向裴羽若,道:“若有真才实学,不拘着用什么名贵乐器。臣押裴二娘更胜一筹。”
裴羽若闻言,朝李仲言投以感激一笑。
裴清宁表面上依旧如局外人,神色如常,默默等待安排,可心里早慌乱如麻:这一曲,若是弹的不好,怕武昭仪怪罪;若是弹的好了,在旁人眼里,不仅抢了自家姐姐风头,更是驳了武陵郡王的面子”。
王皇后冷凝一笑,原来武昭仪至此,目的在这儿——她想试探的人,是李仲言。说不定李仲言至此,便是她设局引来的。
燕王打破殿中短暂的宁静,道:“那儿便献丑了。”
殿中央三人暂时走开,让乐师重新排布,留出中间三个位置。
燕王越过裴羽若,屈身看向裴清宁,问:“你可识得《破阵曲》?”
裴清宁对上那双明亮的眼眸,点点头:“臣女识得谱曲。不知宫中演奏,是否用的是收录于《乐书》的原调?”
燕王绕过裴羽若,挨着裴清宁,道:“是原调。琵琶虽是主音,但也要要配合好其他乐师。”
“裴清宁默默移动半步,恭敬道:“是,臣女会视情况而变。”
“那这样吧,二娘上阙,清宁下阙,如何?”燕王低着头,闻到裴清宁身上的味道:“你受伤了?”
燕王是圣上的长子,永徽元年被任命为雍州牧。
因王皇后一直未有子嗣,在中书令(也是就众人常称呼的“柳相”)劝说之下,圣上同意将燕王过继到了王皇后名下。此后,王皇后对燕王与旁的皇子不同,当做亲子教养。
所以今日,王皇后举办合宫宴饮,除了一众氏族大娘子带着女眷参加外,有燕王在场,裴清宁不觉得奇怪。
这场每年设立于元宵之前的宴会,就是王皇后笼络臣下的一个传统。原本只邀请亲近的权臣内眷,只是今年多了裴府一门。
裴清宁猜测,一来,王皇后要借此机会,让自己寄予厚望的养子,在内臣女眷门前露露面,为了过段时日的春日宴做个铺垫。
二来,或许是听到了宫外的传言,专门将裴家女都召来,瞧瞧到底是谁敢勾搭燕王。
如此推演一番,裴清宁回想起李仲言说的话,心道:难道真是去年上元节,裴羽若被燕王相中了?只是裴家式微,所以燕王不愿求娶,便一直拖着?
胡思乱想间,只听武昭仪轻笑一声:“燕王,这是宫中新酿的酒,你且尝尝,滋味是不是比花娇呢!”
自裴府一门女眷入内,燕王那双含情脉脉的眸子便落定一般,直勾勾盯着某位裴女,让武昭仪觉得有趣。
言罢,众人恍然一笑,朝燕王看去。
燕王脸颊为烫,端起酒盏,见王皇后脸上薄怒一闪而过,又放了下去,道:“武昭仪说笑了。”
武昭仪又举起酒盏,敬燕王:“怪我来的迟,未曾一观舞姬的曼妙之处,实在遗憾。”
“这有何难?”燕王一笑,露出虎牙,瞧着可亲,扭头看向上首,又道:“只是儿习得新曲,正想向皇后殿下献丑呢……”
王皇后露出笑意:“燕王有孝心了。”
“儿的笛声,要高明的琵琶乐师来配。”燕王说着,露出一丝羞怯:“去岁春日宴,圣上曾称赞两位小娘子合奏的琵琶乐为状元。”
见王皇后的目光落在旁边,鱼子岑忙道:“舍妹病体不敢惊扰圣驾,所以今日不曾前来。”
“不过……”鱼子岑话锋一转,看向一旁的燕王:“正好臣下识得一位精通琵琶的娘子,应该不会辜负了燕王的重托。”
众人各怀心思,看向裴羽若。
闻言,裴羽若眉头直皱,恶狠狠盯着对面的鱼子岑:谁人不知,上次春日宴,是她与鱼二娘一同合奏而拔得头筹的。
武昭仪笑道:“想必鱼小郎口中之人,便是裴府的小娘子吧?去年那《塞上曲》叫人记忆犹新。许是那个时候,燕王便遇了知音吧?”
王皇后脸上挂着浅浅的笑,看向鱼子岑。
鱼子岑这才发觉武昭仪话中有话,自觉失言,尴尬地轻笑两声,道:“原来如武昭仪所言,裴府小娘子有此造诣,已是众人皆知呢!臣下只是曾在裴府中,隔墙听到过那犹如天籁的琵琶吟,却不知是裴府中哪位小娘子。”
“也不怪你。”武昭仪笑道:“去岁春日宴,你与武陵郡王去了扬州,所以错过了呢。”
王皇后忽地想起,道:“去岁春日宴,燕王在齐地公差,也没参加,应该没见过裴家的小娘子吧?”
燕王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摇了摇头:“儿未曾见过。”
王皇后的眼眸似一道寒霜,从燕王身上移到鱼子岑身上:“鱼小郎口中那位精通琵琶的娘子,是谁?”
“这么说来应该是……”鱼子岑看向对面,恍若被架在火上炙烤,道:“裴二娘。”
几位贵人大起大落的一番对话,让裴家众人暗自捏了一把汗。
裴羽若的心情,一会儿在天上遨游,一会儿又陷入尘埃。她算是看明白了:武昭仪在套话,想要引导燕王与自己私相授受。可武昭仪是如何得知,自己私下与燕王有过交集呢?
去岁上元节,裴羽若“偶遇”燕王,本就是一个人为的巧合。
裴羽若费了好大劲儿才得知燕王的行踪,然后导了“一见钟情”的戏码,试图在燕王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王皇后扫了一眼裴女中衣着不凡的裴羽若,道:“既然燕王看中,那便出来合奏一曲吧!”
裴羽若看向乔阙。
乔阙轻轻点了点头,裴羽若才款款走到殿中。
与燕王琴瑟和鸣,本就是裴羽若求之不得。
武昭仪看向手执玉笛的燕王,问道:“今日有耳福了。不知燕王要演奏什么曲子?”
燕王思索片刻,笑道:“武昭仪刚才还说,错过了精妙的乐曲与舞蹈,不如您做主?”
“圣后果然教子有方,看咋们燕王这自信……”武昭仪向着王皇后夸赞一句,接着道:“什么《太平乐》、《上元乐》,近日听腻了,不如来一曲《破阵乐》吧?”
燕王作了个礼,正欲开口,武昭仪又道:“这曲气势恢宏,不如本宫引荐一人,也好壮壮声势?”
“武陵郡王到……”
一声通传,打断了众人的好奇,纷纷朝大步流星而来的李仲言看去。
李仲言到殿中适才放慢脚步,调整了呼吸,朝上位的几人行礼问安,才笑道:“臣刚才在太液池听圣上言,皇嫂这里有佳酿,特来讨一杯,不知是不是唐突了?”
王皇后眉眼含笑,亲昵道:“仲言来啦!怎会唐突,快坐到燕王那儿……”
于公,李仲言鲜少出现在内廷,但因圣上每每提及李仲言便赞不绝口,王皇后自然要另眼看待。
于私,与徐王与徐王妃相比,王皇后也更喜欢处事细致周全,性子又豪迈不羁的李仲言些。
李仲言也不推辞,在燕王前边新设的案桌前坐下,漫不经心道:“臣是不是打断武昭仪的话了?刚才好像听到什么,壮壮声势?”
武昭仪美目流转,轻笑:“是了,本宫正要举荐一人,与燕王合奏呢!”
李仲言抬眸,看向裴羽若:“哟,还有谁能与二娘比?”
王皇后脸上的笑容僵住:这李仲言好像与裴羽若很是熟稔,连“二娘”都唤上了。
她记得:虞娘调查后回禀的是,李仲言与裴家鲜有来往。若一定说与裴女有牵扯,那便是与柳乘风有几年的师徒情谊,因此与养在霁月山庄的那名裴女或许熟识。
有这一层查探,所以王皇后在年关时特意传召了裴母,一定要所有裴女进宫面见。
王皇后倒要看看,是如传言那般,李仲言与燕王是否在争抢某位裴女。
可经过武昭仪这么一搅合,倒是叫王皇后有些迷茫:看李仲言的样子,对裴二娘很是关注;反观燕王,故意要引裴二娘出来风头,可那双眼睛,仿若黏在了别处……
“裴侍郎擅音律,教养的女儿定然是个个拔尖了。”武昭仪意有所指,对王皇后道:“妾要举荐的,就是清宁,裴四娘。”
众人又望向裴女,在衣着穿戴相同的三人中,锁定了低垂着脑袋的裴清宁。
裴清宁本抱着看戏的心态,快神游到天边,直到李仲言突然出现,她便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提心吊胆片刻,头顶如笼罩着一片黑云,此时,好像有电闪雷鸣,击中了裴清宁。
她听到自己名字的同时,一个战栗,抬头看向示意自己出来的虞内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裴清宁稳住心神,上前与裴羽若并肩而立。
武昭仪有备而来,让佩儿递上一把琵琶,道:“这把琴特借用于你,可不要让本宫失了脸面哦!”
闻言,燕王的视线稍微从裴清宁身上移开,看向那螺钿牡丹紫檀五弦琵琶:“武昭仪偏心呢。这样的琴,寻遍大唐也只有两把。您借给了四娘,那她岂不是赢定了。”
武昭仪爽朗一笑,道:“另一把,不是在仲言那里吗?”
“您这就为难臣了。臣今日面圣,可没带那琵琶。”李仲言的笑容浮在面上,转眸看向裴羽若,道:“若有真才实学,不拘着用什么名贵乐器。臣押裴二娘更胜一筹。”
裴羽若闻言,朝李仲言投以感激一笑。
裴清宁表面上依旧如局外人,神色如常,默默等待安排,可心里早慌乱如麻:这一曲,若是弹的不好,怕武昭仪怪罪;若是弹的好了,在旁人眼里,不仅抢了自家姐姐风头,更是驳了武陵郡王的面子”。
王皇后冷凝一笑,原来武昭仪至此,目的在这儿——她想试探的人,是李仲言。说不定李仲言至此,便是她设局引来的。
燕王打破殿中短暂的宁静,道:“那儿便献丑了。”
殿中央三人暂时走开,让乐师重新排布,留出中间三个位置。
燕王越过裴羽若,屈身看向裴清宁,问:“你可识得《破阵曲》?”
裴清宁对上那双明亮的眼眸,点点头:“臣女识得谱曲。不知宫中演奏,是否用的是收录于《乐书》的原调?”
燕王绕过裴羽若,挨着裴清宁,道:“是原调。琵琶虽是主音,但也要要配合好其他乐师。”
“裴清宁默默移动半步,恭敬道:“是,臣女会视情况而变。”
“那这样吧,二娘上阙,清宁下阙,如何?”燕王低着头,闻到裴清宁身上的味道:“你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