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静圆女冠便去见清虚真人,说是自己与师尊在观中叨扰良久,今日要辞行去了。
清虚真人也没留她,只叮嘱了她几句,见她面上不见萎靡困顿之色,心中多少生了两分欣赏。只是云郗无意结道侣,天师观中也确实从无留外人在内的规矩,清虚真人也无可奈何,只细细想了想平阳真人的腿伤,给了她几张药方,叫她日后用这个给师尊调理身体。
静圆女冠接了,拜谢之后,方才循规蹈矩地退出云房。
她走的时候,正巧碰见明锦过来做早课。
明锦已从云郗处听说了她与平阳真人将要辞行一事,见她风采依旧,见了她仍旧温声细语地行礼说话,便有心给她个善意,以请她吃茶为由将她约到了廊下,同她说道:“尊师的腿脚不便,可已经雇了下山的车马了?”
她一一答了,行事倒是紧密。
明锦却道:“寻常车马,下山亦是多有颠簸的,恐怕对尊师伤情有碍。我与兄长上山皆带了车马过来,愿载女冠与尊师下山。”
静圆女冠闻言,脸上显露出些惊喜的模样,连忙谢了她的恩情。
她自己与师尊这一趟出来,身上虽带足了盘缠,却也不好铺张,是以雇的不过是寻常的青帷小车,下山路上难免要经些风霜颠簸。明锦愿相助,又不是从她这个身无几两的女冠身上有所图,不过是愿帮她,她再推拒,反而显得矫情清高了。
明锦摆摆手,不见居功的样子,见静圆女冠心思玲珑,心中也多了些好感,知道她非那等惺惺作态之人。
临了静圆女冠要走,明锦再三考量,却还是叫住了她:“女冠请留步。”
她便停下步子,转过身来温和地瞧着她:“殿下请讲。”
明锦看向池边的一棵矮树。现下隆冬,树业已枯萎,但上头还挂着些残余的果荚,已然干了。
明锦垫脚,从上头摘了一片狭长的果荚下来,拂去上头沾着的雪,交到她的手里。
这时钟鸣渐响,早课的时候到了,明锦也没再耽搁,抱着经卷而去。
静圆女冠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复又看向手中长长的豆荚,不解其意。
直到她与平阳真人收拾了行装,坐上明锦为他们安排好的车驾后,她还是拿出了那一片豆荚,目光落在上头,若有所思。
平阳真人还挂念着静圆女冠未竟之事,面上愁云惨淡的,见她却不见伤心之色,还捧着片豆荚看个不停,不由得问道:“这是什么?”
“临真郡主临别相赠,徒儿愚钝,未能参透。”静圆女冠叹息。
平阳真人心中郁卒,也不认得此物,只是自嘲一笑:“王侯心思,咱们这些贫贱之人又如何能明白?郡主年岁尚小,大抵也是随手相赠,如折杨柳一般罢了。”
静圆女冠眉头皱了皱,先伏身请了罪,尔后才劝诫道:“殿下年岁虽小,却心有沟壑,必有其用意。”
她摸了摸周遭垫得软软的厢壁了,还是坦然告知:“这车马是殿下忧心师尊下山颠簸,特意备下的。弟子不肖,却还是请师尊入耳,殿下有恩,又如何能口出怨怼?”
马车一路下山去了,而消息也很快递回了明锦耳边。
消息来的时候,她正赖在明镌的厢房之中,盯着他喝几大碗厚重的汤药,闻言眉目松了松:“她倒是个知恩之人,不枉我提点她。”
明镌一口将那汤药喝了,苦得眉头都打了皱,一面说道:“怎么忽然想起来帮她这一手?”
“静圆女冠,我瞧着非寻常之人。”明锦答之。
更何况,她实则还有另一重心思,却不知玲珑剔透如静圆女冠,是否能领会她的意思了。
她没有在这桩事情上多留心思,见明镌那药碗底下还有最苦最厚的一口药汁,连忙掐腰叫他喝下去。
明镌一张玉脸苦如菜色,只想着得抛出一桩什么事情来转转她的注意力,否则这日日喝下去,人都要被苦死了,心中转了转,果然想起来一桩事。
“阿锦,你可知道,家中在留意你的婚事?”
他二人本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如今屋中侍候的也皆是王府带来的心腹,兄妹两个说些体己话,原也不是什么大事。
明锦倒是早就知道,她明年就要及笄,家中这个时候开始相看亦是情理之中,是以点点头,又想起来自己这般坦然反不像这个年龄的小姑娘了,便有意偏开头去,作出羞赧状:“阿兄说这个做什么?”
明镌眼底浮现出些许古怪来——他上山之前,舅母正巧来了府中一趟,他作为小辈去见礼,倒发现那位出身土司大家、一贯豪迈爽朗的舅母,居然扭扭捏捏地打探起妹妹的亲事。
他若有所感,有心想要多听两句,便被母妃身边的赵嬷嬷扫地出门了。
一句不知当讲还是不当讲的话到了嘴边,但明镌又觉得此事多说无益,转而想起另外一件事,自己从桌案上摸了一叠书信过来,放到明锦面前:“喏,你表兄叫我带来给你的,你瞧瞧。”
木远泽送来的?
明锦有些好奇,便将其拆开一观。
不料打头一句“滇中美男子榜”撞入眼中,就叫明锦险些将手里的信笺给扔出去。
表兄这是送的什么!
偏偏明镌还凑过来看一眼,待看得上面写了什么之后,不由得挤眉弄眼地揶揄起来:“你表兄还说,这是他答应了你的事,耽搁不得,叮嘱我不许忘记给你呢。想不到阿锦年岁虽小,所图甚大。”
明锦被他这话说得双颊通红,色厉内茬地瞪他一眼:“不是我,和我有甚么关系。”
明镌大笑几声,顿觉这药也不是那样苦涩了,一口饮尽了,将那信笺拿了过来,自己来念:
“祁王世子谢长珏,貌虽温和,人却不聪明,蝇营狗苟之辈,下下之选。”
“留候之孙张文录,文质彬彬,却一肚子花花肠子,尚未成婚,院中便已姬妾无数,下下之选。”
“鼎昌公弟子闵金龙,孔武有力,然性格粗暴,喜爱斗殴,下下之选。”
“滇桂总督之子陈道昌,貌若好女,实则有断袖之癖,好豢养娈童,下下之选。”
……
如此等等,洋洋洒洒,不一而足,写了足足七八张纸,三十余人,尽是下下之选,甚至连个下选都没有。
但偏偏这些人确实大部分皆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确实是与镇南王府有资格议亲的门第,皆有可能被镇南王府列入相看列表的,也难为木远泽短短这些时日,竟能将这些阴私收拢起来。
明锦倒不怀疑表兄故意写这些来骗她。骗她这些,有甚好处?
是以她撇了撇嘴,只道:“瞧着鲜花锦簇的,原来皆是浊臭之辈。”
明镌见这封信笺,心想的却不是这些——他先前猜测的那件事恐怕是真的了。
木远泽,恐怕有心于阿锦。
若非有心,怎么到现在也不肯娶亲,家里一说,便要翻脸,还巴巴地写了这册子过来,就差把“全滇中都无好儿郎堪配吾妹阿锦除了我”写在上头了。
舅母先前还和他说,怀疑是他心里悄悄地有了人,托他旁敲侧击一二,怎么也没想到他竟是看中了阿锦?
也难怪……木远泽比他还年长几岁,他能议亲的时候,阿锦还是个总角之年的小丫头呢。只是却不知,他的心意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有几分?
明镌心中有了些计较,但见妹妹仍旧是往日那般矜贵自持,不见半分因自己的婚事而在意的样子,心里不由得一动。
是以他试探地说道:“远泽这般挂心于你,倒显得我这个亲阿兄不如他这个表兄了。”
明锦没听出他的言下之意,也没将这桩事放在心上,只道:“胡说八道。阿兄是阿兄,何必和别人比。”
明镌细细看她神色,确实未见明锦面上有半分羞涩之意,可见并未往那方面去想,便打算作罢。
但他旋即又想,若木远泽确有此心,两家还当真可以议一议此事。虽说木远泽比阿锦是大了不少,但以木氏土司的门第,母妃的身份,以及木远泽的继承人之位与对妹妹的看重,妹妹嫁过去皆是知根知底的,也不委屈,比先前家中一直看好的祁王府更称良配。
只是明镌身为兄长,亲眼看着自己娇娇妹妹长大,若要在表兄和胞妹里选一个,他自然是偏向妹妹的,还是要打探打探她的心意才好,是以便稍稍大胆了些,问道:“我来之前听府里头有人嚼舌头,说阿锦与远泽相配,阿锦觉得如何?”
明锦本在翻开膝上的一本医书,手里端着半盏茶正饮着,听他话出,险些一口将自己呛死,猛咳了起来,惹得鸣翎连忙上前去帮她顺气,又谴责地瞪明镌一眼。
“这胡说八道的都没了边际了,谁嚼这样的舌头,若是来日传出去,不知道舅母怎么看咱们。”明锦缓了那口气,便皱着眉说起。
明镌看她这般横眉冷对的样子,知晓她是没有那意思了,也不再相问。
倒是明锦在兄长面前素来松快不少,玩笑似的想了想,又道:“但若真要这样说,舅舅舅母从小疼我,外祖也甚爱我,嫁给表哥,想必也不受委屈,倒也不坏。”
她话音刚落,便听得外头似乎传来什么落地的声响。
清虚真人也没留她,只叮嘱了她几句,见她面上不见萎靡困顿之色,心中多少生了两分欣赏。只是云郗无意结道侣,天师观中也确实从无留外人在内的规矩,清虚真人也无可奈何,只细细想了想平阳真人的腿伤,给了她几张药方,叫她日后用这个给师尊调理身体。
静圆女冠接了,拜谢之后,方才循规蹈矩地退出云房。
她走的时候,正巧碰见明锦过来做早课。
明锦已从云郗处听说了她与平阳真人将要辞行一事,见她风采依旧,见了她仍旧温声细语地行礼说话,便有心给她个善意,以请她吃茶为由将她约到了廊下,同她说道:“尊师的腿脚不便,可已经雇了下山的车马了?”
她一一答了,行事倒是紧密。
明锦却道:“寻常车马,下山亦是多有颠簸的,恐怕对尊师伤情有碍。我与兄长上山皆带了车马过来,愿载女冠与尊师下山。”
静圆女冠闻言,脸上显露出些惊喜的模样,连忙谢了她的恩情。
她自己与师尊这一趟出来,身上虽带足了盘缠,却也不好铺张,是以雇的不过是寻常的青帷小车,下山路上难免要经些风霜颠簸。明锦愿相助,又不是从她这个身无几两的女冠身上有所图,不过是愿帮她,她再推拒,反而显得矫情清高了。
明锦摆摆手,不见居功的样子,见静圆女冠心思玲珑,心中也多了些好感,知道她非那等惺惺作态之人。
临了静圆女冠要走,明锦再三考量,却还是叫住了她:“女冠请留步。”
她便停下步子,转过身来温和地瞧着她:“殿下请讲。”
明锦看向池边的一棵矮树。现下隆冬,树业已枯萎,但上头还挂着些残余的果荚,已然干了。
明锦垫脚,从上头摘了一片狭长的果荚下来,拂去上头沾着的雪,交到她的手里。
这时钟鸣渐响,早课的时候到了,明锦也没再耽搁,抱着经卷而去。
静圆女冠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复又看向手中长长的豆荚,不解其意。
直到她与平阳真人收拾了行装,坐上明锦为他们安排好的车驾后,她还是拿出了那一片豆荚,目光落在上头,若有所思。
平阳真人还挂念着静圆女冠未竟之事,面上愁云惨淡的,见她却不见伤心之色,还捧着片豆荚看个不停,不由得问道:“这是什么?”
“临真郡主临别相赠,徒儿愚钝,未能参透。”静圆女冠叹息。
平阳真人心中郁卒,也不认得此物,只是自嘲一笑:“王侯心思,咱们这些贫贱之人又如何能明白?郡主年岁尚小,大抵也是随手相赠,如折杨柳一般罢了。”
静圆女冠眉头皱了皱,先伏身请了罪,尔后才劝诫道:“殿下年岁虽小,却心有沟壑,必有其用意。”
她摸了摸周遭垫得软软的厢壁了,还是坦然告知:“这车马是殿下忧心师尊下山颠簸,特意备下的。弟子不肖,却还是请师尊入耳,殿下有恩,又如何能口出怨怼?”
马车一路下山去了,而消息也很快递回了明锦耳边。
消息来的时候,她正赖在明镌的厢房之中,盯着他喝几大碗厚重的汤药,闻言眉目松了松:“她倒是个知恩之人,不枉我提点她。”
明镌一口将那汤药喝了,苦得眉头都打了皱,一面说道:“怎么忽然想起来帮她这一手?”
“静圆女冠,我瞧着非寻常之人。”明锦答之。
更何况,她实则还有另一重心思,却不知玲珑剔透如静圆女冠,是否能领会她的意思了。
她没有在这桩事情上多留心思,见明镌那药碗底下还有最苦最厚的一口药汁,连忙掐腰叫他喝下去。
明镌一张玉脸苦如菜色,只想着得抛出一桩什么事情来转转她的注意力,否则这日日喝下去,人都要被苦死了,心中转了转,果然想起来一桩事。
“阿锦,你可知道,家中在留意你的婚事?”
他二人本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如今屋中侍候的也皆是王府带来的心腹,兄妹两个说些体己话,原也不是什么大事。
明锦倒是早就知道,她明年就要及笄,家中这个时候开始相看亦是情理之中,是以点点头,又想起来自己这般坦然反不像这个年龄的小姑娘了,便有意偏开头去,作出羞赧状:“阿兄说这个做什么?”
明镌眼底浮现出些许古怪来——他上山之前,舅母正巧来了府中一趟,他作为小辈去见礼,倒发现那位出身土司大家、一贯豪迈爽朗的舅母,居然扭扭捏捏地打探起妹妹的亲事。
他若有所感,有心想要多听两句,便被母妃身边的赵嬷嬷扫地出门了。
一句不知当讲还是不当讲的话到了嘴边,但明镌又觉得此事多说无益,转而想起另外一件事,自己从桌案上摸了一叠书信过来,放到明锦面前:“喏,你表兄叫我带来给你的,你瞧瞧。”
木远泽送来的?
明锦有些好奇,便将其拆开一观。
不料打头一句“滇中美男子榜”撞入眼中,就叫明锦险些将手里的信笺给扔出去。
表兄这是送的什么!
偏偏明镌还凑过来看一眼,待看得上面写了什么之后,不由得挤眉弄眼地揶揄起来:“你表兄还说,这是他答应了你的事,耽搁不得,叮嘱我不许忘记给你呢。想不到阿锦年岁虽小,所图甚大。”
明锦被他这话说得双颊通红,色厉内茬地瞪他一眼:“不是我,和我有甚么关系。”
明镌大笑几声,顿觉这药也不是那样苦涩了,一口饮尽了,将那信笺拿了过来,自己来念:
“祁王世子谢长珏,貌虽温和,人却不聪明,蝇营狗苟之辈,下下之选。”
“留候之孙张文录,文质彬彬,却一肚子花花肠子,尚未成婚,院中便已姬妾无数,下下之选。”
“鼎昌公弟子闵金龙,孔武有力,然性格粗暴,喜爱斗殴,下下之选。”
“滇桂总督之子陈道昌,貌若好女,实则有断袖之癖,好豢养娈童,下下之选。”
……
如此等等,洋洋洒洒,不一而足,写了足足七八张纸,三十余人,尽是下下之选,甚至连个下选都没有。
但偏偏这些人确实大部分皆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确实是与镇南王府有资格议亲的门第,皆有可能被镇南王府列入相看列表的,也难为木远泽短短这些时日,竟能将这些阴私收拢起来。
明锦倒不怀疑表兄故意写这些来骗她。骗她这些,有甚好处?
是以她撇了撇嘴,只道:“瞧着鲜花锦簇的,原来皆是浊臭之辈。”
明镌见这封信笺,心想的却不是这些——他先前猜测的那件事恐怕是真的了。
木远泽,恐怕有心于阿锦。
若非有心,怎么到现在也不肯娶亲,家里一说,便要翻脸,还巴巴地写了这册子过来,就差把“全滇中都无好儿郎堪配吾妹阿锦除了我”写在上头了。
舅母先前还和他说,怀疑是他心里悄悄地有了人,托他旁敲侧击一二,怎么也没想到他竟是看中了阿锦?
也难怪……木远泽比他还年长几岁,他能议亲的时候,阿锦还是个总角之年的小丫头呢。只是却不知,他的心意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有几分?
明镌心中有了些计较,但见妹妹仍旧是往日那般矜贵自持,不见半分因自己的婚事而在意的样子,心里不由得一动。
是以他试探地说道:“远泽这般挂心于你,倒显得我这个亲阿兄不如他这个表兄了。”
明锦没听出他的言下之意,也没将这桩事放在心上,只道:“胡说八道。阿兄是阿兄,何必和别人比。”
明镌细细看她神色,确实未见明锦面上有半分羞涩之意,可见并未往那方面去想,便打算作罢。
但他旋即又想,若木远泽确有此心,两家还当真可以议一议此事。虽说木远泽比阿锦是大了不少,但以木氏土司的门第,母妃的身份,以及木远泽的继承人之位与对妹妹的看重,妹妹嫁过去皆是知根知底的,也不委屈,比先前家中一直看好的祁王府更称良配。
只是明镌身为兄长,亲眼看着自己娇娇妹妹长大,若要在表兄和胞妹里选一个,他自然是偏向妹妹的,还是要打探打探她的心意才好,是以便稍稍大胆了些,问道:“我来之前听府里头有人嚼舌头,说阿锦与远泽相配,阿锦觉得如何?”
明锦本在翻开膝上的一本医书,手里端着半盏茶正饮着,听他话出,险些一口将自己呛死,猛咳了起来,惹得鸣翎连忙上前去帮她顺气,又谴责地瞪明镌一眼。
“这胡说八道的都没了边际了,谁嚼这样的舌头,若是来日传出去,不知道舅母怎么看咱们。”明锦缓了那口气,便皱着眉说起。
明镌看她这般横眉冷对的样子,知晓她是没有那意思了,也不再相问。
倒是明锦在兄长面前素来松快不少,玩笑似的想了想,又道:“但若真要这样说,舅舅舅母从小疼我,外祖也甚爱我,嫁给表哥,想必也不受委屈,倒也不坏。”
她话音刚落,便听得外头似乎传来什么落地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