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五日,寇清昼都带着舒灿歌在城里和郊外游山玩水。
有时是街头巷尾找当地美食,有时是去茶坊听琵琶女唱一下午的评弹小书。
江南的绸缎精致漂亮,他便带着她去绸缎装裁了几匹布,然后去旁边的脂粉铺子挑胭脂水粉,晚些时候又去玉石铺子挑了些首饰。
活脱脱就是把她当瓷娃娃打扮。
掌柜的拿来匣子打开,寇清昼取出玉簪,比了比,轻轻插/入小夫人浓密的云鬓中,端赏片刻,勾起嘴角,似乎很满意。
舒灿歌不知道他在京城当差的俸禄是几何,但见他这几日先不论玩耍和吃食上的支出,光这两日带她在街上采买衣裳首饰的钱都花了快千两白银。
她暗中扯了扯对方的衣袖,低声道:“五爷,够了。春秋短,您现在给我买这么多衣裳,我也穿不了多久呀。”
那人却摸摸下巴,若有所思:“对,京城比泰州寒冷不少,这些衣裳的确太过单薄,唔……还得添置几件厚些的棉衣。”
看他的样子,是还要把冬季的衣裳都买了。舒灿歌急得瞪他:“我不是这个意思。”
见她有些恼了,寇清昼才放弃逗她,笑道:“好,我知道了,夫人这是勤俭持家,为我节省开支。”
舒灿歌心道:你觉得是就是吧。
旁边的掌柜赶紧陪着笑脸,殷勤道:“娘子好福气呐,夫君一表人才又肯舍得花钱哄您开心。”
眼珠一转,掌柜的目光又落回她头上的发簪:“娘子长得这般水灵娇俏,一看就是咱们江南水乡长出来的一朵芙蓉花。”
寇清昼颔首笑:“不错,我夫人是明州人士。”
掌柜的连忙打蛇随棍上,热切道:“这簪子是用整块的岫玉雕的,清丽雅致,配夫人这样水灵灵的美人最合适。”
不等舒灿歌说什么,寇清昼就做了决定:“把这只簪子和刚才看的那两只翡翠镯子都包起来吧。”
掌柜的喜笑颜开,连声答应下去。
店外等候的马车上已装了不少东西,两个小厮帮着把采买的货物都放好,寇清昼让他们先回宅子。
看天色已经快到哺时了,舒灿歌疑惑问:“我们还要去哪里?”
*
寇清昼带她来的地方是一间药铺,名为“仙芝堂”。
此时药铺的病人并不多,坐堂的大夫刚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瞧完病。
大夫是个年轻男子,一身青衣虽已是半新不旧的样子,但仍旧干净熨帖。
他起身搀扶着老人家走下铺子外的台阶。
老人家很是感激,临行前还转头一叠声地说着“有劳许大夫了、有劳许大夫了。”
等老人家提着药走远了,年轻大夫才又转身回到药铺。看上去是个慈悲心肠的和善人。
“五爷是有哪里不舒服么?”舒灿歌看向他。
寇清昼穿上衣袍,身形显得瘦削,但其实……她脑袋里想到了什么不该想的画面,脸上一热。
咳咳,总之他应该是生龙活虎、精神得很,还犯不着来药铺抓药呀。
寇清昼自然不知道小夫人脑子里过了一遍怎样的场景,温和开口:
“前几日刚到泰州你不是发了一场高热么,后天我们就要启程回京了,路途颠簸,万一你身子又受不住,还是先找大夫看看上次的风寒好全了没有。”
舒灿歌一怔,虽然那场风寒来势汹汹,但她还年轻,且一直在窑场中忙碌,本就算不上五体不勤的孱弱身子,调养一阵子后早就不觉得有什么病痛了。
他却一直记着。
*
舒灿歌在内堂坐下,年轻大夫示意她将手腕放在布枕上,便开始叩脉问诊。
他打量着对方气色不错,脉相也无不妥,看了看帘外站着的寇清昼,微笑问道:“夫人是和您家郎君一起来求子的么?”
她先是一怔,还没来得及答话,一旁的药童抢话道:
“这位夫人可是找对人了。咱们许大夫可是泰州城里有名的圣手,比庙里的送子观音娘娘还灵呢!”
许大夫呵斥道:“少贫嘴,去帮你婶婶抓药去。”
那药童吐吐舌头,掀开帘子跑了出去。
“不是求子。”舒灿歌微微红了脸,刚才那孩子叫得那般大声,外头的寇清昼一定也听见了。
“我前几日染了风寒,已服过几次药,想请大夫瞧瞧是否已经大好了?”
一番诊脉后,许大夫笑道:
“姑娘体内的寒气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不必过多用药,只需在日常起居中注意保暖就行。”
舒灿歌谢过大夫,目光透过垂挂的纱帘望去,寇清昼正站在装药材的七星斗柜前。
药柜旁立着一名身着鹅黄衫子的女子,她正从每一格药柜中拿取需要的药材,再称量、分装到面前三张黄纸上。
刚才内堂里的药童跑到她身边,正拿着方子,照着上面写的念出药材名字和用量。
寇清昼静静看着那女子,目光深邃平静,却像是被竭力压制的海面呈现出的平静。
他看得过于专注,连舒灿歌走到他身旁亦没有察觉。
“在看什么呢?”
那女子看上去应有二十几许,样貌不算出挑,但气质却显得温婉娴静。
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女子虽带着恬淡笑意,但一双黑漆漆的眸子跟枯井中无波的死水一般。
她的眼睛似乎失明了。
不同于通常药铺会以墨字将药材名写好贴在对应药斗子上,回春堂的药柜是将药材名刻在药斗子上。
“是你认识的人?”她问。
寇清昼回过神来,摇摇头:“不是。”顿了顿,又道:“只是有几分像我阿妹。”
“那你妹妹呢,在京城么?”
寇清昼沉默了一会儿,才淡淡道:“死了。”
舒灿歌吃了一惊,想起他之前说过家中无长辈的事,这样看来,他家里似乎没有别的亲人了。
真是凄惨……是家中发生过什么巨大变故么?
“郎君是来抓药的吗?把方子给我就好啦。”
寇清昼走到药柜面前,那药童打扮的少年便笑着招呼起来。
“你的眼睛……”
女子听得寇清昼的声音,脸上的笑意停了片刻,才回答道:“我的眼睛已经瞎了五年了,不过并不妨碍我整理药材,客人您不必担心。”
“对对对。”一旁的药童也连忙附和:“林婶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哪个药材放在哪个药斗子里早就烂熟于心,连称分量也是丝毫不错。”
“一年前,有个无赖说回春堂抓药抓错了,害他大病一场。结果后来知县大人查出来,是那人想讹诈才胡说的。林婶婶这么多年从未抓错过药,掂错过分量。”
那少年正说在兴头上,许大夫掀起帘子走了过来,见妻子已经将药材包好,微微呵住了少年,转头又对寇清昼说:
“这位客人,你家娘子我方才诊治了,风寒已愈,没什么大碍,不必用药。”
“听说你家药铺的枣花黄芪茶不错,我想买一些带走。”
听了寇清昼的话,年轻大夫一愣。
制作枣花黄芪茶是妻子林氏的独门手艺,茶香醇厚、对女子畏寒疲倦、月事失调等疗效甚佳。
但他怕妻子受累,所以并没有做多了拿到铺子上卖,最多就送送街坊邻居,那面前这男子是从何得知呢?
许大夫正迟疑间,他身旁的林氏开口了:“我前几天刚做了一些,便送给郎君吧。听您的情形,您夫人之前染了风寒?”
“嗯。”
女子微微一笑:“正好,这枣花黄芪茶补气固表,对女子有滋补之效。”
寇清昼接过她递过来的两包药茶,淡声道了谢。
正要离开,林氏忽然唤道:“客人等等。”
两人转过身,林氏踟蹰片刻,问:“这位郎君是哪里人?”
寇清昼平静回答:“在下京城人士。”
林氏端静的面容上流露出一抹失望之色,身旁的年轻大夫轻轻扶住妻子。
“抱歉,我失态了。您的声音……很像我的一位故人。”
*
翌日,寇清昼带着舒灿歌去拜访了安王。
他们明日就要启程回京,自然少不得在临行前拜别安王。安王在府中设下晚宴,为两人送行。
八仙桌上主菜有八大盘,桌子四角放小菜,都是江南美食。
安王面露遗憾:“你若再晚些走,等太湖的大闸蟹肥了,再打上两坛新酿的菊花酒,那滋味真是胜过神仙。”
寇清昼笑道:“确实可惜。”
安王拍拍他的肩,举起酒杯:“无妨。我一个月后也要回京述职,到时给你捎两只蟹、一坛酒。”
寇清昼饮下酒:“那我就先行谢过王爷了。”
从最初为他们二人主婚,到今宵送行,舒灿歌感觉得到安王似乎真的把寇清昼引为至交好友。
且寇清昼对安王也是敬重有加,不同于在明州官场时,他对大小官员的态度。
原先安王妃曾说两人是莫逆之交,她现在有些相信那并非夸大。
就在她思索愣神的片刻,安王妃往她碗里夹了一只蟹黄汤包,温柔笑道:“快趁热吃,这蟹黄汤包晾了就不好吃了。”
她赶紧谢过。
晚宴上,王妃还带了两个孩子来。他们吃了一点就下桌子玩去了,知道明日舒灿歌就要走了,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前些天,寇清昼带她在城里游玩采买时,她留心着买了一些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儿。
小世子接了玩具,忽然眨巴着眼睛说:“小姑姑,你快点生个弟弟吧,这样就可以我们就可以跟他玩了。”
舒灿歌腾的一下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安王妃笑着牵起世子与女儿的手,“王爷,臣妾带着他们去花园消食去。”
安王点点头,又打量着两人:“尧章,你今年已二十有七了罢?”
寇清昼颔首:“是,劳王爷记记挂。”
安王笑了笑,喝下一口酒,才说:“我很高兴,你终于成家了。”
有时是街头巷尾找当地美食,有时是去茶坊听琵琶女唱一下午的评弹小书。
江南的绸缎精致漂亮,他便带着她去绸缎装裁了几匹布,然后去旁边的脂粉铺子挑胭脂水粉,晚些时候又去玉石铺子挑了些首饰。
活脱脱就是把她当瓷娃娃打扮。
掌柜的拿来匣子打开,寇清昼取出玉簪,比了比,轻轻插/入小夫人浓密的云鬓中,端赏片刻,勾起嘴角,似乎很满意。
舒灿歌不知道他在京城当差的俸禄是几何,但见他这几日先不论玩耍和吃食上的支出,光这两日带她在街上采买衣裳首饰的钱都花了快千两白银。
她暗中扯了扯对方的衣袖,低声道:“五爷,够了。春秋短,您现在给我买这么多衣裳,我也穿不了多久呀。”
那人却摸摸下巴,若有所思:“对,京城比泰州寒冷不少,这些衣裳的确太过单薄,唔……还得添置几件厚些的棉衣。”
看他的样子,是还要把冬季的衣裳都买了。舒灿歌急得瞪他:“我不是这个意思。”
见她有些恼了,寇清昼才放弃逗她,笑道:“好,我知道了,夫人这是勤俭持家,为我节省开支。”
舒灿歌心道:你觉得是就是吧。
旁边的掌柜赶紧陪着笑脸,殷勤道:“娘子好福气呐,夫君一表人才又肯舍得花钱哄您开心。”
眼珠一转,掌柜的目光又落回她头上的发簪:“娘子长得这般水灵娇俏,一看就是咱们江南水乡长出来的一朵芙蓉花。”
寇清昼颔首笑:“不错,我夫人是明州人士。”
掌柜的连忙打蛇随棍上,热切道:“这簪子是用整块的岫玉雕的,清丽雅致,配夫人这样水灵灵的美人最合适。”
不等舒灿歌说什么,寇清昼就做了决定:“把这只簪子和刚才看的那两只翡翠镯子都包起来吧。”
掌柜的喜笑颜开,连声答应下去。
店外等候的马车上已装了不少东西,两个小厮帮着把采买的货物都放好,寇清昼让他们先回宅子。
看天色已经快到哺时了,舒灿歌疑惑问:“我们还要去哪里?”
*
寇清昼带她来的地方是一间药铺,名为“仙芝堂”。
此时药铺的病人并不多,坐堂的大夫刚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瞧完病。
大夫是个年轻男子,一身青衣虽已是半新不旧的样子,但仍旧干净熨帖。
他起身搀扶着老人家走下铺子外的台阶。
老人家很是感激,临行前还转头一叠声地说着“有劳许大夫了、有劳许大夫了。”
等老人家提着药走远了,年轻大夫才又转身回到药铺。看上去是个慈悲心肠的和善人。
“五爷是有哪里不舒服么?”舒灿歌看向他。
寇清昼穿上衣袍,身形显得瘦削,但其实……她脑袋里想到了什么不该想的画面,脸上一热。
咳咳,总之他应该是生龙活虎、精神得很,还犯不着来药铺抓药呀。
寇清昼自然不知道小夫人脑子里过了一遍怎样的场景,温和开口:
“前几日刚到泰州你不是发了一场高热么,后天我们就要启程回京了,路途颠簸,万一你身子又受不住,还是先找大夫看看上次的风寒好全了没有。”
舒灿歌一怔,虽然那场风寒来势汹汹,但她还年轻,且一直在窑场中忙碌,本就算不上五体不勤的孱弱身子,调养一阵子后早就不觉得有什么病痛了。
他却一直记着。
*
舒灿歌在内堂坐下,年轻大夫示意她将手腕放在布枕上,便开始叩脉问诊。
他打量着对方气色不错,脉相也无不妥,看了看帘外站着的寇清昼,微笑问道:“夫人是和您家郎君一起来求子的么?”
她先是一怔,还没来得及答话,一旁的药童抢话道:
“这位夫人可是找对人了。咱们许大夫可是泰州城里有名的圣手,比庙里的送子观音娘娘还灵呢!”
许大夫呵斥道:“少贫嘴,去帮你婶婶抓药去。”
那药童吐吐舌头,掀开帘子跑了出去。
“不是求子。”舒灿歌微微红了脸,刚才那孩子叫得那般大声,外头的寇清昼一定也听见了。
“我前几日染了风寒,已服过几次药,想请大夫瞧瞧是否已经大好了?”
一番诊脉后,许大夫笑道:
“姑娘体内的寒气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不必过多用药,只需在日常起居中注意保暖就行。”
舒灿歌谢过大夫,目光透过垂挂的纱帘望去,寇清昼正站在装药材的七星斗柜前。
药柜旁立着一名身着鹅黄衫子的女子,她正从每一格药柜中拿取需要的药材,再称量、分装到面前三张黄纸上。
刚才内堂里的药童跑到她身边,正拿着方子,照着上面写的念出药材名字和用量。
寇清昼静静看着那女子,目光深邃平静,却像是被竭力压制的海面呈现出的平静。
他看得过于专注,连舒灿歌走到他身旁亦没有察觉。
“在看什么呢?”
那女子看上去应有二十几许,样貌不算出挑,但气质却显得温婉娴静。
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女子虽带着恬淡笑意,但一双黑漆漆的眸子跟枯井中无波的死水一般。
她的眼睛似乎失明了。
不同于通常药铺会以墨字将药材名写好贴在对应药斗子上,回春堂的药柜是将药材名刻在药斗子上。
“是你认识的人?”她问。
寇清昼回过神来,摇摇头:“不是。”顿了顿,又道:“只是有几分像我阿妹。”
“那你妹妹呢,在京城么?”
寇清昼沉默了一会儿,才淡淡道:“死了。”
舒灿歌吃了一惊,想起他之前说过家中无长辈的事,这样看来,他家里似乎没有别的亲人了。
真是凄惨……是家中发生过什么巨大变故么?
“郎君是来抓药的吗?把方子给我就好啦。”
寇清昼走到药柜面前,那药童打扮的少年便笑着招呼起来。
“你的眼睛……”
女子听得寇清昼的声音,脸上的笑意停了片刻,才回答道:“我的眼睛已经瞎了五年了,不过并不妨碍我整理药材,客人您不必担心。”
“对对对。”一旁的药童也连忙附和:“林婶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哪个药材放在哪个药斗子里早就烂熟于心,连称分量也是丝毫不错。”
“一年前,有个无赖说回春堂抓药抓错了,害他大病一场。结果后来知县大人查出来,是那人想讹诈才胡说的。林婶婶这么多年从未抓错过药,掂错过分量。”
那少年正说在兴头上,许大夫掀起帘子走了过来,见妻子已经将药材包好,微微呵住了少年,转头又对寇清昼说:
“这位客人,你家娘子我方才诊治了,风寒已愈,没什么大碍,不必用药。”
“听说你家药铺的枣花黄芪茶不错,我想买一些带走。”
听了寇清昼的话,年轻大夫一愣。
制作枣花黄芪茶是妻子林氏的独门手艺,茶香醇厚、对女子畏寒疲倦、月事失调等疗效甚佳。
但他怕妻子受累,所以并没有做多了拿到铺子上卖,最多就送送街坊邻居,那面前这男子是从何得知呢?
许大夫正迟疑间,他身旁的林氏开口了:“我前几天刚做了一些,便送给郎君吧。听您的情形,您夫人之前染了风寒?”
“嗯。”
女子微微一笑:“正好,这枣花黄芪茶补气固表,对女子有滋补之效。”
寇清昼接过她递过来的两包药茶,淡声道了谢。
正要离开,林氏忽然唤道:“客人等等。”
两人转过身,林氏踟蹰片刻,问:“这位郎君是哪里人?”
寇清昼平静回答:“在下京城人士。”
林氏端静的面容上流露出一抹失望之色,身旁的年轻大夫轻轻扶住妻子。
“抱歉,我失态了。您的声音……很像我的一位故人。”
*
翌日,寇清昼带着舒灿歌去拜访了安王。
他们明日就要启程回京,自然少不得在临行前拜别安王。安王在府中设下晚宴,为两人送行。
八仙桌上主菜有八大盘,桌子四角放小菜,都是江南美食。
安王面露遗憾:“你若再晚些走,等太湖的大闸蟹肥了,再打上两坛新酿的菊花酒,那滋味真是胜过神仙。”
寇清昼笑道:“确实可惜。”
安王拍拍他的肩,举起酒杯:“无妨。我一个月后也要回京述职,到时给你捎两只蟹、一坛酒。”
寇清昼饮下酒:“那我就先行谢过王爷了。”
从最初为他们二人主婚,到今宵送行,舒灿歌感觉得到安王似乎真的把寇清昼引为至交好友。
且寇清昼对安王也是敬重有加,不同于在明州官场时,他对大小官员的态度。
原先安王妃曾说两人是莫逆之交,她现在有些相信那并非夸大。
就在她思索愣神的片刻,安王妃往她碗里夹了一只蟹黄汤包,温柔笑道:“快趁热吃,这蟹黄汤包晾了就不好吃了。”
她赶紧谢过。
晚宴上,王妃还带了两个孩子来。他们吃了一点就下桌子玩去了,知道明日舒灿歌就要走了,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前些天,寇清昼带她在城里游玩采买时,她留心着买了一些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儿。
小世子接了玩具,忽然眨巴着眼睛说:“小姑姑,你快点生个弟弟吧,这样就可以我们就可以跟他玩了。”
舒灿歌腾的一下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安王妃笑着牵起世子与女儿的手,“王爷,臣妾带着他们去花园消食去。”
安王点点头,又打量着两人:“尧章,你今年已二十有七了罢?”
寇清昼颔首:“是,劳王爷记记挂。”
安王笑了笑,喝下一口酒,才说:“我很高兴,你终于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