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之变(上)
晋国驱赶了申人,姬铎也为父报了血仇,但是晋地的战火并没有停止。申国战败后的三年间,姬铎率晋军,步步为营,当年被列国趁火打劫夺走的土地,被他一点一点又夺了回来。晋国再次立于世人眼前。
但是眼下还有一地未取,那便是高地,也是高怀自封的高国。
*
远在高国和晋国的边境,泗水一带丘山北,是晋儒公姬铎的幕府。上将军姬肃和都尉、校尉等十多名将士在这里议事。
“君上,高军又增兵一万人马,守在泗水。我们的右翼骑兵团包抄泗水失败。”
“君上,粮草最多够吃两天。”
“君上,钟相来信,晋阳一切安好,只是粮草征不上来。”
“没粮草,我们怎么打仗?”
……
“够啦!吵什么吵?”黑压压一片军甲中,一人站出来大吼一声,周围瞬间鸦雀无声。
这人名叫姬肃,是姬铎的表兄,两人自小就是玩伴。十年前,申国大乱,姬肃的父亲拥立晋伯公上位,为了国君死在了易岭,姬肃拾起父亲的剑,苦守易岭一隅,为姬铎复国打下了根据地。此后姬肃更是一路追随,忠心耿耿,被任命为上将军。
眼下战事焦灼,他这个上将军也无能为力。
其实,姬肃原本就看出来此战胜算不大,奈何丞相钟羽口才了得,三言两语便劝得姬铎出兵。如今倒好,出力打仗的是他,那钟羽却守在晋阳,只是负责筹措粮草,还征不到粮。
此刻,姬肃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听着手下的人聒噪,更是心烦。
“大敌当前,尔等倒是想想办法啊?”姬肃怒斥众人。
堂内终于安静了,众人纷纷低头,你瞟我一眼,我瞟你一眼,不知如何是好。
姬肃看向堂上,等待堂上那人拿主意。
堂上坐着的正是姬铎。他身穿帝青色暗纹长袍,上身是一件黑皮马褂,胸前嵌着圆形透雕银牌饰。一条宽革带上也缀满银饰,围在窄窄的腰上,更显得上身肩宽伟岸。
他笔挺地坐在席上,不断擦拭手中的铜剑。那铜剑被擦得锃亮,一双龙眼映在上面,眼睛黑白分明,颇有神韵,只是后天习惯皱着一边眉,双眼左大右小,大眼含情小眼冷漠。眉眼下,鼻梁有势,鼻尖圆润,薄唇突出,更为整张脸增添几分凌厉。
旁边连盏铜灯火光闪烁,烛光从右侧照亮他的脸上,幽明参半,像一个鬼魅。
晋军与高军打了数月,已经疲惫不堪,节节败退。坏消息听多了,连情绪都没了。姬铎半垂着双眼,略带疲态,却掩盖不住刚毅坚定的神色。
半晌,姬铎开口说话:“粮草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回君上,钟相一个月前把宫中存粮都调来了。听说怀姜夫人和琼华公主每日也只食一粥一饼,已经吃了一个月了。”姬肃特意将此事说给姬铎听,就是要让他看看,当初钟羽出了什么馊主意。
听到母亲和妹妹也跟着挨饿,姬铎深吸一口气。
“两天?尔等以为,两日之内可否攻下泗城?”他抬眼看着众人。
自复国之战开始,姬铎就没输过,他不甘心。盘算着若是能在两日之内攻下泗城,便可得城内之粮。粮草有了着落,大军就可以继续战斗,攻下其他城池。
众人看向姬肃,等他说话。而姬肃见姬铎并未责备钟羽,还一心恋战,终于憋不住了。
“君上,莫怪我多言。当初就不应该听那钟羽老儿的话,否则咱们也不会这么为难。”
姬肃这话一出口,众人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大家都知道他和钟羽不和,可说到底,此次发兵是姬铎下的令。他这话虽说是责怪钟羽,其实也是在责怪姬铎。
姬铎见状,摆摆手,示意众人先退下,然后接着端详自己手中的铜剑。他现在懒得搭理姬肃,也没理由责怪。毕竟姬肃有护国拥立之功,况且还是他从小玩到大的表兄。
众人散去后,姬铎命人取了舆图。两名兵士抬着舆图,在姬铎面前展开。
以羲王室洛邑为核心,北有晋、虞两大国,南有申国,西边是雍国,东边是齐国。五国交界处还有若干小国,列国争霸,那些小国被逐一兼并,眼下比较顽强的,唯有郑国。
晋人先祖遗志,后辈定当发愤图强,独霸天下。姬铎的祖父晋绍公变法,贵族中三代无军功,便收回其封地和私兵。
贵族的利益被打压,自然不满。于是卫常便起兵造反,篡权夺位,才有了晋国那场劫难。
但是天佑姬家。姬铎几经挣扎,打回晋国,将失去的土地收回了一大半,眼下就差高地。
高地坐拥泗水、洛水,两大水源浇灌着连片的良田。这里原是晋国的粮仓,但高怀叛变,自立为国君,这块肥肉便与晋国无关了,高地也变成高国。
姬铎本想一鼓作气,攻下高国,自此粮草不愁,接着就可以向东拓土,完成先祖遗志。钟羽也是这样劝他的,此时若不拿下高国,晋国别说拓土,恐怕举国都要多苦几年。
可眼下晋国已经无力再战了。
真的就被这小小高国困住了吗?姬铎盯着舆图上的高地,叹了口气。这位年轻的君王如今也不过十九岁,还有一年才及冠,但历经多年鏖战,深沉谨慎早已取代了少年明朗的气质。
正当姬铎在舆图前踟躇之时,姬肃又返回来了。
“君上,还有一事……”姬肃面色凝重,似是带来一个坏消息。
“何事?”姬铎坐回屏前,又拿起案前的铜剑摆弄。
“前些日钟相来信,说雍王狝猎的日子要到了,让我留心着点。昨日探子来报,说看见雍国的士兵在关山猎场扎营……”
“昨日?昨日得此信为何不报?”没等姬肃说完,姬铎就站了起来。八尺有余的身高立在那,就连手中的铜剑也显得高出地面很多。
他把铜剑重重扔在面前的漆案上,发出的声响令人胆战。
姬肃见姬铎发怒,赶紧俯首跪地。
君王狩猎,一为娱乐,二为礼俗,三为军事演练。眼下晋国与高国打得疲惫不堪,正是鹬蚌相争之势,雍王若要得渔翁之利,易如反掌。
钟羽正是担心雍王狩猎是假,借机备战,夺晋、高两国之地是真,于是提醒姬肃,让他盯着雍王的动向。
关山位于雍、晋、高三国交界,雍王选择了关山作为猎场,其意图已经很明确了。
眼下正是最糟糕的局面。
姬铎袖中双拳紧握,一阵躁意涌上心头。他闭上双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眼皮还是在微微颤动。
少顷,他再次睁开双眼,嘴角向上牵动,竟然笑了。
“无妨,雍王兴兵也好,狩猎也好,少不了要带些粮草,咱们就收下吧。”姬铎的声音突然变得悠然自在。
姬铎将主意打到雍王的猎场。
“君上这是何意?雍王若真与我们开战,怎么可能还给我们粮草,除非……”姬肃心想,难不成要用偷的?还是抢的?如此不是更容易激怒雍王,死得更快?
“万万不可啊,君上,现在与高怀休战,咱们撤兵,还能保住点家底,万一……”
“万一什么?”姬铎起身,走到姬肃身边,扶起他。
“君上,末将以为,眼下还是休战,与高怀和谈共同抗雍才是存国之法。”姬肃有点着急,都火烧眉毛了,姬铎怎么还笑得出来。
“不急,过几天再和谈也不迟。”姬铎拍了拍他的肩膀。
当晚,他令姬肃安排一队人马,连夜赶往关山猎场,去偷雍王带来的粮草。
关山距离此地不远,快马加鞭一天就能到,但是要将粮草运回来,就没那么快了。
姬铎算来算去,军中两天的粮草横竖都不够吃,只能令全军将粮草分成四天吃,争取撑到姬肃那队人马回来的那一天。
四天时间不长,可一旦期盼着某个结果,也会变得很难熬。特别是晋军上下,还不知姬肃带人去偷粮草了。
大家一方面忍饥挨饿,一方面又要应付时不时来犯的高兵,甚是疲惫。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君上如此坚守,不过是执拗,是寻死。
姬铎作为统帅,亲自带兵,何尝不知道军心一天比一天涣散。但他不能乱,乱了便满盘皆输。
姬肃走后第三天,姬铎视察军营。
将士们体壮,以前打仗也不是没挨过饿,这几日倒是能挨过去,更何况晋军素有虎狼之称,只是大家不愿意不明就里地挨饿、等死。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一兵士跑到姬铎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君上,恕小的冒犯,敢问咱们这仗如何能打下去?”
姬铎听得懂,这话是反问。明眼人都知道,打不下去了。
“怎么?你不想打了?”姬铎单手握着腰间的佩剑,头轻轻歪向一侧,凌厉的目光垂下,看着那兵士。
“小的不敢,只是……小的们跟着君上,南征北战,从来不怕死,只是不愿如此把自己耗死,却未能夺回我大晋疆土。”那兵士壮着胆子说。
“好!不愧是我大晋子民!血气刚勇!”
姬铎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将其扶起,又侧头对全军大声说道,“我大晋的将士们听着,五年来我们从未输过,这番各位尽力了,本君不胜感激!”
一番言语,稳定了军心。姬铎掐指一算,姬肃那队人马如果一路顺利的话,此刻也应该返程了。
但他不能再等了。“驿卒何在?”姬铎命人即刻去高营送信,他终于决定与高怀相约和谈。
但是眼下还有一地未取,那便是高地,也是高怀自封的高国。
*
远在高国和晋国的边境,泗水一带丘山北,是晋儒公姬铎的幕府。上将军姬肃和都尉、校尉等十多名将士在这里议事。
“君上,高军又增兵一万人马,守在泗水。我们的右翼骑兵团包抄泗水失败。”
“君上,粮草最多够吃两天。”
“君上,钟相来信,晋阳一切安好,只是粮草征不上来。”
“没粮草,我们怎么打仗?”
……
“够啦!吵什么吵?”黑压压一片军甲中,一人站出来大吼一声,周围瞬间鸦雀无声。
这人名叫姬肃,是姬铎的表兄,两人自小就是玩伴。十年前,申国大乱,姬肃的父亲拥立晋伯公上位,为了国君死在了易岭,姬肃拾起父亲的剑,苦守易岭一隅,为姬铎复国打下了根据地。此后姬肃更是一路追随,忠心耿耿,被任命为上将军。
眼下战事焦灼,他这个上将军也无能为力。
其实,姬肃原本就看出来此战胜算不大,奈何丞相钟羽口才了得,三言两语便劝得姬铎出兵。如今倒好,出力打仗的是他,那钟羽却守在晋阳,只是负责筹措粮草,还征不到粮。
此刻,姬肃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听着手下的人聒噪,更是心烦。
“大敌当前,尔等倒是想想办法啊?”姬肃怒斥众人。
堂内终于安静了,众人纷纷低头,你瞟我一眼,我瞟你一眼,不知如何是好。
姬肃看向堂上,等待堂上那人拿主意。
堂上坐着的正是姬铎。他身穿帝青色暗纹长袍,上身是一件黑皮马褂,胸前嵌着圆形透雕银牌饰。一条宽革带上也缀满银饰,围在窄窄的腰上,更显得上身肩宽伟岸。
他笔挺地坐在席上,不断擦拭手中的铜剑。那铜剑被擦得锃亮,一双龙眼映在上面,眼睛黑白分明,颇有神韵,只是后天习惯皱着一边眉,双眼左大右小,大眼含情小眼冷漠。眉眼下,鼻梁有势,鼻尖圆润,薄唇突出,更为整张脸增添几分凌厉。
旁边连盏铜灯火光闪烁,烛光从右侧照亮他的脸上,幽明参半,像一个鬼魅。
晋军与高军打了数月,已经疲惫不堪,节节败退。坏消息听多了,连情绪都没了。姬铎半垂着双眼,略带疲态,却掩盖不住刚毅坚定的神色。
半晌,姬铎开口说话:“粮草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回君上,钟相一个月前把宫中存粮都调来了。听说怀姜夫人和琼华公主每日也只食一粥一饼,已经吃了一个月了。”姬肃特意将此事说给姬铎听,就是要让他看看,当初钟羽出了什么馊主意。
听到母亲和妹妹也跟着挨饿,姬铎深吸一口气。
“两天?尔等以为,两日之内可否攻下泗城?”他抬眼看着众人。
自复国之战开始,姬铎就没输过,他不甘心。盘算着若是能在两日之内攻下泗城,便可得城内之粮。粮草有了着落,大军就可以继续战斗,攻下其他城池。
众人看向姬肃,等他说话。而姬肃见姬铎并未责备钟羽,还一心恋战,终于憋不住了。
“君上,莫怪我多言。当初就不应该听那钟羽老儿的话,否则咱们也不会这么为难。”
姬肃这话一出口,众人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大家都知道他和钟羽不和,可说到底,此次发兵是姬铎下的令。他这话虽说是责怪钟羽,其实也是在责怪姬铎。
姬铎见状,摆摆手,示意众人先退下,然后接着端详自己手中的铜剑。他现在懒得搭理姬肃,也没理由责怪。毕竟姬肃有护国拥立之功,况且还是他从小玩到大的表兄。
众人散去后,姬铎命人取了舆图。两名兵士抬着舆图,在姬铎面前展开。
以羲王室洛邑为核心,北有晋、虞两大国,南有申国,西边是雍国,东边是齐国。五国交界处还有若干小国,列国争霸,那些小国被逐一兼并,眼下比较顽强的,唯有郑国。
晋人先祖遗志,后辈定当发愤图强,独霸天下。姬铎的祖父晋绍公变法,贵族中三代无军功,便收回其封地和私兵。
贵族的利益被打压,自然不满。于是卫常便起兵造反,篡权夺位,才有了晋国那场劫难。
但是天佑姬家。姬铎几经挣扎,打回晋国,将失去的土地收回了一大半,眼下就差高地。
高地坐拥泗水、洛水,两大水源浇灌着连片的良田。这里原是晋国的粮仓,但高怀叛变,自立为国君,这块肥肉便与晋国无关了,高地也变成高国。
姬铎本想一鼓作气,攻下高国,自此粮草不愁,接着就可以向东拓土,完成先祖遗志。钟羽也是这样劝他的,此时若不拿下高国,晋国别说拓土,恐怕举国都要多苦几年。
可眼下晋国已经无力再战了。
真的就被这小小高国困住了吗?姬铎盯着舆图上的高地,叹了口气。这位年轻的君王如今也不过十九岁,还有一年才及冠,但历经多年鏖战,深沉谨慎早已取代了少年明朗的气质。
正当姬铎在舆图前踟躇之时,姬肃又返回来了。
“君上,还有一事……”姬肃面色凝重,似是带来一个坏消息。
“何事?”姬铎坐回屏前,又拿起案前的铜剑摆弄。
“前些日钟相来信,说雍王狝猎的日子要到了,让我留心着点。昨日探子来报,说看见雍国的士兵在关山猎场扎营……”
“昨日?昨日得此信为何不报?”没等姬肃说完,姬铎就站了起来。八尺有余的身高立在那,就连手中的铜剑也显得高出地面很多。
他把铜剑重重扔在面前的漆案上,发出的声响令人胆战。
姬肃见姬铎发怒,赶紧俯首跪地。
君王狩猎,一为娱乐,二为礼俗,三为军事演练。眼下晋国与高国打得疲惫不堪,正是鹬蚌相争之势,雍王若要得渔翁之利,易如反掌。
钟羽正是担心雍王狩猎是假,借机备战,夺晋、高两国之地是真,于是提醒姬肃,让他盯着雍王的动向。
关山位于雍、晋、高三国交界,雍王选择了关山作为猎场,其意图已经很明确了。
眼下正是最糟糕的局面。
姬铎袖中双拳紧握,一阵躁意涌上心头。他闭上双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眼皮还是在微微颤动。
少顷,他再次睁开双眼,嘴角向上牵动,竟然笑了。
“无妨,雍王兴兵也好,狩猎也好,少不了要带些粮草,咱们就收下吧。”姬铎的声音突然变得悠然自在。
姬铎将主意打到雍王的猎场。
“君上这是何意?雍王若真与我们开战,怎么可能还给我们粮草,除非……”姬肃心想,难不成要用偷的?还是抢的?如此不是更容易激怒雍王,死得更快?
“万万不可啊,君上,现在与高怀休战,咱们撤兵,还能保住点家底,万一……”
“万一什么?”姬铎起身,走到姬肃身边,扶起他。
“君上,末将以为,眼下还是休战,与高怀和谈共同抗雍才是存国之法。”姬肃有点着急,都火烧眉毛了,姬铎怎么还笑得出来。
“不急,过几天再和谈也不迟。”姬铎拍了拍他的肩膀。
当晚,他令姬肃安排一队人马,连夜赶往关山猎场,去偷雍王带来的粮草。
关山距离此地不远,快马加鞭一天就能到,但是要将粮草运回来,就没那么快了。
姬铎算来算去,军中两天的粮草横竖都不够吃,只能令全军将粮草分成四天吃,争取撑到姬肃那队人马回来的那一天。
四天时间不长,可一旦期盼着某个结果,也会变得很难熬。特别是晋军上下,还不知姬肃带人去偷粮草了。
大家一方面忍饥挨饿,一方面又要应付时不时来犯的高兵,甚是疲惫。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君上如此坚守,不过是执拗,是寻死。
姬铎作为统帅,亲自带兵,何尝不知道军心一天比一天涣散。但他不能乱,乱了便满盘皆输。
姬肃走后第三天,姬铎视察军营。
将士们体壮,以前打仗也不是没挨过饿,这几日倒是能挨过去,更何况晋军素有虎狼之称,只是大家不愿意不明就里地挨饿、等死。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一兵士跑到姬铎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君上,恕小的冒犯,敢问咱们这仗如何能打下去?”
姬铎听得懂,这话是反问。明眼人都知道,打不下去了。
“怎么?你不想打了?”姬铎单手握着腰间的佩剑,头轻轻歪向一侧,凌厉的目光垂下,看着那兵士。
“小的不敢,只是……小的们跟着君上,南征北战,从来不怕死,只是不愿如此把自己耗死,却未能夺回我大晋疆土。”那兵士壮着胆子说。
“好!不愧是我大晋子民!血气刚勇!”
姬铎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将其扶起,又侧头对全军大声说道,“我大晋的将士们听着,五年来我们从未输过,这番各位尽力了,本君不胜感激!”
一番言语,稳定了军心。姬铎掐指一算,姬肃那队人马如果一路顺利的话,此刻也应该返程了。
但他不能再等了。“驿卒何在?”姬铎命人即刻去高营送信,他终于决定与高怀相约和谈。