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兴堂,余氏也是见过的,是个侠肝义胆的人物,在东州世家中颇负盛名,很得百姓赞誉。
妻子病逝后也未曾续弦,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带着去送镖,小姑娘很小就走遍四方,是有大眼界的人。
靠山崩倒,既撑的起家业,如今也有本事和胆量,着手彻查父亲的死因。
老太太越想越觉得,眼前这姑娘的肩膀虽瘦,却扛得起千斤的担子,不免更为敬佩。
余氏年轻时也是个不服输的性子,也是随老侯爷上过战场的,对有胆识的姑娘,她都喜欢。
说来,数十年前,建安侯驻守辽州行省,那时周氏主家也还在辽州,尚未封侯便立下无数战功。
却被先帝下令,将周氏回朝受封途中尽数诛杀。
为甩开追兵,他们分两路走,周璨的父亲,以及老侯爷难逃劫难,死在那次归京途中。
那时周璨的母亲临近生产,并未一同归京,周璨父亲留下重兵把守周府,皇帝的手也伸不了那么远,得以幸免于难。
丈夫和公公的死讯,以及婆婆失踪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正值临盆的周璨母亲那里,悲坳过度导致早产,将周璨生下没几日也随丈夫而去了。
也是那次,余氏被穆小卉,以及穆家主所救,在东州休养过一段时间,直至数月后到朝廷虚情假意来请她回京,主理家事,封她诰命。
周璨的两个哥哥出生便被送到京城,像质子一般被看管,好在皇帝没有做的太难看,让两个哥哥做皇子的陪读,与皇子一同习武,好多年都只有父亲回朝述职才能团聚,但也度过了很多年父母双全的安然日子。
而周璨不同,出生起便没见过父亲母亲,两个哥哥感到格外亏欠。
这也是为什么周璨闯祸,两个哥哥心甘情愿摆平一切的原因,连同老太太也一般,对周璨格外宽容,不求他干出什么大事业,只要平安顺遂过完一生就好。
毕竟大哥是如今的建安侯,二哥也在朝中任职,侯府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日中天,只要周璨不犯下什么弥天大祸,侯府可保他一世无虞。
而两位侯夫人不同于老太太,她们正想着,什么身份合适一些,太低不方便,太高又容易扎眼。
程秀云不由问道:
“只是,祖母,给小卉安置个什么身份好呢,或者……小卉已有决断?”
沈蓉也如是说:
“是呀,不如待阿缙晚上回来,我向他问问,他官场的朋友,可有合适的。”
而老太太手一挥:
“不必麻烦,就做阿璨的媳妇!这样一来,侯府就是小卉姐儿最大的靠山。”
余氏都不想多想,总要有个人来治治那混小子的。
此言一出,程秀云与沈蓉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诧异。
“照阿璨的性子,只怕是会闹个天翻地覆……”
然而这个方法,正中穆小卉下怀。
毕竟她正需要合适的理由,将她在东州能用的人,放到身边。
老太太冷哼一声:
“那就随他闹,总好过为了那位寻死觅活,四处得罪人,来烦的我头疼。”
两位妯娌清楚周璨闹的沸沸扬扬求娶青楼女子的事的,倒也知道了老太太这样安排的用意,于是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小卉姐儿,你的意思呢?”
穆小卉让自己看上去像有求于人,不讨价还价:
“小卉且听老太太安排。”
老太太立即眉开眼笑,连说几个好。
随后穆小卉又故作迟疑,继续道:
“只是,小卉年纪比世子稍长许多,怕是会残害了世子声誉……”
余氏哀愁的叹了口气:
“他早就臭名远扬了,不必担心他的名声,我老太婆还需请求你多担待和包容呢……”
“小卉姐儿,你先在侯府住下,这件事啊这几日时间,我们再好好商讨。 ”
穆小卉:“好。”
正说着,一道声音由远及近:
“哎呦老太太!出事儿了出事儿了!”
正厅屏退了全部下人,这时却有人闯进来,老太太正要问责,把人带来的下人只好颤颤巍巍解释道:
“老夫人,王公公说此事十万火急,且与世子有关,奴婢只好……”
听闻事关周璨,老夫人便没再说什么,摆手让她起身了。
来人是湛王身边的总管,进门见到人全在厅中,仿佛见到了救星,慌张地边小跑边尖着嗓子喊。
沈蓉见他满头大汗实在要紧,便问:
“王公公,出什么事了,这么着急?”
见他来,余氏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又是那个混账货出事,但总归不是大事,便不算着急,尚拉着小卉说话,但还是分了一份心在听王公公回话上。
“见过老夫人大夫人二夫人,世子和我们家王爷昨日策马出了城,直至宵禁都不见归来,今晨才发觉王爷连同世子皆一夜未归呀!”
“王爷昨日说要去炉头崖找什么,不让人跟着,奴才方才带人去了炉头崖,发觉上方有打斗的痕迹,于是猜想,二位主子可能掉下山崖了!奴才出动王府全部的人去找,还是没找到……”
“于是奴才想着来找侯府,着人帮忙一起找!老夫人,奴才求您了,再找不到王爷和世子,奴才的小命就不保了呜呜呜呜……!”
王公公担惊受怕地跪坐在地上,一时间捂着嘴大声哭了出来。
听完,余氏只觉太阳穴猛跳,一口气险些上不来。
家门不幸!实在是家门不幸!
穆小卉在旁也不好多说,此时的她还算外人,不该对别人的家事指指点点,只能不停给老太太顺着气。
大夫人一贯冷静,忙道:
“王公公,快别哭了,阿璨也不见了,侯府肯定是要找的,还要劳烦您带个路。”
就这样,湛王府与建安侯府,两拨人去炉头山找人,找了大半天,却听闻坠崖的两个人已经各自回了家。
等待的这段时间,余氏遣人四处去问,这才知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前去打听的丫鬟回话,说是湛王与世子争夺凝春楼的那位的赎身机会,凝春楼放出条件,何人最先摘取秋日的第一朵昙花献给那位花魁,谁便可为其赎身。
余氏听了,直呼孽障!
她不喜那青楼女子,但因为周璨固执的缘故,有几次险些点头同意,让那位进门做个妾室。
若是真心爱阿璨,她还愿点头,但出过好多事,让余氏感觉到,那个青楼女子并非真的心系心地纯良的阿璨,只是单纯的想拿他做踏板,改变她的出身。
这是余氏容忍不了的,本就身份低微,接纳她已是格外宽容,她竟想要能入族谱的世子妃之位。
沈蓉将这其中的弯绕一语道破:
“这凝春楼的鸨头是个精明的,头牌的名号打在那,她哪里舍得这棵摇钱树被人赎走。还挑了转瞬即逝的昙花,惹得权贵大打出手,只怕花谢之后,这场赎身的骗局又是不作得数的。这样一来,她凝春楼那头牌更是坐实了。”
女人轻易能看出来的手段,可陷入爱情的男人,却不一定。
老太太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周璨为了一个青楼女子,四处得罪,闹过不知多少笑话,仍是是执迷不悟。
按照往常在能保住命的前提下,随他怎么闹。
但这次,当朝两个有身份的人,一个王爷一个世子,为了女人险些丢了命,是听上去很严重的事情。
余氏是不允许的。
出去找人的下人一个都不见回来,也没有消息传来。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此时已近正午,一个小丫鬟匆匆跑进来说,周璨自己一个人回来了,正准备回自己的院子梳洗清理。
听到周璨安然回到家,余氏内心稍松,随后胸中满是怒气,拐杖重重掷地:
“去!你让阿璨不许回屋,先来我老太婆这!”
出了这档子事,余氏发觉穆小卉虽面带得体的笑,却是沉默了许久了。
余氏感到没脸,方才斩钉截铁地说要将周璨指给她,这会倒是显得她胡乱搞一通,她拍拍穆小卉的手背,道:
“小卉姐儿,让你见笑了。”
穆小卉没当笑话看,反倒借此机会更好的了解这一大家子人的脾性,出口时笑着挪揄:
“老太太,糗事家家有,看我今日还来投奔你呢,那我岂不是更招笑。”
三言两语,就把余氏的怒气给消散不少。
正说着,正厅门口一瘸一拐走进一道身影,走近了,还能看到其正龇牙咧嘴,倒抽冷气。
周璨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头发散乱,面上还有多处擦伤,丝毫不见往日的矜贵。
湛王府那边更甚。听说湛王浑身脏乱,何等狼狈,回到王府空无一人,连接驾伺候的下人都没有,发了好大一通气。
余氏看到他这副样子,且又是因为那个青楼头牌,气就打两处来,还未等他走进厅中,重重拍案:
“跪下!别进来脏了地方!”
老太太这次是动了真火,谁也不敢劝,只能眼睁睁看着娇贵的世子爷低着头,默默跪在正厅外檐下的石子地板上。
周璨感觉自己哪哪都疼,而祖母也不像是轻易消气的样子。
抬头看向厅中,大嫂二嫂都在,祖母身边坐了个女子,但是他不认识。
他也不是第一回被罚跪了,知道祖母不会狠心罚太重,一如既往垂着头扮乖,一副可怜样,过不了多久,祖母就会心软。
只是这次,很久都没人理会他,大嫂二嫂这次没劝也就罢了,也没有下人为他求情,祖母更是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与坐在身边的那个眼生的女子相谈甚欢。
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让周璨莫名烦躁,他准备自己起来,回自己院里。
余氏一改谈笑的神情,紧锁着眉,向堂下有所动作的人呵道:
“我让你起来了吗?”
周璨只得面色不虞的重新跪下:
“祖母,我知道错了……”
老太太冷哼,从他身上移开目光:
“你不是知道错了,你只是怕我怪到那个女子头上罢了。”
周璨感到无比头疼,他嘴皮子都磨破了,不知道说过多少次:
“祖母,那确实也不怪她,一切都不怪她,都是我心甘情愿。”
祖孙俩都不是容易冷静的,一来二去,更直接是口不择言的吵了起来。
“我看你是真的想气死我!”
‘死’字一出,厅里谁人脸色不变。
程秀云阻止道:“祖母!”
周璨虽满腹怨气,偏生又不能发作,提高了声音吼回去:
“祖母我没有!你别乱说这些!”
老太太示意小卉扶起她。
穆小卉搀着拄拐的余氏,缓缓走至落魄的公子哥跟前。
她算是看清了这位在马背上给了月心一鞭子的人,长什么样子。
长相确实是优越,再如何脏乱,也难掩贵气。但也散发出一股草包气息,穆小卉对他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
周璨抬头,看到了站在祖母身边的女子,正居高临下看着自己。
似笑非笑的,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
虽不是绝色,但也算是好看。看上去像是很会安抚人情绪的人。
这是周璨对穆小卉的第一印象。
但过不了多久,周璨就无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错觉。
余氏痛心疾首,拐杖直杵地,言语中紧紧相逼:
“我说过很多次了,你若真的想娶她,你要向我证明,她是真心疼爱你,而不是利用你。我老太婆不是不讲理的,这么久了,你既然都无法向我证明,她也瞧不上侍妾之位,那便恕祖母不近情。”
周璨委屈地抠着手,语气也分明没有方才那般有底气:
“祖母,淑尹不是那样的人……”
余氏见他还是在为其辩解,正准备反驳回去,便被穆小卉扯了扯,她浅笑,柔声细语道:
“老太太,不妨让世子先处理一下伤吧。世子看上去伤的很重,不及时处理会很麻烦的。”
她居然为自己说话,周璨现在对她印象有些好。
余氏走近了,瞧的清,看着周璨破烂衣裳渗出来的斑斑血迹,心里也染上担心,也要嘴硬地说着:
“那最好了,让他长长记性。”
但谁人看不出来,老太太还是心软了。
……
妻子病逝后也未曾续弦,独自抚养女儿长大,带着去送镖,小姑娘很小就走遍四方,是有大眼界的人。
靠山崩倒,既撑的起家业,如今也有本事和胆量,着手彻查父亲的死因。
老太太越想越觉得,眼前这姑娘的肩膀虽瘦,却扛得起千斤的担子,不免更为敬佩。
余氏年轻时也是个不服输的性子,也是随老侯爷上过战场的,对有胆识的姑娘,她都喜欢。
说来,数十年前,建安侯驻守辽州行省,那时周氏主家也还在辽州,尚未封侯便立下无数战功。
却被先帝下令,将周氏回朝受封途中尽数诛杀。
为甩开追兵,他们分两路走,周璨的父亲,以及老侯爷难逃劫难,死在那次归京途中。
那时周璨的母亲临近生产,并未一同归京,周璨父亲留下重兵把守周府,皇帝的手也伸不了那么远,得以幸免于难。
丈夫和公公的死讯,以及婆婆失踪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正值临盆的周璨母亲那里,悲坳过度导致早产,将周璨生下没几日也随丈夫而去了。
也是那次,余氏被穆小卉,以及穆家主所救,在东州休养过一段时间,直至数月后到朝廷虚情假意来请她回京,主理家事,封她诰命。
周璨的两个哥哥出生便被送到京城,像质子一般被看管,好在皇帝没有做的太难看,让两个哥哥做皇子的陪读,与皇子一同习武,好多年都只有父亲回朝述职才能团聚,但也度过了很多年父母双全的安然日子。
而周璨不同,出生起便没见过父亲母亲,两个哥哥感到格外亏欠。
这也是为什么周璨闯祸,两个哥哥心甘情愿摆平一切的原因,连同老太太也一般,对周璨格外宽容,不求他干出什么大事业,只要平安顺遂过完一生就好。
毕竟大哥是如今的建安侯,二哥也在朝中任职,侯府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日中天,只要周璨不犯下什么弥天大祸,侯府可保他一世无虞。
而两位侯夫人不同于老太太,她们正想着,什么身份合适一些,太低不方便,太高又容易扎眼。
程秀云不由问道:
“只是,祖母,给小卉安置个什么身份好呢,或者……小卉已有决断?”
沈蓉也如是说:
“是呀,不如待阿缙晚上回来,我向他问问,他官场的朋友,可有合适的。”
而老太太手一挥:
“不必麻烦,就做阿璨的媳妇!这样一来,侯府就是小卉姐儿最大的靠山。”
余氏都不想多想,总要有个人来治治那混小子的。
此言一出,程秀云与沈蓉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诧异。
“照阿璨的性子,只怕是会闹个天翻地覆……”
然而这个方法,正中穆小卉下怀。
毕竟她正需要合适的理由,将她在东州能用的人,放到身边。
老太太冷哼一声:
“那就随他闹,总好过为了那位寻死觅活,四处得罪人,来烦的我头疼。”
两位妯娌清楚周璨闹的沸沸扬扬求娶青楼女子的事的,倒也知道了老太太这样安排的用意,于是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小卉姐儿,你的意思呢?”
穆小卉让自己看上去像有求于人,不讨价还价:
“小卉且听老太太安排。”
老太太立即眉开眼笑,连说几个好。
随后穆小卉又故作迟疑,继续道:
“只是,小卉年纪比世子稍长许多,怕是会残害了世子声誉……”
余氏哀愁的叹了口气:
“他早就臭名远扬了,不必担心他的名声,我老太婆还需请求你多担待和包容呢……”
“小卉姐儿,你先在侯府住下,这件事啊这几日时间,我们再好好商讨。 ”
穆小卉:“好。”
正说着,一道声音由远及近:
“哎呦老太太!出事儿了出事儿了!”
正厅屏退了全部下人,这时却有人闯进来,老太太正要问责,把人带来的下人只好颤颤巍巍解释道:
“老夫人,王公公说此事十万火急,且与世子有关,奴婢只好……”
听闻事关周璨,老夫人便没再说什么,摆手让她起身了。
来人是湛王身边的总管,进门见到人全在厅中,仿佛见到了救星,慌张地边小跑边尖着嗓子喊。
沈蓉见他满头大汗实在要紧,便问:
“王公公,出什么事了,这么着急?”
见他来,余氏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又是那个混账货出事,但总归不是大事,便不算着急,尚拉着小卉说话,但还是分了一份心在听王公公回话上。
“见过老夫人大夫人二夫人,世子和我们家王爷昨日策马出了城,直至宵禁都不见归来,今晨才发觉王爷连同世子皆一夜未归呀!”
“王爷昨日说要去炉头崖找什么,不让人跟着,奴才方才带人去了炉头崖,发觉上方有打斗的痕迹,于是猜想,二位主子可能掉下山崖了!奴才出动王府全部的人去找,还是没找到……”
“于是奴才想着来找侯府,着人帮忙一起找!老夫人,奴才求您了,再找不到王爷和世子,奴才的小命就不保了呜呜呜呜……!”
王公公担惊受怕地跪坐在地上,一时间捂着嘴大声哭了出来。
听完,余氏只觉太阳穴猛跳,一口气险些上不来。
家门不幸!实在是家门不幸!
穆小卉在旁也不好多说,此时的她还算外人,不该对别人的家事指指点点,只能不停给老太太顺着气。
大夫人一贯冷静,忙道:
“王公公,快别哭了,阿璨也不见了,侯府肯定是要找的,还要劳烦您带个路。”
就这样,湛王府与建安侯府,两拨人去炉头山找人,找了大半天,却听闻坠崖的两个人已经各自回了家。
等待的这段时间,余氏遣人四处去问,这才知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前去打听的丫鬟回话,说是湛王与世子争夺凝春楼的那位的赎身机会,凝春楼放出条件,何人最先摘取秋日的第一朵昙花献给那位花魁,谁便可为其赎身。
余氏听了,直呼孽障!
她不喜那青楼女子,但因为周璨固执的缘故,有几次险些点头同意,让那位进门做个妾室。
若是真心爱阿璨,她还愿点头,但出过好多事,让余氏感觉到,那个青楼女子并非真的心系心地纯良的阿璨,只是单纯的想拿他做踏板,改变她的出身。
这是余氏容忍不了的,本就身份低微,接纳她已是格外宽容,她竟想要能入族谱的世子妃之位。
沈蓉将这其中的弯绕一语道破:
“这凝春楼的鸨头是个精明的,头牌的名号打在那,她哪里舍得这棵摇钱树被人赎走。还挑了转瞬即逝的昙花,惹得权贵大打出手,只怕花谢之后,这场赎身的骗局又是不作得数的。这样一来,她凝春楼那头牌更是坐实了。”
女人轻易能看出来的手段,可陷入爱情的男人,却不一定。
老太太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周璨为了一个青楼女子,四处得罪,闹过不知多少笑话,仍是是执迷不悟。
按照往常在能保住命的前提下,随他怎么闹。
但这次,当朝两个有身份的人,一个王爷一个世子,为了女人险些丢了命,是听上去很严重的事情。
余氏是不允许的。
出去找人的下人一个都不见回来,也没有消息传来。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此时已近正午,一个小丫鬟匆匆跑进来说,周璨自己一个人回来了,正准备回自己的院子梳洗清理。
听到周璨安然回到家,余氏内心稍松,随后胸中满是怒气,拐杖重重掷地:
“去!你让阿璨不许回屋,先来我老太婆这!”
出了这档子事,余氏发觉穆小卉虽面带得体的笑,却是沉默了许久了。
余氏感到没脸,方才斩钉截铁地说要将周璨指给她,这会倒是显得她胡乱搞一通,她拍拍穆小卉的手背,道:
“小卉姐儿,让你见笑了。”
穆小卉没当笑话看,反倒借此机会更好的了解这一大家子人的脾性,出口时笑着挪揄:
“老太太,糗事家家有,看我今日还来投奔你呢,那我岂不是更招笑。”
三言两语,就把余氏的怒气给消散不少。
正说着,正厅门口一瘸一拐走进一道身影,走近了,还能看到其正龇牙咧嘴,倒抽冷气。
周璨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头发散乱,面上还有多处擦伤,丝毫不见往日的矜贵。
湛王府那边更甚。听说湛王浑身脏乱,何等狼狈,回到王府空无一人,连接驾伺候的下人都没有,发了好大一通气。
余氏看到他这副样子,且又是因为那个青楼头牌,气就打两处来,还未等他走进厅中,重重拍案:
“跪下!别进来脏了地方!”
老太太这次是动了真火,谁也不敢劝,只能眼睁睁看着娇贵的世子爷低着头,默默跪在正厅外檐下的石子地板上。
周璨感觉自己哪哪都疼,而祖母也不像是轻易消气的样子。
抬头看向厅中,大嫂二嫂都在,祖母身边坐了个女子,但是他不认识。
他也不是第一回被罚跪了,知道祖母不会狠心罚太重,一如既往垂着头扮乖,一副可怜样,过不了多久,祖母就会心软。
只是这次,很久都没人理会他,大嫂二嫂这次没劝也就罢了,也没有下人为他求情,祖母更是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与坐在身边的那个眼生的女子相谈甚欢。
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让周璨莫名烦躁,他准备自己起来,回自己院里。
余氏一改谈笑的神情,紧锁着眉,向堂下有所动作的人呵道:
“我让你起来了吗?”
周璨只得面色不虞的重新跪下:
“祖母,我知道错了……”
老太太冷哼,从他身上移开目光:
“你不是知道错了,你只是怕我怪到那个女子头上罢了。”
周璨感到无比头疼,他嘴皮子都磨破了,不知道说过多少次:
“祖母,那确实也不怪她,一切都不怪她,都是我心甘情愿。”
祖孙俩都不是容易冷静的,一来二去,更直接是口不择言的吵了起来。
“我看你是真的想气死我!”
‘死’字一出,厅里谁人脸色不变。
程秀云阻止道:“祖母!”
周璨虽满腹怨气,偏生又不能发作,提高了声音吼回去:
“祖母我没有!你别乱说这些!”
老太太示意小卉扶起她。
穆小卉搀着拄拐的余氏,缓缓走至落魄的公子哥跟前。
她算是看清了这位在马背上给了月心一鞭子的人,长什么样子。
长相确实是优越,再如何脏乱,也难掩贵气。但也散发出一股草包气息,穆小卉对他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
周璨抬头,看到了站在祖母身边的女子,正居高临下看着自己。
似笑非笑的,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
虽不是绝色,但也算是好看。看上去像是很会安抚人情绪的人。
这是周璨对穆小卉的第一印象。
但过不了多久,周璨就无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错觉。
余氏痛心疾首,拐杖直杵地,言语中紧紧相逼:
“我说过很多次了,你若真的想娶她,你要向我证明,她是真心疼爱你,而不是利用你。我老太婆不是不讲理的,这么久了,你既然都无法向我证明,她也瞧不上侍妾之位,那便恕祖母不近情。”
周璨委屈地抠着手,语气也分明没有方才那般有底气:
“祖母,淑尹不是那样的人……”
余氏见他还是在为其辩解,正准备反驳回去,便被穆小卉扯了扯,她浅笑,柔声细语道:
“老太太,不妨让世子先处理一下伤吧。世子看上去伤的很重,不及时处理会很麻烦的。”
她居然为自己说话,周璨现在对她印象有些好。
余氏走近了,瞧的清,看着周璨破烂衣裳渗出来的斑斑血迹,心里也染上担心,也要嘴硬地说着:
“那最好了,让他长长记性。”
但谁人看不出来,老太太还是心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