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果将房绾率军冒进,导致七万将士伤亡惨重的那一次也算上,这已经是官军展开的第三次正式反攻。
前期的一系列失败,早已经打得官军晕头转向,这些或年少、或年轻、或年迈的,也许还坚定勇毅的心理也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变化,变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思虑不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隐忧——他们担心遇到不靠谱的同伴、将领甚至皇帝,不愿意将命委托在这些人手里;他们害怕叛徒就在自己的身边,不知何时就会因为那些连自己都不能明晓的大仇小怨坑害自己一把;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在自己为了这个国家拼却性命的时候,还有人监视着自己的家人甚至妄图一次作为威胁……
这个世道本就凉薄,人心更是难测,故而这第三次的准备,因了士兵们的心理建设,竟一下子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但有时准备得时间长一些并非坏事,恰是这三个月的时间,给了冷月痛定思痛的时间,给了裴十一恢复的时间,也给了苏文远准备迎接大战和更多伤员的时间。
九月二十七日,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地进至长安城西郊。李嗣业率前军,郭子仪率中军,王思礼率后军,在香积寺北的沣水东岸布下阵来。
香积寺是当朝佛教著名古刹,净土宗祖庭之一。盛唐诗人王维有《过香积寺》一诗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在如此清静之地展开一场即将血肉横飞的大战,似乎别有深意,大有“此战不成,则清明具毁,毋宁身死道消”的意味。冷月不禁想起出兵前郭子仪那句“此行不捷,臣必死之”的话。
收复长安的战争注定是异常残酷的。这次官军声势浩大,摆明就是要让叛军看——看那收复山河的决心,看那大唐好儿郎不死不休、护我家国的壮志。由此,叛军对这一战更是颇有重视,做足了准备,他们在长安城外、官军的北面布置了多达十万人的兵力,摆好了阵势,只等战火一起,与官军一决雌雄。
“将军,有一名自称刘曦桡的士兵求见。”
这天,冷月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整军团的编制。楼志诚一死,天枪营真真成了没娘要的孩子,冷月本想着从麾下其他将领中选拔一个出来,思虑再三却最终作罢。并非她手下无人,而是反攻已迫在眉睫。一来将与兵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二来这次反攻是大规模的团战,为了避免临时再出什么乱子,冷月须得将指挥权牢牢地握在手里才能放心。
忽闻有人前来通报,冷月乍一听这个名字,颇有熟悉之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得。她命人将他带上来,又趁机与一旁的裴十一交换了一个眼神——从裴十一的眼睛里,冷月好像知道刘曦桡是谁了。
……
“果然是你啊。”
见了来人,记忆中的那一抹剪影终于渐渐熟悉起来。冷月依稀记得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对着房绾弄来的一群牛出神;后来再见,便是裴十一从乱军中救下他时。他停留在冷月印象里的模样不多,但冷月记得他那亮如星辰的眼眸,和他当时胸部肩部嵌着的箭矢以及浑身浴血的模样——再后来,冷月黯于伤神,便没有见过他,怎知今日他来此作甚?
“将军,长安城中有我一同乡,现有机密军情,念将军当日舍命相救,特来告将军。”
刘曦桡恭恭敬敬地跪在冷月的面前,意思已经说得甚是明了:他从长安城里搞出来了有关叛军的情报,为了报答冷月救命之恩,特来相告。可是冷月的表情却在一瞬间有所凝然,心头好似被人重重地一击——这话,她竟不知该不该信了。
“你那老乡叫什么名字?”
“苏子锦。”
“平日作何?”
“教书为业,长安城中的育锦书院就是他在经营。”
面对裴十一的问询,刘曦桡依旧面色从容,对答如流,冷月委实看不出半分虚假,只是不知一个教书先生又如何得到这些重要情报的。
“此事非同小可,不当只入我之耳。刘曦桡,你现在就随我去面见广平王殿下,具体事宜当由他定夺。”冷月面不改色地说着,心底却泛起无边自嘲——冷月啊冷月,你终于有一天,也学会向外推脱责任了。许是见了太多生死,看惯了几多别离,才不愿意当这样一个间接的刽子手吧……
果然,李俶听完刘曦桡的描述,当下反应与冷月所料如出一辙。李俶嘴上说着要好好奖赏刘曦桡,但冷月看出李俶已经为证实消息真伪动起了脑筋,他是如此谨慎的一个人,在重重磨练和打击下,只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更加坚无可崔。
可是命运没有给李俶这个时间,叛军首先对官军发起了挑战。
而冷月和裴十一看到叛军首领的那一个瞬间,简直差点气得背过气去。裴十一几乎是下意识,用左手狠狠地在腹部的伤痕处按了一把,右手顺便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描画了安守忠的脑袋,又在脖子处快斩一笔,以此宣泄心中种种不快。
冷月注意到,除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等人也在敌阵中。她一边庆幸史思明没来,庆幸李光弼将敌人的一员虎将阻挡在了范阳一带;一边又忧愁安守忠的战斗力,不知道怎样打才最稳妥。心下冷月举棋难定,官军也在同时出兵迎击叛军而去,直逼敌人的阵地而去。
想当初越王勾践败于夫差,也是在一段时间的蛰伏后卷土重来,如今唐军的情况几乎于此无异。冷月将“龙吟”紧握着拖在身后——她别无所求,只求这次反攻可有破釜沉舟之心,纵一腔孤勇,也万不要辜负了她一次又一次强逼着自己也要坚持的希望!
前期的一系列失败,早已经打得官军晕头转向,这些或年少、或年轻、或年迈的,也许还坚定勇毅的心理也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变化,变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思虑不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隐忧——他们担心遇到不靠谱的同伴、将领甚至皇帝,不愿意将命委托在这些人手里;他们害怕叛徒就在自己的身边,不知何时就会因为那些连自己都不能明晓的大仇小怨坑害自己一把;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在自己为了这个国家拼却性命的时候,还有人监视着自己的家人甚至妄图一次作为威胁……
这个世道本就凉薄,人心更是难测,故而这第三次的准备,因了士兵们的心理建设,竟一下子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但有时准备得时间长一些并非坏事,恰是这三个月的时间,给了冷月痛定思痛的时间,给了裴十一恢复的时间,也给了苏文远准备迎接大战和更多伤员的时间。
九月二十七日,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地进至长安城西郊。李嗣业率前军,郭子仪率中军,王思礼率后军,在香积寺北的沣水东岸布下阵来。
香积寺是当朝佛教著名古刹,净土宗祖庭之一。盛唐诗人王维有《过香积寺》一诗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在如此清静之地展开一场即将血肉横飞的大战,似乎别有深意,大有“此战不成,则清明具毁,毋宁身死道消”的意味。冷月不禁想起出兵前郭子仪那句“此行不捷,臣必死之”的话。
收复长安的战争注定是异常残酷的。这次官军声势浩大,摆明就是要让叛军看——看那收复山河的决心,看那大唐好儿郎不死不休、护我家国的壮志。由此,叛军对这一战更是颇有重视,做足了准备,他们在长安城外、官军的北面布置了多达十万人的兵力,摆好了阵势,只等战火一起,与官军一决雌雄。
“将军,有一名自称刘曦桡的士兵求见。”
这天,冷月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整军团的编制。楼志诚一死,天枪营真真成了没娘要的孩子,冷月本想着从麾下其他将领中选拔一个出来,思虑再三却最终作罢。并非她手下无人,而是反攻已迫在眉睫。一来将与兵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二来这次反攻是大规模的团战,为了避免临时再出什么乱子,冷月须得将指挥权牢牢地握在手里才能放心。
忽闻有人前来通报,冷月乍一听这个名字,颇有熟悉之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得。她命人将他带上来,又趁机与一旁的裴十一交换了一个眼神——从裴十一的眼睛里,冷月好像知道刘曦桡是谁了。
……
“果然是你啊。”
见了来人,记忆中的那一抹剪影终于渐渐熟悉起来。冷月依稀记得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对着房绾弄来的一群牛出神;后来再见,便是裴十一从乱军中救下他时。他停留在冷月印象里的模样不多,但冷月记得他那亮如星辰的眼眸,和他当时胸部肩部嵌着的箭矢以及浑身浴血的模样——再后来,冷月黯于伤神,便没有见过他,怎知今日他来此作甚?
“将军,长安城中有我一同乡,现有机密军情,念将军当日舍命相救,特来告将军。”
刘曦桡恭恭敬敬地跪在冷月的面前,意思已经说得甚是明了:他从长安城里搞出来了有关叛军的情报,为了报答冷月救命之恩,特来相告。可是冷月的表情却在一瞬间有所凝然,心头好似被人重重地一击——这话,她竟不知该不该信了。
“你那老乡叫什么名字?”
“苏子锦。”
“平日作何?”
“教书为业,长安城中的育锦书院就是他在经营。”
面对裴十一的问询,刘曦桡依旧面色从容,对答如流,冷月委实看不出半分虚假,只是不知一个教书先生又如何得到这些重要情报的。
“此事非同小可,不当只入我之耳。刘曦桡,你现在就随我去面见广平王殿下,具体事宜当由他定夺。”冷月面不改色地说着,心底却泛起无边自嘲——冷月啊冷月,你终于有一天,也学会向外推脱责任了。许是见了太多生死,看惯了几多别离,才不愿意当这样一个间接的刽子手吧……
果然,李俶听完刘曦桡的描述,当下反应与冷月所料如出一辙。李俶嘴上说着要好好奖赏刘曦桡,但冷月看出李俶已经为证实消息真伪动起了脑筋,他是如此谨慎的一个人,在重重磨练和打击下,只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更加坚无可崔。
可是命运没有给李俶这个时间,叛军首先对官军发起了挑战。
而冷月和裴十一看到叛军首领的那一个瞬间,简直差点气得背过气去。裴十一几乎是下意识,用左手狠狠地在腹部的伤痕处按了一把,右手顺便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描画了安守忠的脑袋,又在脖子处快斩一笔,以此宣泄心中种种不快。
冷月注意到,除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等人也在敌阵中。她一边庆幸史思明没来,庆幸李光弼将敌人的一员虎将阻挡在了范阳一带;一边又忧愁安守忠的战斗力,不知道怎样打才最稳妥。心下冷月举棋难定,官军也在同时出兵迎击叛军而去,直逼敌人的阵地而去。
想当初越王勾践败于夫差,也是在一段时间的蛰伏后卷土重来,如今唐军的情况几乎于此无异。冷月将“龙吟”紧握着拖在身后——她别无所求,只求这次反攻可有破釜沉舟之心,纵一腔孤勇,也万不要辜负了她一次又一次强逼着自己也要坚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