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落日染红了天边的云霞,映的赵长礼手中的银簪也微微泛着桃花色。
“怎么会这样?”
他小心翼翼地捏着簪身,眼睁睁看着那雕着鸳鸯戏水花纹的簪头从簪子上断落,直直掉入泥土之中。
赵长礼心中大惊,看了叶见窈一眼便弯腰要去拾。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怕叶见窈心生忌讳。
明明从摊贩那里买的时候他专门仔仔细细看过,没什么问题的。
他在腰间的荷包一路上也没受到什么磕碰,怎么会断了呢?
“对不住啊见窈。”赵长礼人还没起身,便想着现对叶见窈道歉。
在大齐,簪子向来是男女传递心意的定情之物,因而也有一种说法——
若是送簪子的时候,出了差错,便说明男女嫁娶困难,难觅良配。
女子向来注重姻缘,赵长礼怕叶见窈因为这个说法心生芥蒂,故而早早地先道了歉。
“这有什么的?”
叶见窈知道这个说法,但她也并不放在心上,这簪子要是就能说明男女之间是否是良配,那何苦要再去拜月老庙、观音庙。
再者说,月老、观音点头了难道在所婚所嫁之人就没有和离的了?
眼看春闱在即,叶见窈不想影响赵长礼的情绪,于是道,“无非是打银饰的人偷懒,焊接的时候没有做好罢了。”
赵长礼也顺着她的话点头,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难过之色的。
他本身买这一支簪子就是想借机表明自己的心意,可如今簪子断了……
哪有人送只断簪的,又不是想割袍断义,从此不再往来。
他低垂着眼眸,一只手紧紧握着簪身,一只手紧紧握着簪头,半晌没有说话。
叶见窈手上动作却是不停,那日得了赵长礼所赠的东西,她便计划着买一些还给他。
只是这还没买齐,赵长礼便被迁去了西市院子里学习,一来一回,一个时辰的路程着实是有些远了。
又要准备参加长公主寿宴的一因事宜,叶见窈这才把自己要送给赵长礼的东西硬生生拖到了今日。
“恰巧今日长礼兄你来了。”她笑眼弯弯看着赵长礼,“不然我还要拎着这些东西去西市找你。”
叶见窈首先拿出来的便是一叠轻薄的蚕丝被。贡院考试一考三天,只允许穿一身衣服,再带一背篓的东西进场。
今年帝都的春天来的晚,如今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愿允许的那一个背篓,放一叠棉被便已经满了大半。
叶见窈这才想着给他换一床蚕丝被,轻薄又保暖,多出来的空位置也可以多放些食物笔墨。
“这被子应该是比棉被暖和些。”
把自己手上银钱花的差不多的叶见窈刚把被子递过去,又拿出了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双厚一点的棉靴、一双鞋垫,还有护膝。
“贡院里只能吃些干粮冷食,这几日天气又没回暖,吃的凉总要穿的暖些。”
她说这话一股脑的把东西往到赵长礼手里塞。
太阳不知何时隐入地平线以下,周边的灯笼还不曾亮起,天地处于一片昏暗之中。
从她开始讲话时就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的赵长礼只静静的看着她,像一座雕塑一般。
半晌,那雕塑缓缓开口,声音竟有涩意,“见窈……你不必如此。”
二人定婚将近四年时间,白鹿书院同窗将近三年,赵长礼自认了解叶见窈的性子——她事事都分的清明,是个绝不愿欠人恩情的。
可是赵长礼没想到,只是一个砚台,几支笔,一个坐垫,一些注意事项……这些简单的东西叶见窈都要记在心里,要赶紧买些其他的东西还给他。
他的手攥的愈发的紧,眼眸之中微有酸意,嘴唇紧紧抿着不敢看向叶见窈,心里却莫名泛起一股委屈。
“就算只是同窗情谊,那些东西我也应该给你,你不必……记得那么清。”
会显得太无情了些。
清冷的月色透过凛冽的寒风缓缓洒向大地,一片寂静之中,叶见窈似乎隐约听到了些许哽咽。
她神色一滞,有意侧头去打量赵长礼的神情。
竟看到这位状元郎微微红了眼眶。
饶是叶见窈眼眸也不自觉微微瞪大了些,这世上人人都怕自己吃亏,她还是第一次见赵长礼这样拼命想让自己当冤大头吃亏的人。
叶见窈的心莫名胀胀的,没想到前世古板又无趣的赵大人那坚硬的壳子底下竟是这样柔软的一颗心。
“所以只准你给我准备东西,不能我给你准备?”
叶见窈弯着眼睛看向他。
“不是不是。”
就见赵长礼果然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就差一蹦三尺高的连连摇头,“赵某没有这个意思。”
月光洒下他温润晶亮的眼眸,叶见窈看着这个在学堂之上口若悬河,在白鹿书院也是向来以口才著称的赵学子。
猛然间发现,相处三年有余,他的铁齿铜牙竟从来未曾在她面前展现过。
十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周围各县乡绅争相送礼巴结,书院大儒个个说他有高中之才。
十九岁高中状元郎,三拒宰相榜下捉婿……这样伶俐、意气风发的少年天才,在她面前竟一直都是一副柔软的、愚笨的模样。
叶见窈忽然想起自己拿着银钱找到他,让他带着生辰八字到自家去提亲时的场景。
那时的赵长礼为了补贴家用,正在给人抄书赚钱。
她被嫡母逼的没法,只能戴着帷帽,拿着钱财和书,假装客人把人堵在了小巷里。
“考虑一下我的提议吧。”为了给父亲找一个压得过那老乡绅的女婿,她的语调有些急,“反正你也需要钱嘛,到时候你高中,我们就一拍两散,绝对不占你状元娘子的位置。”
小巷昏暗,春风吹开她的帷帽,叶见窈切切实实看到了赵长礼晶亮的眼眸,和绯红的耳朵。
她当时以为那是赵学子被自己戳破了贫穷之貌的窘迫。
如今细想,原来不是。
叶见窈静静与赵长礼相望,刚来帝都那个晚上,赵长礼在她这里求个机会的晚上。
她想了一夜自己是何德何能,何时何地入了赵学子的法眼。
如今这层困扰她一夜的问题,在辉辉月光下,在赵长礼晶晶眼眸中骤然得到解惑——
他不是在这三年里的某一时刻突然有意于她的。
而是从一开始,就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把她视若无见宝,小心翼翼呵护着。
未婚夫妻、同窗、表兄妹……他从来都是——
她想如何,他便如何。
“我真没有那个意思。”少年人还在笨口拙舌地重复,叶见窈的胸腔却突然涌上一股暖流,语调中竟也沾了三分裴玉宁模样,“没有哪个意思?”她问。
赵长礼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就见叶见窈直指望他,一双杏眼里自有水光,声音里明明满是委屈,看起来却有几分恃宠而骄的模样——
“收了我的东西,便不把你的簪子送给我了,是吗?”
霎时间,春风拂过天地,圆月爬上枝头,灯火璀璨全城,万物一片欢欣。
叶见窈手里攥着一支断簪回到琼华苑时,裴玉宁已经双手抱胸,撅着一张嘴,在主殿等候多时了。
“你到哪儿去了?”
她正委屈呢,看到叶见窈就凑了过来。
叶见窈连忙把断簪,“怎么了?”
怎么了还能怎么了。从长公主寿宴上回来的裴玉宁苦着一张脸。
杨屠户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个定论,虽然圣上、长公主都说那是有贼人要害她。
可是她的名声终究是有损了。
原本应该是贵妇人们交际的宴会,刘夫人舔着脸赔笑,就没有一个贵妇人愿意替裴玉宁相看帝都的好儿郎。
让刘竹青气得回来好骂了一顿,骂完帝都这些有眼无珠的妇人,就开始骂老天,最后开始骂裴玉宁,骂自己命苦。
实在无处可骂了,就开始躲在内室里面哭。
直到她远在吴州的母家给她寄了一封信——
为她做媒一个男儿郎。
“我还没见过他呢,母亲便满意的很。”裴玉宁气得胸腔都快炸了,“好像我嫁不出去一样。”
“也不能怪刘夫人。”叶见窈只能在母女二人间说和,裴玉宁年纪小不经事,她却是知道的,“自古规矩都是这样的。”
哪有没成亲的女子去看男子的?
这要是传扬出去,女子的名声还要不要?家里的脸面还要不要?
“那有这样的规矩?”裴玉宁吓了一跳,“他万一是个瞎的聋的傻的残的呢?”
叶见窈抿唇,顿了顿,她说,“应该没有人想上赶着得罪裴太傅吧?”
刘竹青母家介绍来的,又得了刘竹青的点头,那身份文书上定然一看就是个人中龙凤,断不会有人敢作假的。
“哎呀——”闻言,裴玉宁耍起了赖,“本女侠不管!”
她把头凑到叶见窈面前,眼中都是希冀地说出她这次来的目的,“你陪我去看看呗,看看这位萧凌云到底是何方神圣?”
萧凌云?!
叶见窈闻声一愣,和赵长礼同一届的探花郎。
“怎么会这样?”
他小心翼翼地捏着簪身,眼睁睁看着那雕着鸳鸯戏水花纹的簪头从簪子上断落,直直掉入泥土之中。
赵长礼心中大惊,看了叶见窈一眼便弯腰要去拾。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怕叶见窈心生忌讳。
明明从摊贩那里买的时候他专门仔仔细细看过,没什么问题的。
他在腰间的荷包一路上也没受到什么磕碰,怎么会断了呢?
“对不住啊见窈。”赵长礼人还没起身,便想着现对叶见窈道歉。
在大齐,簪子向来是男女传递心意的定情之物,因而也有一种说法——
若是送簪子的时候,出了差错,便说明男女嫁娶困难,难觅良配。
女子向来注重姻缘,赵长礼怕叶见窈因为这个说法心生芥蒂,故而早早地先道了歉。
“这有什么的?”
叶见窈知道这个说法,但她也并不放在心上,这簪子要是就能说明男女之间是否是良配,那何苦要再去拜月老庙、观音庙。
再者说,月老、观音点头了难道在所婚所嫁之人就没有和离的了?
眼看春闱在即,叶见窈不想影响赵长礼的情绪,于是道,“无非是打银饰的人偷懒,焊接的时候没有做好罢了。”
赵长礼也顺着她的话点头,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难过之色的。
他本身买这一支簪子就是想借机表明自己的心意,可如今簪子断了……
哪有人送只断簪的,又不是想割袍断义,从此不再往来。
他低垂着眼眸,一只手紧紧握着簪身,一只手紧紧握着簪头,半晌没有说话。
叶见窈手上动作却是不停,那日得了赵长礼所赠的东西,她便计划着买一些还给他。
只是这还没买齐,赵长礼便被迁去了西市院子里学习,一来一回,一个时辰的路程着实是有些远了。
又要准备参加长公主寿宴的一因事宜,叶见窈这才把自己要送给赵长礼的东西硬生生拖到了今日。
“恰巧今日长礼兄你来了。”她笑眼弯弯看着赵长礼,“不然我还要拎着这些东西去西市找你。”
叶见窈首先拿出来的便是一叠轻薄的蚕丝被。贡院考试一考三天,只允许穿一身衣服,再带一背篓的东西进场。
今年帝都的春天来的晚,如今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愿允许的那一个背篓,放一叠棉被便已经满了大半。
叶见窈这才想着给他换一床蚕丝被,轻薄又保暖,多出来的空位置也可以多放些食物笔墨。
“这被子应该是比棉被暖和些。”
把自己手上银钱花的差不多的叶见窈刚把被子递过去,又拿出了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双厚一点的棉靴、一双鞋垫,还有护膝。
“贡院里只能吃些干粮冷食,这几日天气又没回暖,吃的凉总要穿的暖些。”
她说这话一股脑的把东西往到赵长礼手里塞。
太阳不知何时隐入地平线以下,周边的灯笼还不曾亮起,天地处于一片昏暗之中。
从她开始讲话时就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的赵长礼只静静的看着她,像一座雕塑一般。
半晌,那雕塑缓缓开口,声音竟有涩意,“见窈……你不必如此。”
二人定婚将近四年时间,白鹿书院同窗将近三年,赵长礼自认了解叶见窈的性子——她事事都分的清明,是个绝不愿欠人恩情的。
可是赵长礼没想到,只是一个砚台,几支笔,一个坐垫,一些注意事项……这些简单的东西叶见窈都要记在心里,要赶紧买些其他的东西还给他。
他的手攥的愈发的紧,眼眸之中微有酸意,嘴唇紧紧抿着不敢看向叶见窈,心里却莫名泛起一股委屈。
“就算只是同窗情谊,那些东西我也应该给你,你不必……记得那么清。”
会显得太无情了些。
清冷的月色透过凛冽的寒风缓缓洒向大地,一片寂静之中,叶见窈似乎隐约听到了些许哽咽。
她神色一滞,有意侧头去打量赵长礼的神情。
竟看到这位状元郎微微红了眼眶。
饶是叶见窈眼眸也不自觉微微瞪大了些,这世上人人都怕自己吃亏,她还是第一次见赵长礼这样拼命想让自己当冤大头吃亏的人。
叶见窈的心莫名胀胀的,没想到前世古板又无趣的赵大人那坚硬的壳子底下竟是这样柔软的一颗心。
“所以只准你给我准备东西,不能我给你准备?”
叶见窈弯着眼睛看向他。
“不是不是。”
就见赵长礼果然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就差一蹦三尺高的连连摇头,“赵某没有这个意思。”
月光洒下他温润晶亮的眼眸,叶见窈看着这个在学堂之上口若悬河,在白鹿书院也是向来以口才著称的赵学子。
猛然间发现,相处三年有余,他的铁齿铜牙竟从来未曾在她面前展现过。
十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周围各县乡绅争相送礼巴结,书院大儒个个说他有高中之才。
十九岁高中状元郎,三拒宰相榜下捉婿……这样伶俐、意气风发的少年天才,在她面前竟一直都是一副柔软的、愚笨的模样。
叶见窈忽然想起自己拿着银钱找到他,让他带着生辰八字到自家去提亲时的场景。
那时的赵长礼为了补贴家用,正在给人抄书赚钱。
她被嫡母逼的没法,只能戴着帷帽,拿着钱财和书,假装客人把人堵在了小巷里。
“考虑一下我的提议吧。”为了给父亲找一个压得过那老乡绅的女婿,她的语调有些急,“反正你也需要钱嘛,到时候你高中,我们就一拍两散,绝对不占你状元娘子的位置。”
小巷昏暗,春风吹开她的帷帽,叶见窈切切实实看到了赵长礼晶亮的眼眸,和绯红的耳朵。
她当时以为那是赵学子被自己戳破了贫穷之貌的窘迫。
如今细想,原来不是。
叶见窈静静与赵长礼相望,刚来帝都那个晚上,赵长礼在她这里求个机会的晚上。
她想了一夜自己是何德何能,何时何地入了赵学子的法眼。
如今这层困扰她一夜的问题,在辉辉月光下,在赵长礼晶晶眼眸中骤然得到解惑——
他不是在这三年里的某一时刻突然有意于她的。
而是从一开始,就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把她视若无见宝,小心翼翼呵护着。
未婚夫妻、同窗、表兄妹……他从来都是——
她想如何,他便如何。
“我真没有那个意思。”少年人还在笨口拙舌地重复,叶见窈的胸腔却突然涌上一股暖流,语调中竟也沾了三分裴玉宁模样,“没有哪个意思?”她问。
赵长礼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就见叶见窈直指望他,一双杏眼里自有水光,声音里明明满是委屈,看起来却有几分恃宠而骄的模样——
“收了我的东西,便不把你的簪子送给我了,是吗?”
霎时间,春风拂过天地,圆月爬上枝头,灯火璀璨全城,万物一片欢欣。
叶见窈手里攥着一支断簪回到琼华苑时,裴玉宁已经双手抱胸,撅着一张嘴,在主殿等候多时了。
“你到哪儿去了?”
她正委屈呢,看到叶见窈就凑了过来。
叶见窈连忙把断簪,“怎么了?”
怎么了还能怎么了。从长公主寿宴上回来的裴玉宁苦着一张脸。
杨屠户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个定论,虽然圣上、长公主都说那是有贼人要害她。
可是她的名声终究是有损了。
原本应该是贵妇人们交际的宴会,刘夫人舔着脸赔笑,就没有一个贵妇人愿意替裴玉宁相看帝都的好儿郎。
让刘竹青气得回来好骂了一顿,骂完帝都这些有眼无珠的妇人,就开始骂老天,最后开始骂裴玉宁,骂自己命苦。
实在无处可骂了,就开始躲在内室里面哭。
直到她远在吴州的母家给她寄了一封信——
为她做媒一个男儿郎。
“我还没见过他呢,母亲便满意的很。”裴玉宁气得胸腔都快炸了,“好像我嫁不出去一样。”
“也不能怪刘夫人。”叶见窈只能在母女二人间说和,裴玉宁年纪小不经事,她却是知道的,“自古规矩都是这样的。”
哪有没成亲的女子去看男子的?
这要是传扬出去,女子的名声还要不要?家里的脸面还要不要?
“那有这样的规矩?”裴玉宁吓了一跳,“他万一是个瞎的聋的傻的残的呢?”
叶见窈抿唇,顿了顿,她说,“应该没有人想上赶着得罪裴太傅吧?”
刘竹青母家介绍来的,又得了刘竹青的点头,那身份文书上定然一看就是个人中龙凤,断不会有人敢作假的。
“哎呀——”闻言,裴玉宁耍起了赖,“本女侠不管!”
她把头凑到叶见窈面前,眼中都是希冀地说出她这次来的目的,“你陪我去看看呗,看看这位萧凌云到底是何方神圣?”
萧凌云?!
叶见窈闻声一愣,和赵长礼同一届的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