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若羌到和田这段路是一条孤独笔直的路,路的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段路程,他们几乎要横穿这个全国最大的沙漠,狂风吹起的时候,黄沙满天,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世界。
好在公路两旁种植了成片的胡杨且天公做美,不至于真的来一场沙尘暴,否则,他们一定会后悔选择公路出行。
和田古名于阗,是西域各国中有名的佛教王国。长久以来,其盛产美玉在中国古代久负盛名。商朝王后妇好的墓室之中就出现过大量和田玉,而有记载从汉代丝绸之路开始于阗与中原紧密联系,在唐朝时期更是与中原关系极好,国君甚至都改成李姓,唐玄奘也曾出使来此。清代改名和阗,建国后又改名作和田,至今,都是和田玉的重要产区。
杨子扬在前一天坐飞机到了和田,比起风尘仆仆的苏向晴等人,他反而显得精力更加充沛些。
他头上缠着纱布,仍是那副眉眼温和的样子,在和田沙洲酒店为一行人安排好了接尘宴。
苏向晴心中了然,李泰然原来是故意等着杨子扬在和田汇合的。
而与此同时,李泰然的人已经在昆仑山脉找到了几处可能的M形山谷所在处,他准备按着距离远近一个个去探探。
这些地方张三看了,确实是有一个和他当年去的地方相距不远的位置,一伙人可以先同路前进。
第二天,众人就出发了,李经纶几个人按他们惯常的经验,背上了些必要的工具,剩下的生活用品,便由其他人带着。
范潮仍旧和杨子扬走得很近,但苏向晴总觉得他们俩之间的感觉也有些不同了,范潮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地做一件事,而不是以往跟在杨子扬屁股后面添油加醋摇旗呐喊的模样。
而既然这样又特意走得亲近,一定是另有原因吧。
毕竟从阿三那里知道了杨子扬对自己真正的态度,是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小黑和陈多多两个人走在队伍前头,进山后山体之间冷风呼啸,吹得人气道都不舒服。
小黑嘀咕着:“不知道这次老板是得了什么好玉的消息,居然在冬天时候进昆仑山,这恶劣天气可别出什么幺蛾子。”
陈多多回头看了一眼这浩浩荡荡的队伍,道:“没发现你老板那几个兄弟都出动了吗,除了我老板,你看看那个致远协会还有婵姑奶奶那边,动静也很大勒,这回啊,肯定是有绝世宝玉的线索。”
小黑兴奋地搓搓手:“也不知道这次够不够我们兄弟几个分一杯羹?”
陈多多拍拍小黑的肩,语气里有几分自信:“不止,这阵仗,可够我们吃口肉的,就好好干吧!”
风急天高,队伍的行进速度没有预想的快,大约到了晚上八九点,太阳即将落山,一行人就准备趁着还有日照把晚上的营地扎起来。
这队伍里的男人除了致远协会两个少爷有点肩不能抗,剩下可都是精壮的汉子,安营扎寨那是基本功,高原生火烧水这些野外技能,也都是掌握得妥妥的,这会儿李经纶他们几个倒是得了清闲。
其实他们这趟进山预计时间不会太短,每个人带的东西都经过了精心计算,既防止了遇到特殊情况物资短斤少两,又防止了由于个人负重太多导致增加高原行进风险。
吃的东西主要还是一些速食的压缩食品,既不会太重,经水一煮又能迅速变化为平常食物。
关键的关键,还是落到了取水这个问题上。
现在不是夏季,高山雪水正在蓄势期,冰川水实在是少得可怜,初入昆仑这一段路算是冰川水的集合之处,尚有可以直接取用的可能,往后的路,则只能有人轮流着往雪山上爬,尽可能储存一些积雪,后续再做加热蒸馏的处理。
张三带了些特色的药油,他取名叫做高原油,进山攀登的人可以适当的抹一些油在自己的各个关节处缓解劳损和不适。
他很自豪地说这是他的独门秘方,入行以来顾客零差评的产品,就算在平原地区也可以使用。
李黛西看出了他想带货的本质,叫嚷着要用,心里可打着主意不仅要削掉他这个零差评的噱头,更是要为新疆游客做一回打假科普。
不巧的是,其他人常年跋山涉水的经验让他们不惜得用这东西,最终张三的产品就只有李黛西和苏向晴两个姑娘肯用,他还强行挽尊,大说这东西蕴含了藏红花等什么什么名贵中草药成分,是绝对的好东西。
只是,李经纶觉得奇怪的是,张三并没有对那两位少爷大力推销这东西,只是随口说了一说,好像无所谓似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怕有钱人事儿多,懒得伺候。
当然,从他的一举一动来看,李经纶觉得他确实是一个经常进山的人,或许也真的是一个导游。
除了高原油,对于高原攀登的注意事项,心肺功能的锻炼节奏以及饮食饮水,他都算有点在行。据他说,顾客也可以找他当厨师安排饮食,如果是向导兼厨师的话,他会涨价到800元每天这个价格。
钱运是真觉得他这钱挣得也不容易,张三说话中的各种心酸,他能体会一二。
他自己在长洲工作这些年,说实话是攒了一些钱的,不多,但他觉得回老家取个媳妇儿应该够本了,这些都是他勤奋工作,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但他又告诫自己,这钱还不够,真的结了婚,这是一笔,那又是一笔,如果有了小孩就更是挥金如土了,一定还要再攒多点。
虽然那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女朋友。
但是从小与各种别人家小孩对比的经历与心理反射让他紧张。小时候不懂,只知道逆反,又觉得不读书是件挺酷的事儿,大了才知道自己的幼稚。
好好读个书,找个好单位不是比现在的自己强个百倍吗,所以他到现在也没想通苏向晴为什么这么爽快的辞职了。
但真说现在,他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唉,他看了看李黛西,那个女人正在操作无人机航拍。
模样很爽朗,就是那种可以走进他心里如入无人之境的那种爽朗。
一行人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走了两天,周边的景色也有了一些变化,干枯的草木变少了,四周的山体都是绝壁或沙石,再无一处生机。
这回苏向晴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解一丁念的那句昆仑山高鸟飞绝的意境。
夜晚,几人如常地吃过晚饭,三五成群各自围坐着。
昆仑山的星空恍如梦境,繁华得不像真的,让人有种环游太虚的感觉,只有刺骨的冷空气才会让人在不经意的时候回到现实,打一个大大的喷嚏或者寒颤。
张三一个人走到了营地边缘,他看起来走得有些吃力,左边的腿有些给不上力的感觉。
他坐了下来,掏出了自己的高原油正准备擦。
“寒天冻地的,怎么不去火堆旁边擦,不小心感冒了,极乐之谷可就去不了了。”李经纶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小腿有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疼,这让张三无暇顾及李经纶是什么时候开始跟着他的,而他自己,其实也是在等李经纶过来。
前一天,他看见李经纶手里拿着一块平平无奇的白菜玉佩,唯一有辩识度的,在于那块玉佩上有一道裂痕。
那是一伙人在扎营的时候,李经纶拿着白菜玉佩对着苏向晴一通说道,说这是他表叔遗留下来的玉,也是出自新疆,有了这块玉之后,他表叔确实开始发迹,所以,这块玉还被他表叔视作福玉。
但现在张三对此不动声色:“我这腿是老伤了,自己早就习惯了,就怕那些有钱人看见,以为我登不了山,看不起我。”
“怎么受得伤?”李经纶问,他坐在张三对面,看见张三腿上有一道长达十公分的伤疤,触目惊心。
“也是一次进昆仑,摔了一跤。”
张三说得云淡风轻,但李经纶看这伤口的程度,估计当初骨头都摔断了,这才给他留下了个冷天腿疼的毛病。
“腿上有伤还在冬天进昆仑,到底是什么原因?”李经纶又问。
“本来就是想带你们几个年轻人进来玩玩儿,年轻人肯定没我能折腾啊,这点儿伤算什么。谁知道你那个兄弟是我那朋友的徒弟,我这不就舍命陪君子了嘛。”张三抹完高原油,连忙把自己的手腿重新包裹在衣物里。
“你那块会发财的白菜玉佩是哪里来的,真是什么表叔给的?”张三问得漫不经心。
“你有兴趣?”
“那肯定有啊,真有这种神玉,我也得给自己找两块不可。”张三道:“但这种好玉你表叔怎么就留给你了呢,他自己怎么不留着,或者,他没儿子吗?”
“他死了。”李经纶打断了张三接下来的猜测:“就如同解师父一样,他进了秦岭就再也没出来。”
李经纶抬头盯着张三的眼睛:“我表叔叫……黄玉达,他也会进山找玉的,他来过昆仑吗,你认识吗?”
四目相对,空气中如死灰一般寂静。
好在公路两旁种植了成片的胡杨且天公做美,不至于真的来一场沙尘暴,否则,他们一定会后悔选择公路出行。
和田古名于阗,是西域各国中有名的佛教王国。长久以来,其盛产美玉在中国古代久负盛名。商朝王后妇好的墓室之中就出现过大量和田玉,而有记载从汉代丝绸之路开始于阗与中原紧密联系,在唐朝时期更是与中原关系极好,国君甚至都改成李姓,唐玄奘也曾出使来此。清代改名和阗,建国后又改名作和田,至今,都是和田玉的重要产区。
杨子扬在前一天坐飞机到了和田,比起风尘仆仆的苏向晴等人,他反而显得精力更加充沛些。
他头上缠着纱布,仍是那副眉眼温和的样子,在和田沙洲酒店为一行人安排好了接尘宴。
苏向晴心中了然,李泰然原来是故意等着杨子扬在和田汇合的。
而与此同时,李泰然的人已经在昆仑山脉找到了几处可能的M形山谷所在处,他准备按着距离远近一个个去探探。
这些地方张三看了,确实是有一个和他当年去的地方相距不远的位置,一伙人可以先同路前进。
第二天,众人就出发了,李经纶几个人按他们惯常的经验,背上了些必要的工具,剩下的生活用品,便由其他人带着。
范潮仍旧和杨子扬走得很近,但苏向晴总觉得他们俩之间的感觉也有些不同了,范潮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地做一件事,而不是以往跟在杨子扬屁股后面添油加醋摇旗呐喊的模样。
而既然这样又特意走得亲近,一定是另有原因吧。
毕竟从阿三那里知道了杨子扬对自己真正的态度,是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小黑和陈多多两个人走在队伍前头,进山后山体之间冷风呼啸,吹得人气道都不舒服。
小黑嘀咕着:“不知道这次老板是得了什么好玉的消息,居然在冬天时候进昆仑山,这恶劣天气可别出什么幺蛾子。”
陈多多回头看了一眼这浩浩荡荡的队伍,道:“没发现你老板那几个兄弟都出动了吗,除了我老板,你看看那个致远协会还有婵姑奶奶那边,动静也很大勒,这回啊,肯定是有绝世宝玉的线索。”
小黑兴奋地搓搓手:“也不知道这次够不够我们兄弟几个分一杯羹?”
陈多多拍拍小黑的肩,语气里有几分自信:“不止,这阵仗,可够我们吃口肉的,就好好干吧!”
风急天高,队伍的行进速度没有预想的快,大约到了晚上八九点,太阳即将落山,一行人就准备趁着还有日照把晚上的营地扎起来。
这队伍里的男人除了致远协会两个少爷有点肩不能抗,剩下可都是精壮的汉子,安营扎寨那是基本功,高原生火烧水这些野外技能,也都是掌握得妥妥的,这会儿李经纶他们几个倒是得了清闲。
其实他们这趟进山预计时间不会太短,每个人带的东西都经过了精心计算,既防止了遇到特殊情况物资短斤少两,又防止了由于个人负重太多导致增加高原行进风险。
吃的东西主要还是一些速食的压缩食品,既不会太重,经水一煮又能迅速变化为平常食物。
关键的关键,还是落到了取水这个问题上。
现在不是夏季,高山雪水正在蓄势期,冰川水实在是少得可怜,初入昆仑这一段路算是冰川水的集合之处,尚有可以直接取用的可能,往后的路,则只能有人轮流着往雪山上爬,尽可能储存一些积雪,后续再做加热蒸馏的处理。
张三带了些特色的药油,他取名叫做高原油,进山攀登的人可以适当的抹一些油在自己的各个关节处缓解劳损和不适。
他很自豪地说这是他的独门秘方,入行以来顾客零差评的产品,就算在平原地区也可以使用。
李黛西看出了他想带货的本质,叫嚷着要用,心里可打着主意不仅要削掉他这个零差评的噱头,更是要为新疆游客做一回打假科普。
不巧的是,其他人常年跋山涉水的经验让他们不惜得用这东西,最终张三的产品就只有李黛西和苏向晴两个姑娘肯用,他还强行挽尊,大说这东西蕴含了藏红花等什么什么名贵中草药成分,是绝对的好东西。
只是,李经纶觉得奇怪的是,张三并没有对那两位少爷大力推销这东西,只是随口说了一说,好像无所谓似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怕有钱人事儿多,懒得伺候。
当然,从他的一举一动来看,李经纶觉得他确实是一个经常进山的人,或许也真的是一个导游。
除了高原油,对于高原攀登的注意事项,心肺功能的锻炼节奏以及饮食饮水,他都算有点在行。据他说,顾客也可以找他当厨师安排饮食,如果是向导兼厨师的话,他会涨价到800元每天这个价格。
钱运是真觉得他这钱挣得也不容易,张三说话中的各种心酸,他能体会一二。
他自己在长洲工作这些年,说实话是攒了一些钱的,不多,但他觉得回老家取个媳妇儿应该够本了,这些都是他勤奋工作,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但他又告诫自己,这钱还不够,真的结了婚,这是一笔,那又是一笔,如果有了小孩就更是挥金如土了,一定还要再攒多点。
虽然那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女朋友。
但是从小与各种别人家小孩对比的经历与心理反射让他紧张。小时候不懂,只知道逆反,又觉得不读书是件挺酷的事儿,大了才知道自己的幼稚。
好好读个书,找个好单位不是比现在的自己强个百倍吗,所以他到现在也没想通苏向晴为什么这么爽快的辞职了。
但真说现在,他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唉,他看了看李黛西,那个女人正在操作无人机航拍。
模样很爽朗,就是那种可以走进他心里如入无人之境的那种爽朗。
一行人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走了两天,周边的景色也有了一些变化,干枯的草木变少了,四周的山体都是绝壁或沙石,再无一处生机。
这回苏向晴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解一丁念的那句昆仑山高鸟飞绝的意境。
夜晚,几人如常地吃过晚饭,三五成群各自围坐着。
昆仑山的星空恍如梦境,繁华得不像真的,让人有种环游太虚的感觉,只有刺骨的冷空气才会让人在不经意的时候回到现实,打一个大大的喷嚏或者寒颤。
张三一个人走到了营地边缘,他看起来走得有些吃力,左边的腿有些给不上力的感觉。
他坐了下来,掏出了自己的高原油正准备擦。
“寒天冻地的,怎么不去火堆旁边擦,不小心感冒了,极乐之谷可就去不了了。”李经纶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小腿有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疼,这让张三无暇顾及李经纶是什么时候开始跟着他的,而他自己,其实也是在等李经纶过来。
前一天,他看见李经纶手里拿着一块平平无奇的白菜玉佩,唯一有辩识度的,在于那块玉佩上有一道裂痕。
那是一伙人在扎营的时候,李经纶拿着白菜玉佩对着苏向晴一通说道,说这是他表叔遗留下来的玉,也是出自新疆,有了这块玉之后,他表叔确实开始发迹,所以,这块玉还被他表叔视作福玉。
但现在张三对此不动声色:“我这腿是老伤了,自己早就习惯了,就怕那些有钱人看见,以为我登不了山,看不起我。”
“怎么受得伤?”李经纶问,他坐在张三对面,看见张三腿上有一道长达十公分的伤疤,触目惊心。
“也是一次进昆仑,摔了一跤。”
张三说得云淡风轻,但李经纶看这伤口的程度,估计当初骨头都摔断了,这才给他留下了个冷天腿疼的毛病。
“腿上有伤还在冬天进昆仑,到底是什么原因?”李经纶又问。
“本来就是想带你们几个年轻人进来玩玩儿,年轻人肯定没我能折腾啊,这点儿伤算什么。谁知道你那个兄弟是我那朋友的徒弟,我这不就舍命陪君子了嘛。”张三抹完高原油,连忙把自己的手腿重新包裹在衣物里。
“你那块会发财的白菜玉佩是哪里来的,真是什么表叔给的?”张三问得漫不经心。
“你有兴趣?”
“那肯定有啊,真有这种神玉,我也得给自己找两块不可。”张三道:“但这种好玉你表叔怎么就留给你了呢,他自己怎么不留着,或者,他没儿子吗?”
“他死了。”李经纶打断了张三接下来的猜测:“就如同解师父一样,他进了秦岭就再也没出来。”
李经纶抬头盯着张三的眼睛:“我表叔叫……黄玉达,他也会进山找玉的,他来过昆仑吗,你认识吗?”
四目相对,空气中如死灰一般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