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埋没随百草
征兵从来都是大事。
对国家来说是大事——这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如果连兵都没有,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任他琼楼玉宇桂殿兰宫,江山无限佳人如梦,无非皆要拱手让人。
对征户来说亦是大事——因为这个命令一下,注定不知几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或者归来头白还戍边。
裴十一此行早已预感事有不顺,毕竟没有谁舍得将自己的儿子、父亲、丈夫送上千里之外的征战之地。若逢兴年,战事顺风顺水,许能盼个荣光凯旋耀祖光宗,可眼下这般光景——史思明在范阳不断壮大兵马连下数城,安庆绪对睢阳和凤翔持续用兵——“战场”等同于“坟场”,“征兵而去”近乎于“后会无期”,如此,谁又能从容而去呢?
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李光弼不久前于太原打得那漂亮的一仗,诚然挫败了叛军不小的斗志;阿史那从礼之死也在叛军中煽起了不小的怯战、厌战之风。怎料好景不长,这种本应该弥散在叛军中的颓丧情绪,突然像秋霜中的虫螽,在某一个时刻销声匿迹了。
如此不乐观的局势下,还会有真正的孤勇者吗?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原来竟是这般滋味。
裴十一心事重重地行进在前往征兵的路上,东风扬起纷乱的碎尘,乱蓬蓬地扑在人面上——本是一年中的好时节,偏偏多了这么多的物是人非——她在心底叹着气,不经心间已停驻在一个小村子面前。
到底要不要敲响这一声声叩门,裴十一的心似被烈火煎熬着……
且说安庆绪派兵急攻睢阳,被睢阳守将张巡拦在城下。当是时,尹子奇再次率军攻打睢阳,张巡立刻决定杀牛犒劳麾下将土,而后亲自率军出战。
尹子奇原以为张巡是狗急跳墙、无奈一拼,不料唐军一出城就其势难当。张巡手执军旗,率众将直冲敌阵,单纯斩杀的将领就有三十多人。唐军此次出击,杀敌三千多人又追敌数十里,直杀得尹子奇一时间首尾难以相顾。
第二日,尹子奇不甘示弱再次集结兵马攻城,张巡又出城与尹子奇周旋。一天一夜很快过去,尹子奇竟像被追得满场跑的丧家犬,渐渐没了斗志。
尹子奇终于气急败坏,但是张巡的打法一次比一次快、奇、绝,他除了不断增兵围困睢阳,居然再无他法。
张巡又怎会不知尹子奇的诡计,睢阳城本身防守得再好,也架不住物资粮草的消耗,为了有效打击敌人,机智的张巡又觅得一良计——
经过数天的折腾,夜晚成了每个叛军最期盼的时候。据他们观察,张巡白天诚然闹得欢,但是一到晚上则格外安静。整个睢阳城外,只能听得风穿过枝杈草叶的缝隙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在这般静谧中,叛军的眼皮开始打架,不少人的脑中已经开始出现梦中才有的场景。他们时而清醒一点两点,时而把头顿得好似鸡雏啄米,最终难敌倦意,连站岗的人都很难再清醒下去。
张巡偷偷登上城楼,看敌营中的火光基本上没有大幅度移动,便知道很少有人再走动,如此,机会便来了。
张巡先是命令城中半夜击鼓,制造整队出城打仗的假象。叛军在城外听到城中鼓鸣顿时清醒,尹子奇赶忙下令严加戒备,营中居然无人敢睡直至天光破晓。这时,张巡才让士兵们停止击鼓睡觉休息。
叛军听得城中渐渐没了声息,一颗绷得快要断掉的弦得以缓缓松弛下来,只是如此一来,倦意也像退而复涌的潮水,再次席卷每个人的心头。
叛军特地建起“飞楼”用以俯瞰整个睢阳城,大街上确是不见一人,他们便真的以为张巡的部队折腾了一夜终于休息了,便想赶快趁机也睡上一觉。很多人就是在这一觉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张巡见时机成熟,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位将领各率五十名骑兵从城中突然杀出,直冲敌营,一直杀到尹子奇的大帐旁,敌营中刹那间好似锅中沸了水那般大乱。唐军一举复斩杀敌将五十多名、敌兵五千多人。
后来敌人列阵,两军对垒,张巡又想射死尹子奇,但苦于不认识他,一时无法确定目标。于是他又削草秆做箭,故意射中一个叛军。被射中的叛军看到射中自己的是草秆,以为张巡的箭射光了,禁不住大喜跑去告知尹子奇。他怎会知道下张巡正是利用他成功找到了目标。张巡命南霁云直射尹子奇,南霁云箭法高超,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这才迫不得已收军退还……
村子早已经没有了烟火气,或是因为战乱,已经没有哪一家可以吃一顿像样的团圆饭,抑或因为惧怕,没有哪一家敢光明正大地像曾经那样生活。
裴十一俯身下马走进村庄,连平日里看家护院的狗子都夹着尾巴,翻着眼睛看着他们这些人噤了声。她终是鼓起勇气走至一家门前,正要抬手扣响那粗糙得往下直掉木屑的柴门,却听得屋内一声惨叫传出来。
裴十一不明就里却也能猜到情况不妙,她当下来不及多想,“征兵”刹那间就变成了“营救”,她“咣咣”两脚先后踹开了紧闭的柴门和房门,与一对母女打了照面。
母亲年事已高,被裴十一的贸然吓得瘫坐在了地上,儿子不超过三十岁,脸上出了不知所措的惊恐,还有难以言说的痛苦。
裴十一的目光迅捷地将屋内打量了一番,其他倒是没有什么不正常,唯有男子膝盖上面紧压的那块石板——裴十一万没有想到,为了逃避征兵,一个老母亲居然狠得下心,借着石磨之力将自己儿子的膝盖骨硬生生扭断。
裴十一几乎是瞬间红了眼眶,她明知原因还是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的答案居然是“一条腿换一条命,值了。”
征兵征兵,征去了数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征去了多少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有谁想过,他在二十多岁的年华里成了残废,余生,又该怎么过呢?
裴十一不敢逼迫他们,什么话都不敢说就退了出来。比起那些打着“征兵”的旗号直接拿人的恶吏,她到底是狠不下这颗心……
征兵的这段时间,军营中是连绵不绝的哭声,裴十一不知道这些泪水的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破灭。
那些天,她怀里抱着苏小山,与冷月、苏文远窝在帐中不敢出去。冷月则更是想到了诗人杜甫的几句诗: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对国家来说是大事——这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如果连兵都没有,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任他琼楼玉宇桂殿兰宫,江山无限佳人如梦,无非皆要拱手让人。
对征户来说亦是大事——因为这个命令一下,注定不知几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或者归来头白还戍边。
裴十一此行早已预感事有不顺,毕竟没有谁舍得将自己的儿子、父亲、丈夫送上千里之外的征战之地。若逢兴年,战事顺风顺水,许能盼个荣光凯旋耀祖光宗,可眼下这般光景——史思明在范阳不断壮大兵马连下数城,安庆绪对睢阳和凤翔持续用兵——“战场”等同于“坟场”,“征兵而去”近乎于“后会无期”,如此,谁又能从容而去呢?
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李光弼不久前于太原打得那漂亮的一仗,诚然挫败了叛军不小的斗志;阿史那从礼之死也在叛军中煽起了不小的怯战、厌战之风。怎料好景不长,这种本应该弥散在叛军中的颓丧情绪,突然像秋霜中的虫螽,在某一个时刻销声匿迹了。
如此不乐观的局势下,还会有真正的孤勇者吗?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原来竟是这般滋味。
裴十一心事重重地行进在前往征兵的路上,东风扬起纷乱的碎尘,乱蓬蓬地扑在人面上——本是一年中的好时节,偏偏多了这么多的物是人非——她在心底叹着气,不经心间已停驻在一个小村子面前。
到底要不要敲响这一声声叩门,裴十一的心似被烈火煎熬着……
且说安庆绪派兵急攻睢阳,被睢阳守将张巡拦在城下。当是时,尹子奇再次率军攻打睢阳,张巡立刻决定杀牛犒劳麾下将土,而后亲自率军出战。
尹子奇原以为张巡是狗急跳墙、无奈一拼,不料唐军一出城就其势难当。张巡手执军旗,率众将直冲敌阵,单纯斩杀的将领就有三十多人。唐军此次出击,杀敌三千多人又追敌数十里,直杀得尹子奇一时间首尾难以相顾。
第二日,尹子奇不甘示弱再次集结兵马攻城,张巡又出城与尹子奇周旋。一天一夜很快过去,尹子奇竟像被追得满场跑的丧家犬,渐渐没了斗志。
尹子奇终于气急败坏,但是张巡的打法一次比一次快、奇、绝,他除了不断增兵围困睢阳,居然再无他法。
张巡又怎会不知尹子奇的诡计,睢阳城本身防守得再好,也架不住物资粮草的消耗,为了有效打击敌人,机智的张巡又觅得一良计——
经过数天的折腾,夜晚成了每个叛军最期盼的时候。据他们观察,张巡白天诚然闹得欢,但是一到晚上则格外安静。整个睢阳城外,只能听得风穿过枝杈草叶的缝隙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在这般静谧中,叛军的眼皮开始打架,不少人的脑中已经开始出现梦中才有的场景。他们时而清醒一点两点,时而把头顿得好似鸡雏啄米,最终难敌倦意,连站岗的人都很难再清醒下去。
张巡偷偷登上城楼,看敌营中的火光基本上没有大幅度移动,便知道很少有人再走动,如此,机会便来了。
张巡先是命令城中半夜击鼓,制造整队出城打仗的假象。叛军在城外听到城中鼓鸣顿时清醒,尹子奇赶忙下令严加戒备,营中居然无人敢睡直至天光破晓。这时,张巡才让士兵们停止击鼓睡觉休息。
叛军听得城中渐渐没了声息,一颗绷得快要断掉的弦得以缓缓松弛下来,只是如此一来,倦意也像退而复涌的潮水,再次席卷每个人的心头。
叛军特地建起“飞楼”用以俯瞰整个睢阳城,大街上确是不见一人,他们便真的以为张巡的部队折腾了一夜终于休息了,便想赶快趁机也睡上一觉。很多人就是在这一觉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张巡见时机成熟,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位将领各率五十名骑兵从城中突然杀出,直冲敌营,一直杀到尹子奇的大帐旁,敌营中刹那间好似锅中沸了水那般大乱。唐军一举复斩杀敌将五十多名、敌兵五千多人。
后来敌人列阵,两军对垒,张巡又想射死尹子奇,但苦于不认识他,一时无法确定目标。于是他又削草秆做箭,故意射中一个叛军。被射中的叛军看到射中自己的是草秆,以为张巡的箭射光了,禁不住大喜跑去告知尹子奇。他怎会知道下张巡正是利用他成功找到了目标。张巡命南霁云直射尹子奇,南霁云箭法高超,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这才迫不得已收军退还……
村子早已经没有了烟火气,或是因为战乱,已经没有哪一家可以吃一顿像样的团圆饭,抑或因为惧怕,没有哪一家敢光明正大地像曾经那样生活。
裴十一俯身下马走进村庄,连平日里看家护院的狗子都夹着尾巴,翻着眼睛看着他们这些人噤了声。她终是鼓起勇气走至一家门前,正要抬手扣响那粗糙得往下直掉木屑的柴门,却听得屋内一声惨叫传出来。
裴十一不明就里却也能猜到情况不妙,她当下来不及多想,“征兵”刹那间就变成了“营救”,她“咣咣”两脚先后踹开了紧闭的柴门和房门,与一对母女打了照面。
母亲年事已高,被裴十一的贸然吓得瘫坐在了地上,儿子不超过三十岁,脸上出了不知所措的惊恐,还有难以言说的痛苦。
裴十一的目光迅捷地将屋内打量了一番,其他倒是没有什么不正常,唯有男子膝盖上面紧压的那块石板——裴十一万没有想到,为了逃避征兵,一个老母亲居然狠得下心,借着石磨之力将自己儿子的膝盖骨硬生生扭断。
裴十一几乎是瞬间红了眼眶,她明知原因还是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的答案居然是“一条腿换一条命,值了。”
征兵征兵,征去了数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征去了多少年轻人的青春和梦想,有谁想过,他在二十多岁的年华里成了残废,余生,又该怎么过呢?
裴十一不敢逼迫他们,什么话都不敢说就退了出来。比起那些打着“征兵”的旗号直接拿人的恶吏,她到底是狠不下这颗心……
征兵的这段时间,军营中是连绵不绝的哭声,裴十一不知道这些泪水的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破灭。
那些天,她怀里抱着苏小山,与冷月、苏文远窝在帐中不敢出去。冷月则更是想到了诗人杜甫的几句诗: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