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处暑已过,天气转凉。时节接近白露,正是敦煌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
晚上7点整,沙洲夜市——一个本地人不会涉足的地方,此时已经灯如白昼。即使已步入淡季,夜市的人却丝毫不见少。站在刻有“丝路遗风”四个大字的大理石牌坊下极目远眺,人头乌泱泱地,潮水一样前后涌动。
正正牌坊的左边,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直岔进去。路宽不足一米,只能容许一人经过。小路的尽头,一扇仿古的胡桃木大门虚掩着,没有匾额。左边竖一只竹竿,挂一块幌子,上书“沙洲文玩”。
景区古玩店数不胜数,再不济也要斥资租一块豆腐干大小的店面,在游客前露一露脸。本来文玩水深,生意就难做,藏在这样的巷子里,也不出来招揽生意,颇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这家店在业内有些名气,据说老板娘是一个不足三十的年轻女人,文物鉴定很有点手段。传闻凡是经过她手的物件,她都能准确说出其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
也不知是怎么传起来的,总之到现在已然有一种说法:凡是经过沈千鹤鉴定过的宝贝,其价值算是定性了。无论之后再找多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鉴定,给出的结果也不会差上多少。
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不便公开鉴定的,都来找她。
周玄背着大包,拿着一张手绘的地图,一个岔道一个岔道地找,终于找到那支竹竿。师兄辗转找了许多内行人,才绘制出这个地图。
店里人不多,店面也小,中央是一张大茶桌,品字式摆了三张凳子,后面靠墙竖一个展柜,里面随意地摆了几条绿松南红手串,一串菩提根,两本古书,和一只蜜蜡雕成的貔貅。
哪里像是开文玩店的?也难为她特意摆上三两个物什装装样子。
对文玩稍微有点了解的都不难看出柜子里的都不是什么好货色:菩提根染得五颜六色、南红内裂明显、绿松石上布满铁线、蜜蜡貔貅通体鹅黄色。唯一看起来有点价值的戴在她手上,一串高冰绿飘花翡翠手串。
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
有一个中年男人从里面走出来,帽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目,手上拎着密码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箱子里有宝贝。
男人一走出去,店里宽敞起来,周玄这才看清楚那位有名的女老板。和传言中差不多,很年轻,甚至还要更年轻一些。
她穿着浅蓝色的宋锦上衣,坐在茶桌主位上,慢慢地往杯子里倒茶。脸上没什么血色,像生着病。她微微低着头,能看到细长的眉眼向上挑着,眼尾勾出长而翘的弧度,上眼睑压着瞳孔,让她时时显出一种朦胧的睡意,似睡非睡。
周玄远远站在门外,看着她盯着杯子里打旋的茶沫子看,眼里没什么情绪,很平静。或许……静得有些过了头。
沈千鹤身边站着一个穿绛色宋制袍子的年轻男人,身量略矮一些,深目削颊,戴着副金边细框眼镜,有些瘦弱,一身斯文样,恍惚间眉目竟有几分像女人。袍子颜色浓得发黑,越发衬得他面色苍白。
鬼气森森的两个人。
周玄看着,暗暗皱了眉头。心里掠过极强的第六感:这两个人绝不是寻常文玩店生意人,他们一定藏着秘密,或者在暗中做着别的“生意。”
这一趟,只怕是来对了。
她手上的紫砂壶是上等货,弯弯的水柱圆润流畅,无声地落进杯子里。茶沫子连成一条白线围住半个杯壁,最后一滴茶水在杯子里漾出涟漪,在涟漪中,映出了周玄的身形。
道士打扮,长头发束成一个髻,很高,一米八以上。从裸露的关节处可以推断出骨架偏大,肌肉偏厚实,但不是健身房练出来的厚实,是一种自内向外呈现出的结实流畅、挺拔修长,一种自然的平衡。
他随意地站在那里,但全身经络骨节都似收紧一般,像一棵青松。
练家子。
周玄站在门口起码有5分钟了,沈千鹤自始至终都没有抬过头,但无端地,他感觉她已经看到他了。
他索性直接走进店里,放下包,抱了个拳,自然而然坐下:“老板好啊。”
“你好。”沈千鹤这才抬头,将茶杯放下,又把桌上的茶具挪了挪,露出一块光洁的桌面。
寒暄都不寒暄一下,看样子是准备直接进入正题了。周玄伸手拉开大包的拉链,从里面拿出一样东西就要往桌上放,沈千鹤伸出手,用指尖抬了下他的手腕,虚虚拦了一下:“我看您是生面孔,少不得多说一句,规矩您都懂的吧?”
沈千鹤有个规矩,他来时特意了解过:拿来鉴定的东西,要能说得出来历。意思就是:偷来的抢来的不合法的,一律不鉴定。
那还鉴什么?周玄的手停在半空,他要是知道也不必来找她了。
沈千鹤瞥眼看见他面带犹豫之色,盯了他半晌,又问:“道长打哪里来?武当山?”
周玄抬头对上她那双似睡非睡的眼睛,看不出她在想什么,只是现下挨得近了,越发觉得她面色苍白、弱不禁风。他摇头:“白云观。”
刚才看身形骨架,沈千鹤就猜他是北方来的,现在听他话音里夹着淡淡的京腔,更加确定。
北方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她想起业内有传闻,前段时间华北一带修建宫观,挖出几样东西,看着形制很像古董,于是联系了当地文旅局。文旅局派专家到场鉴定,看不出个所以然,预备先将其带走,然而装车那日出现罕见大雾,两米以外不可视物。
待大雾散去,东西便不翼而飞了。
据说现场有人看见抢劫的人,只说那些人长得比寻常人高大,青面獠牙,倒像怪物。这传言传了很久才到传沈千鹤耳朵里,不知经过了多少润色,可信度不明。
这道士眉清目秀的,难道是抢劫犯之一?
周玄见她不发一语,于是先开口:“我这里有一样东西,普通的鉴定机构是鉴定不出来的,只能来找您。”
然后将布包放到桌上,缓缓打开,里面是一层油纸,包裹着一块和田玉做的雕花平安扣。
牙白色,胖嘟嘟的,市面上随处可见。非要说哪里不同,大概是雕花比较精细。
周玄正待说什么,沈千鹤一只手按在檀木茶桌上,另一只手就伸向那枚平安扣。余光里他似乎伸手想要拦一下,但她淡然略过,伸手将它握住。
沈千鹤闭上了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心,尝试着与平安扣发生连结。
周玄看着她这进行某种仪式一样的动作,收回手,闭上嘴。
刚触碰到时,就感觉到玉佩体内蕴藏着不同寻常的能量,微弱的,弥漫着淡淡的生机。这绝不可能是这个世界能够出现的东西。
只一瞬,就消失不见。
她重新凝聚心神,试图与它共鸣。忽然自掌心传来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力,她即刻便像触电般不由自主地握拳,手开始止不住颤抖,心脏不受控制地猛烈跳动,额头上有汗渗出来了。
紧接着,桌子也跟着摇晃起来。
周玄一惊,连忙起身,还未来得及动作,旁边一道声音传来:“别动,否则前功尽弃。”
说话的是那位绛袍男子,他神色如常,显然早已习惯了。
周玄闻言收回手,他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信她没点真本事。
片刻后,茶桌的摇晃渐渐止住了,沈千鹤的颤抖也跟着停止。她重新张开双手,本就没什么血色的脸此时显得更加惨白。
周玄看着她片刻之内肉眼可见地虚弱,心里隐隐明白那些关于沈千鹤的传言其实并不假,而她本人却比传言更加神秘。
“嗯……”她舒展了下被玉烫红的掌心,缓缓将玉坠塞回布袋里,看向周玄,说话声音又弱了两分:“说说吧。”
周玄知道她问的是什么,自己本来也没打算隐瞒。但她这个样子,恐怕随时都有可能晕倒。
他建议她去趟医院,沈千鹤却轻轻一笑,反问:“你当时去医院了么,有没有用?”
“……”
这沈老板果真有点东西。
周玄沉默片刻,重新坐到她对面。开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这枚玉佩是我师弟在后山捡到的。他说现场有厮杀过的痕迹,血水汇成一股,顺着山路流下去,显然在他到来之前,那里就已经爆发过很大的冲突了。”
沈千鹤听着,点点头,意料之中。他继续道:“我师弟说,当时地上有一只断手紧紧握成拳头。分明是一只人的手,但力气奇大,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展开。”
“如果这只手被砍了下来之前是处于紧握的状态,那时间长了僵硬无法伸展,也是正常的事。”沈千鹤面无表情地说着,但听起来并不像质疑。
“嗯,不错。”周玄道:“但怪就怪在,我师弟把这只断手带回观里给师父看时,恰巧香炉里的香灰被风吹了出来,落到断手上……”
此前一直沉默着站在沈千鹤后面的男子此时伸出一个脑袋,问道:“然后这只手就展开了?”
周玄点头。沈千鹤对那名男子道:“陆德元,你坐下。”
“……哦。”陆德元听话地在周玄旁边坐下,示意他继续。
“师父问我怎么看,但我毫无头绪。当时我拿着玉佩坐在蒲团上,一只手抱着落灰的香炉,忽然…”
周玄说着,伸出右手,露出掌心一块硬币大小的淡红色的疤。他稍微停顿了下,组织着语言:“我有点儿不受控制,感觉一双手透过我的身体,把我的……意识抽了出来。我试着集中注意力,眼看就要清醒,但脑中的意识却越来越往后退。”
“然后呢?”
“我师弟见我只是对着香炉发呆,就上手推了我两把,香炉掉到地上,我才清醒过来。之后我就生了一场大病,医院里什么也查不出来,只能回到观里静养。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我就跟没事人一样了。”
沈千鹤募地笑了一声,勾着泛白的唇,“你运气好。若是你师弟没有推你那一把,你就要永生被困在那个香炉里面了。”
“什么?!”周玄一惊,愕然失色。
陆德元忽然跳起来,手用力按在茶桌上,指尖一阵泛白:“姐!是…是……”
周玄转头看陆德元,显然他已经知道什么了,忙问:“这玉是?”
“嗯……”沈千鹤静静坐着,沉吟半晌。她没有忙着回答,打量他半晌,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超出我们认知的东西吗?”
断手、香炉、平安扣、文玩店、沈千鹤……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沈千鹤又开口:“我即将告诉你的,是一个超出你认知的、一个从未设想过的世界,充满了离奇古怪,诡谲怪诞。”
她连问两句,声音很轻,甚至算得上温柔,可话中的严肃甚至是威胁意味锋芒毕露:“你真的做好听的准备了吗?你真的准备好面对了吗?”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不那么容易,回答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仅需要一些勇气,还需要他推翻三十年来所有认知然后重建世界观。
周玄一顿,脑中飞速闪过一些画面。忽然笑起来:“沈老板,你要知道,我们修道的,本身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晚上7点整,沙洲夜市——一个本地人不会涉足的地方,此时已经灯如白昼。即使已步入淡季,夜市的人却丝毫不见少。站在刻有“丝路遗风”四个大字的大理石牌坊下极目远眺,人头乌泱泱地,潮水一样前后涌动。
正正牌坊的左边,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直岔进去。路宽不足一米,只能容许一人经过。小路的尽头,一扇仿古的胡桃木大门虚掩着,没有匾额。左边竖一只竹竿,挂一块幌子,上书“沙洲文玩”。
景区古玩店数不胜数,再不济也要斥资租一块豆腐干大小的店面,在游客前露一露脸。本来文玩水深,生意就难做,藏在这样的巷子里,也不出来招揽生意,颇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这家店在业内有些名气,据说老板娘是一个不足三十的年轻女人,文物鉴定很有点手段。传闻凡是经过她手的物件,她都能准确说出其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
也不知是怎么传起来的,总之到现在已然有一种说法:凡是经过沈千鹤鉴定过的宝贝,其价值算是定性了。无论之后再找多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鉴定,给出的结果也不会差上多少。
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不便公开鉴定的,都来找她。
周玄背着大包,拿着一张手绘的地图,一个岔道一个岔道地找,终于找到那支竹竿。师兄辗转找了许多内行人,才绘制出这个地图。
店里人不多,店面也小,中央是一张大茶桌,品字式摆了三张凳子,后面靠墙竖一个展柜,里面随意地摆了几条绿松南红手串,一串菩提根,两本古书,和一只蜜蜡雕成的貔貅。
哪里像是开文玩店的?也难为她特意摆上三两个物什装装样子。
对文玩稍微有点了解的都不难看出柜子里的都不是什么好货色:菩提根染得五颜六色、南红内裂明显、绿松石上布满铁线、蜜蜡貔貅通体鹅黄色。唯一看起来有点价值的戴在她手上,一串高冰绿飘花翡翠手串。
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
有一个中年男人从里面走出来,帽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目,手上拎着密码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箱子里有宝贝。
男人一走出去,店里宽敞起来,周玄这才看清楚那位有名的女老板。和传言中差不多,很年轻,甚至还要更年轻一些。
她穿着浅蓝色的宋锦上衣,坐在茶桌主位上,慢慢地往杯子里倒茶。脸上没什么血色,像生着病。她微微低着头,能看到细长的眉眼向上挑着,眼尾勾出长而翘的弧度,上眼睑压着瞳孔,让她时时显出一种朦胧的睡意,似睡非睡。
周玄远远站在门外,看着她盯着杯子里打旋的茶沫子看,眼里没什么情绪,很平静。或许……静得有些过了头。
沈千鹤身边站着一个穿绛色宋制袍子的年轻男人,身量略矮一些,深目削颊,戴着副金边细框眼镜,有些瘦弱,一身斯文样,恍惚间眉目竟有几分像女人。袍子颜色浓得发黑,越发衬得他面色苍白。
鬼气森森的两个人。
周玄看着,暗暗皱了眉头。心里掠过极强的第六感:这两个人绝不是寻常文玩店生意人,他们一定藏着秘密,或者在暗中做着别的“生意。”
这一趟,只怕是来对了。
她手上的紫砂壶是上等货,弯弯的水柱圆润流畅,无声地落进杯子里。茶沫子连成一条白线围住半个杯壁,最后一滴茶水在杯子里漾出涟漪,在涟漪中,映出了周玄的身形。
道士打扮,长头发束成一个髻,很高,一米八以上。从裸露的关节处可以推断出骨架偏大,肌肉偏厚实,但不是健身房练出来的厚实,是一种自内向外呈现出的结实流畅、挺拔修长,一种自然的平衡。
他随意地站在那里,但全身经络骨节都似收紧一般,像一棵青松。
练家子。
周玄站在门口起码有5分钟了,沈千鹤自始至终都没有抬过头,但无端地,他感觉她已经看到他了。
他索性直接走进店里,放下包,抱了个拳,自然而然坐下:“老板好啊。”
“你好。”沈千鹤这才抬头,将茶杯放下,又把桌上的茶具挪了挪,露出一块光洁的桌面。
寒暄都不寒暄一下,看样子是准备直接进入正题了。周玄伸手拉开大包的拉链,从里面拿出一样东西就要往桌上放,沈千鹤伸出手,用指尖抬了下他的手腕,虚虚拦了一下:“我看您是生面孔,少不得多说一句,规矩您都懂的吧?”
沈千鹤有个规矩,他来时特意了解过:拿来鉴定的东西,要能说得出来历。意思就是:偷来的抢来的不合法的,一律不鉴定。
那还鉴什么?周玄的手停在半空,他要是知道也不必来找她了。
沈千鹤瞥眼看见他面带犹豫之色,盯了他半晌,又问:“道长打哪里来?武当山?”
周玄抬头对上她那双似睡非睡的眼睛,看不出她在想什么,只是现下挨得近了,越发觉得她面色苍白、弱不禁风。他摇头:“白云观。”
刚才看身形骨架,沈千鹤就猜他是北方来的,现在听他话音里夹着淡淡的京腔,更加确定。
北方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她想起业内有传闻,前段时间华北一带修建宫观,挖出几样东西,看着形制很像古董,于是联系了当地文旅局。文旅局派专家到场鉴定,看不出个所以然,预备先将其带走,然而装车那日出现罕见大雾,两米以外不可视物。
待大雾散去,东西便不翼而飞了。
据说现场有人看见抢劫的人,只说那些人长得比寻常人高大,青面獠牙,倒像怪物。这传言传了很久才到传沈千鹤耳朵里,不知经过了多少润色,可信度不明。
这道士眉清目秀的,难道是抢劫犯之一?
周玄见她不发一语,于是先开口:“我这里有一样东西,普通的鉴定机构是鉴定不出来的,只能来找您。”
然后将布包放到桌上,缓缓打开,里面是一层油纸,包裹着一块和田玉做的雕花平安扣。
牙白色,胖嘟嘟的,市面上随处可见。非要说哪里不同,大概是雕花比较精细。
周玄正待说什么,沈千鹤一只手按在檀木茶桌上,另一只手就伸向那枚平安扣。余光里他似乎伸手想要拦一下,但她淡然略过,伸手将它握住。
沈千鹤闭上了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心,尝试着与平安扣发生连结。
周玄看着她这进行某种仪式一样的动作,收回手,闭上嘴。
刚触碰到时,就感觉到玉佩体内蕴藏着不同寻常的能量,微弱的,弥漫着淡淡的生机。这绝不可能是这个世界能够出现的东西。
只一瞬,就消失不见。
她重新凝聚心神,试图与它共鸣。忽然自掌心传来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力,她即刻便像触电般不由自主地握拳,手开始止不住颤抖,心脏不受控制地猛烈跳动,额头上有汗渗出来了。
紧接着,桌子也跟着摇晃起来。
周玄一惊,连忙起身,还未来得及动作,旁边一道声音传来:“别动,否则前功尽弃。”
说话的是那位绛袍男子,他神色如常,显然早已习惯了。
周玄闻言收回手,他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信她没点真本事。
片刻后,茶桌的摇晃渐渐止住了,沈千鹤的颤抖也跟着停止。她重新张开双手,本就没什么血色的脸此时显得更加惨白。
周玄看着她片刻之内肉眼可见地虚弱,心里隐隐明白那些关于沈千鹤的传言其实并不假,而她本人却比传言更加神秘。
“嗯……”她舒展了下被玉烫红的掌心,缓缓将玉坠塞回布袋里,看向周玄,说话声音又弱了两分:“说说吧。”
周玄知道她问的是什么,自己本来也没打算隐瞒。但她这个样子,恐怕随时都有可能晕倒。
他建议她去趟医院,沈千鹤却轻轻一笑,反问:“你当时去医院了么,有没有用?”
“……”
这沈老板果真有点东西。
周玄沉默片刻,重新坐到她对面。开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这枚玉佩是我师弟在后山捡到的。他说现场有厮杀过的痕迹,血水汇成一股,顺着山路流下去,显然在他到来之前,那里就已经爆发过很大的冲突了。”
沈千鹤听着,点点头,意料之中。他继续道:“我师弟说,当时地上有一只断手紧紧握成拳头。分明是一只人的手,但力气奇大,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展开。”
“如果这只手被砍了下来之前是处于紧握的状态,那时间长了僵硬无法伸展,也是正常的事。”沈千鹤面无表情地说着,但听起来并不像质疑。
“嗯,不错。”周玄道:“但怪就怪在,我师弟把这只断手带回观里给师父看时,恰巧香炉里的香灰被风吹了出来,落到断手上……”
此前一直沉默着站在沈千鹤后面的男子此时伸出一个脑袋,问道:“然后这只手就展开了?”
周玄点头。沈千鹤对那名男子道:“陆德元,你坐下。”
“……哦。”陆德元听话地在周玄旁边坐下,示意他继续。
“师父问我怎么看,但我毫无头绪。当时我拿着玉佩坐在蒲团上,一只手抱着落灰的香炉,忽然…”
周玄说着,伸出右手,露出掌心一块硬币大小的淡红色的疤。他稍微停顿了下,组织着语言:“我有点儿不受控制,感觉一双手透过我的身体,把我的……意识抽了出来。我试着集中注意力,眼看就要清醒,但脑中的意识却越来越往后退。”
“然后呢?”
“我师弟见我只是对着香炉发呆,就上手推了我两把,香炉掉到地上,我才清醒过来。之后我就生了一场大病,医院里什么也查不出来,只能回到观里静养。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我就跟没事人一样了。”
沈千鹤募地笑了一声,勾着泛白的唇,“你运气好。若是你师弟没有推你那一把,你就要永生被困在那个香炉里面了。”
“什么?!”周玄一惊,愕然失色。
陆德元忽然跳起来,手用力按在茶桌上,指尖一阵泛白:“姐!是…是……”
周玄转头看陆德元,显然他已经知道什么了,忙问:“这玉是?”
“嗯……”沈千鹤静静坐着,沉吟半晌。她没有忙着回答,打量他半晌,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超出我们认知的东西吗?”
断手、香炉、平安扣、文玩店、沈千鹤……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沈千鹤又开口:“我即将告诉你的,是一个超出你认知的、一个从未设想过的世界,充满了离奇古怪,诡谲怪诞。”
她连问两句,声音很轻,甚至算得上温柔,可话中的严肃甚至是威胁意味锋芒毕露:“你真的做好听的准备了吗?你真的准备好面对了吗?”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不那么容易,回答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仅需要一些勇气,还需要他推翻三十年来所有认知然后重建世界观。
周玄一顿,脑中飞速闪过一些画面。忽然笑起来:“沈老板,你要知道,我们修道的,本身就不是唯物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