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好哇,阿虎,金宝,你们嘴里不干不净的,现在还拿起石头和小姑娘对着打起来了!快,快拎着鱼回家去吧,不然……就算你们爹妈舍不得骂你们,我也是要好好让你们吃吃苦头,长个教训的!”
小木头年纪大上许多,从小茬架打猎长大的,身手更是不凡,十里八乡的调皮小子们谁不敬畏?那领头的小子,恨恨地看了蓁蓁和红缨一眼,只得不情不愿地挥挥手,带着小跟班们离开了。
红缨抬起手拍拍小木头的肩膀:“槐安,几日不见感觉你长高了不少啊!看上去也比之前有力气多了!我已经考完了试,马上就要轮到你接受检阅了,准备得怎么样?”
红缨此言一出,蓁蓁直接呆愣在了原地,手里拿着的鹅卵石跌落在地上,差点把脚指头砸出来一个大包,但是此刻的蓁蓁却顾不得这么多,拉着红缨的袖子,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高高瘦瘦的小木头:“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小木头挠挠后脑勺:“陶槐安,槐树的槐,安全的安。哎呀我给忘了,这名字上次说的时候,只有红缨在,蓁蓁妹子你还不知道呢吧。”
“也怪我,忘了告诉蓁蓁!”红缨有些懊恼,“不过,从今儿起,你就知道了,槐树也是树,也是木头,所以大家才都叫他小木头嘛!”
这两人一唱一和,蓁蓁呆呆地看看这个,又怔怔地望望那个:奶奶,你到底知不知道,眼前这个小子,今后会成为我的爷爷啊:)
“蓁蓁?蓁蓁!”陶槐安伸出手在蓁蓁面前晃了晃,“你没事情吧?”
蓁蓁摇摇头,僵硬的大脑总算开始缓缓转动,定定地看着眼前少年黝黑的脸,始终无法将其与自己记忆里的老头联系在一起。记忆中的爷爷,虽然是军旅出身,但却是个颇为儒雅的老头,最爱看红楼,三国。蓁蓁对于文学最初的萌芽,就是幼年时,爷爷捧着三国在床边把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听。
“陶槐安先生,您……”
少年连忙摆手求饶:“好蓁蓁,你还是和红缨一样,以后还是和从前似的叫我小木头就好!你这样正儿八经地把我的大名一喊,就好像是中学里的班主任又来揪着我的错处教训我似的。还您来您去的,就更是别扭得很了!”
“小……”蓁蓁努努嘴唇,努力了好几次,才让那剩下的两个字,咕噜咕噜地滚出来:“小木头……”
陶槐安点点头,“哎!这才对嘛!”
蓁蓁的心颤了一颤,把爷爷的小名天天挂在嘴上,自己这无法无天还真是进行到底啊!
总算过了互通姓名这一关,陶槐安才开始说起自己入伍的事情:“我写信托报社的王大哥帮忙打听了,虽然不知道招兵的队伍什么时候正式过来咱们青石镇。但是王大哥给我寄了一本招兵的考核册子,陆军,海军,空军条条要求都列得分明!
我这些日子一直都对照着上面的要求练着呢,只可惜最近一段时间河面冻上了,练不了游泳。
除了陆军,我还想试试空军,或者海军,甚至还有特种兵,就算到时候还要考身手我也是不怕的,至少在整个青石镇,和谁打起来我都不怵!”
“小木头,你身手最好,不知道,从明天开始我可不可以也跟着你学上两招?”蓁蓁和陶槐安都有些惊讶地看着红缨,但是女孩面上的表情却十分坚定,显然这个决定已经在心里琢磨了许久了。
“红缨,不是我不愿意教你,只是我每天起得也早,练得也苦。你好不容易考完了试,应该在家里多休息休息才对,何必要让自己吃这样的苦头呢?”
“吃什么苦,受什么累我都不怕!”红缨目光灼灼地直视着陶槐安,少年受不得这样锐利的眼神,躲闪着避让开。
“小木头,你就教教我。我就想学个好身手,以后这些调皮小子也不敢在我面前造次!你就当帮帮我吧!”
“唉!这……”陶槐安,一咬牙,一跺脚,“好吧,那我就教你!只是教起身手来,我可手下不会留情面,要是磕着碰着了,你可不许回去找兰妈妈喊疼,要不然我娘回去可要抄起笤帚教训我了!”
“一言为定!”红缨迫不及待地承诺,又扭头问蓁蓁:“蓁蓁,你想不想一起学?或者就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写你的书?”
蓁蓁犹豫了一会儿,打心底里她不想和红缨分开,如今知道眼前的小木头就是自己未来的爷爷陶槐安,更是恨不得日日黏在两人身后。但是……自从知道两人日后有很大可能会成为夫妻之后,蓁蓁就觉得自己变得锃光瓦亮:从前爷爷奶奶能相知相爱,最终水到渠成地结成良缘。如今有了自己这个不安定扰动因素,要是就因为自己这个电灯泡的存在,让红缨和槐安当了一辈子单纯的好朋友,那岂不是亲手把爸爸,姑姑甚至还有自己给蝴蝶掉了?
“我……我一直都不爱动弹的,我还是待在屋子里写书吧,比起拳头,还是笔更适合成为我的武器。”
--------------------------------------------------------------------------------------------------
兰妈妈捧着热甜羹放在蓁蓁的手边,看桌面上揉皱的纸团一个堆一个,数九寒冬,蓁蓁额头上居然也有着细密的汗珠,不由得心疼地抬起手替她擦了擦:“蓁蓁,先歇歇吧,写东西灵感一时有一时无,说不定喝完甜汤就有了思路呢?”
蓁蓁从思绪中将自己艰难地拔出来,抿了一口暖暖的甜汤,心中因为卡文而产生的焦躁被缓解了不少。
兰妈妈在耳边的絮叨恼人却也亲切:“小姐的身子本来就不算太好,也该像红缨一样多出去走一走,或者跟着陶家小子练练拳脚,强身健体,总是闷在屋子里怎么好呢?”
蓁蓁抬起眼睫,带着点深意地看着兰妈妈,“兰妈妈怎么又叫起从前的称呼来了!什么小姐不小姐的,您是长辈,这样喊我,是折煞了我呢。”
“哎呀,是兰妈妈不好,一下子说秃噜了嘴。但是……我本来就是陶军长请来照顾蓁蓁你的保姆,要不是你母亲心善,我那个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女儿,不能从那对吃人的公婆手里逃出来,又再嫁了有前途的年轻军官。两个儿子,也是多亏了陶军长资助,才能上得起学,读书找了体面的工作。我是打心底里,把你们都看作是恩人……”
蓁蓁抬手轻轻压在兰妈妈嘴角,止住了她未说完的话:“兰妈妈,我也是真心把您当成亲近的长辈。这样的话以后可不能再……”
“兰嫂子!兰嫂子!蓁蓁!红缨!在家吗?开开门呀!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咱们两个好姑娘都考上了!”
蓁蓁和兰妈妈对视一眼,心中激动极了,赶紧上前一人一边将大门打开,把门口跑得气喘吁吁的叶桂英迎了进来。
兰妈妈倒水,蓁蓁捧干果:“叶老师快请坐下来歇一歇,喘口气再慢慢说。是镇初中的成绩出来了吗?”
叶桂英咕嘟咕嘟接着兰妈妈递过来的温水喝了个干净,长长地心满意足喟叹一声,才兴高采烈地扬起了高调门:“可不是嘛!本来前几天说今年放榜的时间要推迟我还心里着急呢,谁知道今天跟着家里嫂子去镇子上置办年货,正好碰上镇初中张榜,我就赶紧回来给大家伙儿报喜了!”
“蓁蓁考得最好,语文和数学都是一百分!就挂在榜单的头一名,镇初中招考的卷子难度可不低,都多少年没有考出过这样的好苗子了!”
“红缨也极不容易,数学也是满分,语文八十六,刚好挂上了录取的边儿。但是她才读了多久的书呢,就算连着蓁蓁教她读书识字的时间也算上,也就半年多一点儿,就能考上镇初中了!要知道咱们村里多少孩子,糊里糊涂地读了五六年的书,去镇上考试,也是臊眉耷眼地失败回来的多。”
蓁蓁又问道:“李兰芳还有李菊英他们考得怎么样?”
“兰芳好菊英也考中了,他们姐弟俩都是语文好,但是数学差点儿劲……不过能考上就好!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能分配下来的工作可大不一样!咱们村小今年去镇子上考试的六个人里头就中了四个,这可是这些年以来最好的成绩了!”
“咱们的成绩好,一定要感谢叶老师你教得好。要不是您每篇课文都讲得细致,咱们不会有那么好的基础。甚至如果当初不是您坚持劝说红缨读书,又力排众议让她进了高级班,也不会有咱们的今天了。”一个好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漫长的,即使蓁蓁经历过不少风格各异的老师,也听过不少感人至深的师生故事,但是她永远也忘不了刚来叶家村的时候,叶桂英坚定往山上走,和叶家父母争辩为红缨争取读书机会的背影。
小木头年纪大上许多,从小茬架打猎长大的,身手更是不凡,十里八乡的调皮小子们谁不敬畏?那领头的小子,恨恨地看了蓁蓁和红缨一眼,只得不情不愿地挥挥手,带着小跟班们离开了。
红缨抬起手拍拍小木头的肩膀:“槐安,几日不见感觉你长高了不少啊!看上去也比之前有力气多了!我已经考完了试,马上就要轮到你接受检阅了,准备得怎么样?”
红缨此言一出,蓁蓁直接呆愣在了原地,手里拿着的鹅卵石跌落在地上,差点把脚指头砸出来一个大包,但是此刻的蓁蓁却顾不得这么多,拉着红缨的袖子,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高高瘦瘦的小木头:“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小木头挠挠后脑勺:“陶槐安,槐树的槐,安全的安。哎呀我给忘了,这名字上次说的时候,只有红缨在,蓁蓁妹子你还不知道呢吧。”
“也怪我,忘了告诉蓁蓁!”红缨有些懊恼,“不过,从今儿起,你就知道了,槐树也是树,也是木头,所以大家才都叫他小木头嘛!”
这两人一唱一和,蓁蓁呆呆地看看这个,又怔怔地望望那个:奶奶,你到底知不知道,眼前这个小子,今后会成为我的爷爷啊:)
“蓁蓁?蓁蓁!”陶槐安伸出手在蓁蓁面前晃了晃,“你没事情吧?”
蓁蓁摇摇头,僵硬的大脑总算开始缓缓转动,定定地看着眼前少年黝黑的脸,始终无法将其与自己记忆里的老头联系在一起。记忆中的爷爷,虽然是军旅出身,但却是个颇为儒雅的老头,最爱看红楼,三国。蓁蓁对于文学最初的萌芽,就是幼年时,爷爷捧着三国在床边把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听。
“陶槐安先生,您……”
少年连忙摆手求饶:“好蓁蓁,你还是和红缨一样,以后还是和从前似的叫我小木头就好!你这样正儿八经地把我的大名一喊,就好像是中学里的班主任又来揪着我的错处教训我似的。还您来您去的,就更是别扭得很了!”
“小……”蓁蓁努努嘴唇,努力了好几次,才让那剩下的两个字,咕噜咕噜地滚出来:“小木头……”
陶槐安点点头,“哎!这才对嘛!”
蓁蓁的心颤了一颤,把爷爷的小名天天挂在嘴上,自己这无法无天还真是进行到底啊!
总算过了互通姓名这一关,陶槐安才开始说起自己入伍的事情:“我写信托报社的王大哥帮忙打听了,虽然不知道招兵的队伍什么时候正式过来咱们青石镇。但是王大哥给我寄了一本招兵的考核册子,陆军,海军,空军条条要求都列得分明!
我这些日子一直都对照着上面的要求练着呢,只可惜最近一段时间河面冻上了,练不了游泳。
除了陆军,我还想试试空军,或者海军,甚至还有特种兵,就算到时候还要考身手我也是不怕的,至少在整个青石镇,和谁打起来我都不怵!”
“小木头,你身手最好,不知道,从明天开始我可不可以也跟着你学上两招?”蓁蓁和陶槐安都有些惊讶地看着红缨,但是女孩面上的表情却十分坚定,显然这个决定已经在心里琢磨了许久了。
“红缨,不是我不愿意教你,只是我每天起得也早,练得也苦。你好不容易考完了试,应该在家里多休息休息才对,何必要让自己吃这样的苦头呢?”
“吃什么苦,受什么累我都不怕!”红缨目光灼灼地直视着陶槐安,少年受不得这样锐利的眼神,躲闪着避让开。
“小木头,你就教教我。我就想学个好身手,以后这些调皮小子也不敢在我面前造次!你就当帮帮我吧!”
“唉!这……”陶槐安,一咬牙,一跺脚,“好吧,那我就教你!只是教起身手来,我可手下不会留情面,要是磕着碰着了,你可不许回去找兰妈妈喊疼,要不然我娘回去可要抄起笤帚教训我了!”
“一言为定!”红缨迫不及待地承诺,又扭头问蓁蓁:“蓁蓁,你想不想一起学?或者就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写你的书?”
蓁蓁犹豫了一会儿,打心底里她不想和红缨分开,如今知道眼前的小木头就是自己未来的爷爷陶槐安,更是恨不得日日黏在两人身后。但是……自从知道两人日后有很大可能会成为夫妻之后,蓁蓁就觉得自己变得锃光瓦亮:从前爷爷奶奶能相知相爱,最终水到渠成地结成良缘。如今有了自己这个不安定扰动因素,要是就因为自己这个电灯泡的存在,让红缨和槐安当了一辈子单纯的好朋友,那岂不是亲手把爸爸,姑姑甚至还有自己给蝴蝶掉了?
“我……我一直都不爱动弹的,我还是待在屋子里写书吧,比起拳头,还是笔更适合成为我的武器。”
--------------------------------------------------------------------------------------------------
兰妈妈捧着热甜羹放在蓁蓁的手边,看桌面上揉皱的纸团一个堆一个,数九寒冬,蓁蓁额头上居然也有着细密的汗珠,不由得心疼地抬起手替她擦了擦:“蓁蓁,先歇歇吧,写东西灵感一时有一时无,说不定喝完甜汤就有了思路呢?”
蓁蓁从思绪中将自己艰难地拔出来,抿了一口暖暖的甜汤,心中因为卡文而产生的焦躁被缓解了不少。
兰妈妈在耳边的絮叨恼人却也亲切:“小姐的身子本来就不算太好,也该像红缨一样多出去走一走,或者跟着陶家小子练练拳脚,强身健体,总是闷在屋子里怎么好呢?”
蓁蓁抬起眼睫,带着点深意地看着兰妈妈,“兰妈妈怎么又叫起从前的称呼来了!什么小姐不小姐的,您是长辈,这样喊我,是折煞了我呢。”
“哎呀,是兰妈妈不好,一下子说秃噜了嘴。但是……我本来就是陶军长请来照顾蓁蓁你的保姆,要不是你母亲心善,我那个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女儿,不能从那对吃人的公婆手里逃出来,又再嫁了有前途的年轻军官。两个儿子,也是多亏了陶军长资助,才能上得起学,读书找了体面的工作。我是打心底里,把你们都看作是恩人……”
蓁蓁抬手轻轻压在兰妈妈嘴角,止住了她未说完的话:“兰妈妈,我也是真心把您当成亲近的长辈。这样的话以后可不能再……”
“兰嫂子!兰嫂子!蓁蓁!红缨!在家吗?开开门呀!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咱们两个好姑娘都考上了!”
蓁蓁和兰妈妈对视一眼,心中激动极了,赶紧上前一人一边将大门打开,把门口跑得气喘吁吁的叶桂英迎了进来。
兰妈妈倒水,蓁蓁捧干果:“叶老师快请坐下来歇一歇,喘口气再慢慢说。是镇初中的成绩出来了吗?”
叶桂英咕嘟咕嘟接着兰妈妈递过来的温水喝了个干净,长长地心满意足喟叹一声,才兴高采烈地扬起了高调门:“可不是嘛!本来前几天说今年放榜的时间要推迟我还心里着急呢,谁知道今天跟着家里嫂子去镇子上置办年货,正好碰上镇初中张榜,我就赶紧回来给大家伙儿报喜了!”
“蓁蓁考得最好,语文和数学都是一百分!就挂在榜单的头一名,镇初中招考的卷子难度可不低,都多少年没有考出过这样的好苗子了!”
“红缨也极不容易,数学也是满分,语文八十六,刚好挂上了录取的边儿。但是她才读了多久的书呢,就算连着蓁蓁教她读书识字的时间也算上,也就半年多一点儿,就能考上镇初中了!要知道咱们村里多少孩子,糊里糊涂地读了五六年的书,去镇上考试,也是臊眉耷眼地失败回来的多。”
蓁蓁又问道:“李兰芳还有李菊英他们考得怎么样?”
“兰芳好菊英也考中了,他们姐弟俩都是语文好,但是数学差点儿劲……不过能考上就好!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能分配下来的工作可大不一样!咱们村小今年去镇子上考试的六个人里头就中了四个,这可是这些年以来最好的成绩了!”
“咱们的成绩好,一定要感谢叶老师你教得好。要不是您每篇课文都讲得细致,咱们不会有那么好的基础。甚至如果当初不是您坚持劝说红缨读书,又力排众议让她进了高级班,也不会有咱们的今天了。”一个好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漫长的,即使蓁蓁经历过不少风格各异的老师,也听过不少感人至深的师生故事,但是她永远也忘不了刚来叶家村的时候,叶桂英坚定往山上走,和叶家父母争辩为红缨争取读书机会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